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俊平小食品公司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楼俊平小食品公司
楼俊平:批发2元小食品,一年卖出5000万

  楼俊平,一个小生意人,仅用五年时间,就把平均终端价在两元左右的小食品做到年销量五六千万的规模,经销范围也从义乌发展到整个华东片区。而且他靠的绝不是运气。

  入行受挫,转战小食品

  楼俊平原是一家大企业的职员,几年前他因为看好食品行业的发展前景,在毫无食品经销经验的前提下,就毅然辞职下海,并且一投入就是十几万,直接从大品牌做起,代理了真心瓜子、旺旺等一线休闲食品。

  当时的他认为大品牌就会有号召力,也盲目地听从厂家的建议去做商超、走形象。一年下来,由于不懂促销技巧、不懂特殊陈列的运用,只知道砸钱进去却不赚反赔,年底亏得只剩下6000 元。

  热血如他,他仍然坚信食品行业是个极具潜力的大市场。这一次,他总结经验,避开一线品牌,转向省级知名产品。

  楼俊平认为,省级知名产品的品质也有保障,而且不会给经销商设定高额的压货任务,相对轻松。而且小食品本身的客单价都比较低,产品单价都在几块钱左右,毛利率都不太高,流通产品利润在10% 左右,利润来源主要靠走量,楼俊平相信只要控制得好可以尽可能提升纯利率,这样比操作大品牌更稳妥。

  至于渠道,楼俊平认为流通渠道不像商超,不需要大量地搞活动促销,也没有高昂的进场费、条码费,因此从高端商超转向了更适合小食品的流通批发和零售小卖部。

  亲自送货,三年铺开市场

  所幸,在第一年经商过程中,与旺旺的一位经理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他主动提出带着楼俊平转市场、跑业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踩点走访,楼俊平大致了解到义乌市哪些区域容易走销量、哪些区域发展潜力大。【楼俊平小食品公司】

  总结了第一年失败的经验,楼俊平不再让业务员或者送货司机去配送货,因为他们不会留心观察市场,万一人员辞职,也容易导致客户的流失。

  因此,楼俊平开始亲自做业务。

  按照最寻常也最有效的方法,楼俊平挨家挨户去拜访、亲自培养自己的核心客户资源。也没有特别的技巧,只是楼俊平比别的经销商跑市场更勤快、送货更及时。

  自那时起,楼俊平就已经给自己以及公司定下一个标准:“不论大小客户,对所有客户的服务都一视同仁。只要接到订单,12 小时之内无条件送货。并且只要有退换货,都可以无条件承担。” 【楼俊平小食品公司】

  但也因为送来的货又快又好,经商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退货。

  经过三年的耕耘,义乌的许多终端老板都与楼俊平成为很熟悉的朋友。但直到现在,楼俊平也坚持一个原则——所有刚开辟出来的新客户,第一批货品全部都由他亲自配送,并且无论对哪个经销商,都会在第一个月亲自去回访。对于那些要货量很大的,更是会在半个月之内就必须回访。

  高频率的市场回访让许多老板与楼俊平都熟悉起来,到后来,他们即使有了新的业务员接洽也会直接给楼俊平本人打电话拿货。并且,细致的服务让大家都很乐意再给他推荐新客户,“义乌市一半以上终端零售店的老板几乎都是我朋友。”楼俊平认为自己最初三年打基础所付出的辛苦非常值得,公司的渠道已经越铺越顺。

  抢占工厂店,精耕细作重服务

  如果要问楼俊平为何能将小食品卖得风生水起,原因在于其对渠道睿智的洞察能力。

  据楼俊平介绍,在义乌,工厂店是绝对不可忽略的一个渠道。所谓工厂店,类似于校园内的小卖部,大多是工厂内部专属,但走量不可小觑。而在义乌市有大大小小上万家工厂,大多是经营服饰、袜业、饰品、包装、化妆品的工厂。这些相对封闭的渠道,无疑是最好的销售网络。

  因此,楼俊平率先把自己的售点设在这类封闭渠道。第一家工厂店的入驻是机缘巧合,老板刚好是他之前就认识的朋友。一次楼俊平去他们商铺,发现货架上都是些知名品牌,楼俊平自己都是吃过一线品牌的苦头,他清楚一线品牌虽然好卖但是利润空间不高。于是试探性地问朋友,是否愿意尝试进点他的小食品。

  结果一个月后,小食品的销量不错,利润空间也高,老板继续要货。接着给其他工厂店老板也推荐了楼俊平的产品。随着楼俊平供货网点的增多,又加上公司信誉度已经打响,大家都知道楼俊平这里“下单后12 小时内即可免费送货,而且产品好,卖不动可以无条件退货”,因此主动联系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义乌的工厂店多达上万家,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楼俊平的团队却只有11 个业务经理。其中只有5 个人负责义乌当地的工厂店,分片区对工厂店的老板进行服务和接洽。

  为了让最少的人办事达成最好的效果,员工的管控是首要关键。楼俊平说,他选择员工一定选当地人,因为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地理位置都更熟悉,而且无论是申请什么岗位,全都必须从业务员做起,经过三年的历练才有机会往上升。在严苛的标准下,自然也给员工配备了不错的薪资。

  无论针对大厂还是小厂,都是一样的服务。只是进货特别多的情况下,业务经理需要走访得更勤。在鼓励多进货的原则下,进货越多价格越便宜,只要进货满500件以上,就会底价供货。

  会算账,利润高

  让工厂店的老板们肯死心塌地跟楼俊平合作,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会算账,利润高”。

  做小食品的人都清楚,一般小食品的毛利率空间在10% 左右,除去人工成本,纯利润几乎只剩下3 个点左右。但跟着楼俊平合作,却都能把纯利率空间维持在5 个点以上。

  精明的楼俊平会挑选一款市场上常见的同类产品,定价相当低,比如一个饼干单品的进价为1.2 元,只把成本费和人工费核算添加上去,定价2 元,却比市面均价便宜得多,留给大众“价格亲民”的印象。

  同时,再挑选一款品质较好、包装精致并且市面较少的产品,把价位调上去,比如按照厂家的建议终端定价为2 元,楼俊平就大胆地将产品调整为3 元,毛利率空间可以高达20%。并且放在货架最显眼的位置当做主推单品。而消费者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消费。

  在渠道网络如此成熟的情况下,再融入一些市场谋略,想赶超一线品牌都可以做到。

  一般来说,做小食品的商家都不太注重产品陈列,想必大家都有体会,去校园店的话,那种售价一两元钱的小食品,比如花生、豆筋等都是摆在货架最底层,不去找很难发现。

  但楼俊平却有胆识,愿意花钱买一整节货架的排面。而且,专门把那些竞品少却有高毛利空间的精选产品放到最好的货架位置上。消费者根据视觉习惯,往往会对最先看到的产品留下印象。特别是男生,很少像女生对比半天,直接就会购买。

  工厂里的工人们大多也都是外来务工者,他们大部分的家境一般,对品牌意识也没有那么严苛的要求,小食品既能满足口味需求,又不会很贵,因此工厂里的小食品大多销量不错。

  这就形成一个正循环,销量有了,利润也有了,终端店铺老板自然乐意卖他的产品。在这个渠道为王的市场,曾有一度,大家都只卖楼俊平的货,反倒是大品牌的产品卖不动了。

  充分放权,大力发展二批商

  把义乌市场做透后,楼俊平把目光看向周边城市。采取分区管理的形式,让业务经理分管义乌周边的各个区县。比如一个经理负责跟金华8 个市的地区二批代理商接洽。

  毕竟小食品还是要靠走量来支撑。因此在跟二批商接洽的时候,尽可能鼓励他们多进货。比如,一次性进货100 件以上的客户都会搭赠, 进500 件以上的客户则基本底价操作。而且只要一次性进货达到500 件以上,全部都有楼俊平自己的物流车直接发货。

  为此楼俊平自备了7 米6 的大型货车直接送货。“这样算下来每跑一趟的成本会比找物流公司多出500 元左右,但我认为这钱花得很值得。因为,物流公司不会深入下沉市场,但我们每次都会派业务经理跟车过去,增进客户忠诚度的同时,市场反馈都很及时。”

  正因为有业务经理跟车去,他们清楚每家店什么产品卖得好,什么产品急需处理。假如看到哪个店有产品销量一般,业务经理当即就有权自主决断,去判定是应该降价促销还是直接买赠处理掉。

  市场信息判断准确、操作及时,这也是楼俊平这么多年了从来不会有退货的一大原因。

  当然,楼俊平也给业务员充分授权,每人每月有1 万元的临期产品处理权,只要最终月度销量任务能达标,楼俊平很少过问过程。“这也是对业务经理的培养、锻炼,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也让他们培养出全局规划的好习惯。”

  谈到这里,楼俊平还透露了他一个管理业务经理的绝招——老带新。也就是每个老业务经理去市场都必须带着一至两个新业务员。

  一方面,新业务员可以尽快熟悉环境和操作流程规划;

  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老业务员的监督作用;

  再者,假设在某个区域有员工离职,候选者也可以及时地顶替,不会导致人员离职带走客户、渠道断层等情况的发生。【楼俊平小食品公司】

  发展至今,楼俊平的公司已经代理了400 多个小食品品种,今年他又把目光聚焦到膨化食品上,在楼俊平看来,小食品仍是大有可为的一块领域。

【楼俊平小食品公司】

篇二 楼俊平小食品公司
郜坤满:大学生开包子店 睡2天大街啃3天馒头感动师傅学技术

【楼俊平小食品公司】

  昨日临近中午,陇海路一家包子店前,不少顾客排队买包子。

  招呼生意的是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小伙子,他热情地为顾客服务:

  “您要鲜肉香菇,两个?好的。”“您想吃素馅的,有萝卜木耳、韭菜鸡蛋的,对,也是一元一个。”……很快,几个笼屉里的包子就卖光了。

  这个小伙子就是这家汤包店的老板,名叫郜坤,去年刚大学毕业,今年只有23岁。

  近期看到不少大学生毕业后求职难的报道,他希望通过媒体讲述一下自己的创业经历,给刚刚走上社会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

  大学毕业放弃稳定工作决心开包子店

  郜坤是河北邯郸人,去年毕业于石家庄学院,学的是市场营销与管理专业。

  毕业后,他和很多同学一样,到处投简历,参加招聘会,希望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最终,他在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工资待遇还算不错。做了3个月后,他总是感觉在为别人打工,他决心要去做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于是他辞了工作,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

  当然,他并不是盲目地辞职和没有方向地创业,早在工作期间,他偶然从网上看到一些关于包子店的信息,便开始关注包子的经营。之后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觉得包子行业作为快餐,门槛低,形式灵活,资金投入少,觉得可以从这个行业做起。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去学习做包子的技术。

  但是,当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父母时,他们都强烈反对,父母还是希望他找到一家稳定的单位,完全没有餐饮从业经验不要去冒险。面对亲人的不理解,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睡2天大街、啃3天馒头感动师傅学到了技术

  开包子铺,郜坤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自己并不会做包子,即便会做,家常风味也不能满足大众的口味。于是他首先要寻访名师,学习制作最受欢迎的包子。为此,他先后去了杭州、北京、天津和开封,几乎是遇到人气旺的包子店就进去品尝,寻找机会学艺,最终确定学习天津“狗不理包子”传人的技术。

  但求师的过程并不顺利。虽然他真诚地说明了自己的意图,但师傅觉得郜坤这样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是一时兴起罢了,吃不了这个苦,坚持不了多久,虽然他一再表达诚意,但人家还是不收。第一次去天津,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时隔两个月,他再上天津。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当时他身上所有的“启动资金”只有大学期间勤工俭学攒的4万余元。

  第一次去天津他住的是宾馆,这次去为了省钱,他就在离包子店不远的一个广场的椅子上过夜。当时已是初秋,天津的夜晚凉意很浓,他只有裹紧衣服苦熬。就这样,他在外面睡了两夜,连啃了三天馒头。

  郜坤说:“那次经历恐怕是我这一生难忘的,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我觉得以后再遇到困难,自己都能够接受了,因为我连广场的椅子都睡了,都沦落街头了,还有什么事情是无法克服的?”最终,他这种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天津的师傅,答应收他为徒,教他做包子的祖传技艺。

  三个月学成之后,分别时师傅语重心长地说:“我年纪大了,你可能是我最后一个徒弟了,我已经把手艺毫无保留地都教给你了,你回去一定要好好做,一定要做真材实料的包子,做良心包子!”

  调查市场2个月品尝郑州50多家包子店 【楼俊平小食品公司】

  由于家人已在郑州定居,郜坤也就选择在郑州发展。从天津回来,他又花了两个月时间去品尝了郑州50多家包子店的口味,并对包子的口味、大小、价格、经营状况等做了详细调查和总结,最后根据调查,把学到的技术结合郑州本地的饮食习惯加以调整,并对自己要开的店做了详细规划。他计划一次性开两家店,这样能降低成本,达到利润最大化。但一家包子铺的成本就要3万,郜坤的资金还差2万元。

  “我没办法,只能向朋友和同学借钱,不少人不愿意借我,他们不是不支持我创业,而是觉得我毫无经验,很难保证创业成功。最终经过我的不断争取,终于凑够了钱。不过,那种伸手向别人借钱的滋味真不好受。”郜坤说,“所谓苦尽甘来,6月12日,第一家店开业第一天生意就非常好,20天后开了第二家店,现在我已经还清了所有的债务,每天能有五六百元的利润。”

  而最让郜坤开心的还是,顾客排队买包子,他们品尝后夸他的包子好吃,并且口口相传,老顾客又引来了新面孔。他并不满足现有的成绩,开连锁店是他的目标,准备今年年底再开两家店。

  践行公益梦想要给敬老院、环卫工免费送包子

  让郜坤开心的是,顾客吃过他店里的包子后觉得味道不错,又介绍来新顾客,口碑才是生意持续红火的最大保证。而他并不满足现有的成绩,开连锁店是他的目标,准备今年年底再开两家店。

  “在创业路上,我一直在奔跑前进,我给自己的店起名‘鸿德’,就是希望自己做一个有‘鸿鹄之志’和有道德的年轻人。”郜坤说,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等包子店稳定后,他和团队会定期去敬老院给老人送包子,给环卫工人送包子,给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免费早餐”等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他的公益梦想。

  说到这里,郜坤满怀憧憬地笑了:“我想到那个时候,父母和曾经质疑我的朋友们,就会理解和支持我了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9983.html

    上一篇:水蛭养殖成本

    下一篇:烧鹅的做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