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养殖技术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海带养殖技术
海带的人工养殖技术(下)

  [农广天地]海带的人工养殖技术(下)  

  海带是一种在低温海水中生长的大型海生褐藻植物,因其生长在海水中,柔韧如带而得名。它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有“碱性食物之冠”的称号,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甲状腺机能低下者的最佳食品,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自然生长的海带已远远满足不了人类的需要,人工养殖海带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现在为大家介绍海带的人工养殖技术(下) 。具体介绍海带苗种培育技术和海带加工。 

  海带的人工养殖技术(下) 

   一、海带苗种培育技术

  目前,国内海带苗种生产主要采用自然光低温育苗方法,个别单位出于遗传育苗等工作需要,采用冷库日光灯育苗法,培育少量的茁种。随着海藻配子体克隆育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这一技术也在海带育苗中得到试验性应用。现以海带自然光低温育苗方法为主,分别对上述育苗方法进行介绍。

  (一)海带自然光低温育苗

  此方法是在室内以自然日光为光源,采用低温、流水方式培育海带幼苗。在我国北方,育苗工作从7月中旬前后开始至10月中旬前后结束,历时3个月。

  1.基本设施 由制冷系统、供水系统和育苗室三部分组成。

  (1)制冷系统:采用制冷设备制备低温水,常采用氨冷冻机制冷水。

  (2)供水系统:包括海水的抽取、沉淀、过滤、输送海水入育苗池、海水回收及排放等过程:①沉淀池。沉淀池的容水量占育苗总水量的1/2以上。其上有顶或加盖,使沉淀池处于黑暗状态,抑制杂藻和微生物繁生。② 过滤塔(罐)。生产上采用加压过滤法。过滤塔内由下而上依次铺设不同规格的卵石、粗砂和细砂。③ 制冷槽。冷却海水的池子,其内装有氨蒸发器。为保温,制冷槽建在室内,其上加盖。④ 储水池。储存冷水的池子,为保温常建在地下。⑤ 回水池。建在地下,储存由育苗室流出的海水,经泵将这里的海水送到制冷槽与部分新水混合后再循环使用。

  (3)育苗室:除墙的四周基部建成约60厘米的水泥结构外,墙及屋顶均采用玻璃结构,个别单位将墙用玻璃钢代替玻璃效果。屋顶建成多个“v”型相连的形状,相邻的两个坡面应分别朝向东西,方便采光和调。育苗池一般长8~10米、宽2.0~2.3)K、深30~40厘米。育苗池多建成阶梯串联式,每相邻的两排育苗池水平高度相差40~70厘米。育苗水从最高处的进水沟流出后,依靠落差从最高一排育苗池依次流到最低一排育苗池。南方的育苗池常采用平面式,池之间没有落差,且多实行立式育苗,因此池较深,一般40~60厘米。

  2.育苗器棕绳苗帘是较普及的育苗器,北方育苗单位均使用它(图6)。它是由直径0.5~0.6毫米的红棕绳编制而成,一般长1~1.25米、宽0.45~0.50米,缠绕50道左右,总长约60~62米。在福建, 目前全部采用维尼纶绳苗片(或苗帘)代替以前的棕绳苗片,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不论哪种育苗器,在使用前都应进行严格的处理。如棕绳苗帘在使用前要经过如下加工处理:棕绳干捶一浸泡一湿捶一煮绳一洗刷一晒干伸绳一编帘一燎毛一煮帘。干捶过的棕绳要用淡水浸泡1个月,每10天换一次水。煮绳要12ds时。燎毛时要先将苗帘浸湿,再将棕毛燎掉。煮帘需要6小时。

  3.种海带的选择 进行人工育苗,必须要有足够量的优质性状和成熟适度的种海带。种海带的选择,一是来自种海带的专门养殖区,将头茬苗密度适中地养殖在水流通畅的肥区,长大后作为种海带。二是来自大田选种,在海带收获之前,选择优良的海带,剪去叶片上部和边缘没有孢子囊部分,剪去丛生的假根团保留主根,再重新夹到新苗绳上并绑牢,挂养在优良海区,促进孢子囊充分成熟,供采苗用。福建的育苗单位在夏季采用室内低温培育种海带成熟的方法满足采苗要求。

  4.采孢子(采苗)

  (1)采孢子时间:人工筏养的海带,5~7月份均能形成孢子囊群并放散游孢子。尤其18~22℃孢子囊成熟面积大,成熟度高,是孢子放散的好时期。但在生产上考虑制冷等成本问题,采苗工作往往向后推迟,但采苗工作在水温升至2 3℃ 以前完成为好。实验表明,23℃时,不仅游孢子活力减弱,而且放散量显著减少。北方的育苗单位常在水温2 1~22℃前后采苗,根据水温要求,山东省采孢子时间在7月上、中旬;辽宁省在7月中、下旬。如利用当地种海带采孢子,浙江省一般在6月初,江苏省大约在6月中旬。在福建省,利用室内度夏种海带采孢子, 时间在9月份。

  (2)种海带的清洗与处理:种海带运至育苗室内,立即进行洗刷,洗刷既要快又要彻底。在育苗池中(水温10~13℃),先用手抚抹一遍,再用纱布进行擦洗。在洗刷过程中尽量避免叶片撕裂或折断使伤口分泌粘液,影响水质。擦洗过的种海带用清水连续摆洗两遍后,就可放入准备好的池中放散游孢子。依照多年的常规做法,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游孢子,洗刷过的海带要进行数小时的阴干刺激,再集中放散游孢子。近几年,由于采孢子日期推延,不进行阴干刺激也能集中放散游孢子。目前,大多数北方育苗单位已不再进行阴干刺激。但采用种海带室内度夏的单位(如福建的育苗场),在采孢子前还需阴干刺激种海带。

  (3)游孢子放散与附着:将处理过的种海带放入准备好的游孢子放散池中(水温一般8~IO~C),由于低温水的刺激和海带运输过程中的阴干刺激,成熟度较好的海带很快大量放散游孢子,原清澈透日月的海水很快变成淡褐色。在北方,一个棕绳苗帘准备一棵成熟良好的种海带,放散的游孢子量足以满足采孢子用。采苗时,将苗帘每5~7层整齐地堆放在一起,所以采苗池要占用1/7~1/5的育苗池。采苗池内的游孢子密度以100倍显微镜下,一个视野达到12~18个健康游孢子为宜。在大生产采苗时,常先将采苗池注入1/2~2/3的海水,以采苗池上排对应的池子作为高浓度游孢子放散池,通过计算,当放散的游孢子密度达到要求时,将种海带捞出,孢子水经纱布过滤流到下排的采苗池,使采苗池内的游孢子密度达到所要求的12~18个(100倍)。游孢子附着密度对以后幼苗质量和出苗率会产生重要影响。附着密度太低,达不到出苗率指标。如果附着密度过高,则妨碍以后幼孢子体的生长,并易发生病害,影响出苗质量和数量。通常孢子的附着密度控制在平均每100倍视野下有30~50个健康孢子为宜,在孢子附着过程中,要经常用显微镜察看放置在采苗池不同部位和苗帘层间玻片上的孢子附着情况。一般4~6小时,孢子附着相当牢固,可将苗帘移入已注入水的育苗池中转入培育阶段。

  5.培育和管理平面式培育法是最通用的育苗形式。苗帘水平铺放在托绳上,培育水深可通过升降托绳来调节。茁帘一般控制在水面下4~10厘米处。平面式培育法最大优点足受光均匀,幼苗生长整齐,操作方便。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水体,南方的育苗单位常采用斜立式和直立式育苗形式,使单位水体出苗率较高,但由于育苗器受光不均,幼苗生长发育速度有较大差异。

  (1)水温:整个育苗过程中,温度常控制在5.5~10℃范围内。其中7~9℃持续时间最长,只是在遇到病害发生或水质条件恶化时,才采用5~6℃ 的低水温。一般育苗初期:配子体阶段,水温常控制在8~10℃。育苗中期:3毫米以下孢子体阶段,水温常控制在6~8℃。育苗后期:3毫米以上幼苗阶段,水温常控制在6~9℃。在幼苗接近出库时,水温可以逐渐提高1~2℃ ,,以适应海上的水温。

  (2 ) 光照: 调控光强是海带自然光低温育苗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根据海带幼苗不同生长发育时期, 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并根据不同天气条件,采取多种调光措施。育苗期间应回避直射光, 特别要回避中午强光的直射, 以免造成幼苗的损伤。通过调节室内的遮光白布帘(或白塑料帘) 及室外屋顶两坡面的竹帘, 使幼苗处于所需的光环境下。通常在胚孢子萌发阶段光强控制在4 0 0 ~ 8 0 0 勒克斯; 配子体阶段光强逐渐增2 ~N 8 0 0 - 1 5 0 0 勒克斯, 3 毫米以下小孢子体阶段光强控制在1 0 0 0 ~ 2 5 0 0 勒克斯, 3 毫米以上的幼苗阶段光强控制在2 0 0 0 4 4 0 0 0 勒克斯。幼苗出库前, 还可适当提高光强。每日光照时间以1 0 t J~ 时或略长一点为宜。

  (3 ) 营养盐: 在幼苗培育期问, 自然海水中的氮和磷的含量远远不能满足幼苗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加以人为的补充和改善营养条件是十分必要的。氮、磷的补充量以育苗的不同阶段和幼苗大小而异,一般在配子体阶段氮(N0 3 州) 为2 ~ 3 毫克/升, 磷(P 0 43 一P ) 为O. 2 ~ O. 3 毫克/升; 幼孢子体形成后, 氮增至3 ~ 4 毫克/升, 磷0 . 3 ~ O . 4 毫克/升;当幼苗长至1 毫米以上时, 氮控制在4 毫克/升, 磷控制在0 . 3 ~ 0 . 4 毫克/升。育苗生产中,一般以硝酸钠为氮肥,磷酸二氢钾为磷肥。氮、磷肥的补充量以每日循环水中加入的新水量为计算标准。

  (4 ) 水的更新: 海带自然光低温育苗采用循环流水方式,使幼苗处于良好的环境条件下, 这是培育出较大规格海带幼苗的必备条件。由于海水在反复循环使用中, 各种营养物质不断被海带吸收, 逐渐减少, 且水的新鲜程度也受到影响,因此要及时补充新鲜海水。从幼苗生长和生产成本两方面来考虑, 在育苗初期,每天更换新水量至少为育苗总水体的1/6。随着幼苗的生长,新水补充量逐渐增大,当幼苗长至1毫米左右时,每天新水更换量要达到总水体的1/5~1/4。育苗末期将增加到总水体的1/3。遇到病害发生等特殊情况,新水更换量要适当加大。

  (5)洗刷:为了清除幼苗表面及育苗器上的杂藻和污物,并增强幼苗的附着能力,苗帘要经常洗刷。常用的方法有拍打法和喷水法,北方育苗单位常将两者混合使用。拍打法是两人通过手持钩将苗帘拉平,在略大于苗帘的长方形水槽的水面处将苗帘一起一落反复拍打。一般先拍打苗帘反面5次,再拍打正面7次,必要时,可将正面的拍打次数增)J~N9次。洗刷可以从采苗1周后开始,刚开始洗刷时手力较轻,随着幼苗的生长,洗刷的手力可以逐渐加重。在幼孢子体阶段,如遇到杂藻过多和幼苗较密时,采用喷水洗刷法效果较好。操作时,两人将苗帘扯平,另一个人手持有密排小孔的塑料喷水管,在苗帘上来回喷刷,先喷刷苗帘下面,再喷刷反面, 脏水经排水沟流到室外。

  (6)监测:除育苗室每日多次测量水温和光强外,水质监测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水质监测要由专人负责,有条件的单位每日要监测一次盐度、pH、溶解氧、二氧化碳、硝态氮、氨氮、磷及某些重金属离子等,尤其每日要分析一次氨氮含量。除上述监测外,一般每天还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幼孢子体生长等健康状况,特别要注意细胞结构、病害发生及杂藻繁生情况。发现问题,制定措施,及时解决。总之,经过3个月的自然光低温育苗,幼苗大多数达1~2.5厘米,苗帘边缘处大者可达3厘米以上。当海上水温降至19.5℃ 以下时,苗帘可移至海上进行幼苗暂养。

  (二)海带冷库日光灯育苗

  一些科研及生产单位,在从事遗传育种及新品种引进后的小规模海带育苗试验及苗种生产常采用此育苗法。此育苗法以日光灯为光源,以氟利昂风冷作为降温方式,温度可自动控制。育苗间常建在建筑物的北面底层,育苗间面积一般8~1 5米z,育苗间外建有2~3米 的温度缓冲问,避免温度直接受外界的影响。育苗间内设立式培养架,培养架分3~4层,每层上方设置3~4只40瓦目光灯,每层放置4~5个培养槽,苗帘放在培养槽内培养。育苗的技术要求与自然光育苗法相似。采苗时苗帘4~6层堆放在采苗容器中或培养槽内,用筛绢或纱布过滤孢子水,采苗器中的游孢子密度控制在12~20个/100倍,孢子的附着密度控制在30~50个/loo倍,游孢子附着6小时后,可以将苗帘移到培养槽中。培育过程中通常水温8~10~C,每日光照8~10/is时,光强1000~2500勒克斯,营养盐:氮4毫克/升、磷0.4毫克/升、铁0.1~0.3毫克/升。幼苗采用静水培养,每隔3~4天洗刷苗帘并更换新水。当幼苗长至0.5~1.0厘米,海上水温降至19.5℃以下时,苗帘及早下海暂养。

  (三)海带OUPf$克隆育苗

  此育苗技术对新品种的培育、纯系苗种的生产及缩短海带育苗时间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配子体克隆育苗属于育苗新技术,目前仅在实验室和小生产试验中应用,但有向大规模生产发展的趋势。其原理是游孢子附着后,培育至雌、雄配子体明显可辨时,进行雌、雄分离。然后建立雌、雄配子体无性繁殖系,形成配子体克隆。配子体克隆经多次组织捣碎和扩大培养,形成数量规模。在采苗时,将雌、雄配子体克隆混合、打碎,附着在苗帘上。配子体附在苗帘上的前3~4天,采用静水培养,使其附着牢固。幼苗培育既可采用冷库日光灯育苗法,也可采用自然光低温育苗法。在适宜条件下,3~4天就有孢子体形成,20天幼孢子体可长至1毫米左右。配子体克隆育苗,在中国北方,可在8月下旬开始,当秋季水温降至19.5℃以下时,苗帘出库下海暂养,此时由冷库日光灯育苗法培育的幼苗可达0.5~1.0厘米, 自然光低温育苗法培育的幼苗可达1.0~2.5厘米。

  (四)海带幼苗暂养

  海带从育苗室出库下海的幼苗,还不能直接用于养成,需经过20~40天的暂养,体长达10~25厘米后,将暂养苗从育苗绳上剔下来,夹到养殖绳上,才可进行最后的养成。

  1.海带海区选择及暂养方式暂养海区要选择风浪小,水流通畅,水质肥沃,浮泥杂藻及水虱虫害较少的海区。暂养方式有垂挂法和一条龙法,在北方普遍采用第一种方法,即将苗帘拆开,截成长50厘米左右的苗绳段,

  2.海带水层与施肥 拆帘后的暂养苗,初挂水层一般控制在透明度的1/5~1/3处。也就是在透明度较大的海区,水层控制在1米左右,在水较浑浊的海区,苗绳初挂在50~80厘米处。随着幼苗的生长,参考海况及天气情况,可每3~5天时间将水层上提一次,每次提20厘米左右,直至在透明度较大海区上提升至30~40厘米,在透明度较小海区提升至20~30厘米。施肥一般采用挂袋法,将塑料袋用针扎2个小洞,放入氮肥及少许砂子,避免肥袋上浮。肥料袋固定在苗绳上方的吊绳上,或用细绳系在浮绠上,距苗绳上端约1O厘米处。肥料袋每隔一绳挂一袋,隔2~3天换一次为宜。在海湾型大面积幼苗暂养海区,结合使用机器喷肥法效果明显。在有水虱掠食海带幼苗的海区,结合浸肥法,对促进幼苗生长,抑制敌害掠食有较好的效果。

  3.海带洗刷 幼苗下海后,避免附泥及杂藻过多地附着在幼苗和苗绳上,要经常在水中摆动洗刷苗绳。开始每天洗刷一次,当幼苗长至2~3厘米时,每周洗刷2~3次。幼苗长至5厘米以上时,可停止洗刷。

  4.海带分苗当幼苗长至10~15厘米时,要及时分苗,将早期大苗剔去利于后期小苗的快速生长。剔苗时,一只手拉紧苗绳,另一只手握住一丛达标幼苗上部1/3处,顺着苗绳左右摇动,用力均匀地将幼苗连根拔下。中期分苗,以苗长15~20厘米为宜。晚期分苗,苗长2O厘米以上。考虑到分苗早养成产量高的因素,目前在大生产上一般只用头1~2茬苗,剔下的幼苗运至岸上。人工将苗夹到养殖绳上,夹苗通常采用单夹形式,大连地区苗距控制在8~11厘米(早期苗为11厘米,中期苗为1O厘米,晚期苗为8厘米),一般养殖绳两端夹苗较密,中间较稀;山东沿海的苗距一般为5~6厘米:南方沿海的苗距多为3~5厘米。将夹好苗的养殖绳挂养到养殖筏上,采用平养等不同养殖方法进行最后的养成,直至收获。

  相关资料:

  海带加工 

  海带收割上岸后直接依靠阳光晒干称为淡干,淡干海带用途广,营养成分不受损失,是提取碘、胶、醇的原料。经常食用海带有防止和治疗甲状腺肿病的作用。另外每年还要提供大量产品出口。海带加工标准国家已有规定(1979年4月1日重新修订颁发)。除按国家规定严格执行外,经常发生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作为海藻化工用的海带,应认真晒干,保证含水量不超过规定的22%;认真清除杂质,保证不超过规定的2%,作为化工原料绝不能掺杂使假,要为国家和使用单位负责。 

  2.作为出口产品,要力争当日一次晒干晒透;不允许带有杂质和孢子囊、茎及黄白边等;色泽要浓褐,不准以次充好,损伤国家的荣誉。 

  ①底质:海底以岩礁面平坦而起伏或有一定倾斜度的为佳;其次是大石块底质;此外,碎石或砂砾底质也可用投石法增殖。 

  ②水质:水质清洁,自然含氮量经常保持每立方米10毫克左右均可,海水中悬浮物较多而水混、岩礁上有沉积物和浮泥等不能使用。 

  ③水深:一般从低潮线下到2.5米均可。 

  ④生物:岩礁面上有大量杂藻着生,不宜利用。因虽能清除,但费工太大,得不偿失。 

  ⑤流速:据调查,流速不超过60厘米/秒以上,岩礁面上海带孢子均可附着生长。 

  ⑥水温:要注意夏季水温不超过27℃的海区,大孢子体才能越夏进行繁殖。 

  3.海带增殖方法: 

  ①采孢子投石增殖法:即人工将孢子附着在石块上,再投入已选定的海区内。石块的大小依据风浪大小而定。每亩投石块。 

  ②沉设种海带法:保存种海带过夏,待秋季孢子囊成熟后运至已选定的海区内,将种带干燥刺激2-3小时,再将种带绳两端绑缚石锚拉紧投入海底。每亩沉放种带1000棵。 

  ③悬绳绑苗增殖法:日本采用此法,即在已选定的海区内先设置海底浮筏。在浮筏架上垂挂苗绳使其自然放散孢子。附着在岩礁上。海带收割上岸后直接依靠阳光晒干称为淡干,淡干海带用途广,营养成分不受损失,是提取碘、胶、醇的原料。经常食用海带有防止和治疗甲状腺肿病的作用。另外每年还要提供大量产品出口。海带加工标准国家已有规定(1979年4月1日重新修订颁发)。除按国家规定严格执行外,经常发生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篇二 海带养殖技术
东方3号杂交海带海上人工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东方3号杂交海带养殖技术(20150901) 

  介绍了东方3号杂交海带海上人工养殖技术。海带营养丰富,是含碘量最高的海藻之一,经常食用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它价格实惠,吃法多样,无论是凉拌,还是做汤,都味道鲜美,让人食欲大开。东方3号杂交海带是怎样在海上进行人工养殖呢? 一起去看看东方3号杂交海带海上人工养殖技术[农广天地]东方3号杂交海带养殖技术(20150901)

     

  

  

  

    央视七套《农广天地》官网  播出频道:CCTV-7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4:43-15:13 19:00-19:30 周日19:00-19:30

  重播时间:周一至周六 00:12-00:42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日 06:05-06:35

  《东方3号杂交海带养殖技术》

  海带营养丰富,是含碘量最高的海藻之一,经常食用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它价格实惠,吃法多样,无论是凉拌,还是做汤,都味道鲜美,让人食欲大开。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将要向观众朋友们介绍的这东方3号杂交海带,就是它们当中新的一员。和其它品种的海带比起来,东方3号杂交海带除了用来食用外,更为重要的用途是提取褐藻素和甘露醇,广泛地应用在医疗、纺织、印染等方面,经济价值很高。

 

篇三 海带养殖技术
中国海带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

海洋湖沼通报

2009年TransactionsofOceanologyandLimnology№1文章编号:1003—6482(2009)01一0141—10

中国海带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

金振辉1。刘岩2。张静2。宫庆礼2。崔竞进2。刘涛2。

(1.福建省三沙渔业有限公司.福建霞浦35510112.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

摘要:中国海带养殖规模与养殖产量均世界首位.并形成了一个集育苗、养殖、食品加工、藻类

化工与生物制品开发于一体的链式产业,有关工作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

论、技术与实践基础。在国家高度重视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和渔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刻背景

下,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是保障海带养殖产业优质、健康和高效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海带;育苗;养殖;育种

中图分类号:S968.4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海带是冷水性的大型经济海藻,其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与大西洋沿海地区。海带不仅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的海洋食蔬,同时其富含的褐藻胶、甘露醇、碘、盐藻多糖等经济成分也是医药保健、海藻化工和农业肥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海带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在提供海洋动物饵料和生活场所的同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固定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释放氧气、净化水质等重要作用。海带的大面积全人工养殖,使我国从无到有迅速地形成了一个包括良种繁育、养殖、食品加工、藻类化工和生物制品开发的海藻产业,年产值近70亿元,在解决近30万人员就业问题的同时,对于保持养殖生态平衡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生态效益。1海带养殖产业现状

解放前我国海带均属于泊外品,二十世纪中期我国科技工作者先后攻克了“夏苗培育”、“筏式养殖”、“施肥养殖”、“南移养殖”等技术难关,实现了海带全人工养殖,并迅速的实现了北起辽宁、南至广东的大面积养殖,形成了海水养殖“第一次浪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海带品种培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益,促进了海带养殖迅速发展,养殖面积从1978年的1.8万公顷发展到目前的4.1万公顷,养殖产量也提高至2002年的84万吨以上;海带年产量占我国藻类养殖总产量的64.65%,我国海水养殖品种产量排位的第3位。1.1海带养殖对关联产业发展的带动情况

我国海带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极大的带动了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形成了一个以海带为主要原料的海藻化工业,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海藻化工业的发展不仅形成了褐藻胶、甘露醇和农业绿肥等出口畅销产品,面且海带制碘工作,在我国医药保健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着“加碘盐强制推广”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甲状腺肿的患病率得到显著的改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z006AAlOA41z,z006AAl092421)’山东省科技项目(2004GGZ205n3,z005GG420900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13)I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2005N01z,2007N02010729)-广东省科技项目(Z006820201056)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金振辉(196z一),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水养殖研究工作.

鲁通讯作者:Iiutao@ou已edu.cn.收稿日期;2007—08—02

142海洋湖沼通报

善。

我国海带养殖技术也为其他海洋生物养殖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成熟的经验与技术模式,例如我国海水养殖的“第二次浪潮”(贝类养殖)、“第三次浪潮”(对虾养殖)、“第四次浪潮”(鱼类养殖),在育苗设施和海上筏式养殖设施设计方面大量借鉴和参照了海带养殖的有关工程技术。海带养殖工作在扩大海洋藻类养殖种类方面作用更为突出,在20多年的时间里,带动并发展了紫菜、裙带菜、江蓠(包括龙须菜)、洋栖菜、石花菜等10个大型海洋藻类的人工养殖工作,充实了我国的海水养殖种类结构,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经济海藻养殖业。

1.2海带养殖产业现状

1.2.1世界海带养殖现状

全球海带养殖主要集中在西北太平洋海域,主要产地为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的统计数据,世界海带产量从1950年的O.5338万吨提高至2003年的461.4372万吨,其中1999年的海带产量达到了491.7788万吨;海带养殖产值从1984年的14.28585亿美金增长到2003年的28.09518亿美金,20年间全球海带养殖产值于1999年达到了顶峰(30.2324亿美金)。在世界海带养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海带养殖工作起到主要的作用,根据FAo数据,2002年我国贡献了全球海带产量89%(以上统计均为鲜品产量)。

图1世界海带养殖产量(1950~2003)

Fig.1Farmingyieldof

(in图2世界海带养殖产值(1984~2003)Fig.2FarmingyieIdof(inL口砌t口砌ofworldL口微i撇r玩ofworld1950~Z003)1984~Z003)

早期海带主要产自日本沿海,以采集自然资源为主,我国1952年海带养殖产量仅为22.3吨(根据我国历史记载,1952年产海带鲜品62.2吨),对世界海带总产量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自1957年起,全球海带养殖产量激增,1958年海带产量达到4.151万吨,同期我国海带年产量增长至6253吨,其主要得益于我国海带养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海带自然光夏苗培育技术、海带筏式养殖技术和海带施肥养殖技术的突破。使得海带养殖转入全人工养殖时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海藻化工业的大规模兴起进一步推动了海带养殖的发展,到2000年前后,我国海带养殖产量达到了400万吨左右的水平。其中1996年,我国的海带产量已占全球藻类总产量的57.8%(根据FAO统计,1996年全球藻类总产量为770万吨)。

1.2.2我国海带养殖现状

目前,我国的海带养殖面积约4.1万公顷,年产加工品在80万吨以上(2004年),在总产

量、养殖规模方面均居世界首位。除我国外,日本和韩国也是海带的主要产地,其主要是进行

1期中国海带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143自然资源的人工增殖生产,年产量(淡干品)约20万吨和lO万吨(1999年)。

我国海带产地北起辽宁(大连)、南至广东(南澳),其中山东、福建和辽宁是我国的海带主产地,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1981~1985年期间,我国海带成品产量仅为20~25万吨左右;1990至1995年,我国海带成品产量由24.43万吨激增至64.45万吨,增长263.8%。而同期海带养殖面积仅增长163.1%,同期海带单产增加161.7%,这期间良种海带的养殖应用发挥了主要的作用;除1999年全国海带成品产量达到创记录的89.48万吨外,1996~2004年期间,海带成品产量基本保持在80万吨左右水平。

根据国家农业部渔业局发布的海洋渔业统计资料(1980~2004年),我国的海带养殖面积在20世纪80年代仅为l万公顷左右,“八五”末期海带养殖面积激增至2万公顷,2004年全国海带养殖面积增至4.1万公顷,“十五”期间海带养殖面积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2.75%。

5000lOOO()00{《o一’1“二’帕

40∞●800000,¥√段Kw—h

睦300(),∥+If^◇

窭200()

a000~、二二:2,广∥√…一;600000一400000{L2000【)0E!j:。

年度

O年度

图3中国海带养殖面积(1980~2004)图4我国海带养殖面积(1981~2004)

Fig.3L4mi咒口r缸faffnjngareaofChi∞Fig.4L口,,li恕dr妇farmingareaofChina

(in1980~2004)(1n198l~2004)

海带养殖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海带种质和养殖技术。1980年代,我国海带养殖单产基本维持在20t/hm2左右(成品),1995年以来,我国海带养殖单产提高到30t/hm2以上;但在90年代中期以来,养殖单产却呈下降趋势,自1996年的37.05t/hm2下降到2001年的33.14t/bm2,下降约】O.5%。尤其是我国海带的主产地山东省,在养殖面积增加6.2%的同时,海带养殖产量却从33.95t/hm2下降到26.10t/hm2,降幅达23%。山东省海带养殖总产量也从1996年占全国总产量的53%下降到2001年的41%左右。海带养殖技术自1990年代以来已基本成熟,且力广大养殖用于多采用,因此。这期间海带养殖单产主要取决于海带良种的养殖应用情况。现有海带养殖品种生产应用中易发生混杂和遗传衰退的情况,导致海带品种良种性状的退化,造成养殖生产下降;同期,我国海带养殖面积的大幅度增长,弥补了我国海带单产下滑的情况.但从海带养殖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培育海带高产新品种,为养殖业提供优良苗种将是保障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的要务。

2海带养殖技术现状

2.1海带养殖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的海带属于外来种,1927~1928年,首次在大连近海发现有自然繁生的海带(L口仇i一,l口,.妇歹口po,lfcn)。1930~1952年期间,日本学者大木夫见洋四郎就在大连、烟台等地进行了

144海洋湖沼通报

海带移植与半人工养殖工作,其养殖方式沿用了坂下正喜的“浮筷养殖法”,重点工作是进行孢子体养成,期间形成了“阴干刺激法”采孢子、采苗器采苗与筏式孢子体养成、“采苗投筐”与“绑苗投石”海底增殖、选种度夏等海带半人工养殖技术为后期海带全人工养殖技术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40

一30

:20

珥10≥”。r≮:/

竹L,’‘\一”昌≤:■乱∞;;;l鲫历加嵋m0

0199619971998199020()0200l20022003O年度#HEoBon∞o8罢g鲁器磊震星器是零震8HdHHHH_H“∞N∞NoHN∞甘

图5我国海带养殖平均单产(1981~2004)

Fig.5图6我国海带单产(1996~2001)Fig.6L口疗zi,女口ri口unityieldofChim

(in1996~2001)L口mi撇一口farmingaverageunityieldofChina(in1981~2004)

我国自主的海带养殖研究工作开始于1953年,重点解决了孢子水采苗与人工育苗、分苗养成、调节光照养殖、选种渡夏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海带阀式全人工养殖法(简称“海带阀式养殖技术”)。海带阀式养殖技术将海带养殖分为夏苗培育与海上养成2个阶段:海带夏苗培育技术,开始于1954年,先后经历了夏苗低温渡夏以及自然光育苗法等阶段,最终形成于1963年。刘德厚等人利用低温冷库制冷、砂滤海水循环流水培育,育苗池育苗等方法,并改进了育苗器及育苗管理措施,完成了玻璃库低温流水池育苗法的研究(后称:“海带自然光夏苗培育技术”),该技术解决了海带种苗的供应问题、缩短育苗时间(延长海带海上可养殖时间)、并结合海带生理学研究探索出一套育苗生产规程,提高了海带育苗效率与苗种质量;海上养成工作,主要形成了分苗暂养、控制受光等实用化技术,满足了海带生长条件,使一年幼苗当年养成商品海带(将海带生活周期由2年缩短为1年)。上述工作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海带养殖产业的发展,使得在养殖产量方面有了显著的增长;1952年海带的施肥养殖工作,扩大了海带可养殖海域范围,1958年开始的海带南移养殖工作,进一步扩展了我国海带养殖区域,至此北起大连,南至广东汕头均实现了海带的养殖,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海水养殖浪潮;同期,我国在海带养殖品种育种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海带优良品种的养殖应用在提升我国海带养殖效益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2.2现行海带养殖技术

目前,我国海带海上养成技术主要是海带筏式全人工养殖技术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在海带养殖管理方面,更注重管理细节与整体养殖效益的发挥。例如海带分苗工作由一次分苗转变为多次分苗、分大苗和外海暂养的方式,加快幼苗早期生长;海上养成由最初的垂养先后发展出了平养、斜平养、“一条龙”养成等,提高整个海带苗绳的受光率;利用海带生长点在基部的特点,进行切尖收获,增加产量;通过合理密植、倒置苗绳等措施,促进海带整体生长,增加单位产量。

【海带养殖技术】

1期中国海带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海带夏苗培育工作中,主要的幼苗堵育技术仍沿用了海带自然光夏苗培育技术,注重管理细节,调节水温和光照对配子体发育和幼苗生长实行严格控制。但就不同地区而言。海带采苗时间和海带幼苗出库时间均有所差异。因此在育茧技术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以福建和山东为例,福建海域年平均水温高,一般是在8月上旬将种海带移至室内进行保种,在室内促使种海带发生孢子囊,在10月下旬进行采苗;而山东则是在海上直接促使种海带发育孢子囊,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直接进行室内采苗。尽管不同地区甚至不同育苗场的海带育苗技术与育苗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总体来看,在保证苗种健康的前提下,缩短海带幼苗培育时间、降低海带育苗成本是海带育苗技术与育苗管理的主要目标。20世纪末期以来,利用海带配子体(包括克隆)进行海带育蕾技术革新工作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该技术结合着海带杂种优势利用工作,可将海带育种与育苗技术合而为一,而且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随时进行育苗,具有巨大应用价值。

现有海带养殖技术进展显著的工作是海带病害防治工作。变形烂、自尖病、绿烂病等海带育苗期病害与白烂、点状白烂、卷曲病、泡烂等海上叶状体病害多数为与光照、盐度和营养有关的生理病害,仅有个别病毒性病害(柄粗叶卷病,未经进一步证实)和虫害。但在海带病虫害发生期闻,褐藻酸降解菌的侵染通常导致海带组织大面积腐烂,迸一步加尉病情。目前,海带养殖主要是通过加强调节光照、施肥、加强洗刷等管理措施,防治病害发生或缓解病害损失,渔药的使用或施加高浓度的氮肥也可有效的减少虫害的损失。

3海带育种技术现状

我国是最早开展海带遗传育种理论、技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国家。1950年代末,方宗熙等开展了海带数量遗传学研究,先后发现了海带柄长、叶片长度、叶片厚度等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1962,1963,1965,1980),以此建立了海带选择育种技术,这种根据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建立的海带定向选择育种技术,在此后为海带育种应用工作所广泛采用;此后,海带孤雌生殖现象的发现以及诱变技术在海带育种中的应用,先后建立了海带单倍体育种技术和海带诱变育种技术;1978年海带配子体无性繁殖系培育成功以及低温弱光保存技术的建立,为海带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而1982~1996年期间进行的4次海带引种工作为海带杂交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育种的亲本材料。

海青一号:自交种(中国种群,海带L口优f恕口r缸.『口户彻ic口Aresch)。1958年从分布于青岛的海带自然群体中选择1株性状优势明显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了连续3年的选育,于1961年育成长叶品种。品种的基本特征为藻体较长、较宽、柄部较长、孢子囊形成面积小,晚熟,较耐高温。叶片长度(365.O±41.6)cm,叶片宽度(30.8±4.7)cm,平均柄长(6.3±O.75)cm,平均棵鲜重1.132kg,平均棵干重为0.1635kg,,平均增产56%,24℃下幼孢子体3d死亡率为3.1%(1961年6月1日,青岛团岛湾)。

海青二号:自交种(中国种群,海带L口优i刀口r缸歹n户D刀ic口Aresch)。1958年从分布于青岛的海带自然群体进行自交选育和配子体高温选择(与海青一号同源),经过连续6代的选育,于1963年育成长叶品种。叶片长、生长速度快、宽度窄、柄部较短,成熟速度较“海青一号”早,叶片长度(448.3士32.05)cm,叶片宽度(25.4±1.48)cm,平均柄长(4.2士O.41)cm,平均棵干重为O.136lkg,平均增产约35%(1963年6月,青岛团岛湾)。860:自交种(中国种群,海带L口仇i眦r缸j口加nic口)。1959年起在广东汕头取海带南移群

篇四 海带养殖技术
DS T 012-2014宁德市海带养殖技术规范

ICS 65.150

NDS/T

市农业标准规范

宁德NDS/T 012-2014

宁德市海带养殖技术规范

2014- 12 - 23发布 2015- 01 - 01实施

【海带养殖技术】

NDS/T 012—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GB/1.1-2009《标准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宁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霞浦县农副产品产业协会、霞浦县“三菜”产业办、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霞浦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霞浦县溢源海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凯源(福建)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霞浦县沙江镇涵江村委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珠金、阮学余、杨家富、钟圣斌、林金顺、苏少华、郭仕权。

NDS/T 012—2014

宁德市海带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带养殖过程中水质条件,夏苗的选择与运输、暂养与分苗,养殖筏结构与设置,养成管理,病害防治及收成等技术环节。

本标准适于宁德市海带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5807 海带养殖夏苗苗种

NY 5057 无公害食品 海带养殖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夏苗暂养

【海带养殖技术】

海水水温稳定在20℃以下,夏苗下海进行筏式培育,幼体长度达到18cm以上可以剔苗分苗进行养成。

3.2 海带养成

长度18cm以上的暂养夏苗夹于苗绳上进行海上筏养,施加各种技术措施,使海带厚成并收获。 4 水质条件

水质符合GB 11607的要求。

5 夏苗选择与运输

5.1 夏苗的选择

个体健康、无畸形、色泽鲜艳,叶片无白点,根系发达,不易脱落,长度≥1.0cm。符合GB/T 15807的要求。

5.2 夏苗运输

将苗片放入保温箱等设施,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5℃~10℃,运输时间不超过10h。

NDS/T 012—2014

6 夏苗暂养与分苗

6.1 暂养海区

风浪小、水流畅通,水质肥沃,透明度1m~2m,浮泥杂藻少的近岸海区。

6.2 暂养

6.2.1 暂养水层

夏苗下海后视海区透明度调节好水层,日间沉至肉眼可见深度,傍晚提升至水表层。1至3日后可拆帘,随着幼苗的生长,逐渐调节水层至20cm左右。

6.2.2 清洗

在暂养海区,幼苗长至5cm前应经常清洗,视海水浑浊度情况,每天一至两次。

6.2.3 平挂法

将整个苗帘拆成一根长绳,将其平行悬挂在一行筏子的浮绠上。

6.3 分苗

6.3.1 分苗标准

幼苗长至18cm以上即可分苗,分苗时将苗帘上的幼苗剔下夹到苗绳上。

6.3.2 苗绳的规格

苗绳为红棕丝与聚乙烯纤维混纺绳等,均为三股合成,内海海区绳直径1.2cm~1.5cm,外海海区绳直径1.5cm~3cm,松紧适宜,苗绳长8m~12m。

6.3.3 夹苗方法

夹苗前先将苗绳在海水中浸泡,使苗绳处于湿润状态。单株夹苗,株距3cm~5cm。

6.3.4 挂苗

苗夹好后,要及时挂于海区浮筏上。

7 海带养成

7.1 养成区条件

水流通畅,海水流速在0.17m/s~1.5m/s之间,以0.41 m/s~0.7 m/s为佳;变化幅度小于1m比较适宜;大潮时,最低潮时水深应≥3m。

7.2 养殖筏结构与设置

7.2.1 结构

7.2.1.1 浮绠

NDS/T 012—2014

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等绳缆。根据海流风浪情况直径3cm~4cm即可,浮绠长度60m~100m,间距1.5m~2m。

7.2.1.2 桩缆

材料与浮绠相同,直径3.5cm~4.5cm,长度随水深而异。一般是水深的2.5倍~3倍,风浪海流较大的海区为3倍~4倍。【海带养殖技术】

7.2.1.3 桩柱

采用木、钢等材料制成。

7.2.1.4 浮子

用泡沫或塑料等制成。

7.2.1.5 浮子绑绳

材料为聚乙烯绳,直径0.2cm~0.3cm,挂苗绳的吊绳0.6cm~0.8cm。

7.2.1.6 苗绳

规格按6.6执行。

7.2.1.7 单筏

单筏排长60m~100m,行间距8m~12m。

7.2.2 设置

7.2.2.1 布局

布局应符合养殖规范,筏间距8m~12m,每小区设筏60行~80行,区间距30m~50m,区与区之间成“田”字型,纵横排列。

7.2.2.2 方向

视风浪和海流的影响程度设筏:若风浪是主要影响因素,则要顺风设筏;若海流是主要影响因素,则顺流设筏;若二者影响都较大应偏流设筏;风向流向垂直的海区筏子要准确的横流施设。主要以水流方向为主。

7.2.2.3 方法

确定浮筏方向和筏身长度后在筏身两端打桩柱设筏。

7.2.2.4 安全措施

a)单筏松紧适中。筏身施设的松紧程度应当在高潮时筏身保持较松驰的状态,使筏身有一定的幅度随风浪浮动。

b)浮子绑缚要牢固。绑系浮子的绳扣应结紧结死,绳索与浮绠衔接处要绑紧。

c)打桩要确保质量。在风浪较大的软泥底海区,桩的长度要求在6m左右。一般海区桩柱长度在4m左右,桩缆要绑在桩柱的上端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处,以防拔桩。

7.3 养成方法

篇五 海带养殖技术
中国海带养殖业回顾与展望

篇六 海带养殖技术
海带常见种类分布与增养殖前景

【海带养殖技术】

篇七 海带养殖技术
海带产业面临的六大问题

万条“玉带’’何以少人青睐?

——由启东入守着沟河吃崇明鱼引发的思考

姜斌

江苏启东市吕四港镇政府

江苏省启东市位于长江、黄海交汇处,全市淡水水面面积25万亩,其在陆地面积中的占比接近20%,启东滨江临海、雨时充沛、气候温和,有着得天独厚的淡水水产品养殖条件。按理说,在启东这样一个水面资源丰富的地区,淡水养殖业应该相当发达。但令人羞于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启东百万人民的日常吃鱼竟要靠一江之隔的崇明岛来提供。大量水面被污染或处于抛荒半抛荒状态,十分宝贵的沟河资源遭到人为浪费和破

坏,启东人守着沟河没鱼吃,除了蒙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还要承受环境污染、水系堵塞和淡水水产品资源日趋枯竭的巨大压力。启东人何以看着沟河,不思利用开发,听凭宝贵水面荒废流逝?【海带养殖技术】

为什么

启东人宁可荒了水面也不愿养鱼也只是这十年八年里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偷鱼贼太猖獗防不胜防,养殖户利益得不到保障;不少沟河直到如今仍联户承包,群众养鱼积极性难以提高;一些乡村的工业企业污染环境,附近水体根本无法养殖;一部分泯沟长期无人管理和清淤,已失去利用价值。

算算帐

利用淡水水面进行水产养殖等多种经营,是启东农民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增产增收的一个传统产业,当地人的成功实践早已证明,

一、海带苗种

海带的育苗技术现已达到较完备的水平,应该说,现在市场上的苗种供应供过于求,这就迫切要求育苗单位更新育苗的品种,现有的“远杂11号”、“荣福1号”、“烟杂1号”、“福建海带”、“日本真海带”、“901”、“20l”等急需改良,各育苗单位要根据国家海洋“863”项目,利用克隆、转基因或杂交技术,积极培育具备优良性状的优质海带苗,育苗场应该与养殖场紧密配合依据海区特点及加工生产需要,科学育苗,因地制宜选择品种,促使海带既丰产又丰收。

海带产业面临

海带养殖的各项技术措施现已基本掌握,较难的是海带的品种更新换代问题,这就要求生产单位根据生产实际,多实验,多摸索本海区的特点及海带适应品种。其次要注意养殖的密度问题,除了要把挂苗密度降下来,还要根据海区营养盐的承受能力,把海带的养殖面积降下来,这样一来产量、效益不但不减反而增加。同时还应在海带的养殖区搭配动物性品种的养殖和鲍鱼、海参、海胆、扇贝等,这样海区既增产出效益,又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海带病害

海带的养殖中病害多发期为下海苗暂养阶段,主要是漂浪水虱残害幼苗。严重的导致幼苗短缺,迫切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从发病的机制、源头入手,采取措施根治或预防病害的发生,同时,其他

■瓣

万方数据

二、海带养殖

开发经营一亩水面所取得的效益远高于种植一亩土地所能获得的收入。而如今农民不敢或者不愿搞淡水养殖,任大量水面抛荒半抛荒甚至废弃,最直接的后果是广大的农民兄弟失去了一条最简便、也最容易见效的增收渠道,基层组织在农村开展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因抛弃了眼前的芝麻和脱离了实际而变得难被农民接受。有人以每亩水面产出1000元为标准,算了这样一笔账,因为全市25万亩水面中的大部分没有得到很好利用该市农民每年减收有可能超过2亿元,而这还不包括农民和农村组织为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治安难以好转所付出的代价。

编后语

启东人守着沟河吃崇明鱼的教训十分深刻,当地政府和有关郝门已认识到开发利用现有淡水水西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经济价值。不少有识之士也都认为,只要广大农村于郡和职能部门能真抓实干两不是“连几条泯沟也管不住”,只要农村组织把发展淡水养殖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件犬事常抓不懈,那么,离农民群众期待的农村沟河水清鱼跃、城乡市场鱼肥凝

如何做

启东全市数以万计条泯沟河道,像一条条玉带分布于江海大地,这是上帝对这方土地上的人们的赐予。振兴、发展启东的淡水养殖业,说难其实并不难,崇明的养殖模式、管理经验、经营方式都很值得学习、借鉴。要把全市所有泯沟河道以招标方

壮虾儿跳的目标就一定不会遥远。从启东人守着沟河少蹙吃这件事情中,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的

启示:农村组织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因循守旧肯定难有突破,脱离r本地实际、不充分发挥利用本地资源也无异予求寒舍本;另~方面,一一种资源往往在遭到浪费辩弼时派生出~系列负面的社会闽题,扇东农村多数树组偷鱼风盛彳孑、水环境污染、水系严重不畅等等就是一种体现。而这种资源的合理开发

式全部承包到个人,在全市上下掀起一个开发利用

水面热潮;要制定落实奖励先进和打击偷盗并举的奖惩方法,坚决制止偷盗歪风;要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和按照谁开发谁受益原则,大规模改造低产沟塘,在泯沟密集的西部乡镇,实施拓展大泯沟、埋填废水沟、小水沟工程,大力发展规模连片精养沟塘;要鼓励有实力的组织和个人建立寓观光、垂钓、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渔业园区;推广科学养殖、立体养殖、特色养殖,大幅度提高水面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还要拓宽销售渠道,让启东的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一样走进国内外市场。

利甩一旦进入良性循环。由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又远不是简单的hl迥的问题,养好了鱼,

调优了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转移了一批富余农民、改善_;『农村环境、治理了水体污染、转化了一方民风、繁荣了城乡市场、培育了特色市场,利用水两发展淡水养殖是如此,开发农村其它自然资源也应当能取得相同或者捆似的效果。

的六大问题

靠息岳慕荥茨芦

山东省荣城市海洋与渔业局

从现在开始来一次大的革新,从包装尺寸大小到色泽搭配,从外观形状到图案设计,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包装物上应印制产

地、注册商标、重量、质量等级、食用说明、联系电话等内容,以规范美观的外观形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六、海带销售

首先要加强海带的营养、医药、保健品的疗效及美容、减肥方面的作用宣传,促使海带消费走入千家万户,改变海带的食用方式,开发出简单、易行、即食的方便食法,拓宽销售渠道,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网上直销体系,不断提高市场和消费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以赢得市场、赢得顾客的青睐。

方面的病害问题,也应提前采取措施降低病害的发生,减少损失。

四、海带加工

海带的营养价值已被世界各国营养专家、食品专家所认识,特别是对现代人的富贵病如肥胖症、高血压等有较大作用。虽然海带的好处多多,但我国目前海带加工花色品种却不多,海带除了化工用途外.还可开发出调味海带系列如海带茶、海带粉、含碘海藻片、海带饮料等系列的海带保健品。随着人们对海带的正确认识,更深层次、更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如海带面等的加工企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兴旺发达。

五、海带包装

目前市场上海带产品的包装参差不齐。有些地方淡干海带、盐渍海带包装粗糙,本来质量好,却因外观差,价格始终升不上去,应该

万方数据

‘翔

2002年第11期●i誓_

海带产业面临的六大问题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常忠岳, 慕康庆, 卢岩山东省荣城市海洋与渔业局中国水产

CHINA FISHERIES2002(11)4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文亮.王守经.宋康.邓鹏.Wang Wenliang.Wang Shoujing.Song Kang.Deng Peng 中国海带资源的功能及其开发利用研究[期刊论文]-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8(4)2. 梁占生 海带方便食品的加工[期刊论文]-农村新技术2010(23)3. 刘涛.崔竞进 我国的海带育种技术研究[会议论文]-20034. 刘艳如.余萍 快餐食品海带的食用加工与分析[会议论文]-1998

5. 王文亮.王守经.宋康.邓鹏 海带的功能及其开发利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8)6. 何培民.徐珊楠.郭婷婷 大型海藻生态修复重要作用与发展策略[会议论文]-20057. 金嫘 海带的营养与保健[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2001(1)

8. 刘树立.王春艳.王华.LIU Shu-li.WANG Chun-yan.WANG Hua 我国海带的加工利用和开发[期刊论文]-食品与药品A2007,9(5)

9. 金振辉.刘岩.张静.宫庆礼.崔竞进.刘涛.JIN Zhenhui.LIU Yan.ZHANG Jing.GONG Qingli.CUI Jingjin.LIUTao 中国海带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期刊论文]-海洋湖沼通报2009(1)

10. 冯蕾.唐学玺.张培玉.FENG Lei.Tang Xuexi.Zhang Peiyu 海带育种育苗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8)

引证文献(4条)

1.金振辉.刘岩.陈伟洲.赖学文.张静.刘涛 海洋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期刊论文]-海洋湖沼通报 2008(4)2.王冬生.李哲.王春明 海带原料综合处理生产线中自动脱水环节的结构设计[期刊论文]-工程设计学报 2008(3)3.冯蕾.唐学玺.张培玉 海带育种育苗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8)4.白文永.高德民.康怀兴 山东水生药用植物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8(2)

本文链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5653.html

    上一篇:蜜蜂脱粉器

    下一篇:废菌棒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