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田种什么好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冷水田种什么好
冷水茭白栽培技术

  茭白性喜温暖水湿,春季气温升到5℃以上时开始萌芽生长,生长适温为15~30℃,孕茭适温20~27℃,但南方地区夏末秋初多为高温天气,不利茭白孕茭和提早上市,常规栽培茭白的孕茭盛期为6月中下旬(夏茭)和9月上中旬(秋茭),而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的蔬菜淡季无茭白可采。主要原因是高温导致茭白中黑粉菌无法作用,孕茭失败,茭白要在该时段孕茭上市,必须人为创造适宜茭白生长发育、尤其是适宜孕茭的小气候环境,利用水库低温冷水串灌茭田,营造田间小气候环境,可实现茭白提前孕茭。 

  冷水茭白,即指水库下方水田种植的茭白,灌溉田水通常来自水库底层,在夏季(7月初)高温时期,连续串灌库底冷水一个月左右,使茭田水温保持在黑粉菌适宜寄生的20℃左右的较低温度下,而引起茭肉膨大的茭白种植新技术,茭白可从原来的9~10月提早到7月底8月初上市,茭肉个体大、品质好、产量高,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食味鲜美,其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在于精细的水肥管理。 

  1.茭田选择。最好选在20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下游、茭田离水渠宜近、茭田之间应有一定的梯度落差、放水渠道要短而通畅的田块。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肥力较高,不漏水,pH值5~7.2为宜,土壤无污染,土壤质地以黏质田、重壤质田为宜。低温泉水、井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可以开展冷水茭白栽培。 

  2.整地施肥。3月抢晴天将上一年茭叶、茭茎、挖除的茭墩挑出田外集中烧毁,亩施生石灰50千克,腐熟厩肥3500~4000千克及复合肥75千克,并灌水,深耕,做到泥糊、田平、草净。 

  3.及时定植。选3月下旬晴暖天气定植为宜,茭白苗选择无病虫田块、上年孕茭株周围苗作种苗,不能选上年病虫株或雄株周围苗,起苗要精细,地下茎左右各2~3厘米,有健壮分蘖苗1个,随掘随分随定植。以宽窄行为宜,一般大行距1.4米,小行距1.2米,株距0.3米,每穴单株栽种,亩栽1800穴,栽植深度以栽后苗不倒为宜。 

  4.水位管理。茭白生长期间不能缺水,茭株从萌芽期到孕茭期田间水位应逐渐加深。定植前灌1.5~3厘米深的浅水,分蘖前期保持水层3~7厘米,后期灌13~16厘米深水。孕茭期田水宜逐步加深至15~25厘米,促进茭肉嫩白[来源:

  ①连。要求日夜连续不间断。 

  ②匀。要求全田冷水流动均匀,使田间水温一致,孕茭整齐。最好采取“多点进水,多点出水”的串灌方式。 

  ③满。要求田间冷水在保持较大流量的同时,田间水位要达到10~20厘米,流量少时20~25厘米。串灌冷水期间,使出水口的水温在23℃以下,如水温低于15℃,可适当减少进水量和降低田间水位。 

  ④勤。要求放冷水期间勤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如水源不能保障昼夜连续,或有暂时一天间断,要尽可能设计灌水方式以保证茭田中茭株结茭部位的温度在25℃以下。水温最好在23℃以下,水位在25厘米以上,尽可能降低停水对孕茭造成的不利影响。 

  5.施肥管理。移栽后7天结合中耕深埋残茎根,亩施碳酸氢铵35千克加硫酸锌1.5~2千克,第二次在移栽后14天内亩施复合肥50千克,施后耘田。在5月底施孕茭肥,每亩撒施尿素30千克,施后耘田,田间保持5厘米水位3天,3天后让其自然落干。 

  6.除草去蘖。每亩撒施碳酸氢铵20~25千克灭萍,移栽后一个月搁田时,亩用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18克对水45千克喷雾除草。从6月中下旬开始,分期分批剥除黄叶和无效分蘖,增强通风,减少养分消耗,一般每穴留强壮分蘖4~6个。 

  413002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 王迪轩 

篇二 冷水田种什么好
闲置育秧田种羊肚菌亩均效益2万元是个种植好项目

  “一斤鲜菇,当前的市场批发价80~100元,大约8斤鲜菇能晾晒烘干成一斤干货,统货批发价六、七百元,精品的话在一千元上下。一亩地平均产鲜菇300斤,菌种、营养包、人工等投入成本不超过6000元,大棚是现成的,亩均效益2万元左右,种植效益远超其它品种。” 

  日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种植户吴平关带笔者走进他的大棚,只见地上三三两两生长着的菌类看起来和草菇有点像,走近仔细一看,又和草菇光滑的表面不一样,菌盖表面凹凸不平。“是不是像羊肚?”吴平关笑着说,“所以取名羊肚菌。” 

  

  

  (曹建军 赵鹤茂 文/摄)

  吴平关介绍说,羊肚菌被称为“菌中之后”,是宴席上的珍品。野生羊肚菌多生长于海拔2~3千米左右的大山深处,数量稀少,干品每公斤售价1800元以上,主要出口到欧美国家和销往国内一线城市。近些年来,人工培育、大田栽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羊肚菌的人工种植面积突破了6000亩。他在四川从事羊肚菌人工种植多年,亩产能达到500斤以上。去年经金坛区农林局“牵线搭桥”,开始到金坛利用现成的闲置大棚搞引种试验示范。 

  “在江浙一带,人工种植羊肚菌我绝对是第一个,一下子种了50多亩标准大棚,10多亩简易大棚。”吴平关说,“根据我多年的经验,从目前的生长情况看,亩产300斤应该不成问题!” 

  “从一开始,我们就鼓励他同时进行标准大棚引种和简易大棚试验,是有我们的考虑的。”金坛区农林局局长邓九胜接过话茬,“人工种植羊肚菌,一般是每年11月份播种,来年2月份开采,5月份结束。这段时间,可‘复制’人工种植羊肚菌成功经验,由基地带动农户,利用闲置的集中育供秧基地搞标准大棚种植,利用闲置的零星秧田搞简易大棚种植。‘两条腿’走路,开辟‘水稻+羊肚菌’增收新路径。” 

  人工种植羊肚菌的田块,对育秧有没有影响?一直跟踪、关注这一项目的金坛区园艺技术指导站站长张洪海介绍说,人工种植羊肚菌采用绿色有机技术路径,全程不施肥、不打药,用谷壳、木屑等原料经高温杀菌发酵制成的营养包无毒无害无残留,对育秧田块没有任何负面影响。菌渣作为一种天然有机肥,对解决土壤板结和提高地块肥力还大有好处,有利于提高育秧质量。 

  据金坛区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站长孙和平介绍,目前金坛全区育供秧基地有近百个、面积1700多亩,已经有部分种粮大户、合作社在秧田闲置时间发展蔬菜种植,一般亩均效益可达两三千元,人工种植羊肚菌不失为一种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值得一试。

  相关新闻:

  关于羊肚菌,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在欧美市场每公斤干货能够卖到5000元左右。多生长在河沟、泉水溪流旁边,目前鲜少人工栽培。鲜羊肚菌市场售价150元/公斤,干货售价达2000元/公斤。

  随着羊肚菌栽培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已经成功栽培羊肚菌。在河南西峡县重阳镇鱼池村羊肚菌示范栽培基地,羊肚菌长势喜人。据基地负责人介绍,从现在的长势来看,亩产干羊肚菌可达20公斤,签订合同收购价1800元/公斤。除去试管菌及大棚、人工费用,一亩净利润2.8万元,取得了不错的种植效益。

  在四川金堂县赵家镇,食用菌种植大户肖兴强也引进种植了羊肚菌,一共栽培了5亩。肖兴强算了一笔账:羊肚菌可是目前食用菌市场的“香饽饽”,鲜菌按保守价150元/公斤计算,每亩产值可达到2.5-3.5万元,而每亩的投入仅为0.8-1.2万元,利润高达每亩1.3-2.7万元。

  羊肚菌的生长周期短,从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结束,其余时段还可以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同时,由于采用的生态栽培方式,无需施用农药、化肥,羊肚菌的栽培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是一项促农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好项目。

篇三 冷水田种什么好
泽泻栽培技术

篇四 冷水田种什么好
林下种植何种作物好

林下种植何种作物好 杨树种植 2007-07-14 17:06:30 阅读94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林下可以种植的作物有很多。您可以采取林草立体种植模式,可以达到地上光能高效利用,地下土壤养分充分吸收的目的,幼林期种植牧草,既可以避免土地浪费,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收获牧草。在林地、果园行间种草养鸡,可以给鸡源源不断提供饲草饲料。鸡粪又为树木提供有机肥,减少虫害,一举两得,省工省料,对鸡和树木的生长都有利,养出来的鸡肉质更好。牧草以多年生为好,避免每年播种,同时要求分枝分蘖多,再生性强,适应性强,适口性好。适用草种有豆科的白三叶、苜蓿,禾本科的鸭茅、无芒

雀麦、黑麦草、早熟禾等。

您还可以在林地间作食用菌,是根据食用菌需散射光和阴凉多湿环境的生理特性,而林木生产的大株行距不仅能为食用菌栽培提供生长空间,林木的树阴又能为食用菌提供阴凉潮湿的栽培环境。因此,林菌结合,能更有效、更充分地提高光能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林地间作食用菌,可以减少林地杂草,而食用菌的栽培废料经处理后可作为林地肥料,增加林地肥力,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另外还可以种植药材。至于大蒜和油菜不宜在成林中种植,成林中透光条件不是很好,会影响其生长,在刚栽的幼林中可种

植。

1、杨-农型 实际上是传统的林下间种,调农植林,林下合理间作豆类、油菜、麦子、棉花等。

2、杨-经型 这是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类型。利用林间培育瓜果蔬菜、苗木花卉、中药材、生姜、草莓、食用菌等,还可以采用轮作式的合理套复种,融入传统农业栽培的一些品种,构成多种多样的间作

方式。列举以下几种实用的高效模式。

①林间套种反季节蔬菜。造林株行距一般为4米×10米或5米×10米,每个树行间,套种一个蔬菜大棚,每个大棚占地约0.4亩,每亩林地可建2个大棚,种植一季秋延后和春提早蔬菜,再种一季小香瓜等,

一般情况下,每亩林地间作作物纯收入可达2300元左右。

②林套食用菌。在杨树林(4米×8米)下大棚(8米×30米)种植蘑菇,每亩纯收入5000元。 ③林套中药材。适宜林间套种的中药材品种很多,主要有金钱草、白术、丹参、何首乌、大黄、菊花

【冷水田种什么好】

等。射阳县林场在杨树林(4米×8米)下套种药材菊花,每亩可获利800元。

3、林-牧型 利用林下空间种草养畜放牧。常见的林-牧草-鹅(牛、羊、兔、猪)模式,林下套种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耐荫性牧草,选择合适的放养品种,可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如意杨林(5米×8米)

间作5年,每年每亩可养鹅50只,收入远远大于种粮收入。

4、林-渔型 多见于水网地区,利用低洼滩地开沟抬田,建成30-50亩左右的微型林网,四周边沟水面以及水稻田搞养殖,前茬为小麦,后茬为水稻或浅水藕,农田种植利用率为77%,养殖利用率为93%,

亩均植树5-8株,亩均农田粮食和水产纯收入800元左右。

另:

(1)、林农经营【冷水田种什么好】

杨树林下套种小麦、油菜、黄豆、花生等。在幼林生长的前2年套种作物产量不受影响,3-4年产量稍有下降。至林内光照不足时,秋季间种一季油菜、或种耐阴的牧草用于养鸡、鹅等。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根

据市场需求和加工能力,套种草莓、生姜及其他耐阴经济作物,以增加收入。

(2)、林药经营

杨树林下间作芍药、天麻、白术、贝母、板蓝根、山药、金银花等药材。林药间作中,林木可为药材提供庇荫条件,减少夏季烈日高温导致的伤害,对贝母、白术等偏阴性植物,可为其提供阴湿的适宜生长环

境。同时,林下间作药材大多采用集约化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肥力,促进林木速生。合理的林药复合经营,也能使林下套种的药材保持较高的产量。据资料介绍,在稀疏林下套种白术,每亩种植1万株以上,干白术产量可达100-150千克;在林下套种板蓝根,每亩可收获鲜根300-400千克;

在林下套种芍药,种植3年后收获,每亩可产400-500千克鲜根。

(3)、林草牧经营

杨树林下套种多花黑牧划、紫花苜蓿等耐牧草,不仅可以在幼龄林下套种,也可在郁闭的中龄林、近熟林下套种。林内放养鸡、鹅等家禽,每年每亩可养50只,是极受市场欢迎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经济效益极

为显著。但幼龄林内禁止放羊,以免树皮被啃而造成对林木的伤害,得不偿失。

(4)、林菌经营

杨树林下培育平茹。由于平菇生长发育只需散射光,忌直射光,林内庇荫、湿润、凉爽的生态环境很适

于培育平菇。同时,林下育菇,有益于高效利用残余基料,促进林木生长。

篇五 冷水田种什么好
天优998超稀植栽培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天优998超稀植栽培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摘要 天优998采用超稀植栽培具有产量相当、投入少、效益高的特点。从田块选择、播种育秧、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天优998的超稀植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天优998;生育特性;超稀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125-01

天优99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首批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的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为进一步提高天优998的种植效益,2006年,我们在浙江省丽水市、温州市等地进行天优998超稀植栽培试验,试验表明,采用超稀植(30cm×30cm)栽培,和当地习惯(23cm×23cm)栽培相比,产量水平持平,分别为8 430kg/hm2和8 355kg/hm2,能降低种子、农药等生产成本5%,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并减少投工7.5d/hm2,经济效益增加6%。现将天优998超稀植栽培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生育特性

超稀植栽培单位面积苗数较少(图1),生育过程中叶色较浓,有效穗率高;超稀植栽培和习惯栽培相比,始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等基本没有差异,超稀植栽培株型稍高,穗略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少,每穗粒数多,产量和大米品质基本同等(表1)。

2栽培技术

2.1选择合适的田块

有效穗不足是造成天优998超稀植栽培减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高、光照充足、灌溉方便等能确保有效穗的田块进行种植。瘦田、冷水田不适宜选用。

篇六 冷水田种什么好
泥鳅的套养技术

泥鳅的套养技术

【冷水田种什么好】

利用水田种莲藕秋植荸荠套养泥鳅冬栽油菜

利用水田种莲藕,秋植荸荠套养泥鳅,冬栽油菜,这种新的1年4熟栽培模式,每667平方米(1亩)每年可收获鲜藕600~700千克,荸荠1000~1200千克,商品泥鳅150千克左右,油菜子150~200千克,累计667平方米产值超过4000元,667平方米增效2000元以上。

田块条件

选择阳光充足、保水性好、管理方便、有排灌条件的田块,沿田埂四周挖养泥鳅沟,沟宽、深各1米左右。田埂加高至0。8米,并夯实,在田块两端的适当位置分别用直径为30厘米的砼管做成进水口和出水口,砼管靠近田块的一端要用40目纱网设置好防逃网,用于滤水和防止泥鳅逃跑。要求水源无工业污染。

茬口安排

3月中旬利用冬闲田培育莲藕种苗,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180千克左右,4月中旬移栽。8月上旬收藕让茬,粗整地即可移栽荸荠,株距50厘米,行距80厘米,667平方米种植1800株左右。同时,套养规格为体长3~5厘米的泥鳅苗约40千克。11月底翻泥收获荸荠,将泥鳅诱至沟内囤养至元旦、春节上市。随后整地做畦移栽油菜,畦宽不超过3米,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油菜移栽前,必须提前30天育苗。4月上旬收获油菜。 施肥标准

莲藕要求施足基肥并视苗情长势适时适量追肥。收藕后结合粗整田,667平方米施腐熟猪牛粪等农家肥1500千克、尿素20千克、复合肥30千克做荸荠的基肥。立秋后667平方米施草木灰150千克,以利荸荠形成球茎。白露前追施球茎膨大肥,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油菜一般不需要施基肥。

水分管理

莲藕生长期田间水位先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荸荠田套养泥鳅后,从8月中下旬开始每隔10天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水10厘米,保持田面水深15厘米左右。天气转凉后逐渐降低水位,9月中旬至10月底,保持水深7~10厘米。11月上旬开始,逐渐排水,保持田间湿润即可。

原文转载于/channel/niqiu

【冷水田种什么好】

探析茭白田泥鳅无公害套养技术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利用茭白田套养泥鳅,不但可充分利用茭白田中的水体空间生产出优质无公害泥鳅,而且泥鳅的套养还可减少茭白田中的病虫草害,是提高农业产值的有效手段。

1茭鳅套养的可行性

茭白为多年生草本水生蔬菜,在整个生长期间不断水,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位一般控制在2~20 cm之间,非常适宜泥鳅的生长;茭白行间距在1 m左右,是天然的鱼沟;夏季高温季节,茭白成为泥鳅的天然遮阳棚,避免了水体温度过高对泥鳅生长的不良影响;同时,茭白的病虫害数量少,危害程度轻,可以通过紫外灯诱杀、生态调控等措施控制,不必使用高毒农药,保障了泥鳅的安全。泥鳅有钻泥习性,使田泥疏松,既有利于肥料分解,又可促进茭白根系发育,鳅粪又是茭白良好的肥源,据测定,泥鳅养殖的田块有机质、有效磷、钙和镁等的含量均高于未养田块。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可捕食田间害虫,减轻部分茭白病虫害,成鳅阶段,泥鳅的食性偏向于植物性,幼嫩的根芽都是泥鳅的食物,高密度养殖泥鳅对茭白田中的杂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茭鳅套养不仅对茭白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还可收获生态泥鳅,提高经济效益。

2茭白田套养泥鳅技术

2.1田块选择与整理

2.1.1田块选择。套养泥鳅的茭白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易于排灌、管理方便、保水性好的田块,山区的“冷水田”,靠天收的“无水田”,以及暴雨季节来水量暴涨的田块不能选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面积以500~1 000 m2为宜,太大或太小均不便管理。

2.1.2开挖鱼溜和鱼沟。选好田块后开挖鱼溜和鱼沟。在茭白田中根据田块形状开挖“田”或“目”字型鱼沟,沟宽40 cm、深50 cm,在田块的四角开挖鱼溜,长、宽1~2 m,深0.5~0.6 m,鱼溜与鱼沟相通,确保在茭白田水位降低、使用农药时,泥鳅能到鱼溜和鱼沟中躲避。

2.1.3水道改造与防逃设置。养鳅田的进排水口对角线设置,有利于田间水体的流动性。进水口必须使用硬质PVC管道,防止泥鳅顺水流逃逸。在PVC管道上端用40目渔网套牢,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茭白田。设置2个排水口,一高一低,便于茭白田水位管理;设置2个溢水口,防止夏季暴雨水位抬高造成泥鳅逃逸。排水口和溢水口用40目渔网套牢,防止泥鳅逃逸,并在排水口前设置防鱼栏,防止杂物堵塞。

田埂的内壁用塑料薄膜覆盖,塑料薄膜入土20~30 cm,防止渗漏和泥鳅打洞逃逸。沿田埂2~3 m钉一直立的木桩,沿木桩围一直立的密眼渔网,渔网高60~80 cm,下端用泥块封好,防止泥鳅逃逸和敌害生物进入养殖田。

2.2泥鳅养殖【冷水田种什么好】

2.2.1鳅种来源。鳅种可以通过人工繁殖、从市场上购买和诱捕获得。人工繁殖的鳅苗大小均匀,生长速度快,但繁殖技术相对复杂;从市场上购买的鳅苗大小不均,不同的捕捞方式对鳅苗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对于电捕、药捕的鳅苗坚决不能使用,否则影响成活率。

2.2.2放苗前茭白田准备。茭白田改造完成后,在泥鳅正式放养前10 d左右用生石灰对水全田均匀泼洒,减少田间的病原菌,用量为100 g/m2左右,没有进行鱼类套养的田块减少用量,对于曾经套养黄鳝、泥鳅以及其他鱼类的田块必须加大用量。放养前5~7 d撒施有机肥,作为茭白的基肥,同时为泥鳅培育天然饵料。

2.2.3放苗。放苗应选择在晴朗无风的上午进行,先用3%食盐水浸泡8~10 min,对鳅体进行杀菌消毒,防止将病原物带到养殖田块。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放养密度为体长8~12 cm的鳅苗150~300 g/m2,规格太小当年无法长成商品鳅,规格太大则已经性成熟,影响生长速度。

2.2.4饲料投喂。在养殖密度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培养泥鳅的天然饵料进行生态养殖。增施有机肥,培养轮虫等小型水生动物;投放100~200 g/m2田螺,田螺产的幼螺是泥鳅的天然饵料;在鱼坑上方安装2个诱虫灯,一高一矮,高的离水面2.5~3.0 m,矮的离水面0.2~0.4 m,晴天的晚上先开上面的灯,将远处的飞蛾等昆虫诱集过来,30 min后关闭,并同时打开下面的灯,昆虫将扑向下面的灯和水中的倒影,不幸落水的昆虫就是泥鳅优良的蛋白质来源。

在高密度养殖、追求更高产量的情况下,培育天然饵料和诱虫灯诱虫就不能满足泥鳅的需求,必须人工培养蚯蚓、蝇蛆或直接投喂人工饲料。鳅苗在下田后1周内不投喂饲料,之后每隔2~3 d投喂米糠、麦麸或配合饲料等。前几次将饲料投放到鱼溜和鱼沟中,然后逐渐缩小范围,最后将各鱼溜作为定点投喂,投喂2次/d,日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3%~5%,根据水温、天气等灵活掌握。

2.3茭白管理【冷水田种什么好】

茭白施用化学肥料时,必须先排浅田水,将泥鳅集中到鱼沟、鱼溜中才能施用,并且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分次施用,避免化肥浓度过多对泥鳅产生毒害作用;对必须使用农药

进行病虫害防治的田块,应尽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甲胺磷、杀虫双以及除草剂等,农药使用时应分片轮换使用,让泥鳅有可逃生之处。

2.4日常管理

茭白田套养泥鳅必须加强日常管理,注意防逃、防病等。每天围绕田块巡视一周,重点查看围网是否破损、进排水口是否堵塞,是否有敌害生物入侵,并观察泥鳅的活动是否异常,对破损的围网及时修补,及时清理进排水口。当有蛇、水獭等敌害生物时,应进行驱赶或捕捉,减少损失。对于活动异常的泥鳅要进行对症处理,如果是因为田间施肥过多、农药污染水源等,则必须尽快使用无污染的水源对养殖田进行换水,对于发病泥鳅,可以通过泼洒石灰水、茭白田中浸泡中草药等方式防治。

2.5捕捞与上市

经过4~5个月的饲养,国庆节以后,可以分批捕捞泥鳅上市。捕捞时先用鱼笼在鱼溜、鱼沟中诱捕2~3 d,然后排干田水,将泥鳅集中到鱼溜中用抄网捕捉。

篇七 冷水田种什么好
高山茭白无公害栽培技术

高山茭白无公害栽培技术

摘要 从选留优良种墩、择田整地、适时定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除杂定苗、田水管理、病虫草害的无害化控制、适期采收、老茭墩管理等方面介绍高山茭白无公害栽培技术,从而为生产无公害高山茭白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高山茭白;无公害;栽培技术

茭白属禾本科植物,别名茭瓜、茭笋、蒿芭等。在浙江省泰顺县高山栽培面积约有133.33hm2。品种可分为单季茭和双季茭。高山茭白一般选择在泰顺县海拔500m以上的山区水稻田或冷水田种植,夏秋季平均气温比平原地区低4~6℃,由于生态环境的差异,高山茭白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平原地区也有较大的差别,二化螟的危害较轻,而锈病、纹枯病的发生相对较重。因此,针对高山茭白的生产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以生产出无公害高山茭白。

1选留优良种墩

高山栽培茭白品种以单季茭为主,主要有吴岭茭白、孔丘茭白、一点红茭白和象牙茭等品种;如选用双季茭,要求是夏茭迟熟秋茭早熟的品种,如鄂茭二号、浙茭二号、梭子茭等。要求生长整齐,结茭早,菱形整齐,孕茭节位低,成熟一致,茭白白嫩粗壮,无雄茭和灰茭、无病虫危害的茭墩为种墩,并做好标记,在采茭结束后离地面高度20cm处割去老叶,以利抽生新叶。春季抽青后施好壮秧肥,一般施尿素150kg/hm2。

2择田整地

茭白是耗肥量很大的水生蔬菜,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田块。一般在定植前15d,施腐熟有机肥45t/hm2作为基肥,深翻土壤,整细耙平,筑好田埂;冷水田应开好冷水排放沟;保持田水深2~3cm。定植前3~4d再施茭白专用复合肥750kg/hm2、硫酸锌15kg/hm2,施后翻耕耙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51149.html

    上一篇:如何做会员赚钱

    下一篇:南丰县吴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