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中棚栽培技术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竹荪中棚栽培技术
玉米秸秆栽培竹荪,好竹荪全凭技术新

   好竹荪全凭技术新(2009.12.23)    

  (纪实)竹荪生长的全过程

  (主持人)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有“菌类皇后”美称的竹荪,竹荪不但美味,价格也很昂贵,每公斤干竹荪能卖到500元左右。在“中国竹荪之乡”贵州省织金县,近几年推广了几项先进的竹荪栽培和管理技术,让每亩竹荪的产量增加了30%,这对竹荪来说可不是小数目,要清楚这些技术,咱们先来认识一个叫吴勇的人。

  在织金县提起吴勇,很少有不知道的,他是当地成功栽培竹荪的第一人,这些年他还在不断地改进栽培方法,来提高竹荪的产量,眼前这些棚子,就是吴勇在传统栽培棚的基础上改进的。

  (采访)贵州省织金县竹荪研究所所长吴勇:“这就是封闭中棚栽培,中柱高在一米八,边柱80厘米,这上面全用塑料布蒙上,两边开有气孔,用来通风。”

  这中棚比常见的蔬菜大棚小了一圈,又比以前栽培竹荪的小拱棚大着好几圈,所以叫做中棚。就这棚子大小上的一点变化,却让竹荪增产了不少。

  (采访)贵州省织金县竹荪研究所所长吴勇:“这增产的效果至少增加30%”。

  每亩增产30%,可不是小数目。以前的栽培棚,平均每亩能出50公斤的干竹荪,增产30%,就是增加了15公斤。按一公斤干竹荪500块钱计算,这一亩就能多赚7500块呢。

  为什么用中棚栽培竹荪能增产那么多呢?这还得从吴勇改进老棚架的过程说起。

  前些年,织金人栽培竹荪用的都是这种上下两层的棚子,上面是由遮荫网、树枝、树叶搭成的荫棚,高度在2米左右,荫棚下面是种竹荪的垄畦,上面搭有70厘米高的小拱棚。这两层棚子的结构,为竹荪提供了一个类似野外的生长环境。

  野生竹荪对环境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总结起来有三条,首先要求空气清新。

  其次,光线不能太强。

  (采访)贵州省织金县竹荪研究所所长吴勇“竹荪在天然环境中,总是七分阴三分阳,不能阳光直射。”

  第三,土壤既要湿润,又要透气,湿度要一直保持在60%左右,太高或太低都会抑制竹荪菌丝的生长。

  第一个条件空气清新,是比较容易满足的,把棚子搭在远离城区、没有污染的山林里就行了。

  搭在上面的荫棚,是为了给竹荪遮荫,达到七分阴三分阳的光照条件。

  下面的小拱棚,以及小拱棚两侧的排水沟,则是为了保持60%的土壤湿度。因为搭在上面的荫棚只能遮荫,却挡不住雨水,到了阴雨季节,上面漏雨,边上潲雨,土壤湿度很容易就会超过60%,就长不出竹荪了。用小拱棚把种竹荪的地块罩起来,两侧再挖上了三四十厘米深的排水沟,就可以及时地把雨水排出去,不让棚内的土壤湿度超标。

  排水沟看似能解决土壤湿度过高的问题,实际上却造成了一个严重的损失,栽培畦的边上几乎都长不出竹荪来。

  (采访)贵州省织金县竹荪研究所所长吴勇:“这个沟开得很深,这就造成边上干燥,这块木材就是边缘干燥。”

  排水沟挖得太深,垄畦两边就会有30——40厘米高的土层裸露出来,土里的水分就很容易被蒸发掉。土壤湿度一低于60%,也就长不出竹荪来了。根据种植户的经验,每个栽培畦上长不出竹荪的面积几乎占了整个栽培畦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也就意味着,每个栽培畦的产量损失都在三分之一左右。

  排水沟太深会造成产量损失,那把沟挖得浅一点,是不是就可以解决问题呢?

  (采访)贵州省织金县竹荪研究所所长吴勇:“沟挖浅了也不行,如果浅了,水就会漫上去。”

  如果排水沟挖得太浅,沟里的水就很容易渗透到垄畦上,让土壤的湿度过大,透气性不好,也同样长不出竹荪来[图示2]。

  排水沟深了不行、浅了也不行,怎样才能让土壤不湿不干,保持在60%左右呢?吴勇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决定换一个思路——让雨水根本就进不了棚子。

  (采访)贵州省织金县竹荪研究所所长吴勇:“就是要把天上的雨水,在外面就排出去,荫棚还是荫棚,结构需要变化。”

  把天上的雨水在外面排出去,具体的做法就是把荫棚和小拱棚合二为一,改建成中棚。

  吴勇设计的中棚是就地取材,棚架用的是当地的竹子,再罩上保温透光的塑料膜,造价比荫棚小拱棚贵不了多少。在棚顶同样是铺上树枝、树叶,仍然可以达到七分阴三阳的光照。最主要的是,中棚内的土壤湿度控制起来容易多了。

  中棚最大的特点就是全封闭,因为整个地块都被塑料棚膜罩起来了,外面的雨水根本就进不来,也就不会影响到土壤的湿度了。

  (采访)贵州省织金县竹荪研究所所长吴勇:“这优点就是首先把水都排到棚外,用人工的办法补水。”

  用中棚种竹荪,一般每周喷两次透水,就能把土壤湿度保持在60%左右。

  垄畦之间的这道沟,跟原来小拱棚外面的排水沟功能也不同,只是供管理人员行走用的,深度也只有10厘米左右,基本上不会对土壤湿度产生什么影响。这样一来,垄畦边缘的土壤湿度差不多就跟中间的一样了,再加上边缘的通风更好一些,这原来长不出竹荪的部分,现在比畦中间长出的竹荪还要多。

  (采访)贵州省织金县绮陌乡中营村种植户杨德兴:“边上的产量要高一点。”

  中棚的畦边上全长满了竹荪,就这一项,就能比荫棚小拱棚增产不少。而且使用中棚以后,竹荪的采收期也延长了。

  (采访)贵州省织金县绮陌乡中营村种植户杨德兴:“二三月种,从七月一直到十一月底。”

  以前使用荫棚小拱棚的时候,竹荪的收获期是从每年的七月份到十月初,因为竹荪的菌丝适合生长的温度是22——28摄氏度,每年十月份气温降到20摄氏度以下,菌丝就停止生长了。

  而中棚因为是全封闭的,具有比较好的保温效果,当棚外的温度低于20摄氏度时,棚内的竹荪仍然能够正常地生长,这么一来,就把竹荪的采收期足足延长了两个月。

  (采访)贵州省织金县竹荪研究所所长吴勇:“这能很好的保证温度,春天种下去以后,能提高温度,到秋天能延长采收的时间,你像这个小竹蛋,就长不成竹荪了,可是在棚子里就行了。”

  

[1] [2] 下一页

篇二 竹荪中棚栽培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

被誉为"真菌之花"、"京果之王"的竹荪菌,古时作为贡品,专供宫延御膳,现为我国国宴等高级宴席上的"山珕"名菜。竹荪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维生素和多糖物质,食味鲜美,而具有防腐特效。在医药上具有减肥、保健及补益功能,并能防癌治癌。因此,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药兼用型保健食品及我国传统的高当创汇商品。

一、栽培原材料准备

二、菇房及栽培容器的消毒处理

菇房可采用一般蘑菇栽培用菇房。床架可以铁架、塑料架或竹木床架。还可采用塑料箱、木箱、花钵等进行箱栽和钵栽。

栽培前,将菇房彻底清扫干净,用0.5%敌百虫液加O.1%多菌灵或0.5%漂白粉液喷洒室。内处,床架用5%石灰水或5%漂白粉搽擦。再用福尔马林熏蒸闭窗门一昼夜,然后打张菇房一周后即可使用。栽培箱、钵用清水洗净后,再用0.5他高锰酸钾溶液擦拭其内外表面,备用。

三、栽培方法

1.压块栽培:是将培养好的竹荪栽培种从瓶或袋中挖出,压制成菌块,进行覆土栽培的方法。特点是出菇早而集中,从而栽培用期也短,但用种量较大。

(1)挖瓶压块:在成都地区挖瓶压块时间可在上半年的4-5月份。将刚长满的竹荪栽培种:从瓶(袋)中挖出,用木框(规格40×40×12cm,即与香菇压块用木框相同。使用前用5%石灰水或5‰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过。)做成四周较中部稍薄点的栽培块,每块用种约12瓶。注意不要压得太紧,以免过于损伤菌丝体。

(2)菌丝体愈合:压块成型后,去掉木框,先盖l张消毒干报纸,将菌块放在经消毒后的薄膜上,并包裹好,茵块之间相距4-5cm,置于床架上,保湿培养约15-20天,菌丝体重新愈合。

(3)覆土:待菌丝愈合后,在菌块上面盖l一2cm厚叶的竹叶,继续培养5一10天,菌丝布满叶层80%以上时,及时覆盖泥土2-4cm厚。

(4)管理:主要通过调节基物、覆土层含水量、菇房内的温度、空气温度、通风和光照条件等来满足竹荪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适条件,达到高产稳产。一般地,在覆土后空气相对温度80%,气温16-20℃,光照3-105Lux条件下,约1-2个月(最早的24天左右),后张始现蕾。

①水分管理:覆土层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一30%。若土壤含水量过大,则菌丝会因徒长大量地爬于土层表面,面在土层中分化形成原基,菌蕾数目少,达不到产高的目的。菇房内空气相对略湿度保持在80%左右。茵蕾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提高到85-90%否则,空气量度太低,土层水分易散失;温度太高则易引起杂菌繁殖,尤其是粘菌。浇水时喷头应向上,以避免冲伤上蕾。

②温度控制:遇高温时,通过张起门窗而降低温度,以免热列菇蕾;低温时,要紧闭门窗,有条件的可装上加温装置,提高菇房温度,以防冻死菇蕾。 ③通风换气:每天张起门窗2-3次,每次通风换气10-20分钟,以便新鲜空气进入菇房,供荪苏生长发育需要。

④杂菌和虫鼠害的防治:这项工作应以预防为主。若已发现菇床上有粘菌(草

生发网菌Ste-monitis her-batica)和鬼伞类(Coprinaceae)杂菌出现,则应及时地除去,并在其发生外周围撒上一层干石灰粉,控制其蔓延。若发现有菇蝇、蜡类、魅脑以及线虫为害时,则应喷敌敌畏药液加以消除,但要注意不要伤害菇蕾。菇房要安装纱窗、纱门,以防老鼠进入菇房,危害竹荪。

2.直播床栽:指将经处理后的竹料等直拉铺于菇床上,进行播种、覆土的栽培方法。具有出菇面积大、能充分利用菇架大面积栽培,菇房利用率较钵栽有效,但较压块栽培周期长些等特点。

(1)下料与播种:床架上先铺一张大的消毒塑料薄膜,在薄膜底部张上几个小孔,以利多余水分流出。再在其上下料、播种,填铺一层料播一层种,共播三层菌种。尽量使菌种块夹在竹块之间,种料紧密相贴,最上层盖上一薄层竹叶。每平方米以于重计用料20公斤,用种3-4瓶。播种完毕后,浇水,再盖上塑料薄膜,保湿培养。

(2)覆盖:待菌种块复活生长,茵丝基本长满料面时,及时覆盖土壤,覆土层厚度2-4cm。

(3)管理:与压块栽培法的管理方法相同。

3.直播箱(钵)栽:利用塑料周围转箱、木箱、花钵等容器,直接下料播种进行栽培的方法。

箱栽时,箱底先铺塑料膜,并留出水小孔,再在底层铺2-3cm厚的小卵石,卵石上铺2cm厚的菜园土,土层上铺菌种,填料播种方法与直接床栽法相同。若规格为15×31×14立方厘米的箱子,可铺料以干重计4公斤确,用种2瓶/箱。钵栽时可不用薄膜。

栽培管理的水分控制及温度调节等措施与压块栽培法相同。

4.林间代料栽培:在树林或竹林下,利用竹木加工后的废竹、木屑,农副产物(如甘庶渣、作物秸秆,等进行竹荪栽培。这种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用工少、管理方便、成本低、效益好等优点。是在广大农村的竹区、林区栽培竹荪行之有效的方法。

(1)场地选择:向阳背风、排水良好、土壤湿润、无白蚁活动的竹林、竹木混交林、阔叶树林、针阔叶树混交林、果园等可作为栽培竹荪的场所。选好场地后,清除地上杂草、保持环境卫生,并撒上干石灰粉作消毒处理。为防止外界人畜干扰,在播种后最好在栽培场所周围人为地作上围墙。

(2)播种时间:一般地说,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但以春秋两季播种效果最好。

(3)林间栽培方法:一般采用床栽。床宽80-100cm,长度不限,根据我们的实践.最好是每0.5平方米一箱,厢间间隔30-50cm,以增加边际效应和为菌丝蔓延增加出竹芬的范围。用栽培种2-6瓶/平方米。播种采用层播法:即先铺处理过的竹叶、木屑或树枝叶等,再铺一层料,随后撒主层菌种(若为竹专块料,则宜将菌种夹在竹心),然后又再铺一层料,再量一层菌料,如此播3-4层,一般铺料厚15-20cm,播后盖竹叶、木屑等,最后盖土,土层厚4-5cm ,并用清水浇透。根据地势高低情况,可采用相适应的地表栽培和坑栽两种形弯。

①地表栽培:在地势较低、潮湿的场地采用此法。即先在消毒场地上划好厢线,并插竹块标出界限、然后在厢界内铺料、播种、播后用土把厢围封起来。 ②坑栽:当场地蔽荫度不够或地势较高,土壤较干燥时,宜采用此形弯。先在划好的厢内挖坑,坑深10-15cm,挖好后坑内及周围撤石灰粉消毒,然后采用层播法播种。

(4)竹林栽培方法:在各种竹林里,按每亩180-200个窝计算打窝,在空地

【竹荪中棚栽培技术】

上最好在腐竹头边,挖15-20cm深,长×宽为50×35cm大小的坑,每坑投料计1-1.5公斤,每亩投干料200-300公斤,挖好后就地取一些腐竹叶垫底,然后铺料撒种,如此播2-3层,再盖竹叶,稍踩紧,最上面用挖坑出来的土覆盖;若晴天土壤干燥时,应浇透水(雨后栽培不用浇水)。

一般雨后播种菌丝复活较好,在竹林里栽培时,将菌种夹在蔫泡竹内,则菌丝生长效果好。另外,在竹叶上撒些木屑效果也较好。在竹林内同样可采用床栽法。

由于林间,无论是竹林或树林,特别是老年林,其地下的根交错盘踞,因砍伐或自然死亡等多种原因,使地下埋藏了不少腐根,这些腐根是竹苏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林间播种,菌丝不仅在投料的地方生长,而且同时也蔓延到其他有养料的地方。因此,野外林间空地培竹荪是最经济、最合法的栽培方法。

(5)管理:野外林间栽培竹荪,只要场地选择恰当,一般不需要搭棚可遮荫。土壤湿润也不必浇水。春秋季节若越遇干旱、则需在菇床及竹头、坑边附近适当浇水补充水分。越冬后的菌丝待气温回升后,张始向四州蔓延伸展,形成菌索,约在3-4月份,菌索先端形成小菌蕾,在菌蕾形成时,需经常浇水。此阶段若严重缺水,菌蕾则会因分化不成而死亡,即使形成菌蕾,但也张不了裙;若浇水过多,则菌丝徒长,幼菌蕾到成熟时便全破口,给病菌的侵入以可趁之机,从而是导致菌蕾死亡。一般在雨水较多的6-8月份,是竹苏大量出现撤裙的时候,要注意及时采收。

四、采收

竹荪的商品部分一般指菌裙和菌柄。裙、柄的完整性和颜色的洁白程度直接地影响到竹荪的产品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采收和加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1.采收时期:适应采收期应在竹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成型期进行。因为张型期的竹荪子实体菌柄伸长到最大高度,菌裙完全张张达到最大粗度,产抱体(菌盖上黑褐色抱子液组织)尚未自容,所以这时采收的竹荪子实体具有很好的形态完整性,菌体洁白。否则,过早地采收,菌裙、菌柄尚未完全伸长展张,干制后个体小,商品价值低;过迟采收,菌裙、菌柄萎缩、倒伏;而且产孢体自溶沿裙柄下流,污染裙、柄,严重地影响到产品的色泽。

2.采摘方法:采摘时,用一只手扶住菌托,另一支手用小刀将将菌托下的菌萦切断,轻轻取出,放入瓷盘和蓝子内。决不要用手扯。因为用手扯会将裙、菌柄很脆嫩,极易折断,采摘时应轻拿轻放。采收后、将菌盖和菌托及时剥掉,保留菌裙菌柄。去掉菌托表面上的泥土,菌盖可在清水中浸洗除掉表面上的抱体,再进行干制。若裙柄已有少量污染,则应及时用清水或干净湿纱布掺净即可。

篇三 竹荪中棚栽培技术
竹荪生料免棚栽培新技术

篇四 竹荪中棚栽培技术
竹林套种菌草竹荪栽培技术

竹林套种菌草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Dictyophora)又名竹笙、竹参、僧笠蕈、竹松、仙人伞、竹姑娘,属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科,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享有“菌中皇后”之美称[1]。其形态优美,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所含19种氨基酸占总重量的40%,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5%,还含有丰富的VC、VB1、VB2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显著的滋补保健作用[2]。

目前,人工栽培竹荪普遍以大田棚栽为主,这种栽培方式需要搭建荫棚[3-5],而林下套种竹荪,充分利用林间特有的环境,不必搭建荫棚,减少了劳动量。另外,竹荪不能连作,一般种植过的田块要轮种其他作物3年以上才能作为竹荪栽培地,否则产量低,甚至绝收。因此,大田棚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田地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栽培成本。利用菌草技术

[6],在竹林下套种竹荪,经济效益佳。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的野草资源,从源头节约了栽培成本,而且野草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因而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模式,符合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二是有效解决了当今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菌林矛盾”。“草代木”减少了食、药用菌生产中对于木材的需求,也就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保护环境。三是竹林内存在的土壤环境,为竹荪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为生长出优质高产的竹荪奠定了基础。四是竹林内阴凉潮湿,加之适度的郁闭度,为竹荪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免去了大田栽培搭建荫棚的麻烦,节约了成本。五是利用菌草生态栽培技术栽培的竹荪,可产干品1350kg/hm2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竹荪中棚栽培技术】

1培养料(菌草)的收集

利用菌草技术栽培竹荪,主要是利用野外丰富的野草资源来栽培竹荪[6]。因此,在竹荪栽培之前,要准备充足的栽培料(主要是菌草),较为普遍的菌草有五节芒、芒萁、类芦等。将收集的菌草,自然晾晒后用破碎机破碎,即可作为栽培竹荪的原材料。

2栽培料配方

食用菌废料(或农家下脚料)15~30t/hm2,经过压碾破碎的菌草60t/hm2,尿素

750~900kg/hm2,磷酸钙375kg/hm2,石膏300kg/hm2,麸皮600kg/hm2,土壤和培养料pH值约为6。

3林地选择

栽培竹荪的竹林要求地势平缓,阴凉潮湿,郁闭度在0.7以上;土壤质地疏松不易板结,团粒结构好,pH值呈酸性。另外,由于竹荪栽培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因而选取的地块最少3年以上未栽培过竹荪。

4堆料发酵

将备好的原料拉到已经选好的竹林旁,先让其充分日晒雨淋后,再建堆发酵。建堆时,若栽培料的含水量达不到65%,需喷洒适量清水或0.3%石灰水,调节含水量。然后按照铺1层菌草,1层食用菌废料(或农家下脚料),再撒上一些尿素和石膏粉的原则,依次堆制,建成长方形堆。栽培料制堆完成后,露天发酵。如果要加快发酵的速度,提升发酵的效果,也可在制堆完成后,用薄膜将其遮好发酵。当料堆中心温度达到65℃时第1次翻堆,共翻3~4次;当料发酵至暗褐色,并无刺激性气味时,即可下地接种[7-9]。

5整畦接种

5.1旧竹穴播法【竹荪中棚栽培技术】

选择砍伐2年以上的竹,在其旁边上坡方向挖1个穴位,深20~25cm,穴位用层播法。也可在竹林里从高到低,每隔25~30cm挖一条小沟,深7~10cm,沟底垫上少许腐竹或竹鞭,撒上菌种后覆土。

5.2建畦层播法

在竹林地中挖开宽40~50cm、高15~25cm的畦。最好沿坡地走向建畦,防止雨季林中积水冲毁畦床。畦建好后,铺上1层10~12cm发酵好的料,接种1层(栽培种以块状播下为好),再铺1层发酵料,接1层种,重复3次。用脚踏实,覆2~3cm的碎土层,再盖1层竹叶或稻草、松针。接种后,如果气温较低,最好覆膜保温。15d左右抽样检查1次,若发现块状种边缘发黑应立即补种。如果发现菌种被其他杂菌污染,应对栽培料作相应的处理(如喷洒适量的2%石灰水),然后立即补种。

6水分管理

竹林栽培水分管理极为重要,竹荪不耐旱也不耐渍,穴位排水沟要疏通,干旱时要浇水保湿,以不低于60%为好。冬季15~20d、夏季3~5d浇水1次,浇水不宜过急,防止冲散表面盖的竹叶层。土壤含水量要经常保持在15%~18%(检查方法:抓一把土壤,捏之能成团,放之即松散)发现覆土被水冲变薄,料露面时,要及时补盖覆土。

7采收加工

为确保竹荪的等级品质,要适时进行采收。利用菌草生态栽培技术种植的竹荪,菌柄粗壮高大,菌裙鲜亮脆嫩。在竹荪烘烤之前,先将竹荪在烤垫上摆放整齐,用小刀将竹荪菌柄底部长有白皮的地方轻轻划开,然后按照低温—高温—低温的原则烘烤。竹荪烘烤至七八成干,即可捆扎,而后再放回至烘干为止。最后,将烘干的竹荪放置在空气中5~10min,适当回潮,以防在装袋时损坏竹荪,降低其等级。

篇五 竹荪中棚栽培技术
棘托竹荪遮阳网大棚栽培技术

竹荪有棘托、红托、长裙、短裙几个品种,棘托竹荪属高温品种,易栽培、产量高、见效快。利用遮阳网大棚栽培棘托竹荪,加湿简单、采收方便、省工增效,为近年来浙江省常山县棘托竹荪的主要栽培模式。下面介绍棘托竹荪遮阳网大棚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安排

1月至3月上旬备料、发酵,3月中旬播种,5月初搭建遮阳网大棚,5月下旬至9月下旬出菇采收。

2.栽培场地及原料准备畦床准备:应选择土壤肥沃、不易结块、排灌方便、3年内未栽培过竹荪的水稻田,栽培地附近无工厂污染。2月中旬清理田间杂物,

翻土建畦,畦宽80厘米、畦高10厘米、沟宽15厘米,长度根据地块大小而定。土块不可整得太碎,以利通气。自然暴晒10~15天,杀灭土壤病菌及虫卵。

原料处理:主要栽培原料为竹屑(含竹丝、竹块)、尿素。1月初将新鲜的竹屑购回,堆置于栽培田附近,按每亩40公斤的标准边翻料边添加尿素,自然发酵1~2个月。3月初将发酵料运入栽培田块铺展,料厚20厘米,每亩用量4.5~5吨,10~15天后播种。

3.播种与覆土

播种时控制培养料含水量为60%~70%,若培养料过干,要提前灌

托竹荪遮阳网大棚栽培技术

浅水调湿。菌种需提前制备或购置,每亩用菌种量约500袋(每袋约600克)。播种时将菌种掰成乒乓球大小,纵横间隔约20厘米点播于竹屑内,深3~5厘米,当天播种当天覆土,覆土使用畦沟土,覆土厚约3厘米,畦沟挖至宽约30厘米。播种后每亩均匀撒施200~400公斤充分腐熟的猪粪,并稍压培养料,使其呈龟背形。最后再覆盖约2厘米厚的稻草,防止雨水冲刷引起土壤板结。

4.发菌管理

菌丝培养期间注意田间排水、防涝,过湿易导致菌丝霉烂。此阶段一般不必喷水,若持续天晴,覆盖物干燥或覆土发白,则应及时喷水,喷水宜少不宜多。播种后菌丝在培养料内不断增殖,在自然条件下发菌约需50天,菌丝便会爬上料面,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此时,若畦床长有较多杂草,可用草甘膦喷雾去除。【竹荪中棚栽培技术】

5.出菇管理

菌丝爬上料面时,要在畦床上搭建遮阳网大棚。用长2米的6分空心钢管作立桩,钢管上固定钢丝绳及90%遮阳率的遮阳网,田边打木桩牵引固定。雨季注意田间开沟排水,防止积水浸害菌丝。菌球生长期,除阴雨天外,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相对湿度在90%以上。出菇期若持续干旱,则夜间灌跑马水,保持沟底浅度蓄水。喷水时应掌握:覆土发白时勤喷,菌蕾小时轻喷雾状水,菌蕾大时多喷、重喷,晴天多喷、阴雨天不喷。

6.采收及采后处理

采收:一般6月中旬开始采收,共

梅花常用嫁接、扦插、压条等方式碳酸氢铵50公斤,施入基肥后采用机械繁殖,尤以嫁接多见,一般选用杏、山耙地,使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

杏或山桃的实生苗作为砧木。桃、杏容2.种子处理:采集无病虫害的紫叶易发生流胶病,严重影响嫁接成活率。李成熟果实,去除果肉收集种子,将种用紫叶李实生苗作砧木,极少发生流胶子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阴干,切忌病,且与各品种的梅花都有很好的亲合放在阳光下暴晒。将干燥的种子储藏在力,嫁接成活率高。下面介绍紫叶李嫁干燥储藏室内备用。

接梅花育苗技术。

3.适期播种:12月中旬将储藏的种一、砧木苗培育

子先用0.2%~0.4%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苗圃地准备:苗圃地要选在背风0.5小时,用清水漂洗干净,再按1︰3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条混湿沙层积催芽,保持湿度、低温和件、土壤肥沃的沙质壤土地块。深翻苗通风。到翌年1月中旬种子裂口、长出圃,使圃地土壤细松、平整,结合深胚根时即可播种。采用条播,行距30翻,每公顷施入有机肥1000~2000公斤、

厘米,沟深7~8厘米,按间距10厘米点

采收3~4潮。采收适期为菌裙散至离地竹荪烘至八成干时取出烘筛,将竹荪捆约1/3菌柄时,采收时间为上午6:00至扎后再烘至足干定色,取出约10分钟后12:00时。采收时将整个子实体从菌托装袋扎口。菌托和菌盖经清洗后分开放下方用利刀切断菌索,将菌托和菌盖剥在烘筛上烘干,其他操作与竹荪相同。

下放在另一容器内,避免菌盖上深绿色储藏:竹荪干品储藏不当或时间的黏液及菌托上的泥土污染菌柄和菌过长,易失香气、返潮、变色。一般不裙。若菌裙全散后2小时未采收,子实采用自然室温储藏,宜在冷库低温下储体会发生自溶现象。如果采收工人少,藏。如在自然室内储藏,则要扎紧袋可提前至菌球破口后采收,将破口的口,置于避光、干燥、阴凉处,且不宜菌球排放在桌面湿纱布上,也能正常散久存;在2~4℃冷库中储藏,可较长时裙。将采收的竹荪及时运至烘房。

间储存。

烘干:将竹荪主体产品菌柄、菌裙单层整齐排放在烘筛上,放入烘箱。(浙江省常山县天乐食用菌研究所 洪前半小时以大火猛攻,使温度快速升至金良 黄良水 黄运建 邮编:324200)

60℃,然后将温度保持在50~60℃。待

篇六 竹荪中棚栽培技术
竹荪发酵料栽培技术

竹荪发酵料栽培技术

张发备

(福建省建瓯市龙村乡农技站353100)

要:为有效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废弃物,实现变废为宝,从竹荪生产的原料来源、配方,以及田地选择、栽培季节、发酵堆制等方面总结了竹荪的发酵料栽培技术。摘

关键词:竹荪;发酵料;栽培技术

竹荪是一种食药兼用的优质食用菌,质地脆嫩,口感极佳,营养丰富,具有补肾、清肝、明目、清热、润肺、减肥、降血压、治疗糖尿病等功效。种植竹荪原料广泛,栽培容易,管理简便,成本低、花工少、效益高,是农村一个“短、平、快”的致富项目。但近年来,随着阔叶树木逐年减少,木腐类食用菌生产因原料来源的限制已逐渐退出市场,而龙村乡毛竹资源十分丰富,毛竹加工的下脚料是竹荪生产原料的主要来源,因此,龙村乡发展竹荪生产,既能实现变废为宝,又能取得经济效益。现将竹荪发酵料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生产原料

栽培竹荪原料来源广泛,竹屑、竹片、木屑(木荷、杉木、松木、柏、楠、樟、山苍子等的木屑不能用)、木片、谷壳、芦苇、豆秆、花生藤、玉米秆等凡是质地较硬,含有木质素、纤维素的农

收稿日期:2010-08-31

作者简介:张发备,男,1963年生,农艺师。【竹荪中棚栽培技术】

副产品下脚料、废弃物皆可作为竹荪栽培的原料。一般选用2~3种原料较好,不要使用单一的原料,而且原料要粗、细搭配,粗料∶细料=3∶7或4∶6,要求培养料松紧适中,既透气又紧实(原料中可掺些竹片等粗料调节松紧度)。原料上畦前要含有充足的水分,用手紧握料团,有小水珠渗出为宜。每667m2大田需原料4000kg左右。原料的配方有多种,龙村乡多采用以下3种配方:①谷壳1000kg、木屑2000kg、竹屑1000kg;②谷壳1000kg、木屑1000kg、竹屑2000kg;③以竹屑4000kg为主,另根据当地情况配些豆秆、谷壳等。各种配方都必须加尿素40~50kg、碳酸钙25kg。2

田地选择

竹荪对栽培田地要求严格。一般要求两年未种过竹荪,水源无污染,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透气性能好,排灌容易,交通方便的水田。田地一般须搭设阴棚,但也有不搭阴棚的,一般在竹荪畦旁套种高秆经济作物如大豆、玉米等,利用作物叶子遮阴,可增加收入。

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内选择留3~4条新梢作为主枝培养,以后每次梢套袋时间:在定果后,果实直径5cm以上,留2个培养侧枝。

结果树一般在采果后疏删或短截造成树冠荫蔽的枝条:直立向上的徒长枝、外围突出枝、下垂的着地枝、当年摘果枝、病虫枝、枯弱枝、重叠枝,掌握壮树重剪、弱树宜轻、去密留疏、去弱留壮的原则。

5果实套袋

果实套袋能有效避免果实与农药的直接接触,防止裂果、日灼,减轻病虫鼠为害,降低农药残留,改善果实外观。

正常年份在5月上旬至下旬。6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红蜘蛛、潜叶蛾、介壳虫、锈壁虱、蚜虫、天牛。

病害有黑星病、溃疡病、炭疽病。防治上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每年冬季结合清园,喷1次1波美度石硫合剂,可减少来年病虫源。

(责任编辑:杨小萍)

【竹荪中棚栽培技术】

3

品种选择

竹荪品种有多种,如D1、D2、D42、D89、古优1号等。龙村乡多选用D89品种,该品种菌株菌丝粗壮、产量较高、朵型较大。4

栽培季节选择

竹荪属中温型菌类,当地温度稳定在8℃以上时为播种期,平原地区2~3月播种,播种后60~80d进入显蕾及子实体生长期。4月下旬即可采收,10中下旬结束,一般可采7批竹荪。龙村乡海拔高、气温低,可适当推迟播种期。5栽培方法5.1

发酵堆制

把原料先堆放于田里,如2月15日播种,则在1月15日进行发酵,1层谷壳、1层木屑、1层竹屑堆制,结合浇水,把尿素、碳酸钙、石膏等调水后于第1次堆制时加入。若有茶树菇的废料,可打碎、晒干掺入。每隔10d翻堆1次,共翻堆3次,含水量以手抓有一点水滴落为准,若有许多水滴落,则可加入一些干料调节,以香菇筒为例,每筒1.8~2.0kg,而竹荪每筒达2.0~2.2kg。堆料结束要闻下有无氨味,若有氨味,则不能播种,待氨味消失后才能播种。5.2田地整理及播种

播种前5d,对场地进行全面撒石灰消毒,并

2

用敌敌畏300~400倍液进行杀虫。每667m用15kg尿素全田撒施,选择南北走向,按畦宽80cm、沟宽30cm为准,在畦面中间撒些有机肥如牛粪、羊粪等。芦苇砍断放基部,再铺上发酵料,料宽为70cm,料厚15cm,每平方米用料20~25kg。铺料后即可播种,播种时每距13.2~16.5cm用手扒开1小穴,每穴放入竹荪菌种30g左右(蚕豆大

2

小),梅花式播种,每667m用种量600~800袋。放种后用原料盖好、压平,然后把沟位的泥土挖起

熟,菌球很快形成,此时要抓紧搭盖阴棚,即掌握在出菇前15d左右搭阴棚(若已长球还没搭荫棚则会晒死菌球)。阴棚棚高2m,四周及上面覆盖芦苇、芒箕等遮阴物,遮阴度达“七阴三阳、花花。竹荪既怕旱、又怕渍,从种植到采收都要太阳”

保持覆土湿润,夏秋干旱时要经常向畦沟灌跑马水或进行浇喷。当菌蕾长出时,可喷施0.3%尿素水溶液或其他增产剂。6

病虫防治

竹荪生产过程中的病虫防治,应当以防为主,防重于治。认真做好原料发酵和场地消毒,接种后加强菇床的通风。6.1杂菌防治

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情况下,采收后留下的菌索,培养料常有绿霉、链孢霉、毛霉等,可撒生石灰、多菌灵加以控制。烟灰菌可用0.2%多菌灵+5%福尔马林防治;为防止烟灰菌飞溅,可用纱布浸水后盖于病处,再喷药水,再挖取病处病菌,不能直接喷药。在覆土表面常常也会发生各种杂菌,必须经常查看,一经发现,及时杀灭。6.2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螨类、蚂蚁、蛞蝓(鼻涕虫)、跳虫等。要做好菇场的环境卫生。①铺料前要对田地用石灰或敌敌畏消毒,如果在发菌和养菌期发生螨虫,可用克螨特500倍液或三氯杀螨醇800倍液喷菇床,在出荪阶段,千万不可喷药,以免公害。②蚂蚁用灭蚁药杀灭;蛞蝓可用5%的食盐水喷洒在其出没的地方防治;跳虫,其色灰,比芝麻还小,可用1∶1000的敌敌畏加少量蜂蜜诱杀,长竹荪时可喷1∶100的除虫菊酯杀灭。7采收加工

竹荪播种后,经65~70d,达生理成熟,如果温度、湿度适宜,菌蕾从小逐渐长大,竹荪子实体成熟撒裙都在每天8:00~10:00,采收时要把有毒的菌盖剥离,集中埋地,以免污染环境。采下的竹荪个体质地脆嫩,易折断,要轻手轻放。去除杂物后,整齐摆放于竹篮内,尽快烘烤。一般烘烤4~6h,先高温脱水,温度40~50℃,加大风量,保持3h然后升到60℃左右,保持1h。烘后取出包装,密封存放,及时出售,避免变黄。

(责任编辑:林树文)

作为覆土,覆土要求细碎、厚度为5~6cm。覆土后要使畦宽达80cm,沟宽达30cm。覆土上盖1层稻草,立春前播种的要覆盖薄膜,保温保湿,立春后揭膜。播种后经常察看表盖土干湿情况,太干灌跑马水,水面比畦底略高即可。5.3搭盖阴棚

竹荪菌蕾发生边际效应明显,所以畦面不可太宽。当竹荪菌丝变粗成菌索,说明菌丝生理将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60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