五指山猪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五指山猪
五指山猪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五指山猪养殖技术(20120220)

  五指山猪,又称老鼠猪,肉味儿鲜美,耐热、耐粗饲、抗病力强。而且,由于近60多项生理指标,与人类基因数值近似,是人类医学动物实验的理想选择。目前我国采取保种场繁殖小猪,再分散到养殖户进行商品育肥饲养的养殖模式,本期视频介绍五指山猪养殖技术。

  五指山猪体形小,体质细致紧凑。头小而长,耳小而直立,嘴尖,嘴筒直或微弯。胸部较窄,腰背平直,腹部不下垂,臀部不发达,四肢细而短,被毛大部分为黑色或棕色,额头部位有白三角或流星,腹部与四肢内侧为白色,鬃毛呈黑色或棕色。性情稍趋温驯,反应灵敏,善于奔跑。

  成年母猪体重30千克~35千克。性成熟早,小母猪断乳后一个月有发情征状,3月龄~4月龄初配,妊娠期115天~116天,乳头5对~6对,多则7对。头胎产子5头~6头,经产子6头~8头。

  五指山猪肉香味浓,屠宰率稍低,只有65.12%,但高于其他微型猪;皮薄,只有2毫米;瘦肉率超过45%,达到47.38%;心脏、胃肠比重较大

  相关新闻:

  中午的第一顿饭,老僻迫不及待地点了炒肉片,自然是这里最著名的五脚山猪。尝一口,素来对猪肉不感兴趣的我,也抑制不住说了声“好”,看着是一半的肥肉,送进嘴里鲜嫩爽口得很,和我们平日吃的猪肉明显不同,多吃了一些,没有一点腻的感觉。不愧它的另一个名字———“香猪”。

  那第五只脚趾在哪里,在当地人那里得到证实,却原来是指猪的长而尖的大嘴。“五脚猪”们平时用嘴拱土觅食,嘴不离土,黎家人就认为它的嘴也是一只脚。

  尝五脚猪,同时品了山兰酒,味道香而甜,喝一口还想再喝第二口。考虑是酒,我克制着自己的馋嘴。在五指山的最后一顿饭,我要了四两酒,灌在空矿泉水瓶里,结果路途汽车的颠簸,居然爆炸了。同行的明白人解释,山兰酒是黎族所居山区一种山兰稻米和黎山特有的植物,运用自然发酵的办法制成,因为是发酵酒的缘故,放在密封的塑料瓶中,经颠簸极易爆炸。爆炸的结果,酒洒在包里,浸透一本书,留下持久的酒香。

  本视频介绍了五指山猪养殖技术,欢迎收看。

篇二 五指山猪
杨盛养猪:吃螺旋藻的藻花猪香猪价格高

  [生财有道]吃螺旋藻长大的猪(20110110)

   藻花猪是海南本地土猪,野猪和号称英国皇家贵族猪种巴克夏猪进行杂交而得到的一种黑色的猪。杨盛在养猪的过程中,不给猪打针,靠吃螺旋藻来提高猪的免疫力。如今他的年出栏猪达到1万多头,每斤猪肉在超市能卖到140元一市斤。年产值一亿多元。敬请关注1月6日CCTV2 18:43分播出的《生财有道》—《吃螺旋藻长大的猪》。

  为什么要给猪吃螺旋藻?杨盛说,螺旋藻的营养价值是全方位的,蛋白质、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多糖类矿物质等浑然一体,1克螺旋藻相当于1公斤各种果疏营养的总和。众所周知,螺旋藻是近年来风靡世界的保健品,完全无毒副作用,是最安全的保健品,对增加人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是十分有益。给猪喂螺旋藻就是增强猪自身的抗体,从而真正达到全程养殖不使用任何药物。有了强抗体,身体壮的猪很少生病,即使有点小病,不用药物它自身也能够抵抗过去。他们投放市场的藻花猪,除了有关部门规定必须要打的疫苗外,不使用任何药物。

  “你说这样的猪肉,是不是贵的有道理?”杨盛问记者。在他看来,这猪肉物有所值,而且他的藻花香猪刚刚上市就已吸引了业内外无数的眼球,一些五星级酒店、高端私人会所、高尔夫球场、顶级餐厅正已经开出了订单。

  杨盛所养的“藻花香猪”选用了纯正的五指山猪种进行改良,并采用自己获得专利的饲料喂养,养殖全程不使用抗生素。改良后的藻花香猪,既保留了五指山猪的肉质特点,又能达到肌肉纤维细腻、口感富有弹性,肉质鲜嫩的特色。富含有机硒、DHA、脂肪酸等保健成份,以及低胆固醇,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是绿色有机、味美难得、顶级高端的肉类佳品。

篇三 五指山猪
猪的品种

篇四 五指山猪
猪遗传资源(2010部分)

篇五 五指山猪
五指山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第24卷 第6期2007年12月实验动物科学

LABORATORYANIMALSCIENCEVol.24 No.6December2007

研究·论著

五指山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陈 华 谢忠忱 黄广勇 刘亚千 李春海 郭雄明 辛宁波

(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北京 100853)

摘要:目的 建立五指山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复制规范。方法 3~4月龄五指山小型猪30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头,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饲喂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T1组)和含3.0%胆固醇的高脂饲料(T2组)。实验过程中进行一般临床观察和血脂相关指标检查,在实验后4、6、8和12个月,实验组分别处死动物3头,对照组分别在实验后6个月和12个月各处死3头,对动物的心血管系统和主要脏器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胆固醇、高脂饲料能够引起五指山小型猪血清胆固醇指标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实验组血清LDL-C、TC和HDL-C值在实验后1个月显著升高,升高幅度最高分别达到对照组的13.3~15.0倍、8.2~10.2倍和3.3~4.2倍。在实验后4个月,实验组动物均出现明显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至6个月和8个月,动脉病变逐渐加重,最严重的病变可达病理分级的Ⅳ级。至实验后12个月,在动物的大、中动脉观察到广泛的病变,最严重部位达到病理分级的Ⅴ级。动脉病变易发且严重的部位为腹主动脉、髂动脉和冠状动脉,动脉病变少见且较轻的部位为颈总动脉、肠系膜总动脉和肾动脉。血脂相关指标的升高幅度、动脉病变的出现时间和严重程度T2组比T1组略重,但是差异不十分显著。结论 小型猪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诱导配方中,胆固醇含量以1.5%~2.0%为宜,观察早期动脉病变诱导时间需要4至8个月,晚期病变则需要12个月以上的诱导时间。关键词: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胆固醇

中图分类号:R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79(2007)06-0039-05

  1908年,Ignatowski首次报道了以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成功诱发出家兔主动脉内膜病变,一个世纪

以来,人们先后建立了食饵性啮齿类动物(小鼠、大鼠、仓鼠、豚鼠)、家兔、禽类(鸽、鸡、鹌鹑)、猪、食肉类(犬、猫)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其中,猪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动脉粥样硬化是最近似

[1]

人类的模型,而非人灵长类动物由于资源有限和价格昂贵而限制了其应用。猪的心血管系统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与人类十分相似,其脂蛋白结构与组成、脂质代谢机制也近似人类,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猪也可自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饮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以高胆固醇饮食诱发小型猪的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理想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已获得很多有关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治疗评价的信息。但是,由于各研究报告之间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多不一致,给实验结果之间的比较和验证带来困难。本研究拟利用不同胆固醇含量的两种高脂饲料配方,

收稿日期:2007-06-18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编号:2004BA717B-03)

[2]

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过程的动态观察,获得较完整的模型建立资料,为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应用和规范化提供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

3~4月龄五指山小型猪30头,雌雄不限(雄性已去势),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动物饲养于屏障环境(许可证:SYXK(军)2002-004),实验过程中

饲养间温度控制在18℃~25℃,相对湿度40%~70%,动物单笼饲养,自由饮水。

试剂:胆固醇、胆盐为湖南祁东同信生化厂生产,标示纯度分别为≥97.3%和≥98%,批号:05082501、05001382。猪麻醉剂:军事医学科学院第十研究所生产。油红O:上海化学试剂厂分装,批号:0104368,临用前以异丙醇配成1%的溶液。

作者简介:陈华(1964-),研究员。研究方向:实验肿瘤学。Email:chenhua@301hospital.com.cn

·40·

1.2 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五指山猪】

实验动物科学24卷

猪(5头,主要为T2组)适应较慢,食欲不佳,但每天基本能吃完诱导饲料。实验过程中小型猪体重增长明显,4个月后实验组动物体重增长呈加快趋势,但是大多数时间点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见表1)。

表1 实验过程中小型猪的体重变化(x±s,kg )

时间0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12月

【五指山猪】

C组(n)21.0±3.7(6)22.0±3.5(6)23.7±4.1(6)25.8±4.0(6)25.3±2.3(6)28.3±3.5(6)34.9±3.8(6)37.0±4.7(3)38.9±4.8(3)58.5±3.5(3)

T1组(n)20.4±2.8(12)20.2±3.0(12)22.2±3.1(12)24.6±3.0(12)27.7±3.1(12)32.4±4.2(9)39.1±5.6(9)43.9±5.6(6)49.5±6.0(6)65.6±2.2(3)

T2组(n)19.6±3.0(12)19.6±2.4(12)21.3±2.5(12)23.9±3.0(12)26.9±3.0(12)30.4±2.5(9)38.7±2.3(9)40.4±3.3(6)46.1±3.6(6)61.0±2.8(3)

小型猪连续编号,由电脑产生随机数字抽样,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组)动物数6头,喂基础饲料;实验1组(T1组)动物数12头,喂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实验2组(T2组)动物数12头,喂含3%胆固醇的高脂饲料。

T1组饲料配方:胆固醇1.5%,牛油10.0%,花生油6.0%,胆盐0.5%,基础料82.0%。T2组饲料配方:胆固醇3.0%,牛油10.0%,花生油6.0%,胆盐0.5%,基础料82.0%。基础料配方:玉米48%,小麦次粉20%,大豆饼15%,稻米糠12%,鱼粉5%。

小型猪每日饲料量为体重的3%,分2次饲喂。为避免动物突然喂饲高脂饮食出现应激反应,采取高脂饲料与基础料的比例逐步增加的方法,10d后达到目标用量,作为高脂饮食正式开始时间。每月称量体重后调整饲料量,实验周期12个月。1.3 检测指标

1.3.1 一般临床观察:每日观察动物的一般临床表现,每月称1次体重。

1.3.2 血脂相关指标:每月1次,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血在一夜禁食后进行,以猪麻醉剂(0.1mL kg)肌肉注射麻醉,前腔静脉采血。

1.3.3 病理学检查:实验组在实验后4、6、8、12个月各处死3头动物,对照组在实验后6、12个月各处死3头,做解剖和组织学检查。

大体解剖:系统解剖检查全身脏器,并重点检查心血管系统,包括: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颈总动脉、肠系膜总动脉、肾动脉、髂外动脉和髂内动脉,并纵向切开,以1%油红染色、拍照。

病理组织学检查:心、肺、肝、脾、肾、肾上腺、胰腺、肝门淋巴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颈总动脉、肠系膜总动脉、肾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颅底动脉、眼总动脉、冠状动脉(左冠室间支、左冠旋支、左钝缘支、右冠、右冠钝缘支、冠脉小分支)。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

2.2 血脂相关指标变化

实验过程中,实验组血清TG值无明显变化,而

TC、HDL-C和LDL-C值均显著升高,而且升高幅度T2组高于T1组(表2~表5)。其中:TG平均值对照组在0.28~0.68mmol L之间波动,T1组在0.22~0.65mmol L之间波动,T2组在0.27~0.45mmol L之间波动,三组差异不显著。

TC、HDL-C和LDL-C值在实验后1个月就明显升高,分别于3个月(TC)和4个月(HDL-C和LDL-C)达到高峰,在6个月后有所回落。其中,LDL-C值的升高幅度最大,最高达对照组的13.3倍(T1组)和15.0倍(T2组);TC的升高幅度其次,最高达对照组的8.2倍(T1组)和10.2倍(T2组);HDL-C的升高幅度最低,最高达对照组的3.3倍(T1组)和4.2倍(T2组)。

表2 实验过程中小型猪血清TG变化情况(x±s,mmol L)

时间0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

C组(n)0.32±0.12(6)0.49±0.27(6)0.52±0.35(6)0.52±0.06(6)0.68±0.65(6)0.32±0.13(6)0.28±0.13(6)0.53±0.29(3)0.43±0.07(3)0.43±0.24(3)

T1组(n)【五指山猪】

T2组(n)

0.33±0.16(12)0.35±0.21(12)0.65±0.54(12)0.37±0.22(12)0.38±0.17(12)0.42±0.18(12)0.40±0.13(12)0.38±0.11(12)0.36±0.12(12)0.45±0.17(12)0.31±0.10(9)0.28±0.19(9)0.22±0.06(6)0.33±0.15(6)0.43±0.18(3)

0.33±0.12(9)0.37±0.50(9)0.27±0.09(6)0.33±0.06(6)0.40±0.21(3)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观察

经过10d的逐渐增加高胆固醇、高脂饲料比例

过程,大多数小型猪都能适应,食欲较好。少数小型

8月12月

第6期陈 华等:五指山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41·

表3 实验过程中小型猪血清TC变化情况(x±s,mmol L)

时间0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12月

C组(n)

T1组(n)

T2组(n)1.89±0.53(12)

动脉观察到动脉病变,其中,粥样硬化斑块隆起明显且易于发生部位为腹主动脉、髂动脉、荐中动脉、脐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较轻且不易发生的部位为颈

总动脉、肠系膜总动脉和肾动脉。2)与血流剪切应力相关。粥样硬化斑块在动脉分叉部位多发,而且经常是血管的一侧比较严重。3)不同部位病变类型有所不同。腹主动脉、髂动脉、荐中动脉、脐动脉和动脉分支处的病变斑块通常隆起比较显著,表面轻度着染油红或不着染,而斑块的边缘被染成红色,镜下见斑块表面形成了较厚的纤维帽,严重部位可见脂质核、胆固醇结晶和钙化;胸主动脉的病变通常隆起不显著,但是深染油红,动脉壁增厚,镜下见内膜轻度增厚,内皮下层聚集较多大而透明的泡沫细胞,动脉壁增厚缘于中膜平滑肌细胞肿胀、变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比较常见,而且左冠比右冠更多发,病变部位内膜隆起通常比较显著,主要为内皮下结缔组织增生和泡沫细胞浸润,严重的部位也见平滑肌增生,中膜平滑肌变性和增生比较常见。2.4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过程

在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喂养4个月后,动脉病变最严重的部位可达美国心脏学会动脉粥样硬化血管

[3]

病灶委员会提出的病灶分级Ⅲ级水平。胸主动脉出现脂纹病变,大多呈纵向分布,面积占血管内膜的50%~60%,脂纹隆起高度0.5mm左右,经油红染色,脂纹呈脂类阳性反应,染成红色(见文后图版Ⅱ:图1);腹主动脉可见斑块病变,主要发生在动脉分叉处,在髂动脉根部比较明显(斑块长径2~4mm),隆起最高部位接近1mm,油红染色斑块周边着染,表面轻度着染或不着染(见文后图版Ⅱ:图2);在左右颈总动脉分叉处有的可见脂纹病变或斑块病变(斑块长径2~3mm);在心脏冠状动脉也可查见斑块病变,主要在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大的分支根部,病变局限于内膜层。

6个月,动脉病变最严重的部位病灶分级可达Ⅳ级。胸主动脉仍为脂纹病变,面积占血管内膜的70%以上,脂纹隆起高度略有增加,油红着染明显;腹主动脉仍为斑块病变,斑块范围有所增加,有的在肾动脉根至髂动脉根之间的斑块连成片,油红染色特性同前;颈总动脉的病变仍局限在左右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尚无明显异常;冠状动脉的斑块病变隆起更明显,病变范围增加、多见。对照组动物动脉未见明显异常。

8个月,动脉病变比6个月略有加重,但变化不【五指山猪】

2.00±0.12(6)1.95±0.49(12)

**1.92±0.16(6)10.81±2.40*(12)13.38±3.57*(12)**1.88±0.12(6)12.44±3.73*(12)12.79±3.58*(12)**1.87±0.36(6)15.31±3.68*(12)19.03±11.71*(12)**2.09±0.31(6)15.46±2.85*(12)17.72±3.68*(12)*2.20±0.30(6)14.59±3.54*(9)17.46±4.29*(9)**1.38±1.00(6)15.21±4.30*(9)16.46±4.16*(9)*2.05±0.40(3)9.91±1.50*(6)

9.93±6.27(6)8.31±1.67*(3)

**1.79±0.33(3)11.89±1.52*(6)12.95±3.79*(6)

2.00±0.44(3)

*5.77±0.17*(3)

注:与对照组相比,

**

P<0.05;P<0.01。

表4 实验过程中小型猪血清HDL-C变化情况(x±s,mmol L)

时间0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12月

C组(n)

T1组(n)

T2组(n)0.77±0.27(12)

0.90±0.03(6)0.64±0.22(12)

1.07±0.15(6)3.00±0.69*(12)4.12±1.20*(12)*1.19±0.159(6)3.65±1.25*(12)4.16±1.49*(12)*1.19±0.23(6)3.85±1.27*(12)5.08±1.33*(12)**1.36±0.29(6)4.45±1.12*(12)5.76±1.26*(12)*1.28±0.25(6)3.95±1.34*(9)*1.27±0.41(6)4.33±1.39*(9)

5.55±2.01*(9)*5.37±1.25*(9)

1.15±0.45(3)3.48±2.94(6)1.17±0.23(3)3.28±0.44(6)

1.02±0.30(3)1.75±0.12*(3)

**

P<0.05;P<0.01。

**

3.58±2.57(6)4.40±1.40(6)2.39±0.60*(3)

**

注:与对照组相比,

表5 实验过程中小型猪血清LDL-C变化情况(x±s,mmol L)

时间0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12月

C组(n)

T1组(n)

**

T2组(n)0.85±0.26(12)

**

0.87±0.16(6)1.03±0.34(12)

0.87±0.16(6)7.47±1.84(12)9.17±2.80(12)

**0.78±0.09(6)8.82±2.71*(12)8.92±2.87*(12)**0.70±0.13(6)10.62±2.83*(12)10.84±2.62*(12)**0.87±0.07(6)11.56±2.20*(12)13.03±3.12*(12)**

0.83±0.09(6)10.55±2.59*(9)12.34±3.18*(9)**0.85±0.23(6)10.03±3.07*(9)10.56±2.86*(9)*0.65±0.15(3)7.19±0.71*(6)*0.69±0.09(3)8.30±0.84*(6)*0.83±0.21(3)3.76±0.19*(3)

**

P<0.05;P<0.01。

【五指山猪】

8.38±1.86*(6)*8.57±2.65*(6)

5.55±1.09*(3)

注:与对照组相比,

2.3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分布特点

1)与血管大小和部位相关。小型猪高胆固醇、高脂饲料诱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发生于大动

脉和中动脉,大动脉病变相对更显著。在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颈总动脉、肠系膜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荐中动脉、脐动脉、心脏冠状动脉、肺支气管伴行动脉、肝脏叶间动脉、肾脏叶间动脉、眼动脉和脑底

·42·大。

实验动物科学24卷

蛋黄、食盐、胆酸、胆盐等;模型诱导周期也不统一,

12个月,动脉病变明显加重,最严重的部位病

短的4个月,长的8个月、12个月

[4~6]

。为获得稳

灶分级可达Ⅴ级。胸主动脉内膜表面超过95%的

区域可见脂纹病变,有的部位隆起高度接近1mm,油红染色呈红色;腹主动脉在肾动脉根至髂动脉根之间病变斑块连成片,斑块隆起高低不一(1~2mm),隆起高的斑块不着染油红,隆起低的斑块染成红色,所有动脉分叉处均有明显的病变,斑块隆起高,不着染油红;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荐中动脉和脐动脉根部均见高隆起斑块,致血管管腔明显狭窄;左右颈总动脉分叉处病变斑块范围扩大,斑块表面不着染油红,周边着染,左右颈总动脉的内膜也见明显的红染脂纹,隆起高度0.5mm左右,以颈总动脉的根部多见;冠状动脉病变在左右冠状动脉和主要分支血管广泛存在,以血管分叉处病变显著,严重部位病变侵袭至中膜,可见平滑肌的坏死与增生;在肺支气管伴行动脉、肝脏叶间动脉、肾脏叶间动脉、眼动脉和脑底动脉均观察到动脉病变(见文后图版Ⅲ上:图3),病变较轻且发生率不高。对照组动物在胸主动脉偶见轻微的脂纹病变,在腹主动脉的一些分叉处偶尔查见轻微的斑块病变。

所有时间点的观察结果表明,T1组与T2组动物的大体解剖结果类似,动脉病变的发生部位、严重程度和病变类型相近,以T2组动物的病变略重。同一时间点同组动物个体之间病变差异较大。2.5 其它脏器变化

在实验后4个月观察到实验组动物肝脏轻度黄染,T1组和T2组差别不明显,至实验后12个月,肝脏的黄染情况一直没有明显加重,镜下见肝窦中有较多脂滴沉积,为枯否氏细胞吞噬脂质聚集形成,肝细胞尚无明显异常。在实验后12个月,实验组动物观察到肝门淋巴结充血、出血(6 6),脾脏白髓出血(6 6)和胰腺局灶性凝固性坏死(5 6)。

定、可重复的小型猪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复制

方法,本实验选择2个诱导饲料配方,进行了动态的指标观察和多时间点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1)2种配方均可诱导五指山小型猪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在应用诱导饲料后4个月,在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和心脏冠状动脉出现脂纹或脂斑,病变最严重部位病灶分级可达Ⅲ级;6个月,动脉病变明显加重,病变最严重部位病灶分级可达Ⅳ级;8个月,动脉病变比6个月有所进展;12个月,动脉病变遍及几乎所有的大、中血管,病变最严重部位病灶分级可达Ⅴ级;2)在所有时间点的观察中,两种诱导饲料配方均导致动物血脂相关指标发生明显变化,LDL-C、TC、HDL-C的升高幅度最高分别达对照组的13.3、8.2、3.3倍(TI)和15.0、10.2、4.2倍(T2),两种饲料配方引起动脉病变的发生部位、严重程度和病变类型相近。由于饲料中胆固醇含量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决

[2]

定性因素,本试验确定的两个诱导饲料配方中除胆固醇含量不同外,其它添加剂含量相同。由于1.5%胆固醇与3.0%胆固醇并未引起动物的动脉病变在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上出现显著差异,而且少数3.0%胆固醇组动物早期适应诱导饲料过程较慢,精神状态不佳,因此,认为诱导饲料配方的胆固醇含量以1.5%~2.0%为宜。观察早期病变,诱导周期以4~8个月为宜,观察中、晚期病变诱导周期应达到12个月,观察并发症需要12个月以上的高胆固醇、高脂饮食。

本实验表明,小型猪高胆固醇、高脂饲料诱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发生于大动脉和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隆起明显且易发部位为腹主动脉、髂动脉、荐中动脉、脐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较轻且不易发生的部位为颈总动脉、肠系膜总动脉和肾动脉。病变早期主要为内膜增生,可见胶原增生、泡沫细胞聚集和平滑肌增生,晚期病灶可出现脂质核、胆固醇结晶和钙化,这些结果与已有的报道基本一致,只有Reitman等在对尤卡坦小型猪的研究中,应用添加1.5%胆固醇和15%牛脂的诱导饲料饲喂12个月,在心脏冠状动脉未观察到显著病变,推测这一结果的产生为品种差异所致。至于小型猪在颈总动脉的敏感性上与人类的差异,可以通过延长诱导周期或对颈总动脉进行人工损伤的方法实现。由于颈总动脉在人类是动脉是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20%~

[4]

3 讨论

  近年来,小型猪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数量明显增多,至今已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然而,由于各研究者在模型复制方法上并不一致,给实验结果之间的重复和比较带来困难。例如,几乎没有相同的诱导配方,诱导饲料中胆固醇的含量从0至6%都有应用,其它促发成分的应用和所占的比例也多种多样,报道应用的有牛油、猪油、花生油、鸡

第6期陈 华等:五指山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7]

·43·

30%的中风是由此部位狭窄引起的

[8]

。近年来,越

[3] StaryHC,ChandlerAB,DinsmoreRE,etal.Adefinitionof

advancedtypesof

atheroscleroticlesionsanda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ofatherosclerosis:areportfromthecommitteeonvascularlesionsofthecouncilonatherosclerosis,AmericanHeartAssociationspecialreport.Circulation,1995,92:1355~1374.

[4] ReitmanJS,MahleyRW,FryDL.Yucatanminiatureswineas

modelfordiet-inducedatherosclerosis.Atherosclerosis,1982,43:119~132.

[5] HolvoetP,TheilmeierG,ShivalkarB,etal.LDLhypercholes

terolemiaisassociatedwithaccumulationofoxidizedLDL,atheroscleroticplaquegrowth,andcompensatoryvesselenlargementincoronaryarteriesofminiaturepigs.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andVascularBiology,1998,18:415~422.

[6] 刘录山,杨永宗,冯大明,等.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

性模型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6,33(2):196~200.

[7] MeadGE,MurrayH,FarrellA,etal.Pilotstudyofcarotidsurgery

foracutestroke.BrJSurg,1997,84:990~992.

[8] 毕建忠,来 超,谢召宏,等.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模型的建立.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3(6):50~507.

[9] 管耘园,卢 辉,盛臻强,等.过大球囊扩张配合高脂饮食

建立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江苏医药,2006,32(4):372~373.

来越多的研究者应用球囊定位损伤技术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例如,毕建忠等对颈总动脉、管

[9][10]

耘园等对心脏冠状动脉、黄先勇等对髂动脉进行球囊定位损伤,同时配合应用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可以在3~6个月诱发小型猪局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本实验小型猪饲喂高胆固醇、高脂饲料8个月,小型猪临床表现无明显异常,除了动脉病变,对其它脏器的检查也未发现显著病理改变,表明小型猪能够耐受致动脉粥样硬化饮食,明显优于目前广泛应用的家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者常常出现全身性广泛的脂质沉积,动物体质衰弱,甚至发生死亡。此外,在实验后12个月,本实验首次观察到了胰腺、脾脏和个别淋巴结的病理变化,由于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1]

,我们将对本实验胰腺损伤的机制做进一步的

研究。

参考文献

[1] MoghadasianMH.Experimentalatherosclerosis,

overview.LifeSciences,2002,70:855~865.

[2] BergenWG,

MersmannHJ.Comparativeaspectsoflipid

metabolism:impactoncontemporaryresearchanduseofanimalmodels.JNutr,2005,135:2499~2502.

ahistorical

[10] 黄先勇,盖鲁粤,王思让,等.不同血管损伤法对小型猪实验

性髂动脉内膜增生病变形成的影响.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8,19(3):164~166.

[11] GerrityRG,NatarajanR,NadlerJL,etal.Diabetes-induced

acceleratedatherosclerosisinswine.Diabetes,1654~1665.

2001,50(7):

TheDiet-InducedAtherosclerosisInWuzhishanMinipigs

CHENHua,XIEZhong-chen,HUANGGuang-yong,LIUYa-qian,

LIChun-hai,GUOXiong-ming,XINNing-bo

(AnimalExperimentalCenterofGeneralHospitalofPLA,Beijing100853)

Abstract: Objective ToinduceatherosclerosisinWuzhishanminipigs,andestablishtheformulaofexperimentalatherosclerosisintheminipigs.Methods ThirtyWuzhishanminipigswererandomizedto3groups,onegroupof6animalswassetascontrol,theother2groupsof12animalseachweresetastestgroupsfedwith1.5%cholesterol,high-fatdiet(groupT1)and3.0%cholesterol,high-fatdiet(groupT2),respectively.TheserumTG,TC,LDL-CandHDL-Cwereanalysedmonthly.Atmonths4,6,8and12afterhigh-cholesterol,high-fatdietfeeding,threeswineineachtestgroupweresubjectedtoafullgrossnecropsytoexamtheatherosclerosisbymacroscopicandmicroscopicevaluation.Threeanimalsfromthecontrolgroupwerenecropsiedatmonths6and12.Results Afterfeedingwiththehigh-cholesterol,high-fatdiet,thevaluesofcholesterolwereelevatedsignificantlyandtheatherosclerosislesionswereobservedinswines.ThemeanvaluesofLDL-C,TCandHDL-Cwereincreasedsignificantlyafter1monthhighcholesterolfeeding,andwereapproximate13~15folds,8~10foldsand3~4foldsrespevtivelycomparing

(下转第80页)

篇六 五指山猪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猪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八眉猪、大花白猪(广东大花白猪)、黄淮海黑猪(马身猪、淮猪、莱芜猪、河套大耳猪)、内江猪、乌金猪(大河猪)、五指山猪、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民猪、两广小花猪(陆川猪)、里岔黑猪、金华猪、荣昌猪、香猪(含白香猪)、华中两头乌猪(通城猪)、清平猪、滇南小耳猪、槐猪、蓝塘猪、藏猪、浦东白猪、撒坝猪、湘西黑猪、大蒲莲猪、巴马香猪、玉江猪(玉山黑猪)、河西猪、姜曲海猪、关岭猪、粤东黑猪、汉江黑猪、安庆六白猪、莆田黑猪、嵊县花猪、宁乡猪

1、八眉猪

产地(或分布):又称注川猪或西猪。中心产区为陕西径河流域、甘肃陇东和宁夏的固原地区。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自治区,在邻近的新疆和内蒙古亦有分布。八眉猪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肉质好、脂肪沉积能力强、耐粗放管理、遗传性稳定等特点,但八猪也存在着生长慢、后躯发育差、皮厚等缺点。

主要特性:头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分大八眉、二八眉和小伙猪三类型,二八眉介于大八眉与小伙猪之间的中间型。被毛黑色。生长发育慢。大八眉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04千克,母猪体重80千克;二八眉公猪体重约89千克,母猪体重约61千克;小伙猪公猪体重81千克,母猪体重56千克。公猪10月龄体重40千克配种,母猪八月龄体重45千克配种。产仔数头胎6.4头,三胎以上12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58克,瘦肉率为43.2%,肌肉呈大理石条纹,肉嫩,味香。

2、大花白猪(广东大花白猪)

产地(或分布):产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带,以佛山地区的南海、顺德、中山、高鹤、番禺、增城以及肇庆等为中心产区。现主要分布于广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历史上系中原地区人民大规模南迁时将中原猪种带到南方,与当地猪杂交并经长期选育而成。属华中型猪种,是被列入国家猪种资源保护的猪种。具有早熟易肥,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性强,能适应炎热潮湿气候,繁殖力强,哺乳性能好,肉质鲜嫩鲜美等优良特性。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耳稍大下垂,额部多有横行皱纹,背腰较宽,微凹,腹较大,背毛稀疏,毛色为黑白花,头部和臀部有大块黑斑,腹部、四肢为白色,背

【五指山猪】

腰部及体侧有大小不等的黑块,在黑白色交界处形成晕。成年公猪体重133千克,母猪为111千克。母猪头胎产仔12头,三胎以上14头,仔猪存活率96.2%。肥育期在较好饲养条件下日增重为519克,屠宰率为70.7%,眼肌面积18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3.2%。

3、黄淮海黑猪(马身猪、淮猪、莱芜猪、河套大耳猪) 产地(或分布):分布于黄河中下游、淮河、海河流域,包括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 主要特性:包括淮河两岸的淮猪(江苏省的淮北猪、山猪、灶猪,安徽的定远猪、皖北猪,河南的淮南猪等)、河北的深州猪、山西的马身猪、山东的莱芜猪和内蒙古的河套大耳猪。以下介绍以淮猪为例。体型较大,耳大下垂超过鼻端,嘴筒长直,背腰平直狭窄,臀部倾斜,四肢结实有力,被毛黑色,皮厚毛粗密,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淮猪成年公猪体重140.6千克,母猪体重114.9千克,头胎产仔9~10头,经产仔13头,日增重为251克。深州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50~200千克,母猪为100~150千克,头胎产仔10.1头,经产仔12.8头,高水平营养日增重为434克,屠宰率为72.8%。马身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21~154千克,母猪为101~128千克,初产仔10.5~11.4头,经产仔13.6头,肥育期日增重为450克,瘦肉率为40.9%。莱芜猪成年公猪体重为108.9千克,母猪为138.3千克,初产仔10.4头,经产仔13.4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59克,屠宰率为70.2%。河套大耳猪:成年公猪体重149.1千克,母猪为103千克,初产8~9头,经产仔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325克,屠宰率为67.3%,瘦肉率为44.3%。

4、内江猪

产地(或分布):四川省内江市和内江县

主要特性:体型大,体质疏松,头大,嘴筒短,额面横纹深陷成沟,额皮中部隆起成块,称“盖碗”,耳中等大小、且下垂,体躯宽深,背腰微凹,腹大不拖地,臀宽稍后倾,四肢较粗壮,皮厚,成年种猪体侧及后腿皮肤有深皱褶,俗称“瓦沟”或“套裤”。被毛全黑。农牧场成年公猪体重169千克,母猪体重155千克,体脂沉积早。成年母猪平均排卵11~18枚,头胎产仔9~10头,三胎以上10~11头, 60天泌乳量186.8千克。中等饲养条件下肥育期日增重为410克,90千克的肉猪屠宰率为67.5%,眼肌面积17.6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7%。

5、乌金猪(大河猪) 产地(或分布):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接壤的乌蒙山和小大凉山地区。 主要特性:体质粗壮结实,头长,嘴筒粗而直,额部多有旋毛,耳中等大小、下垂,体躯较窄,背腰平直,后躯较前驱略高,腿臀较发达,大腿下皮肤有皱褶,称“穿套裤”。被毛多为黑色,有部分棕褐色。成年公猪体重48千克,母猪体重69.5千克。头胎产活仔5~6头,三胎以上8~9头。以放牧为主,肥育期日增重为200克左右,屠宰率为71.8%,瘦肉率为46.3%,脂肪占34.4%,背最长肌含水份73.4%。

6、五指山猪 产地(或分布):又称老鼠猪,主产于海南省五指山区,是中国著名的小型猪种之一。性情稍趋温驯,反应灵敏,善于奔跑。

主要特性:体型小,体质细致紧凑。头小而长,耳小直立,嘴尖,嘴筒微弯。胸部较窄,背腰平直,腹部不下垂,臀部不发达,四肢细而长,被毛大部为黑色,腹部与四肢内侧为白色,鬃毛呈黑色或棕色。成年母猪体重30~35千克。性成熟早, 小母猪断乳后一个月有发情征状,3~4月龄初配。头胎产仔4头,经产仔6~8头。小公猪1~1.5月龄有性行为,当地不留公猪,即小公猪性成熟配种后就宰杀。

7、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 产地(或分布):主要分布长江下游江苏、浙江和上海交界的太湖流域。太湖猪高产性能蜚声世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猪种中繁殖力最强,产仔数量最多的优良品种之一,尤以二花脸、梅山猪最高。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各类群间有差异,梅山猪较大,骨骼较粗壮;米猪的骨骼较细致;二花脸猪、枫泾猪、横泾猪和嘉兴黑猪则介于二者之间。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耳特大,软而下垂,被毛黑或青灰。成年公猪体重128~192千克,母猪体重102~172千克。繁殖力高,头胎产仔12头,三胎以上16头,排卵数25~29枚。60天泌乳量311.5千克。日增重为430克以上,屠宰率为65%~70%,二花脸瘦肉率45.1%。眼肌面积15.8平方厘米。

8、民猪 产地(或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有大(大民猪)、中(二民猪)、小(荷包猪)三种类型。除少数边远地区农村养有少量大型和小型民猪外,群众主要饲养中型民猪。具有产仔多、肉质好、抗寒、耐粗饲的突出优点。 主要特性:全身的毛为黑色。体质强健,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背腰较平、单脊,乳头7对以上。四肢粗壮,后躯斜窄,猪鬃良好,冬季密生棕红色 绒毛。8月龄,公猪体重79.5公斤,体长105厘米,母猪体重90.3公斤,体长112 厘米。3~4月龄即有发情表现。母猪发情周期为18~24天,持续期3~7天。在农村,公母猪6~8月龄,体重50~60公斤即开始配种,成年母猪受胎率一般为98%,妊娠期为114~115天,窝产仔数14.7头,活产仔13.19头,双月成活11~12头。240日龄体重为98~101.2公斤,日增重495克,每增重1公斤消耗混合精料4.23公斤。体重99.25公斤屠宰,屠宰率75.6%。近年来经过选育和改进 日粮结构后饲养的民猪,233日龄体重可达90公斤,瘦肉率为48.5%,料肉比为4.1 8:1。

9、两广小花猪(陆川猪)

产地(或分布):两广小花猪由陆川猪、福绵猪、公馆猪、黄塘猪、塘缀猪、中垌猪、桂墟猪归并,统称两广小花猪。分布于广东、广西省(区)相邻的浔江、西江流域的南部,中心产区有陆川、玉林、合浦、高州、化州、吴川、郁南等地。 主要特性:体短和腿矮为其特征,表现为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尾短,故又称为六短猪,额较宽,有Y形或棱形皱纹,中有白斑三角星,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宽而凹下,腹大多拖地,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被毛稀疏,毛色均为黑白花,黑白交界处有4~5厘米宽的晕带,乳头6~7对。成年公猪体重为103.2~130.9千克,母猪为81~112千克,性成熟早,公猪2~3月龄就能配种,母猪4~5月龄初配,头胎产仔8头左右,三胎以上10~11头,种猪场经产母猪产仔数12~13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85~328克,屠宰率为67.6%,瘦肉率为37.2%。

10、里岔黑猪

产地(或分布):是山东省优良地方猪种,以其产地和毛色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胶州、胶南、诸城三县市交界得胶河流域,里岔乡是其中心产区。

主要特性:里岔黑猪毛色全黑,体型大,体质坚壮结实,结构匀称。头中等大小,脸长,额宽,有浅而多的纵型皱纹。嘴筒中等长短,耳大,耳根软,两耳下垂。体长,背腰平直,腹不下垂,臀部欠丰满。乳头7~8对,乳头形状正常,排列整齐,无瞎乳头。四肢粗壮端正,关节结实,肌肉发育较好。尾中等长短,约15~25 cm。肋骨15~16对,具有比一般猪多1~2枚胸腰椎骨数的独特性状。具有杂食耐粗多胎高产的特点。成年母猪体重为209.7千克。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为12头以上,最高达21头。肥育期日增重为550.2克,屠宰率为73.03%,膘厚2.9~2.6厘米。

11、金华猪

产地(或分布):原产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县,分布于浙江省义乌、金华等地。又称“金华两头乌”,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猪种之一,金华猪具有成熟早,肉质好,繁殖率高等优良性能,腌制成的“金华火腿”质佳味香,外型美观,蜚声中外。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偏小,耳中等大。下垂不超过嘴,颈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部倾斜,四肢细短,蹄坚实呈玉色,皮薄、毛疏、骨细。毛色中间白两头乌。按头型分大、中、小三型。成年公猪体重约112千克,母猪体重约97千克。公、母猪一般5月龄左右配种,成年母猪产仔数14头左右,产活仔数12~13头,60日龄断乳,重100~130公斤。肥育期日增重约460克,屠宰率为71.7%,眼肌面积19平方厘米,腿臀比例30.9%,瘦肉率为43.4%。有板油较多,皮下脂肪较少的特征,适于淹制火腿。

12、荣昌猪 产地(或分布):产于重庆市荣昌县和四川省的隆昌,后扩大到永川、泸县、泸州、合江、纳溪、大足、铜梁、江津、璧山、宜宾及重庆等10余县、市。

主要特性:体型较大,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额面皱纹横行、有旋毛,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坚实。被毛除眼周外均为白色,也有少数在尾根及体躯出现黑斑或全白的,按毛色特征分为“金架眼”、“黑眼瞠”、“黑头”等。成年公猪体重98千克,母猪体重86.8千克。经选育的猪群头胎产仔8~9头。经产母猪窝产仔11~12头。不限量饲养日增重为623克,屠宰适期7~8月龄,体重80千克左右的肉猪屠宰率为69%,瘦肉率为42~46%。

13、香猪(含白香猪)

产地(或分布):香猪以体小早熟,肉味鲜,闻名全国。 香猪又名“迷你猪”,其中以来自国家农业部门授予“中国香猪之乡”贵州黔东南地区的从江香猪、剑

篇七 五指山猪
五指山猪近交系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