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7致富经养泥鳅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cctv7致富经养泥鳅
解兵养泥鳅方法:注重细节养殖泥鳅赚了上千万

  [科技苑]细节成就的泥鳅王(20131010)  

  【主持人】:安徽省肥西县有这样一个人,这个人2011年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一开始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学,别人怎么做他也怎么做,结果一年下来只勉强保本。然而到了第二年,他的销售额突然提高了十几倍,达到上千万元,一举成为当地同行里最赚钱的人。他到底有什么绝招呢?说出来别惊讶,他只是在3个小细节上做了一点点改变——

  【解说】:今年泥鳅的繁育季节,解兵和他的工人们特别忙碌,这里每天都要出售大量的泥鳅苗。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一直到七月份能给市场供应20多万斤的苗。

  【解说】:短短几个月就出售20多万斤!这要放在一年前的话,解兵自己恐怕连想都不敢想。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去年就惨了,去年全年从春到秋天,全年总共出了两万斤不到的苗,差得远。

  【解说】:2012年总共才出了不到两万斤苗,今年就能达到20多万斤,销售额能达到1000万元。 很多人都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解兵就成了当地最大的泥鳅繁育户。谁都知道,泥鳅繁育一直是一个行业性难题,那这么短的时间,解兵咋就成了行家里手了呢?

  解兵是2011年才开始繁育泥鳅苗的,其实,一开始他也像其他育苗户一样,用传统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

  2011年下半年,他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按照其他育苗户的模式给泥鳅建产房,也就是这个圆形的环道。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孵化都在这个环道做,环道是保证他流水的时候,能够均匀,模仿大自然中泥鳅繁殖的时候,流水的环境。

  【解说】:泥鳅喜欢在流动的水里产卵,到了结婚生子的时候,它们陆续浮出水面,开始相互嬉戏,雄泥鳅经过一段时间的追逐,用身体缠住雌泥鳅的腹部,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分别往水里排出精子和卵子。

  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结合就成了受精卵。

  几天之后,受精卵就会孵化出小泥鳅了。

  在当时跟别人学习的时候,解兵就知道,在泥鳅产卵的时候,必须给它们在这个环形的产房里建一个产床,这个产床其实也简单,就是在环道里面铺一张网子。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用这个网子把整个环道给覆盖起来,泥鳅就在这里面产卵。那么把这个整个铺盖起来,用这个东西挂起来,底部的时候给它在这缠一缠挂起来,这样网就塌不下去,整个网就这样整体的撑起来了。

  【解说】:建环道,铺网子,这和其他人没啥区别,都是常规的成熟技术,可解兵为什么第二年就能繁育出20多万斤的泥鳅苗,一个月相当于头一年全年的产量,他到底有什么绝活呢?解兵说其实他的方法和别人的都一样,变化就在一些小细节上。

  去年春天,解兵养的第一批泥鳅开始产卵,他是既高兴又紧张,就怕出点差错,所以从泥鳅一放进产房,解兵就不停地观察,观察来观察去,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后来我就仔细的观察,发现泥鳅在这个环道里会待一天多时间,卵跟水冲上来的时候它会自己把自己的卵吃掉。

  【解说】:泥鳅的这个毛病真不是个小事儿,泥鳅那么大,卵那么小,一口还不得吞下几十个卵啊?一年甚至两年的精心呵护,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回到泥鳅的肚子里,哪个育苗户能不心疼呢?

  其实,育苗户都清楚这是个巨大损失。但这个育苗模式已是很成熟的技术了,大家也就把泥鳅吃自己的卵,看做是正常损耗了。而解兵的能耐就是在自己的耳边多挂了一个问号,从而把自己的脚步稍稍往前迈了一步。

  为了搞清楚原因,解兵就请来了水产方面的专家。专家告诉他,泥鳅吃自己的卵并不奇怪,因为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在产崽的时候都有吃幼崽的恶习。

  动物吃自己的卵或幼崽,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动物在生产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能,急需能量的补充。

  【采访】安徽省水产研究所副所长 江河:泥鳅产完卵以后,急需需要营养补充 在这里面是没有什么食物的。

  【解说】:专家的答复让解兵茅塞顿开,环形水道中的流水都是抽上来的地下水,水中没有什么食物,急需补充能量的泥鳅只好吃自己的卵了。那怎么才能减少卵被吃的现象呢?

  环道里铺一张网子,正是为了让刚产的卵漏下网眼,把网上泥鳅和网下的卵分开。这样既能避免泥鳅吃卵,又能让卵及时到空间更大的环道里去孵化。理是这个理儿,可大家都没有挡住泥鳅吃自己产下的卵。

  解兵刚开始也一样,也是按照大家常用的网目铺了网子。

  【采访】安徽省水产研究所副所长 江河:网目太大了,卵又漂上来了,就不行了。

  【解说】:传统的网重点在防范泥鳅,而对卵的运动有所忽视。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

  我看到别的家的用了很宽的网 就是网眼特别大 只要让泥鳅钻不过去就可以了。

  【解说】:网眼大,好像是把泥鳅和卵很好地分开了,没想到网眼一大,卵又穿过网眼浮上来了,也就是说这个隔离做得不彻底。

  明白这个道理后,解兵开始精心计算,标准是仅让卵能掉下去,而无法浮上来。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我们最初的时候用这种密的网。

  【解说】:这种网子网眼很小,刚产下的卵正好能通过,这样卵漏下去以后就不会浮上来了吧?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后来发现卵和泥鳅都在里面,捕的时候子下不去了。

  【解说】:结果发现这种网子还是不行,一粒卵能通过网眼,可是泥鳅产卵一产就是几千粒,而且刚产的卵黏性很大,几粒卵就把网眼堵住了,网眼一堵,后面的卵就漏不下去了。

  网眼大了卵会浮上来,网眼小了卵又漏不下去,为了找到合适的网子,解兵来来回回没少折腾。最后找到了这种网子,网眼不是很小也不太大,有三四个卵粒大小。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用这种目数的网刚好,它产完的卵能够下的去。

  【解说】:能下的去,却不会再浮上来。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开始的卵是小的遇水它会膨胀,一膨胀以后它在跟水流冲回来的时候呢就上不去了,从这个孔翻不过来了。这样就有效保持了产的卵能下的去,浮上的卵上不来,刚好这个网也是我们经过反复试验后,发现用这种网,产量明显提高。

【cctv7致富经养泥鳅】

  【解说】:网子的问题解决了,泥鳅吃卵的现象减少了,接下来就等着孵化了。可是到了孵化出小苗的时候,解兵发现出苗率太低。这又是咋回事呢?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最初的时候我们测过只有10%~20%的出苗率,我们就觉得有问题。

  【解说】:产卵率挺好,可出苗率却这么低,这哪能行。可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当时很沮丧,就觉得这个地方怎么会这么低呢,心里也觉得挺沮丧的。

  【解说】:这也难怪,费尽心思又是给泥鳅建产房,又是修产床,无疑是为了让泥鳅多生,多出苗。这卵产的是多了,可是大部分的卵如果孵化不出来,这那成呢?在咨询了专家后他才知道,孵化率低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受精卵死亡。

  【采访】安徽省水产研究所副所长 江河:人工繁育容易造成产卵后,比自然状态下产卵密度大,产卵密度大以后,容易造成卵沉底,窒息、死亡。

  【解说】:原来是发生了死卵现象。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它产出来的卵是有粘性的, 一堆积的话就会死亡,一个挨一个的,苗就会死亡,孵不出小苗了。

  【解说】:为了刺激泥鳅产卵,同时也为了防止产出的卵出现堆积现象,繁殖环道内的水都是流动的,在水的带动下,卵会随着水流漂浮。对于养殖户来说,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大家也都是这么做的,可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堆积呢?解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后,终于发现了症结就出在这个喷头上。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这是国内繁殖中常用的一种模式,这种方式是一种鸭嘴式的。

  【解说】:解兵刚开始学习养泥鳅的时候,看到大多数养殖户在环道底部安装的都是这种喷头,通过这些喷头使环道内的水流动起来。利用水的流动性,把卵带动起来,减少卵的粘连、沉积。但是这种喷头却有个缺点。

  【采访】安徽省水产研究所副所长 江河:但这种传统的鸭嘴式喷头,水流容易形成死角。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它是会有一个角度的,会形成一定的死角,像这个三角带会形成死角,有的时候产出来的卵在这一块就会堆积。

  【解说】:传统的鸭嘴喷头由于是单个点在进行喷射,环道内水流难以实现全覆盖,所以在流水冲不到的地方就容易出现死角。

  泥鳅刚刚产下的卵往往很黏,靠着这种黏性它们会附着到水草上面。但是在人工繁育的环道里没有水草可以依附,如果卵堆积了就会粘到一起,粘到一起就会因为缺氧造成窒息死亡。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如果一堆积就是两个卵堆到一起,就像鸡蛋双黄蛋一样最后肯定出不了鸡苗的,全部压在一块了就会死掉。

  【解说】:环道里每隔两米就安装一个喷头,每个喷头有这么两个死角。水虽然流动起来了,但是泥鳅卵到了死角这儿就会有很多沉积下来。

  解兵就想如果我把鸭嘴变大,是不是就能减少死角了呢?堆积现象应该会有好转吧。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别人家的喷嘴鸭舌大概会是这个形状会更小一点,只有这么窄,所以它的扇形面积更小。

  【解说】:没想到解兵把喷头的鸭舌变宽以后,喷射角度大了,死角是小了点,但是有个问题他没考虑到,就是水的流速。 鸭嘴变大后,喷出来的水柱冲击力一下变得很强,对刚刚孵化的小苗形成了致命的冲击。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某泥鳅繁育基地负责人 解兵:它的水流的冲力太大,往往那些卵到不会出问题,苗子的时候会被冲死掉,压力太大了会被冲死,是有孵化出来,但是孵化率特别低。

  【解说】:鸭嘴喷头小了,会造成卵的堆积;大了呢,又容易把刚孵化出的泥鳅苗冲死,降低孵化率,看来鸭嘴喷头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要想让卵健健康康地在环道内孵化,还得想别的招。

篇二 cctv7致富经养泥鳅
潘幼锋养泥鳅:45元一斤的大泥鳅养殖很赚钱

  这种泥鳅不仅个头大,价格也很高!就拿这批发往杭州的泥鳅来说,潘幼峰给出的定价45元钱一斤,比一般泥鳅高出了一倍还多。潘幼峰告诉记者,这种泥鳅还不算什么,他还有一种更加珍贵的泥鳅,要买那得按条卖!

  记者:怎么还有红色的?

  潘幼峰:这是我那个基因转变的。

  记者:基因转变的?

  潘幼峰:对你看它的眼睛还是红的。

  记者:眼睛也是红的?

  潘幼峰:眼睛也是红的,像兔子一样你看,红红的,它游动的时候,线条很美的,我这个走那个花鸟市场的做观赏鱼的。

  记者:这个走观赏鱼呀?

  潘幼峰:对。

  记者:观赏泥鳅?

  潘幼峰:观赏泥鳅,对对,走观赏泥鳅的我心中的价位在一百元一条!真的一百元一条很大的呀。

  潘幼峰爱动脑子,点子多,他养的泥鳅总是和大家的不一样!如今,由他带动的养殖户上百人,养殖面积超过3000亩,因为痴迷养殖,朋友们还给他起了个外号!

  朋友徐强:他经常抓鱼的,很喜欢鱼的我们叫他鱼痴。

  儿子潘磊:他经常就是什么都没有直接就是钻到水里面去然后一起来手里就是两条鱼对我们而言新奇老爸好有本事呀。

  潘幼峰:我抓鱼不要工具的我一只手不要两只手的。

  记者:这么厉害。

  就是这个能空手抓泥鳅的鱼痴,曾经却是个极其爱面子的男人!由于爱面子,潘幼峰曾被逼说了一个谎话,因为这个谎话,他更是赔上了200多万的积蓄,和整整6年的时间!

  朋友陈恩林:老婆孩子全家人都在这里,就住在这么很简陋的房子里面。

  妻子陈秋容:每当过年的时候,我就问他,我们几年没有回家你心里是什么感受?后来他也不吭,声其实我们那几年很辛苦的,我一想心里就很难受。

  6年前,潘幼峰到底说了一个什么样的谎话,他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苦衷呢?这还需要从2007年,潘幼峰的一次离奇失踪说起。

【cctv7致富经养泥鳅】

  2007年3月,徐强等人发现一件奇怪的事,他们的好朋友潘幼峰失踪了!

  朋友陈恩林:我打电话已经打不通了电话号码换掉了,全部改掉了。

  潘俊杰:打他电话也不接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了。

  朋友徐强:找不到他这个人了,好像凭空蒸发掉一样!

  潘幼峰祖籍湖北省孝感市,而他此前一直在浙江省嘉兴市做建材生意,一年收入5060万,在朋友们的眼里,潘幼峰事业有成,生活得有滋有味,怎么会就这么消失了呢?

  这里是东阳市歌山镇的林头村,经过多方打听,哥几个终于在这里找到了潘幼峰,可一见面,朋友们吃了一惊,潘幼峰也吃了一惊!

  潘幼峰:我说你怎么来了他说你这个家伙把朋友都不要了躲到这个地方。

  朋友陈恩林:满身都是汗在下面干活,我说这么辛苦你在搞这个东西。

  朋友徐强:一个大老板来做这么小的事情,他还吹牛,他说我比以前还生活的好。

  潘幼峰告诉朋友们,他不做建材生意了,而要养泥鳅,他还说他小时候就喜欢鱼,现在只是为了完成小时候的梦想。

  朋友陈恩林:我从小就喜欢抓鱼他说一直对鱼很痴情的,他说能成功的。

  潘幼峰:他们都是用鄙视的目光来看我我说你不要这样看我,我一年赚100万元,肯定不在话下。

  记者:你当时这么说的?

【cctv7致富经养泥鳅】

  潘幼峰:当时这么说他们不相信,我说那你们走着瞧吧。

【cctv7致富经养泥鳅】

  朋友们走后,潘幼峰一个人躲在屋里发起了愁,其实他没好意思和朋友们说,他来这里养泥鳅并不是因为什么梦想,而是被逼的。

  潘幼峰:生意其实很难做的,建材送到工地上的时候很多工地上的帐就结不回来,所以我现在就转行养泥鳅就这样的,这是真是想法。

  建材生意不好做,潘幼峰才要改行,又怕朋友们笑话,这才关了手机玩失踪!

  潘幼峰:我在圈里面很多朋友在生意方面都是很风光的人,如果说,人家知道我在养泥鳅他们会瞧不起我的。

  朋友陈恩林:他做的不好肯定不会讲,好起来了他告诉我们了我现在搞得好了,赚钱不做建材生意赚钱多了。

  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在国内外的市场需求都非常大,但由于大量捕捞,野生泥鳅越来越少,正是看准了这个机会,潘幼峰才决定要养泥鳅的!

【cctv7致富经养泥鳅】

  为了养泥鳅,潘幼峰决心很大,他先后投入200多万,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养殖场,每天都吃住在工地上,然而没过多久儿子潘磊发现,父亲这劲用的好像有点过猛了!

  儿子潘磊:买了好几本说白天看晚上看,像陷进去了像入了魔像着了迷。

  爱学习没有错,只是,老潘这书看的有点偏了,记者发现当时老潘看的很多都是养四大家鱼的书!

  记者:你看养鱼的书来养泥鳅?

  潘幼峰:当时这么想的,养鱼嘛养泥鳅差不多嘛。

  话虽这么说,但养鱼和养泥鳅还是有区别的!果然,2007年7月,潘幼峰花了4万从市场买了4000斤野生小规格泥鳅,准备自己养大了卖,刚到家就出事了!

  潘幼峰:放泥鳅下塘的时候,肯定要消毒的,书里面是这么说的,按照每100斤水,放四斤盐,放在桶里面。

  食盐水可以给鲤鱼、鲫鱼等四大家鱼消毒,但泥鳅身上磷很小,食盐水对泥鳅的刺激非常大,当然,这种常识,是天天看养四大家鱼书的潘幼峰所不知道的!

  潘幼峰:这一泼洒不要紧,到了第二天的时候,几千斤泥鳅全部飘在水面上

  妻子陈秋容:他的好朋友过来的时候大哥可惜呀这么多泥鳅死了今年要亏多少呀我在床上睡着我就流眼泪。

  4000斤泥鳅一夜死光,妻子心疼的直哭,而此刻潘幼峰想的却是如何保住自己的颜面!

  潘幼峰:死了,当时我这个人又很爱面子,又不能说这个泥鳅死了或者怎么样,又怕人家笑话。

  白天,潘幼峰怕动静太大被人看见,只能夜里行动,他连夜挖了个大坑,把4000斤死泥鳅全部都偷偷埋了!

  潘幼峰:连夜我用车子呀拉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挖个吭,把它埋起来!

  妻子陈秋容:死要面子活受罪嘛,别人问他,他说养得好其实泥鳅死得很多的,晚上偷偷地捞。

  为了养泥鳅,潘幼峰已经投入200多万,却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妻子天天埋怨,女儿更是因为不适应这里的环境而退了学!爱面子的潘幼峰被逼入了绝境!

  2008年4月,朋友们发现,潘幼峰又失踪了!不过这次好还,半年后,潘幼峰自己就回来了!可回来后的潘幼峰做的第一件事就引起来轩然大波!

  水产局渔业工程师程伟伟:我说这个难题很大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能你要血本无归。

  儿子潘磊:别人水产大学专门的专家弄都弄不好我们一个外行这样现实吗?可能吗?可以成功吗?

  原来养泥鳅失败后,潘幼峰心里那是一百个不服气,为了找回面子,他走访了很多泥鳅养殖厂,希望能够学到养殖泥鳅的技术,哪知道这转了一圈,潘幼峰忽然发现了另一个大商机!

  潘幼峰:因为我出去走了一圈之后呢,都是养殖的,没有一个孵化的,我想那么如果我要是在这块,走在人家前面,去学会孵化,那这块里面的空间多大呀。

  听说潘幼峰要搞孵化,连东阳市渔业局的人都坐不住了,生怕他赔得血本无归,纷纷来做潘幼峰的工作,因为在整个东阳市,泥鳅孵化曾是个禁区,没人敢碰。

  水产局渔业科科长:20042005年那时候我们局里有个水产协会组织起来搞那个人工繁殖,但是都没有成功。

  水产局渔业工程师陈伟伟:我说那样的话你试试看,不成功的话,你改行。

  大家的话没能吓得住潘幼峰,反而激起了他的雄心壮志。2008年5月,潘幼峰借了5万元,建了一个孵化池,像模像样的搞起了育苗!

  潘幼峰:我们那个原子弹这么精密的东西我们都造出来了,也是人弄出来的吗?所以我想这个东西一定把它搞出来!

  泥鳅体滑,打催产针时非常麻烦,用手抓不行,用毛巾包着也不行,但这些调皮的泥鳅在潘幼峰的手里却变得很听话!而潘幼峰想到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是用冰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49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