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妈妈猪脚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伍妈妈猪脚
伍氏猪脚伍月红:50岁的“猪脚西施”的创业传奇

  异乡打拼的惊恐与无奈

  时年22岁的伍月红的家族就有熟制猪脚的传统,爷爷奶奶早期做的猪脚又香又糯,在伍月红小时候的记忆里,家里小院落中,总是挤满了吃猪脚的乡邻。

  和丈夫成家立业之后,伍月红的生活也一度很幸福,两人的生意做得不错,还有了一些小小的积蓄。利用这笔钱,伍月红扩大了副食店的规模,对以后的幸福充满了憧憬。可是,伍月红得知了一个更为惊人的消息。原来,丈夫在外地参与吸毒,已经被外地公安抓获,并判处有期徒刑3年!两个月之后,她做出了一个狠心的决定:将1岁的儿子托付给父母照顾,自己孤身一人南下,到广州一带去打工,那段时间,伍月红每月只留给自己200元的生活费,打工赚下的钱款,她全部寄回了老家……

  1990年年初,伍月红的手里有了一些积蓄,她开始思忖起来:“这样一直打工总不是办法,不去创业的话,怎能结束寄人篱下的生活呢?”她开始做一些小生意。

  “伍氏猪脚”,汗水的尽头是欣喜

  2000年3月,伍月红深深感到异乡打拼时,那种说不出的孤单与惶恐。左右权衡之下,她重新返回了老家长沙市。不过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一些问题也来了,伍月红打工赚钱极少,儿子参加一个表演训练班,她就入不敷出了。万分焦急之中,伍月红的头脑中灵光乍现,她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做的猪脚非常好吃,自己为什么不去做猪脚呢!

  1928年,伍家老奶奶就开始研究做猪脚的方法,并得到了当时食客的一致好评。到了1955年,伍家媳妇李爱芝得到了老奶奶的真传。伍家院子总是挤满了吃猪脚的食客。直到二十一世纪初,伍家满孙女伍月红再得真传,并通过反复的调配,终于用古老的制作方法,传统的配料,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猪脚。

  有人说,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好女人。可是,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又有什么呢?伍月红二十出头的时候,娇嫩的肩膀就遭到命运沉重的一击:丈夫病逝。除了留给她一个遗腹子外,她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几个月后,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取名伍俊。孤儿寡母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她暗自咬牙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既然下决心生下孩子,这辈子就应该对他不离不弃,再苦再难也要把他养大成人。

  为了养大孩子,她在街边摆过地摊,卖过装饰品,贩卖过衣服,这样不知不觉孩子慢慢长大了。在儿子刚进高中那一年,几档生意失败,那时的焦急和不安她只能藏在心里。也正是那年,从小就非常爱好表演的儿子,课余想上表演班。她对儿子说:“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吧,只要你爱好,妈全力支持。好好学就是了。”第二年,儿子想去横店跑龙套,去锻炼锻炼。她说:“好啊,去实践实践也好。”就这样,儿子去了横店拍戏,那时的花费 ,几乎一下子把家里掏空了。

  有一天,儿子打来电话说:“妈,这里有那种专业的老师可以上小课,但每堂课要500元。”她说:“好啊 ,上就上啊,钱不是问题。”那天,她兜里仅仅剩下800块钱了。这个单身母亲,别看她外表清秀文弱,性格一直很倔,从不找人借一分钱,更不去给人添麻烦。她冥思苦想了一个晚上,手头这点钱还能干什么?这时脑袋里忽然想到了家里几代人都做得非常好吃的红烧肉啊,红烧猪脚啊,一下子兴奋了起来,为什么不把家里做得这么好吃的猪脚变成商机呢?

  就这样,第二天赶紧花400元做了一部推车,200多元买了一些锅碗勺盆、几把椅子和桌子。第三天,把剩下的100多元进了10个猪脚、十几个凉菜,熬了一大锅粥。然后就把这些做好了的成品一盆一盆地从4楼的家中端下楼(

  就这样,这一对单亲母子的创业之路正式开始了。

  伍月红说干就干,第二天早上,她就找到一家五金铺,定做了一台流动摊车,还有几个蒸煮猪脚的铁桶。购置了一批原材料后,她的“伍氏猪脚”风风火火地开张了。伍月红没有想到的是,开张仅仅3天,她就净赚了1000元钱,效益如此之好,大大地刺激了伍月红,她每天3点钟就起床备料,6点钟准时出摊。

  2006年2月,儿子伍俊不顾妈妈的反对,决定和她一起卖猪脚。儿子放弃自己的表演事业,伍月红自然有些不情愿,但是看到伍俊很坚定,爱子心切的她还是尊重了儿子的选择。

  儿子买了一辆电动车。母亲就在家里做猪脚,晚上儿子骑着电动车,到处叫卖。有一天,母亲帮儿子洗内裤时,惊讶地发现儿子内裤上有血。儿子凌晨2点回来了,母亲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没事,不知在哪蹭到的吧。母亲不相信,硬要扒他的裤子看看,他紧扯着,最后还是扒下来了,原来是因为长时间电动车车座摩擦和酷热烧档造成胯下皮肤破损出血。那一刻母亲泪如泉涌:内疚心痛为什么让还未成年的儿子受这份苦。于是她决定,不能再让他去跑外卖了,还是一起摆摊。

  2007年年初,为了不让儿子四处奔波,伍月红找到一位朋友,租下一个门市,第一间“伍氏猪脚”店就这样开张了。长沙盛产各种各样的小吃,为了在这些名小吃中杀出重围,伍月红着实下了一番苦工:她用古老的制作方法、传统的配料,不添加任何食用香精及防腐剂,保留了伍氏猪脚最原始的风味。所以很多消费者在吃伍氏猪脚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家的味道,能够回忆起某年某月某日在家里和家人吃猪脚的温暖画面,这样的感受让单调的食物变得更加饱满,更能在消费者脑海里留下恒久的有滋有味的记忆。

  2010年4月,由于当地一档美食节目的采访,“伍氏猪脚”一夜之间在省内外声名鹊起,许多外地食客慕名而来,专程来品尝伍月红秘制的猪脚。还有一些人前来拜师学艺,伍月红从不拒绝他们的要求,她还特地在本市找出失业或是伤残的人士50多位,免费为他们进行指导,这些“伍氏猪脚”的加盟店很快散布在湖南各地,每家店铺的生意都十分红火。

  单亲妈妈塑造美丽传奇

  2013年年初,伍月红的第100家连锁店正式开业,蒸蒸日上的生意,让伍月红有了一种责任感,她对原料的来源与质量抓得更紧了。那些“出身”不明的猪脚,不管供货商的价格多么便宜,说得多么天花乱坠,她一概拒收。

  有一次,一位供货商提供了一批雪白的猪脚,原料的品相这么好,引起了伍月红深深的怀疑,她悄悄地拿走其中的几只,委托一位朋友帮做检测,结果发现,这批猪脚被双氧水多次浸泡过,各项指数都严重超标。

  伍月红严厉斥责了那个供货商,将所有的猪脚通通退了回去。她的这一举动,却捅了一个大大的马蜂窝:那位路子很“广”的供货商怀恨在心,他四处扬言,伍月红让他下不来台,他一定要给对方点儿颜色看看。

  一个月后的一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伍月红发现自己“伍氏猪脚”总店一整天下来,竟只做了三单生意,这与过去每天四五百的份数,完全不成比例呀!就在她倍感诧异之际,各个加盟店的电话,如同潮水一般向她涌来,原来,网络上大量出现“伍氏猪脚”的爆料,说各个店铺都厨房窄小、采购进口“废弃”猪脚,更加惊人的是,竟然用拖把清理猪脚。

  网络的力量,让这一事件持续发酵。很快,“伍氏猪脚”的信誉出现雪崩式的塌陷,所有店铺昔日兴隆的风光被门可罗雀的景象所代替,有的加盟商刚一开门,扑面而来的竟然是不屑的目光、鄙夷的神色,耳朵里还迎来各种各样的骂骂咧咧,其销量自然一落千丈!

  不过,儿子的一句话却提醒了她:“那些加盟店就更冤了,他们如此信赖你,将自己的生存之道紧紧捆绑在一起,现在眼看着什么都没有了!”儿子的话提醒了伍月红,那么多人手里的饭碗摇摇欲坠,自己怎能沉沦与沮丧呢?何况现在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伍月红抖擞起精神,开始对这一事件进行还击。儿子伍俊也成为妈妈的“生力军”,他没日没夜泡在网上,穿梭于各大网站进行辟谣。

  伍月红最大的“问题”就是用“拖把”洗猪脚,伍月红心中清楚:她用的并非拖把,而是一种经过改良的专洗工具,这种专洗工具恰恰是她经过摸索之后,所采用的带有创意的最有效最卫生洗猪脚的工具。

  其实,在怎样洗猪脚的问题上,伍月红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就先后尝试过用手擦洗、用木棍搅洗、用三角铁搅洗、用不锈钢棒搅洗等方式,但伍月红发现,这些方法都存在问题:用手洗非但洗不干净,且双手极易被猪脚裸露的骨头刺伤;用木棍搅洗,每天浸在水里的木棍时间稍长便软化,木屑都脱落在猪脚里;用三角铁搅洗,虽然有力度,但三角铁容易生锈;用不锈钢棒搅洗,因棒面太光滑洗不干净。

  屡试不成之后,伍月红突发奇想:从商店买回新拖把,将海绵拆下做抹布,剩下的拖把柄表面有槽底下有两个轮子,用来搅洗猪脚,这样既可使劲,又容易将猪脚洗干净,且最卫生。这种工具的改良,可是伍月红最大的专利啊!

  不但对“拖把”问题进行澄清,伍月红还将其他的独门工具,一一展示在网络上,请广大网友鉴定孰是孰非。伍月红的坦诚,渐渐博得了大家的信任,几个月之后,网络上的各种不利因素终于烟消云散,“伍氏猪脚”的经营又重新恢复到正常轨道上。

  2015年7月,伍月红的第320家“伍氏猪脚”连锁分店正式开业,数百家连锁分店的加入,让这个长沙的美食品牌年利润近千万元。儿子伍俊也成为“伍氏猪脚”的总经理,为这个美食集团注入了无穷活力的同时,也成为妈妈的左膀右臂。

  文/阿峰

篇二 伍妈妈猪脚
“小蹄大作”李功福:烤猪蹄也可以做到估值一亿

  

  他是一个90后大学生,他出身平凡却不甘平庸,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中科院。本以为峰回路转,他的人生从此迎来柳暗花明,而他却在众人的不解中,毅然投身于路边摊式的基层创业。他,就是曾读过5年高中的李功福。

  2015年9月25日,李功福携带他的“小蹄大作”和创业团队登陆CCTV-2《创业英雄汇》。虽然以“憨猪”的扮相来掩盖自己的紧张,但经过项目简介和品尝过“小蹄大作”带来的样品后,全场20位投资人给出了90%的认可率,这是该栏目开播以来最高的认同度。

(李功福的视频约从20分钟起)

  现场融资投票环节,李功福出让10%的股份、融资1000万元,此时“小蹄大作”市场估值已达1亿元。经过现场协商,最终3名三位投资人以联合投资(众筹)的方式、共计1100万元入股“小蹄大作”10%的股权,超募10%,“这绝不是小题(蹄)大做”。3名天使投资人形成的投资联盟中,有两人长期关注和投资餐饮创业特别是互联网餐饮,另外一人尤其擅长渠道运营,这能帮助李功福和“小蹄大作”充分集中和利用多方面的优势资源,侧面证明了李功福的“野心”和“猪蹄(帝)国”的雏形。

  在李功福的战略计划中,互联网+是重要一环。早在北京创业初期,“小蹄大作”就曾入驻过大众点评、美团网等第三方互联网营销平台,并长期排位在第一名。随着团队的壮大和产品线的拓展,李功福也在着手搭建自己的平台,开始接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工具搭建自己的“猪蹄(帝)国”。而在本次融资之前,“小蹄大作”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扩张)计划,其中就包括实体店铺的众筹融资。

  针对融资后两年内“十城百店”的扩张计划所面临的品控、管理、运营、融资等问题,李功福和“小蹄大作”采取的措施和策略主要有两种:中央厨房+直营、单店合作。前者借助母公司的平台和资源,能够保证较为有序有序的运营和管理。后者采取实体店铺(股权)众筹的方式进行,“小蹄大作”公司占有一定的股份(不一定控股),其他利用众筹来的资金、资源、渠道、技术等联合运营和管理,实现各项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李功福的创业故事:

  口述/小蹄大作创始人李功福

  整理/本刊记者石海威

  卖烤猪蹄算是我的副业。我的本职工作是中科院电子所助理研究员,主要做军工方面的研制,侦查雷达、侦察卫星、无人机都是我们的涉猎范围。不过很快我会全职出来卖烤猪蹄。现在我觉得,烤猪蹄这门生意可以做到更大,就差一个平台、一个店,把我的想法和所有的精力都押上,让它爆发。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五道口附近寻找合适的第二家店面,但一店难求。

  因为家庭因素,我很早就开始自己赚钱。小时候,妈妈用荷叶把吃剩的猪蹄包起来,类似叫化鸡那样做,味道很好,我一直记得。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读研期间,我发现烧烤很受欢迎,女生又特别喜欢猪蹄,但市面上的工艺不是煮就是卤,没人用烤的。当时学校后门也有一个卖烤猪蹄的,做法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但销量很好。那时我想,没准按照我的方法来做更有市场。

  腌制、卤、是烤前的必备步骤,否则生猪蹄很难入味。为了学习这门技巧,我去烧烤店、卤肉店打杂,洗碗、扫地,看他们配料。每天偷学一点,晚上借同学家的房子再自己调试。导师和同学都是我的试验用户。经过一百多次反复试验,口感慢慢定型,大家都说我可以去外边摆摊了,导师也很支持,给我4000块启动资金。那段时间我一个人做,每天早上骑摩托车两小时到市场进货,100斤猪蹄全靠我自己处理,给猪蹄破壳之后再除毛。

  我们学校在成都也算有名气,一个成电的研究生在校门口摆地摊,没少遭到质疑,多少双眼睛看着。常听到很多家长在我面前议论:我的小孩就在里面上学,他现在摆地摊,我的孩子以后怎么办?那时我每天推餐车在校门口卖货,还要常常躲城管。被城管追过几次后,我也在想要不要放弃。但既然已经出来了,钱又是老师给的,我还没做成就回去怎么交代。

  后来机缘巧合,我结识了一名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他建议我到上海创业,并以他的名义申请代理基金。这一下子申请了10万,等资金到位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不过我还是很高兴。因为钱不多,我们当时在松江租了一个最偏僻的店铺。以前我一直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看来是错的。

  我和他说,我们去赌一把,把店面搬到路边试试。结果搬出去没几天,销量就直线上涨,不到一个星期卖出1000多只猪蹄。大家慢慢口耳相传,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后来拍客发现了我们,把我们的视频上传到优酷,叫“放弃白领身份去路边卖烤猪蹄”,一天的点击量突破40多万。

  接着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也找过来,那段时间每天都在应付这些东西。上海人对吃很挑剔,这一方面促使我们精进工艺,一方面为我们奠定了口碑。但2013年春天,上海出现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和禽流感,人人谈猪色变,我们的生意没法做了。6月我答辩结束,工作敲定在中科院,就离开上海来到北京。

  到中科院大概是我最保守的选择,如果签到西安、武汉,我可能会去搞卫星和核潜艇,待遇也比北京好。尽管来北京什么都没有,但还是觉得自己可以闯一闯。入职中科院后,我白天上班,下班就继续忙活自己这摊生意。

  和以往一样,我们的猪蹄都是加工好的半成品再去烧烤,我现在考虑尽量不要依靠厨师,尽可能和厨师剥离关系。只是现在我们的供应链还不完善,单一店面可以,一旦开始规模复制,就要考虑中央厨房或加工、代工厂,这些超出了我们现有的能力。

  这几年,我总共卖出了30万只猪蹄。如果想赚快钱,也许早就开始就做加盟了,之所以没走这一步,是因为我想做长久一点。营销和宣传手段的运用也一样,如果不是基于产品本身,做宣传会死得很快,相当于空中架楼。不管怎么宣传,最终还要回归到产品本身。过度营销的模式也只有在北京会成功,因为这有数以百万计的流动人口,不用考虑二次购买就能盈利,但并不适用其它城市。

  我们五道口店面大概三平米,只有三名服务员。之前还有“小蹄大作”的牌子,但城管觉得我们这个招牌不合格,拆掉了。我也想知道没有招牌的情况下会对我们营业有多大影响,结果发现大家照样排队。我们团购量很大,在大众点评是五星店铺,海淀区排名第一。

  最高峰时,我们每天能卖500只猪蹄。不过我仍想把生意做大一点,这个时代已经不能用传统思维做生意了,现在讲究单点突破。阿里巴巴、腾讯都是靠一款产品打品牌,后面做大、做出名气,什么都能尝试。一面玻璃一个拳头打下去,可能不会破,但单点打过去很容易突破,我们也想靠烤猪蹄来打造自己的品牌。有了个人知名度后,再把我的企业文化给推出去,立一杆旗,吸引有想法的人过来。

  之前我担心别人抄袭,但现在我的思路已经完全不同了。顾客花13块钱来我这里,他想象中的猪蹄应该是怎样的,我大概可以猜到,不外乎是干净、味道好。之后我想做的事情是顾客花了13块钱之后,不仅买到意想之中的东西,还有更多他想不到的,这可能是产品背后的故事或是店里的装修风格。我卖的不仅仅是烤猪蹄。未来我们要抓住大学生这一块市场,以后我宣传或表达的,一定是能正面影响大学生灵魂的东西。

  烤猪蹄是个没有壁垒的生意,竞争对手的加入,让我不得不加快融资和转型的速度。我们有了竞争压力,每天下班的时间推迟了个把小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做其他产品的技术储备,只差一个好团队。最近也有投资人找到我,但他们都更看重团队,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搭建。下半年我挖来一位老同学和我一起创业,他曾是杭州九阳豆浆机的区域经理。毕竟小吃生命周期有限,受众群体也是有限,我希望加快步伐,在大浪淘沙前做出自己的品牌,然后转型到快餐。

  新闻:为啥他家猪蹄能卖出50万只?听李功福讲经验

  选择时没有太多想法,但选定了猪蹄作为摆摊方向之后,爱折腾的李功福开始了对猪蹄的改造。“当时是12年,市面上只有烧烤类产品,猪身上能被开发的基本都被开发了。所以我想,要不用烧烤结合猪蹄,把卤过的猪蹄烤来吃!做烤猪蹄!” 李功福自豪的的表示,自己是烤猪蹄的创造者:“我做的时候全国基本上没有,是最早开发烤猪蹄的人。”

  李功福说,他为了学习卤制和烧烤,专门去卤肉店免费打杂。然后开始在同学家做实验。“学长、师弟,导师、甚至我们的校长,都成了试吃人,要他们说这个东西能去外面卖了,我才会原意出去。”

  2012年6月,李功福正式开始开卖八戒烤猪蹄。火爆的场面让部分拍客拍下上传到优酷,并成功推送到优酷首页,还引来了央视和地方卫视的报道。据说,当时联系李功福要求合作和加盟的有670多人。一心想做品牌的李功福,拒绝了加盟的要求,只做了一家直营店。就这样,他靠一个店,把猪蹄卖了50万支。李功福说,这是源于自己对猪蹄的认真。

  为了选定型号,试了各国50多种猪蹄

  开发产品的的两个多月时间,李功福用了接近3000斤猪蹄做试验。工科出生的他,设计了多组对照试验,试验不同的影响因素。“就这样,最初的产品也做了100多次试验”提到这段经历,李功福说:“真没想到做一个猪蹄会有那么多坑。”

  就只是刚开始要买什么猪蹄,李功福就试了多个国家50多种型号的猪蹄,才最终确定了丹麦2个型号猪蹄。“因为不同型号的猪蹄,肉质不一样。有的肉质,同样的火候,一烤里面全部烂了,根本成不了形。”李这样说,而选定了猪蹄的型号,只是刚刚开始。

篇三 伍妈妈猪脚
伍氏猪脚回应“质量门”四大质疑

A25

华声专题

2014.9.26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4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