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螺生活环境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泥螺生活环境
泥螺的捕捞方法与加工技术

  [农广天地]泥螺的捕捞与加工技术(20110920)

  我国民间自古就有吃泥螺的习惯,尤其是江、浙、沪、闽沿海一带的民众,都把它作为海味珍品。经腌渍加工的醉泥螺,味道鲜美,清香脆嫩。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泥螺体内所含有的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成分,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成为宾馆宴席 “八珍冷盘”中必不可少的一道海味佳肴。本片期节目介绍泥螺的捕捞方法和加工技术。

  泥螺,俗称“麦螺”、“梅螺”、“黄泥螺”、“吐铁”等,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阿地螺科,为西太平洋沿岸半咸水产的习见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潮间带。泥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消费者喜食的贝类。浙江沿海养民有滩涂养殖泥螺的传统,至2000年底,全省养殖面积已达17万亩。

  泥螺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种类,成熟年龄为近一年,成熟性腺为淡绿到淡黄色。泥螺的繁殖季节为4月初至11月底,5~6月和9~10月为两个明显的繁殖高峰期。选择海区无污染、涂面平坦、水流缓慢、饵料丰富和各项理化条件符合泥螺幼虫存活生长的软滩涂或池塘,使用生石灰消毒,消毒后换水,投入人工培养的角毛藻、小硅藻和扁藻等藻种,并投入氮磷钾肥料。将没有损伤、健康的泥螺放入土池内,让其进行交配,交配过程中注意拣出死螺。卵群出现后直至孵化前,均可适当施肥,进、排水及晒涂。卵群孵化后,应及时停止进、排水,培育浮游幼虫,直至匍匐幼虫出现。幼虫进入匍匐期之后,要及时进行换水和施肥,保证幼虫的生活环境。

  如何捕捞和加工泥螺:

  泥螺苗经2-3个月养殖,一般在5月份收捕。6月份放养的泥螺苗至8-9月陆续起捕,俗称桂花泥螺,此时的泥螺品味稍差,产量也低。起捕常用手工捉捕,捕大留小。端午节后,尤其在炎热天气,白天泥螺极少爬到滩面上,可在晴朗无风的夜晚捕捉泥螺。

  捕捉后的泥螺可撒播在土池中吐泥沙,土池每平方米可投放4-6kg泥螺,撒播前应在土池内注满水,撒播后活水流动,12小时内换水量达200%,以消除泥螺体表粘液,并保持海水中有充足的溶氧,使泥螺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在水温25℃-39℃,盐度15.67‰-28.80‰条件下,经过2-3天的暂养即可吐尽泥沙。

  

篇二 泥螺生活环境
极具推广价值的贝类新品种——泥螺

  泥螺,俗称黄泥螺(浙江一带)、吐铁(上海、江苏一带)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的潮间带海滩,以浙江和江苏的资源量最多。

  泥螺的身体呈长方形,其前端的膨大部分称为头盘,身体后端的叶片状部分称为外套膜。头盘大而肥厚,呈拖鞋状。眼极小,埋藏于头盘皮肤组织内,隐约可见。足部肥大,约占躯体部的3/4左右,是食用的主要部分。壳面有黄褐色的壳皮覆盖。

  我国以浙江省宁海县所产的长街泥螺品质最佳。它的特点是肉质柔软脆嫩,肠内无泥,颗粒饱满,味道鲜美。近年来,由于天然资源的逐年减少,泥螺价格不断攀升,目前宁海长街鲜泥螺售价为8~10元/千克,而且产品供不应求。在这种形势下,泥螺养殖得到迅猛发展。据最新统计,宁海县长街和明港两镇已发展泥螺养殖1000多公顷,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泥螺养殖基地。泥螺具有以下特点:

  抗酷暑,耐严寒 泥螺为太平洋西岸海水及咸淡水特产种类,在严寒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都能正常生活,是海洋贝类中对盐度、温度适应性较广的种类之一。泥螺的生存水温为-1.5~33℃,最适水温为10~25℃。由于其环境适应性强,我国沿海只要有潮间带的滩涂且无工业污染,均可进行泥螺养殖。

  营养好,味鲜美 泥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同时谷氨酸含量较高,故肉味格外鲜美。除食用外,泥螺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食性杂,饲料广 泥螺食性杂,饲料的种类主要为底栖硅藻类,如舟形藻、菱形藻、圆筛藻等。此外,还摄食有机碎屑、小型甲壳类、无脊椎动物的卵等。在泥螺养殖的滩涂上,只要适当施些尿素、磷肥或发酵的鸡粪等用以繁殖天然饵料,即能满足泥螺生长摄食的需求。

  生长快,收益高 人工养殖泥螺具有周期短(从幼螺至成螺只需3个月左右便可收获)、投资少、收益高等特点。在正常年份,每养殖1亩泥螺,平均单产可达到150~200千克,产值1000~1500元,高的可达2000元,经济效益可观。由此可见,泥螺是一个很有开发前景的养殖品种,为贝类养殖的后起之秀,也是沿海农村一条很好的致富新门路。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海县桃源南路347弄4号204室 邮编:315600)

篇三 泥螺生活环境
野外生存第五讲

篇四 泥螺生活环境
第四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习题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属于描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的是( ) A.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

B.海洋捕捞时最需要获得的信息之一 C.调查池塘中有多少种鱼

D.一座倒塌的寺院几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

解析: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池塘中鱼的种类体现的是丰富度,故选C。 答案:C

2.下列关于种群和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单位

B.在一定时间,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种群形成群落 C.群落一般都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

D.群落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系统,主要研究丰富度、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等问题 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依靠种间关系使各种群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体。群落包括该地域的所有生物,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包括该地域的所有微生物。 答案:C

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松线小卷蛾种群的周期性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松线小卷蛾与该病毒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B.随着松线小卷蛾种群密度的增长,病毒数量减少

C.据图解分析,在家蚕养殖上不用注意合理控制种群的养殖密度 D.从进化的角度看,松线小卷蛾与该病毒存在共同进化的关系

解析:松线小卷蛾与该病毒的种间关系是寄生,A错误;随着松线小卷蛾种群密度的增长,

病毒数量增加,B错误;在家蚕养殖上要注意合理控制种群的养殖密度,可以降低病毒的感染率,C错误;由图可知,病毒和松线小卷蛾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两者之间存在共同进化的关系,D正确。 答案:D

4.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 A.光照强度较弱 C.湿度较高

B.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大 D.温度较高

【泥螺生活环境】

解析:森林群落(或海洋藻类)有分层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光透射的强度及光谱的区别,使各种生物都能充分利用光,提高光的利用率。随高度的下降,红光及蓝紫光由于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弱,光照越来越弱,而它们也正是植物所能利用的最有效光波,因此下层的植物光合作用较弱。 答案:A

5.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解析:池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植物的垂直分层而导致以不同植物为食的鱼类也出现分层,如四大家鱼中以浮游植物或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鳙鱼分布在水的上层,以沉水植物为食的草鱼分布在水的中层;池塘植物群落也有水平结构,因从岸边到中心分布不同类群植物,必然导致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有水平结构。 答案:C

6.科学家近日在印尼婆罗洲发现,一种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猪笼草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的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下列各项最符合两种生物之间关系的是( ) A.捕食 C.寄生

B.竞争 D.互利共生

解析:这种异于寻常的生存方式,给双方都带来好处,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符合互利共生,D正确。 答案:D

7.下列属于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解析:蚂蚁和蚜虫的关系比较特殊,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因此我们经常称这种关系为“互利共生”。而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所以不能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虽然都使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但是并不构成竞争关系。而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一定不能是捕食关系,而且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说明属于竞争关系,应该是竞争阳光、养料等。 答案:D

8.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解析: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存活率升高,说明捕食者的食物主要是甲和丙,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A正确、D错误;三种蝌

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竞争关系,但捕食者的介入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B正确;无捕食者时,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说明无捕食者时乙的竞争力最弱,乙可能消失,C正确。 答案:D

9.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解析:竞争是生活在同一地域或空间的不同种的生物争夺生活条件及生活资源进行的斗争,A、B、C、D四句古诗中,只有B描述的是竞争关系,即草和豆之间的竞争,其他三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B

10.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这种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影响森林植物垂直分层的因素主要是光照

解析:竹林为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A项错误;动物的分层取决于植物的分层,B项正确;淡水鱼的分层与其食物种类有关,C项正确;森林中影响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项正确。 答案:A

11.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草坪和树林两个群落中的植物都具有分层现象,导致其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A

12.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米草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裸露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及个体总数均大于米草群落,即米草群落比裸露泥滩的种群密度低;由于取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强,因而改用另一规格的取样器不会影响对比研究结论;不同种类底栖动物生活习性不同,即改变取样时间会影响采集的物种数及个体总数。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某一河流中有浮游植物a、b和浮游动物c、d 4个优势种群,其中c、d均能以a、b为食,且d又可以以c为食。请回答:

(1)研究人员将a和b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和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的变化如A图和B图所示:

①a种群与b种群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五 泥螺生活环境
中国自然湿地螺类生态学研究进展_管强

网络出版时间:2015-08-26 15:13:31

网络出版地址:

第36卷第9期2016年5月ACTAECOLOGICASINICA生态学报Vol.36,No.9May,2016DOI:10.5846/stxb201411162267

管强,刘吉平,武海涛,吕宪国,卢明珠,宋洋.中国自然湿地螺类生态学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6,36(9): ⁃ .

EcologicaSinica,2016,36(9): ⁃ .GuanQ,LiuJP,WuHT,LÜXG,LuMZ,SongY.Researchprogressontheecologyofnaturalwetlandsnails(Mollusca:Gastropoda)inChina.Acta中国自然湿地螺类生态学研究进展

管 强1,2,刘吉平1,武海涛2,∗,吕宪国2,卢明珠2,3,宋 洋1

1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四平 136000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102

摘要:螺类是软体动物腹足纲的通称,杂食物网结构,保障湿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群落结构特征;分析了螺类的时空分布格局;、物种间影响等生物因子以及人类对螺类的影响;。依据目前中国自然湿地螺类的研究特点和国际研究动态,。

关键词:软体动物;腹足纲;自然湿地;生态学;环境因子

Researchprogressonthesnails(Mollusca:Gastropoda)inChina

1CollegeofTouristandGeoscience,JilinChinaGUANQiang1,2,LIUJiping1,WU2,3,SONGYang12KeyLaboratoryofWetlandEcologyand,andAgroec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Changchun130102,

3UniversityofChinese100049,Abstract:Snailsplayanimportantecologicalroleinwetlandecosystemsbymaintainingbiodiversity,foodandenergyflow.Inthisreview,wesummarizedthecommunitycompositionandofwetlandsnailsincludingtheirabundantspecies,lifeforms,andfunctionalgroups.Wethenadetailedanalysisofthe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ofsnails.Wealsodiscussedabioticfactors(e.g.,temperature,salinity,andsediment),biologicalfactors(e.g.,vegetationandinteractionsbetweenspecies),andhumaninfluences.WesummarizedthesnailcommunitychangesduringwetlandecosystemsuccessionandnaturalwetlandsofChinaandotherglobalstudies,wediscussedfurtherresearchnecessarytounderstandwetlandsnailecologyinChina.themain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factorsthatinfluencesnailcommunitystructureanddistributionpatterns,includingidentifiedpotentialindicatorfunctionswithrespecttothewetlandenvironment.Basedoncurrentresearchonsnailsinthe

KeyWords:mollusca;gastropod;naturalwetland;ecology;environmentalfactor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261,41171047,4107103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0101004JC,20130101097JC)收稿日期:2014⁃11⁃16;  网络出版日期:2015⁃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wuhaitao@iga.ac.cn

http://www.ecologica.cn【泥螺生活环境】

2 生 态 学 报   36卷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体系统之间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特殊地理综合体和生态系统。湿地的水陆过渡性,决定了其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1]。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是湿地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3]

分布广泛,是湿地中最为典型和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之一。螺类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对湿地水文情势、水质变化、植被组成和群落演替响应敏感,是湿地环境的良好指示生物;同时,作为湿地食物网的重要环节,可以直接取食植物、有机碎屑,同时又被其他高等动物(如水鸟、鱼类等)所取食,是湿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湿地螺类一直受到国际湿地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者的普遍关注[4⁃5]。我国是世界上湿地面积较大和湿地类型最为多样的国家之一。现有研究表明,我国自然湿地(沼泽地、。螺类是软体动物腹足纲的通称,在众多湿地类型中泥炭地、江河、湖泊、海岸湿地等)和人工湿地(水田、沟渠、池塘等)广泛分布着多种螺类[6]。现有研究不同程度的揭示了湿地螺类与湿地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要素的关系、地螺类的生态功能。研究中;对湿地螺类的专门系统研究还不多见[7⁃8]。研究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基于以上,主要生态结构特征和典型生态功能;并结合目前研究动态,。

1 自然湿地螺类群落组成和时空分布格局

1.1 自然湿地螺类组成

大约有12000种[9]。螺类身体柔软,、眼及1或2对触角;足部亦发达,位于身体腹面。活动时,1.1.1 优势种

湿地螺类的优势类群有所不同(:梨形环棱螺(Bellamyapurificata)[10⁃11]、铜锈环棱螺(Bellamya[12⁃13]、glabra)[14]等。特定区域湿地中,螺类群落结构;有的湿地区螺类优势种为多种。

1.1.2 生活型

相异或相同,[6]。腹足纲螺类生物群落可划分为淡水、河口、滨海3类,[15]。按照相对于底质表面的栖息位置,腹足纲螺类属于底上附着型[16⁃18]。按沉积物特性湿地螺类又可分为:生活在淤泥、淤泥质勃土、勃土质淤泥、腐泥中的软底质生活类群;生活在砂地、砂质淤泥中的砂质底质生活类群;生活在基岩质潮间带、硬土层中1.1.3 功能群硬底质生活类群[19]。,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而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不同地理区域和流域螺类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遍及世界各地。种,其中生活在淡水中的较少,

统的复杂性。依据底栖动物功能群的划分,即:浮游生物食者、植食者、肉食者、杂食者、碎屑食者,螺类包含浮中的每一种可能属于3种不同运动能力,即:运动、半运动、固着;又依据摄食方法划分为用颚摄食、用触手摄食及除前述二者之外的其它摄食机制,据此,湿地螺类可划分为半运动表层食碎屑者(如,泥螺Bullactaexarata)、半运动植食者(如光滑狭口螺)和半运动食悬浮物者(如绯拟沼螺Assiminealatericea)。目前对螺类功能群的研究集中主要在长江口、胶州湾、杭州湾和黄河三角洲等海岸湿地区。

1.2 自然湿地螺类的时空分布格局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拥有众多的江、河、湖泊、沼泽等天然湿地资源和延续18

http://www.ecologica.cn功能群就是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或相同生态功能的底栖动物的组合[20]。功能群的划分可以减小生态系游生物食者、植食者、碎屑食者三种功能群[21⁃26]。袁兴中等[21]在长江口底栖动物功能群划分中认为这些类群

9期   管强 等:中国自然湿地螺类生态学研究进展 3000km的海岸线,湿地螺类的种类、数量和结构也各不相同。对自然湿地螺类的研究,目前分为不同区系间的生物地理尺度、同一区系内的不同水体尺度、以及同一水体内不同栖息生境尺度等三个层次[27]。目前,我国各大流域,螺类资源都有所研究(表1)。其中,长江流域螺类分布格局研究比较深入[12],新疆流域、青藏流域、甘、蒙流域的研究鲜有报道。2012年以来,笔者开展了东北地区典型沼泽湿地螺类生态研究,发现盘螺属(Valvata)、圆田螺属(Cipangopaludina)、多脉扁螺属(Polypylis)、隔扁螺属(Segmentina)、萝卜螺属(Radix)等为东北典型沼泽湿地的优势种(未发表)。

表1 我国各流域典型自然湿地螺类种类数和优势种

Table1 SnailspeciesnumberanddominantspeciesofnaturalwetlandinmainbasinsofChina

流域研究地WetlandSite科数Family种数优势种SpeciesDominantspecies8

1624

213

97参考文献Reference[28][29][30][12][8][14][16][31][11][32]

[10][33]

[34][35][36][37]

[38]黑龙江流域HeilongjiangriverBasin黄、淮、海、辽流域长江流域1.松花江流域下游2.扎龙湿地1.胶州湾浅海岸湿地1.长江流域2.长江口九段沙湿地3.洞庭湖及其周围4.崇明岛潮间带5.湘江衡阳段2.西溪湿地黑龙江短沟蜷amurensis16125765264Huang⁃Huai⁃Hai⁃LiaoRiverBasin2.淮河干流YangtzeRiverBasin、铜锈环棱螺等等Clypemorusbifasciatus等Neritaalbicilla等河螺属RivulariaHeude等黑口滨螺Littorariamelanostoma等

似瓶圆田螺CipangopaludinaLecythoides等东南诸河流域BasinsofSoutheasternChina华南诸河流域BasinsofSouthernChina1.温州湾灵昆岛1.台山川山群岛3.4.1.5.5941

124西南诸河流域

ofSouthwesternChina

。微观上潮间带的沉积粒径差异(岩石岸、砾石滩、沙滩、泥沙滩等[35],(裸地、红树林、海三棱藨草、芦苇、互花米草等[17]、海岸湿地的高潮区、[39],螺类群落的种类、数量分布存在差异[40]。,还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季节动态差异,这与其栖息环境的温度、盐度、底质等生态因子紧密相关,一般表现为,春、夏季种数最多,而秋、冬季较少;生物量则表现为春、夏季生物量缓慢上升,秋季达到最高值[41⁃42]。螺类平均生物密度相对复杂,并不与生物量的变化同步,峰值可能出现在不同的季节,受湿地底质条件、植被组成和湿地水文情势等多因素的影响[12,42⁃43]。腹足纲螺类在夏季5、6月的繁殖,往往导致其分布密度最大,随着幼体的生长,螺类的生物量在秋季也达到最高[43]。在没有冰期的区域,螺类种数和生物量夏季也常常高于冬季[44]。

2 自然湿地螺类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

2.1 非生物环境因子

影响湿地螺类群落的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

影响[45]。[45⁃48]物(包括氮、磷和重金属等污染)[55⁃59]等。自然状态下,通常是多个非生物因素共同对螺类产生综合的

湿地螺类正常的生长、繁殖和取食活动,都需要适合的温度范围。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螺类的月增重、母

http://www.ecologica.cn、盐度[49⁃50]、光照[51]、pH[52]、底质[53]、水文[12,53⁃54]、污染

4 生 态 学 报   36卷 螺产仔数量[46]、螺卵孵出时间[56]、营养盐的释放速率[48]均与温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角洲湿地螺类分类单元数、个体百分数与盐度均呈显著负相关[49]。而内陆淡水湿地中大多数则为不耐盐或者耐盐度较低的螺类。

9.4都能正常生存,但喜好偏酸性环境,最适PH范围为6.0—7.8[46]。螺类分类单元数、个体百分数与pH呈正相关关系。螺类对pH最敏感的是螺壳。螺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酸性环境使钙离子大量流出,碳酸钙的构造变得粗糙,粘合松脆。而由于部分螺类有厣(如,铜锈环棱螺)则可以忍受较低酸性环境(pH4.5—6.0),而无厣螺类(如,椎实螺科)则对pH4.5—5.0水环境反应明显[52]。湿地底质是影响湿地螺类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颗粒间隙、密实性、表面构造、螺类对pH值也存在耐受范围,pH过低或过高都会引起螺类的死亡。例如,梨形环棱螺在pH值4.0—盐分对螺类群落结构也具有显著影响。海岸咸水湿地和内陆盐碱湿地中绝大部分为耐盐螺类。黄河三异质性和稳定程度等[53]。河流湿地中卵石河床、基岩河床、淤泥质河床、砾石滩、沙滩和泥沙滩研究[34],影响螺类结构和格局的水文条件,包括湿地干湿交替、水深、。有厣螺类在阴凉干燥处可存活数天,螺的耐旱性实验表明当失水接近,活力,若失水超过30%试验螺开始逐渐死亡[46]。不同河段、河道宽度、河道深度和水流速度变化,,软体动物种类的钉螺(Oncomelania)是水陆两栖物种,域,,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钉螺产卵[47]。。螺类会对环境中重金属产生富集作用,数量亦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12]。随着水体的加深[51]。袁维佳[60]。螺蛳对铜和锌的富集程度最高,对铅的富集较弱对铬。螺类自身营养释放会增加水体中氨氮与磷酸盐[56⁃57]。,引起水体营养水平的升高[61]。在螺类⁃水生植物系统试验中,(N)(P)[62]。梨形环棱螺对TN、NH+4⁃N、悬浮物[63⁃64]去除效果显著,除。而在巢湖富营养化调查中,环棱螺生物量外,-[65]与总氮TN、。可以看出螺类喜好营养物质PO4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N、P),TN、TP。而其他污染如:石油污染[49]、废水排放[59]。基于GIS平台,可将螺类丰度、功能摄食类群、生物多样性和污染生物指数(BI)等运用Kringing插值法得到空间分布格局图,也直观地反映出该地区底栖动物的分布2.2 生物环境因子情况与污染状况[66]。

目前,国内该领域集中于螺类与水生植物的关系研究。螺类的营养盐释放对沉水植物[67]和藻类植物[68]均可产生有利影响。李宽意[69]指出低密度椭圆萝卜螺(Radixswinhoei)(优先取食附生生物)促进了苦草生长,存在互利关系;而高密度则会牧食苦草,显著抑制了植物生长。以藻类为食的铜锈环棱螺能够一定程度地消除附生藻类对苦草的不利影响[67],促进了枯草生长,螺草互利。螺类牧食蓝藻,积累的毒素(MCs)会对螺类产生不利影响,并在食物链中传播[70]。

死亡[72]。部分湿地螺类数量减少;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互花米草消减波浪、促淤造陆,使无法在光滩生长的螺类2.3 人类活动对自然湿地螺类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螺类的干扰,主要包括工程建设、污染物排放、人为捕捞养殖、外来物种入侵等。我国目前对

http://www.ecologica.cn外来植物的入侵会对螺类群落结构产生影响[71]。海岸湿地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入侵后,

9期   管强 等:中国自然湿地螺类生态学研究进展 5滩涂围垦研究较多,研究表明围垦时间长短和围垦方式的不同螺类群落结构和分布差异明显[18,73]。工程建设导致的湿地污染,会改变湿地螺类赖以生存的湿地生境,改变湿地螺类的组成[20]。目前研究多关注群落结构变化,而缺少对影响机制的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化速度加快,通过贸易和旅行而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数量增加[74]。外来物种入侵直接或间接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功能[75]。湿地植物入侵会通过改变湿地生境要素的变化,引起螺类群落结构的改变。同时,螺类入侵也会对入侵地的湿地环境和土著种类构成威胁。目前国内外研究外来物种则主要是互花米草[71]和苹果螺Planorbariuscorneus(又名大瓶螺、福寿螺)[76⁃77]的生态影响研究。互花米草入侵形成的湿地环境对底栖动物是否产生影响,目前尚无一致结论。苹果螺成功入侵后,水体的浊度、总氮、总磷等含量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78]。同源入侵植物对螺类是否毒杀或抑制取食,[79]。

3 自然湿地螺类群落演替和主要生态功能

3.1 自然湿地螺类群落演替

。在长江口九段沙盐沼湿地演替的不同阶段,,盐渍藻类阶段最少[80]。简东[81]同环境因子的影响,而静水型螺类比重增加,。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程[82],表明了生境间密度差异[84]。物量方面[83],螺类个体较大,应用。

3.2 3.2.1 生态服务功能

。国内对螺类生态功能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螺类作为重要的底栖动物资源大部分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螺类和其他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螺类食性多样,可以取食植物[85⁃86],同时螺类是鱼类、蟹类(如,Eri-ocheirsinensisEdwards)[87]、水鸟(如,黑鹳Ciconia等)[88]等的重要食物来源。而且,螺类也是水蛭、线虫、摇蚊、螨类、吸虫等生物的宿主,它们寄生在螺类体内。目前,国内对螺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大多包含在底栖动物或者软体动物中,这样可以更好的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湿地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但螺类的单独报道较少。

湿地螺类还可以有效调节水生植物的多样性,,目前研究主要包括螺类(椭圆萝卜螺)牧食损害对人工构建的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57],植食性螺类与水生植物之间的互利关系[70],椭圆萝卜螺在三种不同沉水植物中的单位消耗量、不同各体大小对苦草的单位消耗量以及椭圆萝卜螺的营养释放量[89]。不同量的营养物可以影响螺类⁃附着藻⁃沉水植物系统,并且螺类是这个系统的关键调控因子[67]。螺类可用于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中,如在净化水体、控制水体藻类植物大量繁殖[69]、对大型植物食性取向[90⁃91]等方面。螺类可以取食藻类植物、降低水体透明度[48],显著去除水体中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降低污染物浓度、富集重金属[55,60,92⁃93],有利于改善水体环境[94]。在水中增加螺类放养量,可以补充底栖动物资通过引进大型软体动物种群来延缓富营养化进程、促进湖泊生态恢复是较为常见的生态操纵措施之一[48,95]。

http://www.ecologica.cn源,增加系统稳定性,促进物质循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95]。并且在富营养湖泊的生态恢复与治理过程中,

篇六 泥螺生活环境
八上第十四章提纲

第十四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节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1.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2.随着天气的变暖为什么池塘水会渐渐变绿?

因为天气转暖后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藻类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3.赤潮、水华都是水中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造成的。 4.煤——古代蕨类植物等的遗体形成的。

5.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中国鸽子树)。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龙棕、红桧。

6.生活在被子植物如莲、芦苇等体内有发达的气道,以运输氧气,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第二节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1.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

无脊椎动物举例: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①腔肠动物

主要特征: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举例: 海葵、水螅、海蜇、水母、珊瑚等。 ②扁形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虽然组织、器官、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分化,

但仍没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举例: 涡虫、吸虫、绦虫等。(吸虫、绦虫一般寄生) ③线形动物(一般都是寄生虫)【泥螺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身体大多细长,呈线形,身体不分节,消化道有口有肛门。 举例:蛔虫、丝虫、 轮虫等 ④环节动物

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环节动物广泛存在海水、淡水和土壤 举例:蚯蚓、蛭、沙蚕等 ⑤软体动物

主要特征:大多数软体动物体外披覆坚硬的贝壳,(鱿鱼、章鱼等并没有外壳) 举例:河蚌、蜗牛、乌贼、章鱼、珍珠贝、鲍、泥螺、文蛤、牡蛎等。 ⑥节肢动物: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

主要特征: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足) ,头部有眼、触角、 节肢动物主要包括:动物、 节肢动物。(蚂蚁是昆虫) 举例:蝴蝶、蟹、蜘蛛、蜈蚣等。 2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举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鱼类:典型的水生脊椎动物,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阻

力),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感知水流方向);用鳍游泳 两栖类: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群。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

八上十四章

地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爬行类:真正的陆生生物,用肺呼吸。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尾部。体表一般覆盖着鳞

片或甲,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卵壳,在陆地上孵化,体温不恒定。

鸟类: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属于卵生恒温动物,

用肺和气囊呼吸(双重呼吸)。

哺乳类:全身被毛,体温恒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大脑发达,是生物界中最高等的

5. 寄生:从的营养方式

腐生: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等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

6.应用:大地的“清洁工”(地球上动、植物的遗体被细菌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也会引起人和动植物患病(结核杆菌-肺结核、肺炎双球菌-肺炎)。

二、真菌:(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

1.结构2.举例蘑菇等。 3.4.生活方式。

5.【泥螺生活环境】

6.应用:有些真菌能生产酿酒、做面食等,蘑菇可以食用、制药。

有的真菌能引起脚癣等疾病,鬼笔鹅膏会引起中毒。 三、病毒

1. 2.、 3.繁殖方式

4.5.按菌体,如T4噬菌体)

【泥螺生活环境】

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活化石”)、白鳍豚、丹顶鹤、朱鹮、蒙古野驴、金丝猴

扬子鳄(爬行动物中的“活化石”)

4.珍惜动物保护方式:一、分类依据

第四节 生物的分类

根据生物的、),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二、生物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1.最大的分类单位是。

2.最小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3.种又叫 ⑴分类等级越高,所包括的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少。 ⑵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多。

八上十四章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

一、细菌:(单细胞生物)

1.一般结构: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

像细菌这样只有核区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2.根据3. 4.

篇七 泥螺生活环境
中海高温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标准件、法兰、管件生产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东台中海高温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7年2月

南京源恒环境研究所有限公司

表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定代表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建设性质 占地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 评价经费 (万元)

标准件、法兰、管件生产项目 东台中海高温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孟勤冬 联系人 蒋拥军

东台市时堰镇三时村五组18号

13625195188 / 224211 传真邮政编码

东台市时堰镇三时村五组18号

东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东发改投[2017]22号

行业类别

√新建□改扩建□技改 C3250有色金属铸造

及代码 绿化面积

2100 600

(平方米)

其中:环保环保投资占

500 16 8%

投资(万元)总投资比例

/

预期投产日期

2017年6月

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 一、原辅材料

表1-1主要原辅材料

序号

产品名称

产能

1 合金零件*

300吨/

2 热处理产品*80吨/年

主要原辅材料名称 年用量(t/a)

55 金属镍

金属铜 3 金属铬 15 金属钼 10 金属钛 5 金属钴 4 金属钨 4 铌、硼等其他金属 4 钢模(外购) 5 砂模(外购) 2

焊丝 2

特种合金材料0.15 机油

切削液特种合金半成品注*:生产合金制品的原料特种合金材料共300吨,其中100吨为自产,200吨为外购。热处理产品为接受特种合金半成品热处理委托业务。

- 1 -

- 2 -

设“标准件、法兰、管件生产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标准件20万件、法兰5管件3万件、热处理产品80吨的生产能力。

2、工程内容及建设规模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租用现有生产车间进行建设,不新增用地,不新增厂房建设,仅需进行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等环节。拟建项目主体工程和产品方案见表1-4,建设项目公用和辅助工程见表1-5。

表1-4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及产品(含副产品)方案

序号

工程名称(车间、生产装置

或生产线)

特种合金零件生产线

热处理产品 类别

建设名称

产品名称及规格

设计能力

年运行时数

标准件万件

1 2

法兰 管件

热处理特种合金半成品

设计能力

5万件 3万件 80吨

备注 布置在生产车间内 依托公司自身现有及社

会运输力量

东台自来水厂

2700h

表1-5公用及辅助工程(新建项目)

【泥螺生活环境】

原辅料区2

贮运工程

成品区2 运输

以汽车运输为主

给水,园区供水管网供应

公用工程

排水

项目不产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生产河,最终

接管时堰镇污水处理厂 排入安时河

由时堰镇区供电所供电

依托现有 旋风除尘器 集气罩 化粪池

车间分类分质收集,厂

内暂存

镇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

供电万kwh/a 绿化2 废气处理

环保工程

废水处理 固废处置

一般固废堆场 生活垃圾

8000m3/h 4000m3/h 生活污水

50m2 办公生活垃圾

3、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厂区平面布置及厂界周围300米土地利用现状

地理位置:本项目建设地位于东台市时堰镇泰东工业集中区,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厂区平面布置:本项目位于原东台慧祥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内,厂区占地面积12720m2绿化面积600m2,其中生产车间3600m2、办公综合楼1600m2、其它辅助用房60m2。本项目仅租用部分厂房(1800m2)办公生活楼(360m2)进行生产。生产区、成品区、一般固废堆场等。建设项目厂区平面布置具体见附图2。

- 3 -

建设项目厂界周围300米土地利用现状:本项目位于原东台慧祥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厂区内,厂区北侧隔弶张线为腾翔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西侧为东港河,隔河为农田,南侧为空地,东侧为盐城容亿机械制品有限公司。距离本项目最近的环境敏感目标为约375米处的罗么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及周边环境概况见附图3。

4、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工作制度:本项目实行昼间一班9小时工作制度,工作时间为8:30~17:30,年有效工作日为300天。

劳动定员:本项目定员10人,4人在厂内住宿。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东台慧祥电线电缆有限公司位于东台市时堰镇三时村十五组泰东工业集中区,成立于2007年,主要是生产电线电缆8000万米/年,原有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情况如下:

①噪声:主要声源设备有搅拌机、造粒机、塑料挤出机、火花机、成缆机、其声源源强值在75~85分贝之间,经墙体隔声和距离衰减后,对周围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②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挤出成型工序产生的废塑边角料、检验工序产生的不合格品5吨及职工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12吨。对一般工业固废,公司拟收集后出售;对生活垃圾,公司拟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③废水:主要有冷却水及生活污水。冷却水重复使用,消耗后定期补充无排放;生活污水采用地埋式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要求后,排入附近河道。

④废气:来自于PVC树脂和碳酸钙投料搅拌工序产生粉尘及造粒挤出成型工序产生有机废气,安装收尘装置集中收集、排放装置排风后有组织排放。职工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装置集中收集处理后有组织排放。

日后也不再进行生产。本项目主要是对原有的厂房进行隔断等改建以满足本项目生产车间布置要求。

- 4 -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318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