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饲养技术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奶牛饲养技术
后备奶牛无公害饲养技术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艳红,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培育高产奶牛是奶牛场长期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系统的、科学的后备牛培育是育种工作的重要基础。培育后备牛的目的是使奶牛群中原有的优良特性得到巩固和提高,不良的缺点或缺陷逐步地被淘汰或替代,从而培育出生产性能高、具有优良共性、生活力强、饲料报酬高、使用年限长的高产奶牛群,使得奶牛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请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李玉冰教授为听众朋友们介绍后备奶牛的无公害饲养管理技术。现在李老师已经来到了演播室,李老师您好!

  专家:艳红,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1.主持人:李老师,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后备奶牛?在无公害奶牛养殖中,如何对后备牛进行培育呢?

  专家:后备奶牛包括犊牛、育成牛和初孕牛。也有人把后备牛分为犊牛和育成牛。育成牛又分为育成前期牛和育成后期牛,并把育成后期牛称做青年牛。

  后备奶牛要经历迅速增长、性成熟、初配、初孕等不同阶段,是完成生长发育的最重要阶段。这个阶段饲养的正确与否,对成年牛的体形结构、初次配种年龄以及终生产奶性能都具有重要影响;在这个阶段,犊牛和育成牛如营养不良或饲养失误,将会给牛群改良与牛群的正常转群造成很大损失(包括所投资金)。由此可见,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是关系到一个奶牛场的未来,也关系着一个奶牛场是否后继有符合品种的标准牛的大问题。但从目前情况看,有些牛场对犊牛、育成牛的饲养不够重视,各阶段的体重和体尺达不到规定标准,体型结构不良,拖延配种时间,从而严重地影响了牛群的改良和更新。为此,对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2.主持人:好,我们谈到后备奶牛的饲养,首先就要了解它的生长发育规律。李老师,下面请您介绍一下,后备牛的生长发育都有哪些规律及要求呢?

  专家:根据后备牛在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及其营养需要,一般把初生~6月龄阶段为犊牛期、6~18月龄为育成期、18月龄~第一胎分娩为青年期三个年龄段。

  体重的增长规律在正确的饲养条件下,犊牛体重增长迅速。犊牛初生重大约占成年母牛体重的7%~8%,3月龄时达成牛体重20%,6月龄达30%,12月龄达50%,18月龄达75%。5岁时生长结束。由此可以看出,3月龄到12月龄的犊牛和育成牛体重增长最快,18月龄~5岁时体重增长较慢,仅增长25%左右。

  牛妊娠期饲养不佳,胎儿发育受阻,初生犊牛体高普遍矮小;出生后犊牛体长、体深发育较快,如发现有成年牛体躯浅、短、窄和腿长者,则表示哺乳期、育成期犊牛、育成牛发育受阻。所以犊牛和育成牛宽度是检验其健康和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在正常饲养条件下,6月龄以内黑白花奶牛平均日增重为500~800克;6~12月龄育成母牛,每月平均增高1.89厘米,12~18月龄平均增长1.93厘米,18~30月龄(即第一胎产犊前)平均每月增高0.74厘米。

  消化系统的生长发育规律犊牛的消化特点,与成年牛有明显不同。新出生的犊牛真胃相对容积较大,约占四个胃总容积的70%,瘤胃、网胃和瓣胃的容积都很小,仅占30%,并且它们的机能也不发达。3周龄以后的犊牛,瘤胃发育迅速,比出生时增长3~4倍,3~6月龄又增长1~2倍,6~12月龄又增长1倍。满12个月龄的育成牛瘤胃与全胃容积之比,已基本上接近成年母牛。瘤胃发育迅速,对犊牛、育成牛的饲养具有特殊的意义。为了检验育成牛消化器官发育状况,通常的方法是测量育成牛的腹围。腹围越大,表示消化器官越发达,采食粗饲料能力也越强。高产奶牛必须具有很强的采食粗饲料干物质能力。后备牛的培育方案应根据以上规律和要求进行制定并严格检查执行。

  3.主持人:好,这是后备奶牛生长发育的规律。犊牛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年母牛的体形和生产性能。因此,应重视加强犊牛培育措施,做好管护工作,保证犊牛的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那么对犊牛如何进行培育呢?

  专家:犊牛是指出生后到3月龄或到6月龄的小牛。这主要取决于哺乳期的长短。犊牛的培育,可分为新生期、哺乳期和犊牛后期。

  4.主持人:好,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先说说如何培育新生期的犊牛呢?

  专家:犊牛出生后20天内称新生期,又称保育期。犊牛出生后最初几天,由于组织器官尚未完全发育,对外界不良环境抵抗力低,容易受到各种病菌的侵袭而引起疾病,甚至死亡。从各奶牛场犊牛死亡情况来看,有60%~70%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周。

  新生犊牛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践证明,母牛泌乳后期和干奶期的饲养好坏,与初生犊牛健康有密切关系。所以,必须重视母牛泌乳后期和干奶期的饲养。

  犊牛出生后5天内,必须哺喂初乳。犊牛在出生时,体内缺少一些无法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抗体(也就是免疫球蛋白)和其他营养,而初乳中却含有抵抗多种疾病的免疫物质以及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所以,犊牛出生后,应尽早饲喂其母亲的初乳。

  犊牛出生后1小时,当犊牛站起,并出现吸乳反射时,必须进行第一次哺乳。健康的犊牛,第一次初乳喂量为1.5~2千克。这次喂量不应太多,以免引起消化紊乱。而后随着食欲的增加,初乳喂量可逐渐增加,初乳喂量一般可达犊牛体重的8%。

  最初犊牛由桶内哺饮初乳,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手持桶,另一手中指及食指浸入乳中使犊牛吸吮。当犊牛吸吮指头时,慢慢将桶提高使犊牛口紧贴牛奶而吸吮,习惯后就可以将手指从犊牛口内拔出,并放在犊牛鼻镜上,如此反复几次,犊牛便会自动哺饮初乳。如果犊牛拒绝吸吮,应采用哺乳器喂2~3周。每次喂完奶,要用干净毛巾将犊牛嘴周围的乳汁擦净,以防养成舔癖。

  初乳每日分3次饲喂,饲喂时初乳的温度应保持在35~38℃。温度过低的初乳必须加温,以免引起犊牛胃肠功能失常,导致下痢。相反,如温度太高,则易因过度刺激而发生口炎、胃肠炎等,或犊牛拒食初乳。在初乳期每次哺乳之后1~2小时,应饮35~38℃温开水1次。

  为了提高犊牛成活率,一般可采用单栏露天培育。主要的设施是室外犊牛栏。犊牛栏是由侧板、顶板及后板围成。侧板两块,四边分别长150厘米、165厘米、115厘米和145厘米,是前高后低的直角梯形;顶板为130厘米×170厘米的矩形;后板为115厘米×120厘米的矩形。每头犊牛占用面积5.4平方米。犊牛栏一般采用厚度不小于1.25厘米的木板制作,最好外包铁皮。

  在犊牛栏的前边设一运动场。运动场由直径为1.3厘米的钢筋围成围状,围栏长、宽、高分别为300厘米×120厘米×90厘米。围栏前设喂奶槽和饮水桶,以便犊牛在小范围内活动、采食、饮水。

  犊牛栏坐北向南,也可随季节或地区不同而调换方向。犊牛栏应设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

  犊牛栏应经常保持干燥、卫生,勤换垫料。栏的后板应开一排气孔,冬天关,夏天开;或在后板与顶板之间设升降装置,夏天将顶板后部升起以便通风。

  5.主持人:好,这是新生期犊牛的饲养管理问题。李老师,请您再来谈谈哺乳期和犊牛后期又应该怎样培育呢?

  专家:哺乳期:

  (1)人工哺乳。即犊牛出生后,与其母亲隔离,在犊牛保育笼或犊牛舍集中饲养,由人工辅助喂乳。在哺乳早期,犊牛最好喂其母亲的乳,1周后可由母乳改为混合乳,2周后可饲喂牛乳代用品。在此期间,由于母乳、混合乳、牛乳代用品中营养成分差异较大。所以,应注意逐渐改变,以免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哺乳期长短不宜作硬性规定。在精饲料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提前断奶,哺乳期为2个月。如果精饲料条件较差或奶牛场初乳和“有抗奶”较多时,可适当增加哺乳量,并延长哺乳期。有抗奶是泌乳母牛在用抗生素治疗期间所产的奶。

篇二 奶牛饲养技术
奶牛饲养技术

奶牛饲养技术

一、选养优良牛种

1、奶牛品种的选择,品种以中国的黑白花奶牛为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美国优质奶牛品种荷斯坦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良。

2、奶牛个体的选择。乳用牛的体型,其侧望、俯望、后望的轮廓均趋于三角形,后躯显著发达。被毛细、短、光泽、皮薄、有弹性。皮下脂肪少,血管显露,乳房发育充分,呈圆形。乳头分布均匀,呈圆柱状,粗细长短适中,乳静脉粗大而多弯曲,乳井大而深,个别奶牛出现3个或3个以上乳井,这是乳静脉分支多的标志,这类奶牛一般产奶量都高。在购买时还要做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的检查。

二、运用科学的饲养技术

1.饲料要多样搭配。喂给奶牛的饲料应以青绿多汁饲料为主和优质干草为基础,营养物质不足部分用精料和其他少量添加剂补充。按干物质来说,青绿多汁饲料可占50%,粗饲料占30%,精饲料占20%。奶牛的日粮,特别在产奶期应力求多样化,至少要两种以上的粗饲料如青干草、稻草或玉米皮等;2—3种多汁料如青贮、胡萝卜、甜菜等及3—4种精料如玉米面、麸皮、豆饼、大麦等组成。有条件的还可以喂些豆腐渣、啤酒糟、梨果皮等利于产奶的副料。做到以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青贮为主,青刈为辅,坚持干草、青贮常年不断,做到饲料多样化,适口性好,促进乳牛的食欲,并提高饲料利用率。

2.讲究饲喂方法。喂奶牛要定时定量,对高产奶牛必须根据其特性和嗜好来进行饲养。有的喜欢吃干料,有的喜欢吃湿料,应采用不同的调制方法满足其需要。每天饲喂次数与挤奶次数相同,一般可日挤奶3次,喂饲3次。饲喂顺序,一般按精料、多汁料、青饲料、青贮料、干草等给予,养成习惯后不要轻易改变。

3.饮水要充足。日产50kg奶的奶牛每天约需水50—75kg。如饮水不足,就会直接影响产奶量。每天至少应给牛饮水3—4次,夏季天气炎热时,应增加饮水至5—6次。运动场内应设水槽,经常贮满清水,使牛随时都能喝到。冬季水温不可过低,必要时可饮温水。

三、加强日常管理 ⑴梳刮:每天必须坚持1次。方法为由前至后,由上到下。⑵运动:1日2次,可在舍外和舍内运动场进行,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⑶护蹄:运动场上应平整,无砖头石子,保持蹄的清洁,半年定期修护蹄1次。⑷防暑保温:夏季以防

暑降温为主,冬季防寒保暖。⑸饲喂定时定量:每日饲喂3次为宜。⑹牛舍定期消毒:可用10%浓度的新鲜石灰水或者3%浓度的漂白粉液等消毒杀菌。⑺及时免疫接种和预防传染性疾病。

四、关键时期饲养

干乳期(停止挤奶至分娩前15天) 日粮应以优质青干草为主,并喂以适量青绿饲料、块根饲料和精料,精料饲喂不宜过量,一般混合精料为2.5公斤左右。干乳后期需增加日粮营养,降低混合精料中钙的喂给量,以适应奶牛产后需要。此阶段精、粗料喂量比确定在3:7左右为宜。

围产期(分娩前后各15天内) 对临产前奶牛应逐渐增加精料喂量,但最大喂量不宜超过牛体重的1%(对产前乳房水肿严重的奶牛,不宜多喂精料),同时减喂食盐,防止奶牛便秘。分娩后补饮热麸皮及盐钙汤10~20公斤(麸皮500克,食盐50克,碳酸钙50克),以利奶牛尽快恢复体力和排出胎衣。产后1周内钙磷比调整为3:1。

泌乳盛期(产后16~100天) 此阶段的营养需要,一部分为恢复体质,更主要是为了满足产奶需要。产后4~6周奶牛达到泌乳高峰,此时可采用引导饲养法饲喂,即产后第五天开始,给奶牛饲喂优质干草和充足饮水,精料喂量每天增加0.5公斤,饲养水平为饲养需要标准的1.2倍,直至泌乳量不再上升为止,然后开始正常饲养。此时,精料的喂量应是基础料2.5公斤,每产2.5公斤牛奶增加1公斤精料,精、粗料喂量比为5:5。

泌乳中期(产后101~200天)此阶段奶牛采食量增大,饲喂精料量应较前期减少,精粗料比为4:6,干物质进食量为体重的3.5%~4.5%。期间奶牛产奶量稳中有降,月递减5%~7%,所以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量使产奶量下降缓慢些。

泌乳后期(产后201天至干乳期前) 此阶段奶牛产奶量已大幅度下降(每月递减8%~12%),精料喂量应适当减少,精、粗料喂量比以35:65为宜。但在千奶前1个月左右精料喂量应增加1公斤左右,以确保胎儿发育所需营养。

篇三 奶牛饲养技术
奶牛养殖技术

【奶牛饲养技术】 【奶牛饲养技术】

篇四 奶牛饲养技术
奶牛饲养技术

奶牛饲养技术

一、牛场及牛舍的修建

奶牛场应选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场地水源充足,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任何传染病的地方。场内应设管理区、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管理区和生产区应处上风向,粪污处理区应处下风向,牛舍应具备良好清粪排尿系统和无害处理。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和光照应满足奶牛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以降低牛群发生疾病的可能:牛场周围应设绿化隔离带。

二、喂养奶牛的饲养

喂养奶牛常用的饲料有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饲料;饲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变质、发霉、结块、异味等。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GB13078的要求,饲料中含有添加剂应做相应说明。饲料添加剂产品的使用应遵照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用法,特别是使用。奶牛的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饲料中不应使用任何药物,不应使用未取得产品进口登记证的境外饲料和饮料添加剂,不应在饲料中使用违禁的药物或饲料添加剂,不应在饲料中额外添加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各种化学、生物制剂及保护剂(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禁止在奶牛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肉骨粉、干血浆及其他血液制品、脱水蛋白、蹄粉、角粉、鸡杂碎粉、羽粉、油渣、鱼粉、骨胶等动物源饲料。

三、奶牛防疫药物

对奶牛要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规定的疫苗预防奶牛疾病。可以使用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厩舍和器具进行消毒,但不能使用酚类消毒剂。应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和《进口兽药质量标准》规定的钙、磷、碘、钾等补充药,酸碱平衡药,体液补充药,电解质补充药,

四、疫病监测与预防

奶牛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定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奶牛场常监测的疾病至少应包括:口蹄疫、蓝舌病、炭疽、牛白血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同时注意监测我国已扑灭的疫病和外来病的传入,如牛瘟、牛传染性胸膜炎、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等。根据我省情况,还应对牛出败、气肿疽定期进行免疫注射;母牛在干乳前15天作隐性乳腺炎检验,干乳时用有效的邀功抗菌制剂封闭治疗。奶牛场内不准屠杀和解剖牛,要按照NYT5049规定的要求规定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消毒方法。如果发生口蹄疫、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病时,奶牛场和养牛户应当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牛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发生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时,除了对牛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外,还需追踪调查病牛的亲代和子代。发生炭疽时,只需扑杀病牛。发生蓝舌病时,应对牛群采取清群和净化措施,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对病死牛或淘汰牛的尸体应按GB1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按GB/T16569进行。

五、环境卫生消毒

消毒剂可选用石炭酸、煤酚、双酚类、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生石灰、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硫酸铜、新洁尔灭、松油、酒精和来苏儿等。消毒方法有喷洒消毒、浸液消毒、紫外线消毒、热水消毒。注重对环境、工作人员、牛舍、用具、牛体进行消毒。

六、饲养奶牛的管理制度

挤奶管理:贮奶罐、挤奶机及挤奶用具使用后都应清洗干净,按操作规程要求放置,乳房炎病牛不应套杯挤奶,上机时临时发现的乳房炎病牛不应套杯挤奶,应转入病牛群手工挤净奶后再治疗。牛奶出场前先自检,不合格者不应现场。机械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保养,牛奶盛装、贮藏和运输应符合NY5054规定。

饲喂管理:要保证足够的新鲜、清洁饮水,按规定补充食盐、矿物质,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铵饲养规范饲喂、不堆槽、不空槽、不喂发霉变质和冰冻的饲料。

篇五 奶牛饲养技术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一、奶牛的饲养技术

1、犊牛培育、犊牛出生后1小时后喂给初乳,一周后开始补喂饲料(开食料)和优质县城干草,开食料按玉米30%,小麦麸25%,豆粕30%,食盐2%,碳酸氢钙2%,小苏打1%预的比例配制,让犊牛自由采食,在犊牛舍放臵清洁饮水,让犊牛自由饮用,舍内温度保持在10℃—24℃范围;达60日龄每日采食精饲料1千克左右时断奶;断奶牛精料增加到每天1.5—2千克,优质粗料自由采食,7月龄后转为青年牛饲养。

2、青年牛饲养。断奶至30月龄称青年牛,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原则饲喂,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成牛母牛分干奶期、围产期、泌乳期三个不同饲养阶段进行饲养:(1)干奶期。怀孕母牛在预产期前60天左右停止挤奶,称作干奶期,干奶前几天少喂或停喂多汁青绿饲料,控制饮水,增喂粗饲料;在最后一次把乳房中奶挤净后在4个乳头内注入干乳油剂,并药浴后不再挤奶,若乳房出现红、肿、热、痛,则视情况进行第二次干奶或治疗后再干奶。(2)围产期,产前15天起逐渐增加精料喂量,日粮精粗饲料比为40:60,注意钙的喂量应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预防产后

瘫痪;产后喂给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分娩后1—2小时第一次挤奶不宜挤得太多,只要够犊牛吃就可以了,以后每天逐渐增加,到第三天后才挤净乳房中乳。(3)泌乳期。是一泌乳高峰期额外增加1—20%的精饲料,尤其是第一、二胎的母牛;二是泌乳中期(产后101—200天),日粮精粗饲料比50:50。粗纤维不低于17%;三是泌乳后期(产后201天至干奶)日粮精粗饲料比为40:60,粗蛋白质12%,粗纤维不低于18%。

二、奶牛管理措施

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生产水平的牛只分群饲养,给予不同的饲料配方和不同的喂量;喂料先粗后精,或可采用全混合粮饲喂法饲喂,即将切短(2.5厘米左右)的粗饲料和精饲料、青贮饲料以及各种添加剂等混合在一起,充分拌和饲喂;每天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并使牛只保持充足的舍外运动;牛舍内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寒冷季节保温防寒;根据膘情及时调整饲料供应和饲养管理;每天观察发情表现与发情状况,适时配种;保持正确卫生的挤奶操作习惯,避免乳腺炎发生,保证生奶卫生。

三、奶牛的繁殖配种

奶牛一般在8—12月龄、达成牛体重45%时出现初次发

情,称初情期,12—14月龄达性成熟,配种适龄时间为16—18月龄,体重达成年的70%或375千克体成熟时,才能配种。母牛出现发情表现后18—10小时第一次配种,间隔8—12小时第二次配种。

奶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已发情而未配种或已配种而未配上的母牛,在大约21天左右又开始下一个发发周期,配种后若连续两个情期未再发情的,应视为妊娠,可在三个月时到改良站点进行妊娠检查,妊娠期平均为280天,可按此推算预产期。

四、奶牛引种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实现牛群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率,我们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品种。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奶牛是荷斯坦奶牛,全世界约有1亿头以上。我国饲养的奶牛主要也是这个品种。我国培育的荷斯坦牛虽然遍布于全国各地,但以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新疆、山东等到北方地区数量为多,占我国奶牛数量的90%以上。

开始养奶牛时,大多是采用购买成年母牛、购买育成牛(或青年牛)或购买犊牛等3种方法。在购买母牛或育成牛时,可能是空怀牛或是怀孕牛。选购牛时,要做到“一查、二看、三取证”。

一查:就是查奶牛系谱,审查选购牛先代的生产性能,如父母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及其体重、标尺、体型外貌等。因为先代的一些性状表现对其后代有很大影响。对荷期坦奶牛,系谱上成年奶牛的305天产量一般应在5000千克以上,乳脂率3.2%以上,体重在500—700千克,体高(耆甲高)132—140厘米,达到这几项指标,系谱基本符合标准。

二看:就是看被选购奶牛本身的性能表现。如选购成年母牛,要看它本身的产奶量、乳脂率是否满意。特别应注意的是,要实地检查母牛的繁殖机能是否正常、乳头是否出奶,再根据年龄、胎次情况,看其本身的体型结构、乳用特征和各部分结构情况。选择后备牛时,要结合系谱资料,看其本身生长发育情况,体型不要有明显缺陷。购买犊牛所需的费用是最少的,但到开始产奶所需的时间的较长。可是,购买犊牛是获得优质异性双胎母牛。

三取证:就是取健康证明。奶牛的健康很重要,除了解一般健康状况外,还要向售牛人索要由当地主管兽医部门签发的疫病检疫证明书,证明所选购的奶牛无传染病,如肺结核、布氏杆菌病等。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不从疫区引进奶牛。购买奶牛前,应到售牛地区深

入调查。了解该地区是否爆发过布氏杆菌、结核病、口蹄疫等传染病。如该地区尚在疫情封锁期,就不要从该地区引种。

2、避免调包。如果外购大批量的奶牛,最好逐头做好标识,给已购买的每头牛打上耳号,以免被调包。

3、注意运输安全。在夏委运输牛时,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最好选择经比较凉的夜间运输;在冬季,要注意保温防寒。对需要长途运输的牛,要准备充足草料,路途休息并保证饮水充足,每次饲喂七八成饱即可。

4、证明材料齐全。如跨地区运输,应备有运输检疫证明、运输工具消毒证明,利用铁路运输的还应有铁路兽医检疫证明,在县境内购买则应该备有产地检疫证明等。

五、产奶牛的饲养管理【奶牛饲养技术】

1、泌乳前期的饲养管理。泌乳期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预付”饲养。从产后10—15天开始,除按饲养标准给予饲料外,每天额外多给1—2千克精料,以满足产奶量继续提高的需要。只要奶量能随精料增加而上升,就应继续增加精料喂量。待到增料而奶量不再上升时,才将多余的精料降下来。“预付”饲养对一般产奶牛增奶效果比较明显。

篇六 奶牛饲养技术
奶牛养殖技术规范

奶牛养殖技术规范 Q/TMVY01-2002

2002-10-31发布 2002-11-1实施

上海市金山区吕巷奶牛公司发布

前言

为确保本区奶牛安全、卫生优质高效的饲养与管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特制定本地方标准。

本标准是按GB/T1.1-2000和GB/T1.2-2002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的附录A、B、C、D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市金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金山区奶牛管理站、上海光明乳业集团、金山区兽医卫生监督所、上海市金山区吕巷奶牛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伟、陆耀华、孙爱林、沈国辉、符文勇。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为2002年10月31日。

奶牛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奶牛生产过程中引种、育种、繁殖、环境、饲养、消毒、用药、防疫、牛奶收集和废弃物处理应遵循的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奶牛养殖场奶牛生产饲养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堪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 7959-1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 8979-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6568-1996 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

NY/T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6045 无公害食品 生鲜牛乳【奶牛饲养技术】

NY 5046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17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药防疫准则

NY 5048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第二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净道

牛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奶车出入的专用道路。

3.2 污道

粪便等废弃物、淘汰牛出场的道路。

3.3 牛场废弃物

主要包括牛粪、尿、死牛、褥草、过期兽药、残余疫苗、疫苗及药瓶和污水等。 4 引种、育种、繁殖

4.1 引种

引进种牛,按照GB 16567进行检疫。引进的种牛,隔离观察至少30~45天,经兽医检疫部门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并入牛场饲养,供繁殖使用。不应从疫区引进种牛。

4.2 育种

详见附录A(奶牛育种方法)

4.3 繁殖

详见附录B(奶牛繁殖方法)

5 牛场环境与工艺

5.1 奶牛场应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场地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但远离居民和其他畜牧场、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任何传染病的地方。

5.2 牛舍按照GB7959-1987标准应具备良好的清粪排尿系统。

5.3 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风速和光照应满足奶牛不同饲养阶段的生理需求,以降低牛群发生疾病的机会。夏季要采用防暑降温措施。

5.4牛舍内空气质量应符合NY/T388的规定。

5.5 牛舍地面和墙壁应选用适宜材料,以便于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5.6 牛场内应分设管理区、封闭生产区及粪污处理区、病畜隔离区,管理区和生产区应处上风向,粪污处理区、病畜隔离区应处下风向。

5.7 牛场净道和污道分开,污道在下风向,雨水和污水应分开。

5.8 牛场周围应设防疫河或围墙,场区设有若干绿化隔离带。

5.9 牛场排污按照GB8979-1996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

6饲养

6.1 饲养和饲养添加剂

6.1.1 饲料及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NY 5048的规定。

6.1.2 奶牛的不同生长时间和生理阶段至少应达到《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第二版)要求。

6.1.3 不应在饲料中添加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各种化学、生物制剂及保护剂(如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

6.1.4 应清除饲料中的金属异物和泥沙。

6.2 兽药使用

6.2.1 对于治疗患疾病的奶牛及必须使用药物处理时。应按照N45046执行。

6.2.2 泌乳牛在正常情况下控制使用抗生素药物,必须用药时,在药物残留期间的牛乳不应作为商品牛乳出售,牛乳在上市前应按规定停药,应准确计算停药时间和弃乳期。

6.2.3 不许使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违禁药物。

6.3 防疫

牛群的免疫应符合NY 5067的规定。

6.4 饮水

6.4.1 场区应有足够的生产和饮用水,饮水质理应达到NY 5027的规定。

6.4.2 经常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避免细菌滋生。

6.4.3 若有水塔或其他贮水设施,则应有防止污染的措施,予以定期清洗和消毒。

6.4.4 牛只必须有足够的清洁饮水,可采用自动饮水器。自动饮水器应保持清洁,定进清洗,放牧场饮水应每天调换,确保奶牛健康。

7 卫生消毒 按照GB16568-1996的规定搞好清洁消毒工作

7.1 消毒剂

消毒剂应选择对人、奶牛和环境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和在牛体内不应产生有害累积的消毒剂。

7.2消毒方法

7.2.1 喷雾消毒

用有效浓度的消毒药,用喷雾装置进行喷雾消毒,主要用于牛舍清洗完毕后的喷洒消毒、带牛环境消毒、牛场道路和周围及进入场区的车辆。

7.2.2 浸液消毒

用有效浓度的消毒药水溶液,进行洗水、洗工作服和胶鞋。

7.2.3 喷撒消毒

在牛舍周围、入口、产床和牛床下面撒生石灰等杀死细菌或病毒。

7.2.4 热水消毒

用一定温度的热水杀死细菌或病毒。

7.3 消毒制度

7.3.1 环境消毒

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周用有效消毒药消毒一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消毒药消毒1次。在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设消毒池,并保持有效消毒药液。

7.3.2 人员消毒

7.3.2.1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更衣和紫外线消毒,工作服严禁穿出场外。

7.3.2.2 一般牧场不接受外来参观者,必须进入场区参观时应彻底消毒,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疫病流行期间不许参观。

7.3.3 牛舍消毒

牛舍在每班牛只下槽后应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7.3.4 用具消毒

定期对饲喂饲养用具、料槽和饲料车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PH5);日常用具(如兽医用具、助产具、配种用具、挤奶设备和奶罐车等)在使用前后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7.3.5 牛体消毒

挤奶、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奶牛进行接触操作前,应先将牛有关部位如乳房、乳头、阴道口和后躯等进行消毒擦拭,以降低感染机会和牛乳的细菌数,保证牛体健康。 8 管理

8.1 总的管理

8.1.1 奶牛场严禁饲养任何其他家畜家禽,并应防止周围其他畜禽进入场区。

8.1.2 保持各生产环节的环境及用具的清洁,保证牛体卫生。牛体较脏时,需刷拭牛体,防止污染乳汁。

8.1.3 成乳牛应坚持定期护蹄、修蹄和浴蹄。

【奶牛饲养技术】

8.2 人员管理

牛场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及时调出。

8.3 饲喂管理【奶牛饲养技术】

详见附录C(奶牛饲养方法)。

8.4 饲养方式

采用舍饲加运动场方式,舍饲方式采用栓系定位饲养,将牛只固定于某牛床位,实行人牛固定操作。达到一定规模后,可按产量、泌乳期进行分群饲养,或实行散放饲养。 9 挤奶管理

详见附录D(奶牛挤奶方法)。

10 奶牛盛装、贮藏和运输

应符合NY 5045的规定。

11 灭蚊蝇、灭鼠

11.1 搞好牛舍内外环境卫生,消灭杂草和水坑等蚊蝇孳生地,定期喷洒消毒药物,或在牛场外围设诱杀点,消灭蚊蝇。

11.2 定期投放灭鼠药,控制啮齿类动物。投放灭鼠药应定时、定点,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做无害化处理。

12 病死牛及产品处理

12.1 对于非传染病及机械创伤引起的病牛只,应及时进行治疗,死牛应及时定点进行无害化处理,应符合GB 16548等有关国家的规定。

12.2 使用药物的病牛生产的牛奶(抗生素奶)不应作为商品牛奶出售。

12.3 牛场内发生传染病后,应及时隔离病牛,病牛所产乳及死牛应作无害公处理,应符合GB 16548等有关国家的规定。

13 废弃物处理

13.1 场区内应于生产区的下风处设贮粪场,粪便及其他污物应有专人管理。每天应及时除去牛舍内及运动场褥草、污物和粪便,并将粪便及污物运送到贮粪场。

13.2 场内应设牛粪尿、褥草和污物等处理设施,废弃物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

14 资料记录

14.1 繁殖记录:包括发情、配种、妊娠检查、流产、产犊和产后监护记录。

14.2 兽医记录:包括疾病档案和防疫记录等有关记录。

14.3 育种记录:包括牛只标记和谱系及有关记录。

14.4 生产记录:包括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细菌数、生长发育和饲料消耗等记录。 14.5 病死牛应做好淘汰记录,出售牛只应将抄写复本随牛带走,保存好原始记录。 14.6 牛只个体记录应长期保存,以利于育种工作的进行。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奶牛育种方法

A1 奶牛育种

A1.1 选种选配

A1.1.1 每年10月对全场牛群按父代公牛谱系进行分类。同时计算出成乳牛经校正后305天奶牛量的平均水平。以全场牛群功能性外貌进行调查与评价。对全场牛只的系谱构成,外貌性状和群与配公牛的优劣做到心中有数。

A1.1.2 成乳牛的比例数占全群牛的60%-65%。种用母牛群占成乳牛群的55%-65%。与配公牛精液的选择要符合本奶牛场定向培育要求,与本场母牛结合好,无近亲关系。 A1.2 后备牛培育各阶段指标

初生重:≥35kg 三月龄:97kg 六月龄:178kg 体高106cm。十二月龄:320kg 体高122cm。十五月龄:360kg 体高125cm。 十八月龄:416kg 体高131cm。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0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