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诗歌

| 儿童故事 |

【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篇一:《关于风筝的古诗》

关于风筝的古诗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唐 高骈《风筝》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宋 陆游

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

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明 徐谓《风鸢图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村居》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清 孔尚任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清 郑板桥《怀潍县》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清 吴友如的题画诗

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清 曹雪芹的《红楼梦》

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清陈长生《春是信笔》

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

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清 骆绮兰《春闺>>

纸鸢

(宋)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作者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诗人。宋太宗时举进士,后擢升为相,太宗嘉之,以比魏征。寇准死后宋仁宗谥号忠愍。寇准的诗受晚唐派影响,情景交融,清丽深婉。有《寇忠愍公诗集》三卷留世。上引五言绝句是否原引此集,尚待查考。

该诗虽题名为《纸鸢》,但诗中却不见“纸鸢”二字,甚至也看不到纸鸢的形象。诗人意在借物写景,状景抒怀。“碧落”指天界、天空。前句写环境气氛和眼前所见:初秋晴朗的天空,风力不大,风筝难以升空高飞。后句遐想抒怀,借风筝只有凭借风方可旁云而飞的现象,抒发人事腾达还需有所依托的感叹。

观村童戏溪上

(宋)陆游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不倦,一生主张抗金复国,但屡遭排挤、罢黜,“一片丹心”始终不得报国。陆游著作极富,八十高龄犹赋诗作文,存诗近万首,有《陆放翁全集》存世。该句摘自何卷,尚待查考。代儿童游戏多种多样,十分丰富。该诗写了两种游戏,一是骑竹马;一是放风筝。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好不骄横。值得关注的是,诗人写风筝与风的关系时,手法与众不同,他不说风筝凭借风力而飞,却说风筝挟持丰大风在空中飞扬跋扈。在这里,作者把风筝作为主体,视它为生灵,真是把个风筝写活了。读此诗,不由得想到现今仍然流行于日本的“斗风筝”。打斗的风筝多为长方形硬板子,从背后勒成瓦形,或竖或横,绘画简洁明快,不拴尾巴,背缚弓弦,凭借强风,飞上天空,左冲右突,嗡嗡作响。许多风筝同时升空,并不回避碰撞缠绕,而是互相打斗,互相“割线”,一旦线断,任其飞去。最后,谁还留在空中,谁便是胜利者。那场面颇有陆翁诗的气势。

纸鸢

(宋)王令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抟鹏似尔难

王令(1032-1059)字逢源,北宋诗人,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五岁时父母双亡,随其叔祖客居广陵(今扬州),长大后以教学为生。王令才高命短,28岁卒。他的诗构思新奇,造语精辟。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令集》,诗赋文共21卷。该诗是否原引《王令集》,尚待查考。“端”古为布帛之量,一丈八尺为一端。“末多端”是指不多、不远的意思。放风筝的人未必就是因为飞鸟飞得不远,才把风筝放起来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然而作者这么想,这么说,显然他是把风筝当作飞鸟一样看待了。你看那风筝乘线凭风飞去直冲云霄,虽然不一定能够到达那高旷至极的天际,却能终日飞翔久久不落,就连那相传一飞九万里的大鹏鸟,也没有这般本领。

这是一首宏观描写风筝的诗。作者不写风筝的形状、色彩,甚至也不写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而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衬托、对比、夸张的手法,与风筝飞升的气垫,写出了风筝最本质的特性—拔高,善翔。飞得高,放飞线角度大,稳定性强,这也正是今天风筝爱好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所追求的境界。

风筝十首

(元)谢宗可

凭依片纸得天飞何故声扬欲作威

瘦骨几茎徒远举柔丝千尺总危机风筝,诗歌

云晴日暖春初好雨骤风狂事渐非

高树上林须引避牵缠到底不能归

半纸浮名寄太虚御风列子竟谁如

高从自致非攀附道在因时作卷舒

声澈瑶京传凤吹影飘仙侣曳露裙

一丝不挂儿童手浪迹天涯乐有余

自负云霄早致身安排线索靠他人

摩天手段乘风展掉尾精神逐日新

暂耸观瞻喧里巷终嗟破碎委埃尘

牵来拽去成何用骤雨淋头断送春

一番春事一番空放却风筝逐断蓬

博得飞翔纤指上逞将声势半天中

目花轻薄流溪水学絮颠狂落草丛

皮骨飘零丝络在相看拍手笑儿童

共仰高风不可攀几回放去便收还

丝纶何必全设施骨相从知避险艰

飘若素云浮碧汉翩然白鹤度青山

春光远览应无限勘破飞腾只等闲

蓦地翻空在眼前糊涂片纸任高骞

看来爷面人无限避去全身雨满天

直上难防抛瓦坠暗中返照带灯燃

春风催促清明到栖止园林没挂牵

谁解风云继点狂鸢鱼飞跃见天章

五丝续命能冲举一叶横空入混茫

俯仰尘寰何扰扰仰探璇宇但苍苍

神游八极求归宿斗张虚窗藉纸张

蹴罢秋千斗草慵纸鸢浮动寄游踪

翩翩似逐寻巢燕声响如传度岭钟

大小随宜俱活跃高卑无意较腾冲

卷怀偃息乘春晓纵尔穿云第九重

空外秦筝何处闻遥看片片起巫云

霓裳逶逦飘罗带翠袖招摇曳练裙

舞柳飞花呈幻景和风丽日动星文

仙真控鹤来蓬阆相与徊翔趁逸群

浮游踪迹等云藻御气凭虚赋物形

荡荡飞空无阴碍萧萧委运自清宁

丝联绳引终须断律改春归毕竟停

法界依然舒广望消除点缀湛青冥

----《咏物诗·卷下》

纸鸢

(元)谢宗可

弧骞稳驾剡溪云多少儿童爷羡频

半纸飞腾元在己一丝高下岂随人

声弛空碧东风晓影度遥天化日春

谁道致身无羽翼回看高举绝红尘

谢宗可,生卒经历不详。清乾隆辛亥年刻有其《咏物诗》两卷。《风筝十首》摘自卷下。另《纸鸢》一首,观其风格,与《风筝十首》倒了相近,原引何处,尚待查考

篇二:《潍坊风筝的诗歌》

风筝的诗歌

1. 《怀潍县》 清 郑板桥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风筝,诗歌

-清 郑板桥《怀潍县》 2. 纸 鸢

(宋)寇 准

碧落秋方静 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 终共白云飞

3. 观村童戏溪上

(宋)陆 游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4. 纸 鸢

(宋)王令

谁作轻鸢壮远观 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 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 偶能终日遂为安

风筝,诗歌

扶摇不起沧溟远 笑杀抟鹏似尔难

5. 风 筝 十 首

(元)谢宗可

凭依片纸得天飞 何故声扬欲作威

瘦骨几茎徒远举 柔丝千尺总危机

云晴日暖春初好 雨骤风狂事渐非

高树上林须引避 牵缠到底不能归

半纸浮名寄太虚 御风列子竟谁如

高从自致非攀附 道在因时作卷舒

声澈瑶京传凤吹 影飘仙侣曳露裙

一丝不挂儿童手 浪迹天涯乐有余

自负云霄早致身 安排线索靠他人

摩天手段乘风展 掉尾精神逐日新

暂耸观瞻喧里巷 终嗟破碎委埃尘

牵来拽去成何用 骤雨淋头断送春

一番春事一番空 放却风筝逐断蓬

博得飞翔纤指上 逞将声势半天中

目花轻薄流溪水 学絮颠狂落草丛

皮骨飘零丝络在 相看拍手笑儿童

共仰高风不可攀 几回放去便收还

丝纶何必全设施 骨相从知避险艰

飘若素云浮碧汉 翩然白鹤度青山

春光远览应无限 勘破飞腾只等闲

蓦地翻空在眼前 糊涂片纸任高骞

看来爷面人无限 避去全身雨满天

直上难防抛瓦坠 暗中返照带灯燃

春风催促清明到 栖止园林没挂牵

谁解风云继点狂 鸢鱼飞跃见天章

五丝续命能冲举 一叶横空入混茫

俯仰尘寰何扰扰 仰探璇宇但苍苍

神游八极求归宿 斗张虚窗藉纸张

蹴罢秋千斗草慵 纸鸢浮动寄游踪

翩翩似逐寻巢燕 声响如传度岭钟

大小随宜俱活跃 高卑无意较腾冲

卷怀偃息乘春晓 纵尔穿云第九重

空外秦筝何处闻 遥看片片起巫云

霓裳逶逦飘罗带 翠袖招摇曳练裙

舞柳飞花呈幻景 和风丽日动星文风筝,诗歌

仙真控鹤来蓬阆 相与徊翔趁逸群

浮游踪迹等云藻 御气凭虚赋物形

荡荡飞空无阴碍 萧萧委运自清宁

丝联绳引终须断 律改春归毕竟停

法界依然舒广望 消除点缀湛青冥

----《咏物诗·卷下》风筝,诗歌

6. 纸 鸢

(元)谢宗可

弧骞稳驾剡溪云 多少儿童爷羡频

半纸飞腾元在己 一丝高下岂随人

声弛空碧东风晓 影度遥天化日春

谁道致身无羽翼 回看高举绝红尘

7. 明 徐渭 咏风筝诗两首

(一)

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

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二)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

软翅风筝:

风筝,诗歌

即一般常见的禽鸟风筝。它的升力片(翅)是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布是软性的,没有主条依附,主体身架多数做成浮雕式。它的造型多数是禽鸟或昆虫。鹰、蝴蝶、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寒蝉、螳螂等皆属此类风筝。为放还有一种可拆装的软翅风筝,把传统的上下分开的蝴蝶翅膀,改为活翅膀,固定骨架,便于折叠,放飞效果逼真,或顶的翅膀一张一弛,保证了风筝的稳定性

硬翅风筝:

常见的元宝翅任务沙燕风筝即属此类。它的特点是升力片(翅)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端部向后倾,使风从两翅端部逸出,平着看象元宝形。如北京流行的米字风筝,、花篮、鸳鸯、喜鹊、鹦鹉等,这种风筝的硬翅 是固定的形式,而硬翅范围以外的造型与骨架结构,则随内容题材的不同而变化。 龙型风筝:

主要以龙头蜈蚣风筝为主,也是潍坊风筝的一大特色。

板子风筝:

即人们传说的平面形风筝。从结构和形状上看,它的升力片就是主体,无凸起结构,风筝四边有竹条支撑。此类风筝较

多见,扎制容易,飞升性能好,又适合表现多种题材,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板子风筝,京津地区也叫拍子风筝,有八角菱形或者瓢虫形,这类风筝一般都拖着个长长的尾巴或穗子,这对起飞有逸出。板子风筝中,最简单的一种是“瓦爿”块,方方的一片,南方农村叫它“二百五”,北方俗称“筝子”,又叫“屁帘儿”。

立体风筝:

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桶行形风筝:

由一个或多哥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的风筝,象宫灯、花瓶、火箭、酒瓶等皆属此类。

自由类:

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跨种类的如"鹊桥会",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运用新技术的如长120米的串式风筝"梁山一百单八将"、"百鸟朝凤"等,不仅能迎风转动,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孙悟空"还能在放飞中七十二变。(来源:中国潍坊网)

风筝的分类

按风筝的形象可分为:①鸟形风筝:如鹰,燕,鸽,雁,鹦鹉,凤凰,海鸥,仙鹤。②虫形风筝:如蜻蜓,知了,

甲虫,蝴蝶。③水族风筝:如金鱼,鲶鱼,双鱼,蛙,蟹。④人物风筝:如孙悟空,飞天,胖娃娃,老寿星,天女散花

篇三:《风筝的诗词》

风筝的诗词

风筝,又叫纸鸢,在我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历代诗人曾写下不少

形象生动的风筝诗令人赏趣。风筝成为娱乐用品,当在唐代之后。唐代诗人高骈

在《风筝》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

又被风吹别调中。”当时放风筝不仅装有弦或笛,有时还把明亮豪华的灯笼带到

夜空,犹如“花雨阵洒仙凡路,红灯遥映碧宵空”。

清代诗人高鼎亦有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

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杨柳垂青时节儿童舒臂牵线放

风筝的欢乐情景。

南宋大诗人陆游以拟人的笔法描写纸鸢,十分生动:“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诗不但生动地刻划了纸鸢的姿态,而且令人想见那放鸢子的

孩子是多么天真,多么可爱,多么欢乐。

明代时,民间放风筝的活动就很普遍。明代诗人徐渭简直是个风筝迷,

他写了《风鸢图诗》25首,如“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

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便是当时放风筝热闹情景的真实写照。

清代的风筝制作和放飞更为盛行,人们争相娱乐。诗人高鼎在《村居》

一诗曾这样描绘儿童放风筝的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

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动地描绘了春光明媚,柳絮纷飞的时节,活

泼的儿童舒臂牵线,喜放风筝的情景,构成了一幅生活气息的画面。孔尚任也有

一首描写儿童放风筝的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

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描写儿童风筝放不上天,急待恕骂天公,使一个天真而

又刚健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实,喜爱风筝的决不单是儿童,还

有成年人和老翁。

清代一位诗人的《北京竹枝词》写道:“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

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扬州郑板桥《怀潍县》诗吟道:“纸

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北方万

人观赏,南方风筝如雪,南北相映,蔚为壮观。清末画家吴友如的题画诗云:“只

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这首把风筝特征和神采写

得有声有色,并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断线风筝为

谜底更有情趣:“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

风怨别离。”

在清代还有两位女诗人写断线风筝的诗,构思精巧,绘声绘色,各呈妙

趣。女诗人陈长生的《春是信笔》诗云:“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另一位女诗人骆绮兰的《春闺》诗曰:“春

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读来耐

人寻味,趣味盎然。

郑板桥在《风筝》诗中写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诗句把俏男俊女放风筝的情景描绘得栩栩

如生。

周作人对风筝亦很有研究。他在一首《风筝》诗中说:“鲇鱼飘荡日当

中,蝴蝶翻飞上碧空。放鹞须防天气变,莫教遇着乱头风。”诗句讲述的是放风

筝时最怕的就是遇上风向不定的乱头风,真可谓是经验之谈了。

更有趣的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还以断线风筝为谜底制作了一条灯谜:

“阶下儿童仰面对,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

条谜语制作得独具匠心,令人拍案叫绝。

郭沫若对风筝也十分爱好,并颇有研究。他在《咏风筝》诗中云:“横

空欲纵又遭擒,挂角高瓴月影沉。安得妲娥宫里去,碧海晴天话素心。”诗句意

境优美,借物喻人,读后回味无穷 。

纸鸢 唐 元稹

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

风吹绳断童子走,余势尚存犹在天。愁尔一朝还到地,落在深泥谁复怜。 风 筝 唐 高骈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访曲江胡处士 唐 刘得仁

何况归山后,而今已似仙。卜居天苑畔,闲步禁楼前。

落日明沙岸,微风上纸鸢。静还林石下,坐读养生篇。

纸鸢 宋 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纸 鸢 北宋 王令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抟鹏似尔难。

罢官作 清 郑板桥

老困乌纱十二年,游鱼此日纵深渊。春城荡荡春城阔,闲逐儿童放纸鸢。

怀潍县 清 郑板桥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春 天 清 郭麟

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来春燕多。

竹枝词 清 胡梦佳

满湖风月夜沉沉,郎比风筝侬月琴。柳线牵风系郎君,荷花浸月印侬心。

春日信笔 清 陈长生

软红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

纸 鸢 清 张劭

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翩跹。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 避雨飞来芳草地,乘风游遍绿阳天。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

都门竹枝词 清 杨米人

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

燕九竹枝词 清 孔尚任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笨拙俚言 清 吴好山

微和澹澹锦宫城,柳色青青天气晴。三较场中宽敞好,儿童逐队斗风筝。

放风筝 清 李声振

百丈游丝放纸鸢,芳郊三五禁烟前。风筝可惜名空好,不及雷琴张七弦。

北京风俗杂咏 清 方元昆

假面泥孩不值钱,儿嬉又过试灯天。归家整理黄麻线,尽日风头放纸鸢。

山塘棹歌 清 杨韫华

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

锦城竹枝词 清 杨燮

春来东角较场前,赌放风筝众少年。马尾偏牵羊尾小,一群高放美人边。 风 筝 清 高鼎

草长鸢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风筝 于立忱

碧落何来五色禽,长空万里任浮沉。只因半缕轻丝系,辜负乘风一片心。 断线风筝 郭沫若

横空欲纵又遭擒,桂角高瓴月影沉。安得 娥宫里去,碧海晴天话素心。 风 筝 邓拓

鸢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 风筝误 李渔

杨柳风高春已分,纸鸢头上乱纷纷。赛人全仗丹青力,放作天边五色云。 青门诗抄 陈宗和

一叶风筝忽上升,轻浮竟遇好风乘。任他高如青云路,牵引无非仗宝绳。 臧克家

风筝——把老翁变成儿童,一条长长的线,

把人们引入了纯真的至境。

篇四:《关于风筝的诗》

诗歌一:风筝
乘着清风
你飘摇直上
飞上了高高的云端
自由自在
遨游,遨游
风就是你的翅膀
飞得再高再远
总有一根线
牵绊在心上
那是你回归的导向
回吧,回吧
心在悄悄地敦促
回归的路
风成了阻碍
靠着坚韧的线
才成就了回航
到了,到了
家才是安稳的地方
向往着自由
也向往着束缚
有了自由
才有了纵情的天地
有了束缚
才有了心的归宿
诗歌二:风筝
在蔚蓝的天空
我和你相遇
飞翔、起舞、相拥
天空是那么的辽阔
大地是那么的美丽
在空中飞翔
自由自在
在风中起舞
无忧无虑
就像一对恋人
当乌云封锁了天空
风筝迷失了方向
命运开始收线
坠落坠落坠落
化为命运的奴仆
命运如何安排
心,是否会明白
当爱情失去永恒
我们失去了希望
你是否知道
我在人间四处寻找
找到你,我们摆脱命运
找到你,我们一起流浪
找到你,我们拥有爱情
找到你,我们重回新生
我的生命不断前行
疯狂随着岁月流逝
我为你而倾心
为你我期待永恒
诗歌三:风筝
逆风轻抖步步高,飞过高楼随云飘!
飞往何处才是梦?断线岂不更逍遥!
诗歌四:风筝
一只被紧紧纂在手里的风筝
在空中越飞越高
渐渐的渐渐的
平稳
只能在半空中游戈
他向往飞的更高更远
能像鸟儿
在空中自由飞翔在蓝天白云间
嘻戏
有时
他甚至希望自己是
一片落叶
可以随风来来去去
不管是不是有雨
呵呵
他只是风筝呵
一只主人深深喜欢的风筝
他只能飘在风和日丽
微风习习的天气里
被紧紧纂在手里
诗歌五:风筝
我牵扯着你的命运
你飞翔着我的快乐
你看似自由
飘荡在天空
可谁又能知道
你的背后
你可是为了我的快乐
迎着风追赶云朵
你是否想过
挣脱我手中的枷锁
追求自我
我成就了你飞翔的骄傲
你的自由也有我来掌握
你飞的太高
我的眼睛触摸不到你的轮廓
你飞的太低
我又欣赏不到你的气魄
你可是一种无奈的心情
屈服于我
蓝天云朵
却无话可说
风筝
你失去的不只是自我
风筝
你哪里懂得
我放飞的不仅仅是你
更有
如你的我

篇五:《关于放风筝的诗》

篇一:三月,我们去放风筝


作者:指尖凝香


春天,系在细细长长的线上
从三月的瞳孔里
惊喜地飞起来——
翩跹的粉蝶五色的花瓣
银灰的鸽群雪亮的风帆


飞吧,飞吧
这童心的梦
幻想的鸟
这飘动的音符
翱翔的诗行
僵固中苏醒的岁月
因此而有摇曳的风采
因此而有轻盈的身姿


白云荡漾的晴空多美
小鸟的翅膀擦亮了它
向往飞翔的心拓宽了它
快加入这空中放牧者的队伍
放飞你的希望吧
春天,已把命运之绳
交到了你的手中


篇二:放风筝


作者:向卫华


那天我在广场漫步
看见放风筝的儿童
风筝把我牵回到了故乡


依然记得小时候
春风一起
便约上小伙伴到田野里放风筝


放风筝丰富了童年的生活
也载满了童年的喜悦
使友情不断加深


如今多少年过去了
当年放风筝的小伙伴
你们去了哪里


一只风筝从故乡的方向飞来
在我的头上盘旋
那是故乡对我的呼唤


故乡并没有离我远去
它一直埋藏我的心底
还有那只童年的风筝


望着天空盘旋的风筝
我默默地祝愿
愿它带去我对故乡的思念


篇三:放风筝


作者:红尘心语


蛰居了一个深冬
迎着乍暖还寒的晨风
走在广阔的田野上
放飞风筝
手中牵着长长的线
我们奔跑着自由自在
我们呐喊着心情舒坦
人到中年
岁月消磨了我们的容颜
却带不走我们年轻的心
头顶着蓝蓝的天空
我们牵着手中的风筝
手中的风筝引着我们
相互牵引和追逐着
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放飞风筝的同时
也放飞自己的梦想
让心灵和春天
一起自由的翱翔


篇四:放风筝


作者:寒烟淡淡


奔跑的不仅是肢体
更有上亿万细胞在涌动
举手,抬足
希望携着梦想飞翔
连带——
久违的笑容


油菜花,炊烟,渐行渐远
一片蓝色的天空在不远处
悠然的流云无限叠韵
荡漾的心思
一路——
御风而行


找一个高度,或一个支点
让风儿奏乐,让鸟儿鸣唱
说出澎湃已久的名词
爱你——
天长地久


必须,让你知道
每一次轻微的呼唤
山再高,水迢远,心弦为你——
手舞足蹈


篇五:放风筝


作者:雨梦柔


年轻时
风筝越放越高
线越拉越长


年老时
握着那根细细的线
迟迟不愿松手


篇六:放风筝


作者:陶叟


春草青青春阳暖
高高兴兴放纸鸢
美丽的风筝是我的爱
是我为她巧打扮


鞠一捧阳光放她心里
摘一朵鲜花插头上
两条彩绸系腰间
扯一缕春风展翅膀


天空象个大舞台
风筝就是个小演员
她无拘无束翩翩起舞
我聚精会神看表演


她温室里生温室里长
没有见过大世面
她生来娇贵身体弱
我时刻为她把心担


紧紧的拉着风筝线
在手上缠了一圈又一圈
感情都放在了风筝上
一根线把我们心相连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342765.html

    上一篇:描写一个人心静

    下一篇:童年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