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快乐的小孩

| 儿童故事 |

【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描写快乐的小孩篇一
《让儿童快乐读写》

让儿童快乐读写

——“八岁儿童能读会写”实验的探索之路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张鹏

每年“五一”长假过后,打开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校园网主页,就会弹出一年级实验班孩子在“留言板”上的上千篇网络习作。习作短的三两百字,长的差不多上千字。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假期的旅途见闻、读书心得交流、童言趣事等等,许多习作中流淌出来的童真童趣常常使成人也为之开怀——

一日,刘备正在饮茶,忽然接到探马来报:东吴陆逊率领50万大军攻蜀,已攻破荆州向成都杀来,刘备大惊。诸葛亮道:“主公不必忧虑,我早已定下破敌之计……”(汤天)

我把这只死掉了的小鸟,埋在了花盆里当作肥料。我对妈妈说:“要是这朵花开了,里面飞出来一只很可爱的小鸟,那该多好啊。”(李元兮)

……

很难相信这是入学才9个月孩子的作品。

南山实验学校所在区分管教育的副区长,曾经谈起在一位老同志家经历的一幕:老人家上小学一年级的外孙在沙发上爬下翻上一会儿不闲。问他为什么,说是外公家电脑没法上网。客人逗趣道:“你是想玩游戏了吧?”小家伙撇撇嘴:“那才没意思呐,我要上网写作文呢!”一问,是南山实验学校的学生。区长联想到自己孩子小学时写作文的畏难,不由十分感慨:“都说玩是孩子的天性,从来没听说有孩子爱写作文的!”

小学生迷上写作,这是南山实验学校语文教改的一道风景线,而使它变成现实的则是学校已经开展了6年的提前读写实验研究。

南山实验学校李先启校长描述了开展实验的缘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经提出8岁儿童学会阅读。我在西欧考察时,了解到拼音文字国家大都要求儿童8岁学会阅读。因为,学会阅读就是学会学习。这对拼音文字国家的儿童并不难。吕叔湘说过拼音文字的阅读‘只要辨别26个字母就行了’。学会中文的阅读需要先认识2500个汉字。由于汉字的难识、难记,中国儿童学会阅读的时间一般都要在10岁以后,作文就更晚了!”

翻开中国当代教育实验史,从上世纪5O年代起识字教学的实验前后有几十

项,都是让儿童在入学一两年间集中认识2500个汉字,这些实验都达到了提前阅读的目标,不少还实现了儿童的提前写作。由此可见,让儿童提前大量识字、尽早快乐地进人读写状态不但是提高语文素养所必需的,而且也是可行的。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之后,南山实验学校制订出了实验的综合目标——

一年级:识字2000个,写字35O个,阅读5O万字以上,习作4O分钟完成200—500字。

二年级:识字2500个,写字8OO个,阅读1OO万字以上,4O分钟完成习作5OO字以上;

三年级:识字300O个,写字1400个,阅读2OO万字以上,每学期电脑打写总字数5000—10000个,手写总字数超过300O个。

这样大的识字量、阅读量加上写作的同步推进,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崔峦先生对实验的评价回答了人们的疑惑:

一是找到了突破识字的“瓶颈”,识字效率高,负担并不重;

二是实验符合新课程理念,重视在读中学读,在写中学写,契合了语文教育的规律;

三是教师以生为本,以爱为根,学生喜欢学习语文;

四是教学评价同步跟上,对激励学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突破识字“瓶颈”,让儿童轻松识字、快乐识字

《幸福拍手歌》是一年级的一节识字课文,文章是儿童熟识的歌谣,语句循环反复。孩子们边唱边做动作边看对应生字符号,几遍唱下来,很快就认识了课文中的2O个生字。

这种课文,在南山实验学校一年级自编教材《识字学本》的8O篇课文里,占了大多数。

过去,一些提前读写识字教材的选文大多强调的是汉字本身的“有序”,强调量的“集中”。比如,把生字组合成“三字经”式的文块,以便于在诵读中识字。它的问题是没有充分关注到儿童入学时已经能够自如地表达,已经具备了几千个词汇的积累,更没有关注到儿童心理词汇的建构方式是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语言能力密切关联的。

南山实验学校《识字学本》的编写者宋鹏君副校长说:“儿童在没有上学前

语言就已经十分丰富了,很多字词的音和意孩子们已经知道了,如果我们抓住这一点,使文字符号和孩子的心理词汇一一对应,通过多次复现增强对字形的整体感知,孩子的识字就不再困难。因此,我们的《识字学本》大量选用贴近儿童经验的童谣、儿歌、古诗、韵文,以及贴近儿童真实生活环境的意义文块。儿童在识字中可以轻而易举地融入熟悉的情境,边阅读边识字(读识)。随着识字量的扩大,又把阅读量增加到普通教材的两三倍,使儿童在阅读中识得了更多的字(识读),从而进人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汉字8O%都是形声字,它的音、形、义是同时呈现的。”李先启校长说,“因此,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征识字,孩子们就可以像玩一样识字了,这样以来,识字量虽然增大了,但孩子们因为感受到了识字的快乐,压力并没有增大。”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如“休”,表示一个人靠在树身上休息。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如“攀”,字形复杂,不易识记,但用“大树中间两把叉,大手抓住往上爬”的顺口溜,儿童如同听故事,很快就记住了。

借助汉字的图形构字特征和学习过程的生成性,通过形象联想等方法识字也是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余虹老师教“警”字,有学生说一人违反了交通规则,警察向他敬礼,说以后再不能这样,所以“警”是“敬”加“言”;记“豫”字,有学生说“豫”是“予”加“象”组成的,有人要送给你一头大象,你觉得大象太大了,就犹豫着到底接还是不接呢等等。

一个孩子在认读生字“梳”时,错读为“流”,老师问怎样区分这两个字,孩子们纷纷说:“梳子是木头做的,是木字旁,流水是三点水旁。”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梳头时,头发就像黑瀑布一样流下来,所以‘梳’和‘流’很像。”

在实践中,老师们还创造了利用游戏、活动、表演,让儿童在玩乐中识字;见字认字,在生活中识字;家校结合,亲子游戏识字等多种方法。

周美英老师说:“现在的识字方法其实是给孩子一个字的‘场’,利用儿童的经验,加大儿童与生字词语‘撞击’的机会,体现了母语学习的规律。”

“先识后拼”是李先启校长对识字与拼音教学顺序的概括,即汉语拼音教学延后,先识汉字以养成儿童直接阅读汉文的习惯,把汉语拼音的学习放在儿童入学后的两个月进行。

“汉语拼音与计算机学习相结合,学习键盘操作就是学习汉语拼音,因此,

学习拼音一周时间就够了!”

实验老师认为:“在拼音学习中把计算机打写和识字学词结合起来,用计算机打写词语,还可以对系统给出的字库、词库的同音字(词)不断进行辨别,不但解决了同音别字的问题,还扩大了识字量,巩固了拼音学习的效果。”

为减轻儿童写字的困难,实验采取“先识后写”“多识少写”的策略。如一年级应该认识的近2000个汉字中,要求儿童必须手写的只有35O个,且允许回生,允许反复。这样就保护了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儿童能够尽快先读起来;只要读起来,识字就不再是障碍。

读写互动,丰富语言,发展思维,张扬个性

实验从二年级开始以阅读与写作为重心,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协同发展。

阅读课的选文是普通教材的三倍以上,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咀嚼分析的教法必然事倍功半;既不增加负担,又不增加课时的办法就是按照思想内容、写法相近等原则将教材组成主题单元阅读教学体系。

课内阅读——主题单元阅读。主题单元阅读以课内为主,其特点是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在对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重新编排组合的基础上,由核心问题切入,整理成“单元包”,先是研读文本,精读一篇,略读几篇,浏览一组。继而通过主题引发整本书阅读,以及通过综合实践和习作加深对主题的认识,使得语文素养在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二年级实验班刘鹰老师的“热爱祖国”单元教学中,刘老师借助学生习作《祖国是什么》引出主题。通过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学习,让学生精读细品,积累语言。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板书结构,感悟文章的写作方法,再迁移到有相似写法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让孩子们拓展阅读,提炼概括。类似的主题,各个年级都有涉及,如“童年”单元。

随着年级的升高,单元阅读的密度、深度、广度都在扩展,综合性和实践性越来越强,以便使儿童在语言实践中,读、悟、积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课外阅读——个性化阅读与全班共读。读物或由教师推荐,或由学生自主选

择。阅读的初期阶段,允许儿童不求甚解,先培养他们对书的亲近感。随着学生读书兴趣的日渐浓厚,通过儿童文学作家的讲座,儿童文学作品的推荐课、导读课等形式,通过人物分析、情节欣赏、语言品味和写作特点介绍等方式,引导学生和经典对话,学会深层阅读。现在,南山实验学校很多儿童的每周阅读量超过10万字。

以阅读促写,以写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材和课堂中生成的问题都是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周美英老师经常用给课文补“洞”的方法来促进孩子的读写。周老师认为,一篇课文从不同角度理解,都可能生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来。她认为,能问“为什么”“怎么样”的地方就是有“洞”的地方。如在《迪斯尼乐园》教学中,周老师专门设计出找“洞”补“洞”的环节,让孩子们根据想象,用补充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用添加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给课文“补洞”,以训练孩子们的读写能力。

读写结合的形式还有把故事改成诗歌、把童话改成剧本、给课文补白、改编故事等。

借助电脑打字,突破习作障碍。南山实验学校快乐读写实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孩子们习作起步早:从一年级入学不久就开始学习习作。那么如何克服写字的障碍呢?他们借助了电脑和网络来解决这个难题。

实验老师发现,儿童入学头一两年,是最希望被关注和愿意表达交流的关键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有很强烈的倾诉欲望,却由于会写的字太少而无法用书面语来表达。学校适时开发了一系列网上习作平台,如一、二年级的“习作园地”,三年级以上的“互动作文”。孩子们用拼音在电脑上打字,不会写的字照样能够打出来,这样儿童习作的潜能一下子被释放了出来。而且写出来以后,挂到学校的网络上,其他的同学都能够读到,这样就更好地调动了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

一年级实验老师刘鹰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华东某市有一百多位校长来校考察,学校应客人的要求安排了现场习作。老师想刚刚度过“五一”可能不少孩子会写游记。谁知那天一大早,瓢泼大雨伴着惊雷铺天盖地浇了下来,等刘老师赶到教室,孩子们七嘴八舌嚷开了:“老师,我们要写下雨!

三四十分钟后,伴随键盘的嗒嗒声,孩子们把一幅幅雨中景、雨中情呈现在客人眼前——

描写快乐的小孩篇二
《让写话变得快乐》

让写话变得快乐

示范小学 赵临芳

孩子的眼中是五彩斑斓的,孩子的想法是千奇百怪的,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以他们的口吐露心中的感受,以他们的笔描绘内心的情感,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害怕写作、头疼写作”却成了孩子的普遍现象。如何引导孩子快乐写话就摆在我们面前,“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我们一定要抓好低段的写话训练,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

一、利用教材,大胆拓展。

作文教学和课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读写结合必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对于低年级孩子,每学一个字,不仅要会读能写,更重要的是会用。在课堂上多进行句子训练,多种形式培养孩子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为日后写作打好基础。

1.善复述

小孩子都爱听故事,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来进行训练。如学习了《狐假虎威》之后,可以请两名同学上台复述,台下同学可以提示补充,最后让孩子把故事写下来。同学们都满怀信心地完成了本次作文,文章大都通顺流畅、具体,这是我们要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这样的训练使孩子心情愉快,既有了成功的体验,又减轻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也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多仿写

仿写,是孩子最喜欢的写话方式之一。因为有了课文这个优秀的蓝本后,孩子很容易找到写话的支点,连平时最不善言辞的孩子也能写得得心应手。如学了《问银河》之后,根据课文的格式,你还想会问些什么?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小组自由交流。在班级中让一部分孩子说说自己还想问什么。然后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写得好的孩子,在全班展示。互评互学。有了前面教学的铺垫,孩子们也兴致很高:

“银河呀,在你的上游有陡峭的悬崖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吗?” “银河呀,在你的岸边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吗?有高大挺拔的杨柳吗?” “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湖面上有捕鱼的船吗?”

“银河呀,在你的河底有光滑的鹅卵石吗?”

在课堂上孩子尽情地交流,自主地回答,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

3.喜续写

我们可以灵活地利用文本中的空白点,拓展话题,组织写话,让孩子喜欢把故事延续下去。如《会走路的树》这一课,趁孩子的动情点还处在亢奋状态,启发孩子想象:当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会和驯鹿爸爸说些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的结尾是省略号,余味无穷,则可以进行续写:还有谁会来到荷叶上(下),他们又会做什么?

4.乐改写

如果能让孩子对文本进行改写,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孩子写话的兴趣,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写话的魔力所吸引,爱上写话,不断地积蓄和引爆写话的冲动。如学习《识字6》的词串之后,我让孩子们用这些词改写成一段话,然后引导孩子们加上开头和结尾,这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二、抓好阅读,日积月累。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学习语文的“黄金宝典”,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厚积薄发”也。

1.阅读整理。读书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能奠定学生良好的写作基础。因此,我在课堂上就很注重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在读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去诵读、背诵。利用课本教给学生背诵积累的方法,如用铅笔画出某篇课文中的段落等,然后再摘抄到读写本上。经过几次练习,学生基本上懂得了该摘抄什么,他们就会在课外书上也用这种方法,细心的学生甚至会分门别类地去积累背诵,如描写人物、描写天气、描写景物等。通过背诵学生积累了大量语言,写话能力明显提高。这个阶段是孩子"寻觅珍宝"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2.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孩子书源的不足,我动员孩子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孩子自己管理借阅。

3、保证阅读时间。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孩子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孩子在“早诵”或“午读”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利用下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三、发现典型,激励大众。

1.用赞美“加油”。

孩子刚开始练习写话时,我们应该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千方百计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这种欣赏性的评价有助于孩子写话兴趣的培养,而对他们出现的问题总是采用范文引路的方法让他们从中得到启发。

2.以展示“助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当孩子写完话后,我总是舍得花时间让他们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孩子间相互评价。由孩子轮流朗读自己最满意的一次写话作品,师生从不同的角度共同给予评价,送给他们一句赞美、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体验到写话的成功。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又鼓励了那些写得优秀的孩子,激励了那些暂时没写好的孩子,使得孩子的写话能力不断提高。在孩子们的心中,宣读自己的作品,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班为此还设有写话作品专栏,孩子们的大作可以荣登其上,激发了孩子们的写话热情。同学们经常把自己写好的话主动贴上去,课下围在专栏前欣赏、交流,分享着写话带来的无限乐趣。同时我在批改时也是以星级制来评分,同时每篇日记都有两个分数:写话分和写字分。写字分虽然是为了端正孩子的写话态度,但是我发现对于那些写话有困难的孩子,更是一个激励作用,也可以让他们从写字分的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写话的兴趣。如果写的特别出色的作品,我还会在旁边打一个A,意思是:你写得超级棒!

真诚的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写话的起跑线上快活、轻松地飞奔向前,享受成功的喜悦。

描写快乐的小孩篇三
《让孩子学会快乐写作》

让孩子学会快乐写作

女儿读三年级了,语文课开始接触写作文了。每一次看着她愁眉苦脸的在桌前一两个钟头却写不出什么来,实在是有点可怜她。老是手把手教她吧,又怕她形成依赖。想想自己当年也曾为人师,也曾看到许多孩子倍受作文的煎熬,如今女儿也面临着写作的烦恼,更激发了自己心中夙愿,那就是让孩子学会快乐写作,培养他们独立写作的能力。不要说,一年下来还真有一点心得,到期末的时候女儿捧回了一大堆奖状,最让我宽慰的当然是作文比赛一等奖了。女儿的进步让她班里其他孩子很羡慕,于是来我家求教的也日益多起来。其实仔细想想,在孩子初学写作时怎样克服畏难情绪,享受写作的快乐,家长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实在不小。因此,写这篇文章希望通过总结自己的一些有益做法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另外也想借此和学校老师们共同探讨和交流对孩子的作文教育,毕竟只有通过学校教育的推广才能使更多的孩子真正领悟到快乐写作的真谛。

一、选好一本作文书作为孩子初学写作的突破口

初学写作,孩子面临的最大问题当然是不知道写些什么。这也好理解,由于孩子们平素生活阅历太单薄,指望他们依据自己的经验沉淀来写作显然是不大现实的,因此,课外阅读就必须跟上,这时为孩子选择一本比较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的作文书尤显重要。其实现在可供家长和孩子选择的作文书还真不少,关键是选好作文书之后家长要用好这本书。家长应该借助手头这本书指点孩子怎样去阅读,怎样去汲取其中的精华为孩子所用。

我的做法是每周选两篇文章让孩子读,一篇由我选,孩子自己选一篇,首先是让孩子熟读,不必强求背诵,只需要大致地复述,允许并鼓励他在复述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再创造;其次和孩子一起分析这两篇作文在内容和写作技巧上的成功之处,我负责我选的那篇,女儿负责她选的那篇,两个人互相交流、争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特别鼓励孩子们对所选文章发现不足,鼓励孩子们拿起笔来自己动手加以改进,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篇颇有水准的新文章可能就在孩子笔下形成,这不仅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小小成就感,也有助于培养孩子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归纳和总结

孩子们总是带着些许新鲜感来看世界的,但这种看世界的眼光也往往是不经意的、比较粗糙的,作为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孩子们善于观察。你要让他们明白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性,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环境,同一事物也会显示出不同的特点,观察时要善于抓住特征,写出个性。春天的风它是温柔平和的,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新生的植物的气息;夏天的风它是狂暴的,尤其是雷雨的季节,而不下雨的时候,它是带着滚烫的热气扑面而来的;秋天的风那是初秋时盛满浓郁果香的甜美以及深秋时黄叶舞秋风的萧瑟;至于冬天的风,它既有寒风凛冽的刺骨也不乏冬日暖阳下的柔和慵懒。

当孩子学会仔细观察之后,你还要教会他归纳和总结。例如描写一种动物,长长的竖着的大耳朵、红眼睛、三瓣嘴这是小兔子,玻璃珠般的眼睛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锐利的脚爪包裹在肉团之中那是

小猫,夏天里伸着长长的红舌头、喘着粗气的当然是小狗等等,这些只不过是这些小动物们的外形特征,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很快就能发现,其实外形之外,动物们还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需要家长们引导孩子好好归纳和总结。我曾经指点女儿写过一篇文章《我家的小黑狗》,在我的指点之下,她给小黑狗归纳了四个特点:调皮、可爱、机警、忠诚。写文章的时候就按照这四个特点来组织和安排材料,文章既生动活泼又条理分明。

三、教会孩子在一波三折中写人和记事

孩子们的想象力大多是非常丰富的,怎样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曲折是家长们引导孩子写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写人记事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写作内容,但初学写作的孩子在写人记事上往往平铺直叙,缺乏技巧,人物形象不鲜明,叙事则显得单调,好像记流水帐。为了有效避免这些缺点,我告诉女儿要学会虚构,学会在一波三折中写人和记事,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让平淡的一件事多一点曲折,多一份情趣。

为此,我给她举了一个的例子:“如果老师要你写‘猫抓老鼠’,你会怎么写?”女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深夜,一只小老鼠偷偷地从洞里溜出来,这时一只守候已久的小猫扑了上去,抓住了这只倒霉的小老鼠”;听了女儿的叙述,我不禁莞尔,略一思考,说出了我的版本:“一个静寂的深夜,一只小老鼠悄悄地从洞里探出了头,乌溜溜的眼睛警惕地向四周巡视了一圈,感觉周围似乎没有危险的时候,便偷偷地从洞里钻了出来,这时,远远地院子里隐约传来一点声响,

小老鼠哧溜一声钻回了洞中。这时,黑暗中露出一双机警的眼睛,原来是我们忠诚的猫卫士,它一直尽职的蹲守着、等待着。不知道过了多久,不甘寂寞的小老鼠又在洞边开始了探头探脑,当它确定危险已经化解之后,小老鼠大摇大摆的踱了出来,左顾右盼之后急不可耐地冲上了灶台,哇,好美味的大餐啊,小老鼠流下了口水,然而就在它准备饱食一顿的时候,耳边传来了它这辈子都不想听到的声音,怎么办?逃吧,小老鼠嗖地跳下了灶台,疯狂的向洞中逃去,还没等它冲到洞边,迎接它的是小猫冷峻的目光,小老鼠一下瘫倒在地上,脑子里,刚刚看到的美味又清晰的浮现出来„„”这个例子一举出来,女儿立刻服了。前不久,女儿的同学拿来了她的文章《我爱我的玫瑰》让我给改改,女儿先抢了过来,还没看完就一本正经的和点评起来:“你这篇文章文句还通畅,就是情节太平淡了,嗯,可不可以设想一下在‘喜爱——不喜爱——挚爱’的过程中凸显自己对玫瑰的喜爱之情呢”,看着同学疑惑的眼神,女儿赶紧对同学加以启发,“你可以在中间加点料呀,你瞧,全篇都是在反复抒写你对玫瑰的热爱,感情没一点变化,太单调了,完全可以来一点波折,虽然玫瑰的美丽让你对它有了喜爱之情,可是当你因为喜爱而伸出手却被玫瑰刺出血的时候你不会生气甚至感叹它的无情吗?”“对啊,有点波折了。”我鼓励的望着女儿。“妈妈,可是该怎样才能转回那种喜欢的感觉呢?”,面对两个女孩的求助,我就向她们简单的介绍了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特别向她们详解了莲花那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高洁,于是她们明白了造物主在创造美丽的同时也同样赋予了这些美的事物以尊

严,玫瑰的刺不过是它不甘于媚俗、洁身自好的手段而已,所以,美丽并且尊严着的玫瑰不仅是让你喜爱而且让人肃然起敬了?你瞧,“一波三折”也不难哪。

四、适当教孩子尝试一些写作的技巧

三年级虽然仅仅是写作的起步,但家长们在这个时候适当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可能将使孩子一生受益。

前面已经说过,小学阶段的作文,写人记事是重点,因此,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掌握基本的记叙能力,初学写作家长们一定要特别强调“叙述的六要素”,让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在孩子们的文章中一一具备,在此基础上,家长还应进一步向孩子们强调文章的中心突出、详略得当,凡是有助于突出中心和主题的材料不妨浓墨重彩,大力渲染。而那些跟中心关系不大的尽量淡化处理。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学会取舍,有的材料确实出彩,可是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的要学会放弃。平时可以鼓励孩子搞一个素材储备库,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写作时鼓励孩子从自己的素材储备库里撷取材料,这样有助于孩子消化吸收平时积累的点滴。

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及条理是孩子写作时常见的一个难题。我个人觉得初学写作的孩子在结构安排上应该以“总——分——总”的大三段为主,做到首尾呼应,结构天成。在“总——分——总”的结构中开头和结尾其实很重要,开头怎样别出心裁吸引人,结尾怎样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是家长们平时要注意训练的方面。记得女儿曾经在作文比赛时写过一篇《我是妈妈的快乐守护神》,文章的开头她是这样写

描写快乐的小孩篇四
《让“快乐写话”之花在孩子心田绽放》

描写快乐的小孩篇五
《让低年级孩子快乐地写话》

让低年级孩子快乐地写话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小学生的写作就是练笔,就是要倾吐所闻、所思和所想。如果能很好的培养低年级孩子的写话兴趣,就能获得写话的不竭动力,提高写话教学质量,并在培养孩子写话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丰富孩子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因此,我们要注意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写话的启蒙和兴趣的发展。

一、注重引导,积累写话素材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很想把自己观察到的、美的画面说出来,但苦于没有优美的词汇来形容和表达,只好作罢。这里,无疑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好呢?笔者认为只有多阅读,才能积累说写素材。

阅读是写话最好的老师,大量的课外阅读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又可以使学生广泛地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也只有多阅读,多积累,才能激发学生的说写灵感。

有人把“读”比作蜜蜂采蜜,把“写”称作蜜蜂酿蜜,这个比喻不仅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还说明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一个过程。低年级学生在掌握了拼音这套识字工具后,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首先加大阅读量,以注上拼音的配套课外儿童读物《亲近母语》为主,以《好儿童》、《语文报》等报刊为辅。同时圈划出

好词佳句,背诵富有童趣的小诗歌,表演童话小品等,变单一的、毫无目的看书为丰富多彩的语言积累过程,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扩充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并使他们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为写话训练储存资源。

二、细心观察,挖掘写话素材

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知识80%以上是通过视觉感知而获得的。由此可见,学生只有细心地有目的地感知事物、观察事物,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大量写话素材。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指导学生观察。

(一)观察自然,挖素材。为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丰富写话的内容。平日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关心社会生活,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例如,品德与生活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寻找秋天,然后观察秋天到了有哪些变化。事隔不久语文课的练习“说说做做”中也有找秋天的内容,我提出写“秋天的童话”,并给他们引了头:秋姑娘来了,她悄悄的来到我们的身边,小草弟弟会说什么?花儿妹妹会说什么?小鱼姐姐会说什么?大树爷爷会说什么?由于学生刚观察了秋天的变化,所以对习作兴趣高涨。

有的孩子是这样写的:

秋天的童话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苹果妹妹说:“秋姐姐,谢谢你给我

换上一身红色的衣服。”菊花姐姐说:“秋姑娘,谢谢你给我一身黄色的衣服。”桂花姐姐说:“秋姑娘,谢谢你给我洒了一身的香水。”小朋友们说:“秋阿姨,谢谢你给我们带了凉爽的风和好吃的水果。”自然界对于学生来说是五彩缤纷的,在写话的过程中,要鼓励孩子们做主动观察,善于发现的人,做生活的有心人,他们的描写就会非常生动,异常形象。

(二)思考观察,挖素材。写好作文的前提决不只是观察,学生的感受、思考、想象更重要!指导学生写话,不光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写自己的感受,学会想象。譬如在教学我最爱吃的水果时,我指导学生习作,让学生把水果带进课堂,学生感到很新鲜,兴致也很高。他们有的带草莓,有的带苹果,有的带梨子,有的带橙子,更多的带香蕉。于是我就以香蕉为例,指导学生由外而内的顺序去观察,要求学生用眼睛看,用手去剥,用鼻子去闻,用嘴去尝。观察后,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请学生说说香蕉的形状、颜色,果肉的颜色,及香蕉的味道,并要求学生思考观察到的现象,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感受。如果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并启发他们思考,不仅可以提高观察效果,而且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三、激发兴趣,表现内心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只有学生对写话有了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便会诱发学生写话的

积极性。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画画写写。画画是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所在,画画对学生来说,有基础有趣味,容易抓住特点,画写结合,用画画的乐趣消除写话的枯燥,长期训练,就能使画画与写话相得益彰、图文并茂。教师节前夕,让学生自制一张贺卡,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再写上祝贺的话,送给老师,学生的热乎劲真高涨。一张张贺卡送上来时,在教师眼里,那画面和祝语是最美丽的。

(二)想想写写。低年级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他们开展形象思维活动的主要心理过程是想象。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是他们的天性。喜爱想象不仅是低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他们学写话的需要。因此进入二年级以后,我渐渐将“听故事,说故事”的形式变成了“补充故事”或“续编故事”,思维训练的强度有所加大。比如在给学生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个故事时,让学生想象续编当诚实的孩子当国王后会怎么做:让他们通过想象来补充故事的发展。我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越具体越好。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发挥,编出了令人满意的结局。

(三)玩玩写写。低年级的孩子正是好玩的时候,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最大。让游戏走进课堂,让学生们走向自由,营造一种欢乐的氛围,孩子们在欢乐的海洋里,表达的冲动、灵感一触即发。游戏还能有效刺激孩子们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想,能调动他们的情感去体验,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表达的强烈欲望。另外,游戏

本身也给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孩子们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记录,在孩子们写的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欢乐回忆的过程。如: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做游戏,启发他们想象,然后让学生把做游戏的过程和高兴的心情写出来。学生喜欢做游戏,而且是自己亲身参与的,他们既熟悉又感兴趣。这样,一篇很好的小短文就会跃然于纸上。

教学实践让我深深明白,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写话兴趣,珍视学生写话兴趣,用人关怀滋润写话教学,让孩子快乐地写话,才能将学生的写话训练落实到实处,收到实效,为中高级练习打下坚实基础。

描写快乐的小孩篇六
《还给孩子快乐的写作空间》

还给孩子快乐的写作空间

作者:杨文强

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4年第03期

【摘 要】 作文应该是简单而快乐的事,教师不能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应准确定位、遵循规律、适当引导、多练巧练、榜样示范,把简单的快乐还给孩子。

【关 键 词】 快乐作文;方法探讨;教学;小学生

写作文本应该是一种乐趣,然而,现在却出现了一些“谈作文色变”的学生。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是教师,正是教师理念上的误区和方法上的不当导致了这一尴尬现象。

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根本。“文言心声”,这是对普遍作文的起码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作文特别强调的一点。作文应该贴近生活,尊重生活本色并高于生活本身。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背离了作文的初衷,教学者往往为作文而作文,甚至为应付考试而作文,却忽视了作文的根本——童真和心灵的呼唤!

笔者认为,从以下方面入手,可以把写作的快乐还给孩子。

一、定位——作家不如作者

也许你会迷惑,怎么“作家”还不如“作者”呢?其实,就小学生的写作培养而言,作家不如作者。作者需要文字基础、观察、表达等能力和一定写作技巧、而作家除了要具备这些,更多的还得靠天赋,而天赋这东西是不能强制和培养的。所以,我们得给自己和学生准确定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教会一些基础和写作方法,让孩子们能写出想说的,成为合格的作者;我们培养不了作家,因为作家不是培养出来的!有了这一定位,我们才不会刻意拔高要求,才能够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范围内挥毫畅游,而不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力求实在,从细微处入手,教会每个孩子学会用文字表达心灵的诉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合格的作者。拔高要求自然会增加写作难度,虽然提高了少数学生,但是会打击多数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我们定位一定要准确:我们培养的是作者,而不是作家!

二、引导——牵手不如放手

牵手太多,放手不够,这是目前小学作文乃至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老师的课堂设计可谓“滴水不漏”,把自己所能想到的都为学生着想了。总担心孩子不会写,总怕孩子写不好,总害怕达不到预期效果,总把方方面面林林总总都考虑进去了。反而给孩子搞得缩手缩脚无所适从,还谈什么创新思维创造性发展呢?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作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作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作文的方法。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以前因为他们不会走路,我们会扶着一把;扶的目的是让他们自己学会走路,老扶着他反而会使他不会走路。所以,该放手时我们应毫不迟疑地放手!教师重点应该在文章的体裁、立意、题材、布局、风格等方面,给学生留出充分的选择余地和艺术想象空间。只有在一个十分自由的写作环境中,学生才能脱颖而出,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三、语言——唯美不如朴实

经常在办公室里遇到这样的情况:有同事批阅到精彩的作文,禁不住会大声朗诵,名曰美文欣赏。当然,这是一种好现象,对于促进教学有很好的作用。然而,久而久之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所谓的“美文”,无外乎堆砌了一些华丽的辞藻,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初听感觉十分“唯美”,仔细琢磨却显得空洞无物。欣赏美可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们不能太唯美,不能因为“唯美”而背离“言为心声”的道路!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所谓的“作文优质展示课”课件制作华丽精美,启发学生作文时积累了很多成语、名言和好词佳句。学生也现场诵读了美文,但最后给大家的感觉却是“看似热热闹闹,其实空空如也。” 司汤达说过:“以不矫揉造作和真实而为人乐于读吧。”其实,唯真诚最能感人。“唯美”很多时候倒不如“朴实”来得真诚。很多人都明白,现在学生的作文中,真正纯真的“童言”还剩多少呢?所以,纯真的呼唤、心灵的表白更能打动人。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环节设计要简单实用,教师语言要平实,要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孩子们畅所欲言,才能把心灵深处的一些打动人心的东西表露出来。

四、训练——多说不如多写

“熟能生巧”,这是成功的普遍道理。对于小学生的作文来说,笔者主张“说得好不如写得好!”特别是对于二、三年级作文才起步的学生,需要完成从口头说话到书面作文的过渡,就必须多写多练。通过练,让学生尽快认识、理解、接受书面语言这个新事物;通过练,使学生打下书面语言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为今后作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只有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通过写兴趣日记、小练笔、写小片段等形式多写,功到自然成,学生自然会在练习中生成技能。

五、示范——言传不如身教

身教重于言传。其实,教师自己爱不爱写、会不会写文章,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影响。实践证明,爱写作、写作能力强的教师,他们的学生往往也喜爱作文,作文水平高。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肯定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我们老叫孩子写日记、写作文,却往往忽略了动笔。如果我们平时多动笔,多作文,特别是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多写一些反映校园生活、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文章,对学生肯定会起到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名师出高徒”,我们教师也不能忽略提高自身的作文能力,只有勤于动笔才好言传身教。

写作是简单而快乐的事,我们应该把这份简单的快乐还给孩子。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走出误区,不要把简单的事搞得太复杂!

【参考文献】

[1] 吴富强. 小学作文教学[J]. 新疆教育,2013(1).

[2] 钱爱萍. 小学“体验作文”教学法探索[J]. 语文建设,2013(3).

[3] 洪小婉.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8).

描写快乐的小孩篇七
《让孩子们快乐习作文档》

让孩子们快乐习作

许昌市建设路小学杨俊英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让孩子们快乐习作》。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尺度。”古时候科举考试,三篇文章定终身,尽管有失偏颇,但足以说明写文章对学生的重要性。 在义务教育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小学作文划分为三个学段,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 习作是孩子们初步学习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习作训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习作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其它学科的学习进程。因此,习作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直接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为了让学生顺利地踏入习作的大门,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消除害怕心理,树立习作信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快乐写作文。那么,孩子们对于习作是怎样想的呢?我们作为一线教学工作的语文老师最清楚:有很多初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怕作文,不喜欢作文。

孩子们怎么会对习作产生如此害怕的心理呢?仔细一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这三点:

1.自卑心理。这是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最为普遍的现象。对于他们,只有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才能带来自信的勇气。

2.畏难心理。这是学生们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因基础差而畏难,因依赖而畏难,因懒惰而畏难„„对于他们,简单的说教是没有用的,我们要耐心地聆听,理解他们的处境,给予帮助。

3“人云亦云”的心理。即别人说难了就认为难。

这种心理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父母的误导。有不少父母会对孩子这样说:“三年级要写作文了,你可要把作文写好。”用心虽然良苦,但无形之中却夸大了作文的难度,使他们的孩子产生了心理障碍。

2.学生本身的语文基础差。由于二年级时有的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差,又不肯努力,因而在看图写话时感到吃力,产生了不少困难。

3.教师的教学只重视教,不重视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习作,多训斥,少鼓励;多挑刺,少辅导;导致了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使他们丧失了对习作的兴趣。

认识到这些问题,我们在三年级作文起步时就应该从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从树立信心入手,不断提高孩子们的习作水平。我是这样做的:

1、言语激励

吉普林说:“言语是人类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药方。”海涅说:“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针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教师的话就是良药,可以治疗孩子们的恐惧心理;就是春风细雨,可以让孩子们的心田得到滋润;就是种子,可以在孩子们心中播撒希望,收获成功。因此,我们在指导三年级孩子习作之前,很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心理

疏导,告诉孩子们作文一点也不可怕,我们小学生作文就是把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理想到的用嘴说出来,用笔写下来,只要你的眼睛能看世界、耳朵能听声音、头脑中有想法,嘴巴会说话,你就可以写好作文。我们还要告诉孩子们,心中一定不要有害怕作文的想法,要相信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告诉孩子们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成功的动力,只要有自信,就能写好作文。没有了自信心,干什么都难免会失败。我们还要告诉孩子们,我们会帮助他们学作文,我们像哈利波特一样,手中有魔法棒,能用魔法帮他们写好作文。我们要让孩子们对自己有信心,对我们有信任。我把这些编成歌谣张贴在教室墙报上,让孩子们传唱:写作文,不害怕。眼睛看,耳朵听,心中想,写下来,成文章。我相信,写作文,我最棒!孩子们在传唱的过程中,愉悦了心灵,强化了习作信心,消除了害怕心理

2、成功引路

很多人爱说的一句话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认为,这个道理针对某些特别自信,特别有毅力的人是正确的,比如爱迪生,而很多人会因失败而丧失对某件事的兴趣和信心。针对普通人来说,应该是成功是成功之母。这儿有一个故事可以证明我的观点:上学时,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数学成绩差,老师歧视他,说他长大只能当制鞋工人。阿德勒也认为自己真的缺乏数学才能,对数学渐渐失去了兴趣。一个偶

然的机会,他做出了一道连老师都做不出的数学难题。这恢复了他对数学的信心。经过努力,他的数学成绩竟在全校名列前茅。阿德勒的故事充分说明:树立自信、消除自卑是取得成功根本途径。一个人,不管他的自卑感多么严重,只要不断取得成功,自信就会在他心里生长。一个人,不管他多么自信,要是不断地遭受失败,自卑也会在他心中蔓延。小学生心智还不健全,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停留在表面的,是经验性的,只有八九岁的三年级学生更是这样。初次习作,如果给他们的是失败的经历,留在他们记忆中的就是畏惧,如果他们有的是成功的感觉,留在他们记忆中的就是愉悦。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孩子的眼光去审视作文,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差异,不用同一标准要求孩子,切实降低作文的要求和标准,对于学生的习作,多鼓励,少训斥;多辅导,少挑刺,重视激发孩子们的习作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让孩子们习作经常收获到成功的欢乐,才会喜欢作文,才不会害怕作文,才会甩掉怕作文的包袱,从而使他们对写作产生兴趣。

二、创设情境,积累素材

孩子们写作有了信心,还要让孩子们有内容可写。《毛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214206.html

    上一篇:水浒传故事

    下一篇:诗歌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