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套播水稻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麦田套播水稻
麦套稻技术 麦田套播水稻技术

  [科技苑]夏收垄上行(二):小麦未收先种稻(20120619)

  小麦眼看丰收在即了,江苏姜堰地区的农户都到麦田里去撒稻种。小麦还没收割,这稻田里的工作就这么急火火地开展了?小麦是旱地,到后期水分也不能大了,可稻种要发芽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光照,这样着急种好水稻吗?要种水稻,不育秧、不插播,就让它在麦秆缝里生长,能结出好庄稼?

  而这恰恰是稻麦两熟耕作区农民省时省力简易耕作的傻瓜技术。它破解了农民种粮增收难、秸秆还田难、水土保持难、地力增肥难的“四大难题”。

  麦套稻技术是江苏省扬州市农业科技人员与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全国稻麦(油)两熟不同生态区科技带头人密切合作,历经20多年的我国自主创新成果。经过1995年至今连续17年的近10个省市示范应用实践检验,国内外资料查新及各级专家组连续15年、24次现场观摩、实产验收或论证鉴定,认为:这是我国一项“耕作制度的创新、栽培技术的革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南方稻麦产区很有推广价值”、“居国际先进”。现已形成3个江苏省地方标准。 本世纪以来,该技术先后列为科技部、农业部联合推荐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首选技术,国家环保重点推广实用技术的生态类首选技术,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项目。

  麦套稻技术-麦田套播水稻技术是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将处理过的稻种直接撒播到麦田中的一种播栽方式。该技术简化了常规稻作育秧移栽等工序,省工节本、省秧田;同时可以实现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避免麦秸野外焚烧造成环境污染。

  省农林厅作栽站水稻科科长杜永林在肯定麦套稻技术能解决焚烧麦秸污染环境问题的同时,也指出了麦套稻技术应用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技术难到位,群体难以控制。由于麦田套播方式不盖种,受鸟、鼠等危害,秧苗出苗率不高且出苗不整齐,群体起点不合理,生育前中期群体难以调节,后期易倒伏。二是杂草发生严重。套播稻田不进行耕翻,杂草发生早、发生量大,草相复杂,出草峰次多,危害时间长,化除效果差,需要多次化除或人工除草才能控制草害。三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近年来灰飞虱大暴发,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麦田套播方式水稻与小麦有7~12天的共生期,小麦收割时水稻秧苗已达1叶1心期,麦田中的灰飞虱可以直接转移到秧苗上危害,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此外,麦田套播方式水稻生育期缩短,不能保证水稻生育期和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水稻品种潜力发挥不出来,产量降低。

  徐州市多点试验示范种植麦套稻3000余亩,平均亩产530公斤,比大面积常规种植水稻每亩减产35公斤,稻谷每亩减收42元,但每亩成本节省120元以上(节省育秧成本40元,减少机耕费30元,节约用水费10元,减少栽秧用工40元),每亩增效70-80元。

  在目前的栽培条件下,麦套稻技术在淮北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淮北稻区茬口、季节、水源等栽培条件与苏南、苏中有较大的差异,采用麦套稻栽培技术要作适当调整,协调好品种与季节的矛盾,才能确保成功。

篇二 麦田套播水稻
麦套稻栽培技术

    [农广天地]麦套稻栽培技术(20110822)

    麦套稻栽培技术是在小麦灌浆后期,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撒播在生长中的麦田里,与小麦形成一定的共生期,在小麦收割时,留15厘米左右的麦茬自然还田,多余的麦秸就地散开,或者就近埋入田间墒沟内。这一技术免除了耕翻整地、育苗移栽等繁杂的工序,简化了栽培程序,适宜在我国南方稻麦两熟耕作区推广应用,既适用于套播水稻,也适用于套播旱稻。

    择田块和品种:选用地势平坦、三沟配套、排灌方便、底脚利落的麦田。选用生育期适中(全生育期145天以内)的大穗抗倒型水稻品种,确保水稻后期正常灌浆成熟,不宜选用生育期偏长的中晚熟品种。

    控制播期和播量:淮北地区5月份多为干热天气,麦套稻播种过晚,灌水稻齐苗水易造成小麦根系早衰青枯;播种过早,稻麦共生期延长,稻苗前期生长瘦弱。一般选择在5月15-20日播种,水稻齐苗水和小麦灌浆水有机结合,稻麦共生期掌握在15-20天。每亩播量控制在5-6公斤。播种前药剂浸种,50%稻种露白时拌河泥,再加干细土揉成颗粒,或者用旱育保姆包衣,均匀撒播,地头可增加10%的播量。结合采取绳拉、杆拨等辅助措施,促使稻种落地。

    加强水管调群体:播种后及时灌齐苗水。一般在播种当天下午灌水,待麦田土壤浸透后迅速排水,确保第二天日出前麦田不积水。以后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水稻扎根立苗。小麦机收后及时灌一次透水,保持土壤湿润至立齐苗。遇大暴雨及时排水,防止倒地稻苗闷死。水稻生长中期,达到够穗苗时及时搁田。由于高位分蘖多,搁田要由轻到重。

    科学施肥攻大穗:麦套稻播种时不施底肥,苗肥要早施。一般在麦收后第一次灌水时,每亩施碳铵40-45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12公斤。分蘖肥视苗情早施,每亩施尿素7-8公斤,促进低位分蘖。穗肥以促花肥为主,每亩施尿素8-10公斤,主攻大穗。全生育期氮肥施用总量控制在每亩16-18公斤。

    综合防治病虫草:除草是麦套稻栽培成败的关键,可以化除和人工拔除相结合。化学除草根据田间草相用药,可以每亩用50%二氯喹啉酸50克或稻农乐30-40克,加水30公斤喷雾,2天后建立水层。残留杂草人工拔除。病虫害根据测报综合防治。

    本期视频介绍了麦套稻栽培技术。

 

篇三 麦田套播水稻
麦田套稻生育动态指标与精确栽培技术

麦田套稻生育动态指标与精确栽培技术

摘要 通过高茬麦套稻高产栽培的试验研究,表明了超高茬麦套稻在水源充足、各项栽培技术措施到位的情况下,不仅可获得较高的产量,还可取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麦田套稻;生育动态;栽培技术

【麦田套播水稻】

2006年我们以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为指导,进行超高茬麦套稻高产栽培试验探讨,取得了实收单产9 886.5kg/hm2的可喜成效。

1 基本情况

高产试验地位于沿江冲击平原圩区,前茬为浅旋免耕小麦扬麦13号,土壤类型为沙底棕於泥土,麦田套播水稻品种选用穗粒并重型、抗条纹叶枯病能力较强的宁粳1号。

2产量与效益

成熟期测产考察其产量结构为:有效穗386.4万穗/hm2,每穗总粒109.2粒,每穗实粒99.6粒,结实率91.2%,千粒重26.9g,理论单产10353kg/hm2,实收单产9 886.5kg/hm2。

经济效益测算,稻谷价格按去年粮食部门出台的收购价1.60元/kg,产值15 817.5元/hm2,去除实物和用工成本7 039.8元/hm2,纯收益8 778.6元/hm2。

3 不同生育阶段的生长动态指标

3.1 播种出苗阶段

试验田播期在5月13日,5月18日扎根立针期,5月21日后陆续进入出苗期,5月24日进入齐苗期,叶龄0.8—1.1张,苗高3.5~7cm。

3.2分蘖阶段

高产田麦收后第二次施肥前调查,基本苗94.8万苗/hm2,麦收后叶色偏

篇四 麦田套播水稻
麦田套稻的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篇五 麦田套播水稻
麦田免耕套种水稻轻型高效栽培技术

麦田免耕套种水稻轻型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吴国先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6期

【麦田套播水稻】

摘要:麦田免耕套种水稻轻型高效栽培,是一种具有简化了传统稻作的育秧、栽秧、耕耙整地等复杂的程序,减少了繁杂的田间劳作,减轻了劳动强度,减缓解了夏收、夏种争时、争劳力的矛盾的新技术、新措施。利用简化的新技术,不但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地力,而且获得力水稻高产。

关键词:麦田免耕;套种;轻型栽培

一、麦套稻栽培技术的概述

在麦子灌浆中后期,将稻种处理后直接均匀定量撒播在麦田内,即与麦子形成一定的与共生期,机械收麦时留茬30cm左右,麦秸全量直接还田。麦田免耕套种水稻(麦套稻)的稻麦套作方式,是继水稻抛秧、水育稀植、直播、早直播之后,又一种更为简便的麦套稻轻型栽培新方式。这种方式彻底简化了传统稻作的育秧、栽秧、耕耙整地等复杂的程序,减少了繁杂的田间劳作,减轻了劳动强度,减缓解了夏收、夏种争时、争劳力的矛盾,愈来愈为广大土地承包户所接受。【麦田套播水稻】

二、麦套稻栽培的特点【麦田套播水稻】

1、简化操作程序,减轻劳动强度免耕套种水稻简化了育秧、拔秧、耕翻整地、栽秧等复杂的操作工序,减缓了季节矛盾,减轻了劳动强度与物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省工节本,稳产高效麦套稻的经济效益表现为三省一增,即省秧田及秧田期费用;省大田期机耕作业费用;省拔秧、栽秧人工费用;增加前期化除及后期人工拔草费用。种植1hm2可增加收入1500元左右。免耕套种的水稻穗粒结构表现为穗数增多、结实率和千粒重略增、每穗粒数减少,单产可与常规水稻持平。

3、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农作物秸秆还田是培肥土壤的重要途径,由于农民不习惯,机械化秸秆还田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导致每年夏秋两季大量秸秆被焚烧,损失了大量的宝贵资源,而且污染了大气。免耕套种水稻技术推广应用后,小麦秸秆可全量还田,改观现有的农业生态状况,培肥农田土壤。【麦田套播水稻】

三、麦套稻栽培的主要技术

1、田块要求田块平整是免耕套种水稻成功的基础,保持稻田原有的平整度,认真做好麦田的化除,麦田杂草留到稻田中,套播稻种容易被悬空吊挂,不能及时落地扎根,很难达到齐

苗、全苗的目标;麦田杂草危害严重时,会导致麦子让茬上水后生长延滞,影响套播稻苗初期的正常生长,增加稻田防控杂草的难度。麦田忌用甲磺隆、绿磺隆类的除草剂。

2、选用良种,适时匀播麦套稻共生期具有出叶速度较慢,中期暴发性生长的特点。品种选用上以穗粒并重或大穗型的粳稻品种为宜。晒种后,用使百克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种子破胸露白后,用稠河泥和干细土包衣,增加稻粒的重量,播后最好两人一组用绳索拉动麦秆,促使稻种全部落地。

麦套稻共生期以10~20天为最佳,小麦让茬时秧苗叶龄达二叶一心左右。麦套稻适宜的播量为90~105kg/hm2,要求按畦称种,力求达到匀播,不重播漏播。播后立即窖水促齐苗,麦收后抓好匀苗补缺工作,就近移密补稀,力争稻苗全田分布均匀。

3、科学水肥运筹,控制高峰苗麦套稻水浆管理是“湿润出苗,浅水促蘖,适度搁田,间隙灌溉”的原则。

(1)套播当天立即窖水,待高墩地方有水后即速排,确保第2天日出前沟内无积水,即使播种时下雨也要实施淹灌,隔3天再灌一次水,保证秧苗对水分的要求。

(2)麦收秸秆撒开后,灌一次跑马水,湿润2~3天,让秧苗由旱育过度到水育。

(3)分蘖期建立水层,正常管理,达到预定穗数苗后,可适当露田。麦套稻田由于前期生长量小,分蘖起步迟,只能适当露田轻搁,力争足穗、攻大穗,切忌重搁田。抽穗扬花期要建立水层,此时需肥水较多。

(4)在灌浆结实期,以干干湿湿为主,养根保叶,秆青子黄,活熟到老。麦套稻根系活力强,成熟期要比常规水育稻略迟,后期切忌断水不宜过早。

肥料运筹上,适宜“少吃多餐、平衡促进”的施肥策略,常规粳稻一般用纯氮240~

【麦田套播水稻】

300kg/hm2,45%高浓度复合肥375~450kg/hm2作基肥,6月下旬施150~225 kg/hm2尿素作分蘖肥,7月底至8月初肥尿素150~180 kg/hm2加45%高浓度复合肥225kg/hm2作施穗,8月中旬看苗尿素45~75 kg/hm2作补肥。穗粒肥使用不宜过迟,以免贪青倒伏。

4、加强杂草防治杂草要“除早、除小、除净”为原则。针对田间草相,选用适宜的除草剂,采用“一封”:即封杀土壤中尚未出的草籽,即在麦收后第1次上水(出草高峰尚未形成),待其自然落干后,每hm2用15%二氯喹啉酸750g+10%苄磺隆300g或30%扫弗特1350 ml苄磺隆150g对水450 kg喷雾进行封杀;喷雾用水量要大,药后3~5天田间缺水补水,以确保化除效果。“二杀”:是指封杀后残留杂草严重的田块,在封杀后lOd左右用第2次药,以千金子为主田块用10%千金乳油750ml/hm2喷施,以阔叶草为主的田块,用10%苄磺隆300g/hm2兑水喷雾,或分蘖末期用20%二甲四氯2250ml+48%苯达松2250 ml/hm2喷雾;“三补”:是指化除后人工补拔遗漏杂草。

篇六 麦田套播水稻
直播水稻栽培技术

篇七 麦田套播水稻
稻麦复套轻型高产栽培技术

稻麦复套轻型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从稻套麦和麦套稻两方面阐述了稻麦复套轻型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 稻套麦;麦套稻;栽培技术

2003~2007年,我站进行了稻麦复套,即稻田套播麦、麦田套播稻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稻套麦即水稻收割前5~7d将药剂处理的小麦种子均匀撒入稻田,机收时留10~15cm稻桩,其余稻草切成15cm长的短草,均匀地施在田间让其腐烂;麦套稻即小麦收获前10~15d,将处理稻种均匀撒施在麦田,机收留25~30cm麦桩,其余麦秆就近埋入墒沟让其腐烂。现将稻麦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稻套麦

1.1精选良种

由于套播麦分蘖节位低,容易受冻害,根系分布浅,后期易倒伏,故品种宜选择矮秆的宁麦8号。

1.2适期精细播种

近几年来,“暖冬”现象较明显,因此播期宜迟不宜早,即10月20~25日播种,掌握共生期5~8d,播种前用10%甲柳酮可湿性粉剂187.5g/hm2对水

7.5kg/hm2拌105.0~11.5 kg/hm2种子,晾干播种。

1.3合理运筹肥料

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配合,根据前期发苗旺,后期极易倒伏的特点,施纯氮掌握在240~270kg/hm2,基肥∶腊肥∶拔节肥以6∶1∶3为宜,基肥在播种之前先套播下去,用45%氮、磷、钾复合肥375kg/hm2。

1.4健全沟系

畈宽2.2~2.4m,墒沟用前置式开墒机开挖,腰沟、围沟按40m、50m标准组织人工开挖,确保雨止田干,防渍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6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