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肉牛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散养肉牛
解开牛绳散养肉牛之后

  [科技苑]解开牛绳之后(20131018)

  王凤龙要解开牛绳来养牛,为什么会引起惊慌?

  解开牛绳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短短的牛绳将引发什么样的思想革命?

  2010年内蒙古通辽的王凤龙要养牛,可他养牛的方法在传统养牛户看来实在是不靠谱,他居然没有给牛建牛舍。面对质疑,王凤龙心里却很踏实,因为这个点子是国家肉牛体系首席专家草兵海教授给出的。曹教授为什么要提出肉牛散养,这么养出来的牛能不能有经济效益?

篇二 散养肉牛
王凤龙养牛:甩开牛绳散养牛效益更高

  [科技苑]解开牛绳之后(20131018)  

  2010年内蒙古通辽的王凤龙要养牛,可他养牛的方法在传统养牛户看来实在是不靠谱,他居然没有给牛建牛舍。面对质疑,王凤龙心里却很踏实,因为这个点子是国家肉牛体系首席专家草兵海教授给出的。曹教授为什么要提出肉牛散养,这么养出来的牛能不能有经济效益?

  传统养牛须一头牛拴一根绳,防止打架。王凤龙却敢甩开牛绳散养,还让30000头牛相安无事在一起。养殖数量上去了,成本却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解开牛绳为何能带来如此丰厚收益?

  

  

篇三 散养肉牛
20151203当前我国肉牛业发展现状

2015-12-01 司智陟,曲春红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cattle-caaa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由从事养牛相关产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组成的全国性行业联合组织,是中国畜牧业协会的分支机构,是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近年来,为了促进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各地区也陆续加大扶持力度推进肉牛产业战略转型,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牛肉产量689万吨,比上年增长2.4%,牛肉产量增速高于肉类总体增速(2.0%)。 1 当前肉牛业发展新趋势及特点

1.1 散户退出加快,规模化比重增大

近年来,随着中央财政对牛羊产业扶持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对于规模化养殖的资金倾斜,散户退出加速,规模养殖企业不断涌现,规模化生产比重快速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散养户比重持续下降,年末相比年初约减少1.5个百分点。2004-2013年,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比重由13.2%增加到27.3%,提高了14个百分点,增长了1.1倍。据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分析团队2014年对多家肉牛企业进行调研,大多数肉牛养殖企业认为未来肉牛市场价格稳定上涨,养殖利润有望增加,肉牛行业在畜牧业领域俨然成为大家眼中的“朝阳产业”。

1.2 单一育肥利润缩减,自繁自育利润稳定

近年来,我国能繁母牛基数在下降,犊牛、架子牛供货紧张。据多家企业调研,2014年育肥牛胴体价格同比持平,架子牛销售价格同比增加。育肥牛与架子牛价格倒挂现象突出,使育肥效益大幅度降低,单一育肥企业利润缩减。据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分析团队赴内蒙古实地调研,2014年单只育肥牛养殖效益比2013年减少2000多元。随着犊牛、架子牛需求增加,能繁母牛养殖利润出现好转,自繁自育企业利润稳定。随着国家对能繁母牛养殖的扶持,未来能繁母牛存栏量预期将有所增长。

1.3 消费略有下降,高档产品消费低迷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自2012年底开始餐饮业进入了寒冬期,市场总体消费力低迷,特别是高端餐饮跌入谷底。作为中高档肉类消费主体的牛羊肉消费有所下降。据对新发地等17家大型批发市场监测,2014年前10个月牛肉交易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7%,羊肉交易量下降了19.2%。受中央八项规定三公消费削减影响,高档肉类产品销售量下降,据调查节日期间肉制品礼盒类商品消费预冷,商家、超市纷纷促销降价。

1.4 进口预计四连增,但增幅缩小

由于国内供给不足,近年来我国牛肉的进口可谓是“井喷式”增长。2011年我国牛肉进口只有2万吨,而2013年牛肉进口量增加到29万吨以上,同比增长3.8倍,是近年来进口增幅最大的一年。2014年牛肉进口量继续增加,但进口增速缩小到1.3%,相比前两年增速明显下降。2015年1-5月,牛肉进口量14.30万吨,同比增8.4%,可以预期今年牛肉进口量将超去年,但不会出现大幅增长。牛肉进口四年连续增加,说明我国牛肉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但随着肉牛生产方式转变,母牛存栏逐渐恢复,供需缺口有望缩小。

2 存在问题

2.1 生产方式落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我国肉牛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专业化、产业化生产模式,总体上仍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饲养为主,散养模式生产占出栏总数的60%左右。我国良种化程度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区品种盲目改良,导致一些优良地方品种资源退化甚至流失。我国肉牛生产科技落后,缺乏饲养管理技术,繁殖率低,育肥速度慢,生产水平落后于世界养牛业发达国家。据统计,美国每头牛平均胴体重为329公斤,而我国只有143公斤,产肉率只有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57%。

2.2 比较效益低,引发牛源紧张

虽然近年来牛肉价格居高不下,但是相比其他行业,养牛投入高、风险大,收益比不上进城务工挣钱多,散户退出较多。高档牛肉比较效益虽高于普通品种,但是由于资金门槛高,及高端消费市场空间有限,收益极不稳定。另外,我国牛只副产物利用差,牛皮和内脏等副产物均廉价处理,加工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导致收益单一,养牛比较效益较低,养殖数量下降。2006年以来,很多地区出现母牛和肉牛存栏严重下滑现象,引发牛源紧张,快速发展的肉牛产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2.3 草畜平衡问题突出,草食畜牧业发展瓶颈

从全国来看,由于我国饲草生产水平不高,草场载畜量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据农业部草原监测报告,全国90%以上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国家虽实施了一系列禁牧休牧轮牧等保护草原生态的措施,但恶化趋势并未得到彻底扭转。南方草山草坡虽蕴藏较大开发潜力,但其改良开发程度不足5%。目前,草畜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2.4 规模养殖面临用地难、融资难

随着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养殖用地需求与日俱增,虽然国家在养殖用地方面给予了一定支持,但由于目前土地供应及管理严格,养殖用地仍然存在较大缺口,据调研大量具有经济实力的农户和企业虽有养殖热情,却只能望地兴叹。同时,一些中小型规模的养殖户遭遇融资困境。由于无力抵押,养

殖企业想扩建养殖规模,却难以得到银行贷款支持,制约了肉牛养殖的扩大再生产能力。资金和土地问题成为肉牛产业扩大再生产的关键性因素。

2.5 疫病防控形势严峻,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随着肉牛规模化的不断推进,肉牛集约化生产多以舍饲半舍饲为主,饲养密度高,肉牛极易受到疫病的侵袭。近年来口蹄疫等动物疫病对我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较为突出。当前我国肉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仍不够完善。以农户为主的散养方式从饲养到屠宰阶段随意性较大,产品不能完全实现可追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近年来,“注水牛肉”、“僵尸肉”等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也映射出我国肉牛市场监管防控体系的不完善。

3 不确定性因素

3.1 规模化加快发展带来牛业新问题

随着肉牛规模化的不断推进,规模化养殖相对于传统散养方式具有一定优势,但养殖方式的转变也将带来新的问题。规模化发展必需以加强牲畜防疫为前提。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科学制定免疫计划,常年开展疫病免疫工作,杜绝疫病发生及蔓延。再者,规模化饲养过程中牲畜排泄物、气味、药残、加工废弃物等集中排放,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针对畜牧业集约化养殖特点,规模化养殖场应严格遵守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污染,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生态养殖,推动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2 进口不断增加对国内市场有一定冲击

随着国内市场对牛肉需求的明显增加,牛肉进口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随着中澳协议的签署,牛肉产品关税逐渐调减,进口来源国的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主要牛肉进口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有所增强。目前,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稳定市场价格,中国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牛羊肉等一般消费品进口的政策措施。短期内进口的增加,会对国内养殖业造成一定冲击。长期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日渐融合也将倒逼中国肉牛产业尽快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4 发展对策

4.1 从政府角度

4.1.1 加强对草食畜牧业的支持力度

发达国家建设草食畜牧业的通常做法是给予生产者补贴,除了直接补贴政策以外,还有储存补贴和出口促进补贴。从补贴范围来看,几乎涵盖了生产、储存、销售等整个环节,补贴种类繁多,形成了多手段强大的畜牧业支持体系。我国近年来开始对肉牛、羊产业进行扶持,针对母畜和规模化发展都有所倾斜,但与其他产业相比,其支持手段和力度都有待提高和加强。

4.1.2 发展人工草地,保障牧草供应

优质丰富的饲草料是草食畜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发达国家人工草地面积占天然草地面积的10%左右,比完全依靠天然草的生产力增加一倍以上,而我国人工草地面积只占2%,在草地经营上,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兴建优质高效的人工草地,严格实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定时施肥,建立科学草地利用制度,提高草地利用率和生产率,保障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牧草需求,保障粮食安全。

4.1.3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引导草畜和谐发展

美国农业部实施专门的法案用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现金补贴和技术援助的方式,补贴生产者,目前我国针对草原保护也有生态补贴,但是由于补贴金额太少,牧民收入受损,养殖热情削减。据调研,牧民所期望的生态补贴金额要提高至少一倍以上,才能有效弥补减畜损失。2015年草原奖补政策五年周期已到,政府应考虑适当提高生态保护补贴标准,特别是贫困地区牧民的补贴额度,真正做到“减畜不减收”。

4.1.4 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确保牛业稳定发展

建立和完善草食畜禽养殖业生产、价格、销售等监测预警分析系统,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及时发布草食畜产品生产工艺和饲料级原料供求市场信息,指导生产,帮助规避风险,积极推动期货市场建立,利用远期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稳定生产。在现有监测预警体系上,注重产区、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监测预警的信息服务、决策参考、趋势判断功能。

4.1.5 牛肉供给主要依靠国内,利用贸易政策调控市场

中国是牛肉第三大生产国,随着进口的增加,我国已成为牛肉主要进口国。按照FAO数据统计,中国牛肉进口占世界牛肉进口量的八分之一。但我国牛肉供给主要依靠国内,自给率达到90%以上。适度的牛肉进口有利于满足国内消费的增长,抑制价格高涨,调节市场供需平衡,减少饲料粮的需求增速,缓解草原载畜压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4.2 从产业角度

4.2.1 加快南方牛产业发展步伐

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具有未开发的草山草坡,丰富的农作物副产品和秸秆资源,人工种草、草田轮作的有利条件,以及各具特色的地方牛羊品种资源,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据专家测算,我国南方的有效资源理论上的载畜量与我国整个北方相当。大力发展南方草食家畜资源,促进南方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是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4.2.2 利用奶牛业增加牛肉产量

在国外养牛业发达国家,奶牛群已经成为牛肉的主要来源,荷兰牛肉主要来源奶公牛犊育肥,日本、欧盟、美国牛肉一半来自奶牛。我国奶公牛犊70%以上均是以提供犊牛血清的形式,落地后三天内就被杀掉,奶公犊的资源被极大的浪费。我国奶牛饲养业每年公犊牛数在200万头以上,又具备较为成熟的奶公犊育肥技术,如能推广生产小牛肉,不仅可以增加养牛户的经济收入,对缓解肉牛资源紧张压力,提升养牛综合效益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2.3 推行“牧繁农育”战略

自2003年我国实行了以禁牧为主的草原保护政策,我国草原牧区和半牧区的牛羊存栏量逐步下降。今后牛业发展要在稳定牧区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农区的优势,实行“牧繁农育”,提高产量。牧区充分利用饲草优势,调整畜群结构,加快肉牛品种改良和推广,进行繁育,重点为农区提供犊牛和架子牛,解决牛源不足的问题;农区要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丰富,推广秸秆青贮技术,从牧区购买架子牛,重点进行育肥,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4.2.4 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在畜牧业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要通过提高产业化程度,加强小农生产与现代大市场进行对接,确保散养户利益,使他们能够获得畜牧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我国肉牛产业化发展除了培养大型屠宰加工的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农户”模式外,要重点发展肉牛生产合作组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养殖户建立自己的合作社,由养殖向屠宰、加工和销售环节延伸,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养殖户收益。

篇四 散养肉牛
四条经验养肉牛

四条经验养肉牛

(一)买牛先看相 如到集市买肉牛时,首先应选购嘴大、鼻孔大、眼有神、体型较长、腿粗,尾巴有力的牛,这样的牛吃得好,健康无病。另外,还要结合毛皮和臀部,要求皮肤轻有弹性,臀的毛皮多而软,一抓一大把,这样的牛长肉多,育肥快、经济效益高。

(二)“三定三看”饲养法 三定是:一定专人饲养。以便掌握牛吃料情况,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发生,有利于及早采取措施;二定饲喂时间。一般是早上5时、上午10时、下午5时,分3次上槽,夜间最好能补喂1次,每次上槽前先喂少量干草,然后再拌料,2小时后再饮水,夏季可稍加些盐,以防脱水;三定喂料数量,不能忽多忽少。三看是:看吃食状况;看粪便,掌握消化是否良好;看反刍。

(三)抓好三项管理措施 一是夏季喂完牛后,要把牛拴在通风的树荫下,或背荫、凉棚下,以防中暑;冬季要拴在背风向阳处,牛舍要采取保暖措施。二是要经常刷试牛体,能促进血液循环多增膘。三是拴牛绳要短,减少运动量,最好一牛拴一桩,以利增重育肥。

(四)粗粮细喂,科学搭配 盛产玉米)地区,牛的主要饲草可以是玉米秸,非玉米产区,因地制宜。铡草时要求是寸草铡四刀,原则是越细越好,草细牛爱吃,易消化、省饲料。精料喂的数量和品种比例要因时适当掌握。新购进的架子牛,一般都是长时间少喂或不喂精料,如果精料突然饲喂过多,牛容易消化不良,反而长膘慢。因此,刚买来的牛日食量一般在

1.5-2千克精料为宜。各种料的比例是:玉米面30%、麦麸60%、豆饼面10%、食盐1-2钱,用水化开拌在料内。10天后再逐渐加精料,出栏前半月,精料量加到每头牛日粮5-7

千克。冬春两季的料比可适当调剂一下。

猪场如何降低养殖成本

1、选养杂交一代猪用良种公猪如杜洛克、汉普夏、长白等配当地土种母猪,所产生的仔猪称为杂交一代猪,其生活力强,生长迅速,饲养效果好。因此,要普遍推广公猪良种化。母猪地方化、仔猪杂交一代化的"三化"新技术。【散养肉牛】

2、喂配合饲料根据猪不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配合在一起制成全价配合饲料,营养全面且不浪费,料肉比低。

3、改吊架子育肥为直线育肥传统的吊架子育肥料是把猪的育肥期分成几个阶段,按各个不同阶段采用精粗饲料结合催肥。如果对断奶后到出栏前的猪采用提高营养水平的直线育肥法,可有效地缩短育肥期,提高出栏率,提高经济效益。

4、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缺水会影响猪的食欲、消化与正常生长,从而降低对饲料的利用率。

5、广泛利用辅助饲料利用啤酒糟、鸡粪、兔粪经过处理对成混合饲料一起喂猪,猪很爱吃,又上膘。

【散养肉牛】

6、实行自繁自养法实行自繁自养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7、推行高密度养猪冬季0.8平方米猪舍养回头育肥猪,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

8、实行保护性饲养夏秋季节可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向日葵等藤蔓植物遮荫降温,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新技术,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

9、向科技要效益推行一条龙快速养猪法,实行"五改一加",即:一改养脂型猪为瘦肉型猪,二改喂单一饲料为喂经过配方的全价饲料,三改熟喂为生拌料湿喂,四改"长寿猪"为适时出栏,加喂添加剂、生长素,五改有病找兽医为无病早防疫,严格控制猪瘟等四大疫病,减少病死率。

10、适时出栏和屠宰育肥猪超过90千克后,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 所以越喂越不合算。因此,一般育肥猪90-120千克屠宰最合适。

养猪不圈会把病传

要想养好猪,需要有一个好的饲养管理方法,也是增强猪抗病能力的一项根本性举措。养猪的科学方法是实行圈养圈喂,不让猪到处乱跑乱吃,以防疾病的传染。我国民间素有“养猪不圈,会把病传”之说,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有人认为猪散养,没病没灾,好养活,长得快。这种说法不对,是没有科学性的。其实,散养猪消耗体力大,不但不长膘,还会增加猪患病的机会,如猪瘟,可通过口、鼻腔、眼结膜、生殖道黏膜和皮肤擦伤感染,被感染的猪瘟病猪与易感染的健康好猪的直接接触,更增加了猪瘟传播的危害。再如长痘的猪,就是由于散放猪乱跑乱吃,吞食了绦虫病人的粪而感染发病的。又如患有钩端螺旋体病的病猪所排泄的粪便污染了人吃的粮食和饮用水,就很容易把病传染给人,使人患上人畜共患的钩端螺旋体病,将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散养猪不仅传播疾病,还会导致猪的乱交乱配,造成劣种遗传。可见,如不及早改变这种落后的养猪方法,其后患无穷。

加强猪的科学管理,改善猪的饲养条件,势在必行。为提高养猪效益,必须改变散养猪的旧做法,实行圈养,做到人有厕,猪有圈,严格防疫制度。抓好“两管”“五改”,是切断猪感染痘猪和钩端螺旋体等许多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实事求是地说,养猪不圈,散养散放,到处乱跑(祸害庄稼),乱拉(传播疾病)乱配(品种退化),许多宝贵的优质肥料也白白丢掉,既浪费了肥料,又污染了自然环境;既不卫生,又不文明。再一次说明,散养猪的习惯不好,为有效地利用养猪积肥,节省饲料,缩短育肥期,减少疾病,提高养猪的总体效益,必须改散养为圈养猪,推行低耗高效的圈养模式。

猪场要禁止养猫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养猪业正由小规模分散饲养,转向大规模集约化饲养。这不但需要有现代饲养管理方法,而且对猪的疾病防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猪场和疫病控制系统,更直接关系到猪场经营的好坏,不可忽视。

大多数猪场为减少储备饲料粮的鼠害损失,多采取养猫灭鼠的传统做法。殊不知,养猫有养猫灭鼠的好处,但同时养猫也会带来危害养猪的负面影响。因此,养猪场还是禁止养猫好。 因为猪的弓形体病,系猫的弓形体感染猪引起的。现已证实,猫是弓形体原虫的真正宿主,猪等其他动物都是猫的这种原虫无性繁殖的寄生对象。这种原虫在猫小肠中进行球虫性发育繁殖,形成卵巢排出后遇到适合的条件,经过数天发育成具有传染性的孢子。猪吃了即感染发病,母猪食入后能从胎盘、子宫、产道和初乳垂直感染仔猪。健康的仔猪也可经呼吸道黏膜或吃了病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都可感染发病。断奶后的仔猪不再吃奶,主要吃料,如料被猫感染,感染发病的机会更多。如人被感染也可发生弓形体病,危害很大。

猪感染后的急性病例多见于断奶仔猪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42℃,先减食后不吃,没精神,全身打战,咳嗽,鼻、耳、四肢发紫,声音嘶哑,类似猪瘟的症状,但不是猪瘟。猪感染率达100%,猪发病率达45%,致死率达22.5%以上,经济损失大。所以,养猪场还是不养猫好。

养猪场平时要加强防疫,防止野猫进圈接触猪与饲料,凡是被猫污染的饲料、饮水、场地和物品都要用1%的氨水彻底消毒。特别要防止野猫和其粪便污染猪舍、饲料和饲草、饮水以及垫草等,以保证猪不被猫的弓形体原虫感染。

耕牛日常健康检查

【散养肉牛】

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耕牛疾病,应当重视对耕牛的日常健康检查,即做好以下4个方面观察: 一是观察吃食。吃食以后反刍正常,鼻镜有汗,说明耕牛健康正常。如果吃食后不反刍,鼻镜干燥发热,往往是有病的征兆,应当及时请兽医诊治,以防延误病情。

二是观察神态。如果耕牛表现出举动迟缓,尾巴摆动无力或向下垂,精神不振,卧倒后不愿再起,可能是劳役过度或是疾病的初期表现,在休息一夜后仍无改变则应请兽医诊治。

三是观察大小便。牛的正常粪便呈叠饼状,不干不稀,表面有光泽。如果粪便干燥发硬,说明内热失水;粪便稀薄则表示耕牛消化不良或患有胃肠炎。正常牛的尿液为青白色,如果尿液浑浊或排便不畅,甚至尿不出来,则是患病的征兆。

四是观察步态。在使役中,如果耕牛行走困难,并出现跛行,则是四肢有病;如果步态不稳,呼吸急促,可能是劳役过度,经过一夜休息仍无好转的,应请兽医诊治。

羊有机磷中毒的诊治

一、临床症状

病羊流涎,流泪,咬牙,瞳孔收缩,眼球颤动,个别羊严重拉稀,无食欲,反刍停止,全身发抖,步态不稳,卧倒在地全身麻痹,呼吸困难,有的窒息死亡。病羊心跳100次以上/分钟,呼吸50次以上/分钟,体温正常。

二、剖检

胃黏膜充血,出血,肿胀,黏膜易脱落,肺充血肿大,气管内有白色泡沫,肝脾肿大,肾脏混浊肿胀,包膜不易剥落。

三、治疗

1、阿托品皮下注射,剂量每只2毫克~4毫克,病情严重者可加大剂量2倍~3倍,第一次注射后隔2小时再注射一次,直到症状减轻为止。

2、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碘解磷啶注射液15毫克/公斤,静脉滴注;2小时后再静脉推注一次,剂量同上。

四、注意事项

1、有机磷中毒后应尽早采用药物治疗。阿托品皮下注射配合胆碱酯酶复能剂(碘解磷啶、氯磷啶或双复磷注射液)的同时,结合其他对症疗法。

2、对兴奋不安的、出汗严重的静脉滴注镇静剂,不可使用氯丙嗪。

3、对超过36小时中毒者,复能剂已不能发挥治疗作用,除使用阿托品治疗,给病羊输血100毫升~200毫升,有良好作用。

4、中毒症状缓解之后,不要过早停止阿托品的使用,以免残毒再吸收而引起复发,最低限度维持量不能少于72小时。

5、在治疗有机磷中毒的过程中,切忌静脉补碱。因为解磷啶在碱性环境中水解成毒性极强的氰化物。

农户自配饲料的配方

目前,由于商品饲料价格较高,运输费用较大,多数养殖场户购买原料,自配饲料,但往往因为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检测、加工设备而在生产中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购买的原料质量得不到保证。养殖户购买原料,往往只凭感官确认质量好坏,但市场上鱼粉加尿素、血粉掺羽毛粉、豆饼混玉米面、骨粉掺贝壳粉等很难凭感官鉴别,稍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

二是饲料配方凭想当然行事。养殖场户的饲料配方,不是根据不同畜禽种类、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标准,而往往是多个配方的组合,凭经验、凭感觉添加各种原料,常常造成畜禽营养过剩或不足。

三是加工调制方法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原料中杂质多、粉碎细度不合要求、 添加剂和药物在饲料中混合不均匀等。

为方便广大特种养殖场户自配饲料,我们提供一些特养动物饲料配方仅供参考:

一、肉鸽的饲料配方:

配方一:稻谷50%,玉米20%,小麦10%,碗豆20%;

配方二:稻谷40%,玉米20%,小麦10%,碗豆30%;

配方三:玉米45%,小麦13%,碗豆20%,绿豆8%,高粱10%,大麻仁4%; 配方四:玉米30%,小麦10%,碗豆10%,绿豆15%,高粱10%,大麻仁5%,糙米20%;

配方五:玉米30%,小麦10%,绿豆15%,高粱10%,大麻仁5%,糙米20%,小豆10%;

配方六:稻谷6%,玉米35%,豌豆26%,绿豆6%,高粱12%,大麻仁3%,小豆12%;

配方七:玉米45%,小麦20%,豌豆20%,高粱15%;

配方八:玉米20%,小麦25%,豌豆20%,高粱35%;

配方九:玉米30%,小麦25%,豌豆22%,高粱23%;

配方十:玉米40%,小麦19%,豌豆22%,高粱19%;

配方十一:(童鸽)玉米62%,小麦6%,麦麸8%,花粉5%,豆粕5%,花生麸10%,骨粉2.5%,火麻仁2%,贝壳粉0.6% ;

配方十二:(非育雏种鸽)玉米73%,小麦5%,麦麸3%,豆粕3%,花生麸10%,骨粉2.5%,火麻仁2%,贝壳粉0.6% ;

配方十三:(育雏种鸽)玉米73%,豆粕6%,花生麸15%,骨粉2.5%,火麻仁2%,贝壳粉0.6% ;

二、乌骨鸡的饲料配方:

配方一:(0-4周龄)黄玉米55%,小麦粉4%,谷粉3%,麸皮2.2%,豆粕27%,鱼粉6 %,骨粉1%, 贝壳粉1%食盐0.3%,添加剂0.5%。

配方二:(5-8周龄)黄玉米50%,小麦粉8%,谷粉6%,麸皮6%,豆粕%, 鱼粉5%,骨粉1%, 贝壳粉1.2%食盐0.3%,添加剂0.5%。【散养肉牛】

配方三(9-13):黄玉米52%,小麦粉6%,谷粉6%,麸皮9%,豆粕18%,鱼粉5%,骨粉1.2%, 贝壳粉2%,食盐0.3%,添加剂0.5%。

配方四:(14-17周龄)黄玉米46%,小麦粉6%,谷粉13%,麸皮10%, 豆粕12%,鱼粉5%,骨粉1.7%,贝壳粉1.5%,草粉4%, 食盐0.3%,添加剂0.5%。

配方五:(18-25)黄玉米51%,小麦粉6%,谷粉14%,麸皮7%,豆粕9%, 鱼粉4%,骨粉2%,贝壳粉1.2%,草粉5%, 食盐0.3%,添加剂0.5%。

配方六:(初产期)黄玉米38%,小麦粉10%,谷粉12%,麸皮10%,豆粕13 %,鱼粉5%,骨粉2.2%,贝壳粉3%,草粉6%, 食盐0.3%,添加剂0.5%。

配方七:黄玉米42%,小麦粉6%,谷粉9%,麸皮10%,豆粕13%,鱼粉6%,骨粉2,2%, 贝壳粉3%,草粉6%,食盐0.3%,添加剂0.5%。

配方八:黄玉米43%,小麦粉7%,谷粉9%,麸皮10%,豆粕14%,鱼粉5%,骨粉

2.2%, 贝壳粉3%,草粉6%,食盐0.3%,添加剂0.5%。

配方九:(0-5周龄)玉米62.64%,麦麸3.9%,豆粕28%,鱼粉3%,磷酸钙1.46%,石粉0.65%,盐0.25%,蛋氨酸0.11%。

配方十:(0-5周龄)玉米62.89%,麦麸1.6%,豆粕32.8%,鱼粉1% 磷酸钙1.92%,石粉0.5%,盐0.35%,蛋氨酸0.14%。

篇五 散养肉牛
2015年肉牛产业发展之我见

2015年肉牛产业发展之我见

一、2014年肉牛牦牛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1.1 基本特点

散户散养仍是主体。散户加速退出,规模场户增速动力不足,牛肉减产。牛源不足和土地、用工、环保及饲料的成本上涨等因素加剧牛价上涨,异地育肥规模快速萎缩,屠宰产能过剩。活牛与牛肉间微小的价格差以及犊牛、架子牛与育肥牛的价格倒挂,致使产业仍处微利状态。预测年末存栏不足6000万头,其中能繁母牛不足2000万头,牛肉减产约20万吨。牦牛存栏约1900万头,肉产量约33万吨。产业转型处于迷茫、混乱期。

牛肉需求强劲,呈全民、常态、年轻化趋势。活牛和牛肉进口量剧增,走私进口严重。

由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和围栏育肥模式迅速普及,“规模化母牛养殖”成为规模场企的沉重负担。半农半牧区和南方的肉牛产业持续加速发力。投融资机构和非涉农企业加速涉足肉牛产业。

1.2 产区变化

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东北和西部的农区及南方省区继续向母牛养殖及育肥主产区转变。半农半牧区和南方产区的屠宰加工能力迅速上升。中原农区向技术质量型、全产业链型缓慢转型。“活牛不出省、牛肉天下行”产业模式已成主流。

1.3 效益与安全

产业整体净收益无明显提高。规模场户的增加仍不能抑制散户退出造成的产业萎缩。碎片化的与肉牛和牛肉产业相关的各类政策及措施,流于形式的疫病防控体系,隔离的种养二元结构,以及片面追求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渐成提高产业效益的瓶颈。走私进口、私屠滥宰、弑母杀青严重动摇了产业基础。疫病扑杀补偿金不抵养殖成本,活牛和牛肉注水与伪劣牛肉的流通是病害和食品安全的隐患。

1.4“适度规模”概念逐步明确

肉牛产业的“适度规模”是动态概念,不论存栏还是屠宰加工能力,在我国不存在具体的头数标准和指标,是指在经济纯收益能支撑企业(场户)可持续经营的条件下,生产(产量)与市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土地的承载与消纳能力之间基本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最低规模。

1.5 产业技术

农副产物饲料化,地方黄牛高附加值化,牦牛放牧加补饲及规模化育肥,牦牛屠宰与分割加工等技术的研发、示范力度加大并初见产业成效。全价混合日粮调制技术和生产工艺及场舍环控技术贡献度随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继续上升。技术推广成本高于收益、推广体系和机制不完善及规模化程度低仍是技术普及的瓶颈。

1.6 产业政策

在15省实施“基础母牛扩群补贴”,在南方10省以发展草地畜牧业为题实施“畜牧发展扶持资金”。对澳大利亚开放100万头活牛市场。《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改良计划”)仍无具体实施措施出台,适合国情的农牧结合模式尚待系列政策配套引领,地方政府普遍加大母牛养殖的扶持力度。

二、2015年肉牛产业发展趋势

2.1 存栏量、产量与产业模式

母牛分散养殖仍是主体。小规模散户加速退出,规模场户和专业家庭牧场缓慢增加,存出栏量继续下降,牛肉小幅减产。企业(场户)的产业链继续向后端延长,四足鼎立的产业模式(见2014年度报告)继续分化。“差异化”产业模式是长期发展方向。牦牛存栏量基本稳定,出栏头数和肉的产量有所增加。水牛主要用于产肉的事实得到普遍公开认同。

2.2 品种格局发生变化

具有双轨(肉质和产肉量)效益优势的牛种,将通过进口活牛、胚胎和精液的形式直接进入产业,继续与国内现有牛种产生格局互动。

2.3 养殖成本与效益

随经济新常态的延伸,牛肉消费量增速放缓,牛肉价格上升乏力甚至出现踏步。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土地、建材、

环保、人工、运输、疫病防治与死淘等费用的增加和碎片化政策等,继续加大成本。母牛不足与成本上升两大因素迫使活牛价格缓升,而牛肉价格涨幅微小,终将使产业整体微利或亏利运行。走私、注水和进口牛肉继续冲击并负面影响产业效益。【散养肉牛】

2.4 疫病与防控

呼吸系统疾病、运输应激综合症和犊牛下痢是主要疫病,活牛异地运输及预防监管监测不到位是主因。疫情监测滞后现象仍难有改观。常见病仍以牛主自行诊治为主,且是防控(重)难点。母牛繁殖疾病将随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而凸显。

2.5 屠宰加工

育肥兼屠宰企业中,具有母牛基地支撑者因加速延长产业链并着力提高技术含量和服务质量而得以发展,反之则加速退出。适合各层次消费需求且便于烹饪的分割与加工产品及其流通方式将有所创新。牛骨、牛下货、老牛肉的高附加值化技术成为技术研发重点。

2.6产业政策

继续实施“基础母牛扩群补贴”、“畜牧发展扶持资金”和“良种补贴”等项目性补贴。碎片化产业政策和“项目性、运动性”补贴,将逐渐被证明是制约产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2015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建议

3.1 亟待顶层设计产业政策和措施

肉牛牦牛产业的基础是相对分散的适度规模母牛养殖。肉牛牦牛是生产周期长的单胎畜种,品种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对环境和谷物依赖度低,不同肉质的价值差异大且有特定需求群体,产业链长且资金需求量大,一旦产业基础被动摇,再恢复难且时间长,具有独自的产业特点和属性。因此产业急需各关联部门摒弃“运动性、项目性”思维,加强沟通协作,共同设计、研制具有现实性、方向性、全局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兼具的产业基本政策和措施,支撑产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3.2 “小资型”产业模式将逐步成为支撑产业稳步发展的主体模式

不盲目追求存栏规模效应,坚持基本固定的能繁母牛存栏头数,完全自繁自育的“小资型”全产业链模式,符合我国的资源禀赋特性、消费特点及生态环境与农牧结合平衡的需要,经消费市场的进一步细化和调控,将成为稳定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和牛肉供给的主体产业模式。在“得母牛者得天下”已被证明,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母牛将继续紧缺、牛肉需求多样化的产业环境下,专业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组织及专业中小企业,将成为支撑产业的主体,只要坚决控制养殖规模,着力延伸产业链,用自产牛肉直接对接餐桌和市场,容易转型为完全掌控产业链风险点和利润点的“小资型”、

篇六 散养肉牛
我国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散养肉牛】

1我国肉牛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品种优化程度低,产业经济效益差

多年来我国对肉牛品种存在无序改良现象,缺少较明确的改良和育种方向,以致我国的肉牛业仍处于以黄牛为主的高数量状态,良种率低,改良肉牛比例仅占30%~40%,与发达国家改良牛比例90%以上的差距很大,部分杂交品种也没有严格按照良种要求进行杂交,生产性能低,牛群整体品质差。地方黄牛是我国的特色资源,虽然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好、肉质较佳等优点,但还存在着生长速度慢、胴体产肉少、优质牛肉切块率低等诸多缺陷。就肉牛胴体重而言,发达国家平均在295kg以上,世界平均水平为205kg,中国平均为201.5kg,江西平均为175kg。

表面看,这仅仅是肉牛胴体重的差距,但实际上隐含了良种繁育、农牧结合、饲草供应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就出栏体重而言,江西肉牛12~18月龄体重与全国约250~350kg的水平相似,而世界肉牛业发达国家的肉牛12~18月龄出栏体重则高达450~550kg,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黄牛品种诸多,抗逆耐粗饲且肉质好,但普遍存在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脂肪沉积不理想等缺陷,用这样的品种来生产高档牛肉难度很大。虽然夏南牛、延黄牛和辽育白牛作

为中国培育的肉牛品种已经育成,但仍难满足优质肉牛生产对品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1.2生产方式落后,饲料转化率低

当前,我国肉牛饲养以农户散养为主,占总量的80%,一般每户饲养1~5头,多的也只有十几头或几十头,大部分仍沿袭了传统养殖耕牛的饲养方法,饲草季节性供应不平衡的矛盾突出,有的在冬季甚至将牛关在栏舍里仅喂给干稻草。条件稍好点的农户,也只用麸皮拌料补饲,肉牛饲养周期长,出栏体重小,育肥质量差,饲料转化率低,产品也没有竞争力。

1.3养殖知识贫乏,饲养管理粗放

传统分散的肉牛生产,产业形成不了集群,肉牛规模化饲养配套技术难以在养殖户中推广,一些养殖户不懂养牛,缺乏科学养殖知识。表现在:

①不知道饲养什么品种,购回病牛和品种差的牛时有发生;

②肉牛饲料配合不合理,在基本的营养成分如能量、蛋白质和钙、磷不足或不平衡的情况下,总是寄希望于饲料添加剂或增重剂能大幅度地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率;

③养殖户随意添加尿素,不科学的添加量及饲喂方法,造成肉牛中毒或死亡;

④不分青草种类大量饲喂,造成瘤胃臌气,甚至危及生

命;

⑤将长时间堆放的菜叶、青绿饲料喂牛,造成中毒; ⑥氨化技术不成熟,又不注意防霉变,致使一些牛吃了霉变饲料而死亡;

⑦不能保证原料质量,饲料种类与配方差别较大,饲料转化率低;

⑧忽略引进牛的适应性及对杂交牛的养殖技术掌握不够,导致养殖亏损;

⑨母牛养殖户在犊牛早期普遍采用吊架子方法饲养,导致犊牛早期生长发育不良,直接影响到其中、后期的育肥效果;

⑩养殖户过度依赖抗生素的防病作用,混用、加大剂量使用普遍存在。

多少年来,我国肉牛粗放的饲养管理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主要体现在:

一是良种不良法,饲喂无规律,喂牛时早时晚,喂料时多时少,经常变换饲料,造成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紊乱,影响消化吸收,不利于生长。个别农户在牛价高时,甚至把牛当猪喂,短期内大量补给玉米精饲料快速育肥,结果导致酸中毒。

二是圈舍简陋,冬季舍温偏低。舍内粪尿不及时清理,舍内潮湿、多刺激性气体,牛体脏污不刷试,不晒太阳等影响肉牛的生长发育。

三是未按肉牛的生理状态进行管理,育成牛、妊娠牛、空怀牛与种牛不加区别,均采用同样的饲养管理方式,造成肉牛生长发育缓慢,不能适时出栏。

1.4优质饲草缺乏,秸秆利用率低

草山草坡野生牧草自生自灭,肉牛的主要粗饲料农作物秸秆焚烧浪费现象严重,用作饲料的秸秆大部分未经加工调制成青贮饲料或者秸秆发酵饲料(经加工调制后利用的约占

2.6%),利用率不高,以致优质饲草缺乏、草畜不配套。牛群冬春缺草缺料,既未吃饱又未吃好现象普遍存在。粗饲料品质差,四季供应不均衡,造成肉牛产品质量不稳定,严重制约着肉牛养殖效益。

1.5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养牛科技含量不高 表现在:

①在饲草、营养方面,补饲、青贮、氨化和非蛋白氮使用等成熟技术远未普及推广到散户,更没有针对农户饲养环境和饲料原料,设计合理、经济、高效的饲料配方与补饲饲料,营养水平未达到生理需要,饲料转化率低,饲料成本持续增加,严重制约着肉牛养殖效益。

②在杂交利用方面,目前发达国家的肉牛都用杂种牛来生产,纯种在肉牛总头数中仅占3%~5%。如美国肉牛杂交繁育体系,采取三品种轮回杂交:在安格斯和海福特二品种轮回杂交的基础上再与夏洛来或西门塔尔进行轮回杂交,其结果是杂交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日本和牛则是在杂交繁育的基础之上培育起来的一个世界知名的肉牛品种。然而,迄今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肉用杂交繁育体系,每一轮杂交后,下一代使用什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没有科学规划,绝大多数杂交要么仅停留在二品种杂交,杂交一代屠宰或销售,要么形成级进杂交,以致杂交优势的利用率降低。

③在肉牛育肥方面,除一些规模育肥场外,小规模分散育肥场普遍存在着品种代数、年龄、饲草料日粮混杂,育肥技术参差不齐,造成出栏肉牛体重、膘情、年龄等差异大,肉品质量不稳定,难以统一标准。另外,部分地区淘汰奶牛,多半未经育肥,直接上市屠宰,肉质差、效益低。

1.6圈舍简陋,粪污处理意识薄弱,养殖环境差

多数肉牛养殖散户,环保意识淡薄,人的居室与牛舍相邻,甚至猪、牛混养。污道与净道不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环境卫生极差。当前,我国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整体较低,即便一些大中型养殖场,也没有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粪便污水因得不到及时处理而污染地下水

篇七 散养肉牛
农村肉牛散养户的疫病防控措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5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