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浒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浒苔处理与应用的介绍

   [农广天地]浒苔处理与应用 

 

   浒苔本是一种多细胞绿藻,但是由于它生长迅速,并且连接成片,很快就会把近海海面覆盖,从而给海洋养殖带来损失,并且污染沿海环境。本片将为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科技工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浒苔打捞上来并且生产出海藻肥料的。本片首先讲解了浒苔的概念与生物学的特性,随后又讲解了浒苔暴发的原因,以及浒苔的危害,接着讲述了浒苔的无害化处理,最后还向观众朋友们讲一下关于浒苔处理与应用的介绍。 

   浒苔的概念与生物学的特性 

  浒苔属隶属于绿藻门、石莼目、石莼科。浒苔是中国海洋野生植物中极为丰富的大型经济藻类,广泛分布于海洋沿岸中、低潮区的砂砾、岩石、滩涂和石沼中。 

  浒苔藻体呈绿色,浒苔属广温、广盐、耐干露性强的海藻,属全球分布的种类,既可分布在海水中,也可在淡水中生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主要依靠自体分裂繁殖,正常情况下20天就能繁殖到原来的1.5倍,在自然界有较强的生命力。浒苔不需要很强的光照,在连续的光照下可以很好地生长。浒苔在空气中和海水中的耐热性不完全相同。浒苔在水温40℃的海水中不能存活,在35℃的海水中也不能长期保持体重正增长,最终死亡。 

  浒苔的生长期一般在15天左右,当藻体变黄发黑时即死亡。在北方海域包括青岛分布的种类主要为扁浒苔、肠浒苔和缘管浒苔,通常分布于潮间带的中高潮带,后两种浒苔通常为海区的优势种。其中肠浒苔的生长季节通常为2月至6月,缘管浒苔的生长季节为1月至12月。 

  浒苔的聚集,不会影响海水水质,在其生长过程中,还会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浮游生物。尽管浒苔对海洋生态环境不会产生负面作用,但浒苔聚集会对景观造成影响。浒苔绿潮后期导致山东沿海一线养殖的海参、鲍鱼大量死亡。 

  浒苔暴发原因:取决于是否有足够多的种子、充足的阳光,以及足够的营养源。这些年,全球变化为浒苔暴发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因素。人类过度经济活动造成的海水富营养化,也是浒苔暴发的重要原因。 

  所谓海水富营养化是指环境中以磷和氮为主的无机营养盐,超出了环境自身的调节能力,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海水富营养化主要与沿海区域工农业的迅猛发展、沿海城镇化的持续加快有关。 

  浒苔的无害化处理:浒苔干物质中微量元素丰富,可作为一种低污染的高膳食纤维、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丰富的新型海洋饲料。此外,浒苔具有味道鲜美、极易生长繁殖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海洋藻类饲料资源。还可以生产浒苔多糖、微生物菌肥、有机无机复混肥。

  浒苔的应用介绍

  1 浒苔的药用价值

  浒苔作为一种传统药用藻类,在我国古代药典中记载了它凉血、泄热、利尿、消痰、软坚散和降低胆固醇等的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活性成分浒苔多糖上,并且它在降低胆固醇、抗癌、抑菌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浒苔的药物利用方面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研究,例如研究者从浒苔中提取的脱镁叶绿素,能够参与消炎的过程并具有消炎的作用;而从浒苔中提取的一些化合物,经小白鼠的皮肤肿瘤实验证明,其对皮肤癌有抑制作用。

  浒苔具有分布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是开发海洋药物及保健品的极佳原材料。通过提取浒苔中多糖及其它活性物质而获得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功能的新药物和保健品,既实现了对浒苔的科学处理,又为海洋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

  2 浒苔的食用价值

  我国沿海居民很早就有食用浒苔的习惯,并因此称其为“海白菜”。例如我国北方沿海居民将肠浒苔做包子的馅料以及汤料等,青岛海域浒苔暴发期间,沿海居民还将浒苔进行腌渍做成咸菜;而福建福州一带群众则将浒苔作为馅饼的材料,以提高饼的口味和营养价值;浙江闵南—带群众将其做为春饼的调味品。食品中添加浒苔,既可提高食品色、香、味,也可改善食品营养价值。作为沿海国家的日本,也有食用浒苔的习惯。他们将浒苔粉和浒苔片作为食品配料或营养性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如:膨化食品、海苔花生等;而浒苔绿藻精等浒苔活性成分提取物则大多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与此同时,我国也在传统食用浒苔的基础上,对开发新型浒苔食品进行了探索,如浒苔挂面、浒苔酱、浒苔饮料和浒苔功能食品等。

  3 浒苔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以浒苔为原料生产的海藻粉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一些活性物质。用浒苔喂养禽水产动物表现出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海藻粉作为饲养动物的饲料,能够显著提高肉蛋品质。研究表明,在鸡饲料中添加浒苔粉可使鸡蛋中的胆固醇降低21.6%,且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鸡蛋中的含碘量增加,同时伴随蛋黄颜色的加深。浒苔饲料对奶牛养殖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产奶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饲料中添加海藻粉能够提高养殖动物的抵抗力,避免养殖业中滥用药物的现象。由此可见,以浒苔生产海藻的饲料将成为一种可以广泛推广的新型饲料。

  4 浒苔生物肥

  浒苔广泛分布于全球水域,具有适应能力强、暴发快的特点。浒苔中蕴藏着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其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海藻肥,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和矿物质元素,具有促生、增产、改良土壤、抗病等特点,适用于多种作物。

  中国海洋

[1] [2] 下一页

篇二 浒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刺参养殖与溶解氧的关系分析

  养殖水体溶氧量对刺参的生存生长、肥满度、饵料系数等都有影响,刺参养殖池塘的溶氧量必须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但目前许多养殖户对水体溶氧量重视不够,养殖效益不高。

  

  一、刺参养殖溶解氧的消耗因素

  

  1. 刺参消耗对溶氧量的影响

  据有关资料介绍,刺参在不同的温度下,单位时间耗氧量与个体的大小成正比,单位体壁重的耗氧量与个体大小成反比,耗氧量与体壁的各对数之间成直线关系,这与鱼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的实验结果相似。在正常的范围内,刺参成体耗氧量大约为0.4~0.8毫克/小时。刺参是靠呼吸树和体表同时进行呼吸的,呼吸过程是无数次吸水之后才有1次呼水,水温11~14℃时每9次或10次吸水后就进行1次呼水,水温19~22℃时每9~15次吸水后进行1次呼水,当水温为8℃左右时,刺参仅表现为肛门有轻微的开闭,很难区别是吸水还是呼水。为测定皮肤呼吸所占比例,摘除其呼吸树,水温8.5~13.5℃时,皮肤呼吸所占比例为39%~52%,水温上升为18.5℃时,所占比例急剧增加到60%~90%,水温再升高时,所占比例则变化不大。

  2. 浮游生物对溶氧量的影响

  水体溶解氧一部分是来源于空气,而大部分是由浮游生物光合作用产生。浮游生物白天产生氧气,而夜间要消耗氧气,因此会形成水体溶氧量昼夜间的差异,午后到傍晚溶氧量最高,黎明前溶氧量最低。在阴雨天气,浮游生物光合作用较弱,产生的氧气较少,夜间容易出现刺参缺氧发病或死亡。

  3. 水温、盐度及天气对溶氧量的影响

  春季表层水水温随着大气气温的上升而上升,会出现明显的水温分层现象。晴朗天气在风力的影响下,水表层会形成波浪,使水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溶解氧在水深0~1米处可呈过饱和状态。当水位进一步加深或遇到阴雨天,特别是大雨或暴雨天气,淡水会大量地注入养殖池塘,形成低盐度的淡水层,如不及时排出,对溶解氧的上下传递会起到阻滞作用。特别是夜间浮游生物向下和垂直移动到底部,再加上底泥的自身耗氧,使池塘底部的溶氧量不断下降,到了夏季这种情况更加明显,池塘底层溶解氧的不足会进一步加剧,从而形成稳定的缺氧层,对刺参有害的氨氮、硫化氢气体就会不断产生,也就很容易造成刺参缺氧而窒息死亡。

  4. 刺参排泄物、残饵及生物残骸对溶氧量的影响

  刺参排泄物、残饵及生物残骸长期在池底积累,这些有机物富营养化,在池底氧化分解,将很快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厌氧消化取代氧化分解,就会增加池水有机物的耗氧量和水的黏度,进一步导致氧化分解作用不能很好地进行,这时可溶性铵盐和非离子态的氨(NH3)按一定比例共存于水体中,但两者的比例随水温、pH值的变化而不同,其中氨(NH3)对刺参有较强的毒害性,很容易造成刺参中毒死亡。

  

  二、预防刺参养殖水体缺氧的措施

  

  1. 清除和控制耗氧物质

  首先,避免投饵过剩和大型藻类的死亡。对养殖3年以上、池底污染严重的池塘,要进行池塘的清淤改造,始终为刺参提供优良的养殖场所。其次,使浮游生物保持在适量旺盛的繁殖水平。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浮游生物适量旺盛的繁殖水平,既可起到为刺参提供优质饵料和隐蔽的作用,又可发挥光合作用的效能,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采用物理的筛绢过滤法或采用化学脱氮法可除去过多的浮游生物,减少溶解氧的消耗。

  2. 采取机械增氧法

  目前采用的增氧方法比较多,有水面搅拌式、水中充气式和池底铺设管道式,养殖户可根据水体环境选择合适的增氧机械和增氧方法。一般池塘上层水体很少缺氧,池塘底层水缺氧,通常采用的水车式增氧方式很难将氧气送达到池塘底部,因此,刺参养殖最好采用纳米微管增氧,以有效防止池底缺氧。特别是在阴雨天,这样的增氧方式可有效地解决雨后淡水造成的水体分层、溶解氧传递受阻等难题。

  3. 适时进行换水

  适时排除刺参养殖池塘老化池水,添加新鲜海水,不仅增加了池水溶解氧含量,而且对改善刺参养殖池塘水质和调节水体中浮游生物量也是非常有效的。换水最好选择在夜间到黎明前进行,白天天气晴朗应尽量少换或不换水,以利于刺参和浮游生物生长及溶解氧的利用。

  4. 定期投放微生物制剂

  定期投放或培养光合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不仅可显著提高光合作用效能,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使饵料生物大量繁殖生长,而且还可分解刺参粪便、残饵及水中有机物,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繁殖生长,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以减少刺参缺氧浮头和死亡。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邮编:264400)

篇三 浒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如何将浒苔变废为宝?

如何将浒苔变废为宝?

“我们正在利用海参加工车间内的烘干设备处理浒苔,这些浒苔其实用处很大,完全可以烘干后,作为海参的"过冬粮"。”7月3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了万芝堂海参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海边的浒苔让他也很头疼,每到这个季节他都为浒苔发愁,他也非常担心秋季海参收获时质量受到影响。介绍说,他这几年经过调查发现,海边出现的浒苔虽然对养殖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浒苔,将浒苔变废为宝,也是一件很有益的事。他说,现在正值海参加工淡季,他的加工车间已经很少加工干海参了,但是这些设备完全可以将浒苔烘干,这些被烘干的浒苔就可以成为海参在冬季时的“美食”。

7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万芝堂海参加工车间,推开房门 ,一股热浪袭来 ,加工车间内的温度很高。在加工车间的地面、货架上面,摆放着大量浒苔,很多浒苔已经半干。“我每天都在海边的养殖区域调查走访。”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一直在琢磨着,如何能让浒苔变废为宝。经过多次在网上查找资料,他发现浒苔可以作为食品,而且浒苔是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还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天然食品的原料,还有一些企业生产浒苔肥。“我是专业做海参的,完全可以把浒苔用在海参鲍鱼养殖上。”介绍说,他经过试验发现,脱水后的浒苔经过烘干后非常脆 ,虽然浒苔里面含有大量沙子,但是作为海参鲍鱼的饲料,这完全就是天然食品,而且用浒苔喂食海参,成本要比海带等低很多。

告诉记者,到了冬季海参活跃季节时,因为海底的海草已经很少了,养殖户都要依靠收购海带来喂食海参鲍鱼,如果把浒苔变成海参鲍鱼的“美食”会为养殖户节省一大笔成本。突发奇想地就开始烘干浒苔为海参鲍鱼储备“过冬粮”。

喂食前浒苔先进行粉碎

“你看这些浒苔被高温烘干后,还能保持浒苔的颜色品质不变。”在加工车间内抓起一把正在进行烘干的浒苔说,经过脱水后,将加工车间的温度提升,然后进行烘干,浒苔在干燥通风的加工车间内,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能烘干一批,经过计算,基本上每6斤左右湿浒苔就能出1斤干浒苔。这些浒苔被烘干后,需要进行粉碎才能喂食海参鲍鱼,因为浒苔本身有许多气囊,如果不进行粉碎,直接投入养殖池内,浒苔仍然要漂浮在水面上。干浒苔进过粉碎后,在喂食海参鲍鱼之前,先在水里浸泡一下后,这些绿色食品沉入养殖池内就成了海参鲍鱼冬季最好的“美食”。到了冬季,这些被烘干的浒苔,会提供给合作社的会员,这样养殖户喂食海参鲍鱼的成本就会降低很多。而且含有高蛋白、维生素的天然浒苔被海参鲍鱼食用后,这种“浒苔海参”将会提升海参的品质,现在海边看似烦人的浒苔,被利用起来已经成为可能,甚至会变成海洋天然的馈赠。

篇四 浒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青岛遭浒苔侵袭:人类活动致海水富营养化 合理利用难以形成产业化

青岛遭浒苔侵袭:人类活动致海水富营养化 合理利用难以形成产业化

山东青岛:浒苔让大海变“草原”。吕文正/CFP。

这个夏天,阳光、沙滩、海水,这些青岛的城市名片,暂时让位给了“草原”。“到青岛看草原”已经成了当地一句戏谑。

所谓“草原”,其实是海水中一种大型绿藻浒苔高度聚集而引发的生态“奇观”。这些个体呈管状中空结构的单层细胞藻类,最短几十厘米,最长2米,无数的个体缠绕着、簇拥着,在风海流的作用下,源源不断地涌向近海岸边,吞噬着美丽的海岸线。

海洋学家将“草原”称为“绿潮”。

从2007年至今,青岛这个海滨城市已经第5次遭受浒苔侵袭。浒苔围城,水产养殖业、海洋环境和旅游业遭受巨大冲击。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08年5~8月,黄海海域暴发的浒苔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22亿元,2009年发生的浒苔灾害对山东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41亿元。

一个让当地百姓困惑的问题是:浒苔缘何而生?事实上,科学家在对浒苔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人类过度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期待能将此类灾害纳入人类可控范围,甚至“变废为宝”。

困城:那片“骇人的亮绿色”

“7月6日,没错,是那一天。”这一天令青岛市第六海水浴场场长韩培金印象深刻。

当天早晨,在浴场巡视的韩培金看到零星的浒苔漂浮在不远处的海面上。这意味着从这天起,浴场全部工作人员又要投入到一场打捞浒苔的战役中。近年来,打捞浒苔已成为青岛市各大海水浴场夏季的常态化工作。

为保证浴场正常开放,韩培金带领60多人迅速开展打捞。从7月6日至今,他们每天早上6点多钟就开始捞,到下午一两点,基本能将当天涌来的浒苔捞完。退潮时间不一,打捞时间也会有所调整。

韩培金估算,最多时,他们每天能打捞四五十吨。捞起的浒苔被打包装车,运往胶州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相比浒苔的来袭速度,打捞工作有时会显得不够及时,这令韩培金很无奈。

大海深处的大片浒苔似乎更令人恐惧。曾有海洋学者前往深海海域考察,事后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形容当时的场景:“感觉自己完全迷失在一片绿色中。”

每次浒苔这样的海洋生态灾害袭来,都意味着青岛将进入全城“临战”状态。

来自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消息,7月6日监测显示,绿潮覆盖面积约410平方公里,分布面积约14700平方公里。当晚21时,北海分局紧急启动绿潮二级应急响应。6月13日,绿潮分布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北海分局启动绿潮三级应急响应。

根据2009年5月出台的《青岛市海洋大型藻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海洋大型藻类灾害预警级别分为Ⅰ、Ⅱ、Ⅲ、Ⅳ四级警报,分别表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二级预警意味着“近岸海域出现较大面积的海洋大型藻类,实际分布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或重大活动海域覆盖率0.5%以上,海藻出现聚集现象,可能对海上重大活动产生较大影响”。

与之相应的二级应急响应意味着“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请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同意后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并向市主要领导报告。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等主要领导应赶赴现场或到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进行指挥,有关部门和属地区市政府组成相应的工作组,负责具体指挥和处置”。

该预案的出台与2008年夏浒苔对这座城市的大规模侵袭不无关系。有资料显示,当年黄海海域暴发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有文献记录以来的最大规模绿潮,仅青岛地区打捞浒苔量高达100万吨,据专家估计,当年黄海浒苔绿潮生物量可能突破1000万吨。

今年的浒苔来袭规模虽不及2008年,但来得较晚,有学者预测往年8月初就会结束侵袭的浒苔,今年或许会推迟结束侵袭的时间。至于明年浒苔是否会来,海洋科学家们几乎众口一词:基本可以肯定会来,并将在今后几年持续影响山东沿海。

困战:天灾?人祸?

2007年之前,绿潮并不是青岛的海洋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尽管这座城市高级海洋专业人才占全国的3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70%左右,海洋科技优势明显。

“可以肯定的是,绿潮现象并非中国所特有。”叶乃好,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这位主攻藻类生物学与资源化利用的年轻博士,从2008年起开始研究浒苔。

叶乃好介绍,浒苔是石莼属的一个种,是形成绿潮现象的重要物种之一。绿潮多数以石莼属大型绿藻种类脱离固着基,形成漂浮增殖群体所致,是世界沿海各国普遍发生的海洋生态异常现象。一般发生在春夏两季,大多数在夏季高温期结束。

“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布列塔尼沿海发生大规模绿潮现象,之后是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再后来是本世纪初的日韩,以及近几年的中国,几十年时间内,绿潮遍及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北温带的多个沿海国家。世界范围内,近年来绿潮发生频率和生物量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叶乃好说。

浒苔为何会暴发?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庄志猛将其原因归结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浒苔暴发取决于是否有足够多的种子、充足的阳光,以及足够的营养源。这些年,全球变化为浒苔暴发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因素。人类过度经济活动造成的海水富营养化,也是浒苔暴发的重要原因。”庄志猛说。

庄志猛解释,所谓富营养化是指环境中以磷和氮为主的无机营养盐,超出了环境自身的调节能力,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海水富营养化主要与沿海区域工农业的迅猛发展、沿海城镇化的持续加快有关。

历数绿潮频发的国家,都是经济较发达的,“俗话说,条条江河归大海,经济发达意味着人类改变沿海环境的能力提高,相应的,破坏环境的能力也提高了。”叶乃好说。

“过去几十年,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膨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入海量剧增,加上地表径流带来的农田化肥、农药和其他污染物中的氮磷等营养盐,为浒苔暴发提供了充足的外部营养条件。”庄

志猛说。

富营养化问题显然已成为海洋科学家们近年来关注的焦点。2009年7月,在青岛召开的主题为“近海可持续生态系统及其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的学术讨论会上,海洋学者专题讨论了“我国近海富营养化及生态系统异常响应”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近海富营养化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不重视,可能会像太湖蓝藻一样,引发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

【浒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关于山东沿海浒苔的源头,叶乃好介绍,目前研究表明,山东沿海没有黄海绿潮的主因种。暴发的浒苔主要来自黄海海域中南部,受海洋风场和表层流场的作用,漂浮浒苔由南向北漂移,逐渐靠近山东半岛南岸附近海域,并在漂移过程中迅速生长,最终成灾。

随着研究的深入,浒苔的生长速度之快,以及繁殖方式之多样,令科学家们惊讶。叶乃好介绍,实验数据表明,在适宜条件下,浒苔的日生长速率一般为15%~20%;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和营养繁殖3种,繁殖能力很强。相比于其他藻类,浒苔吸收营养盐速率、光合速率,以及生长速率是非常高的,这无疑使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浒苔本身是一种无毒的海洋植物,但高度聚集就会造成诸多危害。”长期研究有害藻华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仁成研究员说,他从2008年起专注于浒苔危害性研究。

2008年,浒苔绿潮后期导致山东沿海一线养殖的海参、鲍鱼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于仁成所在课题组随即进行24~96小时浒苔急性毒性实验,模拟海参、鲍鱼密闭的养殖环境,观察浒苔对其影响。

结果显示,浒苔腐烂分解后,所产生的氨氮、硫化物及腐烂过程导致的缺氧对海洋生物具有急性毒性,特别是在封闭、半封闭的养殖海域,这是导致养殖海参、鲍鱼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于仁成介绍,腐烂浒苔所产生的氨氮和磷酸盐会刺激部分微藻生长,有可能在局部海域导致赤潮发生,造成次生灾害。同时,浒苔漂浮有可能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带来一定影响。他同时指出,在开放的水体环境中,浒苔灾害对水质影响很小。

但于仁成坦言,目前,关于浒苔的来源、演变机制、生态效应等,海洋科学界仅提出不同科学假设,还存在诸多未知。

青岛的海洋专家历时一年完成了重点课题“浒苔大规模暴发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专家们建议,为有效应对浒苔灾害,应建立跨省市、跨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合作调查与评估,提高应急响应和协同工作能力;同时建议加强近岸海洋环境生态保护,制定针对浒苔等藻类大规模暴发的综合防治措施。

困局:合理利用难以形成产业化

浒苔是一场场海洋灾害的“元凶”,但海洋科学家们逐渐开掘出了浒苔的另一面。

研究表明,浒苔干物质中微量元素丰富,可作为一种低污染的高膳食纤维、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丰富的新型海洋饲料。此外,浒苔具有味道鲜美、极易生长繁殖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海洋藻类饲料资源。

在这一领域,青岛的几家企业已捷足先登,却几乎同时遭遇了尴尬和困惑。【浒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青岛友清海产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海藻食品的企业。据该公司董事长陈子林介绍,2009年,该公司看准浒苔产品的商机,自主研发了相应设备和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浒苔面条,“当时生产了十几吨,味道挺不错,全部售完”。

令陈子林始料未及的是,这条生产线仅使用了一年,便被搁置在一旁,至今仍作为试验性质的新工艺,摆放在厂房中。

“最难过的是防腐关。”陈子林介绍,由于浒苔面条较湿,常温下仅能保存三五天。选择真空包装可放两三个月,但会损害口感。将其完全冷冻,则不便于销售。最后,陈子林不得不放弃。 困扰陈子林的还有浒苔的前处理设备问题:“将新鲜浒苔打捞起来后,加工前需要进行除砂、压榨等程序,购买相

关设备,需要上百万元资金。即使配齐设备,产品如何推广也是难题,毕竟市场认可具有滞后性,企业一旦无法收回成本,则会面临很大风险”。

在陈子林看来,要在浒苔来袭的两三个月内消化掉如此庞大数量的浒苔,对企业的清理能力、加工能力、推广能力、销售能力,都是巨大挑战,“这就需要政府提供一定援助”。

同样介入浒苔利用的还有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大生物”)。 这是一家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工程化利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据该公司董事长单俊伟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2007年浒苔侵袭青岛以来,该公司一直在研制浒苔的无害化处理方案,引起了市政府重视。

2009年,青岛市政府通过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入2000万元,入股海大生物,在公司的胶州生产基地建设“青岛市浒苔资源化利用基地”,初步实现了浒苔上岸定点压榨脱水和工厂化无害处理,目前该公司已研制出几十种浒苔饲料及肥料产品,出口国内外。

单俊伟坦言,若没有政府投资,公司的浒苔项目必然会亏损,“对浒苔的开发利用需要政府财政支持和企业的市场化行为相结合。”

一个饶有意味的细节是,2010年夏,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张士成副教授和陈建民教授曾受青岛科技局之邀前往考察浒苔的开发利用。

就在这一年的6月23日,这两位学者所在课题组经过多次研究探索,采用水热液化工艺,成功地完成了将浒苔转化为生物质油的试验,这意味着浒苔有望成为一种制造新能源的绝佳原材料。该研究成果刊登在当年的美国化学学会期刊《能源与燃料》(Energy & Fuels)上。

陈建民向媒体介绍,如果要投入工业化生产,需二三千万元投资,半年左右可建成投入使用;从实验室数据来看,若投入使用,每天可消耗1000吨浒苔,产出200吨左右生物质油。这一成果显然引起了青岛方面的关注。

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张士成回忆,接到青岛科技局邀请时,曾感到意外。考虑到青岛是浒苔的“重灾区”,而两位学者也期待“尽快把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工业生产上”,在对方盛邀下,两学者欣然前往。 海大生物成为两位学者考察的一站。单俊伟回忆,两位学者考察了海大生物的厂房和产品,提出希望投入一两千万设备进行中间试验环节,而这是决定产品能否最终走向大规模生产的关键。

考虑到企业风险,单俊伟当时没有应允,“后来的事我就没有参与了”。而此事在张士成返沪后也没有了下文,青岛方面再未和他联系。张士成曾坦言,他期待双方进一步合作,但需要有项目支撑。

“目前,国内对浒苔的开发利用还无法形成产业。”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曲克明指出,原因在于浒苔在一年中仅来袭两三个月,原料供应太集中,缺乏稳定性,此外,新鲜浒苔富含水分和杂质,分离成本高,储存费用高,这些都制约了浒苔的规模化应用。

“现在看来,浒苔的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单俊伟说。

本报青岛7月31日电。

原文地址:

篇五 浒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浒苔再逞凶 沙滩变草地”

今日威海

关注

2013年7月3日星期三编辑:林丹丹美编/组版:胡晓明

篇六 浒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浅论浒苔的开发与利用

1.2 浒苔的药用价值

我国医藉和民间经验认为,大型绿藻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降胆固醇、增强机体免疫力、软坚散结、消肿利尿及化疾之功效。据《随息居饮食谱》记载:浒苔“消胆、消瘰

疠瘿瘤、泄胀、化痰、治水土不服”;《本草纲目》记有浒苔“烧末吹鼻止衄血,汤漫捣敷手背肿痛”;唐代李殉编《海药本草》中称“石莼主秘不通,五鬲气,并小便不利,脐下结气,宜煮汁饮之”。沿海至今流传用石莼类煎服治急、慢性肠胃炎,广东则将浒苔作消暑解毒饮料[4、6]。

日本学者大房刚指出,某些浒苔对甲状腺肿大、咳嗽、哮喘、气管炎、扁桃腺炎、鼻出血等均有疗效,能解热镇痛[5]。浒苔中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硫酸多糖,具有降血脂和抗衰老的生物活性。徐大伦等利用浒苔多糖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体外实验证实,适度的浒苔可明显地促进T、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作用,对抗原提呈细胞活化所致的诱导IFN-γ的产生有明显的增强作用[6];研究发现,从绿藻提取的碳水化合物制剂“Respondin”能够明显地增强50~55岁年龄组接种流感疫苗的免疫应答;研究证明,浒苔具有明显降低胆固醇作用,以5%浒苔和1%胆固醇的饲料喂养大白鼠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浒苔能使血浆全胆固醇含量降低50%,游离胆固醇降低51%[8];周月蝉等试验证明,绿藻加工的产品“绿藻茶”能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同时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时血清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运动时肝糖元的消耗量,具有抗疲劳作用[9]。

2 浒苔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利用

利用浒苔传统上大多以农家形式,直接将鲜浒苔或通过自然晒干成浒苔干用作食物或饲料,谈不上是真正意义的深加工。目前,浒苔深加工产品还较少,主要有浒苔干片、浒苔精粉和浒苔绿藻精等。

2.1 在养殖业中的利用

在世界上,以海藻粉作为水产及畜牧饲料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爱尔兰、英国、南非、印度、新西兰等国家都建立了海藻饲料专业工厂来规模化生产海藻饲料。海藻粉含有极为丰富而独特的营养物质,还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在水产和畜牧业中,很多试验和研究证明,海藻对动物无毒副作用,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能改进饲料的营养结构并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对多数鳗鱼、虾、蟹有较好的促生长作用,并能增强免疫力,能有效地提高幼鳗鱼、虾、蟹的成活率,提高鱼肉的品质,特别是绿藻粉具有芳香气味,是鳗鱼、虾、蟹诱食剂。挪威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藻粉饲料生产国,而丹麦、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挪威等国在动物饲料中都加有一定比率的海藻粉。我国近10年来对海藻饲料粉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生产和应用水平还相距甚远[3,7]。

浒苔深加工产品作为海藻类养殖饲料或饲料添加剂,用于水产养殖,可有效地促进鱼虾贝等水产动物的生长,提高产量,改善肉质和体色,提高品质。同时可提高饲养动物的抗病力,增进健康,从而减少抗生素及其它化学药物的用量,减少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提高水产品品质;用于蛋鸡养殖,可显著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提高鸡蛋品质。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的试验证明,在饲料中添加5%的浒苔精粉饲养蛋鸡,可使鸡蛋中胆固醇降低21.6%[3]。高和坤等研究发现,在蛋鸡饲料中加入海藻粉,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谷海源等在蛋鸡饲料中加入海藻粉,结果发现,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蛋黄颜色逐渐加深,而且鸡蛋中碘的含量增加。

刘纯仁等在蛋鸡饲料中添加3%的海藻粉,结果表明,添加海藻粉不但提高了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同时产蛋率提高了60%,破壳蛋减少45%。刘永钢报道,在蛋鸡日粮中加2%~6%海藻粉,结果试验组鸡蛋的蛋白高度、哈夫单位均有所提高[8]。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濑户内海区水产研究所与日本水产(株)共同研究开发出饲料中添加海藻发酵产物可大幅度提高养殖水产品对病毒、细菌疾病的抵抗力之技术,在一般配合饲料中添加10%的海藻发酵物质投喂真鲷,可提高对真鲷养殖中代表性病毒病虹彩病毒病的抵抗力[10]。

2.2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我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沿海居民都有食用海产绿藻的习惯。我国北方沿海居民用肠浒苔作成饼或和肉做包子、做汤料;浙江闵南一带群众将其弄碎用油煎后混入其它佐餐料做为春饼的调味品;福建福州一带群众将其炒干做为光饼的馅料。日本人素有食用海藻的习惯,宴席上甚至出现了纯以海藻组成的拼盘——名叫“七彩大会”,近10多年来,在日本的四国和九洲等温暖海区开展栽培礁膜和浒苔,年产量达1000多t干品[5]。

食品中添加浒苔,既可提高食品色、香、味,也可改善食品营养价值。目前浒苔深加工产品,浒苔粉

和浒苔片在日本作为食品配料或营养性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如:膨化食品、海苔饼干、海苔花生、海苔干脆面等;而浒苔绿藻精等浒苔活性成分提取物则大多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

我国在传统食用浒苔的基础上,也对开发新型浒苔食品的进行了探索,如浒苔挂面、浒苔酱、浒苔汤料、浒苔果冻、浒苔绿藻精饮料和浒苔功能食品等

3 浒苔开发利用应注意解决的两个问题

3.1 发展浒苔人工养殖

浒苔为野生藻类,自生自灭。由于自然繁殖,种质无法控制和改进,纯度、质量、产量难以提高,且生长周期短,易受自然条件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日本与韩国已实现人工养殖浒苔。目前福清市海兴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也开发成功人工养殖浒苔技术,对开发利用浒苔资源有重要意义。延长浒苔生长期从9月至翌年4月止,改变浒苔生长环境,移向海平面上吊养在维尼网帘上,亩产量高、品质好,有利于产业化生产[3][3、11]。 。

3.2 浒苔深加工技术

浒苔的藻体为长丝状,长而细,以常规方法清洗易缠绕、漏失,难以清净泥沙等杂质;同时浒苔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而呈翠绿色,而浒苔的叶绿素在加工过程中极易破坏、漂白而褪色劣变。同时浒苔含盐分高,用淡水脱盐也易引起绿色漂白。因此浒苔深加工应注意解决好清洗、护绿和脱盐的技术问题。福清市海兴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采用自制的清洗设备,通过挤揉、切粗等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浒苔清洗缠绕、漏失,不易去沙的问题。通过采用调节pH值等技术措施,解决护绿和淡水脱盐易退色的矛盾[3]。

参考文献

[1]何清,等.东海绿藻缘管浒苔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海洋科学,2006,30(1):35-38.

[2]吉宏武,赵素芬.南海3种可食绿藻化学成分及其营养评价.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19(3):19-23. [3]陈灿坤.浒苔加工技术研究项目技术总结报告(鉴定材料).2006,6.

[4]高福成.新型海洋食品.北京:轻工出版社,1999.

[5]马贵武.开发大型绿藻的意义与途径.湛江水产学院学报,1990,10(2):85-88.

[6]徐大伦,薛长湖,等.浒苔多糖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体外实验报告.食品科学,2005,10:164-169. [7]常巧玲,孙建义.海藻饲料资源及其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研究.饲料工业,2006,27(2):62-64. [8]魏尊,等.饲料中添加海藻粉对蛋品质的影响.饲料研究,2005,6: 24-26.

[9]周月蝉,等.某品牌绿藻茶保健功能研究.实用预防医学,1999,6(1):78-79.

[10]濑户内海.利用发酵海藻饲料提高养殖鱼的抵抗力.现代渔业信息,2006,27(7):44-45. [11]杨志娟.新型绿藻汤料的开发.食品工业,200:3:42-43.

*资助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浒苔深加工技术开发”(2006GB2C400134)。

篇七 浒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几种饲料原料对刺参幼参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第32卷第1期          渔 业 科 学 进 展 2011年2月        PROGRESSINFISHERYSCIENCESVol.32,No.1Feb.,2011

几种饲料原料对刺参幼参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郭 娜1 董双林1 刘 慧2*

1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岛266003)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

摘 要  研究了不同饲料原料对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Selenka)幼参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实验采用鱼粉、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Kuntze、浒苔Enteromorphaprolifera、海带Lam-inariajaponica和海泥5种主要原料配制的饲料投喂体长为4.18±0.23cm、体重为5.99±0.26g的

刺参幼参,进行了为期80d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束时,投喂鼠尾藻饲料、浒苔饲料和动物性饲料的刺参特定生长率(SGR)分别为95.36%/d、92.29%/d和84.87%/d。这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生长效果要好于投喂海带饲料和海泥饲料的刺参。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室内养殖条件下,虽然刺参能够更好地利用植物性蛋白,但是可以将动物性蛋白作为刺参的辅助性饲料成分,配制出营养更全面的配合饲料;浒苔作为刺参幼参的养殖饲料原料是完全可行的;海带粗加工产品不适于用做刺参饲料的主要成分。

关键词  刺参  饲料  浒苔  生长  体成分

中图分类号 S963.71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0-7075(2011)01-0122-07

Effectsofseveraldietsonthegrowthandbodycomposition

ofApostichopusjaponicus

GUONa DONGShuang-lin LIUHui

【浒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1

1

2*

1

(FisheriesCollege,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266003)

2

(YellowSea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FisherySciences,Qingdao266071)

ABSTRACT  Thisstudywasconductedtodeterminetheeffectsofseveraldietsonthe

growthandbodycompositionofseacucumberApostichopusjaponicus.A.japonicusat4.18±0.23cmofbodylengthand5.99±0.26gofbodyweightwerefedwithdifferentdiets,includinganimal-based(fishmeal)diet,SargassumthunbergiiKuntze,Enteromorphaprolifera,Lami-nariajaponica,andseamud-baseddietfor80d.Seacucumbersweremaintainedinglassaquariaandfedwiththefivedifferentdiets.ThespecialgrowthrateofseacucumbersfedwithdietsofS.thunbergii,E.prolifera,andfishmealwere95.36%/d-1,92.29%/d-1and84.87%/d-1,re-spectively,whichwerenotsignificantlydifferentbuthigherthanthosefedwithdietsofL.ja-ponicaorseamud.Itwasfoundthat,althoughtheanimal'sutilizationofplantproteinwashigh-欧盟第七框架计划项目(PIRSES-GA-2008-230803)、山东省2010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2010GHY10510)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08D04)共同资助

*通讯作者。E-mail:liuhui@ysfri.ac.cn,Tel:(0532)85844718收稿日期:2010-10-09;接受日期:2010-12-14

 ,,,:(

 第1期  郭 娜等:几种饲料原料对刺参幼参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123

er,itispracticallyfeasibletoformulatemorewholesomefeedbyusinganimal-basedproteinas

thedietingredient;E.proliferaisanalternativefoodsourceforjuvenileseacucumbers;GrounddriedL.japonicashouldnotbeusedasthemajoringredientofseacucumberdiets.KEYWORDS  Apostichopusjaponica  Diet  Enteromorphaprolifera  Growth 

Bodycomposition

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Selenka属于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我国特有品种,为海产八珍之首,具有很高的营养与药用价值(隋锡林等 1990)。现在由于刺参养殖的过速发展和不规范运作,加之相关研究、基础设施、养殖工艺和方式的滞后,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刺参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刺参育苗与养殖生产的成败。由于对刺参营养需求缺乏研究,现有的刺参饲料要么取自天然海藻,要么由养殖户采用海泥等自行配制。在目前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原料紧缺、刺参饲料市场比较混乱的情况下,饲料开始成为限制刺参苗种与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袁成玉等 2005)。特别是在刺参的稚幼参培育阶段,因为天然饵料产量不足、人工饲料配比不当以及刺参营养与饲料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刺参饲料产业的发展。因此,了解不同发育时期刺参的营养需求,开发刺参养殖专用营养配合饲料是目前刺参养殖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从刺参育苗及养殖的生产模式看,幼参阶段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大型海藻磨碎液为辅。人工配合饲料在培育幼参阶段的使用已得到大多数生产厂家的认可,但问题也不少,如配方混杂、使用效果不稳定、原料质量良莠不齐及营养成分不均衡等。大型海藻磨碎液的种类有鼠尾藻、马尾藻Sargassum和大叶藻Thalluslaminari-ae等,实践证明,以鼠尾藻投喂效果最好。但是由于新鲜鼠尾藻等刺参常用天然饵料价格昂贵,且受采收时间限制而不易获得,因此寻找新型海藻种类作为刺参的天然饵料来替代鼠尾藻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现在不少生产单位采用川蔓藻RuppiaL.、石莼UlvalactucaL.等替代鼠尾藻,其效果尚可(袁成玉等 2005)。

关于不同饲料处理对动物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在鱼类方面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石 英等 2009),但针对刺参的相关研究不多。本实验比较研究了几种饲料原料对刺参幼参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确定了对其生长有较好促进作用的新型饲料原料品种,以期为刺参营养与饲料的相关研究、全价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探究刺参的消化生理学和消化系统发育学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刺参的来源及规格

实验用刺参幼参购自山东青岛市胶南忠海水产有限公司,随机选取大小均匀、健康无病的个体,用于实验。刺参规格大约为6g/头。1.2 实验用饲料

选用鱼粉、鼠尾藻粉、海带粉、海泥、浒苔为主要原料。鱼粉来自山东即墨鳌山卫黄海水产研究所饲料厂,为进口白鱼粉;鼠尾藻粉和海带粉来自山东青岛田横刺参养殖场;海泥来自山东青岛胶南刺参养殖场,粉碎后过100目筛;浒苔来自于浙江宁波,粉碎后过100目筛。将原料按比例充分混合后配制成5种不同的饲料。投喂前将5种饲料置于5个塑料盆中,加入少量清水,搅拌成湿颗粒状,均匀地撒入玻璃钢水槽中。采用过量投喂法,日投喂量约占刺参体重的8%,与杨秀兰等(2005)报道的幼参投喂量相当,实验过程中根据刺参生长和摄食的情况调整投喂量。本实验中饲料的营养成分均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获得。实验饲料的配方及主要营养成分见表1。

1.3 实验设计和养殖条件

,

                      渔 业 科 学 进 展124

表1 实验饲料配方及营养成分分析

Table1 Ingredientcompositionandproximatenutrientanalysisoftheexperimentaldiets

Ψ(%)

原料Ingredient

鱼粉Fishmeal

鼠尾藻粉S.thunbergiipowder浒苔粉E.proliferapowder海带粉L.japonicapowder海泥Seamudpowder粗蛋白(%)Crudeprotein粗脂肪(%)Crudelipid粗灰分(%)Crudeash总能(kJ/g)Grossenergy

动物性饲料Dietofanimalfeed

2060--2025.965.7842.5510.04

鼠尾藻饲料DietofS.thunbergii

-80--2023.314.2847.818.41

浒苔饲料DietofE.prolifera

--80-2020.584.5449.308.12

海带饲料DietofL.japonica

---802012.624.3552.327.11

第32卷 

海泥饲料Dietofseamud

----1002.942.8089.590.25

均投喂同种饲料,成分为80%的商品饲料和20%的海泥。养殖实验用海水为天然海水,经过沉淀、砂滤。水槽内水体处于反复循环状态,以保证溶氧在5mg/L以上。养殖环境条件为T:16~17℃,pH:7.5~8.2,S:30,光照周期为10L∶14D。每天于14∶00吸粪、换水各1次,每次换水1/2;每天于16∶00投饵1次。每次投饵前关掉循环水泵,投饵后待饲料全部沉淀再开启,每次循环暂停大约0.5h,以避免饲料随水流而散失。待刺参出现有规律的摄食后选取体质健壮、规格相近的刺参进行实验。养殖实验于2009年4月24日正式开始,将驯养后的900头刺参幼参随机平均放入15个直径为1m、水容量为160L的蓝色塑钢桶中,每个桶中60头幼参。实验共设5组,分别投喂不同的饲料:A组投喂动物性饲料;B组投喂鼠尾藻饲料;C组投喂浒苔饲料;D组投喂海带饲料;E组投喂海泥饲料。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80d。刺参的初始湿重为5.99±0.26g,初始体长为4.18±0.23cm。1.4 生长测定和样品采集

从实验的第0天开始,每20d从各水槽随机抽取20个刺参样品测量体长、体重。体长测量方法是把刺参放在培养皿中,加适量海水后静置,测量其自然伸展后的长度(朱建新等 2007);体重的测量方法是把刺参从培养皿中轻轻取出后,在干滤纸上放置30s后快速用1/10电子天平称量。为了减少操作误差,实验过程中体长、体重的测量均由同一固定实验人员完成。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计算公式如下:

SGR=(lnW2-lnW1)/t×100%

式中,W1为初始体质量,W2为实验结束时的体质量,t为实验时间。饲料系数(FCR)=投入饲料量(g)/体重增加量(g)。

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每个水槽随机抽取3只刺参用液氮迅速冷冻,置于-80℃冰箱内作为以后分析刺参生化组成的样品。

1.5 样品生化组成的分析

饲料营养成分和实验刺参体成分的测定采用AOAC(1995)的方法。粗蛋白的测定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粗脂肪的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粗灰分的测定用马福炉550℃烘干24h;总能用PARR1281氧弹仪测定。1.6 数据处理

对刺参幼参的生长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n=3),经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Duncan多重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4

2 结果

2.1 刺参的生长

不同饲料原料处理组对实验刺参幼参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的影响见表2。结果表明,经过80d的分组饲喂后,刺参的SGR值因投喂饲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A、B和C组刺参呈现出显著的生长,其中B组刺参的SGR值达到了最大,为95.36%/d;C和A组刺参的SGR值次之,分别为92.29%/d和84.87%/d。这3组之间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D组刺参的SGR值显著小于A、B、C3组(P<0.05),为37.05%/d。而E组刺参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生长,它的SGR值与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A、B、C3组相比差异极为显著(P<0.01)。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实验处理组的饲料系数也各不相同。其

中,C组的饲料系数最小,为5.25,它与A、B两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D组的饲料系数最大,为18.14,它与A、B、C3组的差异显著(P<0.05),与E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E组由于出现负生长现象,饲料系数也为负值。

表2 不同饲料原料对刺参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的影响

Table2 Specialgrowthrate(SGR)andfeedconversionratio(FCR)ofA.japonicusfedwithdifferentdiets

0d

处理TreatmentA组GroupAB组GroupBC组GroupCD组GroupDE组GroupE【浒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20d

40d终质量Wt(g)

40dbodyweight7.27±0.38c7.96±0.88c8.35±0.71c5.45±1.22b3.58±0.33a

60d

终质量Wt(g)终质量Wt(g)【浒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60dbodyweightFinalbodyweight9.20±0.22c11.02±0.27c10.08±0.54c7.13±0.67b3.83±0.37a

11.84±0.27c12.68±1.67c13.18±0.75c8.36±1.19b4.18±0.12a

80d特定生长率

SGR(%/d)84.87±3.73c95.36±19.65c92.29±23.35c37.05±13.43b

饲料系数

FCR6.58±0.45b5.53±0.35b5.25±0.29b18.14±0.93c

初质量W0(g)终质量Wt(g)

Initialbodyweight20dbodyweight6.00±0.065.88±0.165.94±0.346.18±0.325.97±0.38

4.73±0.25b5.04±0.54b6.14±0.37c4.53±0.74ab3.62±0.68a

-44.44±7.04a-21.34±0.99a

  注:同一列中标有相同字母的数据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相邻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间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Note:Samelette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whileadjacentlette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alternatelette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extreme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1)

表3 不同饲料原料对刺参体长的影响

Table3 BodylengthgrowthofA.japonicusfedwithdifferentdiets

处理TreatmentA组GroupAB组GroupBC组GroupCD组GroupDE组GroupE

【浒苔对海参养殖的影响】

初始体长L0(cm)Initialbodylength

4.36±0.154.30±0.234.09±0.274.18±0.263.97±0.05

20d体长Lt(cm)

Lengthat20d3.57±0.12b3.58±0.19b4.16±0.18c3.64±0.14b3.39±0.41a

40d体长Lt(cm)

Lengthat40d4.38±0.14c4.56±0.62c4.98±0.27c3.86±0.42b3.36±0.19a

60d体长Lt(cm)

Lengthat60d5.26±0.55c5.44±0.82c5.31±0.49c4.02±0.64b3.48±0.02a

80d终体长Lt(cm)

Finallength5.51±0.43c5.66±0.29c5.83±0.19c4.19±0.07b3.86±0.11a

  注:同一列中标有相同字母的数据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相邻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间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Note:Samelette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whileadjacentlette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alternatelette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extreme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1)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各处理组刺参幼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生长情况。从实验

开始到第20天,以C组刺参的体重和体长增加最快。体重从5.94±0.34g增重为6.14±0.37g;体长从4.09±0.27cm增长为4.16±0.18cm。而其他4组刺参的体重和体长都有所下降,呈现出负生长的现象。C组刺参的生长与A、B、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E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从实验第20~40天,各处理组刺参的生长情况又呈现出新的不同。C组刺参的体重和体长依然是增加最快的,分别为8.35±0.71g和4.98±0.27cm,而A、B和D组刺参首次呈现出正生长的趋势。A、B、C组之间,,)

负生长。

实验第60天,B组刺参的体重和体长增加最快,分别为11.02±0.27g和5.44±0.82cm。E组刺参的体重增重到3.83±0.37g,体长增长到3.48±0.02cm,首次出现了正生长趋势。5组刺参之间的生长差异情况与实验第40天时相同。

在第80天实验结束时,A、B和C组刺参表现出较好的生长。C组刺参的体重和体长平均值都大于其他处理组,体重增重为13.18±0.75g,体长增长为5.83±0.19cm,与A组和B组刺参差异不显著(P>0.05)。D组刺参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但与A、B和C组刺参存在显著差异(P<0.05)。E组刺参的生长虽然从负增长转变为正增长,但生长情况与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A、B、C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摄食5种不同饲料原料的刺参幼参在80d的养殖阶段中特定生长率(SGR)和体长的变化趋势见图1和图2

图1 不同饲料原料对刺参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Fig.1 Specificgrowthrates(SGR)ofA.japonicusfedwithdifferentdiets

图2 不同饲料原料对刺参体长的影响

Fig.2 BodylengthgrowthofA.japonicusfedwithdifferentdiets

2.2 刺参的体成分

表4 不同饲料原料对刺参体成分的影响

Table4 BodycompositionofA.japonicusfedwithdifferentdiets

处理Treatment粗蛋白(%)Crudeprotein粗脂肪(%)Crudelipid粗灰分(%)Crudeash水分(%)Moisture能量(kJ/g)Energy

实验初始Initial

A组GroupA

44.08±1.04a6.81±1.31a33.28±1.46a85.59±0.3713.81±1.63

aa

实验终末Final

B组GroupB50.48±1.03d7.94±0.15a28.34±1.95a87.44±0.18a14.82±1.02a

C组GroupC48.50±1.03c9.47±1.04b29.52±2.72a89.12±0.2214.39±1.62

aa

D组GroupD46.73±0.60b7.36±0.82a28.88±1.58a84.13±0.1614.87±0.43

aa

E组GroupE46.20±0.06b6.70±1.03a31.92±2.75a84.61±0.34a14.04±0.28a

48.48±1.16c10.13±1.90b26.33±1.86a90.49±0.2915.39±2.01

aa

  注:同一列和行中标有相同字母的数据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相邻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间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Note:Samelettersinthesamelineindicate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whileadjacentlettersinthesameline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alternatelettersinthesamelineindicateextreme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1)

本实验中刺参的体成分由整只刺参样品测定获得。其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是以干物质为基础测定的。由表4可以看出,饲喂不同饲料原料对刺参体内的粗灰分和水分的含量,以及单位体重的能值均无显著影响,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百分含量存在差异。不同饲料处理组的刺参体蛋白成分与初始值相比均有提高,其中B组刺参的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50.48%,与A、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初始值和D、E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A、C组刺参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48.48%和48.50%,这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D,P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5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