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感谢朋友的话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婚后感谢朋友的话篇一
《感谢朋友的话》

关于感谢朋友的话

1、感谢你陪我闯过那些风那些雨,感谢在最无助的时候有你鼓励,感谢在孤独的时候至少还有你,亲爱的朋友,想说真得很谢谢你陪我走过人生那么多里地!

2、感谢快乐让你如此快乐,感谢健康让你如此健康,感谢幸福让你如此幸福,感谢如意让你如此如意,感谢人民币让你如此有钱,祝你天天开心,一切顺利!

3、感谢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的心志;感谢欺骗我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的智慧;感谢中伤我的人,因为他砥砺了我的人格;感谢鞭打我的人,因为他激发了我的斗志;感谢遗弃我的人,因为他教导了我的独立;感谢绊倒我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的双腿;感谢斥责我的人,因为他提醒了我的缺点。

4、忙忙碌碌,祈求舒舒服服,黑暗中前行惟盼自我点盏灯,别人的光难以长久照耀我路,还幸想起有你的指引,一路前行。

5、打一声招呼,收一个微笑;说一声请求,得一个关照;表一声歉意,失一个计较;讲一声感谢,展一个风貌;道一声再会,留一个回报。

6、朋友是一种感觉,一种冷不丁就会想起的感觉,一种时时牵挂的感觉,一种失意和伤心时可以依靠的感觉,感谢生命中有你这个值得常常想起的好朋友!

7、谢谢你愿意走进我的生命,扮演朋友的角色,或许你不是唯一最好的,但却是我生命中最精彩的!

婚后感谢朋友的话篇二
《马克思原理复习题2011.6.21》

案例分析题

一、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案例:

1898年12月26日,玛丽在提交给法国科学院的报告中宣布他们又发现一个比铀的放射性要强百万倍的新元素——镭。这是皮埃尔·居里和他的妻子玛丽·斯克洛道夫斯卡婚后3年的伟大爱情的结晶。

这一发现把当时在物理学领域中信奉了几个世纪的整个理论翻了个底朝天。一些保守的科学家表示怀疑“镭在哪里?指给我们看看,我们才能相信!”皮埃尔和玛丽决心以事实来回答这一切怀疑。但是,要提炼出纯镭,必须要有大量的矿物和较大的实验室。沥青铀矿是一种最贵的矿物,他们买不起,后来在奥地利的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们花掉了全部的存款,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才买到十几麻袋沥青铀矿渣。为了实验室,居里夫妇同巴黎大学交涉,回答他们的是一番无情的嘲笑。最后是理化学校同意供给他们一个长期不用的木棚。木棚的地面是用沥青铺的,玻璃房顶破旧得不蔽风雨。室内只有两张破旧的桌子,一只炉子和一块皮埃尔用来进行计算的小黑板。居里夫妇就在这样的破屋里开始了伟大的科学试验。

日月如流水,居里夫妇犹如在梦境里一般,忘却了时间,不论严冬或盛夏,不分黑夜和白天,整天紧张地工作着。由于睡眠太少,体力消耗太大,他们的健康受到损害。皮埃尔全身疼痛,玛丽明显地消瘦了,但是,他们坚持着,整整花了45个月的劳动,经过几万次的提炼,终于成功地获得了10克纯镭。镭发现了,而且不久发现镭有治疗癌的功效,镭价飞涨,一些好友劝居里夫妇申请专利,有了这项专利权,居里夫妇转眼就将成为人间巨富。但是,皮埃尔说:“不行!我们不应该从发现的新原子赚钱。镭既是济世救人的仁慈物质,这东西就应该是属于世界的。”

1、 请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理论

答:马克思主义确认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改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根据这一理论对案例作详细说明.

二、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案例一:选择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记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1、 请谈谈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观点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含义:①任何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存在;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的多样性: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等。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具有普遍性,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换言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的集合体。

2、 依据以上理论对案例分析说明.

案例二

有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庞帝雅克部门收到一位顾客的抱怨信:“这是我为了同一件事第二次写信给你,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原来,这位用户家里有一个习惯:每天饭后由全家投票决定吃哪一种口味的冰淇淋。自从新近买了一部庞帝雅克轿车后,只要他每次买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他从店里出来时车子就发动不起来。但如果买的是其他口味,车子发动就很顺利。

太奇怪了!这可能吗?公司总经理对这封信心存怀疑,但还是派了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工程师发现这位车主不像是乱开玩笑的人。当他同车主用完餐去买冰淇淋回到车上后,车子果然发动不起来。试了几次,每次都是这样。而买别的口味的冰淇淋就没有问题。

工程师当然不相信这辆“奇怪”的车子对香草气味过敏。他又开始记录车主的其他资料,发现这位车主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买其他口味的要少些。

他又发现,因为香草冰淇淋最畅销,店家为了让顾客每次都能最快拿到,将香草冰淇淋特别单独陈列在店面最前端的冰柜里,而将其他口味的冰淇淋放置在离收银台较远的地方。

随着工程师把问题缩小到“为什么这部车从熄火到发动的时间较短就会出问题”时,一个答案浮出水面:是因为“蒸汽锁”,一定是它!当这位车主买其他口味冰淇淋时,由于时间较长,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冰淇淋时,由于花的时间较短,引擎太热,以至于还无法让“蒸汽锁”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汽车对香草冰淇淋过敏,这的确有点离奇,离奇得有些叫人不可思议。然而通用汽车公司听到用户的反映后,并没有一笑了之,而是认真负责地派人去探个究竟。那位工程师在调查这一事情的过程中,也十分认真负责,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论述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并根据以上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答: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案例:

“光是什么?”17世纪末,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状的物质组成。不久,惠更斯又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波。由于当时牛顿在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威信,“微粒说”占了上风。19世纪初,"波动说"又重新提出,并用实验有力地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当时,人们确信光是波,除了波,别的什么都不是。19世纪末,光电效应等一系列的实验向“波动说”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由于光波说已牢固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致使许多学者在新的实验面前踌躇不前。而爱因斯坦却以一个"叛逆者"的姿态,尊重实验事实,敢于冲破禁区,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这个学说一发表,立即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议论纷纷。有一天,爱因斯坦的朋友别索问他:“光究竟是什么呢?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听完朋友的话,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事实证明爱因斯坦的话是正确的。

正由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论以及理论物理学方面的其他理论,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请根据这一理论,分析以上案例.

四、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案例1:拔苗助长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1、 论述规律及其客观性原理

答: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偶然的转瞬即逝的方面,也有其必然的稳定的方面。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①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本和本质的联系。

②规律是事物的必然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③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本后额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他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是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2、 用以上原理来分析所给出的案例.

婚后感谢朋友的话篇三
《案例分析 - 答案》

一、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案例:

1898年12月26日,玛丽在提交给法国科学院的报告中宣布他们又发现一个比铀的放射性要强百万倍的新元素——镭。这是皮埃尔·居里和他的妻子玛丽·斯克洛道夫斯卡婚后3年的伟大爱情的结晶。

这一发现把当时在物理学领域中信奉了几个世纪的整个理论翻了个底朝天。一些保守的科学家表示怀疑“镭在哪里?指给我们看看,我们才能相信!”皮埃尔和玛丽决心以事实来回答这一切怀疑。但是,要提炼出纯镭,必须要有大量的矿物和较大的实验室。沥青铀矿是一种最贵的矿物,他们买不起,后来在奥地利的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们花掉了全部的存款,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才买到十几麻袋沥青铀矿渣。为了实验室,居里夫妇同巴黎大学交涉,回答他们的是一番无情的嘲笑。最后是理化学校同意供给他们一个长期不用的木棚。木棚的地面是用沥青铺的,玻璃房顶破旧得不蔽风雨。室内只有两张破旧的桌子,一只炉子和一块皮埃尔用来进行计算的小黑板。居里夫妇就在这样的破屋里开始了伟大的科学试验。

日月如流水,居里夫妇犹如在梦境里一般,忘却了时间,不论严冬或盛夏,不分黑夜和白天,整天紧张地工作着。由于睡眠太少,体力消耗太大,他们的健康受到损害。皮埃尔全身疼痛,玛丽明显地消瘦了,但是,他们坚持着,整整花了45个月的劳动,经过几万次的提炼,终于成功地获得了10克纯镭。镭发现了,而且不久发现镭有治疗癌的功效,镭价飞涨,一些好友劝居里夫妇申请专利,有了这项专利权,居里夫妇转眼就将成为人间巨富。但是,皮埃尔说:“不行!我们不应该从发现的新原子赚钱。镭既是济世救人的仁慈物质,这东西就应该是属于世界的。”

分析:

从居里夫人发现镭这件事上我们知道,实践才是生活的本质,没有实践就不会有居里夫人发现镭这个事实的发生,费尔巴哈说过—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发现镭之后的一系列影响也正说明了这点,社会必须依赖自然生存和发展,而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人类不断的尝试和实践,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二、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案例一:选择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记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案例分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地创造自己的将来。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万事万物是变化发展的 ,每一个事物都有由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因此,我们分析一个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还需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对人生来讲,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测未来,应该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人生理想,以实现人生价值。在《选择》中,美国人“过去”爱抽烟、法国人“过去”爱浪漫、犹太人“过去”善于从事经商。“现状”是三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三个人根据“过去”,把握“现状”做出选择:美国人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只有犹太人做出的选择是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后,他们的“将来”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结果:美国人一事无成,法国人三个孩子(一个将要出生),犹太人生意增长了200%。同是住监三年,同样的选择机遇,美国人、法国人选择了满足于享受,没有从长打算;而犹太人选择了创造财富,从长计议。美国人、法国人与犹太人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迥然不同。这就告诉我们,要了解事物的“来龙”,以深刻理解事物的现状;要看到事物的“去脉”,以正确把握当前的行动,我们的思想不仅要随时跟上不断发展的事物,而且要想到事物发展的未来,确立人生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理想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形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正确的人生理想,使人们正确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要学会抓住机遇,把握有利时机,发展自我,在实践中展现人生价值。

案例二

有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庞帝雅克部门收到一位顾客的抱怨信:“这是我为了同一件事第二次写信给你,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原来,这位用户家里有一个习惯:每天饭后由全家投票决定吃哪一种口味的冰淇淋。自从新近买了一部庞帝雅克轿车后,只要他每次买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他从店里出来时车子就发动不起来。但如果买的是其他口味,车子发动就很顺利。

太奇怪了!这可能吗?公司总经理对这封信心存怀疑,但还是派了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工程师发现这位车主不像是乱开玩笑的人。当他同车主用完餐去买冰淇淋回到车上后,车子果然发动不起来。试了几次,每次都是这样。而买别的口味的冰淇淋就没有问题。

工程师当然不相信这辆“奇怪”的车子对香草气味过敏。他又开始记录车主的其他资料,发现这位车主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买其他口味的要少些。

他又发现,因为香草冰淇淋最畅销,店家为了让顾客每次都能最快拿到,将香草冰淇淋特别单独陈列在店面最前端的冰柜里,而将其他口味的冰淇淋放置在离收银台较远的地方。

随着工程师把问题缩小到“为什么这部车从熄火到发动的时间较短就会出问题”时,一个答案浮出水面:是因为“蒸汽锁”,一定是它!当这位车主买其他口味冰淇淋时,由于时间较长,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冰淇淋时,由于花的时间较短,引擎太热,以至于还无法让“蒸汽锁”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汽车对香草冰淇淋过敏,这的确有点离奇,离奇得有些叫人不可思议。然而通用汽车公司听到用户的反映后,并没有一笑了之,而是认真负责地派人去探个究竟。那位工程师在调查这一事情的过程中,也十分认真负责,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案例总结: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我们应该要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案例:

“光是什么?”17世纪末,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状的物质组成。不久,惠更斯又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波。由于当时牛顿在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威信,“微粒说”占了上风。19世纪初,"波动说"又重新提出,并用实验有力地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当时,人们确信光是波,除了波,别的什么都不是。19世纪末,光电效应等一系列的实验向“波动说”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由于光波说已牢固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致使许多学者在新的实验面前踌躇不前。而爱因斯坦却以一个"叛逆者"的姿态,尊重实验事实,敢于冲破禁区,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这个学说一发表,立即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议论纷纷。有一天,爱因斯坦的朋友别索问他:“光究竟是什么呢?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听完朋友的话,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事实证明爱因斯坦的话是正确的。

正由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论以及理论物理学方面的其他理论,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

分析:

自然界是喜欢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就如案例中所述,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联系的又是不联系的,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正是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成就了“最美的结合”。对立统一的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推动了人们认知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发展,也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案例1:拔苗助长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分析:

案例1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它们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不能违背它,改变它。违反了客观规律,光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情,尽管用心是好的,但结果必然碰壁,把事情办坏。我们都应该以宋国这个农民为戒。事物必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规律既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又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案例2:泡沫经济

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分析:

案例2中,泡沫经济就是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对于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人们很容易注意到它们的差异性,可是往往忽视甚至遗忘二者之问的共通性。特别是在当代人与自然紧张的矛盾冲突中,我们更应该在自然、社会与人的相互关联中把握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内在一致性。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和主动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案例一:

四川省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对整个长江流域至关重要。近年来,这里生态环境呈加剧恶化态势,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其灾害种类、受灾面积、灾害损失等均居呈上升趋势。最新的四川省第3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表明,若尔盖沙化草地面积已达1万公顷,并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如果照此势头发展下去,不到20年,整个若尔盖草原将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沙漠之一,引发的沙尘暴将直逼成都平原。四川民族地区由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均在10亿元以上。作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的阿坝州,水土流失面积也达到了26860平方公里,年均土壤流失量达

1.4亿吨。目前,甘孜、阿坝、凉山三个以藏族、羌族、彝族为主的民族地区仅有凉山州的宁南、会理等7个县正在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占三州民族地区48个县的14%。甘孜州的水保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有相当部分县的水保工作至今还是空白。据统计,国家近5年对甘孜州18个县的水保投入仅有国债资金700余万元。

案例二:

2006年4月10日,北京为沙尘天气。期待中的明媚阳光没有出现,阴霾继续笼罩京城,能见度只有两三公里。10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再次发布沙尘天气警报:预计10日中午到11日中午,新疆南疆盆地、甘肃中西部、宁夏、内蒙古中西部和东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辽宁西部和北部、吉林中西部、黑龙江西南部以及京津等地将出现浮尘或扬沙天气。据了解,这已经是今年3月以来北方出现的第八次沙尘天气过程。专家称,荒漠化和沙尘暴是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复合作用的产物。西部地区成为全国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危害十分严重。影响北京的沙尘大多是外地沙尘,只在北京等城市的周边种树还阻止不了沙尘,重要的是锁住风沙源头。在西北等生态条件脆弱的地区,推行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减少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让脆弱的地表环境逐渐恢复,才有可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西部地区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理,可能会影响全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频繁的灾害和恶劣天气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必须重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使西部土地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

案例分析:

人类的不合理开发致使水土流失加重。由于滥砍乱伐森林,滥垦山丘和草原,在修路、开矿、建房等活动中不同程度的破坏植被,致使西部黄土高原和西南山区水土流失加重。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坡陡沟深,易发生滑坡、崩塌和坍陷等自然灾害。水土流失也使不少青山变为秃岭,使不少农田变为沙滩。土地沙漠化严重。掠夺性耕作、滥施化肥农药导致土地污染和退化。由于长期以来的掠夺性经营,广种薄收,重用轻养,土地得不到休整和建设,有机肥不足,加之豆类、绿肥等养地作物的减少,以及大量的秸杆不能还田,土壤有机质得不到应有的补充,导致土地肥力衰退,土壤状态变劣。由于工业排放的“三废”,尤其是废水、废渣;也由于农业的滥施农药,尤其是高残留有机氯农药,使我国土地污染严重。

出现上述严峻问题原因很多,如政府管理缺位,监督不严等,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缺乏土地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保障。我国目前的土地立法中,有《土地管理法》,但没有土地资源保护法,没有专门规制在开发中如何保护土地资源,必然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与流失等一系列问题。现在关于土地保护方面的法律规章,只是散见在一些相关的文件中,尚无正式的法律和行政规章。西部大开发中的资源极为宝贵,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必须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如何因地制宜,加快立法,在西部开发中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是当前应解决的紧迫课题。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案例一: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案例2:哭婆与笑婆

有时候,有个才婆婆总是不停地在一座庙跟前哭泣,睛天哭,雨天也哭。人们都叫他哭婆。一天,有个老和尚问他:“老人家,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布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天的时候,又没有人去买小女儿的布鞋。她们挣不到钱,可怎么生活呀!一想到这些我就难过。人呀,怎么这么难?”说完,又悲悲怯怯地哭了起来。“老婆婆,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晴天,你小女儿的鞋店前门庭若市;雨天上街的行人又都往你大女儿的伞铺里跑。这样不是就不苦了吗?”老婆婆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他的劝告。从此,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泣婆变成了笑婆。

案例分析:

意识不仅的能动性不仅能对人有积极作用,有对人有消极作用,例如上面的例子中,秀才的意识对他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婆婆就产生了消极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意识的能动作 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有目的性 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有基于某种实践需要,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 动的计划。这就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而且是人所特有的。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加工制作,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意识的主观创造性,还表现在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仅能够“复制”所反映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计划、蓝图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无论如何巨大,归根到底,它仍然受客观物质世界所决定和制约。意识能动作用的产生,意识能动作用的大小,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决定作用。人的意识只能在物质 运动及其客观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能动作用。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案例: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故事。明代中期,在我国江南一个大官僚地主的庭院里,有个小亭子,亭子旁边长着一片茂密的竹子。这时,年轻的王阳明同一个姓杨的朋友坐在亭前,面对着竹子,全神贯注;目不旁视,静静地体会着关于竹子的道理。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到了第三天,姓杨的朋友累病了,被人抬下去了。王阳明依然面对竹子,静坐体会。第三天、第四天过去了,没有体会出关于竹子的道理来;第五天、第六天过去了,还是没有一点效果。到了第七天,王阳明也病倒了,同样被人抬了下去。面对竹子,静坐七天,关于竹子的道理,是一无所获。

第谷是丹麦著名的天文学家,他长期观测行星绕日运动,三十年如一日,共观察750颗星,并记录了它们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但由于他不善于理论思维,终究未能示出行星运动的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

他的学生和助手开普勒,精于理论思维和数学推导,因而能够借助老师所积累的宝贵资料,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与此类似,法拉第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实验家,他积累了丰富的电磁感应的资料,但是他未能创造出自己的电磁理论。而麦克斯韦却在法拉第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麦克斯韦方程,麦克斯韦方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起构建了整个经典物理学。

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人和动物不同。动物只是本能地适应客观世界,因此,它只能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从而这种反映只能停留在低级的水平上。人不仅能适应环境,重要的是能够改造客观世界,客观世界不仅是人的认识对象,而且首先是人的实践对象。所以,人的认识不限于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而且能够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能动地反映外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把握客观外界的规律性。我们说人的认识好像镜子反映外界事物,但与镜子反映事物又有很大不同,镜子只能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人的认识则可以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的本质。像王阳明那样,在竹子面前静止地观看,只能看到竹子的青枝绿叶等表面现象,而通过变革竹子的各种实践活动,人们就可以逐步了解有关竹子的科学道理。总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点:一是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的反映;二是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是说,认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更主要的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这样反映才具有选择性、创造 性,即能动性。总之,实践论既要强调认识的唯物论性质或客观主义原则,又要强调认识的能动性或主体性原则,并把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两件事包含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哲学道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不是消极地、自然地实现的,而是一个能动的飞跃过程。掌握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只是正确实现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的基础和前提,即提供了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即对这些感性材进行改造制作,从大量的个别现象中抽出一般的、本质的东西来。因为,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材料往往是精粗混杂、真伪并存、彼此相融、表里未辩的,所以需要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综合。分析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即舍弃非本质的,不真实的东西,抓住本质的、主要的、真实的东西。综合的过程就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即从总体上把握对象,从现象深入到本质。第谷虽然对行星绕日运动作了长期观察,并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但由于他不善于理论思维,即没有对这些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加工制作,所以,他终究未能揭示出行星运动的规律,还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不能到达理性认识。

真理碰到鼻尖上也不能发现它,这成了第谷和法拉第平生的一大憾事。由此可见,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要勤于思索,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思想上的懒汉永远不能完成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都是讲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案例:

“艺术”(ART)这个词在西文里本义是“人为”或“人工造作”。艺术与“自然”(现实世界)是对立的,艺术的对象就是自然。就认识观点说,艺术是自然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是一种意识形态;就实践观点说,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是一种劳动生产,所以艺术有”第二自然“之称。自然也有“人性”的意思,并不全是外在于人的,也包括人自己

和他的内心生活。人对自然为什么要加工改造呢?这问题也就是人为什么要劳动生产的问题。答案也很简单,劳动生产是为着适应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并且不断地日益改善和提高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因此,它既要有个的条件,又要有物的条件。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自然资禀、人生经验和文化教养;物的条件包括社会类型、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社会实况和问题,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工改造的对象;此外还要加上用来加工改造的工具和媒介。所以艺术既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物,它和美感一样,也是主客观的统一体。这样的例子很多,从古代到现在的画,从中国到外国的画,没有一副是完全脱离实际的,多多少少都有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只不过是把现实生活中的东西抽象话,或者加一点作者的想法进去。其实,都是人(主体)对物(客体)的一种反映。

还有,我们知道的神话,寓言等,虽然都是假的。但是,他们也是人对物的一种反映而已。例如:《西游记》里面说的地狱和天庭都很像人间真实的生活啊,只是变变样子而已,是生活在人脑的反映。还有什么怪物,虽然很奇怪,但是,都是我们见过的动物的不同部分组成的。例如,我们喜欢的龙,就是不同动物的不同部分组成的啊。鳄鱼的头,蛇的身,壁虎的爪等组成的。

案例分析:

对于认识的发生,不同的哲学流派有不同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发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辨证结合起来,从实践出发,指出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实践活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作用。

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实践关系是认识关系的基础,主体是在改造客体的过程中认识客体的。主体与客体之间还存在着价值关系,即主体对客体的需要和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主体与客体之间还存在着审美关系。主体与客体同时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表现在: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摹写,而是主体对客体的加工再现。主体不仅反映客体的现象,而且通过抽象思维反映客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具有超前性,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做出预测。主体不仅可以反映客体,而且可以用认识做指导改造客体。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案例一:

世界著名的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经在1901年提出一个难题。这个难题,难倒了当时的逻辑学界,并使整个数学界哀叹,因为整个数学大厦赖以存在的基础被动摇了。这就是著名的罗素悖论。罗素是用一个非常通俗的例子来表达这个悖论的:一个夸口不与别人竞争的乡村理发师宣布:他只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自己刮胡子的人他当然就不给刮。有一天,他忽然想起自己,他是不是应该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根据他的宣布,他是不应该给自己刮胡子的;可是,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宣布,他又必须给自己刮胡子。从形式逻辑来看,理发师是处在一个逻辑两难之中。(参见美国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中译本,第五十一章《数学基础》)。

案例一分析:

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来说,对于理发师的宣布,我们总觉得缺点什么。我们当然可以这样分析:理发师的宣布,首先是说,他只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这时候,他从来也没有把他自己算上去,只是指除他自己之外的全村人。他的这一宣布,是以他自己为一方,相对于全村人才是适用的。所以,这个宣布存在的界限本来是很明确的。后来,他想起自己,并把自己也加入到全材人里的时候,才出现了逻辑矛盾(悖论)。这说明:任何一件事,都是有相对存在的一面的。如果把事物相对存在一面的界限扩大,像理发师所做的那样,那相对存在的另一面,必然失去存在的根据,变成谬误,陷入矛盾,出现悖论。同任何事物一样,真理的存在,也是如此,也有相对性的一面,即真理也存在着相对性。

案例二:

1905年—1915年,爱因斯坦相继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把在低速度适用的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发展到适用于高速运动(光速及亚光速)的力学理论,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从物体的微观运动与宏观运动都证明了它的真理性。但相对论并没有推翻经典力学,而是把它限制在低速运动的适用范围,成为狭义相对论的一个特殊情形。而广义相对论则是把适用范围更扩大,它证明引力场的存在与作用表现为“时——空”四维结构的曲率,把物质、引力、运动、时间、空间不可分割地统一了起来,而且科学观察证明了它的真理性。所以,经典力学和相对论二者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在真理发展的长河中,在一步步地向绝对真理迈进。

案例二分析:

我们弄明白了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含义,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二者的关系。在同一个真理中,既存在着相对性的一面,又存在着绝对性的一面。因此,真理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是说的二者的统一。认识史又表明,二者还有差异的一面。这种差异就表现在,二者的关系还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一面。就是说,在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没有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也就无从存在、无从表现;反过来,没有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相对性。列宁说:“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真理的存在,正是如此。绝对真理只有通过相对真理才表现出来,才得以存在。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颗粒,而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百川汇成大江,百江汇成大海,大海汇成汪洋。

总结:

真理虽然具有主观形式,但是,真理并不是人主观臆造的。认识之所以是真理,关键在于它的内容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相一致。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怎样的,真理的内容就是怎样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提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这是它的绝对性,因而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无论从认识的广度还是从认识的深度上看,它都不可能穷尽一切真理,随着客观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得到发展、深化和完善,这是它的相对性,因此我们又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

婚后感谢朋友的话篇四
《婚礼司仪稿(原改)》

婚礼司仪稿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大家晚上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天赐良缘的日子里,我们相聚在元一环翠堂,共同迎来了才子佳人的幸福结合。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两位新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对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欢迎(欢迎您的到来)。也请在座来宾带上最真诚的祝福和最热烈的掌声,有请我们的才子佳人闪亮登场。

(婚礼进行曲,新人进场)红杏枝头喜意闹,燕飞心怀伊人来。身披着洁白的婚纱,沐浴在幸福之中的佳人在新郎的相拥下,心贴着心,手牵着手,向我们缓步走来在这一刻意味着两颗相爱已久的心终于走到了一起,用你们最热烈的掌声再说一次祝福他们,祝福他们美好的未来。

介绍新郎新娘:

站在我身边的这位美女就是今天的新娘,她比平时更加的美丽动人,而站在新娘身边的这位帅哥就是今天的新郎,他比平时更显的英俊潇洒,正所谓美女配俊男,才子配佳人,用你们的掌声告诉两位新人是不是啊?他们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爱,从一个人的精彩到两个人的世界,一路经过了风风雨雨,终于步入了这神圣的婚姻殿堂,(写感谢父母的话和领导、朋友的话)

好,现在有请证婚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丁士

礼先生上台为两位新人致证婚词。掌声有请!

(证婚人致辞)

刚才领导的讲话,既有热情的礼赞,又有真诚的祝愿,而且情绪激昂,文采飞扬。谢谢!

开启香槟,香槟香槟,相敬如宾。愿两位新人注入这美满的香槟酒,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相亲相爱,他们的感情能够如这香槟美酒一样细水长流,天长地久,他们的生活如这香槟塔一样步步高升,蒸蒸日上。 喝交杯酒:

在我们古老的徽州有一条习俗,就是在新婚当日能够喝上一杯幸福的交杯酒,心与心的交换,爱与爱的交融,终于编织了这么美丽的一天,喝下这杯酒,愿两位新人今生今世永远牵手。

切糕点: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位新人携手共切百年好合的蛋糕,蛋糕是甜的,象征着两位新人的生活能够甜蜜,蛋糕也是圆的,象征着圆圆满满,希望两位新人能够常回家看看,再一次祝福他们的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和和美美。

最后代表新人再一次感谢各位来宾的光临,希望尽情的吃,尽情的喝,尽情的享受两位新人为大家准备的美味佳肴。谢谢大家。

婚后感谢朋友的话篇五
《阅读训练 完整》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所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从他们的

对话中我了解到,女儿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

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是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

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更奇怪的

是她的女儿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姑

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心想,亏他没有

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

姑娘再次表示感谢!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你啊,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

有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

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强忍着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

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车上早就人满为患”的意思是( )(2分)

A.人刚好坐满。 B.人特别多。

2.“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不是一种善良。”这句话就这个故事而言,前一个善良指的是

( )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 )的善良。(2分)

A.让座姑娘 B.老人 C.女儿 D.作者

3.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__”画出来。(3分)

4.前文说“我看得很疑惑”,后文的哪些内容解答了疑惑,用“~~~~~”画出来(3分)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泄而下,迅速扑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

一个小山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冲毁的(劫难 困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

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

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危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

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有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

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 相信)政府派来的营救人员一定能够够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

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掩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漫长

如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 )可以夺走人的生命,( )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

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

飘散。

世界上最坚强的就是那在苦难中的微笑着、痛苦着、高扬信念旗帜的灵魂。

1. 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打上“√”(2分)

2. 在( )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3. “V”字形代表______,“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______________。

(2分)

4. 你是怎么理解“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这句话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再读一读题目,思考:为什么说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灵魂”的呢?(3分)

6. 读了《穿透灵魂的微笑》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鲁尼兹小心翼翼地驾车外出办事。车开出不远,他看到有一个蹒

跚的身影在晃动。鲁尼兹想都没想,就把车子停在那个身影旁边。“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他探出头问道。上车的是一位老者,说自己上午出来办事,没想到回来时,公交车因下雪停

运了,他只好徒步回家。

与人方便对鲁尼兹来说实在寻常不过的事了,可他没想到这次善举却非比寻常。车在一

个长长的斜坡上滑行,迎面有一辆轿车摇摇晃晃地驶来。为避免它,鲁尼兹踩了刹车,意想

不到的事发生了,整个车身不听使唤,向路边一棵大树撞去„„

等鲁尼兹醒来,他已躺在医院里,断了两根肋骨,而搭车老人做了开颅手术,还在昏迷

中。老人的家人来了,虽感谢他对老人的帮助,可律师也如期而至。按照法律,鲁尼兹要承

担老人百分之七十的医疗费。

老人在昏睡了20多天后奇迹般的苏醒了。谁也没想到,老人清醒后的第一句话竟是:“要

感恩,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老人的肺腑之言引起了共鸣,感动了小城,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打出“让善意不再尴尬”“拯救爱心”的条幅,为仁慈的老人募捐。刹那间,爱心箱飘飞的雪花纷至沓来,收到的善款之多,超出想象。更令人钦佩的是,

老人把这些善款全部捐出来,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用以帮助那些因爱而遭受尴尬的好心人。

多少年过去了,老人离开了人世,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基金会里的基金却像滚雪球一样

越滚越大。在小城举办的“最受爱戴的人物”评选活动中,人们纷纷写上老人的名字——卢森斯。人们这样评价老人:爱原本就是喜悦的关怀和无求的付出,当爱心遭遇法律的碰撞,

善意被扭曲时,是老人还原了善意的本来模样,让人们可以毫无戒备的去爱,和谐有情的社

会更让人愉悦和欢欣。

1. 解释词语。(4分)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

纷至沓来: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短文解读句子。(14分)

(1) 与人方便对鲁尼兹来说实在寻常不过的事了,可他没想到这次善举却非比寻常。

从结构上看,这是______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从内容上看,“善举”指的是___________,“非比寻常”指的是_______。

(2) 要感恩,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要“赔偿”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老人“要感恩,不要赔偿”的理

由是_____________;我读懂了,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老人。

3. 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现今社会上,有些人看到老人摔倒,不想或不敢去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读了短文之后,

你有什么感受?写出你最想说的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戈的一家医院里,常年住着因外伤瘫痪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折磨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的前提在于,马修是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狂,他把痛苦作为契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觉。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如期到来。

1.画出一个表现马修所经受痛苦的句子。(4分)

2.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婚后感谢朋友的话篇六
《父亲》

父亲

一直不敢提起父亲,但在我心里又常常想起,方知最温柔最锋利的伤害足回忆。

又到父亲节,在别人的玩笑中忽然忆起,有甜蜜也有哀伤。忍住疼痛,将永远没有办法挽回的错误开肠剖肚,看看自己年轻的鲁莽、自私、任性,摘下现在的面具,对父亲说声对不起。

我是父母年近而立方得的宝贝,在那次一命换一命的战斗中,父母毅然选择了同生,当父亲在母亲的紧急剖宫产手术单上颤抖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也等于把母子二人的命连同父亲的心一起交给了我。我算是在父亲的坚持下保住了小命,父亲常在多年后怜惜地说我如果不 孝顺,当初就应该让大夫把我穿颅的一一我不知后面做的算不算孝顺,或许父亲对我的要求宽容许多吧。从小对父亲的印象就是比较严肃,倒不是父亲对我要求许多,只

是感觉父亲泥土般的沉默和注视的眼神比母亲的责打更令我无地自容,惶恐不安。父亲的职业是老师,别人会说老师家的孩子一定额外受辅导的,所以学习一定好。我从小虽说不足特别顽皮.却也不是什么好孩子,平时上课开小差,作业完不成,常被老师告到父亲面前,或许是遗传了父亲的一点聪明细胞,考试时竟未挂过红灯,因此也没让父亲真正管教过我。随着我慢慢长大,父亲更是放任我自由成长,亦或是他根本就忙得顾不上管我,只是从为人处事上给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老人们常说:看看这家的父母,孩子保准错不了。正是父母 不用言谈,仅足身教就够我享用一生。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生话就不算富裕,父亲是民办老师,二十八元的月工资一开就是十多年,虽说也要按时上班,家里的农活也不能少干。父亲常常利用下班后和放假的时问尽力帮母亲多干一些。父亲的脾气急,到了夏秋忙时,家里的收种多是在晚上干的。邻居们都佩服父亲,白天还看见一地的庄稼,第二天却已收割播种了。父亲是庄稼地里的好把式,同样的农活他比别人干得快还要好,别人有需要帮忙的时候,他更是不说二话,父亲的处事原则换得了乡亲们的一致赞赏。

那些年,我们的家庭虽不富裕却也和睦幸福,可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看你生活的太自在平静,就是要给你一些劫难,母亲的去世是父亲的最大打击,父亲突然间老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意气风发,不再谈诗、书、画,原本很乐观的人一下沉默了。在我们面前,虽说父亲也会强颜谈笑,却在半夜常常看见他还深坐在沙发里深深地吸烟,那梦一般的烟雾,不知悄悄地隐藏了父亲多少说不出的苦楚。

一年后,在别人牵线下父亲续娶,对方是他多年前的同事,作为女儿,我没有支持却也没有反对,看到一家人相与甚洽的样子,我的心里一明一灭地痛着,我既希望父亲幸福也为母亲不甘。常穿起母亲为我缝制的小衫,贴身穿着,感受她的气息,而现在物是人非,我心抽起来。我恨生命的无常,却也没什么办法。

父亲再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常常又看到父亲半夜深坐沙发的身影,我知道是这个继母和母亲比起来相差太远,甚至是不通情理,这让好面子的父亲心里更加难受,却不能在我和别人面前表现出来,只

能有苦往肚里咽。我不敢多说什么,或许是有些幸灾乐祸,原本就不怎么和父亲交流的我选择了逃避,几天住在单位也不同家,心中虽说有很多的牵挂,回家见面也只是“吃饭,天气”的应酬话。我和父亲越来越远,我逐渐习惯看到父亲的背影,习惯和他有距离。我甚至不去思考是否喜欢这样的父女关系。就像父亲不曾转身,不曾问我:在想行么?我一直在等父亲转身,慢幔地由期待变为失望,由失望变为灰心,灰心转变为完全冷漠,再变成一堵坚硬的墙,挡在我和父亲之间。现在想来,我还是后悔和父亲太相像了,谁都放不下那不值钱的自尊,不先去跨过那堵墙。

真正和父亲闹僵是在我结婚前不久,冈为继母的刁难也惹急了我的狗脾气,虽说知道父亲在中间受夹生气,我自私地为了可怜地面子和父亲怄气,当和父亲吵起来时,父亲当着我的面说出了对他自己最恶毒的诅咒,我却任性地不予理会。到现在我想起父亲的话都愧疚地心疼,父亲检查出病的时候我在医院门口嚎啕大哭,都是我的错呀,就算天上的母亲看了也不会原谅我的。

结婚后,我更是不回家就不回,父亲和我相互担心却不知怎样表达,记得那次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在来昌邑的车上,要来厂里看我,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急忙去路口迎他,面对面时,我又不知说些什么,只好“嘿嘿”地傻笑,父亲递过一兜我爱吃的零食,我心里高兴嘴里却在怪是“儿童食品”,爸爸边说有事要走,一边却不停的嘱咐我天冷加衣,小心骑车,常同家看看——走在爸爸身后,又忆起儿时,最爱追在爸爸身后问这问那,就像小尾巴,想起爸爸教我的

儿歌,“蜗牛走到哪儿也离不开家”,这些随着我的长大都丢失了,往事就像电影一样在眼前一幕幕闪过,眼前又朦胧了,怕被爸爸看见,不敢用手去擦,只是拼命眨眼。如爸爸短信中所说:,一个温馨的家,深印在脑海的记忆里,永远也抹不掉,爸爸正为此努力,而我却刻意的不去跨过那堵墙,我错了。

在父亲治疗的一年零三个月里,我也曾打过退堂鼓,那么多的钱都是在打水漂,知道花再多的钱也不能留住父亲的命,只是徒增他的痛苦罢了,一个朋友的话及时提醒了我,为老人尽点力吧,至少现在活着你就有爸爸,等他不在的那天你尽力了也不会后悔的。

也许是应说为了“我也有爸爸”这句还是为了自己的话,我坚持下来了,当父亲临终时说的一句糊涂话还让我当场失声时,我方明白幸亏我没放弃对父亲的治疗啊。人在临死前的求生是很高的,父亲也不例外,当他在混沌当中责怪我为何不给他手术时,我真不知自己做得是不是对了。医生说过,父亲的病查出时就不能手术了,就算手术也不一定能存活这么久。我也知道是父亲糊涂了,并不是真的责怪我。可我真的做到父亲满意了吗?父亲的病是不是因我的不懂事而生气得的,应该有我的原因吧。

父亲对我的那种深逐的,本然的,无需任何前提的爱,那种牵肠挂肚的惦念,那不需回报,心甘情愿的奉献,还有那对生命的珍爱,对家庭的责任,对生活的执着都让我受用一生的。父亲的学识才华,真诚坦率,幽默风趣,稳重豁达影响我的性格,使我变得坚韧,能够不断战胜骨子里的忧郁与厌倦,重新热爱生命,笑对缤纷人生。

从没对父亲说过的话今天忍不住倾诉,这一年来,我独自一人在人生道上,所有的苦楚莫不化为泪水往肚里吞。现在心归平静,让痛苦往事随风。

最后将李青松的涛《人》献给天下像您一样伟大的父亲们: 挺起来

便是世界上

最高的山

挺起来

便是世界上

最坚的桥

倒下去

便是世界上

最宽的路

可一倾斜起来

便成了世界上

最险的悬崖

天下的父母都是那么的宽宏大量,让犯错的孩子能找到回头的路,感谢我的父母给予我的一切。

婚后感谢朋友的话篇七
《马克思》

案例分析题 一、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案例:

1898年12月26日,玛丽在提交给法国科学院的报告中宣布他们又发现一个比铀的放射性要强百万倍的新元素——镭。这是皮埃尔·居里和他的妻子玛丽·斯克洛道夫斯卡婚后3年的伟大爱情的结晶。

这一发现把当时在物理学领域中信奉了几个世纪的整个理论翻了个底朝天。一些保守的科学家表示怀疑“镭在哪里?指给我们看看,我们才能相信!”皮埃尔和玛丽决心以事实来回答这一切怀疑。但是,要提炼出纯镭,必须要有大量的矿物和较大的实验室。沥青铀矿是一种最贵的矿物,他们买不起,后来在奥地利的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们花掉了全部的存款,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才买到十几麻袋沥青铀矿渣。为了实验室,居里夫妇同巴黎大学交涉,回答他们的是一番无情的嘲笑。最后是理化学校同意供给他们一个长期不用的木棚。木棚的地面是用沥青铺的,玻璃房顶破旧得不蔽风雨。室内只有两张破旧的桌子,一只炉子和一块皮埃尔用来进行计算的小黑板。居里夫妇就在这样的破屋里开始了伟大的科学试验。

日月如流水,居里夫妇犹如在梦境里一般,忘却了时间,不论严冬或盛夏,不分黑夜和白天,整天紧张地工作着。由于睡眠太少,体力消耗太大,他们的健康受到损害。皮埃尔全身疼痛,玛丽明显地消瘦了,但是,他们坚持着,整整花了45个月的劳动,经过几万次的提炼,终于成功地获得了10克纯镭。镭发现了,而且不久发现镭有治疗癌的功效,镭价飞涨,一些好友劝居里夫妇申请专利,有了这项专利权,居里夫妇转眼就将成为人间巨富。但是,皮埃尔说:“不行!我们不应该从发现的新原子赚钱。镭既是济世救人的仁慈物质,这东西就应该是属于世界的。”

1、请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理论 答:(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2、 根据这一理论对案例作详细说明.

答: 从居里夫人发现镭这件事上我们知道,实践才是生活的本质,没有实践就不会有居里夫人发现镭这个事实的发生,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发现镭之后的一系列影响也正说明了这点,社会必须依赖自然生存和发展,而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人类不断的尝试和实践,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二、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案例一:选择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记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1、 请谈谈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观点

答: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互相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类社会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2、 依据以上理论对案例分析说明.

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我们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就能更好地创造自己的将来。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万事万物是变化发展的 ,每一个事物都有由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因此,我们分析一个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还需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对人生来讲,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测未来,应该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人生理想,以实现人生价值。在《选择》中,同样的选择机遇,美国人、法国人选择了满足于享受,没有从长打算;而犹太人选择了创造财富,从长计议。美国人、法国人与犹太人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迥然不同。这就告诉我们,我们要清楚的了解到事物的发展过程,才能正确把握当前的行动,我们的思想不仅要随时跟上不断发展的事物,而且要想到事物发展的未来,确立人生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理想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形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正确的人生理想,使人们正确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要学会抓住机遇,把握有利时机,发展自我,在实践中展现人生价值。

案例二

有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庞帝雅克部门收到一位顾客的抱怨信:“这是我为了同一件事第二次写信给你,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原来,这位用户家里有一个习惯:每天饭后由全家投票决定吃哪一种口味的冰淇淋。自从新近买了一部庞帝雅克轿车后,只要他每次买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他从店里出来时车子就发动不起来。但如果买的是其他口味,车子发动就很顺利。

太奇怪了!这可能吗?公司总经理对这封信心存怀疑,但还是派了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工程师发现这位车主不像是乱开玩笑的人。当他同车主用完餐去买冰淇淋回到车上后,车子果然发动不起来。试了几次,每次都是这样。而买别的口味的冰淇淋就没有问题。

工程师当然不相信这辆“奇怪”的车子对香草气味过敏。他又开始记录车主的其他资料,发现这位车主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买其他口味的要少些。

他又发现,因为香草冰淇淋最畅销,店家为了让顾客每次都能最快拿到,将香草冰淇淋特别单独陈列在店面最前端的冰柜里,而将其他口味的冰淇淋放置在离收银台较远的地方。

随着工程师把问题缩小到“为什么这部车从熄火到发动的时间较短就会出问题”时,一个答案浮出水面:是因为“蒸汽锁”,一定是它!当这位车主买其他口味冰淇淋时,由于时间较长,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冰淇淋时,由于花的时间较短,引擎太热,以至于还无法让“蒸汽锁”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汽车对香草冰淇淋过敏,这的确有点离奇,离奇得有些叫人不可思议。然而通用汽车公司听到用户的反映后,并没有一笑了之,而是认真负责地派人去探个究竟。那位工程师在调查这一事情的过程中,也十分认真负责,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论述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并根据以上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答: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

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我们应该要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案例:

“光是什么?”17世纪末,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状的物质组成。不久,惠更斯又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波。由于当时牛顿在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威信,“微粒说”占了上风。19世纪初,"波动说"又重新提出,并用实验有力地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当时,人们确信光是波,除了波,别的什么都不是。19世纪末,光电效应等一系列的实验向“波动说”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由于光波说已牢固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致使许多学者在新的实验面前踌躇不前。而爱因斯坦却以一个"叛逆者"的姿态,尊重实验事实,敢于冲破禁区,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这个学说一发表,立即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议论纷纷。有一天,爱因斯坦的朋友别索问他:“光究竟是什么呢?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听完朋友的话,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事实证明爱因斯坦的话是正确的。

正由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论以及理论物理学方面的其他理论,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中发展的作用。(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2、请根据这一理论,分析以上案例.

答: 自然界是喜欢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就如案例中所述,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联系的又是不联系的,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正是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成就了“最美的结合”。对立统一的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推动了人们认知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发展,也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四、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案例1:拔苗助长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1、 论述规律及其客观性原理

答:规律,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④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到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2、 用以上原理来分析所给出的案例.

答: 案例1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它们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不能违背它,改变它。违反了客观规律,光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情,尽管用心是好的,但结果必然碰壁,把事情办坏。我们都应该以宋国这个农民为戒。事物必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规律既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又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案例2中,泡沫经济就是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对于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人们很容易注意到它们的差异性,可是往往忽视甚至遗忘二者之问的共通性。特别是在当代人与自然紧张的矛盾冲突中,我们更应该在自然、社会与人的相互关联中把握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内在一致性。

五、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案例一:

四川省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对整个长江流域至关重要。近年来,这里生态环境呈加剧恶化态势,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其灾害种类、受灾面积、灾害损失等均居呈上升趋势。最新的四川省第3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表明,若尔盖沙化草地面积已达1万公顷,并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如果照此势头发展下去,不到20年,整个若尔盖草原将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沙漠之一,引发的沙尘暴将直逼成都平原。四川民族地区由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均在10亿元以上。作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的阿坝州,水土流失面积也达到了26860平方公里,年均土壤流失量达1.4亿吨。目前,甘孜、阿坝、凉山三个以藏族、羌族、彝族为主的民族地区仅有凉山州的宁南、会理等7个县正在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占三州民族地区48个县的14%。甘孜州的水保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有相当部分县的水保工作至今还是空白。据统计,国家近5年对甘孜州18个县的水保投入仅有国债资金700余万元。 案例二:

2006年4月10日,北京为沙尘天气。期待中的明媚阳光没有出现,阴霾继续笼罩京城,能见度只有两三公里。10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再次发布沙尘天气警报:预计10日中午到11日中午,新疆南疆盆地、甘肃中西部、宁夏、内蒙古中西部和东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辽宁西部和北部、吉林中西部、黑龙江西南部以及京津等地将出现浮尘或扬沙天气。据了解,这已经是今年3月以来北方出现的第八次沙尘天气过程。专家称,荒漠化和沙尘暴是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复合作用的产物。西部地区成为全国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危害十分严重。影响北京的沙尘大多是外地沙尘,只在北京等城市的周边种树还阻止不了沙尘,重要的是锁住风沙源头。在西北等生态条件脆弱的地区,推行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减少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让脆弱的地表环境逐渐恢复,才有可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西部地区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理,可能会影响全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频繁的灾害和恶劣天气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必须重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使西部土地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

恩格斯说:“实际上,藐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0~301页。] 1、请论述辩证法中关于规律的客观性的原理

答:规律,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④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到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2、对于以上案例中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答: 1.不合理开发致使水土流失加重 2.滥砍乱伐森林,破坏植被,致使水土流失加重。

3.土地沙漠化严重。4.掠夺性耕作、滥施化肥农药导致土地污染和退化。5.掠夺性经营使土地得不到休整和建设,土壤有机质不足,导致土地肥力衰退,土质变劣。

出现上述严峻问题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缺乏土地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保障。我国目前没有土地资源保护法,所以必然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与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必须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因地制宜,加快立法,保护土地资源才是解决的重点。

总结:社会规律的本原是自然规律。人类是自然界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本原是自然界的物质,社会规律必定来源于自然规律.任何一种社会规律都可辩证地还原为某几种自然规律。所以,所有社会科学均可以把其假设前提建立在自然科学基本公理的基础之上,以完全消除可能存在争议的主观假设前提。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它是客观的存在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六、意识的能动作用 案例一: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案例2:哭婆与笑婆

有时候,有个才婆婆总是不停地在一座庙跟前哭泣,睛天哭,雨天也哭。人们都叫他哭婆。一天,有个老和尚问他:“老人家,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布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天的时候,又没有人去买小女儿的布鞋。她们挣不到钱,可怎么生活呀!一想到这些我就难过。人呀,怎么这么难?”说完,又悲悲切切地哭了起来。“老婆婆,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晴天,你小女儿的鞋店前门庭若市;雨天上街的行人又都往你大女儿的伞铺里跑。这样不是就不苦了吗?”老婆婆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他的劝告。从此,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婆变成了笑婆。

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这是对意识作用的生动描绘。的确,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创造了令人自身都赞叹不已的世界文明。从洪荒之世到现代科技革命,从蔡伦的造纸术到飞船遨游太空,无不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1、请论述意识的能动性有哪些表现

答: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分析以上案例.

答: 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能对人有积极作用,也对人有消极作用,例如上面的例子中,秀才的意识对他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婆婆的意识就产生了消极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意识的能动作 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问),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无论如何巨大,归根到底,它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97078.html

    上一篇:生日寄予

    下一篇:读落花生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