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有忠的成败关键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鹿有忠的成败关键
鹿有忠的泡椒凤爪泡出成功路

  在川渝泡菜中,千百年来的传统都只是限于各类蔬菜,可是,有人却突发其想,要泡肉。于是有了闻名全国的美食——重庆“有友泡椒凤爪”。 如今,在各大超市,淘宝网上,人们可以方便轻松地购买到“有友泡椒凤爪”。 它的诞生,带动了一个全新产业。   

  萌芽:泡椒系列菜 

   “有友泡椒凤爪”的创始人叫鹿有忠,重庆人。 泡椒凤爪的最初萌芽来源于他经营餐厅的泡椒系列菜。 

  1992年,年近不惑的鹿有忠决定涉足餐饮业,经营中餐酒楼。此时的重庆餐饮业已是一个相对成熟且竞争激烈的行业,酒楼营业后,生意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早在1981年的时候,他就放弃单位提干的机会孑然一身下了海,硬是靠着卖馒头稀饭开火锅店起了家。干了十几年餐饮,老鹿明白,要想异军突起,就得想出点独门绝招。 

  灵感在一顿家常便饭中来临。一天,鹿有忠和妻子一起吃晚饭,摆得满满一桌菜,夫妻俩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仔细一想,原来是家里的泡菜吃完了。这时,妻子突然想起了什么,对鹿有忠说:“川渝两地的人爱吃泡菜,我们何不在泡菜上做做文章?”妻子的话让鹿有忠眼前一亮:是呀,重庆人很喜欢吃泡辣椒,不如以此为突破口,在泡椒上来做点文章? 

   泡椒主要是作为川菜中的调味料用,鹿有忠大胆创新,把餐厅经营的回锅肉、烧鱼、牛蛙、甚至连小菜等40多道菜全部改泡椒味。厨师长听说后,当即就想撂挑子。鹿有忠一看没人敢做,干脆自己做,一上来就瞄准了很难做的泡椒鱼。在饭店在家里没日没夜地捣腾了三个月,泡椒鱼成功了。红色的泡辣椒像在鱼身上穿了红袍一样,特别好看。 

  鹿有忠的这一创举受到了食客们的热烈响应,泡椒系列菜看起来诱人,吃起来鲜美香辣,既新鲜又过瘾。食客们一传十十传百,鹿有忠的酒楼很快有了名气。不仅如此,泡椒系列菜品还渐渐被重庆餐饮的同行们所接受,并迅速被复制,由此发展成川渝菜系中独特的泡椒菜系,有了品牌效应。1994年前后,鹿有忠趁热打铁,一口气在成都和重庆又开了三家店,积累了500多万财富。 

  点评:一招鲜,吃遍天。泡菜是川渝两地老百姓离不开的佐食小菜,老鹿从传统的家常泡菜中大胆创新,研制出一系列的泡椒菜品,将泡菜从寻常人家搬入大雅之堂。因为具有消费基础,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有广泛的消费人群,所以,他得以一举成功。 【鹿有忠的成败关键】

  小鸡爪子的魔力 

  鹿有忠靠做泡椒系列菜开起了四家酒楼,可就在生意最火的时候,他却突然决定要关掉酒楼去做鸡爪子。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呢?一个小鸡爪,究竟有什么魔力?  【鹿有忠的成败关键】

   这要从一件偶然的小事说起了。 

  一天,鹿有忠在餐厅偶然发现了卤菜中漏掉的几个鸡爪子,扔掉觉得可惜,于是随手扔进了家里的泡菜坛子。没想到,几天之后,捞出来一尝,酸辣酸辣的鸡爪子,让他大吃一惊。这个酸,不同于醋酸,辣也不是纯粹的干辣,酸辣中和,吃完后回味悠长,有那么一点欲罢不能的味道,让人很想再吃。 【鹿有忠的成败关键】

  品着鸡爪,鹿有忠心里暗想:泡菜从来都只是泡素菜,从没有泡过肉,这泡凤爪的味道居然这么好,泡肉也一样会受到人们喜爱。鹿有忠当即就让泡凤爪上了酒店的餐桌。果然,不出他所料,食客不但自己吃得香,吃完了还大包小包带回家让家人尝新鲜。食客打包不要紧,鹿有忠的脑子又马上转了起来:在餐厅不可能一份一份卖到每个人家里,但确实又存在千家万户的需求市场,要是能把泡椒凤爪真空包装后卖到每一个家庭,重庆上千万人口,那是多大的市场?如果再把它卖到全国呢?不算不知道,一算连鹿有忠自己都吓一跳。鹿有忠接着又想,要是经营好了,说不定还能做成一个全国知名的品牌,这样的话,可比一家一家地开饭店强多了。 

  鹿有忠一直想了三个月。因为痴迷于泡凤爪,连餐厅也疏于管理,餐厅的生意也下滑得厉害。但这也阻挡不了他要开发泡凤爪的决心。于是,他在成都投资了工厂,又在重庆联系卖场。原本以为产品不好进,没想到卖场不但爽快接收,还主动要给泡凤爪打广告。还没试水就有这样的反响,鹿有忠对自己的泡凤爪更有信心了。一口气联系了重庆十几家超市。然后他紧锣密鼓开足马力生产,准备在产品上市的那天一鼓作气摘个头彩。 

  700件凤爪从成都一路运到了重庆。鹿有忠打开货车检查箱子是否受到了挤压,没想到刚搬了一箱下来,一股异样的味道就飘进了鼻孔。价值20多万元的产品全部变了味,臭了。 

  看着一车坏掉的凤爪,鹿有忠顿时如五雷轰顶,心里有一种跑到终点却断了路的感觉,站在车前半天没回过神来。货是肯定全部报废了,眼下还得找个安全的方式销毁。 

  鹿有忠喊了几个人来,用菜刀把凤爪剁烂,剁了三天,剁碎的凤爪让农民拿回去喂猪。 

  点评:鹿有忠把泡凤爪做成真空包装在市场上销售,这个想法是非常正确的。那时,还只有重庆火锅底料卖到全国,速食产品还是一块处女地。老鹿有资金,有产品,有人力,要把小小的泡凤爪在全国的市场做开,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对于泡制食品的保鲜问题,他是万万没有想到。 

   泡椒凤爪带动一个行业  【鹿有忠的成败关键】

   自己精心包装的凤爪怎么就全部坏掉了呢?鹿有忠想不明白。听别人说有专门研究保鲜技术的专家,鹿有忠立即提着一袋凤爪来到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研究所找到了李教授。 

  李教授听完他的讲述哈哈大笑,对他说,你胆子还真大,什么都不懂就挑战了生物工程领域的尖端技术。原来泡凤爪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菌种,因为这种菌种的不纯净会引发食品变质。泡制的食品在泡制发酵中的保鲜菌种是生物工程学上的一个前沿课题。当时国内的菌种都靠进口,一公斤要卖到几千块。李教授研究的正是这个课题。 

  一听说李教授在攻克这个技术,原本还迷茫着的鹿有忠一下子就精神抖擞了。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合作。前前后后一年多,关键性技术被攻克。解决了菌种的问题后,李教授又暗自开发出五种不同口味的泡凤爪,特地请鹿有忠来开品尝会。鹿有忠把五种口味尝了一遍,将其中的四个推到了一边,只选定了口味最传统的重庆地方味——泡椒味。 

  点评:也许有人会有疑问,食客的口味是多样的,为什么非要坚持自己偏好的口味呢?鹿有忠心里很明白,泡椒味是本地市场消费者已经认可的成熟产品,要想有市场冲击力就得把拳头收紧,集中精力做好主打产品。先抓住一个经典的产品做好了,企业就活了。企业活了,下一步才能谈扩展。 

  攻克了技术关,又选定了口味,鹿有忠全部结束了餐厅生意,雄心勃勃地向广阔的泡椒凤爪市场进军了。  【鹿有忠的成败关键】

篇二 鹿有忠的成败关键
稻田养蟹技术 稻田养蟹新模式

  [科技苑]稻田养蟹新模式(20120220)

  传统的稻田养蟹技术存在着水稻产量受限制、河蟹生长速度慢、两者不能共赢生长的问题。导致农户积极性不高。现在盘山县和上海有关科研单位一道,研发推广新的稻田养蟹模式“盘山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水稻、河蟹两者共赢,所以也被叫做“1+1=5”模式,它实现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是农业部近年大力推广的一项实用技术。

  传统的稻田养蟹技术存在着水稻产量受限制、河蟹生长速度慢、两者不能共赢生长的问题。导致农户积极性不高。现在盘山县和上海有关科研单位一道,研发推广新的稻田养蟹模式“盘山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水稻、河蟹两者共赢,所以也被叫做“1+1=5”模式

  1.稻田养蟹,如何提高水稻产量,实现保粮争蟹

  2.如何解决稻田里养蟹,蟹的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的问题

【鹿有忠的成败关键】

  3.盘山稻田养蟹新模式是如何在水稻与河蟹之间实现双赢。

  相关知识:

  稻田养蟹成败的关键:

  一是优质蟹苗,每千克在16万只以下,并要求生长整齐,色泽明亮:

  二是优质健壮,附肢齐全,以长江中华绒鳌蟹种为好;

  三是淡化处理4天以上,最后一次淡化的盐度在4‰以下。

  稻田养蟹的目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培育蟹种为主,蟹苗在稻田经过4个月的饲养、培育成规格为每千克400只的蟹种,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15-20千克;二是以养殖商品蟹为主,以每千克40-100只的蟹种在稻田饲养4-5个月,当年上市每只可达120克以上,每667平方米产商品蟹一般在20-30千克;三是以暂养育肥为主,从7月份开始,陆续放养规格每只50-100克的蟹种,进行高密度精养催肥,年底可育成较大的商品蟹,每667平方米产30-50千克。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8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