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收入职业

| 医生招聘 |

【www.guakaob.com--医生招聘】

篇一 日本高收入职业
日本最受欢迎前30位职业年收入排行榜 看看你的职业在日本是多少收入

  日剧中经常出现一些高帅富形象,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从事着像律师、医生、银行家这样的职业。

  虽说360行,行行出状元,但是不同行业及职业之间的收入,还是有着不小差距的。

  另外,就算是同样的职业,不同国家的工资水平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比如你目前在中国从事的职业,想知道在日本能拿多少工资吗?

  日本政策机构曾根据日本人不同水准年收,做过如下划分:

  高资产阶层:年收入800万日元(56万)以上、或纯金融资产2000万日元(140万)以上(这部分人群占日本人全体的20%)

  低资产阶层:年收300万日元(21万)以下、或纯金融资产300万日元未满(这部分人群也占日本人全体的20%)

  除去上述20%的“高资产阶层”和20%的“低资产阶层”,余下的60%,就是日本的中产阶层了。他们的年收在300万日元(21万)以上,800万日元(56万)以内,属于日本社会的中坚骨干力量。

  大部分日本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每月收入都在20万日元前后,年收入约为240万日元(15.9万人民币)。

  工作几年后慢慢升职,三十多岁工资慢慢达到行业平均水平,这个年龄基本上也就该结婚生子,很多日本女性婚后便成为全职主妇,丈夫要负担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了。

  下面是日本媒体根据厚生劳动省“薪资构造基本统计调查”,统计出的日本最受欢迎的前30位职业的平均年收入,看看有没有你目前的职业吧!

  日本最受欢迎前30位职业年收入排行榜

  第30名:护工

  随着日本进入老龄社会,看护老人的职业越来越显得重要。

  平均年收:450万日元左右(29.8万RMB)

  第29名:作家

  印象里,作家应该是很有钱途的职业,其实那只是一小部分出名的作家。日本作家的收入来自印税(类似于每本书的销售提成)、原稿费、著作权费用、演讲收入等,没有成名之前的日子还是比较苦的。

  一般作家平均年收:300万日元左右(19.9万RMB左右)

  第28名:税理士

  和律师执照一样,税理士执照也相当难获得,需要若干年的努力学习,才能考下从业资格。但是,一旦能够拿到税理士执照,都会有相当不错的收入。

  平均年收:830万日元以上(55万RMB以上)

  第27名:铁道驾驶员

  以前的火车驾驶员,现在的地铁,或者轻轨驾驶员。在日本,每天和生活密不可分的就是电车了。可能日本人生活和铁道交通关系太密切的缘故,这份工作在日本还是很受欢的。

  平均年收:400万日元左右(26.5万RMB左右)

  第26名:消防员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成为消防员的原因很简单:帅和能够救人。

  平均年收:400万日元左右(26.5万RMB左右)

  第25名:兽医

  成为兽医,需要持有兽医执照,必须在大学学习6年以上的兽医课程,并通过兽医国家考试。

  平均年收:560万日元左右(37万RMB左右)

  第24名:警察

  正义的化身,是很多日本家长的心中,希望自己孩子将来能够从事的理想职业之一。虽然是有危险的职业,但是工资还是相当不错的。

  平均年收:800万日元左右(53万RMB左右)

  第23名:厨师

  在日本可以吃到绝大多数国家的食品,电视上出镜最多的也是美食节目,因此,作为一个厨师在日本还是很受欢迎的,但不是名厨的话收入比较一般。

  平均年收:350万日元左右(23万RMB左右)

  第22名:美容美发师

  日本的美容美发技术就不用说了,进入任何一个理发店,都能做出让自己满意的造型。但是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工之前,一般都需要用6年以上的修业时间,这段时间的工资不会很高。

  平均年收:300万日元左右(19.9万RMB左右)

  第21名:设计师

  包括商品包装设计,网站设计,3D设计等,是一个需要天赋的职业,而且不容易出人头地。

  平均年收:500万日元左右(33万RMB左右)

  第20名:面包师

  很多来日本留学的女孩,都有发胖的趋势,一是因为日本甜点过于好吃,二就是因为日本面包太香了。只要走在大街上,肯定能够沿着香味找到面包店,而且每个店铺都会有自己的特色面包品种。

  平均年收:500万日元左右(33万RMB左右)

  第19名:建筑士

  跟国内有些不同,在日本大家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一户建独栋房屋。建造房子的时候,需要找专业建筑士,来为自己以后的家设计与建造。即使不是一户建,在买普通楼房时,也会找一些专业建筑设计人员来进行装修设计。

  平均年收:550万日元左右(36万RMB左右)

  第18名:飞机驾驶员

  和国内一样,驾驶飞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驾驶员都是千百人中精挑细选,长期培养出来的,因此也有相当高的收入。

  平均年收:1300万日元以上(86万RMB以上)

  第17名:银行职员

  绝对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工作,一旦进入银行的大门,应该算是衣食无忧了。

  平均年收:1000万日元以上(66万RMB以上)

  第16名:空乘人员

  也就是俗称的空姐、空少,因为能到各地旅游,所以受一些年轻家长们的青睐。

  平均年收:500万日元左右(33万RMB左右)

篇二 日本高收入职业
日本独特职业:陪酒牛郎可月入百万

  在日本有一大“特产”那就是陪酒牛郎,日本男人对于妻子去歌舞伎找男招待的行为,都是无所谓,所以,牛郎不用担心会有丈夫前来找麻烦,当然,老板的黑社会背景也让来找麻烦的人退避三舍。

  日本人的很多想法都和中国人大相径庭。在中国做牛郎都藏在掖着,不敢公开亮相。而日本人把牛郎店里的牛郎都公开贴出来,还做排行榜。看谁最受欢迎。甚至有牛郎成为红人进了娱乐圈的。日本的电视里也介绍那些牛郎们生活的酸甜苦辣。日本的新宿歌舞伎町就有很多牛郎店。 白天,歌舞伎町表面上看和闹市区没有什么差别,但到了夜晚,灯红酒绿,变得暧昧起来。

  在通往歌舞伎町的路上,会看到穿着还挺正式的年轻男人在发放资料,大都是皮条客。  

  街道两旁林立的霓虹灯招牌, 显示着这里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有不少风俗店、成人店。  

  就是东京新宿的最有名的牛郎店“爱“。

  这店里的牛郎还被电视介绍他们的生活。能在这个店当上牛郎还很不容易,因为竞争很激烈。这里的牛郎以陪客户喝酒聊天卖酒拿提成为生。一个月当中如果卖不到店里要求的数额,则会被辞退,所以流动性很大(创业:

  这日本的牛郎都比较”阴盛阳衰,那个第二位的脸上毫无血色,就跟吸血僵尸一样,还有就是发型也弄得很怪  

  每个男人都打扮得跟女人差不多,看来做牛郎的,脸一定得好看。这么阴气重的男人在欧美也许在Gay吧里有市场,欧美女人更喜欢的是身材健硕的肌肉男。可是在亚洲,这样的人居然被当成美男子。

  在日本,牛郎可以合法在街道上拉客(和他们同职业的女性则被禁止),据说牛郎是最容易赚钱的职业之一。月入最少也有200多万日圆(合20万人民币)。红牛郎甚至月入千万日圆以上(合100万人民币),还不包括他们从客人手中收到的珠宝和名车。只是不知大多数牛郎的归宿和下场是什么。

篇三 日本高收入职业
中国人揭日本上班族工作生活真相

【日本高收入职业】

中国人揭日本上班族工作生活真相 屈指一算,在日本留学工作加起来也有四年多了,借着年末总结兼吐槽一下,工科生文笔渣,请多海涵。 先说一下现状吧,现在日本一家制造业公司做工程师,公司是世界500强,在中国做得不错,市场占有率第一吧。日本的大企业很像国企,工作稳定,因为有法律保护,除非你屡次违纪,无法无天,或者公司财政状态恶化的无以为继,日本公司基本不能裁一名正规职员。日本最近又立法,60岁的职员要是还有工作的意愿,公司有义务让他工作到65岁,我估计企业界又该哀鸣了。工作的氛围也应该比较相像吧,领导老人有权威,新人没啥决定权,就是一个传令的。不过我是研发,而且基本是学生时代一脉相承的研究领域,总算还有不少活做,还挺忙的。 ?? 工作第二年,折成人民币,现在每月工资两三万吧,夏季冬季各发一次奖金,奖金随上年业绩而定,基本上每次在三个月的工资左右浮动。加班费大概是普通时薪的两倍,要想赚钱只能靠加班费了。其他还有一些补贴,结了婚的有妻子补贴,带孩子的有孩子补贴,不住公司宿舍的有房补,交通费倒是全报,像我这样每天往返要走150km的还是挺爽的。当然这以外就都是花费了,所得税,健康保险,养老保险,公司入股,工会费,扣得嗷嗷狠。特别是养老保险,每次看到都心疼不已,我这是在挣钱帮日本人养老阿。 公司是双休,节假日出勤的话各项补贴会很高,公司一般不肯让人周末出勤。年假有20天,包括一个5天连续的放松休假,我们所前几年年假休得少,今年工会查得很紧,不但正门入口处挂了个大牌子,上面写着,休假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每个领导桌上还插了个小旗子,上面血红的大字,保证每人每年休满12天,我每次看到都很汗。 日本大企业是没有实习期的,一加入就可以发全额工资,这点挺不错。当然,涨工资也是很慢地,如果没有升迁的话,基本上就是一年张1万日元工资,二十岁出头就可以预测到自己三十岁乃自四十岁的工资,这真是一件无趣并且让人泄气的事情。并且三十五岁之前的升迁也是很难的,像国内二十出头就部门经理副总之类,日本大公司可是看不到的。这意味着,进入了公司后,你要努力十年才能升官发财,在此之前,你的工资待遇也许和混日子的同事没有太大差别。作为一个习惯了短平快观念的中国人,我真心觉得十年以上的回报期限太长了。但是,我周围的年轻日本同事还是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对此,我只能解释为国民性了。 再说一下日本公司的新人研修制度,很早就听说过日本公司的研

修制度很丰富。自己体验了过后,先不说效果,诚意至少是有的。像我们公司,新人进去基本有一年的研修期,一年时间发全额工资,不用工作加班,下班了就能走,等于公司养人一年,还是很有魄力的。不过我们部门因为人手实在紧张,我大概研修了半年就被要过去了。那个时候看我同期进公司的人,每天从早到晚就是坐在电脑前悠哉悠哉,还是挺羡慕的。 研修从四月就开始了,先是在本部的大讲堂听了几天的讲座。我们公司本部只做管理,研发都分散在各处的研究所中,基本上技术人员混不出头,以后就没啥机会的回来了。讲座各式各样,有老总讲话,由公司规章,中间还夹了一次toeic考试,竟然还搞了中国文化讲座。听日本人讲中国还是蛮有趣的,印象比较深的有三点。一是他说有一个日本百货公司在中国开店,要求每个员工都保持微笑迎客,但却发现卖得反而不好。结果他们分析是因为中国人喜欢讲价,如果售货员一直都保持微笑的话,他们会有被售货员占了便宜的感觉。反之售货员如果如丧考妣的脸色的话,他们会有压价成功的成就感。这个我觉得还算有点道理吧,不过笑脸迎客应该是世界共通的。第二个他说中日的发展,就比如有一堆黄豆,你要把他从桌子这一头搬到另一头。日本事先计划好要用多大的盒子,要搬几次,怎么才能不洒出来,然后才开始做;而中国则是不多想,拿起豆子就往桌子那边丢,中间掉了不要紧,只要大部分到了就可以。就结果看,日本方式求得了精度,却失了先机,而中国方式虽然粗糙,却可能得了市场。从他话语里,倒觉得他比较推崇中国方式,也是对日本多年经济停滞不前的反思吧。 然后是在公司各处的工厂和研究所参观,得有半个月吧,那段时间蛮爽的,拿着公司的钱在日本的东南地北旅游,看看各处风情。接下来回到公司专门的研修中心,开始进行两个月的专门的讲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商务礼仪和办事方法的讲座。比如说怎样鞠躬啊,怎么样交换名片之类的。还有工作中应该的注意点,和上司打招呼上司不理怎么办,和同事合作不融洽怎么办,被性骚扰了怎么办,各种时候的处理方法。记得比较清楚的一句话,叫"下一环节是客人"。就是说把东西移交给下一个人的时候,要为他多着想,让他更方便处理,好像他是客人一样。比如你要要求上司审核报告,那么就要把相关资料也都准备好,不要临时去拿。你要拜托别人帮你搬东西,就要把搬多少东西,去哪都详细清晰地写好,不要让人误解。 继续说研修,还有一个月左右的研修是外语研修。一般都是英语的,但比较特

别的是我那一年,有个领导突发奇想改成了中文研修。他说反正英语大家早就学过了,以后是中国的时代,大家不如好好学习中文吧。老实说,一个月的时间基本学不了什么东西。不过中文研修毕业的时候,搞了个中文歌唱比赛,大家分成小组合唱周华健的花心来一决胜负。那天能把花心唱的顺溜的日本人还真不少,倒是让我颇为讶异。 中间还有三周的生产实习,所谓生产实习,其实就是下车间帮忙。这个是在制造企业里逃不过的了,据说某家汽车公司每个新人都要下车间三个月,这个可压榨的够狠。我们这没有营业实习,据说某家电器公司让每个新人,包括技术员工都要去柜台上站一个月。老实说,下车间劳动也还罢了,在街头吆喝卖手机,还真的会不好意思。 近三个月的公司总研修后,就是分部门的内部研修了。我所在的地方式研发中心,学习的东西主要是cad的2d作图和proe的3d建模和作图,还包括一些模拟软件的使用和公司事务程序的说明。每天8点到公司,8点到8点半算自由时间,留给人查邮件,但其实基本没什么邮件。8点半开始由有经验的工程师讲一小时课,每天我都在和睡魔搏斗。接下来就是自由操作练习时间,工作非常简单,坐电脑前一天就过去了,基本不用挪窝。这样又过去了三个多月,我因为分到的部门比较缺人手,和一个日本同事提前脱离研修进入工作,和我同期入职的同事,很多都学了9个月的绘图。半年的研修时间过去,对于我来说,感想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真的很轻松,一路以来一直有中考高考留学找工作的压力,突然一下都消失了,感觉整个人都懒惰起来。第二,有所得,但效率不高。也许离开了学生时代就很难静下心来,感觉讲座基本没听进去多少,仅仅留下几句印象深刻的话语和一些支离破碎的回忆。幸好proe倒是从零到熟练,多少能给自己一点欣慰。第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许公司也尽力安排最优的研修模式,每个人接受度不同罢了,不过能安排这么久的脱产研修,公司挺有魄力的。 先说一下平均年收入,这是说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所有人的平均年收入。因为是不同年龄的平均值,所以统计数据大致是35岁左右的人的收入。先说说上班族以外的特殊职业吧,医生是社会地位很高的职业,收入也很高,平均年收也有1100万日元以上,而且做了几年还可以考虑自立门户出来开诊所,那样年收入可能攀升到2000万日元以上。日本学生对医生的推崇也是显而易见的,日本高考的分数线是根据学部不同而不同,同一所大学,工学部和医学部的分数线就相差很大。甚至日本地方上一所普通国

立大学的医学部分数线,就和东京大学的工学部分数线差不多,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和飞机相关的两个行业也是高收入群体,飞行员一年大概有1300万日元,空姐也有1100万日元。不过最近日本两大运营商的JAL申请破产了,估计他们的日子也不一定好过。大学教授也是高薪一族,不论大学的好坏,教授平均都能拿到1200万日元,副教授也能拿到1000万日元。当然日本的教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数量卡得很死。 日本留学经历 我出生在华东一个地级市,家里条件小康,不好不坏,不过总体趋势是慢慢变好的,所以成长中心态还算积极。爸妈对我是放羊式管理,到高二还是很疯狂地玩游戏。高三开始收了心,成绩也从学校的四十几名升到二模三摸的前三。我们高中虽说是重点,不过也就两三个人考上清北,十几个人考上985这样子。可惜高考被打回原型,落到了第十名,速成的到底是不行啊。我们那年卷子奇难,大家对填志愿都没有把握,我那个时候是愣头青,也没多想就填了Z大,原因是看了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十分向往杭州这个城市。不过这时候K大有一个招生老师专门来我们学校,老师找了我们几个成绩差不多的见了他一面。听他说K大出国率高,我又鬼使神差地改成了K大。志愿表交上去了几天,我在家里玩游戏,想想又觉得还是想去Z大,于是给我爸打了个电话,一起去市教育局,想把志愿改了。可惜教育局的当差完全不肯通融,我家也没啥关系,只能作罢。后来成绩和分数线公布,我的成绩比Z大的线高5分,比K大的线低6分。我有个好朋友打电话过来说,你是不是想拿块豆腐撞死,我只能苦笑。幸好当年考生普遍谨慎,我们省很多很好的大学的分数线就是一本线,而且还没招满。我的分数线也高出一本线很多,于是调剂到了北方的一所985大学,一个完全陌生的专业。 虽然来到大学是意外,但我觉得算是个美丽的意外。这个城市,这个学校,没有太多让我不满意的地方,除了不下雨。大学里面还是比较积极的,读了双学位,学了两门外语,做了三年班长,四六级,计算机等级,除了没谈过女朋友——谁叫俺拖了中国男性平均身高的后腿呢。偶尔还会出去做家教赚点钱,可惜讲课的时候丢人了,有个平面几何的题没解出来,做了一个学期别人就不让做了。最初学日语的目的很单纯,我喜欢玩日文游戏,又没有翻译,于是就突击三个月过了日语二级考试。不过悲剧的是过了二级还是看不懂日文游戏,更悲剧的是我后来也不那么爱玩游戏了,当然这是后话。我的专业大分类来说属于机械,这方面日本的实力还是很强的,于

【日本高收入职业】

是下定决心去日本留学。考了托和日语一级,联系好了导师,来到日本的最好的大学学习。 研究生期间其实不算个好学生的,因为我没有考虑多久就决定不赌博,硕士毕业直接找工作。而日本工作的招工期间又开始得特别的早。我是四月入学的,这一年的七月,各大公司就开始进行风风火火的进行暑期实习招聘,我不想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也是操着我半生不熟的日语上阵,和日本土著杀成一团。诚实的说那时的日语口语真的不好,一般的单人面试还好,可以预想一下问题,自己也写点答案死记硬背下来。可是一遇到集体讨论,那就是被日本人狂虐啊,连个插嘴的机会都找不到,刷存在感都不可能。于是就被一直虐一直虐,记得那段时间体重一下减了十公斤。(不过从体型上来说,那是我最美好的年华了。最后八月面了一家日本能源公司,是和国内的中石化差不多的企业吧。那次面了得有一个小时,发挥的还不错,最后他问我,你为什么想来我们这实习呢,我当时已经被虐的无所谓了,就说你们公司靠近海边,我从小到大都没去过海边玩,想在您这看看海。结果居然过了,得到了个两周的实习机会。实习感觉还可以,不过这家公司和我专业相差的太远,而且我觉得在这里工作回国竞争力不大。还有日本这个行业的薪水也不像国内的中石化一样让别的行业望尘莫及,最终没有选择这家单位。 按照日本企业联盟的规定,公司的招聘活动必须到入职前一年的四月才能开始。当然日本大企业是不会坐视咨询投行把牛人都收走的,所以也是有各种各样的小手段。比如已经毕业的学长回到原来的学校或研究室,去诱拐师弟师妹什么的。日本金融企业喜欢搞一种叫咖啡馆面试的招聘。突然间一个电话打过来,电话那边说,打扰了,我叫xx,和你同一个学校毕业的,现在在xx工作,有没有时间出来和我喝咖啡吗?到了咖啡馆,对方都会事先声明这不是面试,不过气氛倒也确实不如面试紧张,大家天南地北地乱聊。不过如果你要是松懈了的话,下一次就没有电话了。如果你表现不错的话,第二次就会有一个进公司十年的中坚员工找你聊天,再之后就是课长部长,大约四五次后,如果你在东京站旁边某个豪华私人会所和公司的董事喝玩咖啡后,你就只需要签一个字就能加入公司了。这种面试按日本人的话说,考察的是人的相性,说白了公司现有的人愿不愿意未来和你一起工作。我倒是也有一段血泪史,曾在一家金融面最后走到董事面试,面试中也发挥得不错,要走了,他送我出门,突然说了个日语单词,我刚开始没听清,他又说了一遍,我还没明白

篇四 日本高收入职业
日本年轻人都不敢花钱了,过去15年基本工资几乎没涨过

日本年轻人都不敢花钱了,过去15年基本工资几乎没涨过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日本人在享乐的花费上更少了。

根据彭博商业周刊报道,日本人对电视、电脑和旅游的消费支出减少了。这让消费经济占据整体经济六成的日本经济环境更加低迷。根据东京 Tokai 研究中心的首席分析师 Hiroaki Muto 的说法, 20 岁到 30 岁出头的年轻群体收入低,且工作不稳定,有钱或有心思选择娱乐和旅行的人越来越少。

日本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 2000 年以来,虽然 65 岁以上老年人和 29 岁以下的年轻人都在文化娱乐方面减少了消费,但是老年人的花费水平一直较为稳定。而年轻人却在不断缩减这方面的开支,甚至在 2006 年左右低过老年人。

很多商家将自己的目标人群定位在二三十岁,因为千禧一代是典型的“喜欢把钱花在有趣却无用的事物上”的群体,易形成冲动消费。但他们这一套在日本年轻人这里可能不奏效,毕竟日本年轻人花的钱比他们的上一辈还要少。

如果说老年人原本就对非必需品的需求不高,那么年轻人减少娱乐开支的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他们的钱不够用。Muto 表示,年轻人的薪水甚至不如他们的父母。

虽然 20-30 岁出头的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大多因为参加工作没有太长时间,还处于起步期或者上升期,在任何国家的就业人口结构中都算不上是高收入群体。但问题是近十五年来,日本企业员工的工资基本没有增长。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旺,日本大企业

利润被压缩,因而今年以来给员工提薪的幅度更小。

此外,年轻人薪水低的一个原因是:越来越多人甚至都找不到一份全职工作。你可能也感觉到了,最近这些年日本基本没有出现什么引领全球市场的明星企业,曾经影响商业世界的那些公司现在都在走下坡路。制造出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东芝,推出风靡一时大屏翻盖手机的夏普,目前都面临企业亏损。而之前受利于疲软日元的丰田,净利润也因为日元回弹而缩水三分之一。

其结果是日本企业有限的职业机会依旧掌握在中老年人手里。说到底,这背后还是老龄化问题:长者身居要职,垄断了高层地位;而年轻人话语权低,收入增长极其有

限。

老龄化问题一直拖拽着日本经济。为占据全国总人口四分之一的 65 岁以上老人发放福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日本政府在逐渐调高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资格。但这是一个两难的举措,这使得原本就依赖养老金生活的人群放弃了对其他非必需商品的购买,就连食物和医疗服务方面的开支都有了预算限制。

制图:吴羚玮

题图来自 japan-guide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好奇心日报 , 每个时代都有最好的媒体。

篇五 日本高收入职业
日本收入分配杂谈

ChineseWorkers

日本社会发展的过程再次证明,如果抛开对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争论,拥有稳定收入与分配能力的中产阶层的出现和壮大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指数。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重大变革的时期,掌握各种资源的阶层或个人在收入上总会走在时代的前列。收入与分配不仅可以看出社会消费的特点,也可以了解社会总体的发展方向。收入既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强弱,也反映了国民物质生活的水准,而对收入如何进行分配则可以反映更多的问题,诸如收入与家计、社会消费、贫富差距的关系,甚至社会结构的变化。

与我国只有一水之隔,在西方人眼里又同属“东方”的日本的收入分配与我国明显不同。尽管近几年随着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美国新自由主义的盛行,收入和分配的差距呈扩大趋势,但相对而言,日本的收入分配仍具有浓厚的“平均主义”色彩,反映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上则是大量的中产阶层的出现以及全民的中产阶层意识。

日本是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购买力平价(PPP)统计,2007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约4.35万亿美元,人均约3.4万美元。其国民的整体收入自然也在发达之列。可能是为了鼓励纳税,日本国税厅从1983年到2005年每年都会发布一个高纳税者排名表(1983年以前是高收入排名,2005年以后因保护个人隐私废止),由此可以推出收入的多少。

2005年纳税最多的是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高管,2004年一共交了近37亿日元(约合3700万美元)的税,由此推算出其年收入超过了100亿日元。当年纳税前10人中2人是公司高管,8人是公司最高负责人。前100人中33人与转让

刘星

股权有关,而通过不动产交易获利纳税的只有5人。可见,“炒股”、“高管”这些“高收入职业”在全球化浪潮的波及下也在日本有所斩获。由于日本持续的经济低迷和不动产泡沫的破裂,不动产行业没能再成为高收入的主要来源。

当然,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如此高收入者似乎脱离了实际,更接近“现实生活”、至少“可望”的不是个人,而可能是某个阶层或职业。哪些阶层属于高收入阶层呢?根据统计资料,在日本平均收入最高的职业是配音演员,排在第二位的是暴力团(黑社会),第三位是律师,随后是职业运动员、民航飞行员等。大体上平均年收入在1200万日元(约12万美元)以上。可这些也都是“非现实性的职业”,专业性要求很高,能够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也是凤毛麟角,尽管“可望”,但似乎也属于“不可及”的范畴。

高收入职业再往下推移,还包括消费生活助言师、房地产鉴定士、税理士、私人侦探等,他们都在800万日元(8万美元)左右。就平均工资而言,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了。这些职业相对更多了些平民化色彩,但也与高利润行业和新兴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房地产鉴定士自然与房地产有关,税理士也就是帮助进行诸如报税等的工作,而消费生活助言师则是比较时髦的职业,他(她)们向人们提出如何更合理地进行“现代生活”的建议。相信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高收入层中也会出现这些名目繁多的服务业专业人士。

那么,公务员的收入如何呢?日本公务员是指各级政

42

中国工人

2010.6

国际视野

、法院、国立学校与医院、国家

所属部门的所有人员,共约450万人左右。尽管日本的公务员系统在日本国内屡遭恶评,但实际上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与GDP比例关系上,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处于高质高效的水平(根据日本的统计,每万人拥有公务员数,日本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公务员与GDP之比也只逊于美国)。

日本公务员(国家和地方)的工资金额是国家人事院参照同期全国平均工资的标准设定,以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务员的工资应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能够吸引相对高水准的人才从事服务于国民的公务员工作,二是不能让公务员工资明显高于社会的平均工资而导致给国民以公务员高高在上的印象。前者要求公务员收入走高,后者则要求收入“含蓄”。总体上,由于公务员的工资不能像企业那样随着收益进行浮动,特别是上调,所以公务员的工资会相对高一些。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公务员的工资增长速度往往赶不上企业员工工资的增长速度。在日本经济的鼎盛时期,甚至出现过有公务员的收入

增长远远赶不上民间收入的增长速度,以致到了年底,政府不得不多支付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以稳定军心的现象。

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公务员的收入也不会下降得过快,铁饭碗也就变成了金饭碗。2007年度公务员的平均收入与民间相比,国家公务员的平均收入是662万日元,比前一年上升0.55%,地方公务员为729万日元,上升0.04%。上市企业平均收入为589万日元,上升了0.87%,民间企业平均为435万日元,减少了0.46%。也就是说,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上升,而民间反而在下降,因此最近几年在日本国内,对公务员不与民同苦的不满时有流露。当然,公务员特别是一般的公务员也有自己的苦衷,比如加班多且少有加班

费,节假日少,较为严格的财务制度也使得他们几乎没有多少灰色收入,更谈不上“被腐败”的机会了。

1999年的“年家计调查报告”(总理府)将日本家庭的实际收入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等级(收入最低的20%)实际月收入为32.6万日元,消费22.9万日元。第五等级(收入最高的20%)分别为93.9万日元与51.1万日元。实际收入差为61万日元,消费支出差为28万日元。可以看出,日本收入差距并不是很大,最高收入层和最低收入层之间的收入差只有2.88倍。在分配上,最高收入层与最低收入层之间

更是只差2.25倍,还没有收入差高。另一数据称日本员工和老总的收入平均相差10倍,而美国平均是30倍。近几年全球汽车产业独领风骚的丰田公司3名最高决策者的收入只有美国福特公司最高决策层的1/10。这些都说明日本在收入分配上浓厚的平均主义色彩。

2007年日本总务省的调查勾画了日本家庭的典型构图。我们暂且把这个家庭称为铃木(日本人口最多的姓)家吧。铃木家一家三口人,铃木先生47岁,是公司职员,铃木

太太则没有正式工作(日语里把家庭主妇称为专业主妇),只打一些零工补贴家计,他们有一个孩子。在2006年,全家月收入52万日元,其中铃木先生收入43万,太太打零工5万(一周工作10-12个小时),孩子也打点零工,大约挣1万日元。其他包括存款的利息、炒股以及到期保险金的返金大约3万日元。铃木先生的收入是12个月的工资以及一年两次的一次性奖金(年终奖和夏季奖金)的收入总和,比一般的月工资多10万日元。当然,这52万收入中需要扣除税和社会保险等费用,实际到手的收入约44万日元。

这笔收入是如何分配的呢?根据统计,铃木家是这样分配收入的:伙食费6.9万,家具被褥等家庭消费4.4万,

2010.6中国工人

43

ChineseWorkers

电2.2万,保健医疗1.1万,交通通信4.6万,教育1.9万,娱乐3.1万,其他支出7.7万,合计约32万。这样,每个月还有12万日元的盈余,但生命保险的保险费和房贷等还需出资5万日元。也就是说,日本平均每个家庭每个月有7万日元的剩余。除此之外,铃木家还有存款772万日元,其中6成是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3成是生命保险,1成是股票等有价证券。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中的发达国家,整体收入高也在情理之中。从上述一系列的数字可以看出,日本用于衣食住行的费用仍然是较低的,即使加上社会保险和住房还贷等,仍然能有相当一部分结余。也就是说,除了“硬性支出”外,可供自由支配的收入不少。同时,如果按照平均收入和平均支出分析,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支出只占家庭总收入的不到一半,这说明高收入和生活必需所占比例的相对低下,使得人们对收入的分配多样化。

收入的增加、分配和社会消费的变化是紧密相关的。无疑,收入的增加必然带动分配的增加和变化。无需多言,可供分配的收入增加了,人们自然要去考虑如何消费,如何在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之外寻找新的消费点;而反过来,社会消费的趋势又带动了人们对收入增加以及进行更进一步分配的意愿。

另外也可看出,总体而言日本国民始终保持着比较高的储蓄率,少有“超前消费”和“信贷消费”的倾向。日本的高储蓄率曾被认为是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但如此,较高水平的储蓄率也使得普通日本人对经济不景气的反应似乎总有些“迟钝”。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美国很多家庭失去了工作和房子,开始认识到储蓄对生活的价值,而对于大多数日本家庭的影响,也仅仅限于是否要更谨慎地进行消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储蓄成为确保家计稳定的重要保证。

其实上述数字更反映了日本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日本式的平均主义以及由此带来的普遍富裕和中产阶层的稳定与中产阶层意识。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往往被树为平均主义的典型,而平均主义带来的则是更多的日本国民成为中产阶层。在日本经济最受世人瞩目的80年代,对日本的赞誉之一就是“全民的中产阶层化”。

其实战前日本并非如此,特别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期间,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贫富分化现象,这也是导致日本最终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行了民主制度改革,工会组织的力量得以加强,劳动阶层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提出诸如改善

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的诉求。但是,尽管有了合法的诉求途径,却不能自动使得劳资关系变得和谐,特别是在收入等涉及劳资双方直接利益的问题上。战后初期,日本的劳资关系相对比较紧张,劳资纠纷不断,甚至还发生过流血冲突。

20世纪50年代后,企业一方面受到来自社会、工人乃至政界的压力,一方面也受益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逐渐认识到稳定的劳资关系有利于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也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日本经营史的研究者认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很多企业家和资产阶级尽管处于支配地位,但却放弃了对企业利润的垄断,而倾向于将财富分配给员工和国民。在企业和社会的努力下,日本在战后“创造”了中产阶层,实际上也就创造了一种平等的概念。

在制度上,企业从报酬制度到生产经营管理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对提高大多数劳动者的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日本企业制度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和行之有效的企业内职工培训体系,这两点都与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前者不仅保证了员工不会仅因业绩差等工作能力问题而被解雇,并且还包括了一套有利于收入稳定增长的工资制度。

日本企业的工资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工龄工资,也就是说参加工作后,随着工龄的增长,工资也会随之相应提高,这一部分工资与职工的业绩没有必然关系。另一部分是职能工资。员工到了一定工龄之后,尽管职称上不可能得到提升,但是可以根据技能评定等手段获得相当于某些职称的工资级别。因此很多日本大企业出现了独特的“借进借出”关系,即员工在二三十岁时的收入少于业绩(一部分业绩收入借给企业),而四五十岁时收入则多于业绩(从企业借回业绩收入),而到退休时业绩与收入基本一致。可以说,日本企业员工的收入制度再配合上长期雇佣制度,体现了日本企业平均主义的特点。当然,企业也得到了回报,日本员工的敬业和效率都得到了世界的承认,也促进了日本企业的发展。

同时,日本企业还在引进美国员工培训制度的基础上,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日本员工培训体系。企业投入了大量人财物力从事职工培训,不仅保证了员工可以带薪受训,还刺激了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客观上使在报酬和培训上的投入通过员工的贡献得到了回报。毫无疑问,稳定的雇佣关系和有效的企业内职工培训体系是企业为了拥有一支熟练高效的职工队伍、稳定军心的重要一环。客观上,员工也得到了很大的利益,逐渐形成了双赢的劳资关系。

另一个重要转变就是资方对蓝领阶层支付报酬方式上

44

中国工人

2010.6

国际视野

的变化。战前,日本企业中的白领阶层和蓝领阶层各有其工资制度。白领阶层的工资实行月薪制,按月拿工资,并且可以根据工龄享受加薪。而蓝领工人则仍实行计时制工资,按照劳动时间领取报酬。另一点区别则在一次性奖金的分发制度上,白领能领到的一次性奖金大约是2至4个月的工资,这与现在的惯例基本上一致,而蓝领只能领到两个星期以内的奖金。在战后,随着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工会的力量壮大,蓝领阶层的工资制度最终与白领阶层相统一,使得这两个决定收入差距的因素都在根本上得到了改变。

当然,即使有了制度和法律的保证,也不能保证资方就会自动自愿地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从劳动者阶层的角度看,如何进行斗争与妥协也十分重要。收入增加的一个重要推动要素就是日本工会与企业所形成的微妙的共存关系以及每年就涨工资形成的“春斗制度”。战后经过民主改革,日本的工会(主要是大企业工会)都会进行某些活动并提出某些要求,以显示工会的价值。比如组织工人进行五一集会,要求改善工作条件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种集会逐渐成为不成文的制度和劳资间的默契。每到春季来临,工会就会提出下年度希望涨工资的金额,企业则根据经营情况给予答复,这种交涉模式被称为“春斗”。春斗的成败与涨工资与否

挂钩,并成为劳资之间达成妥协的最佳工具。至少可以看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战后日本的收入调节向着平衡各方利益的方向发展,在制度和社会规则上注重实践“共同富裕”的理念。

日本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60年代初,为了平息因美日安保条约签订造成的国民的不满和国内政治上的不稳,池田内阁推出了“国民所得倍增计划”(国民总产值在10年内翻一番),试图将国民的注意力从政治引向经济。至少从结果上看,这一经济发展计划的确为日本国民收入的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据统计,进入60年代中期以后,每年工资的上升率都以10%以上(10%~15%)的速度递增。从1960年到1973年,日本城市消费水平提高了83%,农村提高了150%,消费结构的重点由饮食服装等生活必需品的充实转向住宅、汽车、教育以及

娱乐。

平等主义式的收入分配政策造成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大量中产阶层,或者说中产阶层意识的形成。工资收入上升幅度高于物价上涨幅度,国民实际收入不断上升,消费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消费上,大众消费社会得到了扩大和发展,而带来的一个社会心理的变化就是社会阶层逐渐消失,国民开始普遍持有“中流意识”。

1958年的国民生活舆论调查显示,一半的国民觉得自己属于“中层里面的下层”和“下层”,而到了1973年,61%的人觉得自己是“中层里面的中层”,被称为“一亿总中流化平等化”模式。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鼎盛时期,更是有近90%的人表示自己拥有中产意识,使得日本出现了“全民中产化”的社会现象。没有明显的贫富差距,再加上日本国

民比较内敛的国民性格,在分配和消费上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均质化”现象,除了少数十分富裕的阶层外,很多日本国民的生活和消费都处在相对接近的层次上。在美国,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在消费上也会分化成不同的阶层,每个阶层有自己固定的消费场所,而在日本并不明显,至少在大多数日本国民的意识中,日本社会实现了“平等”。

中产阶层的收入与分配往往是促进社会消费的最为可靠的力量,因为尽管中产阶层不能进行

“高消费”,但却可以进行持续稳定的大量消费。根据日本学者的一种计算方式,在购买同一类型的商品时,高收入阶层支出10万日元,中产阶层支出7万日元,低收入阶层支出3万日元。如果按100万人的市场计算,1958年,高收入阶层占4%,中产阶层占41%,低收入阶层占55%,那么合计消费就是10万×4%+7万×41%+3万×55%万=492亿日元,而如果按照1973年中产阶层化之后,同样的算式就是10×8%+7×64%+3×29%=615亿日元。可见大量的中产阶层要比少数高收入阶层的购买能力更强。【日本高收入职业】

全民中产阶层化的意识也影响到了消费。如果大多数老百姓认为自己成为了或可以成为中产阶层的一分子,他们就会进行可以被确认为中产阶层的消费,从而也影响着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在全民中产阶层化的潮流中,家电、汽车、纺织产业等日本的支柱产业也都开始指向

2010.6中国工人

45

ChineseWorkers适合中产阶层需要的产品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是中产阶层的首选,而日本的产业发展正适合了这种需求,因此这些支柱产业的产品少有高端更无低端。同时,为了适应全民中产阶层化的趋势,与面向少数高收入阶层进行高利润销售的欧洲销售模式不同,日本的销售模式将重心置于向不断扩大的新中产阶层大量销售价廉物美的产品。

可以说,日本的产业发展与中产阶层的收入分配实质上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消费指引分配,收入促进消费,平等主义式的收入分配模式影响着整个经济生产和社会消费结构的形成。日本社会发展的过程再次证明,如果抛开对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争论,拥有稳定的较为充分的收入与分配能力的中产阶层的出现和壮大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指数。

与此相对照,我国的中产阶层大约上升到了22%,尽管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低,但应该说已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可是,由于大量的收入被用于还贷、子女教育,再加上没有可靠的医疗保险制度,中产阶层的社会承受能力还比较脆弱。如果中产阶层尚且如此,对于大多数的中低收入阶层这种无形和有形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对于社会来讲,收入的增长固然是一个必要的因素,但是通过收入增进平等意识和稳定的心理,从而进行合理和较为自由的分配,进而促成多样化的消费,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更加重要,因为即使总体收入不断上升,如果没有稳定有序的制度作为保证,还是无法促进合理多样与可持续性的分配与消费。

这几年日本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了扩大的倾向。在自由主义理论支配的经济全球化冲击下,更多的竞争机制被导入了日本经济和日本企业。在失业者增加的同时,一部分企业的报酬制度也转向注重业绩的能力主义,拉大了个人收入的差距,同业企业之间的员工收入也出现了差距拉大现象,终身雇用、年功序列的工资体系以及企业内的保障制度等日本传统的雇佣体系成本渐高,遇到了前所未有

的挑战。

另外,日本国民平等的社会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在经济构造的变化下,更多的人开始接受在收入上的“机会平等主义”的价值观,就是说,只要大家在起跑线上是平等的,那么按照自由主义的原则,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中,其结果各不相同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与日本传统上对平等的认识大不相同,在一些新兴企业和行业颇为流行并开始更为猛烈地向传统企业行业渗透。

即使如此,对收入分配的传统意识在日本仍然十分强劲。在如何对待临时工雇用的问题上似乎就可以看出对收入平等的执著。本世纪初,日本政府对企业采取了一系列“规制缓和”的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允许大型制造业可以更自由地雇用临时工。在这一松绑政策下,很多大企业雇用了临时工或钟点工,这样可以节省诸如培训费、劳保费、奖金等很大一笔开支。世界金融危机后,企业首先从这些临时工开始裁员,于是媒体也开始了报道,批评临时雇用制度无法保证临时员工的收入,侵犯了他们的劳动权益。

在各个媒体竞相报道,厚生劳动省(类似于我国的人保部)进行了调查,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数千临时工已被或将被解雇。即使如此,平等对待临时工的舆论导向已经形成,并成为政党斗争的政治工具。去年执政的民主党始终表示要采取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措施,其中就包括改革临时雇用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雇用正式工等。去年年底,厚生劳动省决定在近期废止大型制造业可以雇用临时工的政策,这些无疑都会提高民意对政府的支持率。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难道不应该寻求一种让绝大多数人满足或有满足感和平等感,为此需要让某些阶层放弃一部分权益的更为合理、和谐的收入分配制度吗?

栏目主持:王升华【日本高收入职业】

中国工人

2010.6

篇六 日本高收入职业
中国哪些行业工资最高

中国工资最高与人为最低行业职工工资差距是15倍左右 中国工人劳动代价环球最贱?我们都来做一点吧 原文地点:中国工人劳动代价环球最贱?作者:石述思 中国制作能在环球突起重要靠着劳动力比拟上风。 简略说,便是中国工人人为靠近最低,且占职工步队豆剖瓜分的1.5亿左右农人工与数以百万计的下岗职工,还每每面对着国度福利不健全、超时加班、合法权柄得不到保护的逆境。 好新闻是,中国经济快速增加――本年GDP有望PK失日本,成为环球第二经济强国,国度财务越来越富余――增速远远将住民收入落在死后。 要是仅仅是由于中国财产在环球分工处于最低端带来的必定成果,彷佛学会尊敬职工、并向他们风俗性致敬应当能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他们向来有着巨大品德,是时期的前锋队,双手握在门框上。 题目没这么简略。由于在这个别制激烈转轨期,随着社会分解和贫富加剧,职工步队也在激烈嬗变,多数成为低收入的分母,QQ视频,少数成为高收入的分子――只管都号称工人。 5月17日晚,位于广州的本田零部件公司歇工的帖子呈现在各大网站上,"十丈软红"的数十年。固然本田零部件公司5月24日颁布了对员工歇工事件的办理计划,但员工对公司制订的提薪计划进程提出贰言。 一位本田零部件公司员工还晒出了人为清单:南海本田I级人为=基础人为(675元)+职能人为(340元)+全勤补助(100元)+生涯补助(65元)+住房补助(250元)+交通补助(80元)=1510元,扣除养老保险(132元)、医疗保险(41元)、住房公积金(126元),得手的人为为1211元。若每月撤除房租250元、用饭300元、德律风费100元、日用品100元、工会费5元,每月仅剩456元。 这张人为条实在是宽大中国工人薪酬状态的缩影。但显明要好于已经十连续跳的富士康――基础薪酬不敷千元,要想多劳多得必需超负荷地"志愿加班"。 而一位员工告知记者,本田公司一个20多岁的日本声援者曾自称每月人为有5万元国民币,这还不包含令人艳羡的补助和福利。以部长为例,每月收入可达10万元国民币以上。如许的悬殊也同样存在于富士康。固然日本人也别牛,他们的援外部长也仅仅和美国汽车财产平凡财产工人的收入相称――发作金融危急后,通用等公司由于谋划艰苦想淘汰,但受到工会的剧烈阻挡而作罢。 如许触目惊心的跨国差距每每会被一些貌似学识广博的人以中国特别国情和特定生长阶段为由化解。 那好,咱们将眼光锁定海内企业――倒在团体患寡的同时更患不均。中国人为最高与人为最低行业职工人为差距是

15倍左右;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 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均匀人为相差128倍。当前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这阐明,简直有部门国有公司的职工的收入福利率先在与国际接轨。但每每是"屁股决议腰包"。在把持乃至是权利的主导下,要是您有幸到占政策、资金、资源上风的电力、电信、煤油、金融、烟草等把持行业事情,或有公事员和奇迹单元身份,每每就能离开传统的工人阶层,成为高收入、高福利、高阶级的新贵,率先过上面子而有尊严的生涯,也同时加剧社会分派体制性不公和引发大众阶级对峙。有专家指出,把持、地皮、资源、资源、户籍、身份、腐朽等因素在收入分派中的负面作用日益显明,是贫富差距不停扩展的真正推手,是中国工人劳动代价环球最贱的基本诱因。 恒久以来,由于单方面生长是硬原理,夸大效力至上,当局在收入分派上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办法都存在诸多题目。一次分派上,从1997年到2007年,劳动者人为占G DP的比重从53.4%降落到39.74%;企业红利占G 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度,劳动者人为占G DP的比庞大多在50%以上。二次分派上,12、我用我爸同事的话答复你,理应成为调治收入差距的税收杠杆被以为并未施展应有的作用,乃至在某种水平上还拉大了贫富差距。《经济参考报》记者的观察评释,由于现在的税收羁系在繁华阶级眼前存在必定的"盲区",由此造成了贫富阶级现实税负不公。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把持行业收入远远高于社会均匀收入。一个明证是;工薪族缴纳了全部个税总额的六成。三次分派上,由于法治的不健全和办理的行政化颜色浓重,导致社会慈善中介始终未获充足发育,加上中国富豪的总体质量堪忧,回馈社会、平抑贫富的脚步相称缓慢――中国企业的救济额年年都落伍于平凡大众,哪怕是汶川地动时期。 作为推进中国市场经济生长息争决就业的主体力气――中小民营企业,面对一个悖论:不将中国工人劳动代价压到环球最贱,竟然难以生存和生长,这实在也严峻拦阻了其财产升级和技巧创新的步调,并为愈演愈烈的劳资纠纷埋下了紧张隐患,成为诱发社会不安宁因素的温床。同时这也变相克制了市场主体的康健发展――外洋发达国度每千人拥有企业数均匀为50多家,中等发达国度也有20余家,而中国只有12家。 其实垄断行业才是中国工资最高的行业 近年来,关于什么行业的工资最高的话题一直在网上和网下争论

不休,通过我30多年的观察,我认为,其实垄断行业才是中国工资最高的行业,国企高管的工资也不逊色。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谁在某一个行业里形成了垄断,他们的工资一让人嫉妒得发慌。 据媒体透露:广东电力系统抄表工年薪15万元、浙江某烟草公司中层年薪30万元等新闻的爆出,将社会对垄断行业高薪酬的关注一次次推向新的高潮,也一次次撩动公众的神经。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质疑,很快就有他们的所谓代言人站出来反对:其实公务员的工资才是全国最高的。 【日本高收入职业】 于是有网友认真作了一项统计,他认为现在的银行业由于竞争激烈,相互之间撕杀得非常厉害,连外资银行和私人银行也想搅和进来分一杯羹,于是银行业已经退出了中国工资最高行业之列。 至于公务员工资,那是由中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每年公务员考试的惨状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热门的单位甚至出现几千人争抢一个职位的现象。我想除了因为公务员社会地位高,工作相对稳定以外,公务员工资高的状况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诱因。 【日本高收入职业】 于是,中国工资最高的行业排名终于出炉了:电力行业,烟草行业,航空行业位居前三,石油行业紧随其后。大家认真看看前四名的排位情况就明白了,所谓高工资行业原来靠的就是垄断。 我们先拿电力部门来说吧,我以前在城市一直过着租房的生活,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到外地出差,回来以后打开电灯开关,居然没亮。刚开始以为是停电了,出门一看外面灯火通明,原来因为出差之前欠电费被电力部门的工人给切断了。不但如此,电力部门还提出一个告示,如果要恢复用电,必须到电力部门写申请,补交电费以后才能重新见到光明。几天过去了,终于等到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来给我恢复用电。你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一般的工人,你从他们的一身行头和一脸的傲慢就知道他们原来不是好惹的主。 烟草行业就不用说了,我的一个老乡本来是学法律的,而且家庭背景也相当不错。按照她父母的安排,她完全可以进入当地的政法部门工作的。可是她没有按照父母的安排选择自己的职业,而是进了烟草部门。我当时就非常纳闷:一个学法律的非常漂亮和秀气的女生进那个烟雾缭绕的部门干啥。没想到才过两年,她就在市中心买了一套200多平米的复式房,随后还买了一辆价格不匪的轿车。 航空公司和石油行业我不是很清楚,不过大家想象一下是不难理解的:一个是在空中飞来飞去的大鸟,一个说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从地底下钻出来的玩意,这些行业人员的工资不想高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最新公布全国薪酬最高的行业4500元 会计/金融/银行/保险/银行 高级期货理财师 高级期货理财师(1名)要求:本科以上文凭,从事金融行业 或相关行业2年以上,本身拥有一定数量的稳定客户,有独特的想法或模式,因平时客户开户量较多,有能力帮我们处理大量的客户投资需求。底薪4500+30%提成。 另招:高级电话营销(10名)要求:中专及高中以上,18-30岁之间,沟通能力强,能承受工作压力;善于沟通表达,工作细致,责任感强,对个人投资理财行业有浓厚兴趣,有相关工作经验优先。高级销售主管(3名)要求:大专及以上文凭,有过一年以上的管理经验,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事过相关工作经验的优先。优秀实习生(3名)要求:大专以上,有较强的进取心,希望通过努力改变贫穷人生的有志之士!热爱销售,从事过电话销售,话务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仅限5名。以上待遇:底薪(不封顶)+高提成+各种奖励+年终奖+工作餐+周三下午活动日+公平晋升+旅游机会,3-5个月一般月均收入都在5000以上,免费带薪培训,法定节假日正常放假,隔周双休,部门活动每月1-2次。备注:以上岗位男女不限,年龄30岁以下,需电话预约面试。 公司信息公司名称:杭州信达期货有限公司公司行业:金融/银行/投资/基金/证券公司类型:国企公司规模:100-499人公司地址:浙江出版物资大厦12,16楼1、股东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是国内第一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2、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所属金融门类齐全,覆盖资产管理、证券、期货、保险、信托、基金、金融租赁等国内几乎所有金融领域,资产管理公司按照现代金融发展方向,建立统一的金融网络平台。3、信达期货是全国15家中金所全面结算会员之一,注册资金为1.5亿。硬件设施一流,交易系统安全稳定。 中国工资排行哪个行业最高 中国工资排行哪个行业最高 中国发展指数报告指出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垄断是最直接影响 金融业成高薪领军行业,其工资增长率远远超过GDP的增速 28日下午,中国发展指数(2010)学术研讨暨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人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会上表示,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呈现出行业收入差距反弹、城市内部分配不公占主导、初次分配不公是源泉等新特点。 数额:金融业取代IT业引领高收入人群 刘元春在"收入差距拉大的新因素研究"报告中指出,行业间收入分配开始向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行业倾斜。在2006年之前基本上是IT行业引领了整个高收入人群,但2006

年以后是金融业引领了整个的变化过程。 来自国家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金融业平均年工资为39280元,低于IT业的44763元,而到了2007年,金融业以49435元位居各行业收入榜首,超过了IT行业 的49225元。 与金融业、IT业一路遥遥领先不同,水利、环境、公共设施、居民服务等公共服务行业职工收入始终处于低位。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北京各行业的工资分配也大体如此,不过比全国数据明显高出一截。 增速:金融业工资增速远比GDP跑得快 刘元春特别谈到,金融行业由于其垄断性和资本密集型的特点,在2003年到2009年间,其工资增长率远远超过GDP的增速。 同时,2008年、2009年整个金融行业里面的工资水平没有出现波动,而是直线上涨,刘元春认为这种现象是值得高度关注的。 记者通过查阅国家统计数据库数据发现,2005年,住宿餐饮、公共设施管理等从业者的年工资不到1.5万元,而当年收入最高的IT行业已经达到了4万元。 到2009年,这两大类从业者的年平均工资达到21193元和24551元,比4年前增加了约五成,而收入最高的变成了金融从业者,该行业的年均收入已达70265元,比2005年的32228元增加了一倍还多。 报告指出,行业收入差距自2008年以来有所反弹,行业收入最高与最低之间的比值,从金融危机之后有所下滑,但是行业收入最高与平均收入之间的差额是直线上涨的。 专家建议 调整财富存量迫在眉睫 刘元春上午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行业的垄断性、资本密集、利率管制等因素,保证这一行业旱涝保收。利润总量高,绩效工资也会相应增长,行业工资收入增长就较快。 刘元春表示,对行业差距影响较大的一种因素就是垄断,特别是行政性的垄断;制造业收入始终处于低位且增长缓慢,表明目前生产效率提高与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不平等问题,分配机制存在着扭曲。 刘元春认为,"水利、环境、居民服务等公共服务行业职工收入始终处于低位,说明长期对于公共服务部门重视不够。" "初次分配不公与再分配不公,都是收入差距的核心来源。"刘元春表示,"分配问题经过了30年的积累,已经使收入差距形成的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财富存量(过去生产与积累的财富)巨大差异已经成为收入差距产生的核心,对于财富存量的调整迫在眉睫。" 刘元春建议,"十二五"除了要对流量分配进行调整,还要涉及财富存量的调整问题。(法制晚报记者王贺健王璐曾佑忠) 2009年各行业平均工资榜 行业全国单位:元/年 北京金融业702651 8

篇七 日本高收入职业
【日本留学生就业】什么样的海归最吃香

【日本留学生就业】什么样的海归最吃香

手持硬梆梆的洋证书,洋文讲得溜顺,高收入、高档次,总是企业争抢的对象……“海归”曾经给人以这样的印象。

专家称,随着留学门槛的进一步降低,“海归”的人数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同时,“海归”的身价也出现下降。

今年2月,世界HR实验室发布了题为《职业测评成为“海归”求职第一关》的调查报告,文中提到,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进行统计的结果显示,35%以上的“海归”就业困难,40%的“海归”感觉职业方向出错,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薪酬究竟应该是多少。于是有媒体惊呼,“海归”变成了“海待”。

日前,记者就此种现象电话采访了智联招聘网和中华英才网猎头部的负责人。

什么样的“海归”最吃香 智联猎头资深顾问Lily傅:

“海归”的共同优势是在国外受过高等教育,专业性较强。共同劣势有两个:一是缺乏工作经验,主要是在国内的工作经验比较少;二是脱离国内环境的时间比较长。

就和国内环境的“脱节”而言,非技术性的行业“脱节”往往比较明显,比如消费品、销售、市场和人力资源。但高科技行业的这种“脱节”不很明显,有“手艺”到哪儿都可以吃饭。还有专业性特别强的professional,比如医生、律师、会计师,“脱节”也不明显。

如果你在国外不光读书,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比如,毕业后在国外的知名公司工作一两年,那么,回国后,这一段的工作经验就可以弥补脱离国内环境的劣势;如果你只有国外的工作经验,没有国内的工作经验,就会稍差一点儿;如果你有国内的工作经验,没有国外的工作经验,但有很好的学历,虽然回国后的工作起点不会特别高,但公司会觉得你有潜力,你会比一般人升得快;如果你在国内做了几年,读完书又在国外做了几年,又是以一个manager的身份回国,那么公司对你而言门槛就会很高。 英才猎头总监叶慧:

跟以前相比,现在的“海归”多了许多,所以就不像以前那么吃香。如果是做销售和市场,离开国内市场太久,“海归”的竞争力就会大大降低,而本土人才对国内市场特别了解,优势就会比“海归”大。“海归”技术人员的情况相对好些,毕竟他们在国外做的一些前沿的项目,中国可能还未涉及,因此,对优秀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很大,但普通的“海归”技术人员可能还不如本土人才受欢迎。因此,对于技术行业,如果你的领域比较前沿、高端,你又在某领域有专项的研究或者项目,就会非常抢手。

什么样的企业青睐“海归”

智联猎头资深顾问Lily傅:

很多人认为,跨国公司更青睐“海归”,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跨国公司要精简成本。公司原来的高级管理层基本都是“海归”,或是纯粹的外籍人士,现在为了降低成本,也为了本土化,公司的高层已经由过去的“纯洋人”变成了台湾人、香港人和本地人才。

第二,虽然“海归”在国外呆过,但跨国企业在海外有分支机构,本身已经非常国际化了,所以并不特别需要“海归”从国外学来的东西。

现在青睐“海归”的是民营企业。以前,“海归”对民营企业根本不会“垂怜”,现在,很多外资企业对“海归”的需求不迫切,“海归”退而求其次,开始考虑加盟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不会特别考虑成本问题,政策又更为灵活,如果老板欣赏你,可能你的薪水就会是一般人的很多倍。

文档来源:专业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机构 海归求职网AceCareer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7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