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鸡枞菌的人工种植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黑鸡枞菌的人工种植
大棚栽培黑皮鸡枞菌种植技术

    [农广天地]黑皮鸡枞菌大棚栽培技术(20130114)

  黑皮鸡枞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它富含多种氨基酸,是药食两用的食用菌之一,虽然黑皮鸡枞菌的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它原来是野生菌种,不易获得,造成它的价格也很高。如今,人们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黑皮鸡枞菌引入大棚栽培,实现了黑皮鸡枞菌的人工栽培,降低了它的市场价格,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一美味。本期视频我们就向您介绍一下黑皮鸡枞菌的大棚栽培技术。

  鸡枞菌,在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明朝时候就有位叫杨升庵的诗人的诗中写有:“仙翁近住华阳洞,分得琼英一两枝”,这琼英指的就是鸡枞菌了。自然状态下的鸡枞菌仅在我国的西南、东南地区有出产。根据鸡枞菌的颜色和形态特点,分为黑皮、白皮、花皮等许多类型,其中黑皮野生鸡枞菌的品质是最好的。

  野生鸡枞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它只生长在白蚁巢穴边,以蚁巢为培养基,白蚁一旦弃巢而去,此巢就不会再长鸡枞菌。目前主要通过人工栽培获得,人工培育的黑皮鸡枞菌在品质上与野生鸡枞菌相差无几。它不仅含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还含有钙、磷、核黄酸等物质。

  黑皮鸡枞菌的提鲜之功,远在味精之上,因为它的谷氨酸钠含量比较高,所以,无论煎、炒、烹、炸,还是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鲜黑皮鸡枞菌的营养丰富,大受消费者的欢迎。干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的含量也很高,同样是难得的奇珍异品。

  CCTV7《农广天地》官网

篇二 黑鸡枞菌的人工种植
黑平菇的大棚种植赚钱多

记者:标准化的种植与加工不仅保证了生菜的品质,也提升了生菜的附加值。您看在人家房山这大路菜生菜也能种出这么好的效益,真是不简单呀。
南河村 村委主任丁新民: 大棚生菜种植只是当地惠农产业其中的一项。要说最赚钱的要数房山传统产业——食用菌。比如大棚的黑蘑菇就非常不简单。
记者:这么多菌棒,师傅您这儿有黑蘑菇吗?
种植户:有,我这儿种的都是黑蘑菇。满棚都是黑蘑菇。
记者:这个就是呀?这不是平菇吗?
种植户:这就是黑平菇。
记者:那它这个颜色发黑究竟是因为光照和温度的关系,还是因为品种的关系?
种植户:这是我们近几年开发出来的一个新品种。
才落户房山大棚的品种。以前这里大部分种植的也是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白平菇,那么黑白两种平菇究竟有什么差别呢?
记者:为了弄清楚黑白平菇到底有什么区别,我特意找了一只白平菇。您看这俩个头差不多大,但是这个黑的明显就厚一些了,单看这个边缘就圆润很多。而这个白的呢,边上呈锯齿状,而且显得略略单薄一些。我们来看看内在的品质究竟怎么样?您看这个黑平菇捏起来很有弹性,很瓷实,但这个白色的平菇一捏就出水了。水分含量非常大//更多技术视频请到创业第一步网效益较高。
从八月份到第二年五月份,一共收入毛利润有五六万块钱,纯收入达到三四万吧。
它投资大风险大,肯定比种普通蔬菜要好。
也就八分地。纯收入四五万块钱就差不多了。相比之下比种菜好点儿。
我们来算一下,每棚约八分地 菌棒 人工 水肥 成本2万元左右 毛利润6万元左右 每棚纯收入4万元左右
小贴士:缺点是投入资金多 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必须要在掌握技术的前提下进行投资。

篇三 黑鸡枞菌的人工种植
鸡枞菌之栽培简介

雞樅菌栽培介紹

一、 介紹

雞樅菌隸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蘑菇目,鵝膏科,蟻巢傘屬,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其肉質鮮嫩、香味濃郁,味道鮮美,具有益胃、清神、治痔、治療風濕病等功效,頗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睬,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由於雞樅菌需與土棲性白蟻共生的特殊生活條件,人工馴化歷盡艱辛。然而在大陸,雞肉絲菇人工栽培已初獲成功。

[學名] Termitomyces eurrhizus(Berk.) Heim

[別名]雞肉絲菇、桐菇、雞菌。雞菌、雞樅、傘把菇、三壇菌。日本人稱為姬白蟻菌。

[習性]約在5-8月間,氣溫於26℃ 以上時可於黑翅土白蟻(Odontotermes formosanus)的舊蟻巢上發現。

[分佈] 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臺灣、西藏等地。

(一) 形態特徵

雞樅菌多數群生,3~10~100支不等,子實體初期菌蓋呈圓錐狀至鐘形,後伸展,有時邊緣翻起,中央具有一乳突笠狀至寬圓錐形,直徑3~33釐米,淺土黃色或灰褐色,邊緣近白色,表面光滑,老熟後輻射狀開裂。菌肉厚,白色;菌褶稠密,不等長,白色,老後變成微黃色,寬5~15毫米,與菌柄彎生或近離生:菌柄近圓柱形,長7~19釐米,粗1

~2釐米,白色,肉實,基部膨大具有褐色細長假根,一般長11~27釐米,最長假根可達70~80釐米。

圖1. 雞樅菌之形態

圖2. 雞肉絲菇與白蟻巢

(二) 雞樅菌與白蟻的關係:

雞樅菌是與白蟻共生的真菌,其共生關係主要可從兩方面探討:

1. 白蟻築巢、管理真菌花園以抑制雞肉絲菇之外的其它真菌過度生

長。另外,白蟻糞便含有大量氨基酸和蛋白酶,可為菌絲體生長和子實體生成提供氮源和營養。

2. 白蟻取食活菌絲體,並在白蟻體內體內分泌出多種酶,有助於白蟻

將吞食的植物殘體進行消化、排泄;又白蟻的活動和繁殖可將雞樅菌之擔孢子得以傳播。

圖3. 雞樅菌與環境互動示意圖

圖4. A、長在野地的雞樅菌子實體。B、由黑翅土白蟻的地下巢穴中取出約13

分寬的真菌花園。C、用顯微鏡放大真菌花園的一小部份可見到晶瑩剔透的小

菌球 (fungal nodules)。D、在更高倍的顯微鏡下可見到小菌球內混合著圓球形

細胞與透明、長橢圓形的分生孢子。

(三) 用途

1. 食用:菌肉細嫩,氣味香濃,味道鮮美。雞肉絲菇營養豐富,尤其

蛋白質的含量較高,蛋白質中含有20多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種類齊全。100g幹雞樅中,含蛋白質28.8g、碳水化合物42.7g、熱量286千卡、灰分5.6g、鈣23mg、磷750 mg、核黃素1.20mg、尼古酸64.2mg。100克鮮雞樅中含維生素C 5.41mg

2. 藥用:據《本草綱目》記載有益胃、清神、治痔的功效。

3. 其他:菌絲可以深層發酵製造各種調味品和保健食品。

三、栽培條件

(一) 環境條件

1. 溫度與濕度 菌絲生長、原基分化適溫為12~24℃,最適溫為20℃;培養料含水量65%左右。子實體形成溫度為25~35℃,最適溫25~30℃;子實體生長發育期空氣相對濕度85%~95%。

2. 光照與空氣 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子實體的形成和發生均對光照和空氣要求不嚴,且能抗高濃度二氧化碳。子實體開傘是則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氣。

3. 酸鹼度 雞肉絲菇適宜偏酸性生態環境。要求培養料及覆土材料pH值在4~5,最適pH值為4.5。

(二) 菌種生產

1. 母種製作

培養基配方:去皮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洋菜20克、白蟻巢浸出液1000毫升(白蟻巢土250克于1200毫升水中煮沸5分鐘或浸泡48小時,取濾液1000毫升)。製作方法如下:

(a) 將馬鈴薯加入白蟻巢浸出液加熱煮爛,並過濾。

(b) 煮液加水補足至1000 ml,並加入洋菜粉煮沸至完全溶解後,再

高壓滅菌。

(c) 將滅菌完之培養基置於無菌操作檯中趁熱倒入培養皿或其他培

養容器。

(d) 冷卻後接種雞肉絲菇之菇體 。

2. 菌袋製作:

配方:木屑75%,麥麩皮20%,石膏粉1%,白糖1%,白蟻巢土3%,水110%,製作程式如下:

(1) 將配料分別稱量後翻拌均勻、堆悶。

(2) 2小時後檢查含水量,用手抓培養料緊握指縫間有水珠形成,但

不下滴為度。

(3) 栽培袋選用17cm X 35cm或15cmX35cm的聚丙烯袋裝料,兩頭

套頸圈,無棉體塑蓋封蓋袋口。

(4) 按一般程序滅菌,然後在無菌室內接入雞肉絲菇之菌種。

a. 蟻巢土製作: 培養或可採取栽培床栽培,將富含有機質的田土

篇四 黑鸡枞菌的人工种植
鸡枞菌人工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鸡枞菌人工种植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 1 一、申请项目概述 ...................................... 1 二、项目预期目标 ...................................... 1

第二章 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 .......................... 4 一、简述 .............................................. 4 二、项目创新点 ........................................ 4 三、知识产权状况 ...................................... 5

第三章 项目实施方案分析 .................................. 6 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论述 ...................... 6 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 7 三、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力 ......................... 10 四、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 13 五、项目实施风险评价 ................................. 14 六、项目实施计划 ..................................... 16

第四章 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 19 一、成果转化目标分析 ................................. 19 二、经济效益分析 ..................................... 19 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 ........................... 25

第五章、项目支撑条件分析 ................................ 29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 29 二、单位转化能力论述 ................................. 29 三、单位职工队伍情况 ................................. 29 四、单位管理情况 ..................................... 30 五、单位财务经济状况 ................................. 30 六、合作单位研发能力 ................................. 31

第一章 总论

一、申请项目概述

本项目依托于某市某农牧有限公司,建设鸡枞菌实验室。运用鸡枞菌人工室内培育技术专利,可大量生产鸡枞菌。并将生产好的鸡枞菌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干品或者开袋即食食品等,计划将年产2000吨鸡枞菌销售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

本项目有助于壮大山西省的农业,为农民引进新作物,加快农民增收。本技术回收农作物收割以后留下的秸秆、稻草、牛粪等作为鸡枞菌的培养基质,菌体收割以后留下的废渣又返回农田作为农作物所需的花费,有效达到了生态循环,废物利用,既减少了冬季为肥田焚烧秸秆和稻草带来的空气污染,又降低了农民耕作的成本,达到了生产线上物质的多层次利用。鸡枞菌带动食品、保健品行业的发展,为两行业引进新元素,有利于人民健康。

二、项目预期目标【黑鸡枞菌的人工种植】

1、总体目标

项目总投资1亿元,到项目完成时,鸡枞菌产量达到每亩6吨,计划发展1000亩,年毛利润10800万元。

项目产品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某

本项目执行的质量标准:

本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后可新增产值 万元,利润10800万元,上缴税金554‘62万元:可有效促进当地农林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我国油桐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品质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2、阶段目标:

实施本项目,具体划分三个阶段,各阶段目标如下;

第一阶段:2011年4月一2}1}年7月

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落实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办理土

地、环保、安全等相关手续及备案;建筑施工图、工艺图设计规划,工

程预算和招标,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建筑工程正式施工,争取各项工程

有条不紊地同时进行。完成项目投资500万元。

第二阶段:20 11年8月一201年1月

桐籽深加工生产线建设,油桐低产林改造;油桐良种繁育推广;设

备考察对比,签订设备买卖合同,动力、水处理等.基础设备安装调试。

完成项目投资1500万元。

第三阶段:2013年1月一201年3月

完成桐籽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完善油桐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完成低

产林改造;项目产品全部投产上市,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大力开发市

篇五 黑鸡枞菌的人工种植
鸡枞的驯化栽培现状

微生物学报ActaMicrobiologicaSinica50(10):1288-1292;4October2010ISSN0001-6209;CN11-1995/Qhttp://journals.im.ac.cn/actamicrocn

鸡枞的驯化栽培现状

121*

张玉金,郭华春,李荣春

(1云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昆明(2云南农业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昆明

650201)650201)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前鸡枞菌驯化栽培的两种模式即:以培养鸡枞菌为重心的腐生菌模式、以扩繁鸡枞菌共生白蚁为重心的原生态模式,并对其驯化栽培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关键词:鸡枞菌;白蚁;共生;驯化栽培中图分类号:Q935

文献标识码:A

6209(2010)10-1288-05文章编号:0001-本文就当前鸡枞菌驯化栽培模式作分类阐述,同时提出笔者个人关于鸡枞菌驯化栽培研究方面的一些建议。

鸡枞菌属隶属于:担子菌亚门

(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目(Agaricales),

[1]

,是一

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鸡枞菌属由Heim于1941年针对与白蚁共生的伞菌提出的

[2]

1

。《(IndexofFungi)已收录的名称菌物索引》

[3]

以腐生菌栽培模式为重心的鸡枞菌

栽培模式

以腐生菌栽培模式为重心的鸡枞菌栽培方法的理念来源于平菇、香菇、木耳等以分解植物、作物有机成分进而获取营养物质并合成其菌丝生物体及其储存物质的食用菌栽培模式。此模式是目前鸡枞菌驯化栽培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其理想特征是: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人工培养料上接种鸡枞菌菌种,

大量鸡枞菌菌丝体为鸡枞菌子实体的分化发育提供生物量;需要或不需要白蚁参与诱导鸡枞菌子实体的分化发育;鸡枞菌出菇受或不受季节的影响。赖井平、李林、余春喜、赵守光、孙思国等报道了基于此种模式下鸡枞菌驯化栽培成功的案例

[8-12]

有69个。魏铁铮研究了国内外五百余份鸡枞菌标本,指出中国分布的鸡枞菌种类有13个种

。付子

中国鸡艳对云南鸡枞菌资源做了系统学研究指出,

[4-6]

,均可食用,其中云南达枞菌的种类为24个种

20种、四川有9种、贵州有8种、广东有4种、其它省区仅有1-2种。自1799Kǒning对蚁巢内菌圃的发现和描述算起,人们对鸡枞菌的科学研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7]

,对鸡枞菌的认识也不断深入。鸡

枞菌的驯化栽培、鸡枞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广大真菌科研工作者及民间野生菌爱好者乐此不疲的研究题目。据笔者收集的与鸡枞菌相关资料来看,就鸡枞菌驯化栽培成功的报道国外尚无首例,而国内却不乏先例,赖井平、李林、赵守光、余春喜、卢云发、杨文兴、孙思国等人报道了鸡枞菌驯化栽培成功的例子,但至今还没有人工栽培成功并批量生产的报道,表明鸡枞菌的人工栽培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

。赵守

光等报道,从打孔接种到菌包生理成熟所经历的时其生理成熟的标准是袋壁上有瘤间长达4月之久,

点出现,挖坑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后、将鸡枞菌菌包埋入坑内、覆土厚度8cm-10cm,保持土壤湿脱袋、

通信作者。E-mail:rongchunli@126.com

作者简介:张玉金(1984-),男,四川安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鸡枞菌(termitomyces)方面的研究。E-mail:zyj2003lj@163.com收稿日期:2010-03-27;修回日期:2010-06-22

张玉金等:鸡枞的驯化栽培现状./微生物学报(2010)50(10)润,其出菇期长达4个月,生物学效率达66%-68%[8]。余春喜等报道瓶栽鸡枞菌的菌丝生长速度达到0.29cm/d,满瓶天数仅为45d左右,子实体分化到出菇大约为8-12d,生物效率最高达到63.8%[9],与赵守光等栽培方法不同之处在于,瓶栽鸡枞菌未进行覆土处理,更没有与白蚁接触。赖井平等报道菌袋内菌丝生长速度为0.19-0.21cm/d。料袋高度为12.5cm,从接种到出菇50-55d,4-6月埋袋覆土可延续采收到当年秋季的9-10月份,其栽培方式与赵守光的相似

[10]

。李林等报道了一个

引自日本的鸡枞菌菌株,接种于规格为17cm×45cm的料袋,45-60d菌丝满袋,覆土1个月后开始出菇,生物学效率为45%-51%,其栽培方式与赵守光的相似

[11]

。在2007年孙思国报道了“一种

黑皮鸡枞菌生产方法”,其栽培方法特殊之处再于:用鸡枞菌子实体假根组织、鸡枞菌孢子分别培养出鸡枞菌菌落,再将上述鸡枞菌分离物混合培养即:将假根分离所得到的菌种转接到由培养鸡枞菌孢子得到的菌落中。菌袋达到生理成熟后脱袋覆土栽培,生物学效率达80%

[12]

上述鸡枞菌栽培成功的报道也存在不少疑问。首先,上述成功栽培的鸡枞菌是否对应于分类学上鸡枞菌所处的地位,即可能存在同名异种的可能。长根菇(Oudemansiellaradicata)因其与鸡枞菌形态相似,

被称为露水鸡枞、黑皮鸡枞,常常被人有意或无意与鸡枞菌混淆。其次,关于上述鸡枞菌成功栽培的实验未能得到他人实验的证实,也未能大面积推广。因此,以腐生菌栽培模式为重心的鸡枞菌栽培方法在理论上还需要结合其特殊性进一步探索。

2

以扩繁鸡枞菌共生白蚁及其蚁巢为重心的鸡枞菌原生态模式

此种鸡枞菌栽培模式是建立在自然条件下白蚁对鸡枞菌的传播、

培养为理论基础之上的,更偏重于对鸡枞菌的共生白蚁的扩繁即:由一窝鸡枞菌和白蚁的共生蚁巢到数窝蚁巢。此模式是在当前对白蚁与鸡枞菌的共生关系尚未清楚认识情况下实现鸡枞菌大面积栽培较为可行的栽培模式。其特征是:鸡枞菌栽培过程中始终依靠白蚁的活动;人工协助白

蚁与其共生鸡枞菌建立共生关系;栽培程序较为繁琐而且工作量大;具有一年栽培多年出菇的优点。基于此模式的鸡枞菌驯化栽培成功的报道有:杨文兴及卢云发所发明的鸡枞菌栽培技术

[13-14]

1289

据杨文兴报道的

“一种白蚁共生人工种植鸡枞菌的方法”其栽培工艺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培养白蚁卵,以便日后孵化发育形成各品级白蚁;第二步:培养鸡枞菌菌种;第三步:协助白蚁对鸡枞菌建立共生关系即:将白蚁与鸡枞菌配合起来建立共生菌塘。其具体方法为:选择中性偏酸、

土层深度为80cm、附近有野生鸡枞菌生长的土块作为鸡枞菌的栽培地。将剑麻杆及白蚁诱饵铺于地块中,然后用土覆盖。一般一个月后白蚁产卵其中,

便可做为鸡枞菌种植用的白蚁卵块。将阔叶树木材截成小段其长度不超过70cm,晒干备用。在种植地块中打出80cm×80cm,深70cm的塘(土坑),塘与塘之间的间距为80cm。对塘消毒后,

按每塘15kg木材用量平铺于塘底,用切碎的麦秸杆做为木材间空隙的填缝料,在塘内放置两根空心管,并将外露端的管口密封好,以便日后投放菌种,同时放入饵料,再放入一块白蚁卵块,

以便白蚁在共生塘内生长。用切碎的麦秸杆做为隔土料,最后用土覆盖。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共生塘做好2个月后对其进行抽样观察,验证白蚁是否已在共生塘内生存繁殖,若白蚁繁育成功,便可进行菌种投放。原种由鸡枞菌孢子分离得到,

再按常规方法进行转接扩繁得到母种,由母种转接扩繁得到栽培种。将露出土面的空心管管口打开,再将培育好鸡枞菌的栽培种从管口中投入,然后将管口封闭好,即完成菌种的播放。菌种播放两个月后便可出菇

[13]

据卢云发报道的

“一种与白蚁共生种植鸡枞菌的方法及蚁生鸡枞菌的配套种植法”

的栽培步骤及技术要点如下:在中秋至立冬或惊蛰至立夏期间,挖长400cm、宽500cm、高80cm的塘。塘底挖松平整,将干青冈、干核桃树断木平铺于塘底,两断木之间的距离为15cm,

断木直径在10cm-20cm。断木间空隙用玉米芯填平,放入白蚁数百只,盖上去叶的玉米秸杆或高粱秸杆撒下白蚁食料(其成分为:干青木工树1份,干核桃树1份,玉米芯1份,铁丝栎1份,泡丝栎1份,玉米秸1份,高粱秸1份,高梁米0.5-1份,份豆面泥土1份),再覆上厚度为4cm-6cm的细土,最后盖一层秸秆保温。三周后白蚁繁殖完成。在庄稼地内挖深60cm,直径40cm的窝,亩地可置400余窝,在窝壁距底40cm处平刺3-5个小洞。在窝底放置30cm-35cm厚的白蚁食料。然后将上步繁殖的白蚁连木带泥一并放入坑内,再覆上25cm-35cm厚的泥土。将鸡枞菌菌种经一根真空管放入窝内,协助白蚁与鸡枞菌建立

1290共生关系。常规日常管理[14]

。上述建立共生菌塘的可行性值得推敲。与鸡枞菌共生的白蚁是一种营社会性昆虫,该类群白蚁无补充型繁殖蚁,若蚁后、蚁王意外死亡,则整个群体也随之消亡。负责产卵的蚁后、蚁王常年生活于地下蚁巢,

仅由工蚁外出觅食兵蚁随之护卫。显然外出觅食的白蚁不具备产卵的能力,而上述鸡枞菌栽培方法中的白蚁卵又从何而来?唯一可能就是蚁卵来自于蚁巢内繁殖蚁。蚁卵在蚁巢内得到工蚁的细心照料才能顺利孵化,

目前,人们还没有在实验室内观察到白蚁卵的成功孵化。白蚁是否具有搬运蚁卵到蚁巢外的动机及行为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验证。

3

以腐生菌栽培模式为重心的鸡枞菌

栽培方法所面临的问题

3.1

鸡枞菌菌丝体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就笔者2007年以来对培养皿中鸡枞菌菌丝生长情况的观察结果显示:鸡枞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十分缓慢、

抗杂力弱。笔者2008年从云南河口采集的鸡枞菌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在人工培养基(PDA+蚁巢水煮液)[15]中培养,从接种到萌发长出菌丝的时间为4-5周,

经长达4个月的培养鸡枞菌才长满直径为8.5cm的培养皿,试图将所得菌种转接至以棉籽壳为主的培养料中屡因杂菌感染而失败。这可能与鸡枞菌种类、产地以及培养基成分有关系。较其他腐生菌而言,鸡枞菌菌丝体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势确实不容乐观。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白蚁为鸡枞菌提供的基质(蚁巢内有机质)对人类来说十分特殊且知之甚少。目前,

人们只知道在这一过程中鸡枞菌孢子、白蚁肠道分泌的酶类被添加到植物有机质中

[16]

,但在这一加工过程中植物有

机质成分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知之甚少,特别是促进鸡枞菌菌丝生长的关键性成分。因为缺少这些方面认知,人们在配制供鸡枞菌生长的培养基(料)时,也只是依靠以往在栽培其它食用菌栽培方面的经验,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3.2鸡枞菌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发生的诱导因

【黑鸡枞菌的人工种植】

部分鸡枞菌种类能够在人工培养基上形成小白球

[17-18]

,但对小白球进一步发育形成鸡枞菌子实体的影响因子知之甚少。除鸡枞菌生物量、

温度、湿度因子外,白蚁的活动对鸡枞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得还不够深入,目前只知道白蚁分飞减少了蚁巢内

YujinZhangetal./ActaMicrobiologicaSinica(2010)50(10)

白蚁的生物量,

蚁巢内白蚁对鸡枞菌(小白球)的取食量下降,鸡枞菌(小白球)能够积累足够的生物量为子实体的发育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

[19]

4【黑鸡枞菌的人工种植】

以扩繁鸡枞菌共生白蚁为重心的鸡

枞栽培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4.1

白蚁扩繁所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等翅目中不同科的白蚁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同科不同属的白蚁在生物学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就白蚁品级类型及其功能来说,负责种群繁衍工作的繁殖蚁,因不同的白蚁种类而具有各自的繁衍特征。原始蚁王、蚁后是群体的创造者,在原始蚁王、蚁后发生意外死亡的情况下有些种类的白蚁群体中会产生一种新的白蚁品级即:补充蚁王、蚁后,补充型繁殖蚁将担负原始蚁王、

蚁后在种群内的繁衍工作,如:木白蚁科(Kalotermitidae)、鼻白蚁科(Rhinotermitidae)中的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中的白蚁

[20]

。然而与鸡枞菌具有共生关系的白蚁科

(Termitidae)大部分种类似乎缺少补充型繁殖蚁[21]但该科白蚁,如大白蚁属Macrotermes和土白蚁属Odontotermes白蚁的某些种的蚁巢内发现了多王多后的现象,特别是在建巢初期

[20]

,估计是为了保证

新建蚁巢内白蚁种群的稳定增长。木白蚁科、鼻白蚁科及其它科的白蚁因其能产生补充型繁殖蚁所以即使在由少量个体组成的群体条件下,也能存活并发育形成新的群体

[21]

,但对鸡枞菌共生白蚁的饲

养、

扩繁则不那么容易。较为可行的扩繁方法是:在白蚁分飞季节收集分飞配对的繁殖蚁并将其培养于填土的容器中,待观察到繁殖蚁的第一批工蚁打洞外出觅食时,添加母巢长出的鸡枞菌孢子(滤纸收集)或母巢菌圃,以此接种,协助白蚁与鸡枞菌共生关系的建立

[22-23]

。再转移建立共生关系的共生体

于野外,

脱去培养容器,埋入已知位置的土壤中,以便日后管理和观察。因与鸡枞菌有共生关系的白蚁科下某些属的蚁巢内发现了多个蚁王蚁后,能否将该蚁巢内同一群体的白蚁分成多个群体,每个白蚁群体再分配一对繁殖蚁统领该白蚁群体,以此实现白蚁及其共生鸡枞菌的扩繁,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2

白蚁取食鸡枞菌(小白球)与鸡枞菌发育形成子实体矛盾的处理

正如人们饲养蜜蜂获得蜂蜜一样,饲养白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鸡枞菌。白蚁也像蜜蜂享用自己酿造的蜂蜜那样享用自己培养的鸡枞菌

[16]

,白蚁对鸡

张玉金等:鸡枞的驯化栽培现状./微生物学报(2010)50(10)枞菌的取食保证了白蚁群体健康有序地发展。蚁巢内菌圃的生物量与白蚁的生物量具有正相关性,外出采集植物有机质的工蚁数量越多、外界植物有机质越丰富则菌圃建立速度较快,

但同时众多的白蚁生物量也增加了对蚁巢内菌圃及小白球的取食量,因此,鸡枞菌与白蚁在生物量上可能保持着一定的比例,这也是鸡枞菌与其共生白蚁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从某种角度来说鸡枞菌子实体的产生是一种意外,

据报道鸡枞菌出菇时期常常发生在白蚁分飞后的一到二个月,因白蚁分飞,蚁巢内生物量减少了约40%

[19]

,白蚁对小白球的取食量下降,部分小白

球得以继续发育形成子实体。笔者认为:在保证蚁巢内共生体平衡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措施适当控制白蚁个体数量,以减少白蚁对小白球的取食,使更多小白球发育形成子实体,将是鸡枞菌仿野生栽培模式下,

调控蚁巢内物流、能流,提高其生物转化率的一大研究方向。

5鸡枞菌驯化栽培设想

把蚁巢看成一个系统,外界植物有机质被工蚁

搬入蚁巢内,源源不断的输入该系统。鸡枞菌作为蚁巢系统的产出物,在特定条件下从蚁巢系统中输出。5.1

蚁巢的扩繁白蚁分飞数量巨大

[19]

,若能保证一定的成功率

其繁殖量也十分可观。采用“拉网防逃,助分飞蚁就地筑巢”的方法收集配对繁殖蚁,帮助新蚁巢白蚁与鸡枞菌建立共生关系,实现蚁巢数量的快速增长。5.2

蚁巢系统物流、能流的优化调控

筛选搭配白蚁食物,优化白蚁食物颗粒大小,研究开发一种白蚁饲料,减少白蚁觅食活动过程中能量的消耗,有效提高蚁巢内生物量积累效率。白蚁食物成分对鸡枞菌菌丝生长效率的影响,特别是对其出菇事件发生的关系进行研究。蚁巢内菌圃是鸡枞菌子实体形成的营养基础,对菌圃上鸡枞菌菌丝体发育形成子实体诱导因子的研究,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条件、诱导因子,调控蚁巢内物质、能量向鸡枞菌子实体方向发生。

6结束语

实现鸡枞菌人工栽培一直是广大食用科研菌工

1291

作者及爱好者追求的目标。本文所提及到的鸡枞菌驯化栽培栽培成功的报道可信性值得商榷,但却鼓舞着我们坚定不移的为之奋斗;文中关于鸡枞菌驯化栽培培养面临着的问题,希望能使我们对鸡枞菌驯化栽培有更清晰而科学的认识。实现对鸡枞菌的人工化栽培任重而道远。白蚁在其蚁巢内栽培鸡枞菌,扩繁白蚁也就是扩繁鸡枞菌本身。研究与鸡枞菌共生白蚁的繁殖特性,利用这些规律实现白蚁及其蚁巢的扩繁,是当前通过进一步研究可以解决的问题。对鸡枞菌及其共生白蚁的研究核心在于弄清白蚁栽培鸡枞菌的工艺流程、农艺措施;在于弄清楚这个过程中白蚁对植物组织成分的转化及丰富的本质;在于弄清白蚁对鸡枞菌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所采取的手段和环境需求。只有理解、掌握了这些必须的知识,人们才可能在人工条件下制备出适于鸡枞菌生长的培养基,才能在人工环境下调控鸡枞菌的出菇生理过程,才能最终实现对鸡枞菌的人工化栽培。

参考文献

1]KirkPM,CannonPF,DavidJC,StalpersJA.Ainsworth

&Bisby'sdictionaryofthefungi.Wallingford,UK:CAB1Publishing,2001.

2]HeimR.Etudesdescriptivesetexpérimentalessurles

agaricstermitophilesd’Afriquetropicale.Mémoiresdel’AcadémiedesSciencesdel’InstitutdeFrance,1941,

64:25-29.

3]魏铁铮.中国蚁巢伞属系统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微生

物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

4]付子艳.云南蚁巢伞生物学研究.云南农业大学硕士

论文,2007.

5]付子艳,李荣春.鸡枞菌属与华鸡枞菌属分类研究现

状.广西植物(Guihaia),2009,29(1):32-38.6]付子艳,李荣春.鸡枞菌属系统关系的初步研究.福

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Fujian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9,38(3):271-274.7]KǒnigJG.

Naturgeschitedersog.

WeissenAmeisen.

BeschrderBerlinerGesellschaftnaturforschFreunde,1779,4:21-23.

8]赵守光,刘小康,陈明达,叶伟忠.鸡枞菌引种驯化

栽培试验.中国食用菌(EdibleFungiofChina),1998,17(3):11-13.

9]余春喜,刘小康,赵守光.瓶栽鸡枞菌试验简报.食

用菌(EdibleFungi),1997,19(3):32-33.10]赖井平.鸡枞菌的驯化与高产栽培.中国食用菌

(EdibleFungiofChina),1993,12(3):24-26.

[[[[[[[[[[

1292

[11]李林,黄忠乾.鸡枞菌驯化栽培实验.食用菌(Edible

Fungi),1995,6:10.

[12]孙思国.一种黑皮鸡枞菌生产方法.中国专利:

200710115866.7,2007.12.26

[13]杨文兴.一种白蚁共生人工种植鸡枞的方法.中国:

200610048724.9,2006.10.16

[14]卢云发.一种与白蚁共生种植鸡枞的方法及蚁生鸡

枞的配套种植法.2007.10.11.

[15]李栋,徐海清,李荣春.蚁巢热水浸提物对鸡枞菌丝

生长的影响.中国食用菌(EdibleFungiofChina),2003,3:23-24,38.

[16]Leuthold

inoculationTermitomyces338.

[17]陈楚均,温志强.鸡枞菌生活史研究.福建农林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1991,20(2):193-196.

RH,Badertscherofinnewly

S,Imboden

funguscolonies

H.

Thewith

formed

comb

中国:

200710050211.6,

YujinZhangetal./ActaMicrobiologicaSinica(2010)50(10)[18]贺新生,梁福.粗柄鸡枞菌菌丝体培养和无性繁殖过

程研究初报.微生物学杂志(JournalofMicrobiology),1996,16(3):26-31.

[19]WoodTG,Sands

WA.

The

role

oftermites

in

ecosystems.InProductionecologyofantsandtermites.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8,245-292.

[20]黄复生,朱世模,平正明,等.中国动物志-昆虫纲-2000等翅目.北京:科学出版社,

[21]BeckerG.宋晓刚译.白蚁的室内饲养和室内实验方

33.法.白蚁科技(BAIYIKEJI),1992,9(1):23-[22]JohnsonRA.Colonydevelopmentandestablishmentof

thefunguscombinMicrotermessp.Nr.Usambaricus(Sj?stedt)(Isoptera:Macrotermitinae)fromNigeria.InsectesSociaux,1981,28(1):3-12.

[23]SandsWA,ScM.

Theinitiationoffunguscomb

constructioninlaboratorycoloniesofAncistrotermesguineensis(Silvestri).InsectesSociaux,1960,7(3):251-263.

Macrotermes(Isoptera,

Macrotermitinae).InsectesSociaux,1989,36(4):328-

Statusoftermite-mushroomcultivation-Areview

YujinZhang1,HuachunGuo2,RongchunLi1*

12

artificialdomestication

(InstituteofEdibleFungi;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

(TuberandRootCropsResearchInstitute;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womodelsofdomesticationandcultivationoftermite-mushroomwerediscussed:thecultivationoftermitomycesmodel,whichmethodofwoodrottingfungicultivationwasemphasizedandtheoriginalecologicalmodel,whichmultiplicationofsymbiotictermiteswasfocused.Theproblemsandpossiblesolutionsduringtermite-mushroomcultivationwerealsodiscussed.

Keywords:termitomyces;fungus-growingtermites;mutualism;artificialdomesticationcultivation

(本文责编:张晓丽)

*Correspondingauthor.E-mail:rongchunli@126.comReceived:27March2010/Revised:22June2010

篇六 黑鸡枞菌的人工种植
鸡枞的人工栽培初探

人工培养鸡枞菌

鸡枞菌又叫伞把菇、三大菇、鸡枞、鸡丝菇、三坛菌。鸡枞属于担子菌刚 伞菌目,侧耳科,鸡枞菌属。全世界约有25种,我国就有是十五种,组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几省的山区。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医疗价值。

营养价值:

鸡枞菌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钙、镁、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鸡棕中有多种人体内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含量多达16种,含磷量高是鸡枞的一大特点。做菜味道鲜美,能令人食欲大增,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它营养丰富,对人体有非常好的滋补作用。是体弱、病后和老年人的佳肴。为古今中外颇为赞美的名贵食用菌。

食疗作用:

鸡枞菌性平味甘,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经现代医学证明,有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肠癌、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养血、润燥、清神,治痔、健脾胃等功效。并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并对降低血糖有明显效果。闻之菌香浓郁,食之味道鲜美,还具有益味清神、清目利肺、功益肠胃、助消化等功效。适用于脾虚纳呆、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虚劳怔忡、痔疮出血等。可治疗肝炎、心悸肾虚、头昏等症,有很好的食补效果。

减肥: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值,是天然的减肥食品。

鸡枞多长于微带酸性的土壤中;山野中的白蚂蚁窝上,是鸡枞生长的最佳环境。但是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鸡枞与蚂蚁窝的具体关系。这就给我们人工培养鸡枞带来最为严重的阻碍。 民间为了来年能在收获鸡枞,在采收菌丝体时不破坏它的窝,这样来年就可以在收获鸡枞。

人们希望实现这种珍惜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驯化栽培,但是有由于鸡枞菌只能生长在白蚁上,它与白蚁巢之间的关系复杂,生理生化特性尚未真正彻底弄清楚。而且从国外文献中关于鸡枞菌的研究报告尚少。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呢!比如说从研究鸡枞菌子与白蚁窝之间的关系转向怎样形成白蚁窝,然后直接在白蚁窝上接种鸡枞菌子么!

俗话说: 种鸡枞的,是白蚂蚁,蚂蚁要吃菌丝体,鸡枞要靠蚂蚁的分泌物生长。有人尝试把蚂蚁的巢穴搬到自己的菜地里,然而菜地里也长不出鸡枞。难道影响鸡枞生长的不单是白蚁窝,还有其他的因素吗?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已经研究出了鸡枞菌的最佳碳源与生长条件。但是依然没有培育出人工的鸡枞菌。还差什么呢?

每年出鸡枞的季节是在六七季,而这个季节天气变幻莫测,时长打雷闪电。民间也有一种说法:“今天晚上打雷闪电,明天就会长鸡枞”。

总结了上述的各种情况,我心里就出现了一个想法——鸡枞的生长需要打雷闪电!打雷闪电伴随着的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是巨大的能量。难道鸡枞的生长还需要一种能量,就像一种诱导剂!本着这个想法,我设计了一个验证试验。

实验目的:研究鸡枞菌子的生长是否和打雷闪电有关。

实验材料:两份白蚂蚁窝、PAD培养基、无菌操作台、培养皿、PH酸记度、恒温箱、氨基酸、蜂蜜、蚁酸。

实验过程:

1、 配置两份PAD培养基,编号1、2。在准备两份白蚁蚁窝,编号3、

4。PAD培养基的配置:其做法是称取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四层纱布过滤,再根据实际试验需要加葡萄糖和琼脂,继续加热搅拌,稍冷却后在补足水至1000毫升,分装试管,加塞、包扎,(121摄氏度灭菌20分钟左右后取出试管摆斜面,冷却后储存备用)。培养基中加入蜂蜜、葡萄糖和蚁酸作为碳源。注意三者之间的比例。注意培养基的ph控制在5.5~6.0。

2、 在无菌操作室中接种相同量的鸡枞菌子丝于1、2、3、4号中。接着

对四者进行常压灭菌。将1、2、号放在20~22摄氏度的培养箱里面培养一个月。将3、4号放于适宜白蚁生长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每隔五天进行各观察一次,适时的添加培养基,测量ph值,注意白蚁的生长状况,记录菌子的生长情况。

3、 一段个月后,将一、四号进行雷电处理。(在雷雨天气将一号直接放

在室外培养,注意不要让培养基领导雨。在雷雨天气将四号放在适宜白蚁生长的地下培养。)每隔三天观察一次,适时的添加培养基,测量ph值,注意白蚁的生长状况,并记录菌子的生长情况。

4、 培养一段时间,看四者是否长出枞菌子。

实验结果:

参考资料:张耳辉,食用真菌学m。重庆师范学院,1995

:胡清秀等鸡枞研究现状(j)食用菌学报,2001,

篇七 黑鸡枞菌的人工种植
黑皮鸡枞菌液体培养基优化

24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NEIJIANGNORMALUNIVERSITY

第28卷第10期

No.10V01.28

黑皮鸡枞菌液体培养基优化

薛林浩1,

王晓东1,

虹1,

范红春1,

四川

党会1,

内江四川

641100;

黎勇1’2

【黑鸡枞菌的人工种植】

(1.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四川省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内江641IOO)

摘要:试验比较不同pH条件及培养基配方对黑皮鸡枞菌丝体(球)生长的影响以探讨最佳液体培养黑皮鸡枞最佳的pH及配方条件.通过预实验筛选出玉米粉、麸皮、大豆粉、K。HPO。、MgSO。为碳源、氮源及微量营养因子;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表进行试验,以菌丝体的干物质量为基准比较.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条件下,获得最高黑皮鸡枞菌丝体生物量的最佳配方为:麸皮14g/L・玉米粉11g/L・大豆粉2g/L・KH:PO。1.29/L・MgSO。0.9g/L;最

适pH为6.0.

关键词:黑皮鸡枞;液体培养基;优化

中图分类号:Q939.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785(2013)10一0024一04

鸡枞菌(termitomycesalbuminosus)是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真菌中的一种味道鲜美的珍希食用菌口].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具有补气益血、益胃、清神、治痔等功效[2],鸡枞菌属包括鸡枞菌属(或称蚁巢伞属)和华鸡枞(sinotermito—myces)L3].根据付子艳的世界鸡枞菌检索表可知黑皮鸡枞学名烟灰鸡枞菌(termitomycesfuligi—rlOUS),属鸡枞菌属[4].

黑皮鸡枞菌是科研人员经过数年心血专研口],于2006年选育出能人工栽培的珍稀食用菌,胡尚勤[6]、曾先福[71等对鸡枞菌的生长条件有研究.实践表明液体菌种是一种高效的菌种[8],有利于提高接种效率与菌种的快速恢复生长;罗晓妙凹3优化了鸡枞菌的液体培养条件,但目前对于黑皮鸡枞菌丝的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尚未见到报道.仅王小丹等口叩人在改良PDA培养基上培养过菌丝.有研究表明[11-12]pH对食用菌菌丝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同时培养基中不同比例的营养元素对菌丝也有显著的影响[13|,本文通过黑皮鸡枞菌丝在不同pH培养基中

的生长情况筛选出最适合的pH,通过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表进行液体培养的试验筛选出最优的配方,试验数据将为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1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

2012年6月购自绵阳食用菌研究所母种,转管

扩大培养到长满斜面2/3后,选择菌丝洁白生长良好者为试验菌种.

1.2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方法

1.2.1母种活化培养基:参照王小丹[1们改良的培养基.

1.2.21000

pH对比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水

mL,酵母浸膏2∥L,VB,3rag/L,VB6mg/L将

配方培养基熬好后,用o.01mol/LNaOH和o.01mol/L的HCI将pH分别调节为3、4、5、6、7、8、9备用.1.2.3优化前液体培养基:玉米粉20∥L、麸皮10∥L,加少量VBl、Vc[9],取各种原料于1

000

mL烧杯中

加适量蒸馏水煮沸20rain后用8层纱布过滤,定容

收稿日期:2013-04—22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科技项目(2009JY0129);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号11NSD一173)

作者简介:薛林浩(1990一),男,四川新都人,内江师范学院2009级学生.研究方向:食用菌栽培技术.通讯作者:黎勇(1968一),男,四川夹江人,内江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微生物学教学科研.

万方数据

2013年10月

薛林浩,王晓东,蔡虹,等:黑皮鸡枞菌液体培养基优化

25

至1000mL.

市售麸皮粉碎过40目筛,市售大豆粉碎过40目筛,市售玉米粉粉碎过40目筛[1引.

1.3

菌种活化与培养

1.3.1菌种活化将母种活化培养基倒人9

cm×9

cm平皿中,在超净工作台中接种后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当菌丝长满平板2/3后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1.3.2

正交法配方优化设计通过预实验筛选出,

A,B,C,D分别为碳源,氮源添加物及微量营养因子,进行L44正交实验,见表1,实验重复3次.

表1

正交法配方优化设计表

注:A为玉米粉g/L,B为麸皮g/L,C为大豆粉g/L,D为K2HP04+MgSO。g/L

1.3.3液体培养在超净工作台中用接种铲从活

化母种平板上切取1cm2菌种两片分别接种于不同优化培养基中,置于25℃恒温摇床中静置48h后,

140

r/min震荡培养168h后用脱脂棉过滤菌丝体,

所获菌丝体60℃恒温鼓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6],减重法计算生物量.1.4主要仪器设备

恒温震荡培养箱(型号DHZ—D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冰箱等.

1.5数据分析

采用SAS9.1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2结果分析

2.1

不同pH对黑皮鸡枞菌丝生长的影响

将菌丝接种于不同pH值的液体培养基中,每

个梯度做3个重复,生长168h后观察菌丝形态.菌丝在pH为3~4和pH为8~9的培养基中长势很弱,菌丝稀淡,菌块小,无瘤状物;菌丝在pH为6时长势最好,菌丝浓密,洁白,菌块大,溜状物大;菌丝在pH为3~4时;菌丝在pH5和pH7的培养基中时长势较好,菌丝稀淡,菌块小,瘤状物小.从图l中可以看出pH在6时黑皮鸡枞菌菌丝干重最大,此时最适合黑皮鸡枞菌生长.

万方数据

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表3不同配方培养基中各成分对黑皮鸡枞

菌丝生长影响的方差分析

均方

因素d/均方

Pr>F

误差

麸皮30.043741730.00059273.860.0026

玉米30.042002230.00059270.920.0028大豆

30.005539400.0005929.350.04954+MgS043

0.00980973

0.000592

16.56

0.0227

2.3

培养基优化前后茵丝的萌发时间和发酵完成

时间

从表4看出优化后培养条件与优化前培养条件的差别,优化后液体培养菌丝球萌发时间缩短1~2d,发

K2PO

【黑鸡枞菌的人工种植】

26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8卷第10期

酵完成时间缩短3~4d,优化前菌丝干重为0.785g/L优化后为1.342g/L,产量明显提高近两倍,并且观察到菌丝生长健壮,颜色洁白,分散度好,说明优化后的培养基更加适合黑皮鸡枞菌的菌丝的生长,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综合各因素及其水平对鸡枞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得到最佳的发酵培养基配方:麸皮14g/L+玉米粉11g/L+大豆粉2g/L+KHzPOt

1.2

g/L+

MgS04

0.9

g/L.

表4培养基优化前后菌丝的萌发时间和发酵完成时间

3讨论

3.1

PH对黑皮鸡枞菌丝体生物量和形态的影响PH对黑皮鸡枞菌丝体生物量和形态均有较大

的影响.罗海凌[123研究表明pH对食用菌菌丝生长影响较大.从pH3到pH9的数据呈先增后减的曲线图形,说明黑皮鸡枞菌不适合在过酸和过碱的条件下生长,在pH6时黑皮鸡枞菌丝的干重达到了最高值,此pH菌丝生长代谢最适宜,菌丝体产量最大.罗晓妙[9]研究表明鸡枞菌丝在弱酸性环境pH4.5下生长最佳,黑皮鸡枞与鸡枞是同属同科关系,所以在对pH的要求上有相似之处.

3.2麸皮和玉米粉大豆及KzHPO。+MgSO。对黑皮鸡枞菌液体发酵的地影响

麸皮中蛋白质14.1%、脂肪3.9%、淀粉53.6%、粗纤维10.5%、灰分5.7%n51能为黑皮菌丝生长提供能源和微量元素;大豆粉中含有B1、B2、B6、B12、叶酸、B5、泛酸、V。8种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赖氨酸含量高达9.2mg/1009[16]利于菌丝的生长,玉米胚乳中蛋白质占总重量的8%~9oA,淀粉占91%~92%[17],麸皮中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大豆粉中的VB。、VB。及玉米中的氨基酸和淀粉对鸡枞菌生长影响较大[18|,能促进菌丝的生理代谢,增加菌丝干重,与罗晓妙研究鸡枞菌液体培养时对营养的需求相似n5。,但是玉米和麸皮是否也能影响其他种类的鸡枞菌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施渺筱等n钉研究表明鸡枞菌的子实体K、Mg含量较高分别为11

257mg/kg和1879

mg/kg,所以应该添加

K:HPO。和MgSO。作为微量元素.在这些丰富的

万方数据

营养条件下培养菌丝,是其萌发时间减少1~2d、发酵完成时间减少2~4d,干重提高近两倍的根本原

因.

3.3麸皮、玉米粉、大豆粉及K2HPO。和MgSO。

的用量影响

麸皮和玉米粉中淀粉较多,麸皮14g/L,玉米粉11g/L,溶液的粘稠度适中,能保证液体培养基的流动性从而在震荡过程中保证菌丝的正常呼吸代谢‘8|,大豆粉2g/L就足以提供代谢所需的维生素;在1.29/LKH:PO。和0.9g/LMgSO;的培养基中能为菌丝的生长提供足够的K、Mg元素,效果好于其他含量的配方.

3.4原料的选用原则及规模化生产注意的问题

麸皮、玉米粉、大豆粉与葡萄糖、酵母膏等原料

相比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并且价格便宜.满足液体培养基营养源的普遍性和经济型[83的特点,适合于大规模发酵生产,是进行黑皮鸡枞菌种生产制作的良好途径.大规模生产不足之处一方面是液体培养需要监控的参数比较复杂,包括物理参数温度、罐压力、溶解氧等和理化参数pH、糖含量、氮含量及菌丝含量等.另一方面是液体培养过程容易被污染,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液体培养过程中使用的玉米和麸皮必须是无虫,无发霉,新鲜的,才能保证其中含有足够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为菌丝生长提供营养保证.4结论

pH、麸皮、玉米粉、大豆粉KH2PO。及MgSO。对黑皮鸡枞菌液体发酵的生物量和形态均有较大影响,在pH为6的条件下,采用麸皮14g/L、玉米粉

11

g/L、大豆粉2g/L、KH2PO。1.29/L、MgSOa0.9

g/L的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并且菌

丝生长健壮,颜色洁白,分散度好,使用效果好于优化前的培养基.

参考文献:

[1]Kirk

M,Cannon

F,DavidJC,eta1.Ainsworth&-Bisby’

sdictionaryofthefungiEM3.UK:CABl

Publishing,2001.

[2]邹盛勤,陈武.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口].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502—503.

[3]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fM-I.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0.

[4]付子艳,李荣春.鸡枞菌属关系的初步研究rJ].福建农

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3):271-274.

2013年10月

薛林浩,王晓东,蔡虹,等:黑皮鸡枞菌液体培养基优化

23(3):166一167.

27

[5]孙思国.一种黑皮鸡枞菌生产方法[P].中国:

200710115866,2007—12—26.

[13]魏晓梅,胡尚勤,韦伟,等.鸡枞菌菌丝体在不同条件下

蛋白质合成量的分析[J],食品科技,2007,32(8):74—77.[14]李机,邓启华,徐效圣,等.平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优化[J].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4):705-710.

[15]林琳.小麦麸皮的营养成分及其开发利用[J].农业科

技与装备,2010(3):41—42.

[6]胡尚勤,刘天贵,李贤柏.鸡枞菌的培养条件研究fJ7.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27(1):67—70.

[7]曾先富,陈阳婷,熊维全,等.鸡枞菌菌丝体培养试验[J].食

用菌,2012,34(6):9-10,18.【黑鸡枞菌的人工种植】

[8]陆建明,张锡凤.食用菌液体菌种制备的研究进展EJ].

中国食用菌,2003,22(6):15—17.

[9]罗晓妙.液态发酵产鸡枞菌菌丝体的条件优化[J].食

品科技,2010,35(3):29—33.

[10]黎勇,王小丹,付前发,等.黑皮鸡枞菌的人工栽培技术

研究[J].食用菌,2012(1):37—39.

[11]熊亚,李敏杰,周君.pH和温度对攀枝花野生鸡枞菌

PXT-1菌株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11):164—165.[12]罗海凌,林兴生,林辉,等.不同pH值的菌草培养基对

4种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7,

[16]夏剑秋,张毅方.大豆中主要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功

能作用[J],中国油脂,2007,32(1):71—73.

[17]李艳茹,吉士东,郑大浩.糯玉米的营养价值和发展前

景[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3,25(2):145—148.[183胡尚勤,刘天贵,李贤柏.鸡枞菌的培养条件研究[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27(1):67—70.

[19]施渺筱,李祝,杨坤耀,等.野生鸡枞菌子实体不同部位营养

成分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2):182-183,199.

OptimizationofLiquidMediumforTermitomycesTuliginousCulture

XUE

Lin-hao,WANG

XIAO—dong,CAIHong,FANHong—chun,DANGHui,LIYong

(CollegeofLifeScience.NeijiangNormalUniversity,Neijiang,Sichuan641100,China)

Abstract:nrwlitom

media.whichisdesigned

to

vce5

Heim

out

were

culturedinliquidmedia,atdifferentpHvalueconditionandindifferentschemesof

4,

find

thebestliquidcultureconditions.Cornpowder,wheatbran,soybeanpowder,K2HPO

as

MgSO4

was

were

selectedbytheexperiments

use

carbonsource,nitrogen

source

and

trace

nutrientfactorrespectively.Experiment

as

conductedby

offour-factorandfour—levelorthogonaltable.Andthedryweightofthemyceliawasused

thebench—

markbiomass.Theresultsshowedthebestmediabeing:wheatbranl4g/L+cornflour11g/L+soybeanpowder2g/L+KH2P041.2g/L+MgS040.9g/L;besides,theoptimumconditionsofpHvaluewas6.0.

Keywords:Termitomycesfuliginous;liquidculturemedium;optimization

(责任编辑:胡蓉)

万方数据

黑皮鸡枞菌液体培养基优化

作者:作者单位:

薛林浩, 王晓东, 蔡虹, 范红春, 党会, 黎勇, XUE Lin-hao, WANG XIAO-dong, CAI Hong,FAN Hong-chun, DANG Hui, LI Yong

薛林浩,王晓东,蔡虹,范红春,党会,XUE Lin-hao,WANG XIAO-dong,CAI Hong,FAN Hong-chun,DANG Hui(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内江,641100), 黎勇,LI Yong(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 内江641100;四川省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四川 内江 641100)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2013,28(10)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参考文献(19条)

1.Kirk P M;Cannon P F;David J C Ainsworth&Bisby'sdictionary of the fungi 20012.邹盛勤;陈武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 2005(03)3.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 2000

4.付子艳;李荣春 鸡枞菌属关系的初步研究 2009(03)5.孙思国 一种黑皮鸡枞菌生产方法 2007

6.胡尚勤;刘天贵;李贤柏 鸡枞菌的培养条件研究 2008(01)7.曾先富;陈阳婷;熊维全 鸡枞菌菌丝体培养试验 2012(06)8.陆建明;张锡凤 食用菌液体菌种制备的研究进展 2003(06)9.罗晓妙 液态发酵产鸡枞菌菌丝体的条件优化 2010(03)

10.黎勇;王小丹;付前发 黑皮鸡枞菌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2012(01)

11.熊亚;李敏杰;周君 pH和温度对攀枝花野生鸡枞菌PXT-1菌株生长的影响 2011(11)12.罗海凌;林兴生;林辉 不同pH值的菌草培养基对4种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007(03)13.魏晓梅;胡尚勤;韦伟 鸡枞菌菌丝体在不同条件下蛋白质合成量的分析 2007(08)14.李机;邓启华;徐效圣 平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优化 2010(04)15.林琳 小麦麸皮的营养成分及其开发利用 2010(03)

16.夏剑秋;张毅方 大豆中主要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功能作用 2007(01)17.李艳茹;吉士东;郑大浩 糯玉米的营养价值和发展前景 2003(02)18.胡尚勤;刘天贵;李贤柏 鸡枞菌的培养条件研究 2008(01)

19.施渺筱;李祝;杨坤耀 野生鸡枞菌子实体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分析 2012(02)

引用本文格式:薛林浩.王晓东.蔡虹.范红春.党会.黎勇.XUE Lin-hao.WANG XIAO-dong.CAI Hong.FAN Hong-chun.DANG Hui.LIYong 黑皮鸡枞菌液体培养基优化[期刊论文]-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10)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