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嗜血杆菌病央视7套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副嗜血杆菌病央视7套
豁眼鹅养殖技术(五龙鹅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豁眼鹅养殖技术(20140716)

   豁眼鹅是我国优质的肉蛋兼用小型鹅品种,主产于我国的山东省莱阳市。豁眼鹅生长速度快,具有肉质优良,产蛋性能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的东北、山东、安徽、河南、湖南等地均有大面积的养殖。本片主要从豁眼鹅的历史、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场址选择、种鹅饲养、孵化、雏鹅饲养、青年鹅饲养、成年鹅饲养和日常管理等方面,来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豁眼鹅的养殖技术。

  产地与环境:豁眼鹅产区的地理条件包括丘陵、平原和半山区,年平均气温从11.2~4℃,绝对温差从35℃到-30℃,年降水量为600~1100毫米不等,无霜期为110~193天。主要产地为山东、辽宁及黑龙江等省。

  品种特征:豁眼鹅体型轻小紧凑。头中等大小,额前长有表面光滑的肉质瘤,眼呈三角形,上眼睑有一疤状缺口,为该品种独有的特征。颌下偶有咽袋。颈长,呈弓形。体躯为蛋圆形,背平宽,胸满而突出,前躯挺拔高抬,成年母鹅腹部丰满略下垂,偶有腹褶。腿脚粗壮。喙、肉瘤、胫、蹼橘红色,虹彩蓝灰色,羽毛白色。山东产区的鹅,颈较细长,腹部紧凑、有腹褶者占少数,腹褶较小、颌下有咽袋者亦占少数;东北三省的鹅多有咽袋和较深的腹褶。

  品种性能:豁眼鹅初生重公鹅70~77.7克,母鹅68.4~78.5克。成年公鹅体重、体斜长、胸宽、胸深、胫长分别为:4.36±0.35公斤、27.70±1.06厘米、8.03±0.80厘米、8.73±0.65厘米、8.64±0.64厘米;成年母鹅分别为:3.61±0.28公斤、24.22±6.89厘米、7.33±0.48厘米、8.23±0.73厘米、7.91±0.35厘米。在半放牧饲养条件下,年产蛋量为100个左右;在以放牧为主的粗放饲养条件下,年产蛋量为80个。一般第二、三年产蛋达到高峰;产蛋旺季为2~6月份,通常两天产1个蛋,在春末夏初产蛋旺季可三天产2个蛋,高产鹅在冬季给予必要的保温和饲料,可以继续产蛋。个体饲养的在饲料充足、管理细致的条件下,年产蛋量为100个以上。蛋重为120~130克,蛋壳白色,蛋形指数1.41~1.48,蛋壳厚为0.45~0.51毫米。屠宰测定:全净膛公鹅为70.3%~72.6%,母鹅为69.3%~71.2%。公母配种比例为1∶6~7,种蛋受精率为85%左右

  豁眼鹅养殖技术:

  五龙鹅又称豁眼鹅、疤拉眼鹅。五龙鹅是山东省莱阳市特有的畜禽品种,与国内其他鹅品种相比,具有产蛋量高、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较快、耐粗饲、抗病力强及鹅肉、鹅蛋的品质好等优势。

  1.外形特征

  五龙鹅体型较小,体质细致紧凑,全身羽毛洁白紧贴,头呈方形、中等大小,额前长有表面光滑的肉瘤,眼呈三角形,上眼睑有一疤状缺口,是该品种独有的特征,颌下偶有咽袋。嘴扁阔,颈细长呈弓形,体躯为蛋圆形,背平宽,胸满而突出,前躯挺拔高抬,成年母鹅腹部丰满略下垂,偶有腹褶,腿脚粗壮,有蹼相连。嘴、肉瘤、跖、蹼为橘黄色,嘴端肉红色,称为粉豆。

  2.豁眼鹅生产性能

  成年公鹅体重4~4.5公斤,母鹅3.5~4公斤。五龙鹅性成熟期一般为7月龄,雄雌配比一般为1∶4.5,在有水面的条件下受精率可达90%~95%。每年换羽时间在8~10月份,换羽速度快,仅需1~2个月。五龙鹅产蛋多,平均开产日龄为210天[来源:

  3.豁眼鹅肉用仔鹅的管理

  雏鹅3月龄以后,就进入肉用仔鹅的饲养阶段,习惯上都采取放牧饲养育肥,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在此期间的饲养特点是: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

  雏鹅放牧初期活动时间不要太长,每天控制在2次。随着日龄增大,再逐渐延长放牧时间。鹅的采食高峰在早晨和傍晚,早晨露水多,小鹅时期不宜过早放牧,待腹部羽毛长成后,再在早晨尽量早放;傍晚是采食高峰,所以应尽可能将茂盛的草地留在傍晚时放牧。放牧要与饮水相结合,放牧一段时间,把鹅群赶到池塘中,每次40分钟左右。放牧前应进行调教,按照空腹快、饱腹慢和草少快、草多慢的原则进行调教。放牧时应注意防惊群,鹅在外界天生胆小、敏感,应防止意外刺激而产生应激。天气炎热时要防止中暑现象的发生,当鹅群有鸣叫不安时,应及时加水,防止闷热缺水引起中暑。放牧时要防止中毒和疫病感染,附近有疫病的养殖区及喷洒过农药的牧地绝不可放牧。放牧时要避开畜禽粪便,防止鹅吃到被药死的死鱼、死虾、死鼠及其他腐败变质的食物。

  4.豁眼鹅养殖主要传染病防治

  小鹅流行性感冒,常发生在半月龄后的雏鹅,是鹅败血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生病雏鹅的死亡率一般为50%~60%,有时可高达90%~100%。应加强对鹅群的饲养管理,饲养密度要适当。此病多发于冬、春季节或多雨的初夏,因此要注意防寒防潮和保暖,保持舍内和垫草的清洁干燥与卫生。药物预防可选用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万~10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3天;也可用氯霉素,每只雏鹅肌注10~15毫升,每天2次,连用2~3天;用磺胺类药物,可按0.2%~0.5%的比例拌料饲喂。

篇二 副嗜血杆菌病央视7套
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的区别

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的区别

执业兽医师张良勇和大家共同学习

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是夏季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二种疾病的病原均是条件致病菌,亦是典型的继发感染性疾病,且二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大的相似性,对很多养殖朋友来讲,仅凭临床症状难以区分,而条件又有限难以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因此,有必要对两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总结,并区分。

1、发病症状的区分【副嗜血杆菌病央视7套】

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迅速,感染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出现体温高、反应迟钝,运动时或迫起时发出尖叫(疼痛),某些猪由于发生脑膜炎而表现肌肉震颤、麻痹、惊厥。副猪病猪四肢关节肿大,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眼睛灰色或褐色,个别有眼球突出,而后渐行性消瘦,最后死亡,从发病到死亡时间较长。【副嗜血杆菌病央视7套】

链球菌病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患猪体温升高,被毛粗乱,食欲不佳,逐渐消瘦。病猪眼睛潮红,脑膜炎型链球菌时猪眼球会斜向一方。

2、关节部位症状区分

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关节炎、跗、腕关节肿大、剧痛、瘸腿,用手一捏,疼得尖叫;剖检关节腔内有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物,关节腔润滑液增多,积液为清亮或微黄;副猪的关节肿大一般是对称性的,而链球菌则不一定。

【副嗜血杆菌病央视7套】

关节型链球菌关节腔积液是化脓型,比较浓稠,色泽深。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关节肿大,初期坚硬、温度升高,后期变软,触之有波动感,针刺流脓,有时伤口破溃后浓汁会自动流出;少数变硬、皮肤增厚;剖检滑液浑浊,有黄白色奶酪样块状物,关节周围皮下胶样水肿,有化脓性坏死灶,严重者关节软骨坏死。

3、心脏变化区分

副猪嗜血杆菌病形成“绒毛心”,链球菌病形成“铠甲心”,这是因为副猪嗜血杆菌病以渗出为主,是心包炎,心肌表面形成绒毛,心包与心肌之间是淡黄色渗出液、不粘连。

链球菌病是心肌炎,心肌渗出为主,所以心包与心肌粘连。

4、渗出液区分

副猪嗜血杆菌病腹腔有明显的纤维素性渗出,常出现腹腔脏器与腹膜粘连,严重的剖开腹腔后看不见腹腔脏器,整个腹腔脏器被黄白色纤维素性伪膜包裹,并且腹水严重,伴发怪臭味。

链球菌病也出现腹膜炎,但纤维素性渗出较少,主要以出血性炎症为主,并且没有太多的腹水。

5、用抗生素治疗辨别

链球菌感染用一般抗生素就能看到效果,副猪不行。

6、死亡后表现

副猪嗜血杆菌病为猪病死后体表不变色。链球菌病为病猪死后体表紫红色,尤其腹下颜色更深。

篇三 副嗜血杆菌病央视7套
副猪嗜血杆菌

【副嗜血杆菌病央视7套】 【副嗜血杆菌病央视7套】

篇四 副嗜血杆菌病央视7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制

【副嗜血杆菌病央视7套】

篇五 副嗜血杆菌病央视7套
一例新引进仔猪突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龙源期刊网 .cn

一例新引进仔猪突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作者:罗叶强

来源:《科学种养》2014年第02期

副猪嗜血杆菌病即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在仔猪断奶、饲料突然改变或长途运输、气候突变、气温低等应激情况下,猪抗病力降低,易诱发该病。若诊疗不及时或诊断不准确而延误治疗,会因继发或混合感染引起死亡,故应引起养猪户的高度重视。

1.发病情况 我乡红心村养猪户李某饲养有两头重约30千克的仔猪,其中1头于2013年3月5日早上发病而求诊。畜主诉这两头仔猪是2月27日从毕节地区黔西县贩运而来,再加上这几天气候异常,阴雨连绵,气温偏低,遂导致发病。

2.临床症状 患病仔猪表现为突然站立不稳,不愿走动,全身肌肉震颤,呈角弓反张状,卧地不起,颈部皮肤发红,呼吸困难,四肢关节肿大并失去平衡,两后肢表现得最为明显,食欲略有下降。患猪体温为41.8℃。

3.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但应注意与败血性(II型)猪链球菌病相区别。猪患链球菌病时,虽表现关节肿大,但全身皮肤淤血发紫,特别是猪体腹侧部尤其明显,败血症状更加严重;另外同一圈舍饲养的猪均会发病(该病例同圈饲养的另一头仔猪未见发病),且治疗效果不佳,转归多不良,以死亡居多。

4.治疗 选用对副猪嗜血杆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氨苄西林0.5克、复方氨基比林柴胡注射液20毫升,混合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维生素C注射液10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升,混合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两次。为缓解肌肉痉挛症状,一次性静脉注射硫酸镁注射液30毫升。1周后回访患猪痊愈。

5.体会 副猪嗜血杆菌因常存在于猪的鼻腔中,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对猪只危害较大,因此,养猪户应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一是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少从外地购买仔猪饲养;二是引进仔猪后应加强饲养管理,将仔猪饲养在温暖、舒适并垫有稻草的圈舍中,添加饲喂一些电解多维、葡萄糖等。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563112)

篇六 副嗜血杆菌病央视7套
猪副嗜血杆菌的防治

猪副嗜血杆菌的防治与鉴别

猪副嗜血杆菌病病原为巴士杆菌科,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在健康的猪鼻腔分泌物中可分离到本菌,在患病的肺中也可以分离到本菌,但健康的肺中分离不到本菌。共有15种血清型,各型之间毒力各不相同,无交叉免疫。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中易死亡,在干燥的情况下60℃5-20分钟被杀死,4℃存活7-10天。

长久以来,很多资料及个人表示,副猪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很少原发,多以继发形式出现,本人对此也持支持态度。但是,在整个2009年及2010年至今本人剖检出典型副猪症状中,几乎无一不是存在潮湿的恶劣环境。在2009年7-8月所谓高热流行期间,在环境好的养户中剖检病猪并未剖检出一例可视副猪明显剖检症状。所以本人认为,副猪的出现与潮湿的恶劣环境的关系甚至高于与原发病的关系,潮湿的恶劣环境很有可能是继发副猪的最终元凶。

在临床诊断上,很多人最初把副猪诊断为链球菌、流感或气喘病。在这里提出几点本人对上述几种疾病的鉴别观点,供大家交流。

1. 副猪与链球。之所以副猪与链球菌混淆,是因为副猪也出现肢蹄跛行,

体温升高。在多年的生产一线上,本人发现,关节炎型链球菌多发10日龄以后的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多以单发或小范围传播,体重在25-30公斤的保育猪及以上体重的猪很少出现关节炎型链球菌。而副猪在近几年中未在哺乳仔猪中剖检出典型可视症状,多发于断奶仔猪及以上的各年龄猪种,甚至于多胎次的经产母猪。本人还发现,链球菌几乎都出现关节肿胀的现象,而副猪很少出现关节肿胀,而是整条患病腿全部肿胀或是未见关节肿胀患病猪即出现跛行。

从剖检上来看,副猪和链球有明显区别。链球往往出现心与心包膜粘

连现象,俗称凯心。而副猪是心包内有大量积液,心脏表面有白色纤维性渗出,俗称绒毛心。链球腹腔肠道往往出现肠道浆膜严重出血,而副猪是出现浆膜纤维性渗出。剖检关节腔还发现,链球关节囊结缔组织多出现出血并增生,严重者出现脓肿。副猪关节结缔组织很少有出血或增生情况发生,关节囊内往往出现黄色粘稠液体,有时关节外观并未出现可视异常,一旦关节囊被打开即有粘稠液体喷射而出。

2. 流感与副猪。两者区别在于,流感同群传播迅速,几乎是全群发病;

副猪是体制弱小的猪先发病,而强壮的发病不明显或不发病,通常在同一猪群中有健康猪和发病猪同时存在。明显的区别还在于流感流的鼻涕清澈透明,副猪流的鼻涕混浊,多为灰白或乳白色鼻涕,有的还带有血丝。

3. 气喘病与副猪。从现场来看,这两种情况从外观上非常难以区分。从病

原菌种属上来讲,猪副嗜血杆菌也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常见菌,与巴氏杆菌、放线杆菌同属巴士杆菌科,只是菌属不同。本人2009年12月25日剖检的一例副猪病例中,气管、支气管粘膜严重出血,怀疑里面有支原体感染的可能。从剖检上来看,多数呼吸道疾病如肺疫、传胸也会出现

纤维性渗出,但渗出远没有副猪多发和明显。

猪副嗜血杆菌的防控心得。

从多次现场剖检来看即使副猪以原发形势出现,往往也存在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链球菌、呼吸道和病毒感染。关键还在于猪鼻支原体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症状几乎完全一致,用肉眼基本无法鉴别。据宣长和著第二版《猪病学》介绍,猪鼻支原体是猪多发性桨膜炎的最常见病原。所以治疗上,必须进行联合用药;在时机选择上必须进行早期全群投药。副猪的纤维性渗出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即没有太大的治疗价值。

本人经过多次验证,以下治疗措施效果比较明显,个别瘫痪病例第2天即可勉强行走,可以一试。

注射治疗:适用于个别个体,病猪能自主运动并且比较频繁,捕捉叫声明亮有劲,说明纤维性渗出还没有出现可以进行本方法。

强效克林混合乐新注射一侧,普诺康混合蓝园康泰注射另一侧。

乐新,头孢噻呋第三代头孢菌素,相对出现比较晚,并且很少用于呼吸道上,所以目前对副猪效果比较明显。

林可霉素其主要抗菌谱为革兰氏阳性菌,对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效果显著。副猪与链球为姐妹病,从多次解剖来看,有副猪存在几乎都或多或少有链球菌的征兆。拒赵德明等人翻译的第八版《猪病学》中描述,3―10周龄出现的多发性纤维性渗出和浆膜炎可视病变预示着猪鼻支原体的存在,林可霉素对猪鼻支原体是相当敏感的。

在此用普诺康主要是由于副猪抗药性较强,拒第七版《默克兽医手册》介绍喹诺酮类与青霉素类、林克胺类在体外有增效作用。恩诺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做用也高于头孢和林克霉素。还有资料介绍,国外多用恩诺沙星治疗支原体引起的猪支原体性关节炎。

蓝园康泰中红酒酵母多糖属免疫增强剂,提高猪的体制以增强其对副猪的耐受及抵抗能力。

对于大群预防性治疗一定要注意提高猪的自身免疫能力,必须添加免疫增强剂。 头孢林+疫瑞泰+金胞肽拌料,连喂一7天。对大群的防治效果非常显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58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