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栽培视频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大豆高产栽培视频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粮食、油料兼用作物。在我区旱地广为种植,水田种植较少,产量不高是影响其发展的瓶颈。为了发展大豆生产,帮助农民致富,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总结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一、合理轮作

  大豆不宜连作,也不宜做其他豆科作物的后茬。重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的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导致植株畸形、品质变差、产量降低。轮作可减轻病虫害和杂草发生,还可防止土壤中的营养比例失调,减轻根系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积累的毒害,起到改良土壤,用养结合之目的。

  合理轮作,应选择生地或轮作3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前茬是禾本科作物更好。

  二、种植处理高标准

  1. 选种

  选择增产潜力大,内在和外观品质好的优良大豆品种,如湘春豆13号、湘春豆16号等。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秕粒、霉粒、病粒、褐斑粒和杂种,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2. 拌钼肥

  每500克大豆拌1克钼酸铵或喷洒1%~1.5%钼酸铵溶液50克,喷洒后搅拌均匀、晾干。

  3. 拌根瘤菌肥

  对荒地或者是第一次种大豆的土壤,拌根瘤菌是成功的关键。生产中用200克菌粉加水2500克拌50千克种子(

  在拌钼肥和根瘤菌肥时,应做到匀、轻,达到晾干后种子不膨胀,种皮不开裂。处理的种子当天播完,不要过夜。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产中还可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

  三、播种质量高要求

  1. 适时播种

  播种迟早对大豆的产量影响较大,过早过迟都不利于生长,因此要尽量做到适时播种。在我区,春大豆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夏大豆5月中旬、秋大豆7月下旬播种较适宜。

  2. 播量

  每亩4~5千克。

  3. 合理密植

  播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播种时间、耕作制度等做相应调整,一般而言,播种密度为:春大豆2万~3万株,夏大豆1.2万~2.5万株,秋大豆4万株。

  4. 播种方法

  有条播和穴播。生产中多采用穴播,即行距25~30厘米,穴距20~25厘米,每穴4~6粒种子,出苗后留2~3株。

  5. 播种深度

  视土壤性质、土壤水分等而定,疏松土壤可深些,质地黏重的土壤要浅些;墒情好的宜浅,水分不足的宜深。一般为3~5厘米。

  四、大豆施肥讲科学

  1. 基肥施足

  以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施肥量占大豆总肥量的60%~70%,一般是每亩施粪栏肥500千克,火土灰100~200千克,配合过磷酸钙25~50千克,尿素5千克做基肥。翻地前施入,通过翻耕,将肥料施于耕层中。

  2. 种肥施好

  大豆施肥讲究分层施,种肥是分层施肥的一种形式,亦是集中施肥。生产中采用每亩施腐熟有机粪肥100~200千克,配合过磷酸钙10~15千克做种肥。薄地还应施少量的氮肥,适施钾肥。但要注意的是:肥料要与种子分开,以免烧伤种子和幼苗,将种肥施在种子下3~4厘米处。

篇二 大豆高产栽培视频
玉米大豆沟垄种植技术

  [农广天地]玉米大豆沟垄种植技术       

  玉米大豆沟垄种植技术,是一种利用垄台种植大豆,利用间隔的垄沟种植玉米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打破了“今年种玉米,明年种大豆”的传统栽培方式,具有增温保墒、节水增产、降低生产成本、以地养地的优越性,实现了玉米、大豆的合理轮作,是一种用养结合的种植方式,可在有限的土地上增产增收。现为大家介绍玉米大豆沟垄种植技术。    

  如果同一地块第二年仍然采用玉米大豆沟垄种植模式,应把种植玉米的垄沟安排在上年种植大豆的垄台位置,简单地说,是原来种植大豆的位置改为种植玉米。这样,玉米就可以充分利用上年大豆固定的氮素,从而起到平衡地力的作用。

  相关知识: 

  玉米大豆沟垄种植技术 

  一、玉米大豆沟垄种植技术增产优势与经济效益    

  垄台种大豆、垄沟间作玉米增行栽培技术,垄沟具有集水的功效,由于垄沟种植玉米,同样的降雨量,垄沟接纳的雨水相当于平畦两倍以上的降雨量,再加上玉米是禾本科作物中需水量较大的。所以,对玉米增墒作用明显。大豆具有从大气中固定氮的作用,可以起到增加土壤地力的效果,还有一点,就是大豆的生长后期不需要强烈的光照,而间作的玉米恰好利用自己的高杆为大豆后期遮阴。这种增行节地再利用的种植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玉米大豆沟垄种植技术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栽培比例。大豆、玉米的适宜比例为2:1,也就是2垄的垄台上种大豆,第二垄与第三垄之间的垄沟种植玉米。垄高15厘米,垄面宽30厘米,垄底宽60厘米。   

  二、玉米大豆整地施基肥  

  大豆根系比较发达,一般整地深度要达到20厘米以上。同时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2500千克。同时也要施一定量的化肥,一般每亩施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5千克,施入后耙平。  

  整地后,应按玉米大豆沟垄种植的技术要求进行,即起垄高度为15厘米,垄面宽30厘米,垄底宽60厘米。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垄沟不宜做得太深,垄沟太深会使垄沟内种植的玉米根系过多地扎在20厘米以下的生土层,造成营养缺乏。  

  三、玉米大豆沟垄种植,大豆和玉米适宜的品种、 栽培条件 

  1、大豆选用适于沟垄种植的品种,应该同时具有早熟、矮杆、有限结荚、耐阴性强等四种性状,生育期在115~120天比较适宜。目前可以用于沟垄种植的大豆优良品种有早熟1号、早熟2号、鲁豆4号、鲁豆11、齐黄24等。玉米要选用叶片上挺的品种,生育期应该控制在125-128天,如吉单180、吉单209等。  

  2、 栽培条件:适宜土层深厚的平肥地或半山平地种植。增施优质农肥的基础上,亩施30—35kg复合肥或二铵15—20kg、氯化钾5—7.5kg、混合施入做底肥。玉米大喇叭口期亩追尿素30—35kg。注意:旱龙道地、土层薄地块避免种植,防止早衰。 

  四、玉米大豆沟垄播种注意事项   

  1、大豆种子处理:大豆晒种可以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有利于早出苗、出齐苗,还可以杀死种子表面附着的病原菌,有效防止播种后烂籽、烂芽和苗期病害等现象的发生。大豆晒种一般是在播种前选择晴天,连续晒2-3天,晒的过程中要勤翻动。注意不能直接放在水泥地上暴晒,以防烫伤种子或形成暴粒。    

  为了防止大豆生长期间的病虫害发生,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首先将种子倒入盆中,然后用50%辛硫磷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2%~3%,可以防止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还可以用甲基硫环磷拌种,预防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1%。    

  2、大豆播种:大豆播种期,在我国淮北地区一般在6月中下旬进行,此时正值多雨季节,有利于大豆苗全、苗齐、苗壮。每亩播种3~5 千克,株距6~8 厘米。大豆要打宕点播,每宕播种3粒左右,播种深度3~4厘米。播种过深影响齐苗;播种过浅容易使大豆带帽出苗,影响大豆苗期生长。播种后,如果遇到比较干旱天气,应该浇足底水,然后用土覆盖,以促进早出苗、出全苗。    

  3、化学除草:大豆要在播后苗前进行一次实行化学封闭除草,可以用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均匀喷施于地表,封闭表土层,防除杂草。注意大豆出苗前3天禁止使用,防止对大豆苗产生药害。     

  大豆是双子叶十字花科作物,而玉米是单子叶禾本科作物,采用大豆玉米垄沟种植模式,喷洒除草剂是很有讲究的。首先必须要选用两种作物兼顾的,也就是用大豆和玉米都能用的除草剂,这样才能既不伤到大豆,也不伤到玉米;其次,使用时,不要随意加大药量,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此外,喷施时要保证喷雾量充足、均匀。    

  4、 玉米种子处理:与大豆种子处理一样,玉米种子也应在播前晒种2-3天。同样也要勤翻动。为防止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处理,一般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拌种。可以采用2%的戊唑醇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也可以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0.4%, 

  5、玉米播种:玉米大豆垄沟种植的玉米播种时间一般在大豆出苗后4-5片真叶时为合适。播种太早玉米的高秆对大豆的遮阴影响大豆中期的生长,造成大豆减产;播种过迟不仅影响玉米的产量,也由于玉米的生长影响下茬作物的接茬。每隔一垄沟播种一行玉米,一般采用人工打宕的方式进行。每亩用种量为2-4千克, 每穴播种1--2粒,同一地块应集中播种,保证同时出苗。播种时,播种深度要控制在3~5厘米,过深不容易出苗,过浅可能会形成弱苗。    

  为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为增产打下良好的基础,玉米播种后每亩施入15千克碳酸钾做种肥。注意种肥要施在种子附近,不要直接接触到种子,以防烧芽而影响出苗。    

  五、玉米、大豆的苗期管理    

  1、大豆的苗期管理:大豆苗期是指出苗至分枝出现的这一阶段。    

  1.查苗补苗定苗:大豆出苗后应该进行查苗补苗。补栽可以结合间苗进行,将多余苗带土移栽,移栽应该在下午4点以后或者雨后进行。一般每穴留2-3株大豆壮苗为合适。    

  2.肥水管理:大豆苗期要根据土壤肥力和豆苗生长情况,增减追肥的使用量。在大豆初花前5天左右追一次肥,亩施尿素5-7千克。追肥方法是结合中耕开沟条施。 一般不干旱不需要灌溉,这样有利于蹲苗,促进根系深扎。    

  3.中耕培土:俗话说“豆锄三遍粒滚圆”,大豆苗期一般要中耕三遍。第一遍在间苗、定苗后进行,一般中耕深度不超过3厘米;第二次在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中耕深度应掌握在4-6厘米;第三次在大豆封垄前结合培土浅中耕2-3厘米,以达到通气、增温、保墒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抗旱、抗倒伏和排涝作用。    

  4.大豆苗期病虫害防治:    

  大豆苗期的病虫害防治以大豆病毒病、大豆天蛾为主。    

  大豆天蛾幼虫咬食叶片,轻的叶片被咬成孔洞、缺刻,严重时仅留叶柄,不能结荚,影响产量。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700~1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等。    

  大豆病毒病发病后,先是上部叶片出现淡黄绿相间的斑驳,叶肉沿着叶脉呈泡状凸起,接着斑驳皱缩越来越重,叶片畸形,叶肉突起,叶缘下卷,植株生长明显矮化。可以结合苗期蚜虫的防治施药。药剂可以选用5%菌毒清400倍液,连续使用2~3次,隔10天1次。    

  2、玉米的苗期管理。玉米的苗期是指从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    

  1.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应该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如果需要补种,种子应该先进行浸种催芽,以促进早出苗。也可以采用移苗补栽的方法进行补苗。移栽时间应该选择在下午或阴天,最好是带土移栽,这样有利于早返苗,提高成活率。    

  2.间苗、定苗:间苗、定苗工作一般在玉米3~4叶期进行,这时玉米根系开始增多,对营养需求量增大,如果植株过密,会出现争水争肥现象。根据有关科研部门田间试验,在5-9叶期定苗与在3-4叶期定苗相比,每亩减产约14%-27%。因此,间苗、定苗应该早进行。一般选择在晴天的下午,因为病苗、虫咬苗及发育不良的幼苗经中午日晒后,容易萎蔫,便于我们进行识别淘汰。而对那些苗矮叶密、下粗上细、弯曲、叶色黑绿的丝黑穗浸染苗,生长不良的、叶上有病斑的或茎圆细高的苗,应该彻底剔除。    

  3.蹲苗促壮:蹲苗是玉米苗期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仅可以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还可以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抑制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蹲苗促壮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控制肥水,深中耕,扒土晒根等。蹲苗时间从苗期开始到拔节前结束,应该掌握“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干不蹲湿”的原则。对于玉米苗长势较弱的,不但不要进行蹲苗,相反应当采取必要的肥水促控管理措施,以促进弱苗转为壮苗,可以每亩挖穴深施碳酸氢铵20千克或尿素7-8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    

  4.中耕锄草:玉米苗期中耕一般进行2~3次,第一次中耕在定苗时进行,此时玉米苗较小,中耕既可以清除杂草又不至于压苗,中耕深度掌握苗旁浅、中间深的原则,中耕深度一般为3~5厘米。拔节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中耕,耕深应该适当深一些,深度以8厘米左右为合适。此时中耕虽然会切断部分细根,但可以促进新根生长,控制地上部分旺长。结合中耕清除田间杂草。    

  5.玉米苗期病虫害的防治:玉米苗期病害主要有苗枯病 、缺锌症等,苗期虫害主要有玉米旋心虫、蛀茎夜娥、蚜虫等。玉米的苗期病虫害要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着重于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同时做好种子处理,合理施肥,适当用药剂防治,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药物防治方法:1、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20%三唑酮1000倍液对苗基部喷雾,连喷两次,防治苗枯病;2在玉米4-5叶期,每亩用0.2%-0.3%硫酸锌溶液25-30千克叶面喷雾,防治缺锌症,增强植株抗病能力。3、对发生玉米旋心虫、蛀茎夜蛾的田块,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喷根, 4、当有蚜株率达30%~40%的时侯,可以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六、玉米、大豆的中后期管理 

  1、水肥管理    

  玉米中后期包括从拔节到玉米成熟阶段,大豆中后期是指开花结荚期至鼓荚长粒期。    

  玉米拔节和大豆开花以后,需水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大豆结荚鼓粒期和玉米抽雄期前后是这两种作物的需水临界期。遇气候干旱,应该及时浇水。采用玉米大豆垄沟种植,这两种作物的生育期进程比较一致。因此,在土壤缺水时,可以同时灌溉。但是在追肥上,则要分别进行。    

  这段时间应该早施玉米拔节肥,追施大豆花肥。玉米拔节初期,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施尿素4千克、氯化钾3千克,大豆在初花期施尿素和氯化钾各5千克。玉米在大喇叭口期应该结合中耕培土,每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5千克左右,可以起到抗旱、防倒伏的作用。此外,玉米抽雄时,还应该再追一次肥,每亩追施碳酸氢铵(p432)10千克左右。    【大豆高产栽培视频】

  为防止大豆籽粒不能正常鼓起,形成小荚或空荚,还应每亩用硼砂50克对水30千克对大豆进行叶面喷洒,为防止玉米后期脱肥早衰,要对玉米补施壮籽肥,也就是在玉米叶片上喷施0.4%的磷酸二氢钾和2%的尿素混合溶液40千克。    

  2、病虫害防治    

  1.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侵染茎、荚和种子。叶片上病斑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色,周围红褐色,与健康叶片分界明显,这是区分灰斑病与其它叶部病害的主要特征。    

  防治方法为:每亩用 2.5%溴氰菊酯乳油40毫升与50%多菌灵可湿粉剂100克混合,对水稀释成1000倍喷雾,此方法可以兼防大豆食心虫。药剂防治要抓住防治的黄金时机,也就是大豆的始荚期至盛荚期防治效果最好。    

  2.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以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苞叶和果穗。    

  叶鞘和苞叶染病,病斑较大,呈纺锤形,边缘紫色不明显,病部长有灰黑色霉层;果穗染病,病部生长不规则的灰黑色霉区,严重的果穗腐烂,种子发黑霉变。    

  防治方法:将玉米底部1~2片病叶摘除,集中销毁;也可以喷洒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进行防治。    

  3.玉米螟: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它咬食玉米心叶,蛀食玉米茎秆、穗棒和籽粒,可以说无孔不入,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    

  防治方法为:在玉米拔节以后用玉米丢心剂对玉米进行灌心,灌心施药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做到每一株玉米都要施到药。这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玉米螟防治方法。    

  七、大豆和玉米应该分别收获  

  先收大豆后收玉米。俗话说“豆收摇铃响”。大豆应当在豆粒完全成熟后收获。简单来说,就是摇动大豆植株出现响声,豆粒含水量在15%左右,豆荚与豆粒间的白色薄膜已经消失,并且大豆植株尚有10%左右的叶片时收获,此时期是大豆的最佳收获期。    

  玉米要适时晚收,使茎秆中残留的养分继续向籽粒中输送,充分发挥后熟作用,增加产量,改善品质。一般在玉米的后熟期收获,它的特征是植物叶片变黄,苞叶呈现白色而且松软,籽粒变硬,并且呈现本品种所固有的粒型和颜色,一般在10月1日以后开始收获。

篇三 大豆高产栽培视频
大豆的两种高产栽培技术

龙源期刊网 .cn

大豆的两种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于幸民 左世衍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11期

摘要:大豆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是一种历史悠久,种植广泛的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劳动人民不断总结经验,经过对比形成了不同的种植方法。本文介绍两种大豆的高产栽培方法,望能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膜下滴灌;田间管理;选种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47-1 1 大豆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1.1 技术概述

大豆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以机械化精量播种和膜下滴灌技术为核心,集成先进的机械播种与大豆高密度栽培、滴灌、随水施肥、化学调控等技术,形成的一项创新性大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体系。机械播种保证了植株的距度一致,使得植株在生长过程中能保证水分,肥料的吸收以及均匀的光照,有利于高产稳产。

1.2 技术要点

1.2.1 播前处理 深施基肥,秋施腐熟的羊粪每公顷45000~75000公斤,用复合肥每公顷375公斤,伏翻或秋翻;化学除草播前结合耙地公顷喷施菜草通(金杜尔或施田补)1.575~

2.7公斤,喷洒均匀,不重不漏。

1.2.2 播种 精选良种选用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精选种子,保证种子大小均匀,发芽率高。公顷播量75~90公斤,公顷保苗30~36万株;适期播种 5厘米耕层连续5天通过8℃时播种,底墒不足时可在播后滴水出苗;播种采用气吸式精量点播机一次性完成铺设滴灌带、铺设地膜、膜上精量点播。两膜16行(2.0米的膜)模式,膜宽2米,播幅宽4.6米,每幅膜上播种4个双行、铺2条滴灌带,平均行距28.8厘米,穴距9.5厘米,每穴下种1~2粒,深3~4厘米。

1.2.3 田间管理 滴水出苗,底墒不足时可在播后3~5天公顷滴水600~750立方米;及时定苗在大豆出齐苗、第一片复叶展开前结束定苗,拔除弱苗、病苗;节水滴灌开花后适时滴第一遍水,以后每8~10天滴一次水,每次公顷滴水量375~450立方米,全生育期约滴水10~11次;随水施肥结合滴水,每公顷施N∶P2O5∶K2O=14.7公斤∶1.8公斤∶6.3公斤,生育期公顷施N∶P2O5∶K2O=215.25公斤∶38.7公斤∶67.5公斤;叶面追肥于初花期、初荚期和鼓

篇四 大豆高产栽培视频
大豆高产栽培

【大豆高产栽培视频】

篇五 大豆高产栽培视频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龙源期刊网 .cn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丁逸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12期

摘 要: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的粮油兼用作物,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种植区域比较广泛,但产量和品质并不高,供需矛盾突出,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较大影响,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及提高农民收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于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希望对于大豆生产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高产

中图分类号:S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3103

大豆,是豆类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在百种天然的食品中,它名列榜首,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有非常悠久的栽培历史,但受其技术限制及市场因素影响种植意愿及产量呈下降趋势。下面对于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1 选种、晒种与拌种

选种是大豆种植的第1个环节,也是整个大豆种植中最为关键的步骤。进行大豆选种时,首先应该确定种子的完整性,胚胎受损的大豆不能作为种子,而且要尽可能剔除病种,只有大小整齐、颗粒饱满的大豆才能作种,以提高出苗率。大量实践证明,以优质的大豆作种子,出苗率可达80%以上。

晒种的目的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实践表明,水分比较饱满的种子其出苗率不高,容易在土壤中腐烂。因此,在播种前1~2d应进行晒种,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适度,避免曝晒导致种子的外皮脱落或大豆整体炸开。

拌种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病虫害对大豆种子的侵蚀,保证种子破土而出所需要的营养,因此拌种环节至关重要。现阶段主要采用钼酸铵、硼钼微复肥或锌肥拌种,在拌种过程中要注意各种材料用量的把握,因为其在防止病虫害侵袭的同时对种子本身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既不能过度的使用也不能随意减量,以免达不到预期效果。

2 科学播种

大豆播种主要受气温的影响,更准确的说是受地表温度的影响,因此播种时间要合理掌握,必须满足种子的生长要求。大豆播种过程中要注意对沟垄的选择,过于密集的沟垄不利于大豆后期的成长,而过于稀疏又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条件下采用大行距45cm左右、小行距10cm最佳。

篇六 大豆高产栽培视频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视频】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确定品种、种子处理、整地、播种、增施肥料、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高产;间套种;栽培技术

大豆重茬可导致减产20%~30%,迎茬可减产5%~10%。合理轮作换茬,可抑制病虫害发生,调节土壤养分,用地养地相结合,近年生产上常采用“麦、玉、苕旱三熟春玉米连作秋大豆”、“冬闲田种春大豆”、“麦、玉、豆(夏大豆)”、“双六尺”间作春大豆等大豆种植模式,不仅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现将几种模式下大豆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1 确定品种

不同大豆品种对土壤肥力和栽培条件适应性是不相同的,土壤肥沃、雨水较多且栽培条件好的地区,可选用耐肥水、茎杆粗壮、主茎发达、株高中等、丰产性好的有限结荚习性或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土壤肥力较差或干旱地区,宜选用植株高大、繁茂性强、耐瘠耐旱的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1]。同一地区,也要按照土质、地势、肥力、灌溉条件等,选用不同特性的适宜品种,做到因地种植,充分发挥良种增产作用。如:春播大豆可选南豆3号、南豆5号、南豆99、浙春3号、贡选1号,夏播大豆可选南豆12号、南豆99、成豆4号、川农早熟1号、贡豆5号、贡豆6号,秋播大豆可选南豆1号和9605等品种。

2 种子处理

【大豆高产栽培视频】

(1)精选种子。用粒选机或人工剔除杂籽、病斑籽、虫食籽、秕粒或破碎粒,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大豆种子不耐贮藏,容易丧失发芽力,所以播种前一定要做发芽试验,保证种子发芽率达95%以上。

(2)药物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100 g,拌直径2 mm左右的炉渣1 kg,配成毒砂,在播种大豆时用37.5 kg/hm2毒砂与种子同时播种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为了增产可用钼酸铵40 g,溶解在1.4~2.0 kg水中,用喷雾器喷在100 kg种子上,边喷边拌,务求均匀,拌后阴干即可播种。如种子既拌药又拌钼酸铵,应先拌钼酸铵,阴干后再拌锌硫磷。

【大豆高产栽培视频】

3 精细整地

黏重类土壤容易板结,必须对土地进行翻挖,打碎土块、整平,对砂壤类土壤,除去杂草后,可免耕种植。

4 科学播种

篇七 大豆高产栽培视频
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视频】

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大豆是原产于我国的古来作物,为“五谷”之一。在四、五千年以前,我国先民就开始种植大豆。大豆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大豆的用途十分广泛,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进步,大豆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豆;优产;栽培技术

我省由于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一般种植的都是北方春型大豆,于4~5月播种,约9月份成熟。5月东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充足、温度适宜,非常有利于大豆的播种和早播大豆的苗期生长。大豆以单作为主,同时也有部分地区与玉米等作物间作。

我省的大豆生长发育特点就是开花早、生育期短,单株产量少,所以达到高产的关键因素就是尽快早日播种,利用好有限的生长期,不同的生长期有着不同的生长特点,在生长前期做好保苗抓苗工作,中期促进花荚发育,后期促使种子鼓粒。抓好轮作制度、选取良种、酌情施肥、适时早播、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合理排灌和收获入仓等工作。

1.轮作制度

大豆是一种不适合连作的作物,长期连作会导致产量下降,病虫害加剧,自身品质也会下降。经过调查等数据显示,重迎茬对大豆的含油量有一定的影响。播种一茬大豆的含油量为20.1%,但经过三年的连作,大豆的含油量下降0.44%个百分点。尤其是墒情不好的土壤减产情况更为严重。

经过几年连作致使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有:(1)病虫害加剧,主要是土传病虫害,包括大豆胞囊线虫病、根腐病、灰斑病、根浅蝇等。(2)不断积累的大豆根系分泌物,不仅对大豆直接造成毒害,而且会破坏根系 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削弱大豆根瘤菌的活性。(3)重茬会导致土壤中磷、钾元素过度消耗,锌、硼等微量元素减少,土壤养分丧失均衡,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4)重迎茬会增大土壤容增,致使土壤透气性降低,不利于根系的生长。

大部分作物,比如小麦、玉米、高粱、谷子以及亚麻、甜菜、马铃薯等,都可以通过深翻和施肥后作为大豆的良好前茬。如果前茬作为肥料丰富,大豆可以适当减少施肥。如果是个玉米进行轮作,在玉米生长期间进行施肥,收获时秸秆全部还田,大豆此时一般都不进行施肥。

2.选取良种

要想产出优质大豆,在根源上我们就应该选取优质的品种。优质品种一般是指一种或者某类营养物质成分含量较高、适合特殊种类大豆生产的品种。比如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