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技术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对虾养殖技术
对虾养殖 无公害对虾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无公害对虾养殖技术(2010.6.22)

  无公害对虾养殖技术是一种生态、健康、高效的养殖新模式,从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苗种的生产放养,到饲料、肥料、药品等一切投入品的使用,从产品的捕捞到包装、贮运、上市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而且生产的产品必须经过无公害认证。本期节目以生长快、疾病少、效益高的新品种——“黄海一号”为例,介绍无公害对虾的养殖技术。

  视频同步解说词:

  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山东省日照市的渔民们迎来了开塘捕虾的日子。

  对于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的渔民来说,今年,更是一个丰收年,一筐筐壳薄体肥,肉质鲜嫩的对虾,给渔民朋友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当我们看到一网网活蹦乱跳的对虾被拖上岸的时候,也和渔民们一样兴奋不已。而渔民朋友却告诉我们,今天的好收成,得益于近年来推广的“无公害养殖”新模式。(转换推过来)

  原来,从2006年开始,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开始实行水产品准入制度,只有经过“无公害产品认证”的水产品,才能进入这些城市销售。(转换推过去)

  涛雒镇的对虾养殖基地,早在2005年,就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今年收获之初,又通过了山东省水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的抽检,取得了无公害产品的认证,今年的对虾,已经被北京和上海的大超市订购一空。无公害养殖,更是深深的印在了渔民们的心中。

  采访养殖户庄♀♀:无公害养殖那当然重要了都是入口的东西你说无公害养殖重要不?

  对于渔民朋友们来说,到底无公害养殖包含着哪些内容,又该怎样去生产呢?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涛雒镇的无公害养殖基地是怎样做的。

  无公害对虾养殖——基地的选择

  无公害对虾养殖基地应选择在地面平坦、水源方便、排洪顺畅的地方。

  水源是对虾养殖的关键,无公害对虾养殖,要求海水和淡水水源都没有工农业生产的污染,水质指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有了优质的水源,还要有沉淀池和过滤设施。

  一般3到5个养殖池,配备一个沉淀池,沉淀池的面积5到10亩。沉淀池的水位稳定,不受水流的冲击,可以去除去水中的悬浮固体污物,通过重力作用,使水中的悬浮固体在静止的水体中自然下沉于池底。

  如果有条件,在沉淀池后面可以加一个砂石过滤器,砂石过滤器基于重力及离心力的工作原理,清除水中的固体颗粒。水由进水管进入砂石过滤器体内,旋转产生离心力,推动泥砂及密度较高的固体颗粒沿管壁移动,形成旋流,使泥砂进入集砂罐,净水则顺流沿出水口流出,即完成水砂分离。

  经过了层层处理的海水,才能达到无公害对虾的养殖要求。

  无公害对虾养殖基地必须经过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检测,确定合格之后,才能发放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证。

  无公害对虾养殖——池塘布局和建设

  对虾养殖比较适合池塘精养,但是对池塘的大小和深浅有一定的要求.

  池塘面积的要求

  一般单个池塘面积控制在四亩至六亩。

  因为池塘面积如果太大,则饲养管理不方便,水质不易调节,风大的时候,池塘容易涌起波浪对虾苗造成冲击,不利于对虾的生长。

  池塘面积如果太小,容易受环因素的影响,水温、溶氧量、ph值等变化太大,也不利于对虾的生长。因此,虾池的面积最好是四亩到六亩。

  池塘深度的要求

  同样,对虾养殖池塘的水深设计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水太深,在气温低的季节,深水池池底的水温可能会很低,导致对虾摄食减少,影响生长;如果水太浅,炎热的季节,水温就便会很高,不适宜对虾的生长。所以,对虾池塘的深度保持在2至3米为最好。

  池塘底部的要求

  对虾养殖池塘的池底必须是平滑的,决不能有突出的石块或者树桩,因为它们会妨碍有效围网作业并损坏网具。池底从入水口到排水终端都必须是缓慢倾斜和光滑的坡面,坡比为0.2%左右,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无法排净的水窝,从而防止对虾被困在水窝中而死去。

  池塘进排水渠道的要求

  在大面积集中的对虾养殖区,需要建设进排水渠道,协调各个池塘的进、排水,进水渠和排水渠要分开,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排水渠的底部要低于对虾池塘底部30厘米以上。

  为了防治对虾爆发性病毒的活体侵入和对虾逃逸,需要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加上80目的过滤网,进水和排水,经过过滤网流入和流出。

  无公害对虾养殖——苗种选择

  渔民们养殖对虾,都希望对虾的产量高、品质优,所以呢,对虾品种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国家养殖的对虾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南美白对虾,一种是日本车虾,一种是中国对虾。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生长快、长病少、效益高的新品种——“黄海一号”。

  “黄海一号”对虾属于中国对虾品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日照水产研究所选育,2004年经过了我国农业部审定。

  “黄海一号”中国对虾生长速度快,比对照群体体长增长百分之8.4,体重增长百分之26.9,发病率低。2001年示范养成1095亩,平均亩产183千克;2002年示范养成1181亩,平均亩产185千克,我国北方沿海对虾养殖区都可以养殖。2008年,“黄海一号”中国对虾被列入我国农业部主推水产养殖品种。

  确定好了品种,选择从哪个育苗场引进种苗,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规范的育苗场培育出来的对虾苗,发育同步、个体均匀、体长达标,而且对虾苗健康活泼,没有疾病和伤残。反之,如果买到了大小不均匀、带有病原菌和疾病的对虾苗,会给咱们造成很大的损失。

  选用对虾苗种,首先必须确定所购买的苗种来自已经取得国家《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正规苗种生产场家,而且信誉良好。其次,苗种经过检验检疫,以保证苗种不携带特有的病原菌和疾病。选用对虾苗种时,还要在外观上仔细观察,挑选体形、体色正常;规格整齐、体格健壮、反应敏捷的对虾苗;挑选体色鲜亮、肢体完整无缺的对虾苗。

  无公害对虾养殖——放苗前的准备

  对虾养殖池塘在放苗以前,首先要做好池塘修整工作。池塘整修的主要工作是修补坍塌的塘埂、平整塘埂坡面、堵塞塘埂的渗、漏水洞、清除过厚的淤泥。

  每年春天,涛雒镇的渔民们,都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平整虾池,他们把前一年的淤泥挖出来,把高低不平的塘底平整好,为新的一年放养虾苗做好准备。

  除了池塘修整,清塘消毒,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清塘消毒,就是把存在于池塘底部的淤泥清除干净,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对虾的病虫害。

  采访:姚主任清塘消毒的重要性和方法

  池塘放苗前进水

  清塘消毒一周后,就可以进水等待放苗了。进水前先装好80目过滤网,阻止某些病毒载体,如挠足类害虫、小型甲壳类动物等进入虾池,减少对虾感染病毒的机会。

  4月中旬开始进水。第一次纳入40-50厘米的水,充分利用阳光促进浮游生物迅速繁殖生长。5-6天后,二次进水,使水位达80厘米左右,开始施肥进行肥水。

  池塘放苗前肥水

  虾池基础饵料生物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对虾前期的生长,是造就稳定的养殖环境,降低养殖成本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采用全池泼洒EM益生菌的方式,促使有益藻类快速形成,为对虾苗入池做好饵料准备。池水的透明度控制在25-30厘米,水色以浅褐色和黄绿色为主。

  中国对虾适宜的温度在14摄氏度以上,而南美白对虾和日本车虾适宜的温度在20摄氏度以上,所以“黄海一号”中国对虾在四月中旬就可以放苗。

篇二 对虾养殖技术
三疣梭子蟹与对虾混养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三疣梭子蟹与对虾混养技术(2011.3.28)

 

  由于三疣梭子蟹自身抗病能力强,一般不会发病,并且可以吃掉池塘中的病死对虾,因此将三疣梭子蟹与对虾的混养,采用人为控制的方法,扬长避短,养殖期间可一次收获梭子蟹,两次收获对虾,大大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三疣梭子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梭子蟹属。分布于我国南北各海域,从南至北?3—5月份和9-10月份为生产旺季,渤海湾、辽东半岛4-5月份产量较高。

  在国外,对梭子蟹养殖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日本的梭子蟹育苗技术趋向于成熟,每年的放流增殖量就达到了2000多万只,成为日本重要的增殖放流对象。相对来说,日本对梭子蟹的养殖研究也比较多,研究领域涉及养殖技术、营养需求等各个领域;我国梭子蟹的大规模养殖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由于对虾养殖业受到虾病的影响,出现了大的滑坡,大量的虾池闲置,养虾户急需寻找一个养殖品种代替对虾,由于三疣梭子蟹和对虾同属甲壳类动物,生活习性比较相似,均生活于沿海,能在池塘养殖,食性杂,生长快,当年可达到150-400克的上市规格,不存在越冬问题,价格也比较合理:因此,90年代术期,我国出现了养殖梭子蟹的热潮?但是随着养殖面积的盲目扩大,像其他养殖品种一样,养殖难度越来越大,发病率越来越高。另外,性早熟问题也是困扰梭子蟹养殖户的一个问题。刘昌杰等的研究表明,放苗时间早,营养过剩,池水浅,换水少及水温高是造成三疣梭子蟹当年性早熟的主要原因。我国北方一些养殖户采取低密度放苗和对虾混养的措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我国关于梭子蟹的研究不多,本次水产养殖大会也未收到相关的论文;今后,我国应加强梭子蟹基础生物学和养殖技术方面的研究。

篇三 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2

篇四 对虾养殖技术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

海南省昌江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日本对虾,学名为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japonicus,俗称花虾、车虾。动物分类系统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囊对虾属。因其甲壳花纹艳丽,故又称斑节虾、竹节虾,分布甚广,从红海、非洲的东部到朝鲜、日本一带沿海都有分布,我国长江以南沿海均有大量分布。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适合盐度较高地区养殖,耐低温、耐干能力强,适合鲜活虾出售,售价较高,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养殖对象。我国台湾省1970年开始日本囊对虾养殖试验,我国大陆沿海地区养殖日本囊对虾起步较晚,于1988年起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陆续开始养殖,现从海南到大连沿海均有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它比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难度大,生长速度较慢,不耐高温,在南海区主要是秋季养殖,但近年来由于病毒病的暴发增加日本对虾养殖难度。南方高位池养殖日本对虾试验的结果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对虾养殖技术】

本文着重介绍笔者近年来对日本对虾养殖技术的新探索,供广大日本对虾养殖户参考。1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1池塘清整

(1)放养虾的池塘,每造收完虾后,把塘水排干,让太阳晒至塘底龟裂,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和有机物、塘壁藤壶等。

 (2)放养前一个月,每667m2用生石灰70~100kg,将其均匀分布于塘底,有淤泥的地方可多放一些,并用拖拉机进行翻耕,暴晒。

 (3)进水至20~30cm。采用氯制剂进行池底消毒,有效氯浓度为30g/m3,全池泼洒清塘药物杀灭鱼、虾、蟹卵、细菌、病毒等。

1.2养殖用水准备

养殖用水均为沙滤井过滤海水,放苗前15天加水80cm-100cm左右,接着用有效氯浓度为5—10g/m3氯制剂对水体消毒。2天后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施肥,培育基础饵料,肥水可以按每667m用肥水育藻剂400g和白云石粉15kg。以后每3-5天视池水水色和浮游生物量进行追肥,保证有丰富的基础饵料生物。基础饵料生物培养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放养虾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虾池水色以黄绿色为最佳。2

2虾苗放养

2.1放苗时水质要求

(1)水位100cm左右,水色呈黄绿色,透明度30cm-40cm,肥而嫩爽,池水中基础饵料

生物较丰富。

(2)水温:最适24℃-28℃。

(3)PH值:虾池PH值最适在8.0-8.6之间,不应低于7.6,与育苗池PH相差不超过0.5。【对虾养殖技术】

(4)盐度:虾池盐度控制在25-35‰之间,不低于18‰,与育苗池盐度相差不超过5‰。2.2虾苗选择及放养注意事项

(1)要求虾苗个体肥壮,规格整齐,体表清洁,无寄生物在虾体上,全长在1厘米以上,游动活泼。进行病毒和弧菌检测,不得携带WSSV、TSV、IHHNV和IMNV等几种特定的病原和弧菌。

(2)放养密度通常为3~5万尾/亩。池底整修较好的高位池放苗密度应为7万/亩左右。

(3)应在虾池上风口放苗。

(4)放苗时尽量避免将池水搅浑。

(5)设定测验成活率网箱,7天后测网箱成活率,精确计算成活率。

3养殖管理

3.1水质调控

养虾首先要懂得养水,这是养虾成功的基本功底。保持良好的养殖用水条件能刺激日本对虾的旺盛食欲,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速度,水质的管理主要手段是定期对养殖池水和底质的各项理化因子、生物因子进行监测,变化较快的指标每日监测。

3.1.1水质基本要求

pH可作为池水好坏的指标,养殖中后期宜为8.0~8.8,日波动小于0.5;溶解氧含量应不低于4mg/L;虾池盐度控制在25-35‰之间,低于18‰,高于45‰虾体均会出现不良反应。总碱度100mg/L以上,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02mg/L;氨态氮含量低于0.3mg/L。

3.1.2关注水色变化,适时加换新水

水色是池水中浮游生物的质和量的综合反映。养殖日本对虾的池塘,理想的水色应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日本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忌水色突变和丝状藻过度繁殖。养殖中后期,池水应处于高水位,隔天加水5cm~10cm,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cm~40cm,养殖后期,可每天适量补水,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cm~45cm。但如有下列情况,需要换水或采取其它措施:①pH日波动幅度大于0.5,pH<7或pH>9;②池水透明度大于50cm或过于浑浊而小于20cm;③池水颜色显著变暗,无机悬浮物的数量增加;④池塘水面出现稳定的泡沫,有机物多而耗氧量增加;⑤虾体浮头,池塘底质发黑。

3.1.3使用有益微生物,改善池塘底质环境,

日本对虾有潜沙习性,底质的好坏直接决定养殖的成败,对于底质的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养虾,是对虾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它在改良底质中起重要作用。有益细菌进入虾池后,迅速繁殖成为优势菌种。发挥其氧化,氮化、硝化、反硝化、硫化、

固氮等作用。把虾的排泄物、残存饲料、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和生长,为养殖对象提供氧气。循此往复,构成了一个良性生态循环,使虾池的菌相和藻相达到平衡,营造养殖日本对虾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每7-10天加1次有益微生物制剂,比如使用诺碧清净水剂、氧化剂、氨硝净等复合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的改良池底、降低H2S、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每

667m2用量为15-20g。

3.1.4适量补充营养盐类,保持水质稳定

虾池中的营养盐类是虾池生产力的基础,其中氮、磷是制约因子,氮、磷的含量是决定虾池生产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条件,而碳酸盐的含量则是决定水环境是否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保持虾池水质稳定,需要调节养殖水环境营养盐类的平衡,补充水体中钙、镁、磷的含量。每10-15天全池泼洒2-3g/m3磷酸氢钙1次,20g/m3白云石粉1次,1-2g/m3碳酸氢钠1次,以调节水体总碱度达到100mg/L以上。若突降暴雨或持续阴天引发pH值降低至7.5以下,则全池泼洒生石灰每667㎡5-7公斤。

3.1.5保证充足溶解氧

充足的氧气是水质稳定及虾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溶氧丰富,各种生物能够存活,水中的碳酸盐等缓冲体系才能稳定,氧化还原电位高,水体有害还原性物质,如氨、亚硝酸、硫化氢才能减少,同时虾摄食能力加强,消化率提高,能量代谢利用率也高,并抑制致病细菌(如常见的气单胞菌)的繁殖。因而创造立体式的增氧模式和不定期地使用液态、固态增氧剂,保持充足增氧,有利于对虾健康生长。日本对虾池水溶氧量不低于3mg/L为了保证在养殖过程中有足够的溶氧,应根据天气、水质、底质及水化条件,合理的开启增氧机和使用双氧水、过氧化钙等增氧剂,保持虾池(特别是池底)溶氧充足。

3.2饵料投喂

日本对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夜间聚光性强,进食快,早期白天肠道粪便排干后潜入池底砂层中,夜间投料前全部浮出水面。因此,投饵应在日落后进行,午夜后结束。

3.2.1饵料选择

日本对虾对饲料要求比较高,一般选择优质配合饲料。优质配合饲料不仅提供充足蛋白质和氨基酸,保证对虾的正常生长,而且有利于对虾的消化吸收,一般投料后2-3小时基本完成摄食与消化。

3.2.2投饵频率

早期10天投料2餐,18:30投喂丰年虫,0.5kg/10万尾,凌晨4:00投喂泡料(酵母菌+乳酸菌+红糖,发酵48小时后使用)0.5kg/10万尾。11天-17天投喂1料,每日三餐,18:30投喂饵料量为50%,23:00为30%,4:00为20%。20日后:改投喂4餐,18:30,21:30,凌晨1:00,凌晨4:00,(料量比例18:30为35%、21:30为25%、凌晨1:00为25%、凌晨4:00为15%)。#

3.2.3投饵技巧

日投饲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对虾的健康和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20天可以通过观察网测料,一般以检查饵料台不留残饵为原则,掌握在投饲后1-1.5小时内吃完为佳,天气闷热或有雷阵雨时,可少喂或不喂,这样可以降低饲料系数和减轻水体的污染压力。

提高对虾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3‰,生物酶活性添加剂2‰,维生素C5‰,维生素E3‰,连续喂5天,每天喂2餐;高温季节添加大蒜素2‰-4‰,同时每667㎡泼洒维生素C300g、葡萄糖500g。

3.3病害防治

【对虾养殖技术】

由于日本对虾生长缓慢,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在于对虾病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由于养殖水体污染、气候变化、苗种质量下降等原因,日本对虾病害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固着类纤毛虫病

症状:固着类纤毛虫病出现在对虾生活的各个时期,附着数量不多时,肉眼看不出症状,危害也不严重。在宿主蜕皮时就随之蜕掉,但数量很多时,危害就非常严重。附着的部位是对虾的体表和附肢的甲壳上及成虾的鳃上,甚至眼睛上。在体表大量附生时,肉眼可见有一层灰黑色绒毛状物。在幼体最常出现在头胸甲的附肢的基部和幼体的尾部,在成虾最常出现在鳃上和头胸甲的附肢上。患病的成虾或幼体,游动缓慢,摄食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蜕皮,就更促进了固着类纤毛虫的附着和增殖,结果会引起宿主的大批死亡。

治疗方法:排水20-30cm,每立方水体用硫酸锌粉0.75g-1g每日一次,病情严重时连用2次,36小时补添新鲜海水还原水位,4天后调水、肥水。

(2)白斑综合症

症状:虾浮于水面,游动缓慢,体色微红。病虾体表的甲壳上有稍带粉红色的白斑。白斑的大小和形状不规则。最容易出现在对虾的头胸甲上,严重者整个头胸甲都变白色,其次是腹部背面和两侧白斑处的甲壳表面无明显变化,只是失去透明性。

预防方法:内服:氟苯尼考3‰、维生素C5‰、维生素E5‰、酵母5‰、红糖10‰,连续5-7天。

注意事项:严禁排灌水,严禁消毒刺激对虾应激,每日投喂饲料减半。

(3)蓝体

【对虾养殖技术】

症状:虾体呈蓝色,甲壳薄,脆且易剥落,肌肉混浊不透明。

治疗方法:外用:氯制剂连续消毒2-3次,每日1次,夜间消毒较佳。

内服:免疫增强剂(吉恩三号)+维生素E+维生素C+酵母+红糖,每日1餐,

连续7天。

(4)红鳃、黑鳃病

虾的鳃病主要弧菌含量高,水质恶化,氨氮、硫化氢指标超高。

症状:病虾外观鳃区呈一条条黑色花纹。镜检时可看到鳃丝局部弥漫性坏死,轻者呈褐色,重者变为黑色,坏死的鳃丝边皱缩。

治疗方法:消毒前排掉水位20%,氯制剂连续消毒3次,每日1次夜间消毒较佳。消毒后2-3天补水到原水位。进行改良水体池底。

(5)肌肉坏死病

症状:对虾腹部肌肉变白色,不透明,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的界限,特别是靠近尾部腹节中的肌肉最常发生。以后坏死的区域迅速扩大到整个腹部。这样的虾一般在24h就可死亡。由于盐度和温度不适引起的肌肉坏死,开始时对虾表现活动激烈,不安地连续游泳,或企图跳出池塘,过10~30分钟后活动迅速减缓,以至静止不动,这时多数虾就出现症状。

治疗方法:外用:首先泼洒葡萄糖1000克/亩•米增强对虾抗应激能力,全池泼洒益水宝(芽孢杆菌)1000克/亩•米、光合细菌5000毫升/亩•米调节水质。

内服:氟苯尼考3‰、维生素C5‰、维生素E5‰、酵母5‰、红糖10‰,连续5-7天。

(6)肠炎

症状:虾体肠道弯曲,吃料不理想,粪便较细、短,虾体色发红,尤其是尾扇。

治疗方法:乳酸菌20ml/Kg、维生素E5g/Kg、维生素C5g/Kg、酵母5g/Kg、红糖20g/Kg,每日1餐,连续服用7天。

(7)水质环境突变引起的疾病

暴雨后的处理措施在雨季暴雨后由于淡海水分层,易使养虾池藻类下沉死亡,由此产一系列问题,如缺氧,pH值下降,氨氮增高等。水质环境突变,虾体出现大批量脱壳等现象。

高温期的管理每逢虾池水温32℃以上,高温天气,对虾易抽筋,体色发白,常出现对虾食欲不振,生长缓慢,易出现浮头,患病,以致出现大量死亡。,

治疗方法:每667㎡维生素C500g+葡萄糖1000g,全池泼洒,同时调节水质。内服免疫增强剂及营养药物。

4收获

日本对虾耐低温能力较强,在南海沿海冬季可安全过冬,因此收获时间不严格,主要依据市场价格、蜕壳情况、底质、水质、生产安排等因素来决定。通常是春节前后上市价格最高,最为理想。由于日本对虾潜沙厉害,收虾都在夜间进行,使用电拖网或推网进行收捕。笔者从2008年7月20日开始至12月10日起,经过145天-160天的养殖,规格为90-110条/Kg,平均亩产427Kg,最高亩产达475Kg,平均售价63.7元/斤,亩利润38138.66元。

篇五 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要点

南美白对虾池塘淡水养殖技术要点

2006年,安徽华瑞公司通过与上海水产大学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关系,参与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研究,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培育饲养,南美白对虾在宁国培育成功,一举攻克了该品种从热带到寒带、从海水到淡水养殖两大瓶颈,成功培育出适应南方气候环境南美白对虾,填补了安徽省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空白,创造了安徽水产品的奇迹。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已达1000多亩,不仅亩产达300㎏以上,而且每亩效益达到8000元左右,捕捞的虾还顺利进入苏浙沪大中城市市场。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成体长可达23cm,头短、甲壳薄、出肉率高,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

1.2 生活习性 该虾适应能力强,能在水温为6~40℃的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为15~38℃,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其摄食活动即受影响,9℃以下时侧卧。自然栖息环境水深0~72m,能在盐度0.5~35‰的水域中生长,其盐度的允许范围为2~78‰。经盐度驯化,也可以在淡水池塘中养殖。

1.3 食性与生长 该虾属杂食性,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低,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25~30%即可满足其营养需要,具有相互残食的习性,而且随着生长表现更明显,但池塘养殖成活率还可达80%以上。该虾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mg/l以上,PH值7.0~8.5,氨氮含量较低的水体;该虾生长快、个体大,在合理密度和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淡水中放养1.2~1.5cm淡化虾苗,经三个月左右养殖,即可养成10~12cm、个体重10~15g的商品虾。

2 池塘淡水养殖技术

2.1 池塘选建的要求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堤埂不漏水、地质为砂壤土的地方建池,最好使用新开池;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在5~10亩,池深2.5~3m,水深0.8~1.5m,池埂坡度1:3;每个池塘最好安装合适功率的增氧机,增氧机除了保证虾塘有充足的溶氧量以及施肥、施药后可

搅拌均匀的作用外,还能使池水以一定的流速形成环流而使污物集中在池的中央区域,尽可能为虾生长创造洁净的栖息场所。

2.2 放养前池塘的准备

1、清整池塘:放苗前20天左右,清淤、整理池塘。清整池塘10天后,往池中注水10cm用50~75kg/亩生石灰,或漂白粉8公斤/亩消毒。7~10天后注水入池,使水深达到0.8~1.5m。注、排水口分别用60目和40目筛绢网套上。

2、培肥水质:每亩水深1m,施碳酸氢铵30kg,过磷酸钙10kg或颗粒鸡粪30~40kg培养饵料生物,使池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25~40cm,pH值8.0左右,确保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量为5mg/l以上,富含营养。

2.3 苗种放养

1、虾苗的选择:选择健壮活泼、体节细长、大小均匀、体表干净、肌肉充实、肠道饱满、反应灵敏、游泳有明显的方向性、躯体透明度大、全身无病灶的虾苗。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抗离水试验:从育苗池随机取出若干尾虾苗,用拧干的湿毛巾将它们包埋起来,10分钟后取出放回原池,如虾苗存活,则是优质虾苗,否则是劣质苗。

2、虾苗的规格:放养优质虾苗是提高成活率和高产的保证。虾苗规格最好2cm以上,一般1.2~1.5cm,不低于0.8cm;太小的虾苗养成成活率较低。

3、适时放养虾苗:该虾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在此水温范围内放虾苗养殖,生长速度快、摄食量大、体质健壮、抗病力强。该虾生活在偏低水温的环境中则摄食量小、体质弱、生长慢,从而养成成活率低。因此,该虾在我国南方的放养时间是4~5月份较合适,具体我地放养时间一般可选在5月下旬~6月上旬(水温22℃以上);

4、放养密度:放养规格1.2~1.5cm的虾苗,养殖90天左右,按70%成活率计算:精养池塘放苗密度为30000~40000尾/亩,可产虾250~300kg;进行高密度精养,采取轮捕的方法,放养密度可高达50000~60000尾/亩,亩可产350~400kg鲜虾,每亩效益达到10000元左右,利润较高。【对虾养殖技术】

5、放养前的准备:虾苗放养前可先采用小池暂养,小池暂养时间一般7~10天,这样有利于调节虾苗袋与放养池的水温,使两水体水温一致;放苗前一天池塘要开动增氧机增氧,以保证虾苗的适应能力和养成的成活率。

2.4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南美白对虾养成成活率、产量和经济效益。故在南美白对虾整个养殖过程中,对池塘水质、饲料、日常工作要进行科学的管理。

1、水质调控:⑴池塘水色调控:最常规的方法是在池水中按氮磷比20:1施放氮肥和磷肥,如瘦水池塘早期施放有机肥,追肥量视池塘水体透明度、PH值、水色等灵活掌握,可每星期施追肥一次,使池水保持黄绿色或茶褐色的理想水色。在养殖中后期,由于水色变深,应适当换水或施一定量的沸石粉或生石灰控制水色。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在池中施放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细菌以改善水色、水质。⑵池水PH值、溶氧量、透明度调控:适宜PH值为7.8~8.5,可每20天施一次生石灰;在养殖中后期会出现PH值偏高, 应特别注意调控, 否则,会增加氨氮的毒性,抑制虾的生长。在该虾的养殖过程中,随着虾体增长,对水中溶氧量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所以,要视水质状况间隙性开动增氧机,以后逐渐延长开机时间,精养和高密度养殖池,到养殖中后期必要时需24小时开机,以保证池水溶氧量在5mg/l以上,池塘底层溶氧量要在3mg/l以上,不能低于1.2mg/l。要购买水质快速测定仪,随时监控池水的pH值、溶氧量、氨氮等变化,保证养虾万无一失。养殖前期池水透明度保持25~40cm,中后期保持在35~50cm,若小于20cm,应换水、加水或施沸石粉或生石灰;若透明度过大,可追施氮肥和磷肥。在淡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可搭养鲢、鳙,用以调控池塘水质。

2、科学投饵:⑴前期(放苗后15天内)以生物基础饵料为主,并每天交叉投喂蒸鸡蛋糕、花生麸、煮熟的鱼糜和小虾料,日投饵量为虾湿重的10%,每天7:00和19:00投喂2次即可。⑵中期(体长3~10cm)以投喂粒径0.5~1.5mm颗粒虾料为主,每5天投一次煮熟捣碎的鱼肉,日投饵量为虾湿重的6~8%,每天7:00、19:00、23:00三次投喂。⑶后期(虾体长10 cm以上)投喂粒径1.5~2.0mm的虾料,日投饵量为虾湿重的4~5%,每天7:00、12:00、19:00、24:

00投喂4次,方法是沿池塘边均匀投喂。(可设饵料台,以检查虾摄食情况,并结合天气、水温、水质等情况调整投喂量。)

3、巡塘:每天坚持黎明、白天、傍晚、午夜四次巡塘,检查设施完好情况,水色、水质情况,虾的活动与摄食情况、生长情况等,以调节投饵量和是否开启增氧机。

2.5 虾病防治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要坚持“虾病靠防,防重于治”的原则,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始终做好预防工作。

1、严格检疫:了解孵化场及育苗场种虾及虾苗来源,进口渠道是否认真淡化,是否经有关部门检疫等;对进口虾苗要进行严格的检疫。

2、药物预防:养殖开始时,池塘施泼2㎎/l的土霉素于水体中;以后每隔一周,用1~1.5mg/l的呋喃西林泼洒一次;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药物,以增强抗病力。拌饵投喂的药物有维生素C、E、大蒜素、土霉素、氯霉素、伏碘、大黄等;对虾池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使虾池持续保持生物生态平衡,平衡虾池藻相和菌相,能有效防治虾病的发生。

2.6 及时收获

当虾长至商品虾规格时就可以收虾出售,一般一次性收虾应注意:当寒潮侵袭,气温突然降低(超过8℃时)不能收虾,气温回升后再收虾;水质突然变坏,要尽快提早收虾;虾生长停滞,开始出现虾病时要突击收虾。高产精养虾塘要采取轮捕的方法,当部分虾长到商品规格时就分疏起捕,分几次收获。

篇六 对虾养殖技术
最新总结的七个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要点

最新总结的七个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要点 近几年大家养殖南美白对虾都有同感,越来越难养了。“偷死”问题每位养殖者都要面对,很难避免!慢慢地,大家也都习惯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偷死是“迟早”的事,所以只能想方设法让对虾迟点死(注:迟就是60条/斤左右,过了盈亏线),甚至养到更大,养到更高的产量。如何才能做到让对虾迟点死,下面总结一些要点,供大家分享。   一、优质苗种   市场上很多时候,对虾养得不好,好多养殖户第一时间都会怪这个苗种不好,可见苗种对成功养殖的重要性,所以在此也建议大家选择优质苗种来养殖。但实际上也有些老板怕养好苗,觉得长得快,死得快;“偷死”来得急,来得多!为什么会这样?   1、长得快,蜕壳多,抵抗力差,容易感染有害菌   2、长得快,虾体营养、溶氧要求高   3、长得快,“同时”蜕壳多,水体营养、溶氧要求高   了解了好苗为什么长得快,死得快了,我们选择适合好苗养殖的管控方向,会不会好养些?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只能让虾尽情地长,跑得快,“迟”点死,才能有钱可赚!   二、壮苗、保苗   选择了优质的苗种,合理的放养密度 ,下面就要保好苗,有苗才有养下去的意义,有苗中后期水体才好管控,有苗才有产量。保苗首先要想方设法壮苗!保苗操作关注细节和方案:   针对南美白对虾:   1、投苗前2个小时用拜激灵6亩/包+速补100 4亩/包沿池塘边泼洒后再投苗。   2、投苗后每5天使用微量元素速补100泼水一次,直到虾体达100条/斤左右;天气突变,速补100加拜激灵一起用,缓解应激。   3、投苗后,“清罾”前7天,关注“转肝期”,拜水安+德维乐+彼奥酸拌料投喂,调肝护肠,加强虾体质。   针对水质、底质:   1、清塘进水消毒后(欣碘4亩/瓶消毒,无需解毒),投放生物净水剂8亩/+拜生源4亩/包+红糖5斤/亩,注意水色,“黄绿”色为好。   2、关注pH,pH早上为7.7--8.0为好,pH早上高于8.2,下午高于8.5,要注意藻种,藻浓度及水色。pH高的调控方案:生物净水剂+红糖傍晚太阳落山后投放。   3、投苗后每7到10天使用一次拜生源,改底护底调水。   4、“清罾”时,欣碘5亩/瓶消毒,隔12到24小时补充生物净水剂8亩/包,同时使用一次生物氧化剂5亩/包,可有效预防虾游泳足发黄及黄鳃。   三、营养   养殖过程种,大家都更多的关注虾生长所需的营养,往往忽略了水体藻类、微生物等生长所需营养的补充,以及塘底过剩营养的分解利用。我们应该整体关注,关注

点:   1、虾体营养:保证虾正常生长的营养素 (虾料)   2、水体营养:虾、藻类、微生物(菌)生长繁殖的营养素    微量元素速补100(虾、藻类、微生物共用)    碳源红糖 有机碳(碳水化合物)微生物利用产生无机碳(二氧化碳、碳酸氢根、碳酸根),藻类才能利用。   3、塘底营养:分解、消耗、利用 (拜生源或生物氧化剂)   四、溶氧   溶氧是成功养殖的关键,但实际我们更多关注水体溶氧,忽略了虾对溶氧的携带能力,虾对溶氧的携带能力也是水质、底质好坏的直接表现。   1、水体溶氧   溶氧饱和度:气压、水温   直接增氧:增氧机、增氧剂   间接增氧:想方设法减少耗氧物质;藻种、藻浓度! 肥水:优质小型藻类,合适的藻浓度   改底:有效改底;关注水体氧化还原电位   2、虾体溶氧   虾体的生理携氧能力,受毒素影响!   解毒:有针对性解毒,先本后标,标本兼顾!   治标: 虾(改善携氧能力,拜激灵5亩/包)   治本: 水、底质(去除有毒物质,唐靓3亩/瓶,24小时后生物氧化剂5亩/包,唐靓用后隔5小时才能用拜激灵)   常用解毒方法:直接氧化、 络合 、藻类吸收利用 。   五、改底   底好,虾才能养得长久,才能养出大虾,才能养出产量。我们都知道改底很重要,也经常改底,但就是很难判断塘底改善到什么程度了,所以改底有好产品的支撑很重要,我们应该追求有效改底。   改底的几种方式:   1、化学氧化(快,但不均匀,维持时间短)   2、生物分解利用(均匀,维持时间较长)   生物改底的好处:   1、分解、消耗、利用塘底营养给水体提供营养,同时减少有害菌滋生的条件   2、减少有毒物质产生的条件   3、减少塘底耗氧物质,提高底层溶氧   有效改底的成熟方案:   1、投苗后每7到10天使用一次拜生源4亩/包;每造虾使用3到4次生物氧化剂,从虾“清罾”时开始用。   2、紧急情况处理先用唐靓3亩/瓶,根据情况重复操作,情况稳定24小时后生物氧化剂5亩/包。   六、有害菌控制   有害菌控制也就是消毒,消毒就是对有害菌浓度的控制,并不能杀死所有有害菌,在有利的条件下,有害菌又会很快繁殖反扑,所以消毒要掌握好时机,以及追求有效消毒,消毒后的正确操作非常重要!   有害菌滋生的条件: 1、天气 (反复、风向)   2、水环境 (突变,溶氧水平低)   3、底环境 (底差,底氧低)   消毒剂控菌的时

机: 1、阴雨天转晴升温时   2、突然倒藻后   3、底脏底氧差时   消毒(欣碘3~5亩/瓶)后要及时补充有益菌(生物净水剂6~8亩/包)占位,抑制有害菌!   七、藻相、菌相管控   在养殖做水过程中,我们经常讲要藻相、菌相平衡,可怎样的藻相、菌相更适合你的养殖塘呢?这需要我们对自己池塘的了解,根据自己池塘的条件,做好养殖规划,选择更适合自己养殖池塘条件的方向养殖,才有望提高养殖成功率!   1、偏酸性底质,培藻、稳藻,以偏藻相的方向养殖,但也要注意藻种,菌的辅助及应用,藻类所需营养素的及时补充。   2、中性偏碱性底质,注意控藻,以偏菌相的方向养殖,要注意水体溶氧及补充足够碳源、微量元素。   3、养殖过程中注意管控好pH,尤其苗期更要注意。

篇七 对虾养殖技术
淡水青虾养殖技术

淡水青虾养殖技术

青虾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淡水虾,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药用价值,倍受人们青睐。

一、养虾的习性。

青虾广泛地生活在湖泊、沟河之中,最喜栖息于多水草的浅水水域,它属杂食性动物,幼体以浮游生物为主,成虾食以水生植物腐败茎叶为主。青虾一般在7~9 月间交配产卵,每次产卵800~1200粒。由于受精卵得到母体良好保护,天然孵化率在92%以上。幼体经过3~4次脱皮,即变成幼虾。幼虾只需2~3个月时间,即可成熟产卵。青虾繁殖力较强,雌虾排卵孵化以后,很快就能再度排卵.

二、青虾的养殖。

青虾养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放养青虾,每亩放雌虾500~800只,雄虾300~500只,应在4月底5月初放养它。二是放养人工培育的幼虾:先用一亩左右的池塘作繁殖池,在立夏前,从外河捕捉怀卵亲虾10~12.5公斤,从中选择个体健壮、怀卵量大的放入池内,池中放入水草或杨树根。待产期间每天上午喂豆浆一小桶 (约1公斤黄豆),后投一桶菜饼或糖糟的浆水(约干品5公斤)。幼虾孵出后20天,可育出幼虾250厅只。人工饲养青虾,亩产可达15~25公斤,高产的可达 nbsp40~50公斤。

三、饵料供应。

青虾食性较杂在人工饲养时,各种人工饲料都可饲喂,如螺蛳、蚕蛹、蝇蛆、鱼粉等,植物性饲料有豆饼、米糠、麦麸酒糟等。投饵时间以下午5时为宜,可均匀把撒在虾池四周,数量适当,以免青虾因饥饿而互相残杀。

【对虾养殖技术】

四、人工养殖池塘.

人工养殖青虾要建虾池。养虾池可利用一般的鱼池,面积2~6亩,水深1.2~1.5米,平坦的泥沙底淤泥不宜过多。虾池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青虾游泳能力较差,所以虾池中应繁殖些虾藻等沉水性植物,供虾栖息,但面积不宜超过水域的25%,也可投放树枝供虾隐身,防止虾苗遭受损失。放养前通常投放茶粕、巴豆、漂白粉、鱼藤精或其它药物,用来杀灭池内有害的鱼类及大型水生昆虫,避免敌害侵食。青虾池要加强平时的巡塘管理,防止池埂倒塌、渗漏或水鸟、水老鼠捕食青虾。一旦发现大批幼虾跳跃,浮在水面游动,或者爬在池边时,就表示池中吕溶氧偏低,代谢产物过高,会造成青虾大批死亡,必须立即换水增氧。

池塘青虾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虾池应选择远离工业废水,无污染水源,采光好,四周无遮荫物。面积以1~4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为宜。过小容易造成缺氧,不利于青虾生长而影响产量,过大管理和操作不便。水深以1.5~2米为好。塘埂应坚固不漏水,塘滩坡度平缓,塘底淤泥少,进、排水口要布设2.5厘米规格的密网,做好防逃和防止塘外野杂鱼人侵。池水溶氧为4毫克/升以上,pH值7~8。

2.放养准备

(1)彻底消毒 放苗前半个月,虾池可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消毒,用量为每亩75~100千克。淤泥较厚的池塘,应在放苗前1个月干塘曝晒,以达到清塘消毒和改善池塘底质的目的。

(2)培肥水质 放苗前5~7天,灌水深约60厘米,亩用100千克左右的有机肥培肥水质,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为即将下塘的虾苗准备好丰富适口的生物饵料。

3.苗种放养

虾苗放养规格最好在1厘米以上,这种规格的虾苗操作时不容易受伤,成活率高。苗种放养要计数下塘,密度过大,会导致达不到商品虾规格而影响收益,密度过稀会影响产量。如池塘平均水深为0.8~1米,计划产量达到60千克,亩放虾苗为5~6万尾;如池塘水深1~1.5米,计划产量达到75千克,亩放虾苗为7~8万尾,出池规格约为每千克500只左右;如池塘条件好并配有增氧机,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

4.水草放养

虾池四周,离塘滩1米处,应放养少量水草,用绳固定成为水草带。水草带宽度以1.2

米为宜,以利调节水

温,为青虾提供良好的栖息和活动场所。

(1)放养时间 放养水草最好选择在青虾生长至 2厘米以上时进行,过早放养会大量吸收水中养分而减少饵料生物的数量,导致虾苗前期生长缓慢。

(2)水草种类 最好采集陆生草种放养,以免带进野杂鱼和其它敌害生物。

(3)放养面积 水草放养面积应控制在占水面的20%~30%,放养面积过大会影响光合作用并导致水体缺氧。

5.投饲管理

青虾是一种杂食性甲壳动物,饲料来源广泛,一般以青虾专用颗粒饵料为主,虾苗下塘1个月内最好投喂全价破碎颗粒饵料。前半月每天每亩投喂0.5~1.0千克,后半月1.5~2.0千克,上午7~8时,下午5~6时投喂,上午投喂比例约为日总投量的35%,下午为 65%。投饵时应沿池边四周均匀抛撒,池塘中间只需少量投放。

6.水质管理

青虾属底栖动物,耗氧量很高,窒息点为1.12毫克/升水。因此加强水质管理至关重要,必须确保虾池有足够的溶氧量,水体透明度应保持在40厘米左右,每隔7~10天加注一次新水,加水或换水量通常为30厘米,达到肥、活、嫩、爽的水质养殖标准,促进青虾的脱壳生长。8~10月,青虾存塘量急剧增加,又是气候多变季节,容易发生缺氧浮头,要加强巡塘,及时加水或开机增氧。冬季停食后,要定期加水和适量施肥,控制好水质和水位,以减少青苔和黑壳虾的发生。

7.注意事项

(1)防止药物中毒 青虾对敌百虫和菊酯类农药很敏感,要严禁这一类农药进入池塘,以防中毒。养殖过程中出现病菌感染,可用含氯药物进行防治。

(2)加强巡塘 平时应细心观察青虾的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及时进行防病消毒和注排水。清晨巡塘时,如发现青虾跳在水草上或岸滩上,则表明池中已严重缺氧,必须及时加注新水或开机增氧,防止浮头和死亡。

(3)扑杀野杂鱼 及时发现和扑杀泥鳅、黄鳝、蛇等敌害,禁止同塘养殖黑鱼等凶猛鱼类。

(4)及时捕捞 青虾寿命通常为14~15个月,5~6月繁殖的虾苗,到第2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死亡,所以必须注意及时捕捞上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8.捕捞上市

青虾捕捞可采用拖网拖捕,拉网围捕,地笼或虾笼诱捕,干塘捕捞等。一般从9月开始采取捕大留小,陆续上市。对达不到商品规格的小虾可并塘留养,至翌年4~5月再捕捞上市出售,也可留作种虾。

池塘养殖青虾,生产周期短、生长快、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市场容量大,深受城乡消费者喜爱。青虾对池塘养殖条件要求不高,操作流程简单,便于掌握,是一种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水产养殖品种。

春季池塘青虾的养殖管理措施

春季养殖青虾,具有成本低、效益高,充分利用空闲池塘,资金周转快的优势是渔区群众增加收入的一条好途径。

一、适时分池

一般情况下,3月份水温上升~14~C时,青虾开始摄食,因此青虾越冬后,于2月末3月初就应及时分池放养。池塘在青虾放养前10-20天干塘清整。挖除过多淤泥,施用优质块状生石灰化浆均匀泼洒消毒,放虾前7天池内注水60-70em,亩施充分发酵的有机肥200kg进行肥水,同时池内适当移植水生植物,或设置经消毒处理的树枝等供青虾隐蔽、攀附、栖息。水草等宜植于离岸一米的浅水区,其面积不超过总水面的30%。虾种放养,亩放规格为每kgl000-2000只的幼虾2万只左右,同池虾种要求:规格一致,体色鲜亮,肢体完整,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同一池内要一次放足,放种时坚持带水操作,小心轻放,避免虾体受伤。

二、水质管理

青虾不耐低氧,喜生活于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水域环境中,当水体中溶氧含量在5mg,I升以上时,青虾的摄食强度大,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而当溶氧低于2.5mgL时,青虾逐渐停止摄食,甚至浮头造成死亡。因此,搞好虾池水质管理,为青虾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水域环境至关重要。搞好水质管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定期注入新水,虾种入池后,每10天左右注水一次,每次15-20cm,水位达lm以上时,可适时换水,每次换水量约l/3,一般不超过10天就需换水一次,使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40cm左右。二是合理追施肥料,春季池水水质往往偏瘦,应根据水质情况适时追施肥料,以充分发酵的有机肥效果为好,便于培养适合青虾摄食的天然饵料,并保持水质“肥活爽”的状态,有利于促进青虾生长。三是适当控制水域中水生植物的数量。春季随水温升高,水生植物生长趋于茂盛,应根据水生植物长势情况,及时清除过多的水生植物,使其面积不超过总水面的1/3。四适时施用生石灰改良水质,并补充水域中钙的不足,促进青虾蜕壳生长。

三、饵料投喂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