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兰的栽培与繁殖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卡特兰的栽培与繁殖
卡特兰种植技术

  [农广天地]卡特兰种植技术   

  卡特兰又名卡特利亚兰或者嘉德利亚兰。我国栽培卡特兰的时间不长,大规模生产还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但在花卉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本期节目主要介绍了卡特兰在温室内的种植技术。重点介绍了卡特兰的杂交技术,组织培养,幼苗期管理,大苗期管理,以及花期管理。   

  一、卡特兰杂交技术     

  卡特兰野生种自然分布在南美洲热带,我国没有,现如今看到的都是经过人工很多代选育的杂交卡特兰品种。今天以它进行杂交。   

   杂交亲本的选择,要具有育种上标的优良性壮,并且遗传性要比较强。杂交父本和母本地理比较远,遗传差异比较大。遗传差异越大,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就越强。   

  杂交父本和母本还有以下原则:   

  1.花的观赏性要比较漂亮,有香味,花期长。   

  2.还要靠考栽培容易度,比如品种很脆弱,抗病性很差,栽培很难。这样很难推行。   

  杂交时,父本和母本要选择成熟的,生长4-5的,长势比较健壮的植株。因为卡特兰一年四季都在开花,因此,根据杂交品种不同,杂交季节也不同。一般是开花的2-3天,上午的8-10点进行杂交。一般而言,综合性状好,适宜性广的作为母本,而且有要改良的目标性状品种作为父本。这次,我们要改良的目标品种,是综合性能比较好卷萼卡特兰,就以它作为母本,要想它的杂交后代,保持花色的同时,花型更大,更美观。我们就选择这种状态的,花型较大的杂交永康2号为父本,来对卷萼卡特兰进行杂交改良。   

  杂交时,我们先将作为母本的卷萼卡特兰的药帽除去,将作为父本永康2号的药帽轻轻的取下,取出下面的花药,然后将父本花中的花药放入母本花的花柱中,这样就完成了杂交。   

  二、卡特兰组织培养  

  是一种卡特兰组织培养繁殖的方法,属于植物细胞工程技术领域。以卡特兰新梢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进行卡特兰组培苗的快速扩繁。本发明提高了培养基数,有效解决了卡特兰茎尖常规培养方法的外植体褐变现象,扩大了增殖系数,具有最高的诱导成活率;培养基配方在MS和KC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改良,易配制,成本低。 

  建立多花黄精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多花黄精带芽根茎为外植体,消毒后将其置于富含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中培养,筛选各阶段合适的培养基。卡特兰组织培养更加有利于形成粗壮无根苗。培养基1/2 MS+IBA0.7 mg/L最适合用于诱导黄精不定芽生根,生根率可达95%。卡特兰组织培养更有利于多花黄精的不定芽诱导。该繁殖体系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黄精种苗。

  黄精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精、滇黄精或多花黄精的根茎,具有润肺滋阴,补中益气,益肾填精的作用。近代研究表明,黄精含有烟酸、醒类、豁液质、淀粉、二氨基丁酸、黄精多糖及低聚糖等成分  。

  三、卡特兰栽培技术  

  1、苗期栽培技术  

  1 栽培介质   

  卡特兰的栽植材料很多, 常使用的有下列几种: 水苔、木屑、椰子壳( 角块状) 、稻壳、槟榔茎、树皮等等。其中以3:1:1 或3:1:2(水苔:稻壳:木屑)混合有机介质, 更利于促进卡特兰的生长和开花量的增加。   

  2 施肥的种类与方法   

  卡特兰叶片成份中, 钾肥含量最高, 磷肥含量最低。若氮肥施用浓度过高, 除了增加叶片的氮素含量外, 将会减少叶片中的各种大量元素。   

  每半月施肥1 次, 幼苗期需氮肥多些, 促进生根、长叶。中苗期提高钾肥用量, 可用硝酸钾肥, 使生长健壮。成年植株应增加磷肥, 促进开花。冬季如日平均气温降至15℃以下, 不可施肥, 否则会伤及根部, 导致少开花或不开花。在施氮肥时,提高硝酸态、铵态的氮肥比例, 可以提高植株的鲜重。   

   3 光线和温度   

  卡特兰最适的栽培光线的光照强度约在20~35lux之间, 一般需要50%~60%的遮光, 此时叶色呈黄绿色, 植株生长状态良好; 如果光线太弱, 叶色呈浓绿色, 开花形状变差; 光线过强会引起灼伤, 叶片会黄化, 产生烧焦现象。   

  卡特兰为CAM植物, 光合作用大部份在晚上进行, 因此昼夜温差不能过大。理想的栽培温度是: 夏季的日温为20~25℃, 夜温16~18℃; 冬季的日温15~22℃, 夜温为12~13℃。夏季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8℃, 否则会导致植株休眠; 冬季温度不得低于10℃, 否则会引起花芽凋落, 但在开花期, 夜间温度过高也会导致花期缩短。   

  4 湿度和水份   

  湿度: 卡特兰栽培的相对湿度在60%左右。卡特兰怕干, 在生长季节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水分供给。在秋冬天, 风速较大时, 应注意防风;夏天高温时, 加强通风, 并适时补充水分, 增加空气湿度。   

  水份: 若是以水苔为栽培介质, 要等干燥些才可浇水。对于叶片较厚的卡特兰,在浇水时应使植株干透后再浇水;而叶片较薄的,在植株干透前就得浇水。浇水时, 水的pH 值应控制在5.5~7 之间,不能太低或太高, 否则不利于植株的生长。 

   2、花期管理  

  卡特兰开花后可放置在光线明亮的室内观赏,适当降低室内温度(15℃以上)可有效延长花期。注意补充盆土水分和空气湿度,不施肥。   

  四、卡特兰栽培病虫害防治   

  在卡特兰的病虫害防治中, 首先要注意加强植株栽培环境的控制, 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①植株栽培和上盆前, 要先将未消毒的基质彻底消毒;   

  ② 栽培环境要彻底消毒, 并及时剪除杂草和残叶;  

   ③ 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环境, 为植株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栽培条件。同时, 在栽培过程中还要选用无病虫害的幼苗进行繁殖和栽培, 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并合理施用肥料, 培育健壮的植株, 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当病虫害发生时, 应针对各种病害施用相应药剂, 以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1 病害主要有黑腐病、炭疽病和细菌性软腐病等   

  防治黑腐病可施用50% 多菌灵1000 倍液或50%百菌清500 倍液加0.2%洗衣粉喷洒全株; 防治炭疽病可喷洒50%多菌灵、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 或50%炭福美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洒全株; 对于细菌性软腐病可用30.3%的四环霉素可溶性粉剂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进行预防性喷洒。   

  2 虫害主要有蓟马、蛞蝓、红蜘蛛和白粉虱等   

  蓟马可用40%氧化乐果或35%白克松、40%灭大松乳剂1000 倍液防治; 蛞蝓可用40%氧化乐果1000 倍液喷洒防治; 红蜘蛛可用10%克螨灵乳油1000 倍液或25%新杀螨乳剂1500 倍液防治; 白粉虱可用2.5% 的敌杀死乳油2500 倍液, 或10%的多来宝悬浮剂2000 倍液杀虫。

篇二 卡特兰的栽培与繁殖
朱羽合欢的繁殖方法和栽培技术

 朱羽合欢又名红孔雀,是遂平名品花木园林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培育的彩叶花木新品种, 2013年获得河南省林木良种证书,2014年12月9日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植物新品种权。该品种系紫叶合欢的芽变,自发芽至落叶,叶色一直表现为深紫红色,花形奇特,花冠下部呈黄白色,边缘粉红色,轻盈缥缈,如云似雾。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红色系列彩叶花木新品种。

 一、特征特性

 朱羽合欢为落叶乔木,枝条舒展,树冠广伞形,树皮灰棕色,偶数羽状复叶,互生,纤细似羽,日开夜合,十分清奇,生长期一直呈深紫色,叶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花形奇特,边缘粉红色,轻盈缥缈,如云似雾,令人叹为观止,荚果带状或条形,种子小扁椭圆形,花期5--7月,果期9--10月。

 朱羽合欢性喜光,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及轻度盐碱,对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及烟尘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栽培应选择地势高燥处,但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为好。

 二、生长习性

 性喜光,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宜在排水良好、肥沃土壤生长,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及轻度盐碱;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对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及烟尘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生长迅速。栽培应选择地势高燥处,但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为好。

 三、繁殖方法:朱羽合欢的繁殖以嫁接为主。

 1、砧木种植。常用合欢作砧木。10月采种,种子干藏至翌年春3月播种,播前用60℃热水浸种,每天换水1次,第三天取出保湿催芽1周,7--8天后播种,播后5-7天发芽。

 2、苗期管理。出苗后,苗高3—5厘米时施稀薄腐熟人粪尿或化肥1次,促进幼苗生长。苗高15厘米以上移苗,选阴天或细雨天移苗,适当剪除部分枝叶,按株行距30×50厘米栽植到已备好的畦中。移栽后如遇晴天,要浇水和遮阳,以利苗木的扎根成活。

 3、嫁接。4-5月份用枝接或带木质芽接,7-9月用芽接的方法进行。接穗取向阳外围的充实枝条。芽接嫁接后7天,枝接嫁接后2周左右,检查接穗是否成活,若不成活应及时补接,嫁接成活的植株要及时抹芽除萌,以免与接穗争夺养分。

 四、栽培管理技术

 1、移栽。小苗移栽要在萌芽之前进行,移栽大苗要带足土球。移植时间宜在春、秋两季。春季移栽宜在3月上旬萌芽前,树液尚未流动时;秋季栽植可在落叶之后至土壤封冻前。同时,要及时浇水、设立支架,以防风吹倒伏。管理上每年应适当修剪,调整树态,保持其观赏效果。

 2、施肥。每年的秋末冬初时节施入基肥,促使来年生长繁茂,着花更盛。晚秋时可在树干周围开沟施肥1次,保证来年生长肥力充足。

 3、病虫害防治。在黏土地上主要有枯萎病和溃疡病发生。可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防治。首先是选择适于其生长的疏松土壤、排水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切忌低洼积水;其次是加强栽培管理,及早发现病害,及时清除病枯株,减少病源及蔓延;三是化学防治,关键在于治早,在病害未出现症状前就灌浇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倍液,并在4、5月上旬各喷一次上述药液防治效果较好。虫害主要有吉丁虫,发现后及时防治,小树可用敌敌畏、辛硫磷注射虫孔,大树可用树虫杀进行毒杀。

 五、园林应用

 在园林绿化配置利用方面,因其冠大荫浓,树形姿势优美,叶形雅致,夏季花开时节,绒花满树,色香俱佳,是行道树、庭荫树、四旁绿化和庭园点缀的观赏佳树。朱羽合欢树冠开阔,羽状复叶昼开夜合,夏日彩叶加上粉红色绒花吐艳,十分美丽,十分新奇,可在池畔、水滨、河岸和溪旁等处散植。用于草坪、林缘、厂矿、街道绿化,均能呈现出较好的观赏效果。公园、景区、机关,家庭种植,吉祥如意,是最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彩花木新品种。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知道了朱羽合欢的繁殖方法和栽培技术。朱羽合欢适合种植在庭院,观赏性强,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在庭院种植。

【卡特兰的栽培与繁殖】

篇三 卡特兰的栽培与繁殖
卡特兰新品种引进筛选及目标花期促控栽培技术

卡特兰新品种引进筛选及目标花期促控栽培技术【卡特兰的栽培与繁殖】

摘要介绍了卡特兰新品种引进及筛选的情况,并从基质配比,温度、湿度、水分、光照、养分等的调节和配套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卡特兰花期促控栽培技术,以期为卡特兰栽培和推广提供参考。【卡特兰的栽培与繁殖】

关键词卡特兰;品种筛选;目标花期;促控栽培

卡特兰(cattleya)又名卡特丽亚兰,为兰科卡特利亚兰属植物。卡特兰是热带兰中花最大、最艳丽的种类,在国际上有“洋兰之王”的美称。卡特兰在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我国的台湾都有规模性生产,这些地区成为世界卡特兰的主产区。我国栽培卡特兰的时间不长,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和云南,大多是合资企业生产,并有少量出口。随着国内花卉消费水平的提高,卡特兰的需求量会大幅度上升。随着卡特兰产业的发展,卡特兰新品种筛选及目标花期促控栽培技术显得尤其重要。

1卡特兰新品种引进筛选

共引进卡特兰新品种48个,其中,从深圳引进品种33个,分别是:橙红卡特兰、黄眼、小木、大黄蜂、秀色可餐、蒙哥、红五月、西班牙女郎、CTA374(绿天使)、CTA439(甜酒)、CTA476(报岁)、CTA435、 CTA450、 CTA453、 CTA473(净雪)、 CTA420、 CTA494(粉红艳后)、CTA475(和平)、CTA464(黄河)、CTA448(圣火)、CTA470(公主)、CTA489(长寿)、CTA486(汤尼)、CTA483(山姆大叔)、CTA472(长春)、CTA519(国庆)、CTA491(微笑天使)、CTA492(喜气洋洋)、CTA426(金月亮)、CTA503(绝世佳人)、CTA500(小可爱)、CTA504(四季红)、CTA490(惠雅);从台湾引进卡特兰品种15个,分别是:熊猫、黑将军、雪玉、永康2号、金华山、大扬红、新市、太阳16号、将军、右昌美人、乌花、黄天母、白天母、金丝雀、益生一号。

根据品种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合本地区设施和气候条件,筛选出适宜本地区栽培繁育生产的卡特兰优良品种共计 14个,分别是:黄眼、CAT448(圣火)、CAT500(小可爱)、CAT475(和平)、CAT483(山姆大叔)、CAT503(绝世佳人)、CAT486(汤尼)、CAT504(四季红)、CAT490(惠雅)、熊猫、永康2号、太阳16号、将军、益生一号(见表1、2)。

篇四 卡特兰的栽培与繁殖
卡特兰栽培技术

篇五 卡特兰的栽培与繁殖
卡特兰介绍(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繁殖培育、用途)

卡特兰介绍(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繁殖培育、用途)

种名:卡特兰

别名:阿开木,嘉徳利亚兰,嘉德丽亚兰,加多利亚兰,卡特利

拉丁名:cattleyahybrida

科名:兰科

属名:卡特兰属

【卡特兰的栽培与繁殖】

产地分布:卡特兰属原产热带美洲。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环境,越冬温度,夜间15℃左右,白天20—25℃,保持大的昼夜温差至关重要,不可昼夜恒温,更不能夜温高于昼温。要求半阴环境,春夏秋三季应遮去50%—60%的光线。

生长类型:|草本类|兰科花卉

形态特征:常绿,假鳞呈棍棒状或圆柱状,具1-3片革质厚叶,是贮存水分和养分的组织。花单朵或数朵,着生于假鳞茎顶端,花大而美丽,色泽鲜艳而丰富。花萼与花瓣相似,唇瓣3裂,基部包围雄蕊下方,中裂片伸展而显著。假鳞茎呈纺锤形,株高25厘米以上;一茎有叶2枚至3枚,叶片厚实呈长卵形。一般秋季开花一次,有的能开花2次,一年四季都有不同品种开花。花梗长20厘米,有花5朵至10朵,花大,花径约10厘米,有特殊的香气,每朵花能连续开放很长时间;除黑色、蓝色外,几乎各色俱全,姿色美艳,有“兰花之王”的称号。

观赏特性:观花。卡特兰是最受人们喜爱的附生性兰花。花大色艳,花容奇特而美丽,花色变化丰富,极其富丽堂皇,有“兰花皇后"的誉称;而且花期长,一朵花可开放1个月左右;切花水养可欣赏1O~14天。

园林用途:|室内盆栽。卡特兰花形、花色千姿百态,绚丽夺目,常出现在喜庆、宴会上、用于插花观赏。如用卡特兰、蝴蝶兰为主材,配以文心兰、玉竹、文竹瓶插,鲜艳雅致,有较强节奏惑。若以卡特兰为主花,配上红掌丝、石竹、多孔龟背竹、熊草,则显轻盈活泼。繁殖培育:卡特兰3月待新芽刚萌发或开花后将基部根茎切开,每丛至少有2-3个假鳞茎并带有新芽,株丛不宜太小,否则新株恢复慢,开花晚。

繁殖培育:卡特兰繁殖手段多用分株、组织培养或无菌播种。性喜温暖、潮湿和充足的光照。因属附生兰,根部需保持良好的透气,通常用蕨根、苔藓、树皮块等盆栽。生长时期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适当施肥和通风。冬季夜间温度要保持在15℃-18℃左右,白天还要高一些。一年开花1-2次,赏花期一般为3-4周。用蕨根泥炭藓栽植时,一定要栽紧栽实,以用手提植株时,根不从盆中拔出为好。根系要均匀分散在盆栽材料中。最后用剪刀将盆面栽培材料剪平,中间稍凸起为好。若用树皮块或火山灰、碎砖块栽植时,盆下部应放大颗粒的材料,以利于排水和透气。上部,尤其盆面应放小颗粒的材料,以便于保持盆内的湿度。

繁殖用分株、组织培养或无菌播种。性喜温暖、潮湿和充足的光照。通常用蕨根、苔藓、树皮块等盆栽。生长时期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适当施肥和通风。冬季温度15℃~18℃。栽培卡特兰,通常用泥炭藓、蕨根、树皮块或碎砖等作盆栽材料。栽种时盆底先填充一些较大颗粒的碎砖块、木炭块,再用蕨根两份、泥炭藓l份的混合材料,或用加工成1厘米直径

的龙眼树皮、栎树皮,将卡特兰的根栽植在多孔的泥盆中。这些盆栽材料要在使用前用水浸透。来自:园林植物库|中国风景园林网

篇六 卡特兰的栽培与繁殖
卡特兰的有性繁殖技术

卡特兰的有性繁殖技术

【卡特兰的栽培与繁殖】 【卡特兰的栽培与繁殖】

卡特兰的有性繁殖是指卡特兰经开花结果,孕育种子,用种子进行繁殖的过程。要想获得卡特兰种子进行大规模生产,靠自然授粉是很难的,必须通过人工授粉的办法。

1.母本的选择

卡特兰属内种间以及与近缘属间都易杂交,因此,可以育出种类繁多的种间和属间杂种。要想获得理想的杂交后代,父本、母本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父本、母本首先必须具备欲获得的优良性状,同时还必须是健康的无病兰株,株型要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人工授粉

卡特兰的人工授粉就是人为地将父本合蕊柱中的花粉转移到母本的合蕊柱柱头上,从而达到人工异花授粉的目的。具体的授粉过程是:

(1)用消过毒的小镊子将父本的花粉取出待用。

(2)用消过毒的小镊子将母本的花粉去掉。

(3)将准备好的父本花粉小心翼翼地放置在母本的花粉腔柱头上。

(4)在母本盆内挂上清楚记载有关父本、母本信息和授粉时间的牌子。

授粉后的兰株,管理一定要精细,浇水时切忌洒在花瓣上。杂交成功的兰株,受精后花朵很快凋谢,子房慢慢膨胀,最后形成纺锤形的果实。卡特兰果一般要6~9个月才成熟开裂。

3.播种

(1)无菌播种。需要在实验室里进行。将成熟种子(一般授粉后6~8个月)采下,用清水洗净后置于升汞中消毒8~10分钟,用无菌水清洗6~8次,纵向切开,将种子播于MS+0.1~0.5毫克/升NAA+10%棷汁+活性炭的培养基中(MS的成分是:硝酸钾1900毫克/升、硝酸铵1650毫克/升、磷酸二氢钾170毫克/升、硫酸镁370毫克/升、二氯化钙440毫克/升、碘化钾0.83毫克/升、硼酸6.2毫克/升、硫酸锰22.3毫克/升、硫酸锌8.6毫

克/升、钼酸钠0.25毫克/升、硫酸铜0.025毫克/升、氯化钴0.025毫克/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3毫克/升、硫酸亚铁27.8毫克/升、肌醇100毫克/升、甘氨酸2毫克/升、维生素B10.1毫克/升、维生素B60.5毫克/升、烟酸0.5毫克/升、蔗糖20克、琼脂13克、蒸馏水加至1升),pH值5.5,播种20~30天后,可见绿色小苗。将小苗转至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0天后便可生根,当植株长至4~5厘米高时便可移栽出苗。出瓶的小苗要先用清水将附着在小苗上的培养基洗干净,栽植在洁净的水苔或泥炭土+珍珠岩的基质里,放置于阴凉处,夏季遮光80%,冬季遮光50%。1个月后可喷施叶面肥。当小苗长出新叶时便可移植。出瓶苗一般经过3.5~4年可以开花。

(2)自然播种。对于没有无菌播种条件的种植者,可以将卡特兰果裂开的种子播散在父本、母本的盆里,这将有机会获得杂交的新兰株。这种方法成功的机会很小,但在18世纪初无菌播种技术未出现前,育种家们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育出新品种的。

篇七 卡特兰的栽培与繁殖
洋兰之王—卡特兰

洋兰之王—卡特兰

摘要:卡特兰因华大形美、色泽丰富艳丽且大多具有芳香,被世界公认为“洋兰之王”。本篇通过对卡特兰的栽培历史、栽培品种、生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以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病、花期调控技术、栽培养护、花语及园林应用等方面的介绍,更加展现了卡特兰的魅力所在。

前言:卡特兰又名阿开木,嘉徳利亚兰,嘉德丽亚兰,加多利亚兰,卡特利亚兰,原产美洲热带,品种在数千个以上。颜色有白、黄、绿、红紫等。繁殖用分株、组织培养或无菌播种。性喜温暖、潮湿和充足的光照。通常用蕨根、苔藓、树皮块等盆栽。生长时期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适当施肥和通风。花大、雍容华丽,花色娇艳多变,花朵芳香馥郁,先端尖尖的萼片3枚,竖直着延伸为此花的最大特征。在国际上有“洋兰之王”、“兰之王后”的美称。为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等国国花。

1分类概述

1.1栽培历史

卡特兰属原生种有46个。原产地美洲热带和亚热带,从墨西哥到巴西都有分布,以哥伦比亚和巴西原生种最多。主要生长在安第斯山脉从海平面到海拔高约3050米的地方。卡特兰在亚洲的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我国的台湾都有规模性的生产,而且成为世界卡特兰的主产区。而欧洲由于卡特兰生产成本高,能源消耗大,生产周期长,生产面积逐年减少,近年来已把投资转向非洲。在美洲,卡特兰在南美、中美国家栽培日益兴旺起来,生产卡特兰主要出口美国、加拿大。我国具有发展热带兰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国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地区共有48万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的南部,以及贵州、四川南端的河谷带,这些地区气候温和,雨量较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很适宜热带兰的生长。[1]

1.2科属

卡特兰,兰科、树兰亚科、树兰族、蕾莉亚亚族,又名卡多利亚兰、卡多丽雅兰、卡得利亚兰,在我国台湾称之为嘉德丽雅兰。

卡特兰,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说法。狭义的卡特兰只是指Cattleya这个属,包括属内的原种、属内种间的杂交品系,该属之为约有100多个原生种,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从墨西哥到巴西都有分布,其中以哥伦比亚和墨西哥最多,均为附生,多附生于森林中大树的枝干上。广义的卡特兰泛指Cattleya属及其它相关近缘属的所有原种及杂交种,包括卡特兰属种及属内杂交种、卡特兰近缘属之间的杂交种、卡特兰属与近缘属的杂交种,以及卡特兰之间的杂交种。

1.3品种分类

卡特兰属按假鳞茎上着生的叶片数目,可分为单叶种和双叶种两大类群,常见的品种:

1.3.1 单叶种群

每一假球茎上只有一片大而阔的叶片,假球茎形如倒卵状,下与匍匐走茎相连,花朵较大,通常一个花鞘开l朵至3朵花。包括杜氏卡特兰、亚马孙卡特兰、加氏卡特兰、硕花卡特兰、卡特兰、劳氏卡特兰、鲁氏卡特兰、黄花卡特兰、大型卡特兰、曼德卡特兰、莫氏卡特兰、帝王卡特兰、舒氏卡特兰、特氏卡特兰、瓦氏卡特兰

1.3.2 双叶种群

每一假球茎上有2片或2片以上的叶片,假球茎多为长筒形,叶片较短小,大多开群花,花径相对较小。包括紫斑卡特兰、红斑卡特兰、橙红卡特兰、二色卡特兰、布氏卡特兰、垂花卡特兰、耿氏卡特兰、霍氏卡特兰、细斑卡特兰、斑花卡特兰、中型卡特兰、来氏卡特兰、罗氏卡特兰、洛氏卡特兰、席氏卡特兰、史氏卡特兰、紫花卡特兰、雅克卡特兰。

1.4 常见品种

卡特兰常见品种:大花卡特兰、蕾丽卡特兰、橙黄卡特兰、两色卡特兰等和[2]

大量杂交优良品种.

多年生草本。假鳞茎棍棒状,长10—15厘米,顶生叶片,革质,淡绿色,花大紫红色。栽培品种色彩丰富,有白、黄、橙红、深红、紫红和复色。常见品种有黄色的“香山”、“落曰”,绿色的“榆林”,白色的“优美”,粉红色的“真美”,红色的“火球”,紫红的“长河”、双色的“圣诞糖果”等。

2形态特征

2.1 根

卡特兰类为附生兰,根是特化的气生根,一般肉质而粗肥。从根的基部到根尖大都是相同的粗度,有的分枝,有的不分枝根部有非常发达的根被层和皮层,可以粘着抓附于树木枝干上或岩石壁或栽培盆器上,起固定和支撑植物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吸收及储存水分和养分的功能。由根被层向内逐次为外皮、皮层、内皮、根轴。根的尖端是兰花生长和细胞分裂最速度的部位之一,最前端为根冠,起保护根部生长的作用。

2.2 茎

纺锤形的茎被称为假球茎(又称为兰头),连结叶片和匍匐茎,它可以贮存水分和养分,供给叶片和其他部分生长。健康兰株的假球茎相对粗大,特别是开花株的假球茎,比未开花的粗大。也有部分卡特兰的假球茎呈禾杆状,主要是双叶中花品种。连结根部和假球茎部分的称为匍匐茎。它在地面匍匐生长,新芽从此长出,这是分株是切割的地方。

2.3 叶

叶长在假球茎上。卡特兰的叶片分为单叶型和双叶型。单叶型即每一假球茎只张一片叶片,形状因品种而异。有长椭圆形、阔圆形及细长形等。双叶型即每一假球茎上长出两片对生的叶片,其花朵一般比较多。卡特兰的叶片肉质肥厚,直立生长,可以贮存水分和养分。健康的叶片表面有光泽。

2.4 花

花自基部的花鞘长出,花梗上生1多至数朵花。卡特兰花由六瓣一蕊组成,[3]

分为3轮,最外面一轮是3瓣萼片,自基部分离,与两片侧瓣和唇瓣相见分布,呈三角形状,在中上部的1片为上萼片,两侧的两片为侧萼片,萼片较细小,完全花瓣化,一般为净色,也有双色萼片;内轮是3片花瓣,上方2片为侧瓣,2片侧瓣比萼片宽大,有楔瓣,镶边等,色彩和形状较为丰富;下方1片为唇瓣,极具特色,自基部折起花管包合蕊柱外,一般比侧瓣大,形状多样,色彩丰富。合蕊柱的顶端为雄蕊,外有花药,起内是花粉室,在合蕊柱顶端下方有一凹洞,内有粘液,这是雄蕊的柱头。花蕾外一般有花鞘保护,但少量品种无花鞘。

2.5 果

卡特兰在自然条件下是通过昆虫传粉的。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品种,通过人工授粉,进行杂交和自交,现已获得无数品种。卡特兰的雄蕊若已授粉后,若已受精,花会很快凋零,子房则会膨大,授粉的果实从授粉到成熟要8-9个月,呈橄榄形,为硕果,长8-13厘米,果皮上有沟,成熟的果实要在未裂开是基石采摘,以便用于人工播种。兰花的种子非常细小,用肉眼几乎难以辨认。在显微镜下观察,卡特兰的种子呈细长的纺锤形。一个果里有60万-100万粒种子。

3生态习性 卡特兰为多年生草本附生植物,多附生于大树的枝干上。喜温暖湿润环境,越冬温度,夜间15℃左右,白天20—25℃,保持大的昼夜温差至关重要,不可昼夜恒温,更不能夜温高于昼温。要求半阴环境,春夏秋三季应遮去50%—60%的光线。

卡特兰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叶与假鳞茎呈深绿色,富有光泽,生机盎然[4]。花芽可顺利成长,花朵盛开,花色艳丽。新根及嫩芽生长旺盛。若温度在10℃左右,花期推迟,花不能完全盛开,且花期较短。若温度在5℃左右,叶片呈现黄色,显得无生气,假鳞茎产生纵皱纹,花芽不能长大、长高,且花鞘变成褐色,生长严重受阻。若气温降至l一2℃,叶片枯黄或变成褐色而脱落,花蕾枯死。当然,若夜间温度高于20℃,往往导致花期过短。在北方温室栽培中,应特别注意保持昼夜 较大的温差,使白天的温室温度高于夜间5—10℃。不可日夜温度相等,更不能夜间温度高于白天。

在春秋卡特兰生长季节,要求充沛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冬季卡特兰几乎停止生长,处于相对休眠期,这时正是花芽发育的时期,如果这时由于温室加温,使本来已十分干燥的空气湿度更加下降(如降至30%左右),可能导致植株在开花之前干枯而死。因此,在加温的同时,应设法增加温室的湿度。在夏季旺盛生长时期气候炎热,温室内栽培卡特兰,需注意良好的通风、透气。通风较差的温室应将卡特兰移至室外荫棚下一段时间,否则生长不良,也易发生腐烂病。在卡特兰旺盛生长的春夏秋三季,应注意在盆面不同部位放上一些经过发酵的固体肥料,1—2个月放1次,或每1—2周施1次液体肥料。小苗更应勤施肥,才能生长得快。卡特兰喜半阴的环境,在华北地区春夏秋三季可用遮荫网、竹帘等遮荫,这时期可遮去阳光50%一60%,光线太强可导致严重的日灼病或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冬季在温室内,可少遮光或不遮光。卡特兰在兰花中是属于喜光的种类。如果光线不足,则开花少、不开花或花的质量差。叶片变薄而软,假鳞茎细长,生长势减弱。为了开好花,可使光稍强些,甚至叶片微黄也 不会影响植株的生长。以生产花朵为目的的栽培者,常采用这种栽培方式,产花量明显增多。

4主要繁殖方式

卡特兰的繁殖克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有性繁殖主要是指播种繁殖,通过播种可以获得大量的幼苗,是杂交育种的主要手段。而无性繁殖包括分株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分株繁殖虽然短时间可以获得开花株,但繁殖系数低,一般家庭护养卡特兰可以采取这种方法;组织培养繁殖系数高,是当今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卡特兰普遍使用的一种繁殖方法。

4.1 有性繁殖

4.1.1 自然播种法

将成熟果荚的种子播于亲本植株的花盆中。播前在母株盆面上铺上一层切碎的水苔,将种子播在水苔上。自然播种法简单易行,无需复杂的程序和工具,适合一般家庭养兰者运用;但卡特兰的种子过小,肉眼不易看到,发芽时间较长,容易因一时疏忽将种子或幼苗冲坏和损坏;此方法的成功机会甚微,在卡特兰的生产上很少使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