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泥鳅养殖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泥鳅泥鳅养殖
藕田养泥鳅方法

  藕田养泥鳅属于高效生态养殖,一般泥鳅产量达2 250~3 000 kg/hm2。近年来,邳州市出现了一定规模的高效设施藕田泥鳅养殖产业,养殖效益十分可观,凡水位较低、淤泥层较薄的藕田,均可用来养鳅。现以邳州市某养殖基地藕田泥鳅养殖为例,就当地的藕田泥鳅养殖进行探讨,以促进邳州市藕田泥鳅养殖的发展。

  1 藕田泥鳅养殖基地概况

  该养殖基地位于邳州市运河镇城区南段河滩滩面,基地总占地面积43.33 hm2,主栽品种为水藕,主养殖品种为泥鳅。该基地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初在原稻田地上开挖新建,养殖池采用水泥池塘口,塘口面积为666.67~3 333.35 m2/个,3月下旬栽植藕种,藕种用量为1 800 kg/hm2, 4—7月放入泥鳅种,规格为4~10 cm/尾,放泥鳅苗种8 550 kg/hm2,苗种来源为当地市场收购或外地购进[1]。年产水藕22.5 t/hm2、商品泥鳅11.55 t/hm2,平均效益可达12万元/hm2,其中泥鳅养殖平均效益可达9.3万元/hm2以上。

  2 藕田泥鳅养殖技术

  2.1 藕田改造

  在田块四周挖一条宽2.5~3.0 m、深1.0~1.2 m的环状鱼沟,两角或四角各设鱼溜1个。放鳅前要夯实田埂,并加宽加固。用挖出的泥土筑斜坡田埂,高1 m左右,并用30目以上的聚乙烯网或白色尼龙网覆盖四周环状鱼沟、坡上,两端及连接处均埋入土中,或在四周插上木板及钙塑板(入泥30 cm),注、排水口外侧用聚乙烯网、内侧用金属网拦截,以防泥鳅逃逸。在放养泥鳅前,用生石灰进行清沟、清溜消毒,为增加饵料,施用适量腐熟的畜禽粪肥。

  2.2 放养鳅种

  在莲藕栽植前后可放养鳅种。放养前应将田水排干,曝晒3~4 d,再撒米糠1 950 kg/hm2。次日再施畜肥3 750 kg/hm2,晒4~5 d [2],然后蓄水栽藕。栽藕1周后,选择无病伤、体质健壮、规格为10~15 g的鳅种在藕田中放养,放养量1 200~1 500 kg/hm2。放养前用漂白粉20 g/m3对藕田消毒,鳅种用3%食盐水浸泡3~5 min后放养,以利于提高泥鳅成活率。

  2.3 投喂饲料

  由于藕田中的天然饵料较少,不能满足泥鳅的生长需要,为促进泥鳅生长,增加养殖效益。因此,在藕田养殖泥鳅时要进行人工投喂。泥鳅为杂食性鱼类,豆饼、米糠、麸皮、蔬菜、豆腐渣、瓜果等植物性饲料和小杂鱼、螺蚌肉、蚯蚓、昆虫及其蚕蛹、幼体、血粉、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均为较好的饲料,可将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做成团状投喂(

篇二 泥鳅泥鳅养殖
泥鳅高产养殖试验

・天津水产・2007年第223

泥鳅高产养殖试验

李贺密1王立营1静学军2贾文菊2(1.天津市宁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天津3015002.天津市宁河县水产服务管理站,天津301500)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因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目前是我国出口日本、、疾病少、成活率高、运输方便、饵料易得,效益较高,。2006年我们在宁河地区进行了泥鳅养殖试验,,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1

1.1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为普通的养鱼池塘,面积3.7亩,池深1.5m,保水性好,池底淤泥20cm,进排水方便。

1.2池塘消毒

在放泥鳅苗种前15d,用漂白粉进行干塘消毒,每亩用量13.5kg,杀死池中的病原菌及敌害生物。

1.3施肥培水

放泥鳅前7d,进水50cm,亩施生物复合肥3kg,待水色呈茶绿色,池水透明度20cm左右时,投放泥鳅苗种。

1.4鱼种放养

5月12日放养泥鳅种,泥鳅种为本地的自然捕捞苗种。放养规格140尾/kg,数量420万尾、计790kg,放养密度30000尾/亩。放养前将泥鳅种用浓度1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min,剔除受伤的泥鳅种,防止下塘后交叉感染引起病害。

1.5养成管理

1.5.1水质调控养殖前期水位保持在50cm左右,视水质情况适时施肥(施用生物复合肥,用量按1kg/亩-2kg/亩),保持水质颜色呈茶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20cm左右。养殖中后期,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注入新水、加深水位。当水温超过30℃时,保持水位在80cm。如泥鳅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及时换掉一部分老水,加注新水。

1.5.2饲料的选择与投喂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喜食有机碎屑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收稿日期:2007-06-22

30

・天津水产・2007年第223

在养殖过程中根据泥鳅的营养需求,一方面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一方面投喂蛋白质40%左右的全价配合颗粒饵料(因泥鳅种为天然捕捞苗种,须经10天左右驯化)。投喂遵循“四定”原则,每天投喂3次,早、中、晚各1次,日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喂时视水质、

)内投饵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水温、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在适温范围(20℃~30℃

最高时可达池鱼重的10%,水温30℃以上和20℃以下,减少投饵量,雨天不投喂。

1.5.3病害防治每月用二溴海因消毒水体1次,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呈0.3g/m3,同时在饲料中按0.5%添加中药“三黄粉”,连喂3天进行疾病预防。由于预防工作到位,在整个养殖期间,泥鳅没有发生任何病害。

1.5.4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注意观察泥鳅的吃食和活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定期测量池水透明度,2

2.1结果生长情况

经过110,共收获泥鳅3602kg,平均规格29尾/kg,成活率94.1%2.2养殖生产总支出30115元。其中苗种费用7110元;饵料系数1.17,饲料费用18360元;人工、水电费2700元;承包费用1295元;其它费用650元;合计亩成本8139.2元。

泥鳅销售价格15元/kg,实现销售总产值54030元,总效益23915元;亩产值14602.7,亩效益6463.5元,投入产出比1∶1.79。

3

3.1讨论与小结防逃网设置

本试验由于没有设置防逃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验效果。建议今后的泥鳅养殖必须设置防逃网,防止泥鳅钻逃。

3.2饵料配制

养殖过程中,我们在施肥培育天然饵料的同时,根据泥鳅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要求,配制出泥鳅专用全价配合饲料,配方如下:

鱼粉32%

乌贼内脏粉5%

饼粕28%

啤酒酵母7%

血粉3%

次粉13%

米糠5%【泥鳅泥鳅养殖】

磷酸二氢钙2%

31

・天津水产・2007年第223期

复合预混料4%

鱼油1%

试验表明投喂营养全面的泥鳅专用饵料,泥鳅抗病力强,增重快,养殖周期短。

3.3成活率高

本试验泥鳅成活率高达94.1%,与放养前用药物浸泡筛选法剔除劣质泥鳅种有直接关系。通过采取药物筛选,能充分保证下塘泥鳅质量,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泥鳅的成活率。

3.4养殖前景

近几年,本地区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水资源短缺,部分养殖池塘蓄水量小,致使养殖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而泥鳅养殖要求水位60cm左右即可,到利用,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泥鳅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相对于养殖用水缺乏的地区,致富的新途径,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7月6,“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研究成果通过了由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一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连水产学院和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共同组成。

该成果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科技推广项目课题的共同资助。经过多年研究,该项成果取得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其中包括:

1.针对水产动物交配可控性差、个体难以标记等问题,创立了中国对虾、大菱鲆和罗氏沼虾精细育种模式,全同胞育种模式和群组育种模式;建立了中国对虾、罗氏沼虾和鲆鲽类等水产动物的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

2.制定了选择指数的标准计算方法,突破了多性状复合育种的关键技术。该方法可将不同性状、不同度量单位所获得的育种值转化为相同等级的纯数,大大提高了同时选择多个性状的效率和准确性。

3.研发出“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登记(登记号:2007RS08004),实现了从良种选育、良种推广到系谱追溯等所有环节的标准化和电子化管理;可自动完成种质和性能测定数估算、育种值计算、配种方案制定等技术工作。

鉴定委员会专家在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和技术报告,并审查了课题组提供的技术资料后认为

,该成果所建立的“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及配套软件“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创新性显著,对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研究成果在中国对虾、罗氏沼虾和鲆鲽类育种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摘自32

篇三 泥鳅泥鳅养殖
台湾大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一、台湾大泥鳅的基本习性

1.水温 适养水温 15-30℃;随着水温上升生长加速;最适水温 25-28 ℃(生长最快);休眠水温 5℃以下或32 ℃以上(会钻泥进入休眠状态以抗避寒暑)。

2.食性 在天然环境中,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浮游动物、丝蚯蚓、植物茎芽、杂草种子绿藻、碎屑、微生物;摄食常在夜间。在养殖条件下,能摄食各类食品工业的副产品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浮性、沉性皆可,但必须适口);经驯食可白天摄食,摄食方式为轻啄吸入式。

3.习性 具有多重呼吸器官,鳃、皮肤、肠壁;适应性很强,喜好偏酸性环境,可忍缺氧、缺水,能耐密集;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也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

4.生长 台湾大泥鳅的生长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种源、环境、密度、饲喂、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但总体而言,远快于其他泥鳅品种。

水花(刚孵出的鳅苗,体长约4毫米左右)、寸苗(体长3-5厘米,个体重1500-2000尾/斤)当年均能养成100克左右的商品鳅。

养成时间6个月左右即可;从寸苗长到成鳅,体重可增长300倍左右。

二、台湾大泥鳅的养殖关键

1.创建适宜的环境条件

·建池 面积 3-5亩到10亩左右;池深 1.2-1.5米;塘埂坡比 1:2-3;要求池底平坦,便于拉网捕捞。

·清池 参照常规养殖(但需兼顾泥鳅底栖的特殊性,做好底质改良尤为关键)—— 排干池水→翻动底土→曝晒池底。

·消毒 养前10天,按常规法用漂白粉泼洒消毒;以彻底清除池内及水中各类敌害生物为原则。

·注水 注新水60-80厘米,渐加至1米(进水须用120目筛绢过滤;不要直冲池底;注意:养殖过程中池塘水位可视气温变化相应升降)。

·做水 通过施肥培好水质,是提高放养初期成活率的重要关键,尤其是直接放养水花。一般每亩可泼洒农家肥250-300kg(肥料须事先发酵;并在其中撒漂白粉或生石灰杀灭病菌;不要直接使用新鲜粪肥,以免氨氮及亚硝酸盐拉升!最好选用优质有机堆肥,以鹌鹑粪、小鸡粪为佳,并可追加活菌)。

·罩网 用目大5厘米左右的网片覆盖整个池面,以防鸟害(防鸟是泥鳅养殖中提高成活率、获取高产重要关键之一)。

2.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关乎养殖产量;确定放养密度应参考池塘条件、放养时间、苗种规格、生长周期、预期产量、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一定要适合自己的条件)。 ·在池塘条件、放养规格既定的情况下,放养密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放养时间、预期产量和技术水平。养殖方式可专塘养殖,鱼塘套养,虾塘轮养等。

·参考放养密度——【泥鳅泥鳅养殖】

①放养规格<水花> 亩放 8万-10万尾(当年养成规格1两半左右); ②放养规格<寸片> 亩放 3万-5万尾 (当年养成规格2两左右)。

·寸片放养时,可用常规药物常规方法浸泡消毒,以避免感染及带入病菌;无论水花,还是寸片,入池时一定要注意水温差异(以温差不超过2℃为宜)。

3.做好细致的饲养管理

·重视放养初期

①创安 养殖环境必须安全舒适(通过清塘除害、改善底质、培育水质可以实现)。安全:没有敌害生物(特别是放苗10天左右后,要注意水蜈蚣等敌害滋生);舒适:水质符合要求,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丰富。

②引食 水花初期能摄食水中的小型浮游动物,但依赖天然饵料数量难以满足,需要补充投喂人工饲料——初期可用鳗鱼粉料引食,日投喂量可掌控在每10万尾50-100克,并逐渐递增;寸片可投喂适口的配合饲料,日投喂量宜为总体重的3%左右。

·重视日常管理

①管水 池水以肥为宜,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为好。日常可视水质及透明度变化,适时施放腐熟粪肥和微生物制剂,并适量补充新水进行调节(使用光合菌、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有利改善底质和调节水质)<底质好必然水质好;水质底质好用药自然少>。

②喂食 饲料应选优质,视泥鳅规格大小及池水肥瘦,饲料粗蛋白宜为40%→30%;不宜为省钱选用劣质饲料;优质饲料,利于泥鳅生理健康,加速生长,且产生废物少,对水质负面影响小。日投喂次数可随池鳅规格宜分4-3次→3-2次,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少量多次(因为泥鳅是直肠子,一次性过量投喂,不仅不利于消化吸收,引发肠炎,而且会产生过多的废弃物,败坏水质)。饲料最好选用膨化颗粒,便于观察摄食和调节喂量。管理到位,饲料系数通常为1.5左右。 ③分养 水花2个月、寸片1个月后,泥鳅群体会因吃食不匀而出现个体差异;为确保整体生长,提高产量,应每月进行一次分养;后期可采取捕大留小,每2周轮捕1次,做到均衡上市。

④防病 以防为主,以维持良好的水质、投喂适宜的饲料、泼洒适量的微生物制剂为重点手段,尽量不使用化学物品和药物!

篇四 泥鳅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可行性报告

【泥鳅泥鳅养殖】

养殖泥鳅的可行性报告

一、泥鳅及其养殖概况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水产养殖的转型升级,过去被人们称作“小水产”的泥鳅现已成为养殖业的新宠,其价格也一路飙升,显示出来巨大的市场潜力。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称作“水中人参”。泥鳅养殖的优势较其他水产动物多,投资少,方法简便,节省劳力,效益高。其生命力顽强,抗病能力强,风险较小,容易开展人工养殖。我国的泥鳅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销路很广。发展泥鳅养殖前景广阔,是广大业内朋友致富的一条捷径。时至今日,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希望与志同道合之士,抓机遇,迎挑战,共同努力,闯出一片天地。

二、关于其收益情况

(1、)苗种成本

(2、)饲料成本

(3、)产量及毛收入

【泥鳅泥鳅养殖】

(4、)每亩投资成本

由此得出:每亩净收益为3.85万元。五亩总收益为19.25万元 备注:

【1】数据来源

1饲料价格来源于江西省科学院水产技师王勇 ○

2苗种及成鳅价格来源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陈庄泥鳅养殖基地胡经理 ○

3亩产2106 kg真实性及可行性求证人:信阳农专水产科学系杨治国教授 ○

4关于放养密度、○苗种规格,成活率及饵料系数来源于湖北生物科技学院实训基地

【2】为了将风险降得更低本报告将征询的部分数据稍作修改,其中,放养密度降低25%,成活率调低0.79%,饵料系数提高0.01.

三、前期投资分析

塘租3000元,增氧机1500元,二手摩托车500元,小型地称300元,备用药物杂物1500元,修屋搭棚2000元,发电机2000元,苗种90000万元,共计10.08万元。备注:饲料赊账

四、拟选场址:中牟

其区域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水资源较丰富且保护情况良好,水质优良,滩涂资源丰富。省内有利于长久发展。

五、结论

只要有决心,小泥鳅也能翻起大浪。真诚希望且需要广大朋友的加盟与支持,谢谢。

篇五 泥鳅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注意事项

泥鳅养殖注意事项

一、泥鳅养殖池水要求

1)水温: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4月上旬开始繁殖,5一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月还可产卵。人工繁殖的条件下,繁殖的水温为18一30 ℃ ,最适水温为22一28 ℃。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天气闷热时,池水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2)水质: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cm~20cm;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pH值为6.5-7.2),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并适时用田螺、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

注意:要经常注入新池塘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泥鳅养殖池水干净无污染是保证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并每隔一定时间(15-30天)用1-2ppm的漂白粉消毒一下,以达到灭菌防病目的。

二、泥鳅养殖模式及池塘建造标准

1)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地势平坦、通风向阳、进水和排水都方便、交通方便地方。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形状可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以长方形、东西走向较好。鳅池可用砖、石等材料砌成。

2)庭院养殖:使用的鳅池面积为50平方米~80平方米,池深1m~1.5m。,壁顶设压口,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cm~6cm。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口,水管直径1.5cm左右,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以便控制水位。出水口与溢水口应用铁丝网罩住,以防逃苗。

3)坑塘养殖: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每平方米可放养120尾左右。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其管理方法亦与池塘养殖相同.一般只需投点猪、鸡粪一类的有机肥料和农家的残存剩品,如米糠、菜饼等,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4)稻田养殖:稻田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逃跑。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中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5)放养前应进行泥鳅养殖池塘消毒及环境改善,其方法和用量具体参考如下: 消毒: 一般用生石灰,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鳅种放养前7天~10天,用生石灰0.2kg/平方米彻底清塘;5天~7天后,蓄水10cm~20cm。

环境改善:泥鳅苗入池前,为了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根据池塘水质情况,投施一些有机和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以培肥水质,施用量参考10kg/亩~15kg/亩。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

6)泥鳅投食及其用量标准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要求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粒径2.3毫米以内;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水温15℃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2%,水温20~28℃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3%~4%。每天投喂3次.

泥鳅的摄食量与养殖时间也有密切关系: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泥鳅泥鳅养殖】

泥鳅投食注意: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小时~4小时内吃完为准。成鳅期,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泥鳅生长、摄食情况等作出适当调整。残饵要及时清除。

7)泥鳅投苗标准: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肌肉丰富、无病无伤、体色鲜亮,一般情况下,规格为体长5cm~7cm的鳅种的放养密度为80/平方米~100尾/平方米(每亩放养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

8)日常管理: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记;早清塘、早开食、早放养(延长泥鳅生长期);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看天气变化情况、看水质变化情况、看季节变化情况等决定饲料投喂量。

9)疾病预防:每公斤饲料添加抗生素2克、三黄粉5克、维生素C 2克,拌匀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喂5天,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预防泥鳅气泡病时,做好对池中各种气体饱和度的检测,保证饲料供应充足,减少泥鳅吞食气泡的机会。若泥鳅已经发生了气泡病,可用5毫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并排出一部分老水,添加新水。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溶水全池泼洒防治车轮虫病和舌杯虫病。

总结: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泥鳅泥鳅养殖】

10)捕捞: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篇六 泥鳅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要点

一、泥鳅人工繁殖、孵化、培育技术培训

近年来,泥鳅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养殖泥鳅的高效益已经引起广大养殖户的普遍关注。在高价的刺激下,各地农户过度捕捞野生泥鳅,导致自然水域的产量急剧下降。由于野生泥鳅资源已经比较稀少,加上通过捕捉、电击、中转、运输之后的泥鳅苗用于养殖成活率不高、产量低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泥鳅苗种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泥鳅养殖的发展,开展泥鳅苗种的人工繁殖已经是刻不容缓。

目前传授泥鳅繁殖、培育技术的单位和个人很多,形式多样,收费有几千元到几十万元,在此我们提醒各位养殖户:真正的技术绝对不止几千元,但所谓“神秘、多么好”的技术也不值得花几十万元,我公司承诺学员来基地学习后能确保每个学员回去能顺利繁育养殖、生产销售苗种。 为了有效降低泥鳅养殖成本,让广大养殖户能获得可靠优良的苗种,我公司决定由我公司专家团队,将我们多年来反复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成熟稳定的泥鳅繁殖、孵化、育苗核心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部分养殖户,以点带面,来改变目前国内泥鳅养殖苗种靠野生资源的传统模式,引领国内泥鳅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该培育技术目前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绝对领先水平,其优势是:

(1)孵化、培育成活率极高、生长快:一般亲种催产后受精率、孵化成活率95%左右,从水花培育到寸片3-4厘米成活率达到80%左右,整个育苗时间只需15-20天。

(2)孵化、培育技术易学易懂:学员来我公司学习,我们采取的是专家亲临指导,学员亲自操作整个繁育过程,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学习方式,抓好整个繁育期的重点技术,如:根据鳅苗出膜后的生长发育特点,选用最适宜常用水体的浮游生物作开口饵料,注重培育期间水质的调控管理,用有效的措施控制微小气泡的产生防治气泡病,做好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的疫防,细心管理就会很顺利度过所谓的“寸片死”、“多少关”,进入成品鳅养殖。

(3)投资孵化场地设备简单实用:投资几千元的实用设备、操作简单方便、一天可孵化几百万尾苗种、一年可生产亿尾以上泥鳅苗种。

(4)经济效益高:以养殖1亩池为例,只需种鳅10斤左右,催产、孵化、培育时间20天左右,足可获得15万尾以上3-4厘米寸片苗种进入成品鳅养殖,再经4个月成鳅养殖,可亩产成品鳅2000斤以上。

(5)成本低回报高:学习掌握该项技术后就可开展泥鳅自繁自养,每亩减少苗种成本1-3万,还可为周边养殖户生产供应大量的苗种来获得利润。

为了帮助养殖户系统掌握泥鳅苗种的人工繁殖、孵化、培育技术,本公司基地将在4月10日-9月20日传授泥鳅的人工繁殖、孵化、培育技术。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时间,随到随学、实地学习,每个学员可分配0.5-1亩养殖池,由专家亲临指导,学员亲自动手操作整个孵化培育

过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5-20天左右,具体的时间不限,直到学会为止),并为学员提供长期技术指导服务。

二、培训学习内容

(1)水质管理技术:水色对水质的影响特性、水色种类对育苗的影响、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改变水色的主要方法、水质的检测、水质的调控。

(2)泥鳅繁殖孵化技术:泥鳅繁殖特性、亲鳅的正确选择和雌雄的鉴别、亲鳅的培育技术、催产剂的合理配比与灵活使用、催产后效应期的管理技术、孵化期间的管理技术、水花入池前的管理技术(人工催产自然受精、人工受精、静水孵化、流水孵化、环道孵化、孵化桶孵化)。

(3)苗种培育技术:投苗前育苗池清塘、消毒、培肥管理技术;育苗池培肥与投苗时间的衔接管理技术措施;水花、开口饵料的培养技术;培育期间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链的建立与维护管理技术;饵料的投喂技术;气泡病、寄生虫、细菌性疾病的有效防治技术。

特别承诺:为了确保每位学员学成后的经济利益,“泥鳅人工繁殖、孵化、培育技术”培训,每个县市仅限一名,以有效身份证为准,学费30000元。一般通过15-20天学习都能熟练的掌握该项技术。学习期间包食宿,并赠送不锈钢连续注射器一只、电子水质分析器一台、水温表一只、显微境一台(100-6400倍)、孵化桶一台(一次可孵化150万尾)。学员自己操作孵化,培育出的苗种5-10万尾可免费带回家养殖。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培训

学习内容(免费)

一、泥鳅生物学特性:泥鳅的种类分布、泥鳅繁殖的特点、泥鳅食性。

二、生态养殖技术:泥鳅养殖场地的选择和规划、成鳅池的建造、养殖前的准备工作、苗种的投放技术、水质管理技术、饲料的投喂技术、成品泥鳅捕捞技术、泥鳅的暂养运输技术。

三、泥鳅常见病的防治:水霉病、赤鳍病、打印病、细菌性肠炎病、车轮虫病、三代虫病等及敌害的防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5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