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骨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黄骨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黄颡鱼“全雄1号”的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黄颡鱼“全雄1号”的养殖技术  

  

  科学试验发现,雄性黄颡鱼比雌性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快30%—80%,因此养殖雄性黄颡鱼要比雌性黄颡鱼的产量高。黄颡鱼“全雄1号”是利用技术手段,生产出的单一雄性群体,属于温水性,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生存温度为0-38℃,最佳生长温度为25- 28℃,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现在为大家介绍黄颡鱼“全雄1号”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全雄1号”的养殖技术 

  一、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养殖技术   

  1、培育池条件   

  培育池面积以1~3亩为宜,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放苗前清除塘底过多淤泥(保持10厘米左右),并整修池堤,防止渗漏。   

  2、清塘与肥水   

  鱼苗放养前10~15天,每亩使用生石灰150公斤进行干法清塘,杀死野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及其他敌害生物。放养前7天,往池塘中注水30~40厘米,注水时管口用40目筛绢网包裹过滤,防止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

  3、鱼苗放养时间  

  黄颡鱼“全雄1号”不同的养殖方法进苗的时间有些差异。从水花开始培育的时,可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做适当的调整,当水温达到24度以上时即可购回水花鱼苗进行培育,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对直接从夏花鱼种养成冬片鱼种或成鱼时,可根据鱼种繁殖厂(场)家可提供时间而定,时间一般在6月上旬至6月中旬。对直接从冬片鱼种养成成鱼时,可在春节过后池塘水温上升至鱼种开口时即可向苗种厂家购回鱼种,时间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 

  4、鱼苗放养   

  黄颡鱼“全雄1号”鱼苗放养密度以每亩3~5万尾为宜,单养为佳,不能与鲤、鲫鱼苗混养。下塘的鱼苗最好为同一批孵化出的鱼苗,如孵化时间相差较大,易使鱼苗生长不齐,造成成活率下降。放苗前需测量池塘水温、pH值、溶氧和氨氮等指标,鱼苗袋内水温与池水温度不超过2℃,pH值在6.8~7.5之间,溶氧大于5毫克/升,氨氮小于0.06毫克/升,即可下塘。   

  5、鱼苗饵料培育 

  对于一般养殖农户可采用土塘培育红虫培育开口饵料,方法同常规培育方法一样,采用微生物肥料加适量绿肥即可。对于大型养殖场建议采用人工培育卤虫(丰年虫)的方法进行培育开口饵料,以海水晶或食盐配置成2-3%盐度的水,每升可放卤虫卵2-3克,PH值调至7.5左右,水温25-27度,持续充氧,30-40小时后即可得到孵化好的新鲜适口的鱼苗开口饵料。不论采取哪种方法进行培育开口饵料,时间必须控制好,以鱼苗下箱前1天可食到新鲜的鲜活卤虫为宜。 

  6、饵料投喂 

  因为黄颡鱼“全雄1号”的食性在2公分前主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所以黄颡鱼苗夏花鱼种培育时全部依靠人工投喂的浮游动物(卤虫)来维持生长。鱼苗下箱后隔天即可投喂人工捕捞的经60目纱网过滤后的鲜活浮游生物或人工培育孵化的丰年虫;捞取的浮游动物的投喂前需要适当消毒处理,5%食盐水消毒2~3min,投喂量可根据吃食情况适当增减,丰年虫可直接投喂,开口投喂按40-60克干虫卵/10万鱼苗投喂,以后每次增加10-15%,每天投喂3-4次。投饵后15-20分钟可用不锈钢碗取少量鱼苗进行观察吃食情况,当进食鱼苗比例低于90%时说明饵料缺乏,可适当增加。 

  7、黄颡鱼鱼苗培育   

  刚孵化出膜的仔鱼,卵黄囊尚未完全消失,游动能力较弱,喜欢集群在水体的底部,以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初期天然饵料培养充足,将大大提高鱼苗存活率。如发现饵料不足,可采用人工投喂轮虫、追加有机肥料、割青草堆沤、早晚两次泼洒黄豆浆等方式促进浮游动物繁殖。   

  随着鱼体长大,鱼苗活动、摄食能力明显增强。此时要逐步提高池塘水位至0.8~1.5米,以增加鱼类活动空间。当长至2~3厘米时,池塘中天然饵料已无法满足其摄食需求,可采用黄颡鱼专用膨化浮性饲料进行人工引食驯化。首次驯食宜选在天气正常时早上太阳出来后及下午进行。选用蛋白含量在40%以上专用幼甲鱼饲料、鳗鱼饲料投喂均可,投喂前可用饵料:水=1:0.8的比例拌合饲料,揉成团放在饵料台上投喂。驯食时先少量多个点撒料,待鱼苗集群后逐渐增加投喂,每次控制在一小时以内,经过2-3天即可成功驯食。投喂次数刚开始每日3~4次,待驯化完全后,每日2~3次,投喂量根据鱼苗摄食情况而定,以吃完为准。   

  8、饲料投喂 

  驯食成功后可根据鱼苗数量逐渐调整投喂量。投喂要定时,投喂量要适中,以鱼苗在一小时内吃完为度;投饲做到少量多次,可调整到每天投喂3~4次,但要注意总量控制在鱼体重的5%左右。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基本上可达到2.5-3cm,可进行下一级培育。 

  9、鱼苗日常管理   

  每日要坚持巡塘,注意观察水色和鱼的摄食、活动状况,通过注水、使用微生物制剂、泼洒施肥和开启增氧机等措施,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饵料生物丰富。每隔一段时间,对池塘进行杀虫和杀菌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等免疫制剂,提高鱼苗抗病能力,防止鱼病发生。   

  二、黄颡鱼“全雄1号”成鱼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黄颡鱼成鱼养殖对池塘面积要求不严格,但一般需要池塘水源充沛、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水深在1.5~2米左右,底部淤泥10厘米左右,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同时每5亩水面配有一台增氧机。 

  黄颡鱼下池前10~15天干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或水库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毒,杀灭水体中的寄生虫、鱼卵、虫卵、病原菌等敌害。清塘消毒的方法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采用干法清塘时,每667 m2生石灰的用量为100千克或漂白粉10千克(池水深保持10cm左右);带水清塘时,生石灰的用量为200千克(池塘中保持水深50-60cm)或漂白粉20千克。将生石灰或漂白粉化水后立刻全池泼洒。浓度一定要高,并且要均匀。消毒3天后加注新水至常规养殖水平面,加水时出水口用60亩网片过滤,防止野杂鱼如池。    

  2、放养模式   

  黄颡鱼成鱼养殖模式比较多样,既可主养,又可在鳊、草、青等家鱼养殖塘内套养,但不宜与鲤、鲫等混养。主养时,一般每亩放养15~30克规格的黄颡鱼3000~4000尾,并每亩套养60~80克规格的花、白鲢20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当年黄颡鱼苗种可养成80~150克规格的商品鱼。有条件的,还可在池塘内每亩混养200只甲鱼,在池塘增效的同时,对控制黄颡鱼病害可起到积极作用。套养时,则根据池塘条件及其他鱼类的实际放养情况确定。   

  3、放养前准备   

  放养10~15天前对养殖池进行清塘。尤其要注意杀灭螺蛳、蚌类等底栖动物,因为它们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黄颡鱼为底层鱼类,且游动速度较慢,容易被螺蛳、蚌类体内的寄生虫寄生导致病害的发生。放养前7天,注水80~100厘米,进行肥水。注水方式及肥水注意点同苗种培育。鱼苗下塘前采用3%的食盐水浸浴2~5分钟做消毒处理,池塘水水质要求氨氮值为小于0.2毫克/升,其他条件同苗种培育。  

  4、饲料与投喂   

  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无污染。饲料主要营养成份中粗蛋白含量不小于38%,以南通正大黄颡鱼膨化浮性料为宜。   

  当水温达到12℃以上时开始饲料投喂,投喂初期需进行引食,方法同苗种培育。一般日投喂2次,清晨、傍晚各一次。当水温为12~18℃时,日投饲率为鱼体总重的1~2%;18℃以上时为2~3.5%。实际投喂时,则根据“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吃食与活动情况)原则做适当调整。   

  5、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黄颡鱼的生长。平时一般20~3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20~30厘米。如水质过清,则适时追肥,施肥坚持“看水施肥、少量多次原则”,使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确保水质肥、活、嫩、爽。同时每隔半个月交替使用生石灰30ppm和微生物制剂一次,以调节pH值,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促进池水藻相、菌相平衡。   

  6、鱼病的预防    

  黄颡鱼“全雄1号”在养殖过程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好预防措施:  

  ①彻底清塘,严格消毒。       ②苗种放养时,要用食盐等药物浸浴消毒。  

  ③放养体质健壮、无病害的苗种。  ④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坚持“四定”、“四看”投喂方法。  

  ⑤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水。    ⑥发现鱼病,及时诊治。

  ⑦定期泼洒药物消毒水体与口服药物,坚持对活饵、饲料台、食场进行消毒。视水质、天气等情况,可每月泼洒杀虫药一次,隔天再泼洒二氧化氯消毒一次(用量参照说明),每15天用漂白粉消毒食场一次,同时每月在饲料中添加50-100ppm(50-100g/吨)的氟苯尼考或50-100ppm的“三黄粉”投喂,连喂5天。每1-2周抽检一次鱼类病情。  

  ⑧在鱼苗阶段严禁用菊酯类药物。  

  黄颡鱼“全雄1号”常见及多发病害主要有:   

  ①水霉病:主要由鱼体擦伤后水霉菌寄生导致发病,应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鱼体损伤,并在鱼种下塘后使用硫醚沙星200ml每亩每米全池泼洒,可减少此病发生。   

  ②车轮虫、指环虫病:病鱼离群,往往倒栽或侧卧于水面,或沿塘边狂游,严重者导致死亡,镜检可发现大量虫体在腮部寄生。可使用0.12ppm1%阿维菌素溶液与0.12ppm40%辛硫磷溶液合剂全池泼洒治疗。   

  ③吸虫病:主要寄生于鱼体肠道内,部分病鱼有“白内障”或头部充血等症状,在水中不停旋转,不久即死亡。该病的主要采用杀灭螺蛳等中间寄主的方法进行预防。发病时,可采用每公斤饲料拌0.4%伊维菌素溶液2.5ml连续投喂2~3日治疗,以减少损失。    

  ④出血性水肿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头部充血,腹腔内有大量血水。可先换水50%,然后用0.25~0.3ppm三氯异氰尿酸进行水体消毒,连续2~3日。    

  7、日常管理   

  平时每天坚持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质、黄颡鱼“全雄1号”鱼类活动及吃食情况,要勤除塘边杂草,捞取塘内残渣、污物及病鱼死鱼,可避免水质恶化和减少鱼病传染。遭遇闷热天气或天气突变时,要增加夜间巡塘次数,以便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同时要勤做记录,及时总结经验,以确保养殖生产顺利进行。  

篇二 黄骨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黄颡鱼养殖效益倍增的秘密

  [每日农经]点石成金(2)效益增加的黄颡鱼(20120320)

  湖北省自古以来享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

  记者:湖泊盛产鱼虾贝蟹,发展水产养殖是有一定的资源优势的。

  刚到湖北,小李就听说荆州市监利县渔业发展得不错,其中有这么一家养殖场养黄颡鱼养出了新门道,获得了高效益。记者这回决定去探个究竟。

  记者:大姐,您挑鱼呢?

  养殖户1:是的

  记者:这是嘎鱼吧?

  养殖户1:这是黄颡鱼,我们本地都叫它黄咕鱼。

  记者:那么咱们这个池塘养的是这个鱼吗

  养殖户1:是的。

  记者:咱们收益怎样?

  养殖户1:我一亩池塘收入四五千元。

  记者:那么这个收入在咱们这儿算是高的吗?

  养殖户1:不算。

  记者:吆,还有更赚钱呢,咱们呀赶紧了解一下。

  记者:大哥您也是养鱼的吧?

  养殖户:金天瑞:是的。

  记者:这样一亩池塘一年也能收入个四五千元?

  养殖户:四五千是我半亩鱼塘的收入。。

  记者:您这收入够不错的,您养的是什么鱼呀?

  养殖户:黄颡鱼。

  记者:什么?也是黄颡鱼?

  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是一种小型底栖鱼类,广泛分布我国各水域。由于在出水时黄颡鱼会发出咕咕叫的声音,所以当地人习惯叫它黄咕鱼。可是让小李疑惑的是,同在一家养殖场,养的都是黄颡鱼,为什么这两个鱼塘的效益会相差近1倍呢?

  记者:这悬殊也太大了,估摸着大哥的养殖方式一定不寻常。

  养殖户: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一样的水质, 一样的水位,饲料都是一样的。

  这就更令人纳闷了,同样的水塘,饲喂方式也没啥区别,为什么这两个鱼塘的效益会相差这么大呢?

  养殖户:你仔细看这个鱼有什么不一样的。

  记者:我观察了半天 这个黄颡鱼都是黄黄的,而且个头也差不多,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养殖户:对,这就是我们这个池塘黄颡鱼的最大不同之处。

  养殖户金大哥说这些鱼不是普通的黄颡鱼,它凝结了水产科学家10多年的心血,是通过创新技术获得的新品种。这正是这个池塘黄颡鱼能够取得很高养殖效益的点金术。难道普通的黄颡鱼长得就不这样吗?

  记者:真是不看不知道 一看见分晓 您看这个黄颡鱼虽然说摸样差不多,但大小不一。您看这个儿大的和个儿小的相差可不少呢。

  您瞧,这效益高的鱼塘里养的黄颡鱼大个儿头,并且大小相仿。而普通黄颡鱼却有大有小。这是为什么呢?

  养殖户1:母鱼长得慢。

  原来,在自然界中,黄颡鱼有这么一个特性,那就是雄鱼比雌鱼长得快、长得大。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比同一批次的雌鱼生长速度至少快1倍。

  养殖户1:雄鱼这个地方有凸点,雌鱼没有。

【黄骨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记者:大姐告诉我这大个儿的黄颡鱼重约100克左右,这小个儿的也就是40~50克。

  水利部 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刘汉勤 到商品规格的时候雄性个体可以长到二三两,甚至可以长到半斤。雌鱼只能长到1两左右。如果养的都是雄的,那么产量肯定大幅度提高。

  产量高自然效益好了,不过这只是获得高效益的一部分。

  记者:大姐, 它们这个大小不一样,它的价格是不是也不一样?

  养殖户1:大的卖13元1斤,小的8~9元钱1斤。

  黄颡鱼雄鱼个儿大、卖价比雌鱼也高,收益自然更多

  消费者:挑大的 。

  消费者:我喜欢买大的。

  消费者:大点的好吃。

  消费者:大的肉多嘛。

  经销商:每天批黄颡鱼一两千斤,一般经营者黄颡鱼都要全雄的,好销些。

  经营者:大的一般卖得快一点。

  经营者:每天大的卖五六十斤,小的卖四五十斤。

  经营者:我们也喜欢,老百姓也喜欢。

  看来,大个儿的雄性黄颡鱼的确很受欢迎,相对小个儿的黄颡鱼来说要好卖一些。虽然卖得贵一些,但是,它的肉更多,更肥。

  消费者:个儿大的烧起来个头大,一起肉非常多,你像小的呢吃起来肉很少。

  消费者:很鲜,而且这个鱼的腥味比较淡。

  消费者:而且肉很嫩。

  消费者:吃起来呢很爽口。

[1] [2] 下一页

篇三 黄骨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黄骨鱼熬汤的简单方法有哪些

黄骨鱼熬汤的简单方法有哪些

黄骨鱼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做法也有多种多样,可以做火锅、熬成粥或者是做干锅,不管哪样的做法都非常美味,因为黄骨鱼的肉质细腻,在这里,我要介绍一款用黄骨鱼熬汤的方法,因为黄骨鱼全身只有一根刺,所以用来做汤也非常方便,根本不用担心被鱼刺卡住。而且汤的味道鲜美

,保证你喝上一次还会想喝下一次。先来介绍一下关于黄骨鱼的一些信息。

一、鱼种及习性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也叫黄辣丁或者黄腊丁、黄丫头(江西省部分地区),在福建又称作黄公鱼。黄颡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全身只有一根刺,不用怕卡住。

二、饮食宜忌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归脾、胃经。

【黄骨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功效】利小便,消水肿,发痘疹,醒酒。

三、改良鱼汤做法

因为咱们这里买不到活鱼,所以不适合清蒸和清炖,所以我就把红烧和番茄鱼汤的做法整合了一下。

1、将处理好的黄骨鱼用清水洗净,并控干水分;外皮撒点盐,肚子里塞些姜丝,再洒点酒腌制一会儿,这样可以不腥。

2、开火,热锅凉油(这点很重要,否则煎鱼时鱼皮易粘锅),待油温八成热左右,将准备好的百度攻略&大众养生 提供,更多精彩攻略访问gl.baidu.com黄骨鱼倒入锅中并摆放均匀,一边煎一边轻微摇晃炒锅,让外圈的鱼也煎得到,煎鱼的整个过程可1

以不用到锅铲;

3、等到鱼煎得差不多的时候,放入提前备在碗中的姜丝、蒜片、少许盐、少许味精、酱油、白糖、多些的醋,加水至略高于鱼,然后盖上锅盖焖一会。

4、加入西红柿两枚,略炖,再加些藕片、胡萝卜片,炖至菜熟,起锅装盘,热气腾腾,看着就很有食欲。也可在汤里养些白豆腐,很嫩,也会很好吃哦。

黄骨鱼鸡蛋汤

主料:黄骨鱼2~3条,鸡蛋2~3个

方法、步骤

1、处理黄骨鱼,处理过程中可以先把黄骨鱼的背刺和两边的刺剪掉,以免划伤手,这可是人间凶器。注。可以加少许盐,稍微腌一下,更好煎。

2、煎蛋,煎成两面金黄为佳。根据个人喜好,喜欢吃鸡蛋的可以多几个。《留少许蛋清作为煎鱼用》

3、重点来啦,开始煎黄骨鱼,1把蛋清涂在鱼的身上,煎的时候不沾锅。2把洗干净的葱,香菜,姜,蒜,塞一部分到鱼的肚子里,或者嘴巴里面。能更好的入味。个人喜欢这种方法。3一定要高温高油。

4、鱼煎好以后就加水啦。鱼汤要多煮一下,可以多加点水。把煎好的荷包蛋放入鱼汤里面一起煮。先下姜.蒜.香菜。青椒(青椒可以去腻,更好的带出汤的鲜甜味。推荐多一点点,个人喜欢中辣的感觉。)。然后加入盐,生抽,加入少许白醋(书上说的加点醋可以煮出更好的汤),高度白酒。最后就坐等煲汤啦,起锅前加入葱。一碗人间美味就出炉啦。

这里介绍了两种黄骨鱼熬汤的方法,可以每个都尝试一下,需要注意的是,有肝硬化腹水、脚气水肿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者可以长期坚持食用,能有效的缓解病症;专家说。因黄骨鱼是发物食品,所以患有支气管哮喘、癌肿、淋巴结核以及顽固性皮肤病患者忌食用。

百度攻略&大众养生 提供,更多精彩攻略访问gl.baidu.com2

篇四 黄骨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黄颡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技术(黄牙角)

一、黄颡鱼基本情况:

黄颡鱼,广东俗名又称黄骨鱼。在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各水域,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出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最适生长pH值为7.0-8.4,pH超过8.4则生长受影响。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自然环境下,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cm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cm以上的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虾等;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摄食全人工配合饲料。

黄颡鱼以其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适温性广的特点,而备受养殖业关注,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且因其为底栖鱼类,适应于各地鱼混养,人工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现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成为黄颡鱼的主产地。据了解,广东池塘主养黄颡鱼已经有近8年历史了,规模化池塘养殖从2004年开始。在2006年就达到1万亩以上,到2008年养殖面积扩大到2.5-3万亩,主要集中在南海、顺德、清远、新会等地,仅在南海、顺德区域内养殖面积就有近万亩。黄颡鱼属中可供养殖的还有瓦氏黄颡鱼(也称江黄颡鱼)。

二、黄颡鱼养殖方式:

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方式有多种,分单养与混养,池塘养殖于水库养殖,甚至还有很多种的网箱养殖,不同的养殖模式获得不同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1、种苗培育:

(1)雌雄生长特点:

黄颡鱼雌雄个体差别大,生长到5厘米时,雌雄个体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生长到10厘米左右,雌雄个体的生长速度开始有明显的分化,雄性个体的生长速度远比雌性个体快,在1个养殖周期内大的个体可以达到0.5斤以上,一般达到0.2斤以上出售规格;雌性个体较小,在1个养殖周期内,大部分达不到0.2斤,甚至部分个体达不到0.05斤,这部分0.05斤以下的个体的销售价格极低,有时甚至没有客商愿意购买。

(2)培育方式:【黄骨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为了避免这种生长悬殊现象的发生,养殖黄颡鱼时最好投放3-4厘米的苗种,先用1个面积较小的鱼塘培育(鱼塘面积的大小要根据养殖数量的多数而定,一般放养密度为2万-5万尾/亩),建议到10厘米以上开始分塘,选择雄性个体来养殖,用竹筛或其它办法挑选规格大的进行成鱼养殖,放弃养殖小规模的鱼苗(雌性鱼多)。如果养殖技术成熟,可以选择投放1厘米左右的水花养殖,到10厘米左右分塘,降低成本。

目前,2-6厘米的苗投喂鳗鱼粉料为主,之后逐渐减少粉料转变为投喂颗粒浮料,投喂粉料时将粉浆压平放在使用吊筛上(2-3个吊筛/亩),投喂浮料时应在上风位设臵饲料台。一般当水温为10-15摄氏度时,日投喂量占鱼体体重的

1.5%-1.8%;当水温为15-20摄氏度时,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2.5%;当水温为20-35摄氏度时,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4%-5%;每天早上6-7点时和傍晚6-7时各投1次,傍晚投饲量为日投饲量的2/3,每次投喂的饲料以1小时吃完为度。

2、单养:

【黄骨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选择靠近水源、近排水方便、水深1.5-2米的池塘,清淤消毒后,选择大规格鱼种,鱼种规格以10-15厘米、体重15-35克左右为佳,根据池塘条件每亩放养2500-6000尾左右,并配养鲢鱼100条、鳙鱼60尾,用以调控水质,投喂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当年黄颡鱼可以养到100克-150克的上市规格。

据了解,在我省多以养殖黄颡鱼为主,套养少量四大家鱼或其他名贵淡水鱼的养殖模式。一般在5-6月份投放水花,通过一两个月标粗达到5-8厘米后,转入成鱼塘养殖,并开始投喂饲料,放养密度可达到6000-20000尾/亩,到次年1-8月份出鱼。黄颡鱼属底层鱼,养殖管理并不复杂,注意做好防缺氧和防虫工作,5-6月份寄生虫比较多,注意杀虫,平时多开增氧机。一般苗种成活率可以达到80-90%,产量可达1500-3000斤/亩,最高的可达6000斤/亩;饲料系数为

1.3-1.8,饲料成本约4-5.5元/斤鱼,每斤鱼总成本(不含人工)约5-7元,黄颡鱼的塘头价在9.5元以上,养殖效益可观。

3、混养:

在主养四大家鱼,或主养太阳鱼、加洲鲈的特种水产池塘中,每亩套放10-20克重的黄颡鱼种150-200尾左右。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前提下,每亩可获尾重2-4两左右的商品黄颡鱼50斤左右。混养黄颡鱼不仅可减少与主养鱼争食争氧的小野杂鱼虾的数量,提高主养品种的产量,还可有效地控制四大家鱼的针虫等寄生虫性疾病。

三、水质调节与病害防治

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喜清洁水,较常规鱼耐低氧能力差,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米,pH值(酸碱度)7.0-8.4,至少保持水深在1.2-1.5米,要定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的溶氧。

春季时池水要浅,利于提高水温,放苗时水深80-100厘米即可,以后逐渐加到1.5米至2米。夏季池水要保持在1.5-2米较为理想,池塘较浅则光照较强,不能满足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习惯,同时高温季节水质容易变坏,要适时换水,通常每月2-3次,每次换水20-30厘米左右。换水不便,或外塘水质较差的地方,应该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来改善和保持水质。天气突变时要加强夜间巡视,观察有无浮头预兆等突发情况以便采取措施,防止意外。由于秋天温度逐渐降低,保持较深的水位有利于温度的保持和水质的稳定。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工作。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定期使用降氨素、藻种、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抑制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原微生物。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较为敏感,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等药品应谨慎使用。另外,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每亩1米水深不宜超过27斤。

四、注意问题:

1、放养密度:

有部分养殖户认为黄颡鱼的个体较小,为了提高亩产量而增加放养密度,这样做的弊端是容易引发疾病。黄颡鱼的背和胸各有大硬刺,放养密度过大,容易造成生存压力,鱼摄食时也容易刺伤对方。另外,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烂头病,放养密度过大会产生交叉感染。一般放养密度可5000-6000尾/亩为宜。【黄骨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2、鱼体变色:

目前,黄颡鱼养殖存在最大问题是养殖过程中鱼体容易发生变色。据目前研究的现状及调查了解市场发生各种黄颡鱼变色的情况,可以认为,导致黄颡鱼变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为三大点的因素就是鱼体、环境与饲料。应选择质量有保证的黄颡鱼配合饲料,做好饲料的保存,避免高温、日晒、雨淋,以防止饲料氧化、发霉等,并注意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含量。环境(如光照、环境背景色、温度、盐度、高密度和水质因子等)引起鱼变色往往被养殖户们忽视,极高密度养殖、乱用药等引起的环境协迫问题导致鱼体变色也常有发生。

篇五 黄骨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黄颡鱼养殖技术培训)

【黄骨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篇六 黄骨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黄骨鱼冬季健康越冬方案

黄骨鱼冬季健康越冬方案

海维饲料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 殷猛

黄骨鱼为底栖息生活的无鳞小型鱼类,溶氧3mg/l以上能正常生长,1mg/l以下时窒息死亡 。生存温度0-38度,水温15度以上正常摄食,最适生长温度24-28。Ph 值范围6.0--9.0。 冬季气温降低,水体的温度降低,水体中早先过多的有机质随着水温的降低而沉降,表层水在这个季节一般表现的非常好。这个时候,是不是对于黄骨鱼来讲,表层水好,底层水反而因为水温的降低,风力的减弱,有机质的沉降,反而变差。所以在10月中下旬普遍出现死鱼。

在黄骨鱼的主要养殖地,佛山南海西樵大同九江一带,在养殖高峰期很多黄骨鱼塘的水色呈黄浊,白浊,在冬季来临以后,表层水的黄浊白浊程度会稍微降低。整个冬季,随着水温的降低,阳光日照的减少,自然风力的降低,有机质被氧化掉的更少,藻类更难丰富起来。而引起的冬季黄骨鱼变瘦掉膘更快。在水质很好的水体中,广东地区的鱼类越冬可以做到不掉膘,在有投喂的情况下,可以生长。但是在水质恶劣的情况下,鱼类瘦身超过20%。 黄骨鱼每年价格最高的时间是清明左右的时间,很多养殖户选择在这个时候出鱼,以获得最好的养殖效益。安全健康越冬的紧迫性就特别明显。那么,在黄骨鱼安全越冬的我们养殖户朋友要做到那些要点呢?

一.好饲料+内服预防肝胆疾病

高品质的海大饲料,营养丰富全面,易消化吸收,浪费少。生长速度快。鱼排便少,污染小,饵料利用率高。

因为黄骨鱼为小型鱼类,生长速度比较慢,一年只能生长到5到6两。饵料要求高,生活环境差,加上有胃鱼类,消化吸收能力相对比较强,所以肝胆类相对会负担比较大,加上近亲繁殖造成的种质退化,鱼的肝脏功能本身就没有原野生种那么强大。所以肝胆疾病是黄骨鱼等小型鱼类的主要病害之一。

每个月定期2到3次,每次3-5天使用海联科105/103+505可以非常有效的预防这个问题,在今年的示范塘养殖户的使用反映,预防效果非常好。首次内服后,一周内解剖,肝胆发黄,肿大,充血,萎缩等症状纷纷消失,肝脏纷纷转成正常的鲜红色。肠道壁加厚,消化能力提高。鱼的生长速度提高20%。特别是苗期使用,效果更佳。顺德乐从岳步老板陈应章,使用海大奥特黄骨鱼一号加海联科105+505内服,7月5号475尾一斤的苗养到8月6号转塘以达40尾/斤。而去年同期475尾/斤养,使用通威高档鱼开口了料到75尾/斤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二.调水改底很重要

因为黄骨鱼主要在池塘底部生活,加上对溶氧的要求比较高,游泳能力比较低,对于底质的要求特别高,所以分解掉底部和水体中的有机质,消除掉水体底层中耗氧的因素,降低池塘底部有害细菌的数量。减少甚至可以做到没有爆头烂身疾病,

有机质过多,是造成目前黄骨鱼养殖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养殖水体中的有机质过度,造成水体缺氧,厌氧型有害细菌多,引发爆头,烂身等细菌引起的疾病;亚硝酸盐氨氮偏高甚至造成中毒全塘损失,渗透鱼体细胞,造成鱼体发黑中毒,甚至体表色素细胞功能紊乱,引起体色不正常;还造成水体的粘稠度大,水体的流动率低,增氧机单位时间内交换水体的总量减少,增氧效果降低,造成水体酸碱度降低,长期偏酸,引发藻类不能正常繁殖而死亡,形成黄浊白浊水,最后甚至水体中只剩下蓝藻。

海大模式=海大饲料+百容全雄黄骨鱼苗+海联科调水改底内服。在调水改底环节,冬季

每个月定期2到3次,即每10天到15天左右的时间,使用海联科(201+202)+(101+108),可以非常有效的解决黄骨养殖水体有机质过度的问题。使冬季池塘水体达到肥活嫩爽。配合内服105/103+505,效果更佳。如陈应章老板,在10月26号,先前40尾/斤的黄骨鱼已经长到鱼头3两,普遍2两半。短短不足三个月的时间,效果非常明显。

平时多使用海联科池底安,对于没有坚持海大调水改底内服方案的鱼塘,也是非常有效的。该产品可以迅速氧化池底淤泥,降解有害物质,缓解因有机质过多,水体突变导致的池底缺氧状况。使用操作简单,多使用可基本解决池塘底恶化引起的疾病和水质问题。

三.增氧机多开巧开,巧妙摆放,合理时间投喂

黄骨鱼的生理特性,决定了黄骨鱼要想养的好,必须多开增氧机,多开增氧机,对于吃料的增加,消化吸收的影响,普遍已经获得各位老板的认识。冬季水温降低,水温降低到22度以下,黄骨鱼肠道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活性降低,消化率相对降低,这个时候对于饲料的要求其实更高。

但是一天以内,水温依旧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加上水的比热比较大。水温的升高和降低会随着气温和日照有所滞后。所以保持全天有增养机 运转,下午多开增氧机,使全池水温均匀提高。使晚上6点以后的投料,鱼消化吸收率提升。

投喂饲料主要使黄骨鱼在水温尚未降低的情况下,基本吃饱消化完。将投喂主要集中在晚上6到9点之间。

改变增氧机直线排列摆放方式,使鱼塘增氧机排列呈“W”型,增加增氧机之间的有效增氧水面积。

配合海联科调水改底,纯净的水体,在冬季藻类比较少,纯净的水体,增氧机水花更高,波浪更远,改善黄骨鱼塘的增养效果更突出。

篇七 黄骨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区锦波:江门黄骨鱼养殖第一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4528.html

    上一篇:养蜈蚣赚钱吗

    下一篇:种葱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