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小说

| 少儿兴趣 |

【www.guakaob.com--少儿兴趣】

亲子阅读,父女心情深
父女小说 第一篇

亲子阅读,父女情深

我和我的女儿最近一起阅读了一本书,是中国儿童畅销书作家杨红缨写的《笨女孩安琪儿》,是杨红缨所写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之一。我的女儿是杨迷,读了很多杨红缨写的书。看到女儿这么有兴趣,我对这个作家的书充满了好奇,决定和女儿一起读读这本书。我的女儿知道了这个消息,高兴得蹦了起来,她说:“读了这本书,你就会理解我了,因为杨红缨阿姨最懂孩子们的心,很多话都说到我们心坎上了。”

真有这么神奇吗?于是,我们开始一起阅读起这本书来。只用了两天的时间我们就把这本书读完了。

我们有时安静的读,读到高兴的时候一起大笑,调侃,书中的很多人物个性鲜明,有聪明淘气的马小跳,老成稳重的“丁文涛”、憨厚可爱的张达、美丽优雅的夏林果„„不过,让我们都喜欢的是安琪儿, 因为她天真可爱,思维活跃,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我们都喜欢的一个情节是:马小跳考安琪儿和她的妈妈脑筋急转弯,“聪明的”妈妈每次都回答错误,而 “笨笨的”安琪儿却每回回答都正确,这让“聪明的”妈妈非常想不通,而让马小跳惊奇万分,从此对安琪儿刮目相看„„

看了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多,我想说:对孩子,要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更能与孩子打成一片。还有,人不可貌相,一定要尊重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看了这本书,我的女儿想说:不要看不起像安琪儿一样的“笨女孩”,他们的智慧你是你看不到的,有可能她们做得到的,你却做不到。也不要小看安琪儿这类外表不好看的男孩女孩,他们的外表虽然难看,而心灵却是非常美丽纯洁善良的。

看来女儿的话没错,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想些什么,才能融入她们的世界,理解她们的行为。

家长们:我们一起参与亲子阅读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增进和孩子的感情,我们的心灵也会得到净化,变得和孩子一样纯真。

2012年3月

小说练习答案 (3000字)
父女小说 第二篇

提 琴

[美国]保?琼斯 11.小说第二段为下文哪些情节提供了依据?请具体说明。(5分)

12

13

作用。(6分)

14

一词的丰富内涵。(6 答: ▲ .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6分) (1)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答: ▲ (2)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答: ▲ .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答: ▲ .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

分)

答: ▲

参考答案:

11.①舅舅决定忍痛卖琴。②父亲去卖琴。③舅舅把它作为财产送给“我”。④母亲舍不得卖

琴。⑤我去卖琴(本题5分,每点1分)【父女小说】

12.(1)因被迫卖掉祖传珍宝的痛苦无奈;为能以这把提琴帮助妹妹一家渡过难关而欣慰。

(3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全得3分,意思对即可)

(2)父亲估计到?我?知道了真相,既赞许?我?的作法,又为?我?知道真相,过早地承担家庭

的责任而感到无奈和不忍。(答“估计?我?没有了解到事情的真相而轻松,同时又怕?我?从自

己的眼神中看出破绽而回避”也对)(3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全得

3分,意思对即可)

13.主要性格特点:能体贴理解他人。(答“善解人意”、“成熟懂事”也可)(2分)作用:

①“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③通过“我”侧面烘托“父亲”的形【父女小说】

象。(4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14.①关键时刻舅舅决定卖琴帮助我们,后来又把它作为财产送给我;母亲不愿轻易卖琴:

琴是亲情的象征;②父亲得知琴是赝品却并不说破,而是巧妙地保护着舅舅的梦想和母亲的

希望:琴是善良心地的象征;③“我”得知真相后,理解并学习父亲的处理方式,琴见证了父

亲对“我”的影响:琴是精神财富的象征。(本题6分,需多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木笛

11.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12.请从手法,情感等角度对文中划线句进行赏析。(6分)

13.文章以木笛为题,有何作用?(5分)

14

得呢?(6分)

11

凸现了少年儿童

.有人认为文中大师的所作所为显得十分做作,且不合情理,你觉参考答案: .(1)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 (2)推动情节的发展 (3)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心灵的洁白无暇。

12.文章中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

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朱丹对民

13

的音乐才华、更感

14

在他的身上是否真的

一位很难得的青年,

他。

族音乐的挚爱。 .(1)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结构全篇。(2分) (2)突出中心,从朱丹吹奏出的笛声中,让读者不仅感受到朱丹出色受到他崇高的民族精神。(3分) .不做作(1)大师可能是想考验一下他,是否能坚持自己的原则,那种“流失的民族精神”存在。 (2)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这样做是对自己的不敬,但事后一想,这是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有崇高的民族精神,因而能够理解他,接受

小说情节
父女小说 第三篇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专题 (四)

小说情节鉴赏(教师版)

编写:李 霞 刘雯雯 审阅:王 斌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考点要求】 分析作品结构。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考点阐释】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内容,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典型题例】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1、考查对小说情节的概括

【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考查对小说情节作用的分析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常见题型】

(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3)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真题剖析】

1.(2012江苏卷)《邮差先生》

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

【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2.(2011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

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4分)

【答案】1.⑴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⑵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4分)

3.(2008江苏卷)《侯银匠》

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归纳总结】

1、对小说情节的概括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么事情。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何人何事。

如:(2009安徽卷《董师傅游湖》)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解题思路:这篇小说情节较为简单,就是标题——董师傅游湖,不过里面还有一个人物——小翠,所以其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参考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2)分点概括情节式

在解题时要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理清文章结构,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方面来概括,并且注意:①完整叙述角度。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②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如:(2013年广东卷《枪口下的人格》)参见《高考核按钮》P105

【父女小说】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对小说情节作用的分析(如:(2012年江西卷《报复》)参见《高考核按钮》P106

从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背景、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表现了怎样的主旨或深化了什么主题。

从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线索,贯穿全文。

3、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某一人物、物象以及景象的作用。

内容上: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作用、主旨的升华深化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渲染烘托作用(景物)。

结构上: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4、小说开头作用

(1)小说的开头如果是设疑法或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答题角度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小说的开头如果是写景法

答题角度为: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5、小说结尾作用

小说结尾的作用,往往体现在对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方面:①从情节上看,使情节首尾呼应,结构严谨;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1)小说的结局如果是出人意料的结尾(欧·亨利式的结尾)

答题角度为: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小说的结局如果是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答题角度为: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巩固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剃 头

周海亮

【父女小说】

春节前,下了大雪。我和满仓缩在屋角,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②我说,满仓回家过年吗?满仓抱一本没头没尾的书边看边说,国外有个人,竟拿菜刀给自己做了阑尾炎手术。我说,满仓,我问你过年回不回家?满仓说,这家伙还没打麻药,只是嘴里咬一根雪茄。我说,满仓!满仓抬起头。额前的抬头纹张牙舞爪。我说,你过年回不回家?满仓好奇地盯着我,回家?这模样能回家?我说,这模样怎么不能回家?

③那天正好是年三十,我说,满仓咱俩还出去吗?满仓说,不出去了。我说,明天呢?满仓想了想,他说,明天再说。

④我们掏出所有的钱,满仓算了算,说,有酒有肉,挺丰富。我揣着钱往外走,却被满仓喊住。他说你买了酒菜早点回来,给我剃个头。我说,这是理发店的事吧?满仓说,我还有钱去理发店吗?我说,可是我不会剃啊,在农村我连羊毛都没剪过。满仓说,很简单,横平竖直就行了。我说,我怕手一哆嗦,连你的脑袋都剃下来。满仓说,你可真啰嗦。快去快回,给我剃头!

⑤我没有快去快回。我把钱分成三份。一份买了几瓶白酒,一份买了一些酒菜,一份买了半只烧鸡。回去的时候,天已擦黑,街上响起稀稀落落的鞭炮声。我提着两个方便袋,推开门,就看到一只怪物。 ⑥怪物长着满仓的样子,脑袋像一个足球,像一只绿毛龟,像一堆牛粪团,像被剥皮的土豆,像被摔烂的茄子或冬瓜。怪物手持一把锈迹斑斑的剪刀,剪刀上至少粘了两处头皮。

⑦屋子里只挂了一只十五瓦的灯泡。仅靠这点微弱光芒,我想即使削不掉他的脑袋,至少也能削下他半斤瘦肉。

⑧满仓一手操剪刀,一手举一块碎玻璃,仔细并笨拙地给自己剃头。那块当成镜子的玻璃片好像毫无用处,因为他不断把剪刀捅上自己的头皮。他剪几剪子,转头问我,怎么样?我说,左边长了。他就剪左边,呲牙咧嘴,痛苦不堪。过一会儿,再问我,这回怎么样?我说,好像右边又长了。他就再剪右边,咬牙切齿,碎发纷飞。我说别剪了满仓,你快成葫芦瓢了。满仓顽固地说,必须剪完!

⑨很晚了,我和满仓才开始吃年夜饭。我们开着那台捡来的黑白电视机,可是屏幕上雪花飞舞,根本看不清任何影像。满仓骂一声娘。他的脑袋不停地晃。那上面,伤痕累累。

⑩酒喝到兴头上,满仓非要和我划拳。他总是输,就不停地喝。后来他喝高了,偶尔赢一把,也喝。满仓低着头,一边展示他的劳动成果一边说,你说我和那个割自己阑尾炎的巴西人,谁厉害?

(11)我站起来,握起拳头猛砸那台可恶的黑白电视机。我说,你厉害,因为你还得考虑美观。可是我搞不懂,你为什么非要在今天剃头呢?满仓听了我的话,抬头看我。那时电视机正好显出影像,我看到赵忠祥手持麦克风恋恋不舍地说,明年除夕,我们再见。

(12)满仓向赵忠祥挥挥手。他低着声音说,记得小时候,家里穷,过年时,没好吃的,也没好穿的,爹领我去剃个头,就算过年了。说话时,38岁的满仓就坐在我对面,可是他的声音似乎飘到很远。飘到很远的声音遇到腾空而起的烟花,被炸得粉碎。

(有删改)

1. 小说在文末写到了“看电视”,有哪些作用?(6分)

【参考答案】 ⑴破旧黑白电视暗示了打工者贫穷的现状,使自己给自己“剃头”的行为显得更合情合理。⑵小说把除夕本应有的团聚和热闹与现实中农民工经济窘迫身在异乡的冷清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底层农民工的同情。⑶从电视看不清任何影像到显出影像再到向赵忠祥挥挥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⑷通过看电视这一情节,表现了人物不满、无奈和渴盼与亲人团聚的心情,使人物性格更丰满、个性更鲜明。(每点2分,答对3点可得满分)

2.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试分析其含意。(4分)

【参考答案】此段内容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2分),描写了满仓自我剃发后外形的丑(1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农民工艰辛生活和处境的同情(1分)。

3.如何理解满仓的“剃头”行为?(4分)

【参考答案】 ⑴过年了,要“剃头”,展现了满仓家乡的风俗;⑵剃头,表达了满仓的思乡思亲的情怀;⑶因为没钱,自己剃头,反映了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农民工的生活艰辛和无奈。(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4.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满仓,请结合全文探究故事中“我”这个人物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⑴“我”见证了满仓“剃头”行为的缘起与经过,这使得故事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⑵写“我”,更能表现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⑶借助“我”和满仓的对话,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的辛酸、不满和无奈,呼唤我们关注农民工的生活。(每点2分)

读余光中的父女情结
父女小说 第四篇

读余光中的父女情结【父女小说】

——从《我的四个假想敌》到《日不落家》

在余光中的两篇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和《日不落家》里,我们不难看出他蕴含在文中的浓浓的父女情结。这种情结,既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也具有了一种经历西方思潮冲击后中西理念融合的开明。

余光中对离别的感受特别深,在《我的四个假想敌》中,他自道人生的两大寂寞:“一是退休之日,一是最小的孩子终于也结婚之后。”父亲因害怕四个女儿出嫁给自己带来寂寞的未雨绸缪之中充满了幽默和自嘲的语气叙说这种略显超前的危机感,满载着一位父亲深沉的爱以及对女儿们的自豪感。余光中写到女儿们相继成为少女之后,一个个的来自不同省籍的“假想敌”把一封封的信塞满了宅子的信箱,既而是不断的电话以及登门造访。作者既欣慰又担心,以戏噱的口吻担心这些“假想敌”或许有朝一日“骗”走女儿,叫他“岳父”甚至还很幽默地说“内奸”接应,“防不胜防”“寇已深矣”。这种种的感觉,恐是每个父亲在女儿长大后都会感觉到的。然而作者并不是伤感而是喜悦中期待,在自豪中矛盾,要说那还是假设的话,那么在《日不落家》中,是在女儿们为了学业和事业而辞乡背井,散落到天涯海角之后,作者正在咀嚼着“一家而分在五国”的离散之苦和“二老守在岛上”的空巢之悲,寂寞已成为作家的现实的精神体验,而在他笔下也正流泻着被寂寞吞噬的沧桑之感,念女的深情凝结在他的魂梦之中,“在记忆的深处,梦的焦点,在潜意识里,女儿的神情笑貌仍似往昔,永远藏在娇憨的稚岁,童真的幼龄。”然而才高八斗的余光中不是一位狭隘的家庭保护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女儿的离散固然可以掀动他梦绕关山,跨洲越洋的思亲浓愁,但已深谙人世沧桑并具世界性眼光的余光中,也有能耐控制自己的情感之舟,理性的力量使他能正视全球化的趋势,“这世界真要变成地球村了”“做一个大大方方的世界公民”,这是一种动人的精神境界,是父辈在舍却自我狭隘心理的前提下对女儿所获得的成功的瞩望和欣慰。

余光中以一位父亲的心理,深切地怀念女儿的童年,他“希望女儿不长大”因为“在父亲眼中,女儿最可爱的时候是在十岁 以前因为那时她是完全属于自己。”而在《日不落家》中他更以深深的爱叙述“女婴的生命起自父精巧遇母卵”说起,甚至与他认为,“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小时侯,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侯。童年,是人生的神话时代,将信将疑,一半靠父母的零星口述,很难考证,错过了自己的童年,还有 第二次机会,那便是自己子女的童年。年轻爸爸的幸福感大概仅次于年轻的妈妈,这种父爱是如此的纯粹,强烈。对于女儿的长大,父亲是矛盾的既含喜悦又担心离别后的寂寞,担忧。毕竟“已不在自己的羽翼保护下了。这种爱,于每个父亲来说,是如此的亲切。

余光中虽然受到“西风渐欲迷人眼”的冲击,但他的文章仍挥洒着中文的古典神韵和现代魅力,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积淀既深且久并凝结成坚执的精神与渴望。在他的精神的深处,中华民族传统的人伦精神与道德观念已深入灵魂,因此他于父女之爱,也别具民族特色,这是一种既牵念但又对女儿们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情感。在这两篇散文中,余光中不是作为一个大文豪,而是作为一个父亲,把父亲对女儿的深切的爱演绎得淋漓尽致。

11

难忘父女情600字作文
父女小说 第五篇

难忘父女情600字作文

不懂事的我又伤了父亲的心。

因为考试又考砸了,我的心情很失落。虽说下定决心发奋图强,但心中的不满和忧伤还是难以遮掩。回家后,身上淋湿了,泪儿止不住的流,只记得是滑落。雷雨与交融这,不知是雨还是泪„„

带着沉重的心情,我推开了门。不知为什么,今天的门特别的重。我紧了紧眉头。打开门,让我意外的是,出门看我的不是爱我让我习以为常的妈妈,而是很少与我交流的爸爸。

父亲是一个马虎的人,他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就没什莫好的形象。虽说与外人有说有笑,但在家中几乎就不说话,总是三分钟热度,而且脾气不好。平时死气沉沉,这是我很少与他交谈。

今天他的举动是我做梦也曾未想过的——出门迎接他的女儿。

带着好奇的心情,我随口问了一句:“爸爸,今天你的表现怎麽这麽反常„„”话没问完,“砰!”的一声,父亲走了。此时,我不知他是伤心,惆怅,气愤,忧虑„„只知道一路上么有转过头。这使我的内心更感到不安。所有的争吵瞬间被凝固,只听见呼吸声,钟声——雨声。

后来母亲的劝导使我悔悟——父亲知到我没考好,怕我伤心,所以才反常的做了这一切,而我却„„

不知为什莫,我的眼睛模糊了,鼻子酸了——这是后悔吗?不,这不仅是后悔,更是对自己不懂事,不理解父亲,对于一个不懂是女儿的憎恨。

雨,下呀下呀,越下越大„„

天,黑了黑了,压得人喘不过气„„

也许,只有此时的懊悔,才能让我想起父亲对我的关心,才能明白父亲有多爱我。也许,不是父亲不爱我,而是我不够关心父亲。

会想起父亲走的那一幕,我似乎听见了两种个声音。一种是父亲走时散漫一路的心碎的声音,另一种便是我的心的声音——那边叫痛彻心扉。

雨,越来越小,也许会停,但父女情却是永不止息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61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