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地参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中华地参
地参种植技术

  [农广天地]地参种植技术 

   地参,学名地笋,又叫做虫草参。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可以食用它的嫩芽和根茎部分。地参的口感脆嫩,据测定,地参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平均每100克地参中,钙的含量可以达到397毫克,因此地参又获得了“蔬菜珍品”的美称。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特点以外,地参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而且种植起来也让人非常省心,对生长环境不挑剔,节目下半部分为您介绍地参种植技术。 

   中华地参,又名地笋、地藕、银条菜、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菜药兼用。春夏采其嫩茎叶、炒食、凉拌、做汤,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参(因形状、营养与人参媲美,故名地参),炒食、做汤、油炸、做酱菜、口感好,堪称蔬菜珍品。它全身都是宝,地上部分的茎叶作为蔬菜食用,一年能收割数茬,晒干后为常用中药(泽兰),具有降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地下部分为植物的核心,不但能作为蔬菜食用,晒干后入药,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地参作为蔬菜,适合大众口味,保健功能明显。经现代医学研究考证:经常食用地参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它是一种多用途的保健蔬菜,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地参以其根茎为繁殖方式。北方地区于3—5月份栽植,南方地区四季即可栽植。按行株距50cm、株距40cm、深度8cm定植,裁后10天出苗。幼苗期及时松土,除草。苗高10cm时追肥一次,在生长过程中如遇干旱及时浇水,地参抗病性极强,一般无病虫害发生。晚秋收获,亩产地参2000公斤,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多年。地参适应性广,喜阴、耐湿、耐寒、不怕瘠薄,生命力极强,无论田间、地头、庭院、河边、树林行间均可种植。 

   地参种植技术 

   1、地参种植土壤条件。地参对土壤一般要求不高,各类土壤均可种植,但其中以砂壤土最好。不宜选择冷浸、难以排灌的田块,否则影响地参的品质。 

   2、地参种植灌溉水及大气。产地灌溉水源上游不能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3、 地参栽培管理措施

  (1)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磷肥40—50公斤,复合肥10—20公斤作基肥,放于条播沟底并覆一层土。

  (2)种植时间:适宜种植的时间跨度较大,每年的十月至次年的三月均可种植,生长不受影响,但最适宜种植时期为2—3月份。

  (3)种植规格:一般采用开畦条播,畦面宽150—200厘米,畦沟宽30—40厘米,每畦开条播沟3—4行,条播沟宽30厘米,条播沟行距40厘米,条播沟深30—40厘米。种茎间距15厘米左右,对空摆放,最后覆土,土层厚15—20厘米。

  4、地参种植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地参怕涝耐旱,对水分要求不高。 根据墒情播种后透浇一次出苗水, 3、4月份如果遇到干旱,可补浇1—2次水。正常时期,靠雨水即可;苗高10cm左右时,结合浇水每亩追施有机肥250千克或尿素10千克,以后在地参生长中后期视苗情酌情再追1-2次肥。

  (2)追肥: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肥料施用准则,坚持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的原则。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

  5、地参适时采收、贮藏。经过8—9个月的生长,每年霜降后不久,地参便达到成熟期。待秋末冬初叶片落净、茎杆自然枯萎后便可采挖。将挖出的根茎上附着的湿土抖净,去除两头芽尖后运至加工厂进行处理。

篇二 中华地参
地参的种植技术-在河北种地参要因地制宜

  (主持人)大家好,说起人参西洋参您可能再熟悉不过了,那是名贵药材呀!可时下又出现了一种新品种,叫地参!啥是地参?难道人家人参西洋参就不是从地里面长出来的?敢称叫地参的,到底是何方神圣?今天,就一起去实地看看。
  
  (采访)徐连章:咱这刨的是中华地参,你看它的长相有点跟眼镜蛇的脑袋差不多少。
  
  您别看这地参长得怪模怪样,它可是只在一些高档饭店里才会现身的新奇蔬菜,营养价值也很高。
  
  (采访)云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秦向东:它的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多,那么其中就是有二十多种,那么其中的钙含量是非常高的。那我们知道牛奶,一百克牛奶里面大概含有一百毫克的钙,地参里就是含有,将近四百毫克的钙。
  
  是牛奶的四倍,这么高的含钙量,可以说是植物中的高钙片了。
  
  人们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中的氨基酸含量很高,可是地参中的氨基酸含量就比萝卜高很多,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比萝卜要多四倍左右。
  
  这地参营养很丰富,它的产量也很高。
  
  (采访)徐连章:这一亩地估计能收四千斤吧。
  
  既然这地参营养丰富,产量又不低,为什么我们过去很少见到呢?
  
  原来这地参地上的茎叶部分叫做泽兰,是一味中草药,具有活血、化淤、行水消肿的作用,地下这白色的根状茎,学名地笋,在传统的中医眼里,它连药材都不是,当然也就少有人会去吃它。
  
  (采访)毕文钢:地笋在药典里面没有,它也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只是比泽兰作用要弱一点,这样更适合用于保健。
  
  地参最在开始被人食用,传说是从明代开始的。
  
  (采访)高胜军:相传是在明代,我们剑川石宝山上,宝相寺有一位高僧法号叫寂定。
  
  这位寂定和尚在山上采药时,发现一丛泽兰的地下根茎长得比较肥大,出于好奇,品尝了一下,觉得味道还不错,于是全部挖回寺里,做成了斋菜。后来地参逐渐在沙溪一带开始有少量种植,只可惜是藏在深山人不知。
  
  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一个叫杨开嗣的老太太,办起了地参食品加工厂,也带动了沙溪镇的地参种植,面积达到了上千亩。
  
  正是看到了杨开嗣种地参的事迹,徐连章才有了到云南引种的想法。
  
  这徐连章最初怎么会产生了引种地参的相法呢?
  
  原来徐连章是河间市瀛洲镇徐庄的党支部书记。老徐最初之所以决定选择种地参,主要是因为村里这成片的杨树林。
  
  (采访)徐连章:你看这杨树,这上边的时候,这蒸发力特大,杨树底下特别爱干,连颗草都不长。
  
  为了寻找一种可以跟杨树套种的林下作物,老徐选来选去,最终选上了地参。
  
  (采访)徐连章:因为它这个是生长在云南的下关海拔2000多米的原始森林里边,在原始森林里边的时候,都顽强的生长。所以俺们选中了这东西。
  
  (主持人):这地参从四季如春的云南引种到季节分明的河北,一下子能适应吗?老徐是如何让地参在河北安家的呢?究竟怎么才能种好地参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种地参首先得选地,老徐最初把地参引种到河北的时候,在挑选地块方面,就遇到了问题。
  
  种地参的地,耕作层土层不能太深,这一点,老徐在云南引种地参的时候,人家就告诉他了。
  
  (采访)王双福:种地参的地是土层要薄一点,并且是沙土这些比较好。
  
  在日常的农业生产中,不管是种小麦还是种玉米,一般都是土层越深,土地越肥沃越好,农谚中还有“深耕一寸土,多耐十天旱”的说法。因为更深的土层,可以蓄积更多的水分,也可以为作物提供更多的养分,所以种小麦玉米时,大型机械深耕深松的深度,会达到60厘米。为什么这地参却一反常态,反而更适合较薄的土层呢?
  
  原来野生的地参都是生长在林下的浅表土层中,我们在云南找到了最接近地参原生环境的地块。这是一片林下的山坡地,原来就有野生地参生长,后来开荒种上了地参。这里的土层大概就是二十厘米厚,再往下就是石头山岩。也许是地参长期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也就适应了这种条件,种植的产量很高。
  
  (采访)
  
  记:这个一亩种植地参大概能有多少斤?
  
  丁:大概有一、两千斤。
  
  记:一亩地能收一、两千斤干的?
  
  丁:干的。粗一点的四斤就可以晒出一斤了。
  
  一亩地能收两千斤干地参,那可就是六七千斤湿地参,这收成还真不低,而且这地参的品质也不错

[1] [2] [3] [4] 下一页

篇三 中华地参
常吃地参的好处

常吃地参的好处

地参具有调理血液,能降低血糖、血脂和胆固醇,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等也有一定疗效。 降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帮助消化,调理和改善消化系统的不良状况,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所有植物含量最高的果寡糖,所以能显著的促进肠胃蠕动,润肠通便。不仅能消除便秘,还可防治下痢,是肠胃道疾病的克星,最神妙之处还在于它是肠内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克服了由于生活节奏紧张,过量使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的双歧杆菌等肠内有益菌减少失衡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可清除由食物带入人体内的环境污染物,是肠胃的清道夫和保护神。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地参有干地参和油炸好的新鲜地参,干地参比起新鲜地参更容易保存。

篇四 中华地参
地参(做法及功效)

地参全身都是宝,春夏地参可采摘嫩茎叶,凉拌、炒食、做汤均可,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参。地参根茎观之洁白如玉,食之清爽脆嫩,可炒食、蒸煮、做汤、腌渍、醋泡、糖浸、蜜饯、做酱菜均可,尤其香酥油炸地参,风味独特、脆香无比,堪称菜中一绝,食之口味清香,与一般油炸食品不同,这道菜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上火,反而祛火。且具有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之效。《中草药大辞典》等权威资料记载,地参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其茎叶晒干后即是名为名贵中草药。全草可提取挥发油和单宁。全草入药,具有活血、利尿、通经、滋阳、润燥、调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主治腹痛、水肿、产后瘀血、跌打损伤等症。《中华本草》详细介绍地参不但能作为蔬菜食用,而且晒干后入药,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地参含有人体所需的20多种微量元素、18种氨基酸、酚类、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经常食用地参有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减肥的特殊疗效,因此享有“蔬菜珍品”的美称。

相传,公元1709年,康熙微服私访,借宿农家,偶食此参,食后赞不决口,堪称菜中珍品。见其生于土、形如参,故赐名地参。地参,已有数百年历史,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自然条件恶化以及农药的大面积的使用,传统地参早已面临绝迹。现在栽植的地参是中国地参种植行业领军人物山东省郓城县武安镇特种蔬菜发展基地的葛记新老师历时多年从传统地参中优选提纯、无性繁殖壮大的一个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口感好、长势强壮、抗病虫、适应性强等特点。地参作为一种多用途的保健蔬菜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饱含千年地域文化的内涵,希望它能早日进入百姓餐桌。

历代本草记载:

①《中华本草》活血、利尿、通经、滋阳、润燥、调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主治腹痛、水肿、产后瘀血、跌打损伤等症。

②《本草拾遗》载“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分类草药性》载“和气益血,补精固气,治女子虚弱面白”。

【功用主治-地笋的功效】活血,益气,消水。治吐血,衄血,产后腹痛,带下。 ③ 《本草拾遗》: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中华地参】

④ 《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

⑤ 《分类草药性》:和气养血,补精固气,治女子虚弱面白。

⑥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虚弱,补中气,消水,疗白带。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地参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

1.降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

2. 调理血液,能降低血糖、血脂和胆固醇,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等也有一定疗效。

3. 帮助消化,调理和改善消化系统的不良状况,因地参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所有植物含量最高的果寡糖,所以能显著的促进肠胃蠕动,润肠通便,不仅能消除便秘,还可防治下痢,是肠胃道自由基,可减少或避免结石症的发生。

【中华地参】

5.具有清肝解毒,降火降血压的功效,是有效的防治面痘、暗疮,是养颜美容的天然保健品。

地参另含有20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钙、铁、钾、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强身壮体的功效,也是男子壮阳增强性功能的天然威而刚。地参是当今吃出健康吃出美丽的新潮健康品。疾病的克星,最神妙之处还在于它是肠内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克服了由于生活节奏紧张,过量使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的双歧杆菌等肠内有益菌减少失衡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可清除由食物带入人体内的环境污染物,是肠胃的清道夫和

保护神。

4.抗氧化,消除

更多资料:

篇五 中华地参
地参

苍山雪参,又称地参、虫草参。产于云南大理苍山,苍山终年积雪,山清水秀,土质脂沃,特殊的地理生长环境造就了这种纯天然野生植物食品。据现代科学检测证明:地参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有机物等……。

在《本草拾遗》 《中华本草》《分类草药性》《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神农本草经》 《中草药大辞典》等权威资料记载,地参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其茎叶晒干后即是名为名贵中草药。全草可提取挥发油和单宁。全草入药,具有活血、利尿、通经、滋阳、润燥、调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主治腹痛、水肿、产后瘀血、跌打损伤等症。《中华本草》详细介绍地参不但能作为蔬菜食用,而且晒干后入药,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地参含有人体所需的20多种微量元素、18种氨基酸、酚类、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经常食用地参有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减肥的特殊疗效,因此享有“蔬菜珍品”的美称。加之此地参产于海拔产于人迹罕至的4800米雪域高原,加此原汁原味保健食品。特别是老人儿童和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手术后病人是极好的补品,对于运动量少的办公室人员和白领阶层是百利无一害的保健蔬菜,尤其是产后食用更是一剂绿色补品,它是当今唯一可长期食用的参类品种。

治癌效验 常食地参有预防恶性肿瘤发生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主治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日华子本草》:消扑损淤血,治鼻洪、吐血、头风目痛。

治绒毛膜癌:葡萄胎、地参茎叶、当归、穿山甲各9g、茯苓12g、丹参15g、露蜂房6g、山楂18g,水煎服,分2次服,每日1剂。

治肺癌:地参茎叶、全蝎、五味子、橘核各9g,紫草根、蒲公英、海藻、昆布、卷柏、生地黄、半枝莲、露蜂房各30g,白茅根60g,芙蓉花、地榆、熟地黄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盆腔恶性肿瘤:地参茎叶、猫眼各9g,龙葵、半枝莲、半边莲、生薏苡各30g,丹参、土茯苓各15g,车前子12g,木通3g,水煎服,每日1剂。

地参菜谱

地参粥 原料:地参200g,枸杞、冰糖少量、粳米100g

做法:将地参洗净切成长条状。同时放入砂锅,慢火文煮。

功效:此粥适用于气血双虚,精神疲乏、四肢无力、食欲减退、脾胃虚弱、贫血头晕。尤适妇女 产后食可和血养阴治瘀血不尽,心腹疼痛;衄血、吐血。常食桃面盈腰、精气神旺。 焖地参:地参30~60g,斜切成块,在炒锅内将食油煎沸,并加少许食盐后,放入锅中煸炒,再加水适量,以水火焖熟。分作2次食。源于《日华诸家本草》。本品能活血瘀而止痛,原书用于“产后心腹痛”,并谓“产妇可作蔬菜食,甚佳”。

地参乌鸡汤 中药典籍记载,地参性味甘辛温。利九窍、通血脉、和气养血、补精固气、治虚弱、补中气消水疗白带,对女子虚弱面白有特效。鸡肉性温、味甘,入脾胃肝经,主治脾胃阳气虚弱,饮食减少,产后缺乳、面色萎黄等症。其中以乌鸡为上品。将地参与乌鸡同煲,效果更为明显。据传,慈禧痴迷于饮汤,有8名御厨专为其研配美容养颜汤。即慈禧太后常饮此汤以致容颜不老的养颜神汤——地参乌鸡汤。现将带有宫廷神奇色彩的食疗秘方公布于众,供您一试。

原料:地参,乌鸡一只,红枣,枸杞、生姜、黑木耳、百合适量。调味料:绍兴酒少许,盐适量。

做法:1 地参洗净备用。 乌鸡用清水漂净血水;2 把乌鸡放入沸水锅中氽一下;3紫砂锅洗净臵火上,掺入清水下乌鸡,烧沸;4打去浮沫,续下姜、料酒、地参、百合、枸杞、红枣、并移至小火,炖至七成熟;5调入盐和味精,续用小火炖至软透起锅,装入盛器内即成。 地参乌鸡汤的制作要诀:

1乌鸡要漂净血水,地参要洗净,否则汤色差;

2 炖制中途不能添水,枸杞不能加多,乌鸡要炖制透,否则汤味差。

其实方法很简单,无神秘可言,不过功效很好

篇六 中华地参
地 参

地 参

一、简介

唇形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菜药兼用,具有百年历史。地参全身都是宝,春夏可采摘嫩茎叶,凉拌、炒食、做汤均可,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参。地参根茎观之洁白如玉,食之清爽脆嫩,可炒食、蒸煮、做汤、腌渍、醋泡、糖浸、蜜饯、做酱菜均可,尤其香酥油炸地参,风味独特、脆香无比,堪称菜中一绝,食之口味清香,与一般油炸食品不同,这道菜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上火,反而祛火。且具有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之效。《中草药大辞典》等权威资料记载,地参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其茎叶晒干后即是名为名贵中草药。全草可提取挥发油和单宁。 地参全草入药,具有活血、利尿、通经、滋阳、润燥、调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主治腹痛、水肿、产后瘀血、跌打损伤等症。《中华本草》详细介绍地参不但能作为蔬菜食用,而且晒干后入药,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 2营养成分 这里面为我上次发给你的营养成分资料 因地参其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20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酚类、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钙含量是牛奶的4倍,功能可与冬虫夏草相当,可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等功效,所以经常食用地参有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减肥的特殊疗效,因此享有“蔬菜珍品”的美称。

二、主要特性

【中华地参】

1、植物学特性

地参株高50~150厘米,茎直立,分枝多,叶片披针形,互生,花期7~9月,花簇生于叶腋处,成轮状聚伞花序,小花唇形白色,地下大量横走生长的白色肉质根茎手指粗、鸡爪状、多环凹,其膨大期9~10月。地参当年种植当年收获,一次种植可连续多年收获,每年晚秋至第二年开春均可收获,每年每亩产根茎鲜品2000千克左右。

2、生物学特性

地参是典型的药食兼用植物,原本野生,其适应性强,耐寒、耐热、耐旱、

耐湿,不怕瘠薄、草荒和荫蔽,生命力极强,既无任何病害,又少虫害(极易防治),栽培管理粗放,无论田间、地头、河边、荒山、荒坡、庭院、林果行间等空地均可种植,种参发芽适温15℃。

三、功效

1、对于儿童

(1) 、提高智力、促进生长、增强体质。

(2) 、增进食欲、改善营养不良状况。

【中华地参】

(3) 、改善失眠,提高记忆力。

(4) 、帮助产生抗体、激素和酶,提高免疫力、增加血色素。

2、对于老年人

(1) 、帮助钙的吸收,治疗防止骨质疏松症

(2) 、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

3、治癌效验

常食地参有预防恶性肿瘤发生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主治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日华子本草》:消扑损淤血,治鼻洪、吐血、头风目痛。临床常用治绒毛膜癌、葡萄胎、肺癌等癌瘤中属淤血阻滞者。

(1).治绒毛膜癌、葡萄胎:地参茎叶、当归、穿山甲各9g、茯苓12g、丹参15g、露蜂房6g、山楂18g,水煎服,分2次服,每日1剂。

(2).治肺癌:地参茎叶、全蝎、五味子、橘核各9g,紫草根、蒲公英、海藻 、昆布、卷柏、生地黄、半枝莲、露蜂房各30g,白茅根60g,芙蓉花、地榆、熟地黄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

(3).治盆腔恶性肿瘤:地参茎叶、猫眼各9g,龙葵、半枝莲、半边莲、生薏苡各30g,丹参、土茯苓各15g,车前子12g,木通3g,水煎服,每日1剂。 摘自《抗癌植物及其验方》。

四、价格

1、网上报价 (2011.10.31)

名 称 价 格 每千克价格

云南车记地参王炖品280克 16.80元 60.00元/kg

云南车记号208克 原味 9.80元 47.10元/kg

云南车记地参奶油地参160克 15.80元 16.80元/kg

云南车记虫草参 125克 12.90元 16.80元/kg

2、:武穴特种种养殖基地 单价:70元/公斤

3、河北省河间市农联地参合作社 单价:80元/公斤

4、阿里巴巴

(1)、福建富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起批量(千克) 价格

100-499

500-999

≥1000 ¥30.00/千克 ¥12.50/斤 ¥28.00/千克 ¥25.00/千克

(2)、山东青岛【中华地参】

起批量(箱) 价格

1-1

≥2 ¥230.00/箱 ¥200.00/箱

(3)、云南裕菌隆商贸有限公司

起批量(千克) 价格

70-524

525-1049

≥1050

五、地参如何保存及加工

1、地参保存方法简单,一般分为袋藏法、沙藏法和低温冷藏法。

(1)袋藏法 ¥15.00/千克 ¥7.50/斤 ¥14.00/千克 ¥7.00/斤 ¥13.00/千克 ¥6.50/斤

袋藏法是最为简单的贮藏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收获后剔除表

面有损坏污点的地参,选用质地较厚的塑料保鲜袋类同与装化肥的内袋。每袋放 入鲜参25公斤左右,扎口码放于室内阴凉处即可,冬季如遇降温注意保暖,如 袋发热,通风即可。此方法简单,如做种苗可存放一年以上不会腐烂。商品参用 此法存放对品质略有影响。

(2)沙藏法

沙藏法是最为普遍的贮藏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在阴凉干燥处挖沙藏沟,沟内不能有积水,沟深、宽各1m长度则根据贮藏数量而定。沟底先铺上一层湿沙,沙子湿度以手捏成团,松手后又能散开为准,而后将地参和湿沙分层加入,一层地参一层沙,参层80cm左右,最上层加厚湿沙并拍紧。为了通气和冷空气进入,在加厚湿沙时每隔1m要插一小捆玉米秆或稻草。贮藏期间要注意沙层水分,当水分不够时可在最上层沙土上浇少量水以保持沙层湿度。

在没有湿沙的地方可用锯末代替湿沙,但要注意保持低温和湿度。

(3) 低温冷藏法

低温冷藏法管理方便,但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在经济条件较好,建有冷库的地方使用。具体方法为:将地才放入湿麻袋内进入冷库堆放,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2m,长、高、宽不超过

5m,库温要求保持在2℃,相对湿度85%-90%,并注意通风,一般情况下可通入潮湿的冷风,保证低温湿润的条件。各地在选择贮藏方法时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加工技术:

(1)半成品加工:用0.5%的亚硫酸钠或5%的石灰水将新鲜的地参表面污点洗净,加少许明矾水煮20~30分钟,注意水不能循环用。煮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加工后的地参有光泽,半透明。

(2)干制:

采收后清洗,蒸(煮),然后晒成干品,食用时将地参放入开水锅中煮两分钟再用油炸,地参更鲜亮、饱满。油炸地参为地参菜品之经典,干香酥脆,回味。

3、地参种植技术问答【中华地参】

问:地参用什么繁殖?

答:地参是以根茎为为繁殖材料的。我基地为地参开发种植第一家,可提供地参原种。

问:种苗成活率高吗?适应性强吗?

答:地参属多年生植物,适应性极广,对气候条件、土壤等没有过高要求,耐寒、耐热、耐旱、耐湿、不怕贫瘠、草荒和荫蔽,生命力极强,既无任何病害,又少虫害,栽培和管理极为粗放,无论田间、地头、庭院、河边、树里行间均可种植,成活率几乎为100%。凡是能长草的地方就能种植地参。种参发芽适温15-20℃,生长适温20-25℃,地上部分耐寒,冬季地上部分枯萎死后,地下参可安全越冬,第二年萌芽再生长。

问:亩栽多少株?什么时候种植?管理难吗?病虫害如何防治?

答:地参亩用种参3300多株。地参一般于3-6月份栽植,(如作为自繁种苗用对种植时令则没有过高要求,可延长至每年10月至次年4月)。选择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地块最为理想,每亩地施2000-3000公斤农家肥,深耕20-25cm,按行距50cm、株距40cm、深度8cm定植,栽后10天左右出苗。幼苗期间及时松土、锄草。苗高10cm时追肥一次,以农家肥或复合肥为主,在生长过程中如遇到干旱及时浇水。在我处种植多年未发现病害。如遇虫害主要防治金龟子与偶有的卷叶虫,可用菊酯类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问:什么时候收获?产量高吗?

答:(1)参根采收:地参根茎在霜降后待地上茎叶自然枯萎后即可收获。亩产鲜参2000公斤。晒干后可得干参500公斤。

(2)茎叶采收:春夏可采摘嫩茎叶作为蔬菜食用,风味独特。一年可采摘数次作为蔬菜销售。(如采摘过频会影响地下根茎生长)。秋后采挖地参根茎时割取地上茎叶部分晒干入药,一般每亩可产全草干品500~600公斤。

六、种植基地分布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高山地参种植基地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武安镇特种蔬菜发展基地

湖北省武穴市武穴特种种养殖基地

云南剑川县沙溪镇启动地参基地种植

篇七 中华地参
地参如何保存及加工

地参如何保存及加工

地参保存方法简单,一般分为袋藏法、沙藏法和低温冷藏法。

(1)袋藏法袋藏法是最为简单的贮藏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收获后剔除表面有损坏污点的地参,选用质地较厚的塑料保鲜袋类同与装化肥的内袋。每袋放入鲜参 25公斤左右,扎口码放于室内阴凉处即可,冬季如遇降温注意保暖,如袋发热,通风即可。此方法简单,如做种苗可存放一年以上不会腐烂。商品参用此法存放对品质略有影响。

(2)沙藏法 沙藏法是最为普遍的贮藏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在阴凉干燥处挖沙藏沟,沟内不能有积水,沟深、宽各1m长度则根据贮藏数量而定。沟底先铺上一层湿沙,沙子湿度以手捏成团,松手后又能散开为准,而后将地参和湿沙分层加入,一层地参一层沙,参层80cm左右,最上层加厚湿沙并拍紧。为了通气和冷空气进入,在加厚湿沙时每隔1m要插一小捆玉米秆或稻草。贮藏期间要注意沙层水分,当水分不够时可在最上层沙土上浇少量水以保持沙层湿度。在没有湿沙的地方可用锯末代替湿沙,但要注意保持低温和湿度。

(3) 低温冷藏法 低温冷藏法管理方便,但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在经济条件较好,建有冷库的地方使用。具体方法为:将地才放入湿麻袋内进入冷库堆放,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2m,长、高、宽不超过5m,库温要求保持在2℃,相对湿度85%-90%,并注意通风,一般情况下可通入潮湿的冷风,保证低温湿润的条件。各地在选择贮藏方法时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加工技术:

(1)半成品加工:用0.5%的亚硫酸钠或5%的石灰水将新鲜的地参表面污点洗净,加少许明矾水煮20~30分钟,注意水不能循环用。煮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加工后的地参有光泽,半透明。

(2)干制: 采收后清洗,蒸(煮),然后晒成干品,食用时将地参放入开水锅中煮两分钟再用油炸,地参更鲜亮、饱满。油炸地参为地参菜品之经典,干香酥脆,回味清香,深受消费者青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418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