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紫花苜蓿种植效益好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由于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紫花苜蓿再生性强,耐刈割,一般一年可刈割8~11次,亩产鲜草8~10吨,干草产量2~2.5吨。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2%~24%,比玉米高1~2倍,适口性好,可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管理得好利用年限多达5~8年。 

  紫花苜蓿种植效益分析:

  苜蓿蛋白质饲料开发的经济效益有两个方面,即直接经济效益和饲喂家畜的转化效益。

  苜蓿种植的直接效益,经对华严村石桥组16个农户苜蓿生产情况调查,种植苜蓿亩产干草1500千克,产值950元,亩生产成本270元,收获费用60元,亩纯收入为620元;而同期播种小麦亩产量396千克,产值为356元,亩生产成本208元,收获费用20元,亩纯收入128元,可见种植苜蓿比种小麦每亩可多收入490元,这是苜蓿种植当年的效益比较。

  按周年生产比较,在临近地块上采取小麦—玉米轮作方式的农业生产,亩产小麦和玉米分别是450千克、400千克,总产值725元,生产成本535元,每亩纯收入仅有190元。即使将麦秸、玉米秸的产值150元计算在内,每亩的纯收入也只有340元,仍不如种植苜蓿的纯收入效益高。

  牧草饲喂畜禽的效益,因畜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肯定要比单种粮食的产业链长,增值潜力大。紫花苜蓿比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耕作管理简便,节省劳力,投入少,收效期长,种植效益好。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1. 选地。选择的地块应林木肥沃,耕作层深,干旱利于浇灌,雨季利于排涝,地下水位低,离家较近,有利于管理、刈割利用;不能选择林木遮阴,地下水位高,不利于排涝,土地贫瘠,耕作层较浅的地块。

  2. 整地。牛耕碎伐或人工翻挖、除杂,每亩施畜肥量不低于3吨,后再进行二次人工翻挖、除杂、碎伐。 

  3. 开墒。根据地形情况,由高向低开墒,墒宽2米,沟宽30厘米,沟深25~30厘米。 

  4. 播种。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但秋季播种较适宜。每亩播种1~1.2千克,用磷肥拌种,播幅10厘米,行距30~35厘米。种子疏密以一个巴掌大面积能见5~10粒种子为宜,盖土1~2厘米。 

  5. 管理。幼苗长到10~15厘米时应及时清除杂草;雨水较多季节及时清理墒间沟道、土壤及杂物,保证排水畅通,不受涝灾;加强苗期管理,不能让畜禽进入种植地块觅食,导致种植失败。 

  6. 刈割与利用。紫花苜蓿长至30厘米左右进行第一次刈割,留茬高度1~2厘米;以后用于喂猪时刈割高度为30~40厘米,喂牛时刈割高度为40厘米以上,花蕾期刈割最好。饲喂草食畜时注意掌握饲喂数量,成年牛每天饲喂10千克左右鲜草为宜,最好与禾本科牧草或干草混合饲喂,以防臌气。苜蓿生长旺季,多余鲜草可切碎晾干后粉碎利用。 

篇二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视频

    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种植面积最广泛的豆科牧草、它适口性好,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家畜家禽喜食的优质蛋白质饲料。要使苜蓿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高的经济效益,减少投入成本,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标准规定了优质紫花苜蓿栽培过程中的生产环境条件、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越冬防寒及收获等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2930.1~2930.11—20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GB 6141 豆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GB 5084 农田灌溉水标准;GB 9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生产环境条件  

  3.1 气候条件 紫花苜蓿种植地域要求年平均气温5 ℃以上,10 ℃以上的年积温超过1 700 ℃,极端最低温-30 ℃,最高温35 ℃。紫花苜蓿适合生长在年降水量400~800 mm的地区,不足400 mm的地区需要灌溉,如果降雨量超过1 000 mm则要配置排水设施。  

  3.2 土壤条件 播种紫花苜蓿的地块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砂粘比例适宜,土壤松散,通气透水,保水保肥,以壤土和粘壤土为宜。另外,要求排灌方便,地下水位在1.5 m以下。土壤pH值在6.5~8.0之间,可溶性盐分在0.3%以下。  

  3.3 环境质量 紫花苜蓿种植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 3095要求。  

  4 紫花苜蓿栽培播种技术  

  4.1 播前准备  

  4.1.1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性好、抗倒伏的品种;选择播种秋眠级为2~4的品种;外引品种至少要在当地经过了3年以上的适应性试验才可大面积种植。  

  4.1.2 种子质量 种子符合国家种子分级标准,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90%,种子不得携带检疫对象。  

  4.1.3 播种量 根据自然条件、土壤条件、播种方式、利用目的及种子本身的纯净度和发芽率的高低略有差异。土壤不肥沃,紫花苜蓿分枝较少,可以多播一些;干旱地区水分不足,要适当增加播量;条播少些,撒播则多些;盐碱地应适当增加播种量。紫花苜蓿收草田播种量为10~15 kg/hm2,撒播增加20%播量。简便的计算播种量的公式为:实际播种量(kg/hm2)=种子用价为100%的播量/种子用价/首发

  4.1.4 根瘤菌拌种 从未种过紫花苜蓿的田地应接种根瘤菌。按每千克种子拌8~10 g根瘤菌剂拌种。经根瘤菌拌种的种子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与农药、化肥等接触;已接种的种子不能与生石灰接触;接种后的种子如不马上播种,3个月后应重新接种。  

  4.1.5 整地 紫花苜蓿种子小,幼苗顶土力弱。播种前必须将地块整平整细,使土壤颗粒细匀,孔隙度适宜。紫花苜蓿是深根型植物,适宜深翻,深翻深度为25~30 cm,在翻地基础上,采用圆盘耙、钉齿耙耙碎土块,平整地面。  

  4.2 播种  

  4.2.1 播种期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及栽培用途确定适宜播种期。  

  4.2.1.1 春播 春季4月中旬至5月末,利用早春解冻时土壤中的返浆水分抢墒播种。春播的前提是必须有质量良好的秋耕地。春季幼苗生长缓慢,而杂草生长快,春播一定要注意杂草防除。  

  4.2.1.2 夏播 夏季(6月~7月)播种,播前先施用灭生性除草剂消灭杂草,然后播种。要尽可能避开播后遇暴雨和暴晒。  

  4.2.1.3 秋播 沈阳以南地区可以采用秋播。秋播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有利,出苗齐,保苗率高,杂草危害轻。秋播在8月中旬以前进行,以使冬前紫花苜蓿株高可达5 cm以上,具备一定的抗寒能力,使幼苗安全越冬。  

  4.2.1.4 冬播 冬季播种在上冻之前1周左右进行。  

  4.2.2 播种方式  

  4.2.2.1 条播 产草田行距为15~30 cm,播带宽3 cm。  

  4.2.2.2 撒播 用人工或机械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耙覆土镇压。这种方法适于人少地多、杂草不多的情况。山区坡地及果树行间可采用撒播。  

  4.2.2.3 垄作条播 产草田行距为40~50 cm,播带宽3 cm。  

  4.2.3 底肥 底肥可以用农家肥和化肥。播前结合整地每667 m2施入农家肥3 000~5 000 kg,施过磷酸钙50 kg做底

[1] [2] [3] 下一页

篇三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要点

土壤类型:苜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最为良好。苜蓿的轴根深达2米,因此种植苜蓿的地块,地下水位最好在2米以下,而且种植苜蓿前一定要打破土壤中的限制层,因为土壤中若有坚硬的土层或岩石层都会阻止苜蓿根系的发育,限制根系从地表以下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土壤pH:土壤的pH值在6.7以上对苜蓿的生长最有利。如果土壤pH过低,播种前最好在地表25cm地土层中均匀施用石灰。

接种:在最近2年未种过苜蓿的土地中种植苜蓿最好接种根瘤菌,以促进幼苗早一些形成根瘤。

播种时间:春季和秋季都可播种,但一般秋季的播种效果要好于春季。要保证苜蓿安全越冬,秋季最晚播种时间最好在0℃低温出现前一个月。北方特别干旱地区雨季播种效果最好。

种床:平整、紧实、湿润、有肥力的种床最适合苜蓿种子萌发。由于苜蓿种子较小,整地一定要精细,以保证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将苜蓿直播在留有谷物残茬的地里或在风沙比较大的地区将大麦作为保护作物都可行,但要求有较高的播种技术。

播种量:一般情况下每亩地播种1.0—1.2公斤,土壤条件不好时可加大到2公斤/亩,要确保每平方米至少有425株幼苗。

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条播,行距为15—30厘米,在壤土上播种深度为5—12毫米,而在沙性土壤上可将播种深度增加到25毫米。

毒害性:不要在出苗不好的苜蓿地里行进补种,因为旧的根系分解时会释放出有毒物质阻止苜蓿种子萌发。

品种选择

1、分枝密集、细茎、多叶型的苜蓿,FD=8。

2、抗热性好,在夏季炎热的地区生长良好。

3、根颈低,对放牧和频繁刈割有非常好的适应性。

4、能适应酸性或碱性较强的土壤,抗重金属毒害的能力较强。

5、对瘠薄的土壤,土质粘重或干旱及土层非常薄的土壤有很强的适应性。

6、对蚜虫和广谱性的苜蓿病害有良好的抗性。

在现蕾期刈割,按每头奶牛8—10平方米标准,分片分区域轮流刈割,和其它饲料混合,直接饲喂奶牛。在高产期,产量多,有剩余鲜草,可加工厂成优质青干草,用于冬春季补饲。

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洱源县奶牛区域推广站

特高黑麦草种植技术要点

特性

特高多花黑麦草为美国百绿集团培育的四倍体一年生黑麦草,具有抗寒性好、不易倒伏、发芽快、再生迅速和高产的特点,苗期生长非常旺盛,播种45天后即可收割第一茬鲜草,以后每隔15天就可刈割一次。实践结果海拔在1800米以下地区适宜在水稻收获后播种,到来年种植水稻的5—6个月时间里亩产鲜草7000公斤以上;中海拔地区(1800—2100米),夏秋均可播种,长年刈割利用,年产量可达20000公斤以上。

特高黑麦草柔嫩多汁,为多种家畜、家禽和草食性鱼类所喜食,采食率在95%以上。在营养生长期收割,干物质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而且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家畜、家禽喂食后,日增重显著提高。据国家农业部提供的资料,特高黑麦草饲养畜禽,平均24公斤鲜草可增重1公斤活兔,20公斤鲜草可增重1公斤活鹅,18公斤鲜草可生产1公斤活鱼,28公斤鲜草可增重1公斤活羊;一亩特高黑麦草一个冬委可养鹅100只以上。据云南省试验,36.7公斤黑麦草加1.7公斤饲料可增重1公斤活牛,8公斤鲜草可增加1公斤鲜牛奶。

特高黑麦草能增肥地力,促进后作生长。据中山大学杨忠艺教授试验,在冬闲田种植多花黑麦草还可培肥地力,使土壤有机质增加27.1%,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分别增加11%、25.5%和57.2%,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38%,对后作水稻的分蘖、株高、穗长、千粒重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平均单产提高到10%。

栽培管理技术

种植特高黑麦草对地块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草畜配套原则。每头牛配套种植0.6—1亩。2、良田好地种植原则。必须选择水肥条件好,能灌易排的田块。3、就近、方便种植原则。离村庄要近,便于利用。4、开墒条播规范化种植原则。5、相对连片原则,即种草地块要相对集中连片。

播种时间:特高黑麦草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3℃—20℃,低于5℃或高于35℃时发芽困难。在2—11月份都可种植,最佳种植时间是4月初到5月中旬和6月中旬到7月底。

播种方法:特高黑麦草的播种方法有两种,即免耕播种和翻耕播种。这两种播种方法的产量比约为0.9∶1.1。播种方式有三种,即条播、撒播和塘播,但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牧草,以条播最为理想。其方法是:1、田地翻犁前施足底肥(厩肥)不少于2吨/亩,可适当再施复合肥(或尿素)10—15公斤/亩。2、翻犁耙细平整后,按幅宽1.5米或2米拉线开墒。3、播种:墒面平整后,以行距25厘米,播幅5厘米,每亩0.8—1公斤种子播种。4、播前每亩用50公斤普钙和草种拌匀后拉线播种,以保证条播的质量和土壤肥力。5、播种前可浸泡种子5—8小时,表皮水份晾干后进行播种,播种后用钉耙轻耙让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水利条件较差的地区最好采用播后覆土1—1.5厘米,这样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增强抗旱能力。6、灌溉:播种结束后进行灌溉,灌溉时水要慢灌浸墒,灌溉不能漫墒,以防种子被水冲走。

田间管理

特高黑麦草的特点是喜湿又怕水浸渍,因此,田间管理应紧紧围绕浇水、施肥这两个环节。播种前要施足基肥,有条件的农户出苗后在三叶期或分蘖期追施5—10公斤/亩尿素或复合肥以壮苗。每次割草后根据长势追施10—15公斤/亩尿素或复合肥,并在割草后3—5天进行(以免灼伤草茬、草尖,引起腐烂),追肥后要及时进行灌溉。田间有积水则要及时排出以免发生烂根病。

收割利用

播种45—50天后即可割第一次草,第一次割草时无论其长势好坏均必须刈割,留茬不能低于3厘米,以利分蘖。以后视牧草长势情况,每隔20—30天割草一次。如果用于喂牛、羊等草食动物,应长至拔节期收割,以提高可利用干物质含量。由于特高黑麦草的水分含量较高,如发现畜禽有“拉稀”现象,应多喂

粗纤维含量较高的干草(如稻草、蚕豆秆等),也可采取提前一天收割,摊开晾晒萎焉后利用,即可避免。

为不影响后作水稻生产,在插秧前15天收割以后翻犁放水沤田,每亩撒石灰15—20公斤,以加速草根的分解腐烂(应作田间消毒)。

病虫防治

出苗后主要有地老虎和螬蛴等危害牧草。可用敌百虫、百树得等相关药物在天黑前喷雾防治,地老虎可采用灌水方式进行防治。

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洱源县奶牛区域推广站

紫花苜蓿以单播较为常见,管理和刈割方便,长势较好(图1)。只要管理得当,每年刈割8~10刀,亩产鲜草可达到10吨,甚至更高。但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种植玉米的同时,间作紫花苜蓿,这样不仅可收获玉米还可收获许多优质的紫花苜蓿供给奶牛。在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于2009年在楚雄州大姚等地开展了“玉米与紫花苜蓿间作试验”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在云南省奶牛养殖区域进行示范推广,效果较好。2011年8月8日,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室杨国荣和弥渡区域推广站团队对弥渡某奶牛饲养户示范种植的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生长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从实地查看得知,该地块的紫花苜蓿今年已刈割4茬,并在每次刈割后施予农家肥,在促进紫花苜蓿的根瘤生长、固氮的同时,为玉米提供氮源,土壤营养得到了互补,达到玉米和紫花苜蓿生长两不误(图2)。

图1 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在观察单播生长旺盛的紫花

苜蓿草地(建植第二年)

篇四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紫花苜蓿播种栽植方法及标准

紫花苜蓿播种栽植方法及标准

一. 品种概况:

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主根入

土深达数米,叶为羽状三出复叶,小叶长圆形或卵圆形,总状

花簇生,种子每千克约30-50万粒,紫花苜蓿抗逆性强,适应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范围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日均温度15-20度最宜生长,抗

旱性强,连续积水两天即大面积死亡。

二. 整地: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芽细弱,顶土力差,整地必须精细,

要求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无杂草,墒情好。其根系发达,入

土深,对播种地要深翻,才能使根系充分发育,结合深耕施足

基肥,一般亩施农家肥2500-3000公斤,普通磷肥50公斤。

三. 播种:

1、播种时间:春播一般在5月中下旬以后,地温稳定在5

度以上即可播种,北方地区播种一般选择雨季;秋播一般在8

月份进行,北方地区秋播不能迟于8月中旬,否则会降低幼苗

越冬率。

2、播种方法:常见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和穴播三种,条

播行距一般为15-30厘米,中高肥力土壤可控制在30厘米以上,

撒播时加细土进行人工撒播(种子与细土比例1:6-8)。

3、播种量:一般情况下每亩地播种1-1、2公斤,土壤条件

不好时,可加大到2公斤/亩,确保每平方米至少425株幼苗(条

播播种用量1-1、5公斤/亩,人工播种2公斤/亩)。

四、田间管理:

1、中耕苜蓿播种当年苗期长势较弱,中耕作业要以除草为

主,应做到二铲二趟或二铲一趟。春季返青后及每次割后进行一次中

耕,以破除土壤板结。中耕一般与追肥作业结合进行。

2、施肥是提高苜蓿产量的重要措施。苜蓿施肥方法包括底

肥、种肥、和生长期追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可加入肥效期较长的

磷肥,农家肥的施用量一般在每亩3000公斤左右,种肥是在播种时

施的肥,一般亩施40-60公斤过磷酸钙做种肥。追肥一般在春季返青

后、分枝期、现蕾期或是每次割后结合灌溉进行,追肥的方式有行间

条施、撒施和叶面喷施等。

3、灌溉及排水:苜蓿是深根植物,根系很发达,能吸收深

层水分,所以苜蓿比较抗旱,苜蓿不耐水淹,不适合低洼地和底下水

位高的地方生长。在生长过程中遇涝会造成烂根而大量死亡,因此在

多雨的季节应及时注意抗涝排水。

五、夏季管理:

1、加强管理,保证苜蓿生长需求。5-6月份降水较多,土壤

墒情普遍较好,各地要根据土壤含水量情况适当补水,如果0-20厘

米土壤层内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十,要适当浇灌,但水量不宜过大,喷

灌4-6小时即可。返青时没有进行追肥的地块,要结合浇水及时进行【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追肥。一般每亩追施苜蓿专用肥20-30千克。

2、关注病虫草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紫花苜蓿第2茬生

长正值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发生病虫害有菌核病和炭疰病,

虫害主要有蓟马和蚜虫等,杂草的生长及危害程度较轻,但要密切注

意病害及虫害的发生。防治病虫害可选择以下方法:菌核病可选用百

分之五十的速可灵可湿性粉剂60g/亩防治。炭疰病可用百分之十的世

高可湿性粉剂。蓟马、蚜虫可选用百分之五的高效氯氰菊酯。

适合北方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

紫花苜蓿产量高,品质优,适口性好,适应性强,是畜禽喜食的上等饲料,有“牧草之王”的美称。但全世界紫花苜蓿有600多个品种,不少种植者对紫花苜蓿品种缺乏了解,以至引种了不适合当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导致大幅度减产。现主要介绍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

1. 皇冠是同休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中适应性最广泛的优秀品种。抗寒越冬能力很强,休眠晚,刈割后再生恢复性和持久性也较好,同时保持了极高产草特性,在良好的管理水平下,鲜草产量可达9000公斤/亩以上,干草产量最高可达2200公斤/亩。粗蛋白质含量达23.8%,适口性好,并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必备氨基酸。抗旱性强,是连年持续高产的保证。适合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中原和苏北等地区大范围种植。

2. CW300是从美国引进的高产优质品种。叶量丰富,茎干细软,品质优良,初期粗蛋白含量高达21.3%~25.7%,消化率达72%以上。分蘖能力强,再生性好。持久性强。能持续生产3至5年,全年可刈割3~4茬,干草产量1500~2000公斤/亩。具极强的抗寒性和越冬能力,若有积雪覆盖,在-40℃低温下可安全越冬。抗病虫能力强,尤其高抗苜蓿根腐病和疫霉病。抗旱性突出,在年平均降水量为350mm地区,无灌溉的条件下仍能生长。

3. 亮苜五号是产于加拿大的一个对苜蓿主要病害具有高抗性的品种。茎干很细,叶深绿,,根冠广深,花紫色,种子肾形,千粒重1.4克。抗寒能力优异,在积雪覆盖的条件下,能耐受-50℃低温。抗旱能力优异,能在降水量200mm左右的地区良好生长。再生性能好,刈割后生长快。每年可刈割2~5次。产草量高,全年可产鲜草6000~8000公斤/亩。营养价值高,草质柔嫩,叶量丰富,叶茎超过50%,粗

蛋白质含量达到24%以上。

4. VL323是美国引进的优良紫花苜蓿品种,集抗寒性强、秋季休眠晚、刈割后再生速度快和增产潜力大等优点于一身。茎干纤细柔软,牧草色泽深绿,感官效果好,坚韧而富有弹性,抗倒伏能力强,能够放牧利用。增产潜力大,每年可刈割4~5次,年鲜草产量可达5000~6000公斤/亩,干草产量1000~1500公斤/亩。高抗多种病虫害。营养价值非常高,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0%。能够适应最恶劣的土壤环境条件,非常适应在干旱、半干旱内陆灌溉区地理生态条件下生长。

5. 牧歌401Z是美国的一个优秀品种,有极高的产草量和出色地耐牧性,全年鲜草产量6000~8000公斤/亩。耐践踏能力是常规品种的151%。品质好,叶量大,粗蛋白质含量28.8%,可消化养分70.98%。抗病性极强。耐频繁刈割,再生性能好,是该等级紫花苜蓿中唯一可以21天刈割一次的品种,全年可刈割3~8次,粗大的根茎和大量的分枝保证了播种当年的产量以及长期的高产、稳产,干草产量1300~1800公斤/亩。适宜在降水量充足的地区种植。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有极好地持久性。

6. 敖汉苜蓿,抗逆性强,蛋白质含量高,产草量高。主根粗而明显,侧根发达,生长第二年主根入土深达3~3.5米,根茎直径1.6~3.7厘米。株型直立,后期稍斜生,茎绿色,疏生白色柔毛。小叶狭倒卯形,花淡紫色。种子肾形,黄色或绿色。抗寒、抗旱、抗风沙、耐贫瘠、适应性广,适于旱作栽培。鲜草产量1350~1750公斤/亩,干草产量700~1000公斤/亩。适宜在年降水量260~460mm的地区种植。

7. 费奈尔是从加拿大引进的苜蓿品种。该品种花的颜色繁多,从黄色、黄绿色、紫色到蓝色都有,但蓝色和紫色的花占优势。苗期生命力强,抗倒伏能力强,刈割后恢复快,再生速度快,每年可刈割3~4次。抗病虫能力强,对细菌性萎蔫病、根

篇五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苜蓿草种植技术

怎样种植苜蓿草

(1)选地与整地

苜蓿草对土壤虽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最好是选择土层较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或粘壤土。整地是种植苜蓿的一个关健环节,苜蓿种子小、芽顶土力弱、苗期生长缓慢,地整得不细易造成缺苗、断条和草荒。在弃耕地上,于秋天破茬打垄,随后进行多次镇压,达到土细无坷垃、土层坚实墒情好,以备播种。在弃耕田或荒坡地上,为防止水土流失,应春夏过后开荒,并随翻随耙压。第二年早春顶浆打垄,并要进行镇压保墒。机械平播时可以不打垄,但是要求土壤平整细碎。【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2)施肥

苜蓿草是一种比较喜肥的牧草,在瘠薄土地上虽然能够生长,但是产量低,因此在瘠薄地上种植苜蓿时施些厩肥和磷肥,对提高草产量有显著作用。厩肥和磷肥最好结合整地施入,若能分期施,则在每次割草后施入,对促进再生、增加产草量效果更大。追肥以施氮肥为主,一般每亩可追施硫胺10千克。

(3)种子与播种

① 播种期 苜蓿的播种期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很难一致。在土层薄、降雨少、无霜期短的干旱地区应在早春顶凌播种,即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佳,最迟不要超过6月上旬,否则不能安全越冬。有灌溉条件时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较好。种冬小麦的地区,苜蓿与冬小麦可同时播种。秋播苜蓿杂草危害小,但当年不能受益。

② 播种方式 主要分为条播、穴播、撒播3种。条播又分窄行条播和宽行条播,根据栽培目的、播种农具与地形条件等,选择不同方式。窄行条播,主要以产草为目的,多采用机械播种,一般行距15~20厘米,此法播种青草产量高,但产籽量低;宽行播种,一般采用畜力播种,行距40~50厘米,留种田或干旱地区多采用此种方式;穴播,种子少或以采种为目的时采用此法,让每个植株很充分发育、开花结荚、种子饱满、产籽量高;撒播,主要用于人工改良牧场、沟壑、河滩及公路两旁,其播种量一般比条播大2~3倍。

③ 播种量 播种量一般每亩需0.75~1千克,收草者宜高,收种者宜低。 ④ 种子处理 苜蓿种子硬实率约占10%~20%,新收的种子硬实率达25%~65%,经过秋冬贮藏后可以大为减少,随贮藏年限硬实率也逐渐减低,种子发芽力可维持10年以上。硬实种子的种皮细胞致密,不透水,直接播种不易吸水,发芽率很低,所以除晒种外,在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将种子掺入1/6左右细沙,其沙粒与种子大小接近,在碾子上碾磨,擦伤种皮,促进种子吸水发芽。也可采用温水浸种,将种子放在50℃~60℃的温水中浸泡15~16分钟,然后晾干播种。

⑤ 播种深度与覆土 掌握适宜的播种深度是保苗的关健。一般土壤播种深度2~3厘米,在干旱条件下,则应深开沟,浅覆土,在水分不足的土壤以覆土0.5~1厘米为宜,在水分适宜时以0.3~0.5厘米为宜。注意镇压保墒,力求一次播种保全苗。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4)田间管理

①当年播种的苜蓿,因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侵害,所以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看住草荒。

②越冬前的管理及越冬防护措施 冬前培土保墒,使植株根颈处在湿土层内,是越冬防护的主要措施。具体办法是春铲、夏耥、秋末培土。地势低洼、春季积水的地方,要注意排水。

③二年以后的苜蓿田间管理比较简单,在早春萌芽以前除去地上枯枝落叶,以利提高地温,加速返青,促进生长。有条件的地方还应灌水施肥。此外,每次收割后要进行一次锄草和松土。

④防治病虫害 苜蓿经常发生的虫害主要是蚜虫、潜叶蝇、盲椿象。蚜虫可用40%乐果乳剂加水1000倍液喷洒防治,潜叶蝇可用40%乐果乳剂加水3000~5000倍液喷洒防治,盲椿象用敌敌畏加水1000~2000倍液喷洒防治。病害有锈病、褐斑病、白粉病。锈病使用波尔多液、萎锈灵或敌锈钠进行化学保护,褐斑病喷洒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防治,白粉病可用石硫合剂、多菌灵等药物防治。寄生病兔丝子可用鲁保一号药剂防治。

⑤ 收获 苜蓿一般在开花初期,即开花率达10%~30%时收割为适宜,此时产量高、草质好。收割太早产量低,过迟茎秆木质化和落叶降低品质。苜蓿播种当年一般可收割1~2次,二年后每年可收割3~4次。干旱地区播种当年生长量小,一般不能收割

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之机,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大面积推广种植优质牧草,以加快草业发展,保证畜牧业的稳定生产。紫花苜蓿作为高产优质牧草,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的特点,是首选的牧草之一,熟练掌握其种植技术,对畜牧生产极其重要。其主要技术环节如下: 1、整地

整地要求深耕、耙细、耱平、播种层紧密,掌握好适耕期,一般黏壤土含水量在18%--20%,粉砂壤土在20%--30%时为最佳适耕期,生产中常把10--20厘米土层的土,用手捏成团土团落地立即散碎,这时作为合适的整地时刻。结合深耕施足基肥,一般亩施农家肥4000--500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或普通磷肥50千克。

2、播种

2.1 种子质量。种子的纯净度和发芽率要求在80%以上。播前对种子进行清选和出芽率测定。

2.2 土壤状况。土壤墒情不好时,播前对土壤进行一次镇压。

2.3 播种期。苜蓿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但早播扎根深、抗旱,第二年返青早;晚播扎根浅,不利越冬。一般以春播(四月中旬)、秋播(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为佳,夏季应雨后抢墒播种。

2.4 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混播、间播几种方法,一般条播深度一致,出苗整齐,便于田间管理。

2.5 播种量与播种深度。紫花苜蓿撒播时,每亩1千克籽种,条播每亩0.75千克。最好与根瘤菌拌种后播种,苜蓿播种覆土深度不能超过3厘米,播后应轻耙或轻耱1遍。

3、田间管理

3.1 除草。对播种当年的苜蓿,苗期要及时除草1--2次。

3.2 耙地。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苜蓿开始萌生之前进行耙地,既可保墒,提高地温,促进返青,又可以消灭早期萌芽的杂草。每次刈割之后,由于地面裸露,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应进行耙地保墒,也可以结合耙地进行追肥。对老龄苜蓿进行深耙,切裂根颈,促进其更新。

3.3 灌溉。各槎苜蓿的灌水次数和灌水量根据生长情况、气温高低、干旱程度等灵活掌握。在临近刈割时不宜灌溉,刈割后再生草还不到10厘米时不宜灌溉。

3.4 病虫害防治。首先加强栽培管理,增强其抗病力;在农药防治上,对于刺吸式口器的蚜虫选用内吸性触杀性杀虫剂,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选用胃毒剂,最好采用有机磷杀虫剂或其他高效低毒农药,用法用量参照说明书。

4、收割

4.1 适期收割。一般来说,以初花期刈割为最佳时期,这时产量高,草质也好。每年可收割2--3次。

4.2 留槎高度。在利用的第一年,留槎高度以3--5厘米为好;成年苜蓿留槎高度在3厘米左右。

4.3 采种。收取种子以生长第三、第四年的苜蓿较好,一年之中以头槎籽产量最高。

篇六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2、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规程

临洮三益种养专业合作社

2015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紫花苜蓿

栽培技术规程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临洮三益种养专业合作社

2016年3月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规程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我国的草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紫花苜蓿作为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适口性优良、产量高及便于贮藏加工等特点,得到大面积普及推广。但是,由于辽宁大面积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历史较短,群众对它的栽培技术知之甚少,生产中普遍存在着种植品种单一及栽培管理技术粗放等技术问题,不能充分发挥紫花苜蓿生产潜力。笔者在总结多年来紫花苜蓿生产实践经验及科研成果基础上,查阅了相关文献,制定了此技术规程,以期能够为紫花苜蓿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1 范围

标准规定了优质紫花苜蓿栽培过程中的生产环境条件、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越冬防寒、根瘤菌接种、水肥高效利用技术引用及收获等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

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2930.1~2930.11—2001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GB 6141 豆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GB 5084 农田灌溉水标准;GB 9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生产环境条件

3.1 气候条件 紫花苜蓿种植地域要求年平均气温5 ℃以上,10 ℃以上的年积温超过1 700 ℃,极端最低温-30 ℃,最高温35 ℃。紫花苜蓿适合生长在年降水量400~800 mm的地区,不足400 mm的地区需要灌溉,如果降雨量超过1 000 mm则要配置排水设施。

3.2 土壤条件 播种紫花苜蓿的地块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砂粘比例适宜,土壤松散,通气透水,保水保肥,以壤土和粘壤土为宜。另外,要求排灌方便,地下水位在1.5 m以下。土壤pH值在6.5~8.0之间,可溶性盐分在0.3%以下。

3.3 环境质量 紫花苜蓿种植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 3095要求。

4 播种技术

4.1 播前准备

4.1.1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性好、抗倒伏的品种;选择播种秋眠级为2~4的品种;外引品种至少要在当地经过了3年以上的适应性试验才可大面积种植。

4.1.2 种子质量 种子符合国家种子分级标准,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90%,种子不得携带检疫对象。

4.1.3 播种量 根据自然条件、土壤条件、播种方式、利用目的及种子本身的纯净度和发芽率的高低略有差异。土壤不肥沃,紫花苜蓿分枝较少,可以多播一些;干旱地区水分不足,要适当增加播量;条播少些,撒播则多些;盐碱地应适当增加播种量。紫花苜蓿收草田播种量为10~15 kg/hm2,撒播增加20%播量。简便的计算播种量的公式为:实际播种量(kg/hm2)=种子用价为100%的播量/种子用价;种子用价=种子发芽率(%)×种子净度(%)。

4.1.4 根瘤菌拌种 从未种过紫花苜蓿的田地应接种根瘤菌。按每千克种子拌8~10 g根瘤菌剂拌种。经根瘤菌拌种的种子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与农药、化肥等接触;已接种的种子不能与生石灰接触;接种后的种子如不马上播种,3个月后应重新接种。

4.1.5 整地 紫花苜蓿种子小,幼苗顶土力弱。播种前必须将地块整平整细,使土壤颗粒细匀,孔隙度适宜。紫花苜蓿是深根型植物,适宜深翻,深翻深度为25~30 cm,在翻地基础上,采用圆盘耙、钉齿耙耙碎土块,平整地面。

4.2 播种

4.2.1 播种期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及栽培用途确定适宜播种期。

篇七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苜蓿草的种植方法

苜蓿草的种植方法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优良牧草之一,也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有“牧草之

王”之美称,其不仅产量高、草质优良,而且含有粗蛋白、维生素和无机盐。为家畜家禽及

草食性鱼类所喜食,饲用价值很高。同时,由于苜蓿生长年限长,根瘤根系发达,能够固定

空气中的氮素,所以又是一种很好的水土保持、改土培肥植物。在发展生态农业、可持续发

展农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依据紫花苜蓿的生理特点,科学地

种植、刈 割,才能获得高质量、高产量苜蓿草产品,产生最佳经济效益。现将紫花苜蓿的

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一、|品种选择:适宜我地区种植的国产品种有:中苜1号 甘农3 号 草原2号等。进【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口品种有:金皇后(美国) 阿尔冈金(加拿大)等。其中,国产品种适应性强,可在轻度

盐碱地上种植;进口品种产量高、品质高,适宜在水肥较好的地块种植。

二 、播种时间:春夏秋季播种均可。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下旬;夏季播种易受杂草危

害,应注意防草;秋播:8月中旬至9月下旬播种。

三、 播种方法:

(一) 种前的准备

1、选地。以土层深厚疏松,排灌方便,pH值6.5--7.5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最为适宜。

在土壤含盐量0.2%的盐碱地上也能生长良好,不适于黏土。 2、整地。精细

整地,彻底清除杂草。春播时,需在上一年作物收获后浅耕灭茬,除草,保墒,然后深翻,

耕深要达20厘米,再耙、压,使其平整;秋播要在作物收获后,深耕、耙平、磨碎。 3、施底肥。结合整地施底肥,亩施2000千克厩肥、10千克尿素、20千克硫酸钾和50千克过

磷酸钙。 由于种子不耐盐,播前应对土壤灌水洗盐,或雨后播种才易出全苗。 ( 二)

播种 1、种子处理。种子要经过清选,晒干,使种子的净度达到90%;播前可

将农药、除草剂、根瘤菌和肥料按比例配置拌种,避免苗期病虫害。用根瘤菌等细菌肥料拌

种(1千克根瘤菌可拌10千克种子),能提高产量20%以上。 2、播种时间。种

子发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地温在5℃--6℃,最适温度在25℃以内;二是需要较多的水分。

以春播和秋播效果最好。偏盐碱地块不宜春播,易造成死苗。①春播。春季需在清明前(3

月底--4月初)播种。此时土壤湿度大,易获全苗。过晚正逢春旱,出苗困难。②夏播。一般

在6月份--7月份。此期气温高,雨水多,幼苗生长快,但杂草也多,病虫害发生频繁。③

秋播。一般在8月底--9月初。此期在雨季后,土壤墒情好,温度适宜,杂草长势减慢,播

种成功率最高。不论采用哪种播种方式,均应结合下雨或灌溉,雨后最好。播后要镇压,以

利种子发芽。 3、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条播,行距30厘米--40厘米。目前推广

的密垄稀植技术,行距15厘米--20厘米,既增加覆盖,提高产量,又便于田间管理。

4、播种量。选进口种子,每亩用量0.75千克--1.0千克;国产种子,每亩用量1.0千克

--1.5千克。盐碱地用量适当增加。干旱地区因水分不足,播种不可过密。亩用量干燥时用

低限,湿润时用高限。 5、播种深度。苜蓿种子甚小,播深视土壤种类而定,

湿土浅播,干土稍深。一般为2厘米--3厘米,沙质土3厘米--4厘米,黏土为2厘米,

6、镇压。若土壤疏松,播前先镇压一遍,便于掌握深度;播种后再镇压一遍,有利于保墒。 ( 三) 管理 1、补苗。播种后要及时查苗补种,确保种植密度。 2、

灌水与排水。灌水用沟灌、喷灌均可。冬前、返青后各浇一遍水;刈割后,视干旱情况,适

时浇水;对新种的苜蓿保苗浇水时,须在幼苗长出3片真叶,株高5厘米以上时进行。苜蓿

的根系不耐淹,水淹24小时会造成死亡,雨季低洼地应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3、施肥。播前施足底肥。每亩用过磷酸钙20千克--30千克,与厩肥2000千克同时施入。

目前各地推广的细菌肥料,如增产菌、EM、喷施宝等都可促进苜蓿生长。 4、除草。返青后、幼苗期、二次刈割前后都要除草。一般在灌水后除草,可采用中耕、耙切及

化学药剂等方法。化学除草剂分为三种:一是播种前适用的土壤处理除草剂,如地乐胺,灭

草猛、草甘膦等;二是苗前适用的除草剂,如地乐胺、禾耐斯、都尔等;三是苗后适用的除

草剂,如普施特、豆草隆、苯达松等。但注意药效应在刈割前2周--3周失效,以免造成家

畜中毒。 5、病虫害防治。生长4年以后,苜蓿的病虫害较多。可用药剂、提前

刈割、摘除病叶等方法防治,但根本的防治措施还在于选用抗病品种及播前药物拌种。

6、收割。苜蓿每年可刈割3次--5次。苜蓿从始花期到盛花期约为7天--10天,第一次刈割

在始花期(1/10开花)最适宜,此时蛋白质含量最高;最晚不能晚过盛花期,否则,落叶严

重,茎秆纤维化,品质下降。第一茬苜蓿草收割时间大约在5月中下旬;以后视水肥条件,每隔30天--40天割一次,刈割时留茬5厘米左右,过高过低都不好;在最后一次刈割时,

要注意留40天--50天的生长期,以利于越冬。刈割后阴干半天,及时打捆贮藏,否则过干

会造成落叶,影响草的质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6847.html

    上一篇:花生联合

    下一篇:花菜种植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