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制种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杏鲍菇制种
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一、杏鲍菇的形态与生态习性:

  1.形态: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宽2~12cm,初呈弓圆形,逐渐平展,成熟时中央浅凹至漏斗型、圆形至扇形,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干燥、细纤维状,幼时淡灰墨色,成熟后浅黄白色,中心周围常有近放射状黑褐色细条纹,幼时盖缘内卷,成熟后呈波浪状或深裂;菌肉白色,具杏仁味,无乳汁分泌;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滑,有小菌褶。孢子印白色(浅黄至青灰色)。菌柄2~8×0.5~3cm,偏心生至侧生,罕中央生,棍棒状―球茎状,横断面圆形,表面平滑,无毛,近白色至浅黄白色中实,肉白色,肉质纤维状,无菌环或菌幕;孢子椭圆形至近纺缍形,平滑,9.58(11.29±0.15)-12.50×5.0(5.60±0.06)-6.25mm,菌丝系统单一型(Monomitic),菌丝有锁状联合。

  2.习性:春末――夏初腐生――兼寄生大型伞形花科植物,如刺芹、阿魏、拉瑟草等植物的根上和四周的土中。有很多生态型。各生态型垂直分布完全不同。 

  3.分布:主要分布在南欧(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

  三、杏鲍菇的生物学特征:

  杏鲍菇是亚热带草原――干旱沙漠地区一种特殊的食用菌,从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及不同生态环境(不同的基质或寄主)分离出来或引进的杏鲍菇菌株,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也就是说有许多不同的生态型,栽培时应特别注意。

  1.营养。杏鲍菇需要较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特别是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也越高。它是一种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可在棉籽壳、木屑、蔗渣、麦杆等农副产品下脚料组成的基质上生长,并非一定要用伞形花科植物才能栽培,母种培养基中,一般PDA、PSA培养基均适合菌丝生长,添加一定量的蛋白胨、酵母或麦芽汁可加快菌丝生长,普通的木屑、麦麸培养基是适合原种、栽培种培养基。栽培料中添加棉籽壳、棉籽粉、玉米粉、黄豆粉,可以提高子实体产量,以麦秆为主要原料,添加5~10%棉籽粉不但可提高产量,还可使子实体个体增大。

  2.水分。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生长阶段以85-90%为宜,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相对湿度要求各在85~90%左右或95%左右。因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水分主要靠培养基供给所以培养料含水量65~70%更适合子实体发生和生长。杏鲍菇既耐干旱,又需要水分。冬季刺芹,阿魏茎叶枯萎被雪覆盖,翌年春天雪化后,杏鲍菇就会趁着温暖和刚刚化雪后的水分条件,很快长出子实体来。

  3.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生长和发育的最主要因子,也是产量能否稳定的关键。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原基形成的最适宜温度是10~15℃(台湾报道的是16~18℃)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而异,一般适宜温度为15~21℃,但是有的菌株不耐高温以10~17℃为宜。超过18℃容易发生病害。有的菌株以20~30℃为适宜温度,而低于8℃子实体不会发生也难生长。

  4.光线。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阳光,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是500~1000勒克斯。

  5.空气。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但在营养生长期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瓶袋中二氧化碳浓度由正常空气中含量的0.03%逐渐上升到22%(220000ppm),能明显地刺激菌丝的生长,原基形成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50~1000PPm之间,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二氧化碳浓度以小于2000PPm为宜。

  6.酸碱度(pH值)。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宜pH值是6.5~7.5其生长pH值范围是4~8,出菇时的最适宜pH值是5.5~6.5。(5~6)

  四、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一)栽培材料

  1.栽培原料:据国外资料介绍杏鲍菇的"自然栽培法"是室外用段木栽培,但产量低。也可在室外用麦杆栽培,产量不稳定。用消过毒的木屑或谷草栽培,产量偏低。木屑、麸皮培养料栽培,生物学效率仅20%,若用麦杆做培养料产量只有木屑的一半。> 我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其副产品如棉子壳、废棉团、蔗渣、木屑、黄豆杆、麦杆、玉米杆等均是栽培杏鲍菇的主要原料以棉子壳为主料掺入部分棉子粉能提高产量10~20%,用蔗渣或木屑为主料只要配方得当,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用稻草做主料即使添加有棉子壳,麸皮、出菇都比较迟出菇率低,产量也低。

  2.栽培辅料:细米糠、麸皮、棉子粉、黄豆粉、玉米粉、石膏、碳酸钙、糖均是杏鲍菇栽培很好的辅助材料。

  (二)栽培方式:杏鲍菇的栽培方式有瓶栽、箱栽、柱形栽培和塑料袋栽培方式。国外有人认为要在上述栽培方式基础上覆土进行栽培,但实际上没有必要。在我国最方便和适用的是塑料袋栽培方式。袋栽方式如下: 

  1.母种制作:母种培养基可采用普通 PDA或PSA培养基。一般菌丝长满试管需要8~10天。为了加快菌丝生长速度,也可采用下列培养基:

  MGYA培养基(1升)

  蛋白胨 1克 麦芽糖 20克

  酵母 2 克 琼脂 20克

  PDYA培养基(1升)

  蛋白胨(黄豆胨)1克 葡萄糖 20克

  马铃薯 300克 酵母 2克

  麦芽浸汁培养基(1升)

  麦芽浸汁 20克 蛋白胨 5克 琼脂15克

  2.原种及栽培种制作: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相同,可采用普通木屑、麸皮、棉子壳培养基。其配方为:

  ① 木屑73% 麸皮25%糖1% 碳酸钙1%

  ② 棉子皮90% 麸皮10% 玉米面4%磷肥2% 石灰2% 尿素0.2%

  ③ 棉子皮50% 木屑30% 麸皮10%玉米面2% 石灰1.5%

  ④ 棉子皮39% 木屑39% 麸皮15%玉米面5% 石灰2% 硫酸钙(CaSO4)1%

  ⑤ 棉子皮56% 木屑34% 麸皮5.2%玉米面2% 石灰2.5% 硫酸钙(CaSO4)1.1%

  ⑥ 木屑37.5% 棉子皮37.5% 麸皮25%玉米面5% 豆杆粉10%

  ⑦ 木屑22.5% 棉子皮22.5% 麸皮20%玉米面5% 豆杆粉30%

  ⑧ 玉米芯60% 麸皮18% 木屑20%石膏2% 石灰适量

  ⑨ 木屑60% 麸皮18% 玉米芯20%石膏2% 石灰适量

  ....原种栽培种长满瓶或袋大概需30~35天,也可用黑麦、小麦、高粱、玉米、小米等谷粒制作原种和栽培种,菌丝生长速度更快三周左右即可长好。 

  3.栽培袋制作:制作栽培袋过程与平菇、鲍鱼菇等品种相同。要注意原料必须过筛,以免把塑料袋扎破,影响制种成功率,选宽17cm,长34cm,厚0.03mm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干料重以400~500克为好。湿料1公斤左右,料高20cm,塑料袋内装料松紧要适中,两端的袋口要扎紧。

  ....培养基营养丰富,可使子实体朵大,产量高。有棉子皮的地区可以其为主要原料或掺加部分棉子粉原料能提高10~20%的产量。经过灭菌,接种之后的栽培袋置于25℃左右培养室中培养,3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到底。

  (三)栽培季节:杏鲍菇出菇的温度是10~15℃,因而必须按照出菇温度的要求安排好季节,在自然条件下栽培,安排好栽培季节是取得成功的保证。根据杏鲍菇的适宜生长温度在北方地区以秋末初冬,春末夏初较为适宜。但冬季气温较高的地方要安排在全年气温最低的12月出菇更好,因为温度太高或太低都难于形成子实体和促进子实体生长。杏鲍菇与平菇不同的是:杏鲍菇的第一批菇若未能正常形成会影响到第二批菇的正常出菇,从而影响产量。因此无论南方、北方都应该根据出菇温度来安排适合当地栽培的季节,一般南方地区安排在10月下旬进行栽培更为适宜。杏鲍菇在风雪寒冷的冬季是难于出菇的。

  (四)栽培场所:干净、通风的房间均可用于栽培杏鲍菇。 

  (五)杏鲍菇的栽培管理:

  ....利用自然季节栽培杏鲍菇,必须随气温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杏鲍菇子实体生育阶段的管理是取得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杏鲍菇菌丝长满袋后即可置于栽培室促其出菇。室内湿度保持在90~95%,一般经7~15天就可现原基,出菇快慢与室温有很大关系气温13~15℃出菇最快(7~10天)菇蕾较多,生长整齐,出菇后若气温在13~18℃菇体生育快,15天左右可采收,温度低于8℃,菇蕾不会形成,即使已伸长的子实体也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变黄,直至死亡,气温超过21℃也很难现蕾,以形成的菇蕾也会萎缩死亡,其严重程度视菌株而异,有的菌株当室温超过18℃时会发生病虫害,或菇蕾开始萎缩死亡,即使能长成子实体也很快开伞成熟,产量很低。有的菌株在室温超过21℃时才会发生上述症状。

  ....原基分化成菇蕾后,在8~20℃的温度下,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左右,为延长货架寿命,采收前2~3天湿度控制在85%左右更好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把水喷到菇体上(特别是在气温高时)以免导致菇体发黄,严重时还会感染细菌造成腐烂影响产量和质量。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线、通风的调控,才能获得高产。

  1.温度的管理:温度是决定杏鲍菇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也是产量能不能稳定的关键。杏鲍菇原基分化和子实体生育的温度略有差别。原基分化的温度较低于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以较低的温度刺激原基形成(10~15℃)然后把栽培室控制在15~18℃左右让子实体生长和发育。温度低于6~7℃时,子实体生长非常缓慢,几乎停止。温度若超过20℃时,原基分化即停止,超过22℃已形成的小菇蕾则萎缩死亡,若碰到低温要注意适当关紧门窗,尽量提高室内室温,让其子实体正常生长,若气温升高则多喷水降温,尽量减少子实体萎缩死亡。

  2.湿度的管理: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阶段,水分管理极为重要。初期房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而当子实体发育期间和接近采收时,湿度可控制在85%左右,有利于延长子实体的货架寿命。同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特别在气温升高时直接把水喷于菇体上容易使子实体发黄,严重时还会感染细菌,造成腐烂影响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

  3.光线与空气的管理:子实体发生和发育阶段均需要光照,以500~1000勒克斯为宜,气温升高时要注意不要让光线直接照射。子实体发育阶段还要求加大通风量,需要新鲜的空气。通气好,菇蕾多菌盖正常开伞,朵型也大产量高。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更快,过于明亮菌丝变黑,过于黑暗菌盖变白,菌柄更长。所以要有散射光照射为宜。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所以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不太严格,原基形成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保持空气新鲜氧气充足才能使菇蕾生长正常。雨天时,空气相对湿度大,房间需注意通风,室温高时,特别注意打开门窗通风,当气温上升到18℃以上时在增加喷水以降低温度的同时,必须增加通风,避免高温、高湿造成子实体腐烂。

  4.病虫害防治:绿色木霉是杏鲍菇的主要病虫害,一般在气温升高时,子实体易发生的病虫害是细菌、木霉及菇蝇。加强通风和进行温度调控可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生要及时把菌袋取出处理。通常低温时病虫害不易发生。 

  5、杏鲍菇菌株的推广:

  ....目前杏鲍菇栽培菌株有5-6个,各菌株的子实体形态,菌丝培养特征,栽培特点及口感有所差异。我们必须根据市场需要选准栽培菌株,为产品用于出口,应选朵形圆正,菌柄上下均匀,色白,组织致密,口感佳的菌株。该产品极受日本市场欢迎,但栽培难度较大适应温度范围窄,稳定性差。若产品是内销从产量和抗病性考虑,可选温度范围较广,产量较高且稳定的菌株。该产品有的菌柄下部稍膨大,外观差些,但口感也很好。当气温能稳定在10-18℃的地区,可栽培供出口的菌株。当前不管采用哪个菌株受气温影响都比其他食用菌种明显,是菇类栽培中难度较大的一个品种,必须根据其生物学特性采取配套的栽培技术,否则会导致失败,要特别注意气温升高时应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

  五、采收:适时采收是提高产量和保证商品质量的关键。

  ....当杏鲍菇菌盖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标准;根据市场需要而定,出口菇要求菌盖在4~6厘米、柄长10厘米左右,国内市场要求不严格,一般商家要求:杏鲍菇柄长5~9厘米6~12厘米,柄粗2~4厘米、菌盖比菌柄要小一些。采收第一批菇,后培养相隔14天左右又可采收第二批菇,但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批菇,袋产量达200~300克目前生物学效率可达50~60%,通常第二批菇朵型较小,菌柄短,产量低。

  六、销售和加工:

  (一)销售:鲜菇可直接在市场上按等级进行销售。杏鲍菇肉质肥嫩,菌柄、菌盖、口感较好,风味独特。与一般菇类比较保存时间较长,一般在4℃冰箱中敞开放置10天不会变质,气温10℃时可放置5~6天。15~20℃时可保存2~3天不会发生变质。

  (二)加工:加工是保证商品菇质量的主要环节,也是保证信誉的关键。

  ① 干制:杏鲍菇适合烤干,干品风味极好,口感脆、韧、鲜,因菌盖、菌柄肉质厚整朵很难烤干成为合格产品,所以烤干之前需要把菌柄和菌盖切片,之后根据食用菌产品烤干要求进行。干品白至奶油黄色,外观好。

  ② 制罐:杏鲍菇因口感脆,不象平菇属其它品种煮熟后易烂和破碎,把它切片后制成罐头风味极好,仍保持脆嫩特色。制罐加工法与其它食用菌的罐头制作方法相同 。

  ③ 盐渍:具体规格质量加工方法按收购单位要求进行。

  一般盐渍方法:将菇体按要求标准整理好后,分级之后放于开水锅中(用铝锅,不用铁锅)内煮熟的标准是掰开菇体无白心,煮熟后立即捞出迅速用冷水冷却,彻底冷却后用筛子控去多余的水分。按菇体与食盐重量比例即一公斤菇体加0.5公斤食盐一层菇体,一层盐盐渍,盐渍10至15天进行倒缸一次以便盐渍均匀,防止腐败。为防止盐红菌繁殖造成腐败,最好用精制盐或把粗盐碾碎成细盐细盐用铁锅炒30分钟左右,进行灭菌后再用,也可用饱和食盐水盐渍,饱和食盐水质量较好。

篇二 杏鲍菇制种
杏鲍菇种植,一根棒子两头出菇

  一根棒子两头出菇(2009.4.17)

  大家好,欢迎收看《科技苑》,今天我们继续食用菌的话题。在河北廊坊种菇的老周种的是一种比较珍稀的食用菌杏鲍菇。杏鲍菇有一种淡淡杏仁的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在市场上一直比较畅销。老周的杏鲍菇种的也不错,个个长得肥大粗壮,可老有一件事,让他耿耿于怀。

  一到收获的季节,菇房里的杏鲍菇都是个大饱满,长势喜人,虽说老周看着挺高兴的,却还是另有烦心事。

  一个棒子一斤干料,它的转化率50%,它就只能收到四两到半斤菇,所以产量和效益常常偏低。

  一般种杏鲍菇投入一斤料,起码能产出1斤菇,可老周种菇只能收半斤。你要是以为他种的不好,那可就错了,看看他的菇房,虽说不太大,但完全是现代化的样子,空调、电暖器、风扇是样样具备,这样的条件完全可以满足杏鲍菇对温度、湿度的要求。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投入,也带来了他的难题。

  第一潮菇达到总产量的60%,第二潮菇只能达到20%,第三潮就只能达到10%,所以每一潮菇的产量都往下降低了。

  每天耗费的差不多,可换来的产量不一样。收第一茬的杏鲍菇,能保证老周赚钱,但要收第二茬、第三茬的,可就要赔钱了。所以没等菌棒里的营养消耗完,老周就在采收完第一茬菇之后,把菌棒废弃掉了。

  作为工厂化生产呢,它讲究一个循环,讲究一个缩短生长周期,在一年之内呢,尽量的增加循环次数,增加产量来提高效益,而不是呢,靠每一季的蘑菇多收茬数来增加效益。

  虽然在杏鲍菇整个的120-130天的生育期里,能采收三四茬,但为了保证赚钱,老周只留第一茬。而且这第一茬收的杏鲍菇不仅产量高,长得也是整齐划一,品质卖相都不错。放弃了第二茬、第三茬的杏鲍菇,老周就将这时间转移到培植又一批新菇上,工厂里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等进行了精确的调控,给食用菌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我们是人为调控的这个条件来进行生产,所以我们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可以全年每一天都出菇。

  虽说工厂化生产杏鲍菇,实现了一年365天的栽培和采收。但是从现在的生产情况来看,投料一斤,只收鲜菇半斤左右,浪费还是挺大的。按照杏鲍菇正常的生物转化率100%这个指标,产量还差一半呢。所以每次丢掉一批菌棒,老周都觉得特别可惜,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虽然杏鲍菇在菇房里全年都在生产,可夏天要开空调,冬天要点暖气,一年耗费也很大。老周于是从各方面都开始了精细化的管理,总想着能多出菇出好菇,提高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的效益。

  想解决杏鲍菇的生物转化率不高的事,老周决定从源头就开始抓。原来他用的菌种是固体的,听说液体的菌种,发菌能更快一些,老周就改用了液体菌种。

  液体制种它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在短时间能够大规模的制成菌种。

  液体制种主要是在密闭的发酵罐里进行,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养分,在这样无菌的生长条件下,液体菌种产量高,扩繁速度也快,几天的功夫就能长满发酵罐。

  不过,除了制种的速度快,液体菌种还保证了纯度高,活力强。这样的菌种种到培养料里,菌丝也能很快就生长出来。

  液体菌种生长速度比较快,像我们接种到菌棒里,六个小时就可以萌发了,萌发时全部变成白色。

  用固体菌种接种,因为与培养料的接触面只有几个点,菌丝是从这几个点慢慢扩散的。而液体菌种因为是液态的,接种之后就流向了培养料的各个角落,萌发点多,萌发速度就会更快一些。

  一般情况下,用液体菌种可以提高发菌速度,提高20-30%,这样的话就是对工厂化栽培来讲,缩短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就很有帮助。

  液体菌种还因为发菌快,超过了一些杂菌的生长速度,在竞争中获胜,所以菌袋里几乎没有受到过杂菌污染,保证了杏鲍菇的正常出菇。

  小菇蕾比原来快了近一周的时间,钻出料袋,密密麻麻地布满在料袋的上方。等到菇蕾长得大一点了,菇厂里又做起了疏菇工作。

  把多余的不需要的蘑菇用刀修剪掉,剩下两到三只蘑菇,要选择两到三只菇型比较好的留下来。

  就像果树疏果一样,树体能有足够的营养供应到果实上,保证结出来的果子又大又好。为了让杏鲍菇的品质更佳,疏菇也成了一项必须的工作。

  杏鲍菇在从原基分化到蘑菇成长的过程中,它分化大量的原基要形成很多很多的小蘑菇,如果这些小蘑菇不梳蕾呢,它都不会长成大蘑菇。都是长成乱乱的小蘑菇形不成产量。

  如果菇蕾多了,就会在菌棒里互相争养分和水分,而且挤得太密实,每个蘑菇都不会长得好。

  互相之间有了挤压,形状也就不好了。

  经过修剪,菌袋的每头都只留下两个菇型好的菇蕾,它们互不干扰,在养分和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健康地长成,才能保证杏鲍菇的个体大,品质好。

  用液体菌种发菌快了,缩短了杏鲍菇的培育周期;进行疏菇,保证了杏鲍菇生长的营养供应,杏鲍菇的长势也更好了。

  可这一切的做法虽然使老周的杏鲍菇从产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可依然没有解决困扰老周的那个问题,就是不种二茬导致的菌料浪费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不浪费呢?

  管理上去了,效益也跟着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老周却还是不太满意,每天看着丢掉的菌棒就觉着心疼。里面明明还有一半的营养,丢掉了就是损失。让菌棒多出菇,找回那损失的50%。老周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们设想两头出菇就是提高产量,一头出菇的产量,它的转化率最多能达到50%,在我们现有的工厂里面,如果说我们两头出菇,它的产量、转化率转化率能不能提高到80%,甚至100%。

  老周想着菌棒现在是一头出菇,能产出半斤杏鲍菇。如果能够两头都出菇,就能多转化一部分营养,也就提高了杏鲍菇的产量。

  想是这样想的,这样做到底行不行,老周也还不知道。

  后来我们就从另一头出菇,割口出菇解决这个问题。

  厂里的技术人员试着在菌棒接种口的另一头,用刀划开了小口,开口处菌丝接触到空气,渐渐地也萌出了菇蕾,产出了蘑菇,没想到老周两头出菇的想法这么容易地变成了现实。

  我们从另一头出菇的话,蘑菇是出来的,长的也好,也还可以,原来那一头呢,它也有一部分开始出菇,这样就导致两头出菇,两头都有产量。

  既然菌棒的两头都能出菇,老周就用上了一头接种,两头开口的办法,开始做起了两头出菇的技术。老周在操作时也很注意,菌袋接种之后,要等到菌丝从接种的地方全部长满料袋之后,才同时从两头开口,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实现两头出菇的效果,而且两头生长出来的杏鲍菇获得的营养差不多,长的也就差不多。

  

[1] [2] 下一页

篇三 杏鲍菇制种
杏鲍菇生产规范

杏鲍菇菌种标准化生产控制规程

杏鲍菇菌种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菌种质量的关键管理措施。总结我所杏鲍菇种植标准化示范中,菌种标准化示范生产经验,以供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参考。

1 辅材料采购操作控制规程

1.1 任务范围 采购菌种生产所涉及的设备材料、灭菌消毒试剂、原辅料等物品及存放和发放。

1.2 执行部门(者)采购部(员):负责采购、存放和发放和仓库卫生管理;质检部(员):负责购置物品验收和物品出入库卫生验收。

1.3 执行标准 NY 500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1.4采购控制过程

工作流程:

菌种原料采购→检验→合格→入库存放

不合格→拒收

1.4.1设备、灭菌消毒试剂、生长剂应到正规的生产经营企业购买,并向销售这些产品的企业索取经营许可证相关资质复印件,经验证,保存相关文件及记录。

1.4.2采购部(员)购买的原辅料,由质检部(员)依据NY5009--2002标准: “4.2、4.3、

4.4”要求以及生产菌种企业对原辅料要求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入库;不合格,则拒收。

1.4.3仓库中物品应分类标识,离地面垫高5cm左右堆放整齐,并保持仓库干燥,通风,防暑,防虫等卫生条件。

1.5 相关记录

1.5.1原材料出入库记录表(卡)涉及品名/采购人,验收人,入库日期、数量/出库日期\数量、领取人签字等主要内容。

1.5.2原材料仓库卫生记录涉及出入库卫生打扫日期/清洁人签字/验收人签字等主要内容。

2 培养基配制操作控制规程

2.1 任务范围 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

2.2 执行部门/者配料部(员):负责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及分装;质检部(员):负责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制验收。

2.3 执行标准

2.3.1 NY’/T5333-一2006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

规范。

2.3.2 NY/T528--2002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2.4操作控制过程

工作流程:领取原辅料→混合均匀→分装→清洁封口→检验→合格→灭菌室

返工←不合格

2.4.1配料场地应随时保持整洁卫生,培养料应规整堆积。

2.4.2按培养基配方比例规定,准确称量领取原辅料,混合均匀。

2.4.3依据NY/T528—2002标准4.7.3、4.7.4要求进行分装、压匀、压平,保持接种口洁净、封牢、封好。母种培养基分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4一l/5;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装至离瓶(袋)口6~6.5 mm高的距离。【杏鲍菇制种】

2.4.4依据NY/T528—2002标准“4.7.4”要求进行验收。检查装料的均匀性,封口是否规整,干净等。合格,进入灭菌室;不合格,则返工,再检验。

2.5 相关记录

2.5.1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制记录表涉及日期/培养料级别/配方原料种类/数量、总数量(瓶/kg)/制备负责人签字/验收结果(合格/不合格)/验收人签字/备注耐不合格的处理措施)等主要内容。

2.5.2配料场地卫生记录涉及配料场地卫生打扫目期/清洁人签字/验收入签字等主要内容。

3 灭菌消毒操作控制规程

3.1 任务范围 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灭菌。

3.2 执行部门(者) 灭菌消毒部/员:负责培养基、灭菌物品等的灭菌消毒;质检部(员):负责培养基、灭菌物品等灭菌消毒监控检验。

3.3执行标准

3.3.1 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杏鲍菇生产技术规范。

3.3.2 NY/T528—2002杏鲍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3.4操作控制过程

工作流程:加水→装物→密封→加热排气→灭菌→降温→出锅→放水

┃关键控制点┃ ↓

┗━━━━━┛ ↓

压力时间 定期检验灭菌效果

以使用高压蒸汽容器灭菌设备进行灭菌为例。高压蒸汽容器属于特种工种设备,应每年通过当地质监部门特种工种设备计量安全检定,操作人应通过当地质监部门特种工种培训持《高压压力容器操作证》持证上岗。

3.4.1加水打开进水阀加水至水位线。

3.4.2装物将待灭菌的物品有序地均匀平稳鹰敬进锅内。

3.4.3密封关闭锅盖门,以对角线方式拧紧螺丝。

3.4.4加热排气 。

方法1:缓慢排气。打开排气阀,加热至100℃,保持2~3min,排尽锅体内冷空气。

方法2:集中排气。关闭排气阀门,加热压力升至0.049 MPa(0.5kg/m2),打开排气阀,排出锅体内空气,直至压力指标降至“0"刻度。

3.4.5灭菌待冷空气排尽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灭菌。不同的培养基灭菌的压力指标、灭菌时间要求执行NY/T 528—2002《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4.7.5"

条款。规定灭菌达到的关键限值:一般压力为0.1 4一0.1 5MPa,温度为121-12℃,试管培养基时间30 min,原种、栽培种培养基时间1.5—2h。

3.4.6降温停止加热,自然降温。

3.4.7出锅待压力指标降至“o”刻度时,打开锅盖门,取出灭菌物品,整齐摆放。

3.4.8放水打开出水阀和冷凝水出口,排尽锅内余水。

3.4.9 灭菌效果检验每一个生产季节依据NY/T528—2002标准“4.7.6”要求进行检验。

3.5 相关记录

3.5.1灭菌消毒记录表涉及日期/灭菌设备号/物品名/数量/灭菌达到的关键限值监控记录/操作人签字/监控入签字等主要内容b

3.5.2灭菌效果检验记录涉及检验日期/灭菌设备号/物品名,数量/检验结果/检验入签字等主要内容。

3.5.3灭茵消毒室卫生记录涉及灭菌消毒卫生打扫日期/清洁人/验收人签字等主要内容。 4接种操作控制规程

4.1 任务范围母种、原种、栽培种的接种。

4.2 执行部门(者) 接种部(员):负责母种、原种、栽培种的接种;质检部(员):负责接种室灭菌消毒效果检验。

4.3 执行标准

4.3.1 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4.3.2 NY/T528—2002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4.4操作控制过程

4.4.1接种前的准备保持接种室卫生清洁,待接种的用具、培养基整齐摆放工作台上,工作衣帽、口罩挂在缓冲间墙壁挂钩上,紫外线照射消毒1 h,接种员进入缓冲间,洗手、换鞋更帽衣、戴口罩进入接种间,准备接种。

4.4.2接种程序用75%酒精棉球擦拭手、接种用具、试管/瓶/袋表面。接种时,用酒精灯灼烧接种工具,在酒精灯火焰区内接种。

4.4.3接种后续工作已接种的试管/瓶/袋贴上标识标签,登记记录,送入培养室/箱。将接种室打扫干净。

4.4.4接种室/箱消毒接种室/箱在连续使用10一1 5d后,用甲醛熏蒸后,方能继续使用。 .

4.4.5消毒灭菌效果检验接种室/箱在连续使用1 0一1 5d用甲醛熏蒸后,检验员按质检部制定的相关检验规程(略)检验接种室(箱)消毒灭菌效果。

4.5 相关记录

4.5.1接种记录表涉及日期/菌种名/种类/数量/接种人签字等主要内容。

4.5.2检验接种室/箱消毒灭菌效果检验记录涉及检验日期/检验依据/检验结果/检验人签字等主要内容。

4.5.3接种室卫生记录涉及接种室卫生打扫日期/清洁人签字/验收入签字等主要内容。

5菌种培养控制规程

5.1任务范围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培养管理。

5.2执行部门(者) 接种部(室):负责菌种的培养、发放管理;质检部(员):负责菌种质量检验。

5.3 执行标准

5.3.1 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5.3.2 NY/T528—2002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5.4 操作控制过程

5.4.1培养室处理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在菌种进入培养室的前两天,进行熏蒸消毒。

5.4.2菌种培养菌种归类整齐堆放,并进行标识记录。

5.4.3每批菌种在培养期间,进行3次检查:第1次是接种后5 d,第2次是接种后10d,第3次是菌种长满后,检查发现被杂菌污染的菌种应立即移出灭菌清除处理,并记录。

5.4.4菌种检验检验员按质检部制定的相关检验规程(略)进行菌种质量检验,依据菌种质量标准,如GB/T19169黑木耳菌种、GB/T19170香菇菌种、GB/T19171香菇菌种、GB/T19172双孢蘑菇菌种等作出判定。

5.5 相关记录

5.5.1菌种培养记录表涉及日期/菌种名/种类/数量/培养室编号、检查情况(3次检查合格数量、不合格数量)/检查人签字等主要内容。

5.5.2菌种质量检验记录涉及检验日期/品种/数量/检验依据/检验结果/检验人签字等主要内容。

5.5.3培养室卫生记录涉及培养室卫生打扫日期/清洁人,验收入签字等主要内容。

有机食品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简明技术规程

1 产地环境和布局

产地环境符合下列要求:

a)直接与常规农田毗邻的有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厂区应设置大于30m的缓冲带,在栽培场地和周圈不得使用化学合成农药。

b)产地水源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

c)厂区内外保持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生产区域应远离工矿区、交通主干道、工业污染源、垃圾场、受污染的河塘等。

d)工厂化生产区与生活区分隔开,生产区应合理布局,堆料场、拌料装料车间、制种车间、灭菌设施、接种室、发菌室与出菇房、采收包装车间、成品仓库\下脚料处理场各自独立,又合理衔接,防止生产环节之间及对周围环境产生交叉污染。

2栽培设施条件

控温菇房车间采用钢塑结构或砖混结构建造,封闭性、隔温性及节能性好,应利于控温、保湿、通风和防控病虫害。单库菇房大小宜为10m×10m×3.8m,栽培架20层,架宽1.55m,层间距0.55m,底层离地面0.2m,顶层距房顶0.9m以上,架间走道0.8m。按冷库标准要求进行建造。制冷设备与冷库大小相匹配,配置制冷机及制冷系统、风机及通风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应有健全的消防安全设施,备足消防器材;排水系统畅通,地面平整。所用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及配套设备、机具等,不应对环境和双孢蘑菇产品造成污染。

3 转换期

产地环境质量和栽培设施条件符合有机生产要求的旧菇房或新建菇房,有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的转换期不少于12个月。转换期内应按照有机生产要求进行管理。

4生产技术要求

4.1 品种选择、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4.1.1品种选择按照《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选用适宜工厂化生产、发菌及出菇快、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保鲜期长,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品种,从具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并可以清楚地追溯菌种的来源。不得使用转基因技术育成的双孢蘑菇菌种。

4.1.2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菌种生产应按照有机方式培育。不应使用受到病虫杂菌危害、老化或未长满瓶的菌种。

4.2 原辅材料

4.2.1主辅原料

主辅原料应当采用有机生产或天然来源的材料,要求干燥、纯净、无霉、无虫、不结块、无污染物,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在堆肥过程中可添加天然微生物发酵剂,但不得使用来源于转基因的菌剂。

利用常规生产的原料,可以选用未使用过禁用物质的农作物秸秆。非有机原料不得使刚转基因产品并获得认证机构的许可。应制订使用按有机方式生产的原料的时间和计划。

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中不得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

4.2.3肥料及添加剂

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它化学合成或成分不明的添加剂,不得使用来自转基因的自己料、药物等生产投入物质。

4.2.4覆土材料

应使用天然的、未受污染的河塘土、泥炭土、草炭土、林地腐殖土或农田耕作层以下的壤土,要求质地疏松、毛细孔多、团粒结构好、透气保水性强、有机质含量较高、呈颗粒状。

4.3培养料配方

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宜选用:

a)配方1:稻麦草50%、牛粪37%、饼肥8%、石灰2%、硫酸钙2%、碳酸钙1%;

b)配方2:玉米芯:35%、花生壳20%、牛粪35%、麦麸5%、石灰2%、硫酸钙2%、碳酸钙1%;

c)配方3:玉米秆52%、牛粪37%、饼肥6%、石灰2%、硫酸钙2%、碳酸钙1%。

4.4培养料堆制发酵

4.4.1预湿

建堆前2d一3d,将稻麦草、玉米秆、玉米芯等用石灰水淋透,使其吸水均匀,堆放预湿。建堆前7d一10d,将干粪用清水淋湿,每100kg干粪加水160kg一180kg。充分吸水后进行预发酵处理。

4.4 2建堆【杏鲍菇制种】

【杏鲍菇制种】

料堆呈南北堆放。堆宽1.6m一2.0m,堆高1.5m一1.8m,长度视场地而定。料准的四周呈垂直状,顶部呈龟背形。建堆时,先在地上堆一层已预湿过的稻麦草,厚度25cm一30cm,在稻麦草上撒一层已打碎调湿的粪肥5cm一6cm,依次再堆一层稻麦草、一层粪肥,做到草料粪肥比例混合均匀,从第四层开始浇水,第四层到第八层逐层加入饼肥、石膏粉及碳酸钙,共堆制10层。建堆时每隔1.5m竖立一根粗木棒或竹竿,建好堆后拨出即形成透气孔。堆顶覆盖草苫,雨天遮盖薄膜,雨后及时揭掉。建堆时要求培养料含水量达到饱和程度。

4.4 3翻堆

采用行走式翻料机翻料或人工翻料。左右时保持3d一4d开始翻堆,翻堆时要把草料抖松,做到上下、里外倒翻均匀。翻堆后使料含水量达到70%一72%.可用2%一3%的石灰水调节pH8.0—pH8.5。

第二次翻堆在第一次翻堆后的第6天,即料温继续上升到70℃一75℃时维持3d一4d,料温开始下降时翻堆,方法同第一次翻堆,再重新建堆。

其后进行第三、四次翻堆,间隔时间分别为5d、4d.前发酵时间为22d左右。最后一次翻堆调节好堆料的水分和酸碱度,要求含水量达到68%一70%,pH7.8一pH8.2。

4.4.4后发酵

采用隧道式蒸汽发酵。

后发酵可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升温阶段、持温阶段和降温阶段。当前发酵培养料料温不再上升时便开始通蒸汽加温,升温要逐渐均匀升到60℃一62℃,保持约10h,使料温降至50℃,维持4d一5d。在持温期适量通入过滤消毒的新鲜空气,排除废气。当料温降至45℃,再通入过滤消毒的新鲜空气,使料温迅速降低至30℃以下,后发酵即全部结束。 经过后发酵,培养料含水量62%一65%,pH7 2一pH7.5。

4.5播种、发菌及覆土管理

4.5.1播种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铺入菌床上,料厚22cm一25 cm,稍压实,待料温降到30%:左右时开始播种,采用播与表播相结合的方式播种,播种量为1.0kg/m2。将2/3的菌种均匀撒于料面,用木叉将菌种翻人料内,与培养料充分混匀,然后把料面整平,再将其余1/3的菌种覆盖在料面,用木板轻轻拍实,使菌种和培养料紧密接触,遮盖干净薄膜。

4.5.2发菌培养

播种后控制菇房的温度22℃一25%:、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以促进菌种快速萌动生长。播种后3d内不通风。当菌丝吃料一半时,可用三齿叉斜插人料深3/4处,轻轻撬动几次,增加通气。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避光发菌。

4.5.3覆土管理

当菌丝已深入到培养料的2/3、一般在播种后1 7d一20d即可覆土。覆土材料符合7. 2.4的要求。覆土前一周先将土壤在阳光下曝晒、过筛,用石灰粉调PH7.5~7.8,并另加l%的石膏粉或轻质碳酸钙,含水量调至接近其最大持水量。覆

土时土粒粒径在o.5cm一2cm,覆土层厚度在4cm左右,厚薄均匀,表面平整。覆土2d一3d后根据菌丝的生长情况开始调水,采用轻喷勤喷的方法,把覆土层的含水量调足。覆土后至出菇期间一般不通风或轻通风。喷水后,短时通风,让土层表面的积水散发掉,至表土不粘手为宜。一般7d后菌丝即可爬上覆土层。

4.5.4耙土管理

篇四 杏鲍菇制种
杏鲍菇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杏鲍菇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肉厚,开伞比较慢,柄组织细密结实,雪白粗壮,孢子少,保鲜期长,质地脆嫩、风味独特,有特殊的杏仁香味和鲍鱼口感,素有“平菇王”、“干贝菇”、“草原上的牛肝菌”之称,其栽培条件苛刻,适于工厂化栽培。

日引1号系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2月从日本引进的杏鲍菇子实体经组织分离获得杏鲍菇新品种。其朵型大,丰产性好,品质较优,抗病性较强,于2010年2月25日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杏鲍菇是适合于工厂化栽培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但目前栽培生产多数是采用固体菌种,不利于杏鲍菇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而液体菌种的生产制种周期短,并且采用液体菌种栽培的杏鲍菇的出菇周期天数比固体菌种的短而产量则比固体菌种的高[3],所以液体菌种在杏鲍菇栽培上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杏鲍菇栽培生产的工厂化和现代化。日引1号杏鲍菇液体制种条件的探索目前仍未见报告。研究可以为日引1号杏鲍菇液体菌种的推广应用和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打下良好的基础,很有研究价值和经济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杏鲍菇菌株(日引1号,由福建农业大学友情提供,内江师范学院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试验室栽培后制种)。

1.1.2 培养基 ① 改良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g,葡糖糖20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1g,水1000mL,琼脂15g。② 供试液体培养基,参考郭团玉、袁建平等,略有改良。

a.马铃薯20%,麦芽糖2%,蛋白胨2%,酵母膏2%,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VB1 5mg

b.小米粉2%,蔗糖2%,豆饼粉2%,酵母膏2%,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VB1 5mg c.黄豆粉2%,葡萄糖2%,豆饼粉2%,酵母膏2%,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VB1

5mg

1.2 试验方法

1.2.1 菌种制备 按照1.1.2培养基的配方,配制改良PDA培养基于250mL的锥形瓶中,每瓶120mL,用棉花塞报纸盖好锥形瓶,将其放入高压灭菌锅中115℃灭菌20min,备用。于超净工作台上,制作好平板后从斜面试管中接种活化培养2周后,以孔法(D=8mm)转接于新平板上,恒温箱中27℃下静置培养14d备用。

1.2.2 供试培养基的选择 菌种静置培养14d左右,待其长满液体表面时即供试液体培养基熬制好备用。具体方法为:马铃薯,小米粉和豆饼粉,黄豆粉和豆饼粉都要先用天平分别称量好,先熬成汁,并用5层纱布过滤去掉沉淀物,然后再将称量好的其余药品分别依次加入汁中熬制5min左右,并分别转入250mL的锥形瓶中,每瓶锥形瓶中倒入培养基100mL备用。

最后再将静置培养好的平板以打孔法取得菌种,转入锥形瓶内,置于27℃,140r/min条件下培养。每种供试培养基设置5个重复样。比较菌丝生成量与直径,确定最佳培养基。

1.2.3 不同菌龄菌种对杏鲍菇菌丝球生长的影响 将静置培养14d(长满平板2/3),21d(长满平板,开始爬壁)和40d菌龄菌种分别接种到装有小米粉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27℃,140r/min条件培养。分别设5个重复样。

1.2.4 不同转速对杏鲍菇菌丝球的影响 将在小米粉培养基中培养出的菌丝球按10%的接种量接种到盛有90mL小米粉培养基的250mL的锥形瓶中,再将其放入摇床中培养。温度为27℃,转速分别为120r/min,140r/min,160r/min。每个转速设置5个重复样。

1.3 测量内容及方法

1.3.1 菌丝球生物量的测量 将锥形瓶中培养好的菌丝球用5层纱布过滤,收集菌丝球,并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然后将收集到的菌丝球在60℃的温度下鼓风干燥至恒重,再用分析天平称量。最后取其平均值。

1.3.2 菌丝球直径的测量 菌丝球培养结束后,随机取十五个菌丝球,在培养皿中排成一排,培养皿下衬上坐标纸,再测量样本中全部菌丝球的直径。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供试培养基的选择结果表1,表2所示结果可知,最佳液体培养基为小米粉2%,豆饼粉2%,蔗糖2%,酵母膏2%,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VB1 5mg。

表1 不同供试液体培养基日引1号菌丝球的生物量(g/100mL)

培养基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样品4 样品5 平均值

马铃薯培养基 0.403 0.411 0.507 0.513 0.487 0.464(±0.023)a

小米粉培养基 1.312 1.458 1.825 1.408 1.162 1.433(±0.110)c

黄豆粉培养基 0.810 1.093 0.911 0.979 0.897 0.938(±0.047)b

表2 不同供试液体培养基日引1号菌丝球直径(mm)

培养基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样品4 样品5 平均值

马铃薯培养基 1.5 1.6 1.8 1.7 1.7 1.6±0.05a

小米粉培养基 1.3 1.5 1.6 1.4 1.3 1.42±0.05a

黄豆粉培养基 1.4 1.6 1.4 1.3 1.5 1.44±0.06a

2.2 不同菌龄接种菌块对日引 1 号杏鲍菇菌丝生长影响

如表3及图1,图2中的结果所示,达到相同的生长生物量,菌龄最大的菌中培养菌丝球不仅所需时间要比菌龄小的菌种的时间长6d,而且其生成的菌丝球要比菌龄小的菌种培养生成的菌丝球直径大得多,同时长菌龄培养得到的菌丝球其颜色加深已经呈现老化现象。所以使用菌龄短的菌种培养液体菌种,因为其菌龄短,生物活性强,能快速培养出直径小的菌丝球,培养周期短。

表3 不同菌龄的菌种日引1号菌丝球达标生物量和培养天数

菌种 菌丝球的平均生物量/(g·100mL-1) 培养天数/d

40d菌龄 1.456±0.070 10

21d菌龄 1.356±0.067 9

14d菌龄 1.433±0.110 4

2.3 不同转速对日引1号菌丝球的影响 不同转速对菌丝球的影响结果如图3和图4所

示。转速为120r/min时的菌丝球生物量最低,直径最大,而140r/min时菌丝球生物量最高,菌丝球直径与转速为160r/min时的菌丝球直径相差不大,只是比160r/min时的菌丝球大0.03mm。随着转速的升高,培养基里面的溶氧量增加有利于菌丝球的生长,但转速超过一定范围时,由于液体转动时的剪切力过大,其对菌丝球的机械刺激不利于菌丝球的生成。 3 结论

液体培养基的碳氮源组合的不同对杏鲍菇菌丝球的生物量、菌丝球直径的影响较大。从对菌丝球的直径这一重要指标来看,马铃薯液体培养基培养的菌丝球的直径却比小米粉培养基和黄豆粉培养基的大得多,菌丝球的生物量反而最小。黄豆粉液体培养基的菌丝球直径和小米粉液体培养基的相差很小,但菌丝球的生物量也比小米粉液体培养基培养所得的菌丝球生物量小。因此对日引1号杏鲍菇最佳液体培养基为:小米粉2%,蔗糖2%,豆饼粉2%,酵母膏2%,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VB1 5mg的培养基。

图1 40d菌龄菌种培养出的菌丝球

图2 14d菌龄菌种培养出的菌丝球

图3 不同转速对菌丝球生物量的影响

图4 不同转速对菌丝球直径的影响

菌龄对日引1号液体培养菌丝球的影响很大,菌龄短的接种菌块的接种优于菌龄长的种块,较小的接种菌块菌丝生长势强旺,菌丝体较之菌龄长的接种菌块疏松,比菌龄长的接种菌块更易受到液体转动时所产生的剪切力的机械切割,所以用其所培养出的菌丝球直径明显

篇五 杏鲍菇制种
杏鲍菇栽培技术

杏鲍菇栽培技术

杏鲍菇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具有营养丰富、质地脆嫩、风味独特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杏鲍菇采取覆土栽培,能够使杏鲍菇栽培的生物转化率由袋装架式栽培的40%~50%提高到100%左右,同时能节省疏蕾环节的人工费用,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 栽培料配方

棉籽皮76%,麦麸15%,玉米面5%,石膏2%,石灰2%,料水比为1?1.4。棉籽皮、麦麸、玉米面要新鲜、无霉变。

2. 栽培料处理

拌料前将棉籽皮暴晒3~5天,然后按配方将栽培料混合均匀,按料水比1?1.4进行拌料,栽培料含水量达到60%~65%,pH值要调整到10~11。

3. 栽培棒制作

3.1 栽培袋规格 采用规格为17厘米×10~12厘米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0.2千克左右。

3.2 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6小时。灭菌时间不能少,否则灭菌不彻底,污染严重。

3.3 菌丝培养 灭菌后栽培袋温度降到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菌丝培养期空气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同时保持空气新鲜,保持弱光或黑暗条件。

4. 栽培方法

4.1 栽培时间 杏鲍菇覆土栽培要在地温为20℃左右时进行。时间过早,地温高,易发生杂菌污染;时间过晚,地温低,不利于菌丝生长,不易出菇。唐山地区春季一般在3月下旬~4月初进行,5月10日前出菇结束;秋季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初进行,11月10前结束。

4.2 栽培方法

4.2.1 做畦 做成宽80~100厘米,深20~25厘米的栽培畦。畦与畦之间留畦埂宽30厘米,便于出菇期管理。

4.2.2 栽棒 先将畦底面撒一层石灰,然后将栽培棒脱掉塑料袋,直立在畦中。栽培棒之间留为2~3厘米的间隙,间隙用pH值为8左右的沙土填满。

4.2.3 覆土 覆土厚度是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覆土前先将栽培畦灌足水,水渗完后覆盖一层pH值为8左右的沙土,厚度为2~3厘米,做到畦面平整,土层疏松。注意覆土厚度不能过厚,否则易造成大面积污染。

5. 出菇管理

覆土后要加强通风管理,保持空气新鲜;保持棚内弱光条件,避免阳光直射;保持畦面湿润,畦面过干时可用喷雾器进行喷雾,补充水分。通过管理,一般经过10天左右即可出菇。

杏 鲍 菇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刺耳、雪茸,学名:pleurotus errngii(DC.Fr.)Quél,英文名:Boletus of the Steppes,King Oyster Mushroom,The King Oyster,日文名:エリンギイ。其隶属于真菌界,真核真菌亚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真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口感绝佳,商品性状好,有“平菇王”之称。它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元素,长期食用具有促进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对润肠胃及美容有很好的效果。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 形态特性

依据品种可分为棒状和保龄球型两种。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直径2~12厘米,初期盖缘内卷呈半球形,成熟后菌盖展平但边缘不上翘,菌盖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细纤维状。菌肉白色,具杏仁味。菌柄稍偏生或侧生,柄长2~15厘米,直径0.5~5厘米,光滑,中实,乳白色,肉质纤维状。可根据市场需求培育不同形状和大小的产品。

(二) 营养特征

杏鲍菇是一种木腐菌,具有较强的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

1.碳源 杏鲍菇的栽培原料较丰富,大部分农副产品均可利用,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蔗渣、豆秆等农作物秸秆为主、辅助以葡萄糖和蔗糖。在目前生产中以前三种原料使用较多,不论哪种原料必须新鲜无霉变。

2.氮源 杏鲍菇是一种喜欢氮素的菇类,含有较丰富的氮源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生产中以麸皮、玉米芯、米糠和棉籽饼为主,辅以蛋白胨、酵母粉。在秋冬季栽培可适量加大氮源含量,增加分化。在添加氮源时,原料一定要新鲜,因为陈米糠或麸皮含有亚油酸,能抑制菌丝生长。

3.矿质元素 杏鲍菇生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碳源和氮源,还需要石灰质、Ca、P、K等微量元素。适当加入石膏、石灰、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等物质可促进菌丝生长,提高菇产品质量。

(三) 环境条件

1.温度 杏鲍菇属于低温菌类,尤其是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较窄。因此,在生长上选择北方适宜的出菇季节和品种是栽培成功关键之一。

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0℃,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超过30℃或低于8℃菌丝生长缓慢,易污染,超过35℃菌丝停止生长,造成死亡。发菌期的温度掌握在15℃~27℃之间,同时,发菌中期,袋内温度比室温要高2℃~4℃,在管理时以袋内温度为准进行。

杏鲍菇属低温结实菌类,温度是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原基形成的温度范围为8℃~20℃,最适温度为12℃~15℃。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0℃~20℃。子实体形成期,温度低,菇生长慢,粗大,但失水多,易结球; 温度高于18℃时,子实体生长快,细长,菇体组织松软,品质差。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因其属恒温结实的菇类,在原基形成期给一定温差外,生长期尽量给予恒温管理。

2.湿度 杏鲍菇比较耐旱,水分的多少决定着产量的高低。同时,杏鲍菇在出菇阶段不宜往菇体上喷水,因此,菌袋的含水量多少对产量有直接影响。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为宜。在低温季节制袋可提高含水量到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60%左右。

出菇阶段,原基形成期间,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 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在采收前,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之间。

3.光照 杏鲍菇在不同阶段对光线需求不同。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光线较强不利发菌; 在原基形成期,需有一定的散射光刺激,以棚内看清报纸为宜,即800~1000Lx。

【杏鲍菇制种】

4.空气 杏鲍菇是好气性真菌,但较其它菇类都较耐二氧化碳。在发菌期间,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菌丝生长速度加快。在原基形成期,氧气充足情况下才能正常形成。后期管理,根据出菇形状及品种进行调节通气。棒状的需要通风量大,而保龄球型的需要通风量小。

5.酸碱度 杏鲍菇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4~8,最适PH值为6.5~7.5,出菇阶段PH值为5.5~6.5。在生产过程中,把培养料的PH值调到9~11之间为宜,因为杏鲍菇属熟料栽培。在灭菌过程中,PH值要降1~2。在菌丝生长过程中,菌丝会产生代谢出有机酸,降低培养基的PH值。

二、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一)栽培配方

杏鲍菇适宜栽培的区域较大,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原、辅材料来选择配方。在配方中,多种原辅材料搭配产量较单一辅料产量高。目前北方常用配方有:

配方一:棉籽壳77.7%、麸皮18%、玉米粉2%、糖1%、石膏1%、磷酸二氢钾0.3%,pH值9~11。

配方二:棉籽壳37%、杂木屑37%、麸皮19%、玉米粉5%、糖1%、石膏1%,pH值9~11。

配方三:杂木屑48%、稻草秸24%、麸皮20%、玉米粉5%、糖1%、石膏2%,pH值9~11。

配方四:棉籽壳48%、玉米芯30%、麸皮20%、石膏1%、糖1%,pH值9~11。

(二)配料

北方地区栽培杏鲍菇根据气候特点可按秋冬季和冬春季两茬进行栽培,栽植户可根据当地气候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河北省的南部在10月份至翌年4月份出菇,北部地区可在8月份至翌年6月份出菇。一般以当地气温稳定10℃~20℃之间时出菇是最适宜季节。

选择当地有的原、辅材料配方,按照配方称好原材料,充分搅拌后加水调节含水量。在拌料时,按1:1.2~1.3加水后,使料的含水量达到60%~65%左右。可视装袋时期适当进行调整,如果温度高时,水量可小些,防止污染; 如果温度低时发菌,含水量可达到70%。由于杏鲍菇在出菇时,不能往菇体上喷水,培养料内的含水量大小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因此,拌料内的含水量一定要注意,拌好水的料,堆焖5~6小时后开始装袋。

(三)装袋

杏鲍菇的栽培方式很多,不同的栽培方式使用的料袋不同。北方多采用架式出菇和泥墙式出菇,这两种出菇方式多采用17×33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如采用高压灭菌,采用聚丙烯袋。装袋可采用机械装和人工装两种。在装袋过程中,一定使袋内原料松紧适度和一致。如料过松,菌丝生长时菌袋中间会断裂,在原基形成期袋身易形成原基,不便管理而影响产量。如过紧,菌丝生长缓慢,出现灭菌不彻底。一般用棉籽皮原料每袋湿重在1~1.1公斤为宜。同时,装好的料袋轻拿轻放,不要碰破料袋,装好的料袋进行灭菌。在装料过程中,一定要迅速,一般不超过2~3小时,以防料袋内料变质。

(四)灭菌

把装好的袋进行灭菌,栽培户应用的多为常压灭菌法,而工厂多采用高压灭菌法。目前,常压灭菌法由于锅灶的不同装锅灭菌的方法也不同。其归类有两种,一种是土蒸锅炉,即在锅上垒蒸筒,在屉上放菌袋。另一种方法是用小型锅炉充气,把袋子码放到灭菌室或用塑料布盖的料堆。不论用哪种方法在袋子码放中料袋之间一定要有空隙,采用“井”字型码放。用锅炉充气的最好用铁架式或铁筐,以防灭菌时蒸气达不到。码好菌袋后,大火猛烧,在4~6小时内料内达到100℃开始计时。如果灭菌袋在2000袋以内保持13~15小时,如果在2000袋以上应保持在15~18小时。达到时间后,停止加热,当料袋温度下降到60℃时,再焖12小时后出锅。出锅后,把其放入接种室内或干净的房屋冷却到30℃以下时开始接种。如果用高压灭菌,在高压锅达到0.5个压力时,排出冷空气或不关闭放气阀,当温度达到100℃时,再关闭放气阀。当达到1.5个大气压时,开始计时,保持2.5~3小时后,自然降压到零后,打开出锅。其它与常压锅相同。

三、常见问题及处理

1. 杏鲍菇的发展现状和开发前景如何?

杏鲍菇从77年开始商业栽培,我国93年开始引种,并在我国发现了野生的杏鲍菇品种。现产量已达8万多吨,北部以河北、内蒙、山东等地产量较大,以保鲜空运、切片速冻、罐头及盐渍切条多种形式出口,尤其我省发展速度较快。国内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另外,杏鲍菇具有营养丰富、质地脆嫩、口感绝佳的特性,因此,杏鲍菇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食用菌之一。

2.杏鲍菇最适宜的棚室如何建?

杏鲍菇在出菇阶段有两个品种,一种是柱状的,一种是保龄球型的。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要有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因此,最适宜的棚室为半地下式拱棚,即地下0.5米,地面上,前墙高0.5米,后墙高2米,中拱高2.5米的温室,前后墙每间隔1米,留直径30~40厘米的通风口,上盖棚膜和草苫。

3.如何推定制袋和制种时间?

以当地气温稳定在20℃以下时,开始计算时间,再往前40天左右即为制袋时间,再往前推算40~50天为三级种生产时间。

4.配料中注意什么?

在原料称好后,把石膏粉拌入辅料中,搅拌均匀地撒入料中,把糖及磷酸二氢钾等少量的东西溶于水中撒入料内,达到水料一致。

5.配料中水分如何掌握?

科学的加水量计算公式为:

加水量= (培养料含水量-主料生理含水量)+(培养料含水量-辅料生理含水量)

1-培养料含水量

在生产实际中,用手握成团,有水滴从指缝中流出,但不滴下或用拇指和中指使劲捏料有水渗出即可。

6.在温度高时拌料注意什么?

在温度高时,一定要注意要少拌料,勤调水分和PH值,争取在2—3小时内开始灭菌,使料的PH值保持在9-11之间。

7.疏蕾注意什么?

① 保留的菇蕾间距要合适,避免长大后拥挤。

② 疏蕾时不要伤及保留蕾,完成后在棚内墙体、地面、通风口处喷杀菌剂,防止伤口感染。

8.幼蕾及幼菇阶段如何管理?

此阶段是发生萎缩死亡的高发阶段,主要原因是温度偏高。同时,在水分管理上,保持空气湿度,不要往菇蕾上喷水,以免死菇和菇体发黄。在温度管理上要保持12℃-14℃的恒温,使菇体致密,硬度好。在光照上要弱光,使菇体洁白。

9.菌袋侧面出菇是什么原因?

① 制袋过程中,料偏松,中间空隙较大。

② 在发菌过程中,防止光照和机械刺激,在发菌超过1/4时,可刺孔通气,使菌丝生长旺盛而减少出菇。

③ 在出菇前,菌袋解口过早,料面失水不出菇,在侧面出菇。

10.菌袋长球是什么原因?

其原因主要是菌袋在催蕾过程中,温度长期低于10℃,使原基不分化。在生产中,杜绝长时间温度偏低。提高棚内温度在球上继续分化菇蕾,加强通风管理,可使球转向商品菇。

11.菌盖长瘤是什么原因?

由于棚内温度长时间低于8℃,而造成内外细胞伸长失调所致。

12.生产转化率低是什么原因?

其原因主要是低温品种分解能力弱,在菇生长中难以补充水分,因此在制袋时,一定要适当增大含水量,在出菇时保持袋内含水量可大大提高转化率。

(五)接种

接种的方式很多,有接种箱、接种室和接种账。在温度较高时,用接种箱效果较好,在温度低时,用接种室或接种账效率较高。接种账一般为长3米、宽2米、高2米的大塑膜搭好的密闭空间。无论哪种方法,在接种前要对接种工具及接种场所进行消毒。第一次于两天前用甲醛8~10毫升(每平方米)加入4~5克高锰酸钾进行密闭消毒,然后在接种前1~2小时用气雾消毒盒再消毒(使用量见消毒盒说明)。接种用具用1‰高锰酸钾水进行消毒。把原种瓶进行消毒后,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把袋子打开,用镊子或勺子把菌种放入袋内,迅速扎口。然后放入发菌室进行培养。目前也有用17×55厘米的袋子进行打扎接种的,一般在袋子上打3~4个孔,用外套袋或胶带粘好。

(六)发菌管理

在发菌室内,呈“井”字型码放塑料袋,一般不超过5层,采用高—低-高的发菌管理方法,保持发菌温度在20℃~26℃之间。由于中期袋内要比室温高2℃~3℃,因此室温一定要低一些,以防烧菌。当两头菌丝长到袋的1/4时,两头可扎眼通气,以利菌丝生长,但扎眼不要过多,以防失水。在此间,空气温度在70%以下,培养30~40天即可长满菌袋。

(七)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满菌袋后,再培养8~10天进行后熟,然后进行出菇管理。根据出菇方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码放出菇。现介绍层架和菌墙两种出菇方式。

1.层架式出菇

⑴码放 多采用半地下式菇棚,可建成温室型或两边用泥墙搭成的房屋型。层架多为宽15米、高2~2.2米,层高50厘米,底层离地20厘米的出菇架,架可用竹杆或水泥构件。

⑵催蕾 当菌袋码放好后,进行增湿、降温,使棚内的湿度达到85%以上,温差10℃左右,但不要低于8℃或高于20℃,持续5~10天后,菌丝复壮。当有新菌丝出现形成大量的白色块状原基后,开始进入子实体生长管理。

⑶通气疏蕾 当菌丝复壮,有白色菌丝出现后,解口通气。此时,保持棚内空气90%以上。根据出菇方式和出菇时间不同,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解去袋口绳,自行出菇; 另一种是用刀片切成3~5厘米直径的圆孔通气。一般8~15天原基出现,当原基出现后,适当加大通气量,以利菌盖的分化,增加空气湿度,保持12℃~15℃的温度。当菇蕾长到1厘米左右时,可用竹片或刀片进行疏蕾,即去掉生长点(伞盖),留菇型较好的3~4个即可。在留菇蕾时,一定要分清茬次,以利生长。 ⑷采收 当菇体长到伞盖将平时进行采收,在采收时,可用刀片从根部轻轻切下,不要碰到其它幼菇,以防死菇。把采下的菇分级单放,包装出售。

2.菌墙出菇

把菌袋放入棚内增湿,把菌袋的2/3塑料袋去掉,留下1/3。在棚内地上隔60厘米码放菌袋,每个菌袋间隔2厘米,中间用泥土添实,每层回缩2厘米,两边码菌袋,中间用土填充,一般垛5~6层,上层有5~10厘米间隙,中间用铁棒从上到下每隔30厘米扎眼,菌墙完成后,用水把中间土润湿。当菌袋有原基出现后,进行解口管理。其它方法同层架出菇,但疏蕾一定要轻。

杏 鲍 菇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一、杏鲍菇的形态与生态习性:

1.形态: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宽2~12cm,初呈弓圆形,逐渐平展,成熟时中央浅凹至漏斗型、圆形至扇形,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干燥、细纤维状,幼时淡灰墨色,成熟后浅黄白色,中心周围常有近放射状黑褐色细条纹,幼时盖缘内卷,成熟后呈波浪状或深裂;菌肉白色,具杏仁味,无乳汁分泌;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滑,有小菌褶。孢子印白色(浅黄至青灰色)。菌柄2~8×0.5~3cm,偏心生至侧生,罕中央生,棍棒状―球茎状,横断面圆形,表面平滑,无毛,近白色至浅黄白色中实,肉白色,肉质纤维状,无菌环或菌幕;孢子椭圆形至近纺缍形,平滑,9.58(11.29±0.15)-12.50×5.0(5.60±0.06)-6.25mm,菌丝系统单一型(Monomitic),菌丝有锁状联合。

2.习性:春末――夏初腐生――兼寄生大型伞形花科植物,如刺芹、阿魏、拉瑟草等植物的根上和四周的土中。有很多生态型。各生态型垂直分布完全不同。

3.分布:主要分布在南欧(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

三、杏鲍菇的生物学特征:

杏鲍菇是亚热带草原――干旱沙漠地区一种特殊的食用菌,从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及不同生态环境(不同的基质或寄主)分离出来或引进的杏鲍菇菌株,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也就是说有许多不同的生态型,栽培时应特别注意。

1.营养:杏鲍菇需要较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特别是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也越高。它是一种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可在棉籽壳、木屑、蔗渣、麦杆等农副产品下脚料组成的基质上生长,并非一定要用伞形花科植物才能栽培。母种培养基中,一般PDA、PSA培养基均适合菌丝生长,添加一定量的蛋白胨、酵母或麦芽汁可加快菌丝生长。普通的木屑、麦麸培养基是适合原种、栽培种培养基。栽培料中添加棉籽壳、棉籽粉、玉米粉、黄豆粉,可以提高子实体产量。以麦秆为主要原料,添加5~10%棉籽粉不但可提高产量,还可使子实体个体增大。

2.水分: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生长阶段以85-90%为宜,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相对湿度要求各在85~90%左右或95%左右。因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水分主要靠培养基供给所以培养料含水量65~70%更适合子实体发生和生长。杏鲍菇既耐干旱,又需要水分。冬季刺芹,阿魏茎叶枯萎被雪覆盖,翌年春天雪化后,杏鲍菇就会趁着温暖和刚刚化雪后的水分条件,很快长出子实体来。

3.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生长和发育的最主要因子,也是产量能否稳定的关键。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原基形成的最适宜温度是10~15℃(台湾报道的是16~18℃)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而异,一般适宜温度为15~21℃,但是有的菌株不耐高温以10~17℃为宜。超过18℃容易发生病害。有的菌株以20~30℃为适宜温度,而低于8℃子实体不会发生也难生长。

4.光线: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阳光,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是500~1000勒克斯。

5.空气: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但在营养生长期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瓶袋中二氧化碳浓度由正常空气中含量的0.03%逐渐上升到22%(220000ppm),能明显地刺激菌丝的生长,原基形成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50~1000PPm之间,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二氧化碳浓度以小于2000PPm为宜。【杏鲍菇制种】

6.酸碱度(pH值):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宜pH值是6.5~7.5其生长pH值范围是4~8,出菇时的最适宜pH值是5.5~6.5。(5~6)

四、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杏鲍菇制种】

(一)栽培材料

1.栽培原料:据国外资料介绍杏鲍菇的"自然栽培法"是室外用段木栽培,但产量低。也可在室外用麦杆栽培,产量不稳定。用消过毒的木屑或谷草栽培,产量偏低。木屑、麸皮培养料栽培,生物学效率仅20%,若用麦杆做培养料产量只有木屑的一半。> 我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其副产品如棉子壳、废棉团、蔗渣、木屑、黄豆杆、麦杆、玉米杆等均是栽培杏鲍菇的主要原料以棉子壳为主料掺入部分棉子粉能提高产量10~20%,用蔗渣或木屑为主料只要配方得当,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用稻草做主料即使添加有棉子壳,麸皮、出菇都比较迟出菇率低,产量也低。

2.栽培辅料:细米糠、麸皮、棉子粉、黄豆粉、玉米粉、石膏、碳酸钙糖均是杏鲍菇栽培很好的辅助材料。

篇六 杏鲍菇制种
食用菌高效制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北方园艺2010(13):199~201

・食用菌・

食用茵高效制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张连合1,王随心2

(1.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廊坊065000=2.廊坊市卫生学校,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用谷粒、麦粒、树木枝条、一次性卫生筷子等快速制取食用菌的母种、原种、栽培种和熟料栽培技术。应用此技术菌种及栽培袋,发茵快、污染少、茵丝壮。可以缩短栽培周期,提高了栽培棚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关键词:颗粒种;枝条菌种;一次性筷子菌种;半开放式接种;接种帐

中图分类号:S64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009(2010)13一0199—03

传统的食用菌制种工艺操作繁琐,成活率低,杂菌污染严重,制种过程不容易控制,成功率低,菇农迫切希望能够掌握食用菌高效、简易制种方法。现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栽培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食用菌高效制种和栽培方法,该方法所用原料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谷粒、小麦、玉米、高粱、树木枝条、一次性卫生筷子[1]、葡萄糖、石膏等。按照此方法制种和栽培食用茵,菌种培养时间短、污染少、菌种壮、吃料快、使用方便、可降低成本等。使用此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压灭菌10h或高压灭菌1.5kg,2h,冷却,备用。2.2枝条原种及栽培种制作口]

2.2.1原料选取粗1~2tin的阔叶树枝条,将枝条破成2瓣或4瓣,然后将一头削尖,截成4tin长。也可回收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在水中洗净,然后将一头削尖,截成4tin长,备用。回收一次性筷子,成本极低,有利于环境和树木的保护。麦麸、蔗糖、石膏、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

2.2.2制作方法先将水倒入锅内,按水的重量加入蔗糖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3%。将枝条倒人大锅内,压下枝条,要没过枝条,加热煮沸40m_in,捞出,稍淋干水,然后加30%的麦麸(干枝条重量),再加入的石膏1o/6(干枝条重量)与枝条混合均匀。将枝条尖端朝瓶底整整齐齐直立装入500mL的罐头瓶内,在枝条面上放些碎的培养料,以填充枝条的空隙。一般一瓶可装100---120根。用清水洗净瓶身、瓶口,报纸在内、薄膜在外放在瓶口上,扎口。在1.5kg/cm2蒸汽压下灭菌

1.5

1母种的制作

1.1原料

谷粒(不能用小米)、小麦、高粱粒、麦麸等,用这些原料作母种培养基,菌丝生长势强,抗老化力强,不易发生变异,生产效果很好。1.2制作方法(以谷粒为例)

将谷粒浸泡至无白心(约12h),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去表面水分,拌入5%的麦麸,加入0.2%尿素,拌匀,然后装入试管,占试管长度的3/4,塞上棉塞,高压灭菌

1.5

h,冷却后接种、培养。

原料棉籽壳、杂木屑、麦麸、石膏、尿素、蔗

以棉籽培养基为例。配方:棉籽壳

kg,lh,冷却,备用。

2.3棉籽壳及阔叶木屑栽培种制作

2.3.1

2原种及栽培种制作

2.1颗粒原种及栽培种制作[2]

2.1.1原料小麦、高粱粒、玉米粒等小粒作物种子。2.1.2制作方法以麦粒为例。配方:麦粒、另加玉米粉8%、麦麸8%、石膏1%、尿素0.5%、糖0.5%、石灰1%,按料水比1:1.3配制。制作方法:先将麦粒洗净,浸入50//浓度的石灰水中,浸至麦粒无自心后,捞出沥干水分,摊在干净的水泥地上。将所有辅料加水拌匀,再倒入主料内拌匀,堆闷2h后装瓶或袋(12cm×24cmX

0.06

糖等。

2.3.2配制过程

88%、麸皮10%、糖1%、石膏粉1%、另加0.2%的尿素。料水比1:1.2~1.5。先将棉籽壳与麸皮干料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糖、石膏和尿素,混合均匀,手握培养料中度用手,手指缝间有水溢出而不下滴时为适宜,含水量60%左右。装瓶:用750mL菌种瓶(或17cm×35cmX

0.06

crll聚丙烯塑料袋,套环)内,然后塞上棉塞进行常

crn聚丙烯塑料袋)。边装边适当压紧,装至瓶肩,

培养基表面压平后,用木棒在料中央扎一个孔,扎紧。灭菌:将装好料的瓶子放入灭菌锅内。高压锅蒸汽灭菌,一般在1.5kg/cm2压力下,持续灭菌2~3h。常压灭菌:100℃,12

h。

199

第一作者简介:张连合(1965-),男,河北廊坊人,副教授,现从事微生物夏食用茵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2010—04—16

万方数据

・食用菌・

3接种过程

3.1母种接种及母种转原种

母种接种及母种转原种必须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将在PDA培养基上长满的菌种接入麦粒培养基中,每支PDA培养基菌种可转接20---,30支颗粒培养基,长满后的颗粒培养基,每支谷粒菌种可转接60~80支颗粒试管。一支颗粒母种可转接原种10一15瓶或袋。

3.2原种接栽培种

在接种箱内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将枝条原种用镊子取出,插入栽培种瓶内,每瓶插1根即可;或用颗粒菌种接到栽培种培养基上,封口。用颗粒菌种接种栽培种,每瓶原种可接100~120瓶栽培种。

4培养

接种后的栽培种,置于25℃左右的培养室内培养。

2~5d后菌种即可萌发菌丝,菌丝恢复生长,5~7d菌

丝开始伸入培养基内。菌丝培养阶段,每隔3~4d打开培养室的门窗进行通风换气,每次换气20~25min,并经常检查菌种瓶内菌丝生长状况。正常情况下15~

22

d菌丝即可长满瓶,即为栽培种。

5熟料栽培采用半开放式接种

由于食用菌的生理特性和抗逆性的不同,有些种类

的食用菌至今只能采用熟料栽培的方法进行栽培,但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种类的增多,传统的接种箱方式已不能适应大规模的熟料栽培。在长期栽培食用菌过程中,对于熟料栽培的品种,如香菇、木耳、杏鲍菇、猴头、白灵菇等均采用半开放式接种,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1半开放式接种

半开放式接种[5],就是用一大块塑料布,制作成一个大蚊帐状,接缝处要封闭严。此接种法可在大棚或栽培室内使用。具体方法:将灭菌后的栽培袋按要求运至大棚(或栽培室)内摆放,冷却降温到30"C以下,将菌种和接种工具准备好,一同放入塑料接种帐,用气雾消毒剂[4]进行消毒。接种前2h掀起接种帐一角放气,然后在接种帐内进行接种,4个工人每小时可接种6000棒。接种完后将栽培袋码好排放。用地膜覆盖就地发菌培养。栽培袋接种完成后,移动接种帐,经气雾消毒。此法接种速度快、数量大,操作简便,成品率达95%以上。5.Z接种环境的选择和控制

接种场地一般选择培养室(培养棚),先将环境清扫干净,用lO%石灰水对墙面进行喷洒消毒,地面上撤上一层生石灰,再用菇虫一熏净烟雾剂进行熏蒸;在培养

棚(或培养室)接种,用塑料布做成接种帐。

200

万方数据

北方园艺2010(13):199~201

5.3空间消毒5.3.1气雾剂烟熏法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有强力烟雾

消毒王、得克斯消毒散等气雾消毒。一般lm3空间使用3~4g气雾剂,密闭烟熏0.5h以上,待烟雾散尽后(一般需3~4h)方可入内接种操作。

5.3.2甲醛加高锰酸钾消毒法通过甲醛加高锰酸钾混合反应,产生甲醛蒸汽来消毒,正确的消毒方法应按

m3空间使用37%甲醛15mL加高锰酸钾8g混合反

应消毒40min,接种前如有刺鼻的甲醛气味可用装有氨水的瓶敞口摇几下(如无氨水时,也可用碳氨加热)。如果连续使用开放式接种生产时,可每隔一段时间交叉应用上述2种方法,以提高接种室的消毒纯净度。

5.3.3接种帐消毒接种帐内消毒只能用气雾消毒剂,而不能用甲醛,因为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对人体会产生不良反应。

6应用前景

由于枝条培养基的通透性好,枝条表面积大,枝条内外都长满菌丝,在转接栽培种时无疑就是增大了接种量。在23~25℃下培养,15----20d即可长满瓶,缩短了菌龄。在转接棉籽壳、木屑栽培种或栽培袋时,只需用无菌镊子夹起一根枝条插人培养基中间即可,接种操作方便简单,有利于减轻污染,增加接种成功率。接种后,菌种从上、中、下多点萌发。此外,一瓶原种可接100120袋(瓶)的栽培种,节约原种或栽培种,成本低,成品率高。

颗粒菌种,原料来源广,保存期长,不易老化,接种数量多,无形中降低了菌种的成本。同时,颗粒菌种分散度好,每个颗粒就是一个发菌点,萌发点多,发菌快,在短时间内,菌丝可占领大片面积,菌丝从里向外蔓延,满瓶满袋时间一般可提早5~7

d。

颗粒菌种、枝条菌种适合一切腐生食用菌菌种,半开放式接种适合于栽培种接栽培袋,适合于熟料栽培香菇、木耳、猴头、灵芝、杏鲍菇、白灵菇等品种。

高温季节,接种时间需提前或延后。在全天中气温较低的时段接菌,如早晨或晚上,污染率可控制在5%以下。

参考文献

[1]任桂梅,乔文兰,贺晓龙.废筷子制作食用菌枝条菌种初探D].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39_2039.

[2]邬金飞.谷粒菌种制作的技术要点[J].中国食用菌,2006,25(2)t

33-33.

[3]田宝玉.枝条菌种制作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食用菌,2000,22(4)t

19_19.

[4]陈福如,王青松.气雾消毒剂菇保一号对杂菌杀伤力测定口].食用菌,1993,15(4):40-40.

[5]范秀民.香菇茵棒开放式接种法Ⅱ].食用茸,2005,27(3):60-61.

北方园艺2010(13):201~202

・食用菌・

青海浅山冷凉地区双孢菇栽培技术

黄贵生

(化陵县查甫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青海化隆810900)

中图分类号:S646.1+9(2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0009{2010}13--0201--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但是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

以及设施农业的发展,青海省食用菌种植发展较为迅2

菇棚建造

速,种植品种日趋丰富。其中双孢菇因具有高蛋白、低菇棚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方,清除地

脂肪,富含18种氨基酸,含菌多糖体等特点,能拮抗人体面杂物后做成30cm高的畦,用竹木做棚架,覆盖塑料薄的癌细胞和某些病毒,抑制人体中血清胆固醇的上升,膜,并加盖草帘。距棚外侧15cnl处开排水沟,沟深

起降压作用,成为高原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的蔬菜品种30

cm。棚内床架南北向排列,宽180cm,层距60cm,放

之一。加之青海省浅山冷凉地区环境无污染,病虫害置4~5层。中间留人行道,道宽80ClTI,两侧走道宽

少,生产的双孢菇个大肉嫩、品质佳,远销省内外市场,60

ClTI。棚壁要设通气窗,必要时将覆盖膜掀起通风。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目前全省种植面积占浅山地区温3培养料配制与发酵

棚蔬菜面积的15%,双孢菇种植逐渐向规模化方向发3.1培养料配制

展。但在栽培中也相应出现了诸多问题,现总结浅山冷适宜青海省采用的培养料的配方主要有3种,可因凉地区双孢菇栽培技术模式,以供生产参考。

地制宜进行选择。新鲜马粪12500~15

000

kg、石膏75~

1环境条件

100kg、麦秆3

000

kg,过磷酸钙25~30kg、硫酸铵25~

双孢菇在不同生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菌50

kg或干牛粪600kg、豆草400kg、豆饼粉15~18kg、

丝体阶段一般要求温度在4~32℃,最适温度20~25℃,尿素3kg、过磷酸钙12~15kg或马粪750kg、麦秆

培养料湿度保持在60%左右,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250

kg、过磷酸钙10k、碳酸钙20kg。

70%~80%,培养料pH6.O~7.O,利于菌丝生长。子实3.2培养料发酵及消毒

体形成及发育阶段要求温度保持在7~22℃,最适温度由于双孢菇的菌丝只能利用单糖和双糖,而对半纤15~18℃,空气相对湿度80%~85%,要求pH值7.o~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不能直接利用,所以栽培双孢菇7.5。整个生育阶段对光照要求不严格,不需要光刺激,

的培养料必须通过堆沤发酵,在微生物作用下把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否则双孢菇菌丝不吃

作者简介:黄贵生(1959-),男,助理农艺师,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

料或杂菌滋生,严重影响产量。青海省一般予8月下旬

广工作。E-mail:hlnmhw@163.∞m。

开始堆料,先将草料铡成16锄左右的小段,全部用水淋

收稿日期:2010—04—13

湿后在地势高、易沥水的地方建堆发酵。首先在堆基上

Study

on

the

EfficientSeedProductionCultivatingTechnologyofEdibleFungi

ZHANG

Lian-hel。WANG

Sui-,anz

(1.VocationalandTechnologyCollegeofLangfang,Langfang,Hebei065000;2.HygieneSchoolofLangfang,Langfang,Hebei065000)

Ahstraa:Thecultivatingtechnologyofpreparationformotherculture,stockandcookedcultivatingmaterialofediblefungiwithgrain,wheat,branchanddisposablechopstickswassummarizedthroughpractice.Thestrainandcultivatingbagspawnrunningrapid

lowpollutionandmyceliumstrongwiththis

cultivatingtechnology.And

itcouldshortenthe

cultivationcycleandimproveutilizationratioofcultivationshed.Sothecost

ofproductionwasreduced.

Keywords:partide

strain;branchstrain;disposablechopsticksstrain;half-openinoculation;inoculationtent

20l

万方数据

食用菌高效制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连合, 王随心, ZHANG Lian-he, WANG Sui-xin

张连合,ZHANG Lian-he(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王随心,WANG Sui-xin(廊坊市卫生学校,河北,廊坊,065000)北方园艺

NORTHERN HORTICULTURE2010(13)

参考文献(5条)

1.范秀民 香菇菌棒开放式接种法 2005(03)

2.陈福如;王青松 气雾消毒剂菇保一号对杂菌杀伤力测定 1993(04)3.田宝玉 枝条菌种制作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0(04)

4.邬金飞 谷粒菌种制作的技术要点[期刊论文]-中国食用菌 2006(02)

5.任桂梅;乔文兰;贺晓龙 废筷子制作食用菌枝条菌种初探[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5(11)

本文链接:

篇七 杏鲍菇制种
杏鲍菇菌种培育和菌袋制作

杏鲍菇菌种培育和菌袋制作

1.培育菌种要提前70天开始制种。杏鲍菇优良菌种的标准是“纯、正、壮、润、香”五字。“纯”是菌种纯度高,不污染杂菌,无变异和含有其他菌类:“正”是菌丝色泽洁白如丝,有光泽,无异色斑块;“壮”是菌丝粗壮,分枝多而密,生长旺盛;“润”是指培养基湿润适度,于瓶壁紧贴不干缩、不吐黄水,含水量适宜;“香”是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

杏鲍菇培育菌种包括以下几个程序:①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克、白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2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按常规法制作。②原种,常见的培养基有麦粒培养基、棉子壳培养基、木屑培养基等。现以麦粒培养基为例:配方是小麦98公斤、碳酸钙2公斤。选麦皮略厚些的小麦,加水浸泡4—5小时,捞取放入锅中加水煮沸20—25分钟,以煮至没有“白心”为度,捞出沥干多余的水分,再与碳酸钙混匀装瓶,高压灭菌2—2.5小时,并按常规方法接种,于25℃培养25—30天,菌丝走满瓶。③栽培种,直接用于栽培袋制作的菌种,其培养基与原种一样,可以采用麦粒培养基、棉子壳培养基、木屑培养基或其他培养基。棉子壳培养基配方:棉子壳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木屑培养基配方是:阔叶树杂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粉1%。以上两种配方的培养基经过高压灭菌(2—2.5小时)或常压灭菌保持10小时。常规接种培养,在25℃左右下培养35—45天,待菌丝走满即可用于

生产。

2.菌袋制作①配方:a.棉子壳85%、麸皮13%、糖1%、石膏粉1%。b.棉子壳39%、杂木屑39%、麸皮15%、玉米粉5%、糖1%、石膏粉1%。c.玉米芯40%、棉子壳18%、杂木屑20%、麸皮15%、玉米粉5%、糖1%、石膏粉1%。上述配方料与水的比例为1:(1.3—1.4)为宜。为保证原料吸足水分(特别是棉子壳、玉米芯),要提前1天用1%石灰水预湿。菌袋选用33厘米×17厘米×0.05厘米或36厘米×20厘米×0.0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均可。

装袋时要先抓2—3把培养料在袋内压紧,再放进适量培养料。然后在中间插一根头稍尖直径2—3厘米,长度与塑料袋长度相似的木棍,用手指把棍四周培养料压平后拔出木棍(留下一接种洞),套上塑料环,塞上棉花塞,高压灭菌1.5—2小时,或常压灭菌10小时。灭菌后在干净的房间冷却。采用接种箱或接种室常规接种,750毫升菌种可接种30—35袋。接种后置干燥洁净的培养室培养。在25℃左右培养30天菌丝可走满袋。在菌袋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通风,控制空气湿度60%—70%。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6210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