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胶虫养殖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紫胶虫养殖
紫胶虫养殖技术

  紫胶虫别名紫梗虫、胶虫、轲虫,为昆虫纲同翅目胶蚧科昆虫。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四川、西藏、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湖南等省,它的雌虫寄生在一些植物上繁殖生长且分泌树脂状胶质,药材名叫“紫草茸”,又叫紫胶、虫胶、紫虫胶、洋干漆。紫胶虫为我国重要资源昆虫之一,分布比较广阔,寄生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因此可以利用紫胶虫养殖技术大量发展紫胶生产。

  一、紫胶虫的经济价值

  紫胶为紫胶虫雌虫在树上所分泌的紫红色树脂状胶质,可药用,应用范围较广,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临床上主治斑疹不透、麻疹不出、痈肿疮毒等症。紫胶树脂产品可用作中西药片、药丸的包衣,能防止药品潮解变质。

  此外,紫胶具有绝缘、防水、防锈、防腐、防紫外线、粘合性强、易干、耐酸、耐油、可塑性强、表面光滑、弹性好、化学性稳定、无毒性和刺激性等优良特性,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常用作涂料、绝缘体、粘结剂等。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

  紫胶虫为雌雄形态异型,变态也不一样。雄虫分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有翅的体长1.7毫米,宽0.6毫米;无翅型虫体稍小,体长1.4毫米,宽0.4毫米,两种翅型的虫体均呈紫红色。头、胸、腹分区明显。头部口器消失,有单眼两对和触角一对。

  有翅型虫体具有一对翅膜简单的膜质翅,着生一对角质化的阴茎鞘,两侧各具一白蜡丝。雌成虫的虫体呈不规则圆球囊状,黄褐色至紫红琥珀色,深藏于胶质中。体长约4.3毫米,宽2.6毫米。头胸、腹分节不明显,头部有口针和喙组成一个刺吸式口器,其前方有口前突和后方有口后突一对。复眼、触角及足均已退化,常固着寄主植物,以口刺人植物组织内吸食汁液。此外脸部有胸足3对和胸气门2对;腹部9—12节,其中第8节明显可见。

  肩部两侧有明显纵走的气门沟,沟顶为臂孔及其上的气门蜡腺片,沟内有前气门和蜡粉。背部有明显背刺突及其上角质化的背刺一根。腹部第7节见阴门,端节肛门孔一个和肛球刚毛10根。胶虫卵呈圆形或长卵形,红色,长约0.4—0.6毫米;刚孵化的幼虫似船形,虫体紫红色。蛹为雄虫所特有(图16)。

  (二)紫胶虫的生活习性

  紫胶虫主要产于我国西南、西藏、华南等地区。在黄檀、枫杨、山合欢、白背叶、三叶豆及大青树等多种寄主树上以口吻插入植物组织内吸食其汁液。根据紫胶虫养殖技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夏代(第l世代)和冬代(第2世代)的适生条件不同,夏代喜欢在地势较高、通风凉爽环境里;冬代喜在较温暖、日照较长的环境。

  (三)繁殖

  紫胶虫繁殖能力很强,一般一只雌虫可产卵200—500粒,多的达1000粒以上,在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区,这些卵的孵化率很高。卵产出后很快就在胶壳内孵化腔里孵化,随即出现幼虫。幼虫亦为紫红色,1龄幼虫体长0.66—0.82毫米,宽0,24—0.33毫米;头、胸、腹分区明显,头部有2个单眼,触角6节,胸足3对,腹节8节,末端有腔门孔一个,肛环刚毛6根,臀办刺毛2根,第2龄幼虫长0.88毫米、宽0.4毫米,口器和背突更为明显,头、胸、腹分区不明显。第3龄幼虫只有雄虫才有

  成虫期约3个月开始第2代。第2代幼虫约于10月下旬出现,以这代幼虫越冬,到翌年3月进入成虫期,历时5个月。雄虫第1代卵亦出现在6月上旬,孵化后,至7月中旬化蛹,历时45天左右。交尾后雄虫则相继死亡。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头几天最活跃,到处爬行,寻找到适宜场所就固定下来取食营生。

  经过卵期、幼虫期,固定取食的幼虫即开始分泌蜡。与其他昆虫一样,一生要蜕皮几次才能发育成熟,紫胶虫的蜕皮次数,因雌雄虫的变态不同而各异。雌虫经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分别经过3次蜕皮后进人蛹期,蛹蜕皮后即为成虫。

  三、紫胶虫养殖技术

  (一)选择优良的放养场地

  紫胶虫的一生全凭寄主植物提供食料和栖息场所。选择气候条件能满足紫胶虫生长发育要求的生态环境,并要求土地肥沃,寄主植物生长良好,胶虫发育整齐、死亡少的地方放养。如山脉东西走向或北高南低,南面开阔,阴坡,冬季有较长的日照时间,冬季无霜或仅有轻霜,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

  不能有效防御低温,易受寒潮袭击;冬春经常出现湿冷或春末夏初高温干旱严重,多年夏代紫胶虫生长不好的地方,均不能放养。同时寄主植物的种类不同和生长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到胶虫的存活和泌胶的优劣。

  (二)紫胶虫寄主植物种植技术

  紫胶虫寄主植物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知种类多达320余种,其中以蝶形花科种类最多,桑科次之。生产上常用的有钝叶黄檀、南岭黄檀、山合欢、木豆等30余种。

篇二 紫胶虫养殖
槐山羊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槐山羊养殖技术(20130806)

  槐山羊也叫槐皮山羊或槐羊,是肉皮兼用型山羊品种。它的肉质鲜嫩、膻味小;板皮适合制作高档服装和皮具,早在清朝就畅销海内外;最重要的是,槐山羊的繁殖能力也很强,一般两年三胎,每胎产羔3-4只。优秀的生产性能使得槐山羊在1983年就被正式列入《河南省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志》。槐山羊耐粗饲、好管理,规模养殖效益高,养殖范围广泛。目前中心产区位于河南省周口市的沈丘、项城、郸城、淮阳等地区,在附近的驻马店、商丘、许昌、开封、漯河等地也有养殖;福建、陕西、安徽等省引种后饲养成功。除了这些地区,只要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气温在-3-38摄氏度之间,槐山羊就能健康成长。本片主要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槐山羊的特征特性以及它的饲养、繁殖、育肥、卫生防疫等管理技术,希望槐山羊能为广大的养殖户朋友们创造更多、更大的经济收益。

  槐山羊,原产于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以周口地区的沈丘、淮阳、项城、郸城为中心产区,因其板皮质量优良而驰名中外。

   槐山羊具有体质结实,毛细而匀,皮质细密而有弹力。产肉性能好,屠宰净肉率为38.9%.肉质鲜嫩,膻味小,是皮肉兼用型优良品种。

  槐山羊皮毛白色,额宽嘴尖,面部稍凹,眼大有神,四肢长,尾粗短上翘。体躯呈圆筒状,肋骨开张,背腰平直,公羊髻甲高于十字部,母羊髻甲低于十字部。成年公羊平均体高65.98厘米,体长67.3厘米,胸围77.16厘米,管围8.36厘米,体重33.89千克;母羊平均体高54.32厘米,体长58.09厘米,胸围71.17厘米,管围7.34厘米,体重25.67千克。

  槐山羊有三大突出特点:

  ①板皮质量高。板皮呈蛤蟆状,板皮内面为浅黄色和棕黄色,油润发光,有黑豆、核桃和青蛙形三种花纹。毛细密,毛孔小而匀,板皮折叠不显白线,韧性大,有弹性,观感质量与成草鉴定均属优异。

  ②性成熟早,繁殖率高。4~5个月就可以发情配种,母羊可年产2胎或两年3胎,每胎产羔2~3只。

  ③产肉性能好。春羔秋宰时,羯羊体重可达17.40千克,屠宰率可达18.79%,净肉率为39.02%,且肉质细嫩,味美可口。

篇三 紫胶虫养殖
紫胶虫的生态放养与加工技术

篇四 紫胶虫养殖
大叶相思树的栽培技术与紫胶虫放养效果的观察

篇五 紫胶虫养殖
中国白蜡虫的养殖及白蜡的西传_龙村倪

中国农史 (AgriculturalHistoryofChina) 2004.4

中国白蜡虫的养殖及白蜡的西传

龙村倪

(台湾综合研究院,台湾 淡水)

【摘 要】蚕、蜂与白蜡虫是中国著名的三大养殖昆虫。白蜡虫[Ericeruspela(Chavannes)]俗称蜡虫,白蜡  

(Cerachinensis,也称虫白蜡)实即白蜡虫的分泌物,为中国特产。中国放养蜡虫,始於九世纪前,宋、元间已有正确详实的文献记载,至明时大盛,川滇、湖广、江浙均有养殖。在清朝及民国时期中国西南仍有大规模养殖,成为一种生产昆虫化工产品的“昆虫工厂”。在近代石油蜡与启前,中国白蜡(Chinesewax)独放异彩,新近因昆虫蜡性质独特而优异,又有渐起之机。本文探讨了中国养殖蜡虫的历史和养殖蜡虫事业的发展和白蜡西传欧洲的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经济昆虫养殖史奠定基础。

【关键词】白蜡虫;白蜡;中国白蜡

【中图分类号】S-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459(2004)04-0018-06

TheCulturingofEriceruspela(Chavannes)inChinaandtheTransmission

ofChineseWaxintoEurope

LUNGTsuen-ni

(TaiwanResearchInstitute,Danshuei,Taiwan)

Abstract:Waxesaredividedintoanimal,vegetableandmineraltypes.Animalwaxesincludebeeswax,pro-ducedbythewaxglandsofbeesandotherinsects.TheChinesewaxscale[Ericeruspela(Chavannes)]isaninsectwhichhasbeenbreedinChinaforcommercialwaxproductionforoverathousandyears.ThemalesoftheChinesewaxinsectareprobablythebestknownwaxproducers.Theysecretelargeamountsofpurewhitewaxonhosttrees,suchasLigustrumlucidum(Aitton),Fraxinuschinesis(Roxburgh),etc.thetechnologyusedcultureingthewaxscalewasrecordedindetailinabookpublishedinthe13thcentury,buttheproductionofinsectwaxcanbedatedbackmuchfurthertothe3rdcenturyA.D.ChinesewaxscalewasfirstintroducedintoEuropein1615andgotitsspeciesnameCoccidaepelain1848,latermodifiedtothepresentname.Chineseinsectwax(Cerachinensis)farm-ingisalucrativeandhighlyimportantbusinessinthesouthwesternregionofChina,especiallyfortheminoritypeo-ples.

Keywords:Ericeruspela(Chavannes);Cerachinensis;Chinesewax

中国人在世界昆虫养殖史上最大的成就是养蚕。丝绸不仅是中国的特有产品,名扬四海,而且“丝”也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中国养蚕,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了5000年以上的历史,到目前为止,仍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养殖昆虫。中国人除传统的养蜂、养蚕外,还养殖几种非常独特的“经济昆虫”(economicproductioninsects)(亦称“资源昆虫”,resourceinsects),其中最著名的如养白蜡虫取蜡(昆虫蜡的重要来源之一),养五倍子(蚜虫的一种)作为药用和养紫胶虫取胶等等。

这些特有的昆虫养殖,不仅在世界昆虫养殖史上地位不凡,有些还是中国所特有的,别处少见,但因 [收稿日期]2004-08-13

   [作者简介]龙村倪(1937- ),男,台湾综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已退休。

中国白蜡虫的养殖及白蜡的西传

介绍不多,较少受到国际昆虫学界重视。昆虫养殖十分不易,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已对昆虫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昆虫的生活史和自然环境的依存关键,都能加以适当掌握,这是中国对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另一项贡献,但少为人知,研究不足。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未来的生命科学、自然生态学、遗传工程学上还有很大潜力,承先启后,正是研究科学技史的重要目的之一。

一、白蜡虫与虫白蜡

白蜡虫[Ericeruspela(Chavannes)]为昆虫中的一种介壳虫,雌雄异形。雌虫发育成熟后营固定生活;雄虫有一对翅,但生命短促,在野外不易发现。分泌蜡主要靠白蜡虫幼虫,一龄雌幼虫全不泌蜡;二龄雌幼虫能分泌微量蜡粉。一龄雄幼虫能分泌微量蜡丝;白蜡虫产蜡以来自二龄雄幼虫为主。白蜡虫甚小,形似浮尘子,靠口针插入植物叶或枝吸取养分营生,蜡乃管状腺泌出之新陈代谢产物。白蜡虫在我国能大量繁殖,受精雌虫在寄主树枝条上越冬,一年一代,因产蜡量丰,乃成为我国重要资源昆虫中之

一。雄幼虫分泌蜡丝,蜡丝不断增加结成蜡花,后期虫体完全被蜡花所包埋,最后雪白蜡花乃将枝条全部或大半部包裹,此时即可进行采蜡,此即虫白蜡,习称白蜡,因为是我国特产,西洋人直呼为中国蜡(Cerachinensis,Chinesewax)。因为我国利用虫白蜡最早,知养殖白蜡虫已有千多年历史,所以白蜡虫学名中之称名“Pela”即采湖南方言“白蜡”之语音而订定,为拉丁文“白蜡虫”学名。

中国用蜡历史长久,已有三千年余年的历史,蜡料主要来自两种昆虫蜡,即黄蜡(蜂蜡)和白蜡(虫白蜡)。

蜂蜡(beeswax)乃工蜂分泌以作蜂窝者。蜂蜡质轻,不溶於水,熔点低(63℃),故可於“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因色黄,故我国习称其为黄蜡(yellowbeeswax)。古代及中古除供浇烛照明及制蜡烛外,亦供脱蜡铸造、蜡染、蜡艺等多种传统工艺用。白蜡近代虽可由黄蜡经精炼漂白而得,但传统所称白蜡实与黄蜡不同源。白蜡乃白蜡虫雄幼虫所分泌,因白蜡虫乃中国特有之资源昆虫,故西洋人特称此种虫蜡为中国蜡(Chinawax,Chinesewhitewax)。虫白蜡质轻,比重0.97,熔点(82.9℃)较蜂蜡略高,是动物蜡中熔点最高者,色白或微黄,故称“白蜡”,以示有别於黄蜡。所以白蜡乃“小虫所作”,“黏敷树枝”,“至秋刮取,以水煮溶,滤置冷水中”,即可凝块收取。白蜡用以制蜡烛,因熔点较高,“不淋”,故尤胜黄蜡,价亦倍之。白蜡在明代时用量大增,已取代蜂蜡而为制蜡烛之主要原料。

二、中国养殖白蜡虫历史的回顾

虽然公元3世纪时“白蜡”一词已见诸魏晋间人所辑之《名医别录》,但现所知记载白蜡虫养殖及白蜡生产情形者仍以宋、元间人周密著《癸辛杂识》(1282~1296年间成书)为最早。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白蜡”录云:

江浙之地旧无白蜡,十余年间有道人自淮间带白蜡虫子来求售,状如小芡实,价以升计。

其法以盆桎树(桎字未详),树叶类茱萸叶,生水傍,可扦而活,三年成大树。每以芒种前以黄草

布作小囊贮虫子十余枚,遍挂之树间,至五月则每一子中出虫数百,细若蚁蠓,遗白粪於枝梗

间,此即白蜡,(虫)则不复见矣。至八月中始录而取之,用沸汤煎之即成蜡矣(其法如煎黄蜡

同)。又遗子於树枝间,初甚细,至来春则渐大,二三月仍收其子如前法,散育之,或闻细叶冬青

树亦可用。其利甚博,与育蚕之利相上下,白蜡之价比黄蜡常高数倍也。

可见,在公元13世纪末我国白蜡虫之养殖已自华北淮河一带扩大至江南,所述之白蜡虫寄主树有白蜡树[Fraxinuschinensis(Roxburgh)]、女贞[Ligusturmlucidum(Aitton)]等。女贞俗称冬青树,常绿灌木,—

中国农史 2004.4

在我国华东、华南、西南及华中均有分布,因最适於挂虫,所以简称虫树或蜡树。女贞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称贞木,“因叶冬不凋,若有节操,故有贞名”。女贞树之繁殖以采种育苗为主,但亦可插枝,即“可扦而活”。

明代诸书记载虫白蜡者渐多,汪机《本草录编》、李时珍《本草纲目》及徐光启《农政全书》均有。李时珍《本草纲目》卷39《虫部卵生类》“虫白蜡”条云:

唐宋以前浇烛入药,所用白蜡皆蜜蜡也。此虫白蜡则自元以来人始知之,今则为日用物

矣。四川、湖广、滇南、闽岭、吴越、东南诸郡皆有之,以川滇衡永产者为盛。……其虫大如虮虱,芒种后则延缘树枝,食汁吐涎,黏於嫩茎,化为白脂,乃结成蜡,状如凝霜。处暑后则录取,谓之蜡渣。若遇白露,即黏住难刮矣。其渣炼化滤净,或甑中蒸化沥下器中,待凝成块,即为蜡也。其虫嫩时白色作蜡,及老则赤黑色,乃结苞於树枝。初若黍米大,入春渐长大如鸡头,子紫赤色。累累抱枝,宛若树之结实也。盖虫将遗卵作房,正如雀壅螵蛸之类,尔俗呼为蜡种,亦曰蜡子。子内皆白卵如细丝,一包数百。次年立夏日摘下,以荷叶包之,分系各树。芒种后苞拆卵化,虫乃延世叶底,复上树作蜡也。树下要洁净,防蚁食其虫。

又有水蜡树,叶微似榆,亦可放虫生蚁,甜槠树亦可产蜡。

此段对蜡虫生活史及白蜡采制法记载详实。虫蜡为我国西南特产,虫种以云南昭通、川康西昌、广元、大巴山一带最著名;产蜡则以四川乐山、峨嵋为中心。四川产者又特称“川白蜡”,今尚有大量产出,以供工业用途。

徐光启因亲见蜡虫放养,又关心农政,故在所著《农政全书》中有极精到之解说。《农政全书》卷38《种植》“女贞”条云:

【紫胶虫养殖】

女贞收蜡有二种:有自生者,有寄子者。自生者,初时不知虫何来,忽遍树生白花(枝上生

脂如霜雪,人谓之花),取用炼蜡。明年复生虫子,向后恒自传生,若不晓寄放,树枯则已;若解放者,传寄无穷也。寄子者取他树之子,寄此树上也。其法:或连年,或停年,或就树,或伐条。若树盛者,连年就树寄之,俟有衰顿,即斟酌停年,以休其力。培壅滋茂,仍复寄放,即《宋氏杂部》所谓“养一年,停一年”者也。伐条者,取树裁径寸以上者种之。俟盛长,寄子生蜡,即离根三四尺,截去枝干,收蜡,随手下壅。冬月再壅,明年旁长新枝芽蘖。以后恒择去繁冗,令直达。又明年,亦复修理,恒加培壅。第三年,可放蜡子。四年再放,五年复放。迨收蜡,仍剪去枝。如是更代无穷,此所谓“经三年,停三年”者也。

凡寄子皆於立夏前三日内,从树上连枝剪下,去余枝,独留寸许,令子抱木,或三四颗,乃至

十余颗,作一簇;或单颗,亦连枝剪之。剪讫,用稻谷浸水半日许,洒取水。剥下虫颗,浸水中一刻许,取起用竹箬虚包之。大者三四颗,小者六七颗,作一苞,韧草束之,置洁净瓮中。若阴雨,顿瓮中可数日。天热,其子多并出,宜速寄之,视枝大小斟酌之,枝大如指者可寄;枝太细,杆太粗者勿寄也。寄后数日间,鸟来啄箬包攫取子,勤驱之。天渐暖,虫渐出苞。先缘树上下行,若树根有草,则附草不复上矣,故树下须芟刈极净也。次行至叶底栖止。更数日,复下至枝条,啮皮入咂食其脂液,因作花。细略虫出书,即取下苞,视有余子,并作苞,别寄他树。

秋分后检看花老嫩,若太嫩,不成蜡,太老不成蜡,太老不可剥矣。剥时或就树,或剪枝,俱

先洒水润之,则易落。乘雨后,或清晨带露华采之尤便。次取蜡花,投沸汤中熔化。候稍冷,取起水面蜡,再煎,再取滓沉锅底,匀去之,若蜡未净,再依前法煎澄之。既净,乘热投入绳套子,候冷牵强起之,成蜡堵也。

此段女贞寄子、剥花煎蜡非仅是400年前的史料,而且是蜡虫放养经验之实录,贵过珍宝,故全录如上。徐光启对不同地区白蜡虫作蜡与作子(虫种)之相关变化亦有解说,迄今仍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清·

中国白蜡虫的养殖及白蜡的西传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卷19《木类》“女贞”条“附放蜡法”则全部引录《农政全书》,了无新义。

元、明、清各代古籍中对白蜡虫的寄主植物、产地、虫的生态和习性、采蜡和制蜡过程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不明白的只有两点:蜡是一种分泌物;雄虫作蜡、雌虫不作蜡。

公元3世纪前后我国已有自白蜡虫收蜡之记载,但此白蜡可能尚为天然产出而非养殖采收者,后来在了解并掌握白蜡虫的生活史和生态习性后,始逐步进行养殖,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养殖昆虫。在广大的西南地区有专业的“蜡农”,也有以之为副业的生产者,其中少不了西南少数民族的贡献,目前仍欠深入研究及发掘,如能明其历史发展过程,实可作为未来推展昆虫产业的借鉴。

三、白蜡虫的西传

中国人养殖白蜡虫已有上千年历史,世界上最早,约于19世纪中叶传入欧洲,西方世界始知有“中国蜡”,随后“中国蜡”也成为中欧贸易中的一项中国特产品。现代因石油蜡的兴起,白蜡已少市场,挂虫收蜡已走入历史,难以复存。

19世纪是生物学大跃进的时代,有关昆虫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在欧洲成为一时显学,而昆虫学家对昆虫标本收集的触角更是遍及全世界,当然也扩及到中国。据不完全统计,自1840年至1910年的70年间外国有组织来华进行生物考察的团体不下数十次,长居中国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传教士也有很多人从事昆虫的研究。此时中国现代“昆虫学”尚处于萌芽阶段,其成就自难与西方现代生物学相抗衡。中国现知昆虫约25000种,其中95%以上是由外国人命名的,中国人自己命名的尚不足5%,但这个现象正在逐步改善。现在白蜡虫的学名Ericeruspela(Chavannes)就是沿自法国汉学家沙畹①于1848年用“白蜡”的湖南音最早命名的。

SATeKqAAFn_m5XSLs645_b.jpg" alt="【紫胶虫养殖】">

②欧洲人最先知道中国有白蜡虫的是耶稣会会士金尼阁(NicolasTrigault)。根据《中国农书》的记

载,他在1651年述及中国东南各省取“白蜡”的事情。18世纪中叶中国饲养白蜡虫的消息传到了欧洲。1853年罗刻哈特(W.Lockhat)从上海将白蜡的样品连同白蜡虫送到英国以供研究。利希陀芬(Ferdinand

③vonRichthafen)绘有中国最早的现代地质图,于1872年在四川学到取白蜡的方法,载在他的旅行的书

信中。

欧洲在16、17世纪时期制蜡烛也是一种重要手工业,而制烛原料主要来自蜂蜡(即黄蜡),同时也使用白蜡(whitewax)一词,并认为“白蜡”是由“黄蜡”漂白而成,这与中国早期对“白蜡”因了解不深而误解相同,后来才正确认识白蜡(虫白蜡)是不同于黄蜡(蜂蜡)的另一种昆虫蜡。

初期东西方的白蜡贸易可能经日本转口,因为当时的欧洲人认为日本也是白蜡生产国,而且是由一种树木所产,是一种“植物蜡”。后来经过在华耶稣会士的介绍和欧洲昆虫学者的研究,始弄清楚白蜡由昆虫所产,因来自中国,特称为“中国蜡”,拉丁文则为Cerachinesnsis,是一个专名。

法国汉学家沙畹1848年为白蜡虫所定的种名Coccuspe-la现在已不用,现在所用的正式学名为Ericeruspela(Chavannes)。Chavannes就是沙畹,沙畹当时所用的“白蜡”湖南发音“Pe-la”则继续沿用至今,并成国际昆虫专用学名。同时由白蜡所产的蜡也特定名为“中国蜡”(Cerachinensis,cera拉丁文“蜡”,chinensis拉丁文“中国”;英文则直称Chinesewax)。至此不仅“白蜡虫”跃引国际舞台,“中国蜡”也随之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中国著名的名销商品,此一趋势迄今不衰,而且还有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值得珍①【紫胶虫养殖】

③沙畹(1865-1918),1889年任法国驻华公使馆专员三年,1907年再次来华。自1890年起任法兰西中国语言文学教授,并研究敦煌学,但未到过敦煌及新疆。金尼阁(1577-1628),法国人,在华去世,葬杭州城城郊。利希陀芬(1833-1905),德国地理与地质学家,于1868-1872年间,在中国后事实地考察,深入各地,特别注意矿藏;他还于1877

年首倡“丝绸之路”(Silkroute)一词。

中国农史 2004.4

视。

四、“徭斑布”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蜡虫养殖生产

“斑缬”是一种中国传统手工蜡染印花布,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妇女最擅长,普及于西南广大地区,是妇女们的基本服饰布料。

斑缬俗称斑布,就是印花布,乃古所称“缬”之一种。“染斑”以我国西南徭族人民最善为,故又称“徭斑布”;又因防染以蜡,故又称“蜡缬”。蜡染和以蜡作镂染均为印染技术中以蜡防染之一类,此类技术在现代织品染印工业及工艺家手中仍多有应用。我国印花布的历史发源极早,但文字记载印染法者则首见于宋代。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著者自序署淳熙戊戌,1178年)卷6《服用门》有“徭斑布”一条,云:

徭人以蓝染布为斑,其文极细。其法: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溶蜡灌于镂

中,而后乃释板,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其蜡,故能受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故夫染斑之法,莫徭人若也。

此段实乃染斑法之最好说明。唐代时“斑布”乃贡品,据我国现存最早方志之一《元和郡县图志》卷30《江南道六》夷州、南州(巴郡)、开元(713741)贡赋中均有“斑布”一品,可见斑布在我国唐代时已极负盛名。

又据南宋·朱辅《溪蛮丛笑》(1195)“点蜡慢”条云:

溪洞爱铜鼓甚于金玉,模取鼓文,以蜡刻板印布,入靛缸渍染,名点蜡慢。蜡出山不经伪者

名光面蜡,作伪者杂以粟。

此段所叙即蜡染。先摹取铜鼓纹饰,再刻成蜡板,然后印花染渍。“靛”即蓝靛。“慢”即幔,帐也,幕也。所以“点蜡慢”即蜡染锦屏类织品。有学者指出“粟”在南方为大米,粒白而硬,掺杂于蜡以作伪,则此蜡应为虫白蜡。溪蛮即《后汉书》所谓“五溪蛮”,乃指今广西一带的少数民族。现存日本正仓院的我国唐代“树木象羊蜡缬屏风”(四扇)也是“点蜡幔”之一类。我国壮族人民目前仍用此法染布,蓝底白花,清爽明目。

西南地区是我国白蜡的主产区,其中四川产量最高,占全国总产90%以上;其品质尤佳,特称“川蜡”或“川白蜡”。清朝时,西南地区已形成一大白蜡生产基地,生产技术成熟,运售转销机制健全,并且远销欧洲,盛极一时。

19世纪初,四川凉山地区的白蜡虫的养殖兴运销上已形成一套完整系统,不仅在“虫子、挂放”上分工,也有“虫园、虫市”并对相关买卖定有条规,质押与当也有规范,还刻碑以示公正。

白蜡虫与白蜡生产一直是我国西南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经济行业,我们不仅要珍惜这种传统,还应更科学的、更合乎生态环境的、更能持久永续经营的,奋力振兴这一上千年的民族传统。当然仅靠“挂虫收蜡”,已不再能产生任何有经济价值的效益,其未来研究、发展、经营必须另辟蹊径,从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分子生物(MolecularBiology)、遗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的新观点去找寻突破及新机会。

五、结论【紫胶虫养殖】

我国用蜡历史之远,而且用途多种多样。脱蜡铸件以战国时曾国器盘尊最古,为公元前5世纪之青铜精品。蜡染花布为我国西南民族之传统工艺,现出土者以汉代传入蜡染织物最珍贵。以蜡砑光之硬黄纸手写卷子,敦煌石室已现世极多,为写经名纸,唐时已极盛行。蜡烛亦始于汉,但西晋以后使用始

篇六 紫胶虫养殖
中国白蜡虫的养殖及白蜡的西传

中国白蜡虫的养殖及白蜡的西传

龙 村 倪

(台湾综合研究院,台湾 淡水)

[摘 要]蚕、蜂与白蜡虫是中国著名的三大养殖昆虫。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俗称蜡虫,白蜡(Cera chinensis,也称虫白蜡)实即白蜡虫的分泌物,为中国特产。中国放养蜡虫,始於九世纪前,宋、元间已有正确详实的文献记载,至明时大盛,川滇、湖广、江浙均有养殖。在清朝及民国时期中国西南仍有大规模养殖,成为一种生产昆虫化工产品的“昆虫工厂”。在近代石油蜡与启前,中国白蜡(Chinese wax)独放异彩,新近因昆虫蜡性质独特而优异,又有渐起之机。本文探讨了中国养殖蜡虫的历史和养殖蜡虫事业的发展和白蜡西传欧洲的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经济昆虫养殖史奠定基础。

[关键词]白蜡虫;白蜡;中国白蜡

[中图分类号]S-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459(2004)04-0000-00

The Culturing of Ericerus pela (Chavannes) in China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wax into Europe Lung Tsuen-Ni

(Taiwan Research Institute,Danshuei,Taiwan)

Abstract: Waxes are divided into animal, vegetable and mineral types. Animal waxes include beeswax, produced by the wax glands of bees and other insects. The Chinese wax scale [Ericerus pela (Chavannes)] is an

insect which has been breed in China for commercial wax production for over a thousand years. The males of the Chinese wax insect are probably the best known wax producers. They secrete large amounts of pure white wax on host trees, such as Ligustrum lucidum (Aitton), Fraxinus chinesis (Roxburgh), etc. the technology used cultureing the wax scale was recorded in detail in a book published in the 13th century, but the production of insect wax can be dated back much further to the 3rd century A.D. Chinese wax scale was first introduced into Europe in 1615 and got its species name Coccidae pela in 1848, later modified to the present name.Chinese insect wax (Cera chinensis) farming is a lucrative and highly important

business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China, especially for the minority peoples.

Keywords:Ericerus pela (Chavannes);Cera chinensis;Chinese wax

中国人在世界昆虫养殖史上最大的成就是养蚕。丝绸不仅是中国的特有产品,名扬四海,而且“丝”也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中国养蚕,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了5000年以上的历史,到目前为止,仍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养殖昆虫。中国人除传统的养蜂、养蚕外,还养殖几种非常独特的“经济昆虫”

(economic production insects)(亦称“资源昆虫”,resource insects),其中最著名的如养白蜡虫取蜡(昆虫蜡的重要来源之一),养五倍子(蚜虫的一种)作为药用和养紫胶虫取胶等等。

这些特有的昆虫养殖,不仅在世界昆虫养殖史上地位不凡,有些还是中国所特有的,别处少见,但因介绍不多,较少受到国际昆虫学界重视。昆虫养殖十分不易,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已对昆虫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昆虫的生活史和自然环境的依存关键,都能加以适当掌握,这是中国对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另一项贡献,但少为人知,研究不足。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未来的生命科学、自然生态学、遗传工程学上还有很大潜力,承先启后,正是研究科学技史的重要目的之一。

一、白蜡虫与虫白蜡

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为昆虫中的一种介壳虫,雌雄异形。雌虫发育成熟后营固定生活;雄虫有一对翅,但生命短促,在野外不易发现。分泌蜡主要靠白蜡虫幼虫,一龄雌幼虫全不泌蜡;二龄雌幼虫能分泌微量蜡粉。一龄雄幼虫能分泌微量蜡丝;白蜡虫产蜡以来自二龄雄幼虫为主。白蜡虫甚小,形似浮尘子,靠口针插入植物叶或枝吸取养分营生,蜡乃管状腺泌出之新陈代谢产物。白蜡虫在我国能大量繁殖,受精雌虫在寄主树枝条上越冬,一年一代,因产蜡量丰,乃成为我国重要资源昆虫中之一。雄幼虫分泌蜡丝,蜡丝不断增加结成蜡花,后期虫体完全被蜡花所包埋,最后雪白蜡花乃将枝条全部或大半部包裹,此时即可进行采蜡,此即虫白蜡,习称白蜡,因为是我国特产,西洋人直呼为中国蜡(Cerachinensis, Chinese wax)。因为我国利用虫白蜡最早,知养殖白蜡虫已有千多年历史,所以白蜡虫学名中之称名“Pela”即采湖南方言“白蜡”之语音而订定,为拉丁文“白蜡虫”学名。

中国用蜡历史长久,已有三千年余年的历史,蜡料主要来自两种昆虫蜡,即黄蜡(蜂蜡)和白蜡(虫白蜡)。

蜂蜡(beeswax)乃工蜂分泌以作蜂窝者。蜂蜡质轻,不溶於水,熔点低(63℃),故可於“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因色黄,故我国习称其为黄蜡(yellow beeswax)。古代及中古除供浇烛照明及制蜡烛外,亦供脱蜡铸造、蜡染、蜡艺等多种传统工艺用。白蜡近代虽可由黄蜡经精炼漂白而得,但传统所称白蜡实与黄蜡不同源。白蜡乃白蜡虫雄幼虫所分泌,因白蜡虫乃中国特有之资源昆虫,故

西洋人特称此种虫蜡为中国蜡(China wax,Chinese white wax)。虫白蜡质轻,比重0.97,熔点(82.9℃)较蜂蜡略高,是动物蜡中熔点最高者,色白或微黄,故称“白蜡”,以示有别於黄蜡。所以白蜡乃“小虫所作”,“黏敷树枝”,“至秋刮取,以水煮溶,滤置冷水中”,即可凝块收取。白蜡用以制蜡烛,因熔点较高,“不淋”,故尤胜黄蜡,价亦倍之。白蜡在明代时用量大增,已取代蜂蜡而为制蜡烛之主要原料。

二、中国养殖白蜡虫历史的回顾

虽然公元3世纪时“白蜡”一词已见诸魏晋间人所辑之《名医别录》,但现所知记载白蜡虫养殖及白蜡生产情形者仍以宋、元间人周密著《癸辛杂识》(1282~1296年间成书)为最早。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白蜡”录云:

江浙之地旧无白蜡,十余年间有道人自淮间带白蜡虫子来求售,状如小芡实,价以升计。其法以盆桎树(桎字未详),树叶类茱萸叶,生水傍,可扦而活,三年成大树。每以芒种前以黄草布作小囊贮虫子十余枚,遍挂之树间,至五月则每一子中出虫数百,细若蚁蠓,遗白粪於枝梗间,此即白蜡,(虫)则不复见矣。至八月中始录而取之,用沸汤煎之即成蜡矣(其法如煎黄蜡同)。又遗子於树枝间,初甚细,至来春则渐大,二三月仍收其子如前法,散育之,或闻细叶冬青树亦可用。其利甚博,与育蚕之利相上下,白蜡之价比黄蜡常高数倍也。

可见,在公元13世纪末我国白蜡虫之养殖已自华北淮河一带扩大至江南,所述之白蜡虫寄主树有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Roxburgh)]、女贞

[Ligusturm lucidum (Aitton)等。女贞俗称冬青树,常绿灌木,在我国华东、华南、西南及华中均有分布,因最适於挂虫,所以简称虫树或蜡树。女贞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称贞木,“因叶冬不凋,若有节操,故有贞名”。女贞树之繁殖以采种育苗为主,但亦可插枝,即“可扦而活”。

明代诸书记载虫白蜡者渐多,汪机《本草录编》、李时珍《本草纲目》及徐光启《农政全书》均有。李时珍《本草纲目》卷39《虫部卵生类》“虫白蜡”条云:

唐宋以前浇烛入药,所用白蜡皆蜜蜡也。此虫白蜡则自元以来人始知之,今则为日用物矣。四川、湖广、滇南、闽岭、吴越、东南诸郡皆有之,以川滇衡永产者为盛。

……其虫大如虮虱,芒种后则延缘树枝,食汁吐涎,黏於嫩茎,化为白脂,乃结成蜡,状如凝霜。处暑后则录取,谓之蜡渣。若遇白露,即黏住难刮矣。其渣炼化滤净,或甑中蒸化沥下器中,待凝成块,即为蜡也。其虫嫩时白色作蜡,及老则赤黑色,乃结苞於树枝。初若黍米大,入春渐长大如鸡头,子紫赤色。累累抱枝,宛若树之结实也。盖虫将遗卵作房,正如雀壅螵蛸之类,尔俗呼为蜡种,亦曰蜡子。子内皆白卵如细丝,一包数百。次年立夏日摘下,以荷叶包之,分系各树。芒种后苞拆卵化,虫乃延世叶底,复上树作蜡也。树下要洁净,防蚁食其虫。

又有水蜡树,叶微似榆,亦可放虫生蚁,甜槠树亦可产蜡。

此段对蜡虫生活史及白蜡采制法记载详实。虫蜡为我国西南特产,虫种以云南昭通、川康西昌、广元、大巴山一带最著名;产蜡则以四川乐山、峨嵋为中心。四川产者又特称“川白蜡”,今尚有大量产出,以供工业用途。

徐光启因亲见蜡虫放养,又关心农政,故在所著《农政全书》中有极精到之解说。《农政全书》卷38《种植》“女贞”条云:【紫胶虫养殖】

女贞收蜡有二种:有自生者,有寄子者。自生者,初时不知虫何来,忽遍树生白花(枝上生脂如霜雪,人谓之花),取用炼蜡。明年复生虫子,向后恒自传生,若不晓寄放,树枯则已;若解放者,传寄无穷也。寄子者取他树之子,寄此树上也。其法:或连年,或停年,或就树,或伐条。若树盛者,连年就树寄之,俟有衰顿,即斟酌停年,以休其力。培壅滋茂,仍复寄放,即《宋氏杂部》所谓“养一年,停一年”者也。伐条者,取树裁径寸以上者种之。俟盛长,寄子生蜡,即离根三四尺,截去枝干,收蜡,随手下壅。冬月再壅,明年旁长新枝芽蘖。以后恒择去繁冗,令直达。又明年,亦复修理,恒加培壅。第三年,可放蜡子。四年再放,五年复放。迨收蜡,仍剪去枝。如是更代无穷,此所谓“经三年,停三年”者也。

凡寄子皆於立夏前三日内,从树上连枝剪下,去余枝,独留寸许,令子抱木,或三四颗,乃至十余颗,作一簇;或单颗,亦连枝剪之。剪讫,用稻谷浸水半日许,洒取水。剥下虫颗,浸水中一刻许,取起用竹箬虚包之。大者三四颗,小者六七颗,作一苞,韧草束之,置洁净瓮中。若阴雨,顿瓮中可数日。天热,其子多并出,宜速寄之,视枝大小斟酌之,枝大如指者可寄;枝太细,杆太粗者勿寄也。寄后数日间,鸟来啄箬包攫取子,勤驱之。天渐暖,虫渐出苞。先缘树上下行,若树根有草,则附草不复上矣,故树下须芟刈极净也。次行至叶底栖止。更数日,复下至枝条,啮皮入咂食其脂液,因作花。细略虫出书,即取下苞,视有余子,并作苞,别寄他树。

秋分后检看花老嫩,若太嫩,不成蜡,太老不成蜡,太老不可剥矣。剥时或就树,或剪枝,俱先洒水润之,则易落。乘雨后,或清晨带露华采之尤便。次取蜡花,投沸汤中熔化。候稍冷,取起水面蜡,再煎,再取滓沉锅底,匀去之,若蜡未净,再依前法煎澄之。既净,乘热投入绳套子,候冷牵强起之,成蜡堵也。

此段女贞寄子、剥花煎蜡非仅是400年前的史料,而且是蜡虫放养经验之实录,贵过珍宝,故全录如上。徐光启对不同地区白蜡虫作蜡与作子(虫种)之相关变化亦有解说,迄今仍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卷19《木类》“女贞”条“附放蜡法”则全部引录《农政全书》,了无新义。

元、明、清各代古籍中对白蜡虫的寄主植物、产地、虫的生态和习性、采蜡和制蜡过程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不明白的只有两点:蜡是一种分泌物;雄虫作蜡、雌虫不作蜡。

公元3世纪前后我国已有自白蜡虫收蜡之记载,但此白蜡可能尚为天然产出而非养殖采收者,后来在了解并掌握白蜡虫的生活史和生态习性后,始逐步进行养殖,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养殖昆虫。在广大的西南地区有专业的“蜡农”,也有以之为副业的生产者,其中少不了西南少数民族的贡献,目前仍欠深入研究及发掘,如能明瞭其历史发展过程,实可作为未来推展昆虫产业的借鉴。

三、白蜡虫的西传

中国人养殖白蜡虫已有上千年历史,世界上最早,约于19世纪中叶传入欧洲,西方世界始知有“中国蜡”,随后“中国蜡”也成为中欧贸易中的一项中国特产品。现代因石油蜡的兴起,白蜡已少市场,挂虫收蜡已走入历史,难以复存。

19世纪是生物学大跃进的时代,有关昆虫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在欧洲成为一时显学,而昆虫学家对昆虫标本收集的触角更是遍及全世界,当然也扩及到中国。据不完全统计,自1840年至1910年的70年间外国有组织来华进行生物考察的团体不下数十次,长居中国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传教士也有很多人从事昆虫的研究。此时中国现代“昆虫学”尚处于萌芽阶段,其成就自难与西方现代生物学相抗衡。中国现知昆虫约25000种,其中95%以上是由外国人命名的,中国人自己命名的尚不足5%,但这个现象正在逐步改善。现在白蜡虫的学名Ericerus pela (Chavannes)就是沿自法国汉学家沙畹于1848年用“白蜡”的湖南音最早命名的。

欧洲人最先知道中国有白蜡虫的是耶稣会会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根据《中国农书》的记载,他在1651年述及中国东南各省取“白蜡”的事情。18世纪中叶中国饲养白蜡虫的消息传到了欧洲。1853年罗刻哈特

(W.Lockhat)从上海将白蜡的样品连同白蜡虫送到英国以供研究。利希陀芬(Ferdinand von Richthafen)绘有中国最早的现代地质图,于1872年在四川学到取白蜡的方法,载在他的旅行的书信中。 欧洲在16、17世纪时期制蜡烛也是一种重要手工业,而制烛原料主要来自蜂蜡(即黄蜡),同时也使用白蜡(white wax)一词,并认为“白蜡”是由“黄蜡”漂白而成,这与中国早期对“白蜡”因瞭解不深而误解相同,后来才正确认识白蜡(虫白蜡)是不同于黄蜡(蜂蜡)的另一种昆虫蜡。

初期东西方的白蜡贸易可能经日本转口,因为当时的欧洲人认为日本也是白蜡生产国,而且是由一种树木所产,是一种“植物蜡”。后来经过在华耶稣会士的介绍和欧洲昆虫学者的研究,始弄清楚白蜡由昆虫所产,因来自中国,特称为“中国蜡”,拉丁文则为Cera chinesnsis,是一个专名。

法国汉学家沙畹1848年为白蜡虫所定的种名Coccus pe-la现在已不用,现在所用的正式学名为Ericerus pela(Chavannes)。Chavannes就是沙畹,沙畹当时所用的“白蜡”湖南发音“Pe-la”则继续沿用至今,并成国际昆虫专用学名。同时由白蜡所产的蜡也特定名为“中国蜡”(Cera chinensis ,cera拉丁文“蜡”,chinensis 拉丁文“中国”;英文则直称Chinese wax)。至此不仅“白蜡虫”跃引国际舞台,“中国蜡”也随之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中国著名的名销商品,此一趋势迄今不衰,而且还有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值得珍视。

四、“傜斑布”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蜡虫养殖生产

“斑缬”是一种中国传统手工蜡染印花布,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妇女最擅长,普及于西南广大地区,是妇女们的基本服饰布料。

篇七 紫胶虫养殖
黄粉虫养殖情景-下

黄粉虫养殖成本与前景-下篇

三、黄粉虫养殖市场前景

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和发展模式是昆虫产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养殖者提高抵抗市场风险和获取稳定收益的重要保障。基于对现有市场的调研、潜在市场的估算和发展前景和预测,我公司创立了昆虫养殖产业项目——以超级黄粉虫为龙头的生态养殖产业。与其他昆虫相比,在养殖成本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具备了营养价值更高,用途更广、培育更容易、产量更大,更易被吸收利用等优点。同时,我公司通过对动物食物链结构的调整,通过养殖超级黄粉虫而创造出一条全新的生态产业链,基于这种养殖模式的推广,超级黄粉虫有望在短期内取代其他昆虫,成为国内、外市场上活体动物高蛋白饲料的主力军。昆虫是一类特殊的资源,是丰富的蛋白营养素资源库,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昆虫养殖正逐渐成为继畜牧业、渔业之后的又一养殖亮点和热点,并涌现出一大批昆虫养殖爱好者,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紫胶虫养殖】

1、带动黄粉虫资源的整体产业化开发

黄粉虫资源是一个巨大的生物资源宝库,人类的开发利用力度远远不够,开发利用比较充分的只有家蚕、蜜蜂、紫胶虫、白蜡虫、五倍子蚜等少数几种,与百万种之众的昆虫种类相比,黄粉虫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非常大。

2、开辟腐食生态链的产业化开发

2008年中央文件突出强调了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要求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生态农牧场经济生产模式是理想的选择,黄粉虫生产养殖是重要的产业构成环节。

3、开辟蛋白质资源新的来源途径

随着世界总体动物性蛋白饲料需求的增长,鱼粉的整体需求量不断增加,且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特殊鱼粉(黄粉虫可替代)的要求量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水产养殖、畜牧业规模的扩大及生产水平的提高所致。

4、黄粉虫资源产业化的经济效益

世界鱼粉出口协会(FEO)成员国1995年鱼粉的生产总量为419.7万吨,占世界鱼粉生产总量的67%,与1984年生产的476.8万吨鱼粉相比,下降了12%。

各成员国的生产比例如下:秘鲁44.4%;智利36.6%;丹麦9%;挪威5.6%;冰岛

4.4%。而2006年仅欧美国家的鱼粉年需求量则高达5700万吨以上。

在食用方面因其蛋白含量38%~~71%,脂肪含量28%,并富含磷、铁、钾、钠、钙等常量元素和动物必需的十数种氨基酸,是一种重要的食用、饲养、保健食品蛋白资源,北京的高档饭店,一盘“油炸昆虫蛹”卖到138元,在北京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面包虫蛹的价格为48~60元/斤,在上海的铜川路水产市场,面包虫蛹卖到78元/斤而往往供不应求。由此可见,大力开发黄粉虫的养殖势在必行。

三、黄粉虫养殖成本:黄粉虫养殖风险分析

对那些大肆发展养殖户,吹嘘签定合同高价回收产品的公司,你可以询问下他们:我自己已养有黄粉虫,同样品质同样价钱(或低点),看看他们是否收购?如果有产品消化渠道的公司,有同质同价,货源稳定生产供货者是求之不得的事!

你也可以通过交谈,咨洵一下他们对养殖黄粉虫方面的知识。如果你从他们那里得到以下其中的一个情况,你就要万分当心!

1、黄粉虫象黄粉虫那样可以自动化蛹的

2、 黄粉虫,是黄粉虫和黑粉虫的杂交品种或黄粉虫第"N"代产品

3、黄粉虫生长周期和黄粉虫相同,100天左右

4、体长6-7CM长的黄粉虫是吃激素长大的,是没有繁殖力的

5、黄粉虫精料要干燥,含水量在百分之几以内

6、 黄粉虫饲料以麦麸为主,辅加青饲料

7、黄粉虫喜欢干燥环境

进入黄粉虫养殖行业前,多点到权威黄粉虫网站看看,了解黄粉虫常识和养殖技术发展程度;或多点搜集已被骗案例,解读被骗原因,才能给自己清晰判断! 易成活、见效快:黄粉虫适应能力较强,生长速度极快,产量极高;并且养殖技术容易掌握,在短期内即可形成规模养殖。多营养、多健康:由于黄粉虫体内所含营养成分的独特,使得食用过黄粉虫后的各种禽畜加快生长速度、增加免疫力,从而提高综合品质,使得这些禽畜及其产品身价倍增。低成本、高转换:黄粉虫(虫粪)富含蛋白质 24% 以上,因此是加工高效动物饲料的最好原料,其成本低,而转换率极高。其饲料是以各种植物废弃物为主,因此黄粉虫养殖业将带动一条全新的饲料加工业诞生 ......

多用途、利用高:黄粉虫带动的生态养殖效益:黄粉虫虫砂可做有机肥料,并且可以加工高效生物饲料。易养殖、利润高:以一般小规模第一次引种40 斤种虫为例,经15 天~20 天的蜕变后产生40 斤左右成虫,全年共繁殖可生产鲜虫10000 公斤以上,黄粉虫的生长及繁殖速度极快,易养。每饲养1 公斤黄粉虫需2.5 公斤左右混合饲料。省时、省力:黄粉虫产业化养殖因其投资少、技术简单易学、适合工厂化生产和家庭养殖等优势,被许多昆虫专家称为是继家蚕、蜜蜂、蝇蛆和黄粉虫之后,最有希望的新兴昆虫产业,养殖前景十分看好。

黄粉虫具有高产量、高效率:将黄粉虫与黄粉虫相比,养殖条件、成本大致相同,设备要求不高,但单产量就高于黄粉虫 3-5 倍,并且价值也高于黄粉虫 3-5 倍,并且黄粉虫的养殖更为节约,更为高产,更为高效。

此文章由长江养殖运营总部特别提供

网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532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