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育白牛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辽育白牛
辽育白牛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辽育白牛养殖技术   

  辽育白牛是由辽宁的本地黄牛与来自澳大利亚的夏洛莱牛进行杂交,并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辽育白牛适应性和耐寒性较强,耐粗饲,生长速度快,容易育肥,肉质细嫩,优质肉和高档肉产出率高,是一个比较好的肉牛品种。现在为大家介绍辽育白牛养殖技术。 

  辽育白牛全身被毛呈白色或草白色,鼻镜肉色,蹄角多为蜡色;体型大,体质结实,肌肉丰满,体躯呈长方形;头宽且稍短,额阔唇宽,耳中等偏大,大多有角,少数无角;颈粗短,母牛颈平直,公牛颈部隆起,无肩峰,母牛颈部和胸部多有垂皮,公牛颈部垂皮发达;胸深宽,肋圆,背腰宽厚、平直,尻部宽长,臀端宽齐,后腿部肌肉丰满;四肢粗壮,长短适中,蹄质结实;尾中等长;母牛乳房发育良好。 

  辽育白牛养殖技术 

  一、辽育白牛牛舍建设 

  遵循“科学、实用、舒适、环保”的原则。选址要以远离疫区和有无污染饮用水源,与居民区保持50m以上距离,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水、电、路相对方便,兼离饲料地、放牧场所较近的地方为宜;牛舍外形结构一般以砖瓦房为好,四周设计高1.5m左右(稍高于牛体)砖墙,砖墙上至屋檐设计活动拉窗或草帘,夏季可打开拉窗或拆除草帘通风,冬季可关上拉窗或挂上草帘防寒,地面需硬化略带倾斜,便于粪尿清理和节省垫草;牛舍面积按4~5㎡/头设计,分系留式、单舍式和散养式3种。系留式牛舍适于规模较大牛场,将牛系于固定的饲槽和水槽边,一般槽高0.6m,宽0.8m,其中食槽0.5m,水槽0.3m,食槽在外,水槽在内,略低于食槽,槽内呈“U”字型,槽深15-20cm,牛床间设置隔栏有利于粪尿集中和清扫;单舍式即1头牛关养1个牛舍,牛舍大小因地制宜,食槽水槽位置以方便投料为好;散养式以1间牛舍关养4-5头为宜,食槽水槽需确保够用,牛舍面积以5㎡/头计算。另外,科学设计投料道、清粪道的大小,便于饲养管理作业,粪尿沟要有一定倾斜度,便于管理。 

  二、保证辽育白牛适宜的饲养条件 

  (1)辽育白牛夏、秋季节每隔15~20 d,冬、春季节每隔30 d,要对肉牛圈舍、饲养器具进行彻底消毒,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蔓延。 

  (2)要保证辽育白牛充足的饮水和运动。饮水要求水质干净,无污染,冬季应适当饮用温水。舍饲牛每天要保持3~4 h的自由运动。 

  (3)辽育白牛每天要刷拭牛体1~2次,保持牛体清洁。要对断奶犊牛和育肥前架子牛及时进行驱虫。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适时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夏、秋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冬、春季要注意防寒保暖,使不同生理阶段的牛只处在适宜的温度(犊牛13~25 ℃,育成牛4~20 ℃,育肥牛10~20 ℃)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各自的生产性能。 

  三、强化辽育白牛的饲养管理 

  辽育白牛的哺乳期一般为6个月。习惯上以6月龄为界,将6月龄以前的牛称为犊牛。辽育白牛犊牛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年时的体型结构和生产性能。如果没有良好的饲养管理,辽育白牛犊牛的优良性状就难以充分发挥和提高。 

  1、辽育白牛犊牛饲养管理

  对于犊牛,要尽早哺喂初乳(母牛分娩后4~7 d所产的乳,含有较常乳更多的蛋白质、矿物质和VA,蛋白质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能有效地增强犊牛的抗病力,对犊牛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最好是在犊牛出生后1 h内,最多不超过2 h喂初乳,其方法是将犊牛引至消毒过的乳房下,挤出乳汁于手指上,让犊牛舔食,再引至乳头使犊牛自行吮乳。一些母牛由于初产或产后疾病等原因导致缺乳,其犊牛可喂人工初乳,配方为:鸡蛋2~3个,盐9~10 g,新鲜鱼肝油15 mL,鲜牛奶500 mL,充分调匀后加热至35~38 ℃,然后用奶瓶或奶桶喂给犊牛,每天3~4次。肉牛以随母哺育为主,若母牛因疾病导致缺奶,要采用人工哺育的方法,常乳量为犊牛体重的8%~12%,分3次用奶桶或奶瓶饲喂,奶温35~38 ℃,不能变质。 

  2、辽育白牛早期补饲管理

  一是辽育白牛补饲植物性饲料。出生后2周投喂优质青干草,自由采食;随后补充犊牛开食混合精料,开始时日喂20 g,适应几天后逐渐加量,以不下痢为限。参考量:2月龄0.25~0.30 kg,3月龄0.5 kg。开食料参考配方:玉米40%、大麦25%、豆饼23%、麸皮8%、磷酸氢钙1.85%、盐0.5%,矿物质添加剂0.5%、抗生素1%、维生素0.15%。犊牛料要求营养丰富,易消化,且无霉变。

  二是辽育白牛补饲脂肪,如熟化牛油、猪油和植物油等。当辽育白牛犊牛4月龄时,能采食0.5~0.7 kg开食料,即可断奶。断奶后逐步用育成牛混合精料代替开食料。对其管理,除做好牛体刷拭、运动及牛舍卫生等日常管理外,还应在3月龄前用烧碱或电烙铁去角,对不作种用的辽育白牛公犊10~12月龄去势,适时进行预防接种。同时,要按月龄、体格大小、性别以及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群,固定专人饲养。对辽育白牛犊牛的调教要从小开始,饲养人员应抓住喂奶和补料的机会,温和耐心地对待辽育白牛犊牛,并经常抚摸牛体,以达到人牛亲善的目的,使牛养成温顺的性格。

  3、辽育白牛母牛性成熟期饲养管理

  对辽育白牛母牛而言,6~12月龄是牛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很快,体躯长度和高度急剧增长,为母牛的性成熟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要求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如优质干草、青贮料、加工作物的秸秆和适当补充一些混合精料。在放牧条件下,牧草良好时日粮中的粗饲料和精料可减少1/2,牧草较差时则需补青草和混合精料。

  4、辽育白牛育成母牛饲养管理

  12~18月龄辽育白牛育成母牛既不妊娠也不产奶,利用好干草、青贮料和适当的精料就能满足母牛的营养需要。18月龄至初配时母牛已经配种受胎,生长缓慢,体躯显著的向宽深方向发展,此时如果饲料营养过剩,易导致母牛过肥,造成不孕,饲料应多样化、全价化,以青干草、青草、青贮料和少量氨化秸秆作为基础饲喂,

  辽育白牛育成母牛在管理上应首先与其他的母牛分群,加强运动,促进其肌肉组织和内脏器官、系统的发育,提高生产性能。配种受胎5~6个月后,除给予优质全价饲料外,还应该对其进行乳房按摩,以促进乳腺组织的发育。一般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按摩时先用热毛巾擦拭乳房,到产前1~2个月停止按摩。一般情况下2.5岁以上的母牛称为成年母牛,2.5~5.0岁这个阶段,辽育白牛母牛的体重、体尺和体形仍在继续生长发育,不过增重速度变慢,生长所需的营养减少,而维持需要增加,以维持正常的繁殖机能,确保其1年或稍长一点时间生产1胎。 

  五、辽育白牛肥育养殖技术 

   1、辽育白牛肉牛肥育养殖方式由于受自然条件和饲养方法的限制,肥育的方式有以下几种:6月龄犊牛的肥育方式;12-14月龄的幼牛肥育方式;4月龄以上架子牛的肥育方式;易地肥育方式。 

   2、辽育白牛肥育期饲养技术, 充分利用饲草饲料的多样化,进行合理搭配:

  辽育白牛的日粮一般由粗(青)饲料和精料两部分构成,既要求有适当容积和采食量(干物质),还需要保证质和量的满足。喂养辽育白牛的日粮中,精粗饲料的结构要合理,随着辽育白牛肥育期的推进,日粮中的精粗比例也应有所变化:初期粗饲料占70%,精饲料占30%;中期粗饲料占30%,精饲料占70%;未期:粗饲料占10%,精饲料占90%。辽育白牛应做到定时饲喂,少给勤添。日喂三次,上、下午各饮水一次,草料拌匀再饲喂,先喂后饮。 

  3、 辽育白牛肉牛肥育期的管理措施:经选定供作辽育白牛肥育的后备牛,要逐头进行检疫,防止肉牛间的疫病相互传播,给饲养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肉牛购入前将圈舍打扫干净,喷洒药液消毒处理。水槽与食槽冲刷干净,在牛床铺上新的垫草或锯未。

  肥育期的辽育白牛应做如下管理:分组,进行个体编号,建立辽育白牛肥育记录簿;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体表寄生虫影响牛的安静,不利于采食和休息,对牛皮侵袭影响肉牛的生长质量,体内寄生虫争夺宿主的营养造成养分的消耗,且寄生在肺、肝、脑、肌肉内会使肉牛出现病症甚至感染给人,严重影响肥育效果。对辽育白牛给予刷拭和运动,刷拭须定时,每日1-2次,喂饱后进行,从头到尾,先背腰,后股部和四肢,反复刷拭,肥育期间对架子牛可适当进行运动,以促进消化器官发育,中后期必须限制运动;因地制宜,进行群饲或栓饲一般架子牛强度肥育,自由采食时可群饲,围栏育肥,每群10-20头,每头牛占牛床面积4平方米,成年牛(残老牛)快速催肥时可栓饲;辽育白牛牛舍保暖防暑,保持干燥清洁;定期称重,辽育白牛肥育期全程90-120天时分三期,每期按时称活重,在早晨空腹时进行。 

  六、辽育白牛疾病防治: 在辽育白牛生产中,只要预防工作、卫生工作、消毒工作做得好,疾病的发生较少,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搞好常见传染疾病疫苗注射(口蹄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牛出败、流行热)。做好牛体内外的驱虫和栏舍内外场地的卫生消毒工作也很重要。要防止发生牛传染病,需要采取措施保证辽育白牛生活环境的卫生。

  辽育白牛常用的预防方法有:隔离、消毒、杀虫灭鼠和粪便处理。驱虫的程序是:每年3月份用伊维菌素或者阿维菌素驱虫,1周后再进行1次;每年4月份用左旋咪唑和丙硫苯咪唑驱虫1次;每年9月份用伊维菌素驱虫,1周后再进行1次。

篇二 辽育白牛
茄子黄萎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

  1黄萎病为害的症状

  

  茄子黄萎病又叫半边疯、黑心病。一般苗期发病少,多在茄子开花结果后表现症状,先是自下而上或从一侧的叶片发病,成为半身不遂,随后向全株发展,所以称“半边疯”。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变黄,后发展为半边叶片或整叶变黄,早期病叶晴天高温时呈萎蔫状,早晚尚可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终致萎蔫下垂以至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变褐萎垂以至脱光仅剩茎秆。本病为全株性病害,剖检病株根、茎、分枝、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故称“黑心病”。

   2黄萎病发病原因

   茄子黄萎病是半知菌亚门的大丽花轮枝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发育适温19—24℃,最高30℃,最低5℃。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堆肥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引起发病,菌丝在寄主皮层薄壁细胞间扩展,后侵入维管束并在维管束内繁殖,随植株体内液流向地上部扩展,直至茎、枝、叶、果实和种子。该病在当年不再进行重复侵染。土壤中的病菌可存活6~8a,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土壤以及茄科杂草上的病原菌,还可以借风、雨、流水或人畜、农具通过农事作业传到无病田。

  

  3黄萎病发生条件

  

  3.1重迎茬地块严重。北方夏季种植蔬菜中以茄子、辣椒、马铃薯、黄瓜、豆角等作物为主,其中茄科作物较多,轮作的范围较少,迎茬面积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2不合理的管理措施。‘一般施用未腐熟肥的地块,易发病,缺肥地块病害重,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幼嫩,抗病力低,也易发病。有时冷凉天气,直接浇灌井水,会使地温降至15%以下,如此灌水一次电可导致该病的发生蔓延。  3.3防病意识不强。不能及时施药预防病害的发生,错过了最佳防病时间,造成病原滋生。  3.4气象条件原因。茄子从定植到开花期,日均温低于15℃,持续时间长,黄萎病发病早而重,如此期间气候温暖,雨水调和,病害明显减轻。

  

  4茄子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

   4.1选用抗病品种。如吉茄1号、辽茄3号、齐茄1号、长茄1号、羊角茄、紫茄、紫玛瑙等。

  4.2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4a以上轮作,如与葱蒜类轮作效果较好。  4.3种子消毒,培育健苗。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min消毒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或用25%适乐时拌种,方法为每10ml悬浮液加水200ml左右,拌种10kg,阴干后播种。同时育苗土应选用6a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田土,并且有机肥应充分腐熟不带菌。农民在自家菜园育苗时,应更换无菌土,育出无病健苗。或按平方米育苗床面积,用50%多菌灵WP 8~10g,拌适量细土制成药土,播种时用三分之一药土下铺床面,播上种子后,用另三分之二药土上盖进行育苗。

  4.4有条件的选栽嫁接苗。以赤茄做砧木,栽培茄做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利用砧木根系抗黄萎病菌侵染的特性,防病效果好,在无法轮作的条件下也可获得丰产,这是当前防治黄萎病最有效的办法。但由于其操作要求、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使用此方法防病的还是占少数。

  4.5结合定植施药防病。适时定植,10em地温稳定15℃以上开始定植,最好铺光解地膜。并在茄苗定植时,每穴施入50%多菌灵WP1~2g,然后栽苗灌水,利用药剂的杀菌作用预防茄苗根系周围土壤中病菌的侵染。或定植后用50%多菌灵WP 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g,连灌2次。  4.6加强田间管理。增施腐熟有机肥和复合肥,定植时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保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选晴天灌溉,注意提高地温,茄子生长期间宜勤浇小水,不要在冷凉天气浇水,发病时注意控水。门茄采收后,开始追肥或喷施叶面宝、植宝素、爱多收等,如用喷施宝每1mi对水12kg,或0.2%磷酸二氢钾也可。

  4.7清洁田园。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带出田间并深埋或烧毁。

  4.8及时灌根防治。对田间发现的病株,用30%瑞苗清AS 2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WP 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WP 400倍液,或50%多菌灵WP 800倍液加50%甲基托布津WP500倍液混合液,每一病株灌药液0.3kg,隔10d灌1次,连灌2~3次。

篇三 辽育白牛
2015年度辽宁省第一批科学技术计划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中小企业获取国家资金补助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篇四 辽育白牛
肉牛的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

养殖技术

组稿\Email:nmgxmy2008@sina.com

HusbandryAnimalModern

业殖养禽畜

代当

肉牛的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

黄靖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香猪原种保种场

547115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肉牛的遗传育种技术以及繁殖技术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与应用,为肉牛养殖者带来了较好的效益。本文着重分析肉牛的遗传育种技术与繁殖技术。

关键词:肉牛;遗传育种;繁殖

地方黄牛品种是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品种,但此品种肉用性能欠佳。统计数据显示,改良牛的覆盖率还不到30%,集约化养殖水平仅有40%,而且大多为粗放式饲养管理方式。还有,我国超过60%的良种肉牛都是依靠进口。所以,研发肉牛的遗传育种和繁殖技术极具现实意义。

分子育种技术就是在分子标记的基础上实施标记辅助选择,接着再借助转基因技术实施转基因育种。在分子水平基础上选择出跟肉牛经济性状紧密相连的基因位点,然后就可以直接对家畜是实施基因型选择或是标记辅助选择,性能不会因为肉牛的性别、环境等而有所变化,能有效提升选种效率。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在黄牛肉用性能的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才逐渐发展起来。分子标记的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一是在杂交的基础上进行分子标记,如RFLP;二是在PCR的基础上进行分子标记,如微卫星;三是在测序基础上进行分子标记,如SNP[1]。

11.1

肉牛的遗传育种技术常规育种技术

(1)体型外貌跟个体线性体型评定。此育种技

2肉牛的繁殖技术

(1)胚胎分割技术。此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

术就是根据牛的前中后躯、外貌、肢蹄、泌乳系统等外形部位分析肉牛的体质机能以及健康情况。(2)杂交育种。当前,在我国专门化肉牛的经济杂交及培育中,基本上都是以地方的肉牛品种为母体,以引进肉牛品种为父本,然后进行二元或是三元杂交育种。现阶段我国有三个专门化的肉牛品种,即夏南牛、延黄牛和辽育白牛。(3)生产性能测定。此育种技术是最基本的元素,通过进行科学、规范、全方位的个体生产性能测定,得到真实完整的生产性能、繁殖能力、环境情况、疾病情况和管理等各方面的记录,为肉牛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依据。(4)系谱记录。在我国,肉牛群体庞大、饲养分散、市场不稳定、系谱记录档案不完整或是遗失、肉牛品种选育和育种比较落后,只有少部分国家级核心育种场有比较科学、系统和完整的系谱记录档案。(5)后裔测定。此种测定是评价种公牛最科学、最精准的方式。当前我国使用比较多的就是同期同龄比较法。结合被测公牛的后代跟对照公牛“同期同龄”的后代,在初生重、断奶重和18月体重三方面进行比较,再计算出同期比较值。

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是通过人工制造同卵双胎或

或同卵多胎动物的新生物工程技术。我国于1987年将此技术应用到奶牛胚胎分隔上,并取得了成功。

(2)人工授精技术。此繁殖技术是肉牛良种繁育及经济杂交十分常用的,现今,针对我国优良肉牛品种的纯繁殖及选育中公牛数量比较少,难以实现借助自然交配实现大面积改良畜群目标的情况,人工授精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3)性别控制技术。就是人为干预公牛的正常生殖过程,确保成年雌性动物诞生出的后代是人们期望的性别。此技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分离XY精子及鉴定早期胚胎的性别,然后实施人为干预达到控制后代性别的目的。当前,流式细胞分离技术是分离XY精子唯一有效的方式,而且准确性较高。

(4)体外授精技术。即在人工控制环境的基础上完成动物精子与卵子在体外的受精过程,此技术给胚胎的生产提供了便捷、高效、便宜的方式。牛IVF是当前动物繁殖生物技术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都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但仍有部分关键技术存在缺陷,阻碍了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5)动物克隆技术。就是利用核移植技术完成动

1.2分子育种技术

162014.11

当代畜禽养殖业

ModernAnimalHusbandry

养殖技术

组稿\Email:nmgxmy2008@sina.com

(1)构建布病防治目标责

布病防治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辽宁省彰武县西六乡兽医站

任制。众所周知,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疾病,人出现布病主要是通过布病阳性动物传染所致,如果人感染布病

12300

摘要: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发的人畜共患接触性及慢性传染病。文章主要从牛羊饲养的角度对布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布病;牛羊饲养;防治

布病在家畜中以羊和牛等为主,而人患病则是通过羊与牛感染所致,其中最易出现感染的阶段为产羔期,对人体的健康与饲养业效益具有着严重的危害。

则会反复发作,从而对人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明确地对布病得防治工作加以重视,把相关的防治措施纳入到工作日程中,并逐级对防控目标进行确定,签订责任书,从而有效地对布病的防治目标责任制进行构建。

(2)强化对外购牛羊的监管。只要是异地引畜,在进行调运前,则必须到当地动物疫病检疫部门开具检疫合格证明,然后才可以调运。调入以后一定要隔离饲养一个月,经过饲养地动物疫病检疫部门进行检测,确认健康后才可以合群饲养。

(3)构建定期检疫制度。每年的春季与秋季,应该对全部的种用牛羊、奶牛与奶山羊进行集中检测。如果检测出阳性畜,则应该立刻对其进行隔离处理,并及时进行无害化或扑杀处理。

总而言之,布病防治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但是通过不断的对防治手段进行创新与完善,相信一定会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参考文献:

1布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失完善的外购牛羊检疫制度。有些调出

地区产地缺少完善的牛羊检疫制度,而调入地区也缺少完善的对外购牛羊进行隔离检疫的制度,则非常容易引入外部疫源,并成为新型的传染源,从而对布病防治工作产生很大的威胁。

(2)畜主缺失检疫主动性。一些饲养户由于财政补助资金难以落实到位以及不愿意承担扑杀病畜造成的损失,对于一些检出的阳性畜扑杀行为具有抵触情绪。很多饲养户则故意地逃避检疫,甚至有些饲养户明明知道自己饲养的是阳性畜,受利益驱使还将其在市场上进行买卖交易,从而导致布病防治工作具有着更大的难度。

[1]王云霞,余海军,李桂萍.陕西勉县奶牛布鲁氏菌

病的血清学调查[J].家畜生态学报,2004.

[2]邓海云.柳州市布鲁氏杆菌病调查及综合防控对

策探讨[D].南京农业大学,2007

代间隔时间较长的畜种来说效果尤为明显,借助超数排卵及胚胎移植,还能获得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后代。

综上所述,肉牛的遗传育种技术和繁殖技术有多种,从各个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未来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优良品种肉牛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也会创造更多的效益。参考文献:

2解决布病防治问题的相关对策

!!!!!!!!!!!!!!!!!!!!!!!!!!!!!!!!!!!!!!!!!!!!!

物的无性繁殖。借助体细胞克隆技术能够复制很多优良家畜,增加优良家畜数量,是选育遗传性优质稳定肉牛品种的最佳方式。早在2003年10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多个单位与企业合作,借助体细胞科隆技术首次成功克隆出了我国第一批转基因克隆牛[2]。

(6)动物胚胎移植技术。此技术就是取出供体雌性动物配种后培育的早期胚胎,将其移植到受体雌性动物体内,使其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这种技术更能突显优良母畜具备的繁殖潜能,帮助优良母畜在短时间里繁殖出更多后代,强化优良母畜在群体遗传改良中的效果。针对繁殖能力本就不高且世

[1]杨武才,昝林森,孙秀柱.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

术发展趋势[J].家畜生态学报,2013(12):8-11.

[2]张杨,周振勇,张金山,等.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

术应用现状[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4(01):54-59.

2014.1117

篇五 辽育白牛
2016年岗位考试A类试题(4.1)

A类试题(917道)

一、单选题(297道)

1._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D.国家

答案: a

2.封锁令发布后,强制性封锁管制措施应在_小时内全部落实到位。

A.1

B.2

C.3

D.4

答案: d

3.与动物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由_主管。

A.地方政府

B.卫生部门

C.畜牧兽医部门

D.环保部门

答案: c

4.在制定不同草原类型具体载畜量标准时,应结合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所使用的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和饲草饲料基地前_平均生产能力,核定草原载畜量,明确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的牲畜饲养量。

A.2年

B.3年

C.5年

D.4年

答案: c

5.2009年1月1日前,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已取得_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A.兽医师

B.助理兽医师

C.技术员

D.高级畜牧师

答案: a

6.草种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分别为_。

A.1年和3年

B.3年和1年

C.3年和5年

D.5年和3年

【辽育白牛】

答案: c

7.在统计监测工作中,我省实行集贸市场畜产品及饲料价格监测_制度;畜禽及产品市场发生较大变化的特殊日期实行每日采集价格信息。

A.日报

B.周报

C.旬报

D.月报

答案: b

8.按照《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_以上领导干部需每年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A.乡科级正职

B.县处级副职

C.县处级正职

D.厅局级副职

答案: b

9.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对受威胁区内_的规模饲养场(户)开展病原学监测,每场抽检棉拭子12只份。

A.5%

B.10%

C.12%

D.20%

答案: a

10.无公害畜产品标志的印制工作应当由经_考核合格的印制单位承担,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印制。

A.农业部和国家认监委

B.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C.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D.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 a

11.牛的初配适龄是_。

A.1.5—2岁

B.2—2.5岁

C.3岁

D.3.5岁

答案: a

12.不按照_规定处置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所需处里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A.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B.市政府

C.省政府

D.县政府【辽育白牛】

答案: a

13.根据《辽宁省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备案管理办法》,养鸡场(小区)需达到最低存栏标准为_。

A.50只

B.10000只

C.60000只

D.80000只

答案: b

14.根据《动物防疫法》的规定,_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A.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答案: b

15.强制免疫所需兽用生物制品,由_指定的企业生产。

A.农业部

B.省畜牧兽医局

C.县畜牧兽医局

D.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答案: a

16.在动物防疫工作中,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的作用十分重要,下面对其职责描述最准确的是_。

A.负责动物防疫的宣传工作

B.负责动物防疫消毒卫生工作

C.负责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管辖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D.负责辖区内免疫实施工作

答案: c

17.按《辽宁省无公害畜产品管理办法》规定,_负责本辖区无公害畜产品申请材料的审核、现场检查工作。

A.省畜牧兽医局

B.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C.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D.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所

答案: c

18.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是_。

A.地方人大

B.国务院

C.国务院部委

D.省政府

答案: b

19.肉用绵羊品种是_。

A.夏洛莱羊

B.东北细毛羊

C.东北半细毛羊

D.波尔山羊

答案: a

20.对刚过期兽药的正确处置方法是_。

A.降价出售

B.加量使用

C.销毁

D.快速使用

答案: c

21.我省实施的“手套工程”是为了防止_向人传播。

A.禽流感

B.口蹄疫

C.布病

D.结核

答案: c

22.在同等饲养条件下,下列周期产奶量最多的是_。

A.荷斯坦

B.西门塔尔

C.娟姗牛

D.瑞士褐牛

答案: a

23.兽药生产企业生产兽药,应当取得_核发的产品批准文号。

A.省畜牧兽医局

B.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C.农业部

篇六 辽育白牛
中国培育品种牛肉品质特性比较分析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CHINA MEAT RESEARCH CENTER

肉类研究

MEAT RESEARCH

2013, Vol. 27, No. 0531

专题论述

中国培育品种牛肉品质特性比较分析

郎玉苗1,沙 坤2,李海鹏1,孙宝忠1,*,周 楠1,刘 菲1,党 欣1

(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193;2.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4670)摘 要:培育牛种在我国肉牛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中国培育品种牛肉品质总体情况进行研究的文章未见报道。了解培育品种牛肉的肉质总体状况,对我国牛种的选育、合理开发利用牛种以及保障牛肉品质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对目前国内关于培育品种牛肉品质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我国培育品种牛肉肉质较差,结合我国的牛肉生产现状以及肉牛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牛种的选育应把握牛肉的消费结构和方向,从肉质角度分析牛种所对应的市场并实施肉类口感保证系统(PACCP)体系确保牛肉品质。 关键词:培育品种;牛肉品质;肉类口感保证系统(PACCP)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Beef from Chinese Cultivated Breeds

LANG Yu-miao1,SHA Kun2,LI Hai-peng1,SUN Bao-zhong1,*,ZHOU Nan1,LIU Fei1,DANG Xin1 (1.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

2. Yantai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ntai 264670, China)

Abstract:Cultivated bree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beef cattle industry. However, information is lacking concerning beef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ivated cattle breeds, which can provide a useful guideline for breeding and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of cattle 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beef. This review points out poor beef quality of Chinese cultivated cattle breeds.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eef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beef industry, we suggest that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direction of beef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cattle breeding and market analysis of breeds from a viewpoint of beef quality and PACCP (palatability assurance critical control point) should be done to ensure beef quality.

Key words:Chinese cultivated breeds;beef quality;PACCP中图分类号:TS25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3)05-0031-05

我国养牛历史悠久,牛种资源丰富,但是养牛业迅速发展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品种改良工作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1]。1974年以后大量引入欧洲肉用牛种,改进生长速度,提高出栏体质量和经济效益,已取得了成效[2]。目前收录到《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中的共114个各类牛品种,其中地方品种92个,培育品种9个,引入品种13个。9个培育品种中有8个普通牛品种和1个牦牛品种,8个普通牛中,乳用型牛1个(中国荷斯坦牛)、乳肉兼用型牛4个(中国西门塔尔牛、中国草原红牛、新疆褐牛和三河牛)、专用肉牛3个(夏南牛、延黄牛和辽育白牛)。培育品种的形成既保留了地方牛品种肉质好、适应性强的遗传素质,又全面的提高了牛群体的生产性能[1]。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对于肉的追求已从单纯对“量”的追求

转变为“质”和“量”并重的阶段。肉品质包括食用质量(色泽、风味、嫩度、多汁性)、营养质量(涉及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分、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分、维生素含量、矿物质含量)、技术质量(系水力、pH值水平、蛋白质变性程度、脂肪饱和程度、结缔组织含量、抗氧化能力)、卫生质量(微生物指标、肉的腐败与腐败程度、各种抗生素和激素和生长促进剂水平、农药残留量、重金属离子浓度)和人为质量或动物福利[3]。

目前,对于中国培育品种的牛肉品质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中国培育品种牛肉品质总体情况进行研究的文章未见报道,本文对目前国内关于培育品种牛肉品质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结合牛肉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培育品种的研究和牛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2013-03-02

基金项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38);“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47B00) 作者简介:郎玉苗(1984—),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畜产品加工和贮藏工程研究。E-mail:ymlang@126.com

*通信作者:孙宝忠(1964—),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研究。E-mail:baozhongsun@163.com

322013, Vol. 27, No. 05

专题论述

1

培育品种基本概况

肉类研究

MEAT RESEARCH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CHINA MEAT RESEARCH CENTER

界养殖学、肉品学、动物遗传育种、组织、生理生化、解剖、饲养等领域内专家共同合作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然而我国对肉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总体研究水平还不高。目前,对于培育品种牛肉肉质特性研究的文献较多[10-24],但是较为零散,从月龄来看,以18月龄的牛研究较多,而对其他月龄牛的肉质研究较少;从性别来看,以阉牛的研究较多,对公牛和淘汰母牛的研究较少;从部位肉来看,以背最长肌的研究居多,对其他部位肉研究较少,如霖肉、臀肉等。从品质参数来看,不同文献研究的指标并不相同,其中对蛋白质、脂肪、水分、pH值、肉色、剪切力和蒸煮损失的研究较多,对其他指标的研究较少,对品质的分析主要是对不同部位、不同牛种、不同饲养方式的品质指标差异进行比较,而未对肉品质优略作出判断。这与目前我国牛肉品质指标的检测标准和牛肉品质评价方法及标准不完善有关。肉嫩度是肉品质的重要指标,NY/T 1180—2006《肉嫩度的测定:剪切力测定法》对肉嫩度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规范。NY676—2010《牛肉等级规格》中对肉色、脂肪色、大理石花纹进行了分级,但是目前评级员对肉色、脂肪色和大理石花纹进行评价存在主观性强、准确度低的问题,而对仪器检测的品质指标(如色差、剪切力、pH值等)缺乏评定方法和标准。

培育品种基本概况见表1[1,4-8],从标准制定情况看,共形成5个标准,3个国家标准,2个农业部标准,标准对培育品种的品种鉴定、外貌鉴别进行了规定,有些还对品种等级进行了规定,标准的制定对生产者选择生产性能优良的牛和育种工作者选择性状优良的种牛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从产区分布来看,培育品种分布以东北、华北和西北居多,而在南方分布较少,这主要与牛种选育过程中母本均为本地牛有关,本地牛对当地的气候适应性更强,在当地推广更快。从培育素材来看,培育品种的选育均引进了国外产肉和产奶性能优良的牛种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选育,引入的国外优良牛种有夏洛莱、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等。这些品种主要以欧洲大陆型品种居多,而欧洲大陆型牛种的引入在加大体型、提高生长速率、增加眼肌面积、提高优质肉比率和出肉率、提高饲料报酬、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2]。培育品种的形成对我国牛肉生产和产量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

培育品种牛肉肉质特性

陈润生[9]曾指出:肉品品质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

表 1

Table 1

【辽育白牛】

品种中国荷斯坦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山地、草原、平原类群)三河牛(曾称滨州牛和北满牛)

标准

产区和分布

中国培育牛品种概况[1,4-8]

培育素材血统复杂公系:德、苏、奥系西门塔尔牛(87.5%~96.9%)母系:本地黄牛血统复杂,有10个品种之多,引用品种与当地蒙古牛杂交母本:当地哈萨克牛父本:瑞士褐牛、阿拉托乌牛

推广利用情况

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郊区优良荷斯坦牛高产核心群的年平均单产已超过10000kg2002年,核心群达3万余头,年特供一级种公牛250头,育种区群体175万头,各杂交改良牛600万头

品种评价

适应性强,但目前地区间、群体间遗传素质与生产性能存在加大差异种质好、适应性强,具有优良的乳质,产奶量较高,肉用性能较好,理想的生长速度,突出的牛肉质量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cultivated cattle breeds[1,4-8]

GB/T 3157—2008

遍布中国各个地区,以东

《中国荷斯坦

北、华北和西北居多

牛》[4]GB19166—2003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河《中国西门塔尔北、吉林、新疆、黑龙江

等26个省、自治区牛》[5]GB5946—2010

《三河牛》[6]

主要分布在额尔古纳市的三河地区及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等地

2007年在海拉尔谢尔塔耐粗饲、耐寒、易放牧,生长拉种牛场建立三河牛选育发育较快、适应性强、抗逆性核心群,全场有三河牛好,乳肉综合品质好乳脂率1.19万头,基础母牛5246头高,遗传性能稳定,体大结实2007年新疆褐牛存栏87万头,符合品种标准的新疆褐牛59.01万头

耐粗饲、抗寒、抗逆性强、适宜山地草原放牧、适应性强等特别

新疆褐牛

NY22—1986《新中心产区在天山北坡西部

的伊犁河谷、塔额盆地疆褐牛》[7]NY 24—1986

《中国草原红

牛》[8]

中国草原红牛

主要分布于吉林、内蒙古和河北

中国草原红牛在吉林省的纯种

具有性情温顺、适应性和抗病

数量为6000头,其中繁殖母牛

父本:引进的短角牛力强、育肥性能好、耐粗饲、

3000头、种公牛15头,其杂交

母本:当地蒙古牛耐寒等特点,遗传性能稳定,

改良牛存栏近8万头,主要集中

肉质细嫩、肉味独特。

在白城地区和通榆县。

夏南牛耐粗饲,适应性强,

夏南牛培育期间,项目区

舍饲、放牧均可,具有生长

共繁育杂交牛70多万头。

发育快、易育肥的特点。夏【辽育白牛】

2007年育种群规模为1.3万头,

南牛适宜生产优质牛肉,具

其中核心群2310头。

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延黄牛体质结实、耐寒、耐粗饲、抗逆性强,饲料报酬高,生长发育速度快,肉质好。但母牛泌乳力偏低,有待于今后继续选育提高。

夏南牛

父本:法国夏洛(37.5%)

中心产区为河南沁阳县母本:南阳牛(62.5%)

延黄牛主产区为吉林省延吉市

父本:利木赞牛(25%)

延黄牛是延边地区肉牛的主要

母本:延边牛(75%)

品种,年提供肉牛5万多头。

2008年在辽宁昌图、开原、黑山等5个辽育白牛重点育种基点县(市),共有辽育白牛及其杂交改良牛24.8万头

辽育白牛

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父本:夏洛莱牛(93.7%)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母本:本地黄牛(6.25%)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辽育白牛】

CHINA MEAT RESEARCH CENTER

肉类研究

MEAT RESEARCH

2013, Vol. 27, No. 0533

专题论述

2.1 营养品质【辽育白牛】

水质和应激等均对肉色深浅有影响[29]。

嫩度是牛肉最重要的品质特性。研究表明,消费者愿意为有嫩度保障的牛肉付出更高的价格[30]。表2中,培育品种的剪切力值在2.2~7.7kg间,剪切力的变化范围大,产品的嫩度一致性较差。Calkins等[31]的研究将牛肉嫩度划分为3个等级:嫩(<3.9kg)、一般(3.9kg<x<4.6kg)和韧(>4.6kg)。培育品种牛肉28.6%处于嫩等级,23.8%处于嫩度一般的等级,47.6%处于嫩度韧的等级,总的来说培育品种牛肉嫩度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毛衍伟[32]对牛肉食用品质适用性评价的研究显示,牛排和涮牛肉嫩度适宜的剪切力值为4.39kg,高于5.23kg以上口感韧。52.4%的牛肉适于作为牛排和涮牛肉的原材料,47.6%的牛肉嫩度较差,不适宜作为牛排和涮牛肉的原材料。2.3 加工品质

pH值是肉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宰后胴体pH值变化主要是宰后肌糖原转化成乳酸使pH值降低,pH值从中性7.0左右降低到5.7以下,但也有一些牛由于宰前应激作用使牛肉中肌糖原含量降低而使终点pH值偏高大于5.7。澳大利亚研究人员[33]认为成熟5d的牛肉pH值在5.30~5.70间外观好看且肉质较好;pH值在5.71~6.90时牛肉通常被定义为黑切牛肉(dark cutting beef,DFD),其货架期缩短,不适合真空包装,肉色黑且质地硬。研究表明,实施牛宰前福利有利于减小牛的应激而提高牛肉品质,因此有必要尽量避免活牛的长途运输,宰前静养使牛得到

肉的常规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灰分、脂肪和蛋白质。由表2[10-12,18-23,25]可知,牛肉水分均值的变化范围为72.9%~77.2%,其中93.8%牛肉水分均值在72.9%~77.0%间;蛋白质均值范围为19.3%~23.4%;脂肪均值范围为1.0%~5.0%;灰分均值范围为0.9%~4.3%。肉中水分含量及存在状态影响着肉的加工质量和储藏性。水分含量的多少影响肉的营养价值、感官品质如嫩度和多汁性等。水分越高,越易遭致病细菌、霉菌繁殖,引起肉的腐败变质。GB 18394—2001《畜禽肉水分限量》[26]对牛肉水分含量的规定为77%,可见大部分牛肉的水分含量是符合国家规定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牛肉,符合当今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的要求。但为保证牛肉的适口性,牛肉中还应保持不低于3%含量的脂肪[27]。从数据可以看出,63.2%牛肉的脂肪含量小于3%,含量较低符合低脂肪的消费要求,但是风味相对较差。

2.2 食用品质

肉色是商品肉中给人印象最为直接的一个肉质性状,它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肉色通常用色差L*、a*、b*值来表示肉的颜色,L*表示亮度,a*表示红度,b*表示黄度。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牛肉的L*、a*、b*值是存在差异的,这与Von Seggern等[2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牛年龄、pH值、性别、饲料、

表 2

Table 2

品种

部位肉

近年来关于中国培育牛品种牛肉品质状况的文献[10-12,18-23,25]

肉色a

Recently published literature describing the beef quality of Chinese cultivated cattle breeds[10-12,18-23,25]水分/%

蛋白质/%

脂肪/%2.96±0.342.58±0.354.13±2.495.00±3.564.66±2.272.28±1.04

灰分/%

L

b

pH

剪切力/kg

蒸煮损失

背最长肌[10]74.58±1.0321.18±0.41臀股四头肌[10]75.27±0.5722.14±0.42

75.13±3.8721.05±1.06冈上肌[11]

中国西门塔尔牛

背最长肌腰大肌半腱肌冈上肌冈下肌

[11]

0.93±0.1044.21±2.7422.41±1.7812.76±1.195.60±0.083.80±0.2633.38±1.07

1.01±0.0442.81±1.1520.97±1.9010.31±1.115.65±0.094.13±0.3134.41±0.43

———————0.99±0.051.04±0.08

—4.424.26±0.361.10±0.002

40.50±2.6222.98±2.1410.92±2.1441.74±3.5623.73±3.4012.89±2.2843.98±3.2324.07±3.4411.17±3.2149.40±3.8724.74±2.7415.64±2.36

5.98±0.195.64±0.185.74±0.145.55±0.14

5.93±1.357.14±1.295.43±0.707.67±1.06

38.92±3.0634.21±2.8932.71±3.4238.65±2.44

73.79±3.7422.10±1.1773.90±3.1621.88±1.4275.75±1.9622.31±0.97

[11][11][11][11]

75.79±1.8320.73±0.952.40±0.6572.17±2.2219.19±0.756.19±2.5474.80±2.1021.28±0.7974.12±0.4322.71±0.71

[10]

37.63±1.8721.34±4.1113.60±2.346.20±0.255.91±1.3128.84±6.2338.07±2.2821.21±2.2912.23±2.736.25±0.294.01±0.4829.62±2.8338.12±1.8821.19±2.9113.17±2.296.04±0.205.92±1.4926.63±4.8538.92±1.5115.35±0.7735.52±2.9318.85±1.6634.10—————————

6.51—————————

6.34±0.748.84±1.414.77—————————

5.69±0.125.75±0.14

—5.70————5.7±0.25.9±0.2

3.95±0.374.31±0.282.23.906.85±0.65

30.96±1.7831.74±1.53

————34.50±0.88

臂三头肌[11]

夏南牛

西冷[14]臀股四头肌背最长肌背最长肌[20]

中国草原红牛

[21][19]

2.58±0.492.61±0.212.25±0.144.34.544.57±0.851.75±0.14

74.17±0.4923.28±0.2672.99

20.1

73.37±2.1723.42±1.9373.5821.2072.18±1.7921.75±0.6577.21±0.1821.28±0.18

—————

2.71±0.834.10±0.715.64±0.443.82±0.845.60±0.194.15±0.18

背最长肌背最长肌[18]背最长肌[25]半腱肌臀中肌[23]背最长肌[23]

—[22]—

[22]

[23]

新疆褐牛

20.40±0.141.09±0.501.18±0.0621.83±1.051.13±0.121.21±0.1719.49±0.46

——

1.03±0.32

——

1.21±0.09

——

6.76±1.3732.94±3.227.40±0.5334.36±2.016.02±2.683±0.33.8±1.5

32.07±3.62

——

辽育白牛

342013, Vol. 27, No. 05

专题论述

肉类研究

MEAT RESEARCH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CHINA MEAT RESEARCH CENTER

充分的休息,采用击昏后屠宰避免牛产生恐惧感。表2培育品种牛肉的pH值测定时间不一致,因此无法进一步分析pH值对品质的影响。但可看出不同品种、部位间pH值存在差异,周岩伟[34]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部位的pH值不同,差异不显著。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培育品种牛肉品质的研究不系统、不完善,无法对牛种的肉质情况作出全面的评价。从文献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培育品种牛肉品质状况较差,这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我国的育种方向主要以生产性能为主,而对牛肉品质关注较少;屠宰技术和设施落后,导致出现DFD肉等肉质差的牛肉;我国牛肉肉质研究较晚,相关检测标准和评定标准并不完善等。3

分析与结论

针对我国培育品种肉质研究不系统、不完善、肉质较差的情况,结合牛肉的消费趋势以及我国牛种现状和牛肉生产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能对牛品种的选育和肉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3.1

把握牛肉的消费结构和方向,明确选育方向张英汉

[35]

因此有必要针对牛种的肉质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从肉质角度分析牛种所对应的市场方向。

3.3 建立适合我国的PACCP系统,完善肉品质标准体系建设,保证牛肉品质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品安全品质的关注越来越多。国内外均利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质量管理体系来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世界很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都建立了牛肉质量分级标准来确保牛肉品质和品质的一致性。类似于HACCP系统,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建立和实施了肉类口感保证系统(palatability assured critical control point,PACCP)系统,这一系统应用于从遗传到肉类的最后处理、烹调等肉类生产过程的每个阶段,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口感和质量[40]。针对我国培育品种肉质较差的问题:1、建立我国牛肉PACCP系统,完善牛肉分级标准来确保牛肉的口感和质量;2、加强技术投入,如开发自动分级技术,从技术层面支持和保证牛肉的品质;3、完善肉品质检测标准和肉品质评价方法及标准,在法律层面确保我国牛肉的品质。

参考文献: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编.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 牛志[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2] 陈幼春. 牛的品种、高档牛肉种类和生产因素[J]. 黄牛杂志, 1995,

21(1): 37-40.[3] ANDERSON H J. What is pork quality[C]//Quality of meat and fat

in pigs as affected by genetic and nutrition. Zurich Switerland: EAAP Publication, 1999: 15-26.[4] GB/T 3157—2008 中国荷斯坦牛[S].[5] GB 19166—2003 中国西门塔尔牛[S].[6] GB 5946—2010 三河牛[S].[7] NY 22—1986 新疆褐牛[S].[8] NY 24—1986 中国草原红牛[S].[9] 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组肉质研究专题组编. 猪肉品质研究参考资

料汇编: 第一册[M]. 1984.

[10] 崔国梅. 夏南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肉品特性的比较研究[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1.

[11] 牛蕾, 张志胜, 李海鹏, 等. 中国西门塔尔牛不同部位肉品质评定[J].

中国畜牧兽医, 2011, 38(3): 217-220.

[12] 任秋斌, 郑世学, 李海鹏, 等. 中国西门塔尔牛前肢肌肉组织学和理

化特性的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11, 38(1): 244-247.

[13] 包丽华, 梁宝海. 三个品种肉牛的部分肉品质的比较[J]. 家禽生态

学报, 2009, 30(5): 81-83.

[14] 祁兴磊, 谌启亮, 卢桂松, 等. 夏南牛牛肉品质的研究[J]. 中国牛业

科学, 2012, 38(2): 12-14, 27.

[15] 李廷来, 武爱梅, 孙秀玉. 夏南牛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J]. 河南畜牧

兽医, 2009, 30(3): 21-23.

[16] 李振京, 谭年年. 提高晋南牛肉用性能的杂交组合研究(二报): 杂交

一代与晋南牛育肥性能测定[J]. 黄牛杂志, 1996, 22(3): 17-21.

[17] 曹芝, 敖日格乐, 王纯洁, 等. 不同杂交品种肉牛背最长肌纤维组织

学结构与嫩度对比研究[J]. 肉类研究, 2012, 26(2): 1-3.

[18] 孙喆, 秦贵信. 安格斯改良草原红牛效果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 [1]

认为,目前小型肉牛培育是国际肉牛育

种的新动向,我国肉用牛品种培育应以中小型为主,并培育自己的小型肉牛品种。李俊雅等[36]认为对已育成的延黄牛、辽育白牛、夏南牛等肉牛品种和正在培育的种群,在扩大育种群的同时,重点选育提高产肉性能和牛肉品质,提高群体整齐性,同时注重泌乳力的选择。对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红牛、新疆褐牛、三河牛等兼用型品种,加大其肉用品系产肉性能的开发力度。曹兵海等[37]认为育种方向的把握应该建立在对我国今后牛肉的消费结构和方向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国外牛种的生产性能和肉质特性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牛肉消费结构进行调查研究,明确我国牛肉消费趋势,从而明确牛种选育方向。3.2

对肉质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从肉质角度分析牛“十二五”时期我国的牛肉消费进入了优质化、高档化和安全化的时代[38]。牛肉的品质与消费者嗜好和价位决定牛肉的档次和生产效益[39]。李欣等[39]以肉质为主线尝试对利木赞牛进行了评价, 认为利木赞牛不适作生产大理石纹的牛种,杂交后代肉质针对的是中低档市场。陈幼春[38]认为草原红牛因为含短角牛血液的缘故,应当具有良好的大理石花纹,肥度优于欧洲大陆性牛种所改良的牛只。目前,大多数人只是针对国外牛种杂交我国黄牛后代的生长和产肉结果在引进牛种之间进行过比较,却很少有人从肉质角度分析牛种与其对应的市场[37]。肉质,特别是牛肉的食用品质决定了牛肉的商品价值。种所对应的市场方向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CHINA MEAT RESEARCH CENTER

肉类研究

MEAT RESEARCH

[30]

2013, Vol. 27, No. 0535

专题论述

DESTEFANIS G, BRUGIAPAGLIA A, BARGE M T,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eef consumer tenderness perception and Warner-Bratzler shear force[J]. Meat Science, 2008, 78(3): 153-156.

[19] [20] [21] [22] [23] [24] [25]

2012, 37(1): 54-56.

李旭, 张国梁, 健, 等. 不同营养水平对草原红牛及其肉用群体肉用性能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35): 17511-17513; 17522. 于洪春. 草原红牛产肉性能的观察[J]. 中国畜牧杂志, 1997, 33(6): 30-31.

邢力, 赵玉民, 胡成华, 等. 利木赞牛改良草原红牛效果的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7(11): 33-35.

金双勇, 刘怀野, 祁茂彬. 辽育白牛与5品种(杂种)肉牛的肉质对比试验报告[J]. 现代畜牧兽医, 2011(3): 22-25.

杜玮, 于青云, 周磊, 等. 不同牛品种犊牛及不同部位的肉品质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09, 36(1): 142-144.

孙亚伟, 张笑莹, 张晓红, 等. 新疆褐牛不同部位肌肉氨基酸组成及分析[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3(4): 299-302.

周磊, 于青云, 杜玮, 等. 不同品种牛肉品质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07, 44(4): 534-538.

[31] [32] [33] [34] [35]

CALKINS C R, SULLIVAN G. Ranking of beef muscles for tenderness[EB/OL].

毛衍伟. 牛肉食用品质保证关键控制点研究[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08.

The effect of pH on beef eating quality. Meat standard Australia[S].周岩伟. 促脂肪沉积剂对育肥牛的生产性能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D]. 乌鲁木齐: 新疆农业大学, 2006.

张英汉. 国际肉牛育种的新动向: 小型肉牛培育[C]//全国养牛科学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 2005: 256-260.

[36]

李俊雅, 阎萍, 陈明新, 等. 关于我国肉牛遗传改良的几点建议[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8-10.

曹兵海, 陈幼春, 许尚忠, 等. 我国的肉牛育肥技术模式与牛肉市场层次[J]. 中国畜牧杂志, 2007, 43(17): 55-59.

陈幼春. 牛种与肉质遗传和动物福利汇报[C]//第七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2: 125-129.

李欣, 曹兵海, 许尚忠, 等. 利木赞杂交黄牛后代的肉质适合怎样的牛肉市场层次[J]. 中国畜牧杂志, 2007, 43(19): 55-59.

戴瑞彤, 杨龙江, 吴国强. 肉类质量的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00, 14(2): 11-13.

[26] GB 18394—200畜禽肉水分限量[S].

[27] KAZALA E C, LOZEMAN F J, MIR P S, et al. Relationship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to intramuscular fat content in beef from crossbred Wagyu cattle[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1999, 77(7): 1717-1725.[28] Von SEGGERN D D, CALKINS C R, JOHNSON D D. Muscle

profi ling: Characterizing the muscles of the beef chuck and round[J]. Meat Science, 2005, 71(1): 39-51.[29]

余梅, 毛华明, 黄必志. 牛肉品质的评定指标及影响牛肉品质的因

素[J]. 中国畜牧兽医, 2007, 34(2): 33-35.

[40] [39] [38] [37]

篇七 辽育白牛
关于夏南牛育种与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