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墙的教学反思

| 少儿兴趣 |

【www.guakaob.com--少儿兴趣】

数墙教学反思
数字的墙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

数墙

教学目标:

1.认识标有数学的墙。

2.探索数墙的构造以及数墙的规律,会根据规律解答问题。

3.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4.发展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5.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发现数墙的规律。

2.运用规律将数墙填完整。 教学难点:按照规律自创数墙。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练习纸、可粘贴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小朋友们,知道“三只小猪”的故事吗?(出示课件) 师:猪小弟用砖造墙,造了最牢固的墙,保护了所有的小猪。猪小弟除了勤劳,还很好

学呢!你们瞧,他又要劳动了。这次他要干什么呢? (小猪:我要用这些标有数字的砖头造一面数字的墙) 师:仔细看他是怎样造数墙的?

二、新课教授:

师:(播放媒体)(先拿几块砖造第一层,再造第二层,拿这两块砖,再造第三层,拿这

一块,嗯,造好了!)

师:谁能描述一下小猪造的墙是什么样的?有几层?每层有几块? 生:墙是从下往上砌的,一共有三层。第一层由三块砖组成、第二层由两块砖组成、第

三层(顶层)只有一块砖。

师:请大家找找这面数墙上的数字有规律吗? 生:从下往上,数字越来越大。 第一层的3+5=第二层的8,5+6=第二层的11,第二层的8+11=顶层的19。 师:我们从

下往上看,用的是加法。

生:„„

师:那哪位小朋友能说说,数墙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呢? 小结:上面每一块数砖必须是它底下两块数砖的和。 师:原来,小猪是按这个规律造墙的。(揭示课题:数墙)我们也来学小猪造数墙吧!

三、巩固强化:

1.试一试:

(1) ( )

3 4

1 2 2

师:这面数墙的造法和小猪的一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层„„,第二层„„师:小朋友都找到了数墙的规律了,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

看看这面数墙,有一块砖上没有数字,请问这里该填几? 生:7。

师:是怎么来的呢?

生:3+4=7

(2) ( )

( ) 4

2 3 1

师:这一题有2块砖没有填上数字,请大家看看应该先填哪一块? s:第二层的。填5。2+3=5 师:最高层是几?

s:9。

师:9是怎么来的?

生:第二层的5+4=9。

(3) ( )

( ) ( )

师:先填哪块砖?填几?再填哪块砖? (当数墙只告诉我们最底下一层数时,我们要一层层从下往上用合的方法计算。) 填好

后,将“5”隐掉?问可以怎么想?还可以怎么想? 再将“2”隐掉,说想法。 (如果我们就从下往上的方法不能填出,就可以从上往下试一试。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数,

就可以填写出第三个数。)

2.独立完成p47/2。

校对答案。

3.师:刚才我们学会了造3层的墙,4层的数墙的规律是一样的。谁来试试? ( )

( )( )

( )( )( )

0 2 1 3

4.独立完成p47/3

校对答案

5.比赛造数墙好不好?看哪个小朋友造得又快又高。(挑战3层、4层、5层)比一比,

谁造的数墙又快有高?

挑2个同学的作品展示,并集体检查有没有错。 (在填数砖墙时,有的题目可以从下往上用合的方法,有的题目可以从上往下用分的方

法。)

四、拓展练习:

1.补数墙。

师:刚才小朋友的练习都做得非常好,现在小猪有几面数墙缺了几块数砖,可它不知道

该先填哪一块?小朋友能不能帮助他啊? a题: 18 b题: 11 ( ) 8 ( ) 9 7 ( )( ) ( )1( ) 师:该先填哪一块?还有别的填法吗?

2.符号分别代表数字几?

3.师:在小猪的数墙最下面加一排数砖行吗?请你们小组合作,看看可以造几种不同的

数砖墙?

4.造顶层是20的数墙。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生:填数墙。

师:怎么样填呢?有什么规律? 生:上面每一块数砖必须是它底下两块数砖的和。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课后,我们

还可以自己拟定规则,造墙呢!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试一试。 板书: 数墙 方向 块数 数 上少 大

下多 小 教学反思

在执教《数墙》一课之前学生已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的教学是根据儿

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而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为

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

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

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低年级的孩子机体正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神经系统不够成

熟,容易疲劳,经常出现注意力分散等情况。鉴于上述原因,本课“数砖墙”以“动物造房

子大赛”导入,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

欲望。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的过程的本质特点,没

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第二层次

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组组数砖墙关卡,由难到易,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

在思考中发现。并由学生概括总结出数砖墙的规则,同时对于学生不同的思考方法给予肯定。

(从下往上填写,从上往下填写,两者结合起来算) 在“运用规则,计算数墙”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且在组内进

行交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展现。“动手实

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的体现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

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操作实

践,去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在第四层次中,学生在自己进行造数墙时,充分展示

他们的创造才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展开自评与互评,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

己的进步。篇二: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数墙1 篇三:数一数教学反思

一、《数一数》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由于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于是,我轻松的说:“大

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此

处安排数手指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放松,并且让学生了解点数的方法,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

准。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挂图,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按数量的多

少数,并从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在认读1~10各数环节,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

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此处建议

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在数身边的实物环节,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你有几枝

铅笔?几把尺子?第一组有几位同学?班里有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我们教室有几扇窗

户?墙上贴了几个字?”??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

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堂课的设计还是吸引了这些刚刚走入课堂的孩子,

看到孩子们意犹未尽高高举起的小手,“还有,还有”的声音,于是临时决定从学生的需求出

发,让学生在脑子里数数自己家里的事物,然后在小组里说给同学听,课堂气氛活跃,看似

学生都能数数了,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随后出示练习题,学生的学习情绪很不错,但数

的结果让我吃了一惊,有1/3的答案是错的。这个教学结果使我要进行反思了。 许多学生没入学前就会数数,这里学生需要的是掌握数数的正确方法,通过一定的方法

和技巧来达到不重复、不遗漏的目的。这节课看似轻松、愉悦,但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是否真

正提高了数数的能力呢? 很可能这节课有许多学生只是当游戏玩了一通,这节课看似以学生

的需求出发了,实质是我还是被学生牵着盲目地走。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适时地

给与引导,把学生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提升有机的结合,才会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二、《比多少》教学反思 《比多少》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一个内容,课前,我

根据刚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运用孩子们身边的事例,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还是一样多?提供形象的事物,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我重点利用小猪帮小兔

盖房子的情境图,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的形式,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

育。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运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欣喜的地方,如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观察教材图画,让学

生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或说说书上什么意思,学生积极发言,说出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

另外在学习“同样多”时,学生的观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小兔和萝卜同样

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还观察到“两棵大树和水中的鱼儿同样多,桥和房子同样多。

接着学习“比多少”,学生观察图画说出小猪比木头少,也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当我提出

图中还可以比什么?的问题时,学生活跃起来了,个个等着发言,“苹果比萝卜少,椅子比苹

果多,小兔比苹果多„„。”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

思想品德教育。

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了 “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时把“什么

和什么同样多”说成“谁比谁同样多”, 数量一样多的图片,头和尾一般对齐,容易错判断

为“同样多”,动手画一画什么比什么少时,如:什么比什么少2个,有些学生就画2个,什

么比什么少3个就画3个,少1个就画1个。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加强语言的正确

运用,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1—5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

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

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

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摆

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

是否正确。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

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写一写,

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

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

1-5这几个数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

字的意义。 从课堂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来看,学生在“说一说”一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反思整个课

堂教学过程,感觉此部分课学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不足。因此,今后课堂教学

中还应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

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

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找“生活中的数”和“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的练习,这样既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通过表述,把知识形象化,一

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所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练习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

求知欲。摆圆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轻轻松松巩固了1---5的数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四、 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学反思

1. 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 在分类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都把自己带来的物体先集中再分类,他们合作定标准,

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按大小、形状、颜色的不同标准给物体分

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

3.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的参与,充分锻炼学生观察、

表达、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关的数学知识。

4.让学生摸自己喜欢的物体,搭自己熟悉的东西,这些都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

给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时间。

五、分类教学反思

“分类”这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普遍应用,但低年级学生没有接触到。但把它归纳成数

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掌握。整节课我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向学生提供了数

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探索中去发

现,明确探索的方向,从而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掌握分类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

这个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出数学来源于生活,

并应用于生活。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对所开展的学习活动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

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本节课我的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

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这一

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

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

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六、《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着这一思想,

在教学认识10的这节课上,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并对该课做一个简单的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 让学生在广场上数出鸽子的数量和学生老师的数量后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与10有关的

例子,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可以

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门锁,举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

有10个手指头,左边5个脚趾加右边5个脚趾就是10个脚趾,10个同学可以组成一组,一

桌酒席坐满刚好是10人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

墙教学反思
数字的墙的教学反思 第二篇

《 数 墙 》教学反思

花园学校 徐秋芳

《数砖墙》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

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

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成功之处:

1、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等游戏活动,本课利用《三只小猪》的故事导入,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

2、在第一层次“观察数墙,发现规则”时,教学中安排了三次观察的机会,第一次观察,

让学生明白有数字的砖叫数砖,由数砖砌成的墙叫数墙。第二次观察,让学生明白数墙是从

下往上造的。第三次观察,让学生明白数墙上的数字之间的规律,知道从下往上看我们用的

是加法。在观察中让学生思考,在思考中让学生发现。并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地体现。

3、在在第二层次“运用规则,计算数墙”时,练习由浅到深,从帮助猪大哥和二哥造完

整,到猪小弟的考考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交流中提高了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展现。

4、在第三层次“造数墙”这一过程中,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不足之处:

由于35分钟时间有限,所以第5层次的“再造数墙”作为本课知识点的延伸在教学中没

有得到体现。篇二:粉刷墙面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三:(数砖墙)教学反思 《 数 墙 》教学反思 花园学校 徐秋芳

《数砖墙》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

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

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成功之处:

1、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等游戏活动,本课利用《三只小猪》的故事导入,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

2、在第一层次“观察数墙,发现规则”时,教学中安排了三次观察的机会,第一次观察,

让学生明白有数字的砖叫数砖,由数砖砌成的墙叫数墙。第二次观察,让学生明白数墙是从

下往上造的。第三次观察,让学生明白数墙上的数字之间的规律,知道从下往上看我们用的

是加法。在观察中让学生思考,在思考中让学生发现。并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地体现。

3、在在第二层次“运用规则,计算数墙”时,练习由浅到深,从帮助猪大哥和二哥造完

整,到猪小弟的考考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交流中提高了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展现。

4、在第三层次“造数墙”这一过程中,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不足之处:

由于35分钟时间有限,所以第5层次的“再造数墙”作为本课知识点的延伸在教学中没

有得到体现。篇四:(数砖墙)教学反思 《 数 墙 》教学反思 花园学校 徐秋芳

《数砖墙》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

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

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成功之处:

1、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等游戏活动,本课利用《三只小猪》的故事导入,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

2、在第一层次“观察数墙,发现规则”时,教学中安排了三次观察的机会,第一次观察,【数字的墙的教学反思】

让学生明白有数字的砖叫数砖,由数砖砌成的墙叫数墙。第二次观察,让学生明白数墙是从

下往上造的。第三次观察,让学生明白数墙上的数字之间的规律,知道从下往上看我们用的

是加法。在观察中让学生思考,在思考中让学生发现。并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地体现。

3、在在第二层次“运用规则,计算数墙”时,练习由浅到深,从帮助猪大哥和二哥造完

整,到猪小弟的考考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交流中提高了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展现。

4、在第三层次“造数墙”这一过程中,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不足之处:

由于35分钟时间有限,所以第5层次的“再造数墙”作为本课知识点的延伸在教学中没

有得到体现。篇五:《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教后反思黄自广 中小学教学反思征文评选活动 《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教后反思 八里营乡初级中学 黄自广 今天上午,我们九年级语文备课组进行赛课活动,今天轮到我主演。我上的是《环球城

市 风行绿墙》这一课。现将自己的上课流程以及自己的反思总结如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绿”,本单元的读书方法是圈点勾画。鉴于此,

我在设计学习目标时这样设计:1、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的空白处写批注。2、能说说什

么是“绿墙”,世界各地的“绿墙”各有什么特点? 3、能为自己生活的学校设计“绿墙”。 我们知道,新教育要求我们将课堂教学中的一切元素有机结合,进而产生互相激发、共

同参与。不知不觉中实现共同发展、和谐发展。所以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关注每一个小组,关

注每一个学生。我将九年级二班的学生划分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做好充分的准

备。

前一天的晚自习,我布置了预习任务: 第一块: 了解绿墙

大声朗读课文,圈点批注,什么是绿墙?绿墙风行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块:介绍绿墙

默读课文:圈点批注。各国绿墙各有千秋,选出你最感兴趣的一种,评价一下这种墙,

说说你为什么对它感兴趣。(可从创意、造型、价值等方面考虑)。 第三块:创设绿墙

假如你所在的学校想建绿色围墙,你认为应该怎样建才好呢?(请结合课文及学校地理

位置、周围环境谈谈你的设想。) 上课了,本来让语文课代表导课的,可是自己又受了老课件的影响,她导入课之后我又

让学生看绿墙图片又重了一遍,一点也不简洁。其实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课件上的

那几幅绿墙图片完全可以删去的,这样课件简洁,导课也简洁,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真是

一举三得。

在检查预习部分,只是单一地检查了字的读音。字的书写及词语的意义没有很好地考查。

我觉得非常片面。且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而对于说明文知识点一点也没检查与重现。我觉得

更游离于学生知识之外。

第一板块 了解绿墙 学生读书的时间太长,本来这个问题只在文本的第4自然段。没有

必要让学生读了5分钟的书。任务简单完全可以让学生跳读课文,就问题找问题即可。学生

的展示也不好,只知道拿着课本宣读,没有一点自己的独创。 好,精彩的第二板块我让语文课代表和班长做主持人,分小组进行展示,充分调动了学

生的主体。欣慰的是两位主持人导入、过渡、总结语言组织的可以说 优美得体,无可挑剔。可能学生准备的不是很充足,也可能我没有提前将各国绿墙与小

组间相照应,也可能是学生的懒惰思想作怪。在展示各国绿墙特点时也只能照本宣科,一字

不漏来读课文。完全不会自己组织语言。我觉得这里还是自己的引导不到位,没有向学生举

例演示。如:按以下模式:我喜欢 国的绿墙,这是因为: 我的评价是: 这样学生就会去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且回答问题时又能有条理的回答。在学生小组展示时

组与组之间气氛不活跃,很有必要开展小组间的比赛:口头奖励或者加积分或评最优秀小组

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也没能很好的把握。学生读书的时

间少,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比如没能让学生自己概括各国绿墙的特点和写自己对学校绿墙的

创意。而学生的小组合作也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的拿出自己的个人意见小组交流形成最佳的

设计方案。且读书方法没指导到位,文章作批注的时候应指导这四个要点:1、符号得当。2、

对象准确。3、有感而发。4、语言简明。略读文教学中教师依然要做适时的点拨与矫正,让

学生在反复训练中得到巩固。 进入第三板块,我预设的让学生创设学校的绿墙。学生准备不足,只有两个小组的学生

发言。学生的语言组织不简明,发言时没有条理。而自己总结发言时也随意,设计不到位,

语言啰嗦。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训练自己和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语言的优美和条理性。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可能每课都写自己

的教后反思,且教且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帮助自己不断成长。

《围墙中的数学》教学反思
数字的墙的教学反思 第三篇

《围墙中的数学》一课教学反思

——从一道竞赛题说起

桂枝小学 周新高

[背景描述]

在本学期的全县五六年级解决问题能力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李大爷想在自家院外用竹篱笆围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现有竹篱笆68米,一面靠院墙,请帮大爷出主意,怎样围养鸡场面积最大?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这是一道以长方形周长和面积为背景知识的生活化数学题,在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学习中,学生大都知道了同样周长的长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这一拓展性知识,出题者本意是让学生通过列举法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并最终求得答案。最后的统计分析发现,能正确解答本题的寥寥无几。

[原因分析]学生错误率高的原因基于两点:一是在日常学习中,很少接触到用列举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面对大量的数学习题,教师缺乏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一意识更是主要原因。教师重视结果的获得而忽略了过程的价值。对诸如列表、画图、假设、列举、举例等解题策略方法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学生对“周长相等的长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这一延伸性知识结论,没有过程性的探究体验,“不知其所以然”,也没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实践验证,“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生搬硬套,不会联系实际

灵活应用。

[构课动因]用篱笆围围墙这一生活性、实践性均很强的问题,对应的数学知识是长、正方形周长与面积,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围墙策略:用同样的材料如何围面积最大?围同样的面积如何围最省材料,这其中蕴含的是一种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一思想方法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均有很多的应用,让学生感受优化的思想方法并初步建立优化意识,能让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凸显,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鉴于此,以围墙的问题展开,通过一节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究——应用——迁移的活动过程,一定会让学生对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对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更好的了解。

[课堂建构]虽近期末,本人作为蓝方师徒,按照校“青蓝工程”方案要求,还有两节引领课未上,于是,选择了501班上了一节数学活动课《围墙中的数学》。课的主要环节如下。

一、观察与发现

1×19= 2×18= 3×17= 4×16= 5×15= 6×14= 7×13= 8×12= 9×11= 10×10=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比较的过程,引导归纳出:“两个数的积不变,两数越接近,积越大”的规律

二、迁移与应用:

用36米的竹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园,每边长均为整数,围成菜园的最大面积多少?最小面积多少?

【数字的墙的教学反思】

分析题意:将条件和问题进行数学化处理:长+宽=18,长×宽最大多少?最小多少?

引导迁移:看到这两个式子,你想到了什么?

尝试解决、交流反思:明确“周长相同的长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是“两数和与积的规律”在平面图形中的应用;进一步引导发现,用同样的材料围,面积最大与最小相差64平方米,哪种围法更好?好在哪里?通过数据的对比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学的价值。【数字的墙的教学反思】

三、深化与解决

就开始的竞赛题,引导学生通过审题,明确与前面的异同点,明确问题模型为a+2b=68,通过学生讨论合作解决,在反馈后引导发现:当长是宽的2倍时,围成的面积最大:34×17=578(m2);质疑比较:将67米篱笆一面靠墙,围成正方形面积约为:23×23=529(m2)

四、拓展与比较:

围一个面积为72平方米的长方形菜园,怎样围最省材料?周长最少是多少?

引导学生审题,建立问题模型:a×b=72 a+b最少是多少?

讨论后同位合作解决。

反馈,引导分解:

72=1×72 1+72= 72=4×18 4+18= 72=2×36 2+36= 72=6×12 6+12= 72=3×24 3+24= 72=8×9 8+9= 进一步引导观察发现:

1、做同样的事情,材料相差112米;数学有用吗?

2、两数积不变,两数越接近,和越少,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

五、收获与感受:你知道了什么规律?这一规律可解决什么问题?数学对生活有帮助吗?

[课后反思]从算式入手,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比较、归纳的过程,自主探究出“两个因数和不变,这两个因数越接近,两数的积越大”这一规律,这一探究过程始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学生兴趣浓厚,参与主动,对规律的认识较为全面深刻,为规律的迁移运用打好了基础。

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课又一重点,也是难点,突破这一难点,一是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的基础上建立起问题模型;二是引导学生把上节课学习规律迁移运用于模型的解决之中,这一过程是数学化到生活化的应用过程,学生在应角解决以及小结反思中,感受到数学知识能为生活提供更优的策略支持,数学知识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从而真切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有了这一迁移应用的基础,在教师进一步的问题引导下,学生是能够尝试解决竞赛题的,但实际上全班只有近一半的人能根据引导的思路前进,求得最后的结果,经过了解,发现学生对规律应用不熟练,缺乏灵活应用的基础是主要原因。

反思全课,需要得到改进的是,一是给学生探究规律的时空要充分,课堂容量不能多;二是掌握规律需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方能做到熟能生巧;三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竞赛题的解决,不宜在本课出现,本课还应降低难度,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规律。在此基础上再尝试解决竞赛题。

数一数教学反思
数字的墙的教学反思 第四篇

一、《数一数》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于是,我轻松的说:“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此处安排数手指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放松,并且让学生了解点数的方法,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挂图,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按数量的多少数,并从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在认读1~10各数环节,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此处建议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在数身边的实物环节,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你有几枝铅笔?几把尺子?第一组有几位同学?班里有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墙上贴了几个字?”„„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堂课的设计还是吸引了这些刚刚走入课堂的孩子,看到孩子们意犹未尽高高举起的小手,“还有,还有”的声音,于是临时决定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在脑子里数数自己家里的事物,然后在小组里说给同学听,课堂气氛活跃,看似学生都能数数了,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随后出示练习题,学生的学习情绪很不错,但数的结果让我吃了一惊,有1/3的答案是错的。这个教学结果使我要进行反思了。

许多学生没入学前就会数数,这里学生需要的是掌握数数的正确方法,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达到不重复、不遗漏的目的。这节课看似轻松、愉悦,但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是否真正提高了数数的能力呢? 很可能这节课有许多学生只是当游戏玩了一通,这节课看似以学生的需求出发了,实质是我还是被学生牵着盲目地走。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适时地给与引导,把学生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提升有机的结合,才会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二、《比多少》教学反思【数字的墙的教学反思】

《比多少》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一个内容,课前,我根据刚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运用孩子们身边的事例,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提供形象的事物,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我重点利用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图,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的形式,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欣喜的地方,如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观察教材图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或说说书上什么意思,学生积极发言,说出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另外在学习“同样多”时,学生的观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小兔和萝卜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还观察到“两棵大树和水中的鱼儿同样多,桥和房子同样多。接着学习“比多少”,学生观察图画说出小猪比木头少,也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当我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的问题时,学生活跃起来了,个个等着发言,“苹果比萝卜少,椅子比苹果多,小兔比苹果多……。”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了 “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时把“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说成“谁比谁同样多”, 数量一样多的图片,头和尾一般对齐,容易错判断为“同样多”,动手画一画什么比什么少时,如:什么比什么少2个,有些学生就画2个,什么比什么少3个就画3个,少1个就画1个。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加强语言的正确运用,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1—5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并且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写一写,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从课堂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来看,学生在“说一说”一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感觉此部分课学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不足。因此,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应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找“生活中的数”和“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的练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通过表述,把知识形象化,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所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练习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摆圆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轻轻松松巩固了1---5的数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四、 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学反思

1. 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 在分类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都把自己带来的物体先集中再分类,他们合作定标准,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按大小、形状、颜色的不同标准给物体分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

3.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的参与,充分锻炼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关的数学知识。

4.让学生摸自己喜欢的物体,搭自己熟悉的东西,这些都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给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时间。

五、分类教学反思

“分类”这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普遍应用,但低年级学生没有接触到。但把它归纳成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掌握。整节课我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向学生提供了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探索中去发现,明确探索的方向,从而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掌握分类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个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对所开展的学习活动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本节课我的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六、《10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着这一思想,在教学认识10的这节课上,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并对该课做一个简单的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

让学生在广场上数出鸽子的数量和学生老师的数量后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与10有关的例子,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门锁,举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左边5个脚趾加右边5个脚趾就是10个脚趾,10个同学可以组成一组,一桌酒席坐满刚好是10人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以“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

民主和谐的气氛加上分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各种各样,教师可以创造性的把游戏移植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长知识、长智慧。如在教学10的组成的时候,设计了“给鸽子找家”的游戏,改变了以往的数字的组成的教学方法,而是采取了将知识溶入到游戏中,因为我认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对于10的教学我就尝试的开放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在新授中,有如在练习中设计了给鸽子找朋友的游戏。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得到了学习和练习,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3、重视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新课程下提倡多样化的,现实的、主动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有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

综观全课的教学,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

七、11——20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认识,他们会数会写这些数,也知道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数感的发展,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带领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数,接着让学生用我们学过的这些数来数一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小朋友。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同桌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

2.抓住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十”和数位“个位”、“十位”。在学生用小棒摆出11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摆的是11根小棒?此问题为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作了铺垫。在学生认识了11、会写11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11里面的两个数字1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学

《数一数》教学反思(2)
数字的墙的教学反思 第五篇

《数一数》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首先运用轻松的谈话:“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此处安排数手指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放松,并且让学生了解点数的方法,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备。

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挂图,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按数量的多少数,并从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

在认读1~10各数环节,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此处建议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在数身边的实物环节,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你有几枝铅笔?几把尺子?第一组有几位同学?班里有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墙上贴了几个字?”„„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堂课的设计还是吸引了这些刚刚走入课堂的孩子,看到孩子们意犹未尽高高举起的小手,“还有,还有”的声音,于是临时决定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在脑子里数数自己家里的事物,然后在小组里说给同学听,课堂气氛活跃,看似学生都能数数了,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随后出示练习题,学生的学习情绪很不错,但数的结果让我吃了一惊,有1/3的答案是错的。这个教学结果使我要进行反思了。

许多学生没入学前就会数数,这里学生需要的是掌握数数的正确方法,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达到不重复、不遗漏的目的。这节课看似轻松、愉悦,但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是否真正提高了数数的能力呢?很可能这节课有许多学生只是当游戏玩了一通,这节课看似以学生的需求出发了,实质是我还是被学生牵着盲目地走。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适时地给与引导,把学生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提升有机的结合,才会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2015分数墙教学反思
数字的墙的教学反思 第六篇

反思一:分数墙教学反思

在学习“分数墙”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数(同分母或同分子)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对小学生而言,直观具体的模型对于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都有很大帮助。利用“分数墙”可以直观地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和分数的加减计算(同分母)知识进行复习,同时形象再现相等分数,并作直观探究。

在教学中设计了四个环节。一、通过学生的观察,自主发现课题,同时引出学习方法“观察、发现”。二、通过提问,学生回忆学过的分数知识,利用分数墙演示,直观形象地再现(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分子或分母相同)分数大小比较;并利用分数墙验证所学的知识。三、通过小组合作,在“分数墙”中找相等分数,脱离分数墙,在相等分数中寻找规律。二次合作学习,展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四、通过练习的设计,体现三个知识点的整合,不仅对知识作一拓展延伸,同时渗透“转化”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逐步感受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力求体现以下特点:一、注重教材,用活教材。首先,从“分数墙”主题图再现旧知,进行复习整理。静态的主题图学生不容易观察,利用媒体使静态变成动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刺激视觉器官,在观察中发现寻找相等分数的规律。其次,对教材程序的处理:教材先比较分数的大小,再同分母分数加减。现改为先同分母分数加减,再分母或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最后寻找相等分数。目的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二、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创设了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异分母的分数加减两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相等分数,运用转化思想来解决问题,有机渗透“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反思二:分数墙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前两节,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和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方法,已经能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对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从其他资料看来,教材安排这节课,其意图是想利用“分数墙“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进行整理,直观建立起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的统一模型。但我个人认为在此安排这节课,有牵强附会自闲,其一,学生已掌握了分数比大小和分数加减法,而本节课再利用分数墙来探究分数比大小和分数加减法的规律,其实质却是伪探究,而且对课本上学生不感兴趣,没有挑战性。因此,我考虑创设了猪八戒吃西瓜故事的情境,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相关专家的意见拓展了部分内容,把教学重点放在找相等分数上,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基础,增加了约简分数、异分母分数的相加减。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分数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以“分数墙”为依托,通过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加减计算、相等的分数的探究这三个知识点的串联,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前面的知识。而在教学重点环节上:相等的分数中分子、分母变化规律的探究和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此同时,体现了对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归纳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讨论,共同探究,使他们的好奇之心得以激发,好学之心得以激励,最终也使好胜之心得以满足,增加学习成功的经验和信心,同样也带动学习伙伴积极思维。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给出简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反思三:分数墙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和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方法,对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学生也已经能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教材安排这节课,是意图利用“分数墙“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进行整理,直观建立起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的统一模型。由于知识点自身难度不大,且不是新授知识,所以对学生来说可能缺乏挑战性,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考虑创设了昆虫跳远比赛的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了试跳、决赛,中途产生意外的情节,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解决跳远比赛中发生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已掌握的有关分数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以“分数墙”为依托,通过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加减计算、相等的分数的整理这三个知识点的探究,使学生直观、统一建立分数大小和加减法计算模型的过程由懵懂模糊而不断清晰。而期间的一些环节,诸如:分数加减中计算结果思维过程的呈现,相等的分数中分子、分母变化规律的探究和发现,也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发现相等的分数中分子、分母变化规律这一环节,教材中没有安排,也不做要求。但是,不同的个体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不会满足于在“分数墙”上发现相等的分数,他们感兴趣的是这些分数怎么会相等的,其间有没有一定的规律。于是老师可以顺水推舟为他们搭建研究的平台,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讨论,共同探究,使他们的好奇之心得以激发,好学之心得以激励,最终也使好胜之心得以满足,增加学习成功的经验和信心,同样也带动学习伙伴积极思维。当然,这不作为必须掌握的知识,对整体而言,只要能在“分数墙”上发现相等的分数即可。最后的选择性练习,也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2015数字的用处教学反思
数字的墙的教学反思 第七篇

反思一:数字的用处教学反思

新课程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建立联系。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已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主动地观察分析生活现象,用数来表示身边的事物,说说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正是在与数的“对话、沟通、交流”中,学生的数感得以有效地发展。经历过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中的数;更有在菜场里、马路上、超市里、体育运动中等各种生活经历中感受过、观察过的数,从而把课堂教学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中广阔的世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无处不在,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数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数可以用来表示一类集合的数量,可以用来表示一群事物的顺序,可以用来表示测量的结果……特别地,在数字化的现代社会,数更是人们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大至国际间军事情报、经济信息、科技动态的密码传递,中至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车辆牌号、身份证号的表示,小到学号、房间号,可以说数字无处不在。因此,教材安排了“数字的用处”,从另一角度让学生了解数字在编码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进一步认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几样活动,比如如果要为全校每个同学都编一个号码,希望能从编码中看出这个学生是哪年入学的,现在在哪个班,在班上的学号是什么和该同学的性别。编码至少需要几位数字?你能设计一个编号的方法吗?比如:邮政编码的相关知识,比如,在生活中寻找运用数字的例子,学生在活动中深切体悟到数字的魅力,感受到数字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特别是在找生活中运用数字的例子这个活动中,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找到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尝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反思二:数字的用处教学反思

数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数可以用来表示一类集合的数量,可以用来表示一群事物的顺序,可以用来表示测量的结果……特别地,在数字化的现代社会,数更是人们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大至国际间军事情报、经济信息、科技动态的密码传递,中至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车辆牌号、身份证号的表示,小到学号、房间号,可以说数字无处不在。因此,教材安排了“数字的用处”,从另一角度让学生了解数字在编码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进一步认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数字的用处》是北师大版版六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实践活动课,我没有按照过去的传统教法——课前将相关知识一一查询搜集,然后传授给学生。创造性、开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把任务分配给学生后,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然后在课上做汇报交流。同学们通过课前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这一环节,显示了超强的信息量和惊人的创造性。、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课堂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叙述如下:1、让学生通过对学号的了解,清楚每个某些数字的含义及其编排规则,对学号的教学进行了创新尝试。2、学生利用各种调查手段积极参与调查,学生对邮政编码和身份证的知识了解比较多,所以这两个教学环节主要先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再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3、“活动四”是学生在作了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这部分内容由学生来介绍有关的知识。4、“活动5”是一个开放性练习,既要发挥个人的智慧,又要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才能完成。

上完这节课,我感觉自己有很大的收获,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渐更新,重新认识了“教”与“学”的关系。我决定不再简单地充当知识的传话筒,也不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是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他们课前通过做社会调查,上网搜集资料,向家长咨询等活动,逐渐走“近”数学——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课堂上的生生互动,使师生共同获益,感受超强的信息量,探索到数字与编码的简单方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时代也就是数字时代,用数字编码是起点,要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还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

反思三:数字的用处教学反思

《数字的用处》是北师大版版六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实践活动课,我没有按照过去的传统教法——课前将相关知识一一查询搜集,然后传授给学生。而是把任务分配给学生后,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然后在课上做汇报交流。同学们通过课前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这一环节,显示了超强的信息量和惊人的创造性。课堂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叙述如下:

1、本课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开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有效运用了课前收集资料、课中交流汇报和课后运用知识的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课前我分小组给学生分配任务。学生分别从学号、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和其他编码四个方面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课堂汇报气氛活跃,学生学到了许多与编码有关的知识,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和无限性。

2、教学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通过上网、走访、咨询、调查等方式收集到了许多编码的知识。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编码,例如:图书编码、商品编码、运动员号码牌、门牌号码、银联卡、积分卡等等。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学习,还了解到不同的编码表示的含义。例如,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就代表着四级含义: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表示邮区代号;第四位数表示市(县)的编码;最后两位代表邮件投递局所。电话号码由区号和号码组成。这些编码都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数学”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数字与编码”这一看似很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有趣。

3、本节课注重理解与运用。在学生了解、掌握了生活中一些编码的知识之后,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归纳编码的好处以及编码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自己编个号码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字编码知识给自己编号,学生得出了形式多样的身份号码。让学生亲身感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协作中互补,感受到合作交流学习的重要,使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来学习数学。

上完这节课,我感觉自己的进步很大,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渐更新,重新认识了“教”与“学”的关系。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让我感到遗憾的地方,还需要学习。人文科学启迪智慧,自然科学揭示真理。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时代也就是数字时代,用数字编码是起点,要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还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

反思四:数字的用处教学反思

《数字的用处》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来探究设计编码的一般规则,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一个“编码”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体会编码的科学、合理,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完这一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1)本节课,在新知的呈现上,我没有按照书本上先编码,再认识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相应的意义这样一个模式。而是先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先了解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情境

2015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反思
数字的墙的教学反思 第八篇

反思一: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反思

近似数是在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类数,与准确数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但数学教学中研究的较少,本节即是对这部分知识的有益补充。本节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对精确度与有效数字定义的理解,正确的求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与有效数字,这也是本节的难点。学生在“精确度”的理解上,不会出现问题,因为这与小学利用“四舍五入”保留若干数位是一脉相承的,最难的是“有效数字”的求法,如果教法不当,采用背诵的办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突破这个认知上的障碍,我非常重视开头的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概念的引入,从实例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会觉得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单调乏味的。同时,我采取了利用符号标记有效数字的起始位置与终止位置的方法,结合几个典型的小题进行强化,为带单位的近似数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的有效数字的求法做了铺垫,进而通过让学生先尝试,发现与定义不符后,结合定义和学生一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从而将难点突破。

在本节课的教与学的组织中,我注重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以前“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七年级学生观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学时,根据课改的理念,利用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以启发和小组讨论为主,进行谈话式的引导,并注意变式设计例、习题,归纳小结注意点,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同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以及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习惯。

反思二: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反思

在新教材中,精确度和有效数字是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点。精确度和有效数字是学生难理解的内容。例如,

(1)30543保留3个有效数字后的近似数是什么?

(2)129551保留3个有效数字后的近似数是什么?

(3)47155精确到十位后的近似数是什么?

(4)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这样的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并正确解答。

分析错误的原因,一是课本上对有效数字的定义不全面,二是理解上难度较大。对照课本上的定义(“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上述问题,学生无从着手。

对于上一届学生,我按照教材编排,对书中例题逐一讲解,作业中出现错误答案的学生很多,后来又反复补缺,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一届,我总结经验,注重归纳类型进行授课。

1、近似数是小数。

2、近似数为科学计数法形式的。

3、带文字单位的近似数。

通过对类型的归纳总结分析,孩子们解题效果好多了。

另外,这一知识点在后继课程中,应用的频度不高,学生久不训练就容易遗忘。但它又是中考的一个考点。我的做法是在后面一段时间的测试中,每份试卷上都加上这一知识点,多次反复刺激,知识点就深入人心了。

反思三: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反思

我首先在设计上不同于过去的讲解式、问答式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参与学习与探讨的热情,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通过对问题的争论与探讨,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有针对性地对近似数的概念、近似程度(尤其是科学记数法和带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和解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待后解

(1)学生对形如2.40万、3.05×10的近似程度的理解及有效数字的计算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课中一些好的做法仍值得借鉴。如何更好地贯彻新的课改精神,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索的学习中去,是今后教学的首要问题。

(3)如何在小组讨论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动起来,都得到一定的提高,而不是一个旁观、旁听者,也是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反思四: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反思

我和学生,还有听课老师,在一种非常融洽、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度过了一堂课,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作为教师的我,不再是将课本中的知识按课本呈现的方式和顺序传授给学生,而是努力去转换自己的角色,是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近似数是在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类数,与准确数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但数学教学中研究的较少,本节即是对这部分知识的有益补充。本节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对精确度与有效数字定义的理解,正确的求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与有效数字,这也是本节的难点。学生在“精确度”的理解上,不会出现问题,因为这与小学利用“四舍五入”保留若干数位是一脉相承的,最难的是“有效数字”的求法,如果教法不当,采用背诵的办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突破这个认知上的障碍,我非常重视开头的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概念的引入,从实例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会觉得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单调乏味的。同时,我采取了利用符号标记有效数字的起始位置与终止位置的方法,结合几个典型的小题进行强化,为带单位的近似数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的有效数字的求法做了铺垫,进而通过让学生先尝试,发现与定义不符后,结合定义和学生一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从而将难点突破。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首先在于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上课前的学校介绍拉近了授课者、学生、听课者之间的距离,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神州六号飞船”、“十运会”等实例缓解了课堂的紧张气氛,激起师生情感的共鸣。同时,就地取材,创设了学生熟悉、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充满着民主、平等与关爱,激励性的话语,又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热烈的挑战之中。

在本节课的教与学的组织中,我注重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以前“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初一学生观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学时,根据课改的理念,利用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以启发和小组讨论为主,进行谈话式的引导,并注意变式设计例、习题,归纳小结注意点,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同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以及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习惯。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本节课中,我避免了以前那种只局限于少数几位成绩好的同学唱主角的现象,从提问的问题到例、习题的设置都注意了分层,学生的参与量大,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较好地落实了面向全体。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学,只要以新课标为依据,达到新课标规定的整体性的理论和目标就可以了。

2014参观幼儿园环境心得体会
数字的墙的教学反思 第九篇

第1篇:参观幼儿园环境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我镇幼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12月24日,我镇组织了一次外出参观学习的活动。其中我园有6位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一大早,我们在园长的带领下,带着各自分配的任务踏上了参观的旅途。今天共参观了五处幼儿园,分别是:陈户中心园、城区幼儿园、店子中心园、兴福实验园、兴福社区幼儿园。我们每到一处幼儿园,都会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儿童化气息,每所幼儿园都有一支充满爱心、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通过观察、交流,都能感受到他们团结、进取、敬业、乐业的精神。各幼儿园园长的热情接待、老师无私的经验介绍,让我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在活动中,我们主要通过看、问、查阅档案等形式去参观学习。通过此次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通过看,我们了解了每所幼儿园的特色,如:兴福中心园环境创设丰富多彩:老师们充分利用了空间,教学楼内的走廊和各班级的环境创设真是各有千秋,他们的墙壁上全部装上了用木板制作的围墙,这样便于粘贴孩子的作品,也便于更换,老师布置的作品几乎没有,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全是孩子的作品,真正让孩子成为了环境的主人。各个活动室所有的摆设都是那么适合孩子,从各个角度考虑,为孩子设置的环境非常全面,有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值日生,有培养孩子爱心的动、植物角,植物角特别丰富,有各种花卉、孩子种植的农作物和大蒜等,孩子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然后把观察结果记录到本子上。通过让幼儿种植、观察、管理等培养了幼儿积极学习的态度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通过问,我们了解了好多教玩具的制作方法和玩法,如:城区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缝制的特色玩具:沙包、鱼类、水果等,如果不问,我们还不知道这些玩具的玩法,原来他们都是用扣子连接起来的,如:沙包可以一个一个的玩,还可以把几个沙包用扣子连接在一起,做成毛毛虫、长龙等玩具,鱼类身上的鱼鳞可以用扣子扣到鱼身上,一块块苹果用扣子组成一个完整的苹果。这些一物多玩的玩具适合小班的孩子,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又丰富了想象力。再如:老师们制作的多功能棋盘,即在硬纸板上画上线,中班可写上从1——10的数字,大班可延伸到从1——20的数字,孩子通过下棋,不仅开发了智力,还使孩子的手脑并用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以上游戏促进了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提高。

通过查阅资料(因为我是负责教育活动的项目),让我了解了他们各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形式及开展的方法。其中,店子中心园开展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丰富多彩,他们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利用秋、麦二季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农民伯伯的的辛苦,去认识各种农作物;同时还不错过一年之中每个节日的活动,“迎国庆,庆中秋”开展幼儿绘画比赛;“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物;“重阳节”走进敬老院给爷爷奶奶送温暖……

总之,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懂、不会的地方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满怀爱心的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美丽的活动环境!

第2篇:参观幼儿园环境心得体会

有幸参加这次活动,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不论是对环境创设还是区角材料投放都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

两所幼儿园的走廊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孩子们自己创作的作品,而且作品形式丰富多样,区角活动无论是材料的投放,还是活动的形式都让我开了眼界。他们的区角投放材料都是平常见的材料,玩法却别具一格。如一个班把常见的面粉加工成橡皮泥材料,做成各种东西,还加了颜色。老师边观察边记录而且还不时给孩子指导,孩子们玩的也很投入等等,这些使我想到了我们班有太多的不足之处:

1、暖气管道可以粘贴上闪电、雷鸣、行人禁止通行等标识,植树节、儿童节、建军节等纪念节日,既有美化作用,有用教育意义。

2、幼儿时期是好动、好模仿的年龄阶段,为满足幼儿信手涂鸦的心理愿望,我们空闲的带瓷砖的墙壁可以改成自由墙,专供幼儿作画,以展示自己的技能技巧。画面不拘一格,全凭幼儿安排,这一方是孩子的乐园,更一方是知识与创造能力共同发展的摇篮。

3、室内无论是墙饰还是屋顶的装饰,应以鲜明的主题陶冶幼儿的情操,即要美观又要附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还要整齐、有序、大气。

4、区角活动:

(1)在活动结构上,我们将活动室用桌、椅、橱分隔成大大小小若干个活动区域的同时还考虑到了空间位置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在设置上使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2)区角材料的投放不仅要花样繁多,更要有难度上的区分,还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与能力。

(3)教师应具有组织指导和游戏伙伴的双重身份。

我将立足本园的实际,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把领悟的精神和学习的经验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同时还要不断的创新和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创新。

第3篇:参观幼儿园环境心得体会

这次去上海学习,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我们去的第一天是安排参观虹口幼儿园。虹口幼儿园最大的优势就是区角,这对我们很有帮助,因为我们的幼儿园现在也在做区角,但是对于区角的概念,我们这些老师都不是很清楚,而这次参观,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他们的区角很贴近生活,在玩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他们的糕点店这些区角,是真正让幼儿自己去操作的,因为他们融入了成人的生活元素,就是需要工作赚钱,而要去买别人制作的东西,是需要自己打工赚来的钱来换取的。这种区角方式很好,幼儿不会玩厌,每天都有新玩法,还能体会到工作很辛苦,从小就能学会理财,而且在玩中,自己的思考能力也不断进步,因为他们要想策略推销自己的产品,还要想出新的产品给买家新的感觉。他们的区角做的不仅精美,而且在玩中还可以看到很多方式,有些摆在那看着不起眼的材料,里面也暗藏玄机;有些材料摆着,我们根本看不出玩法,需要老师介绍才明白。他们大部分的幼儿不会按照老师的思维去玩区角,而是自己想方法玩。记得那位园长介绍他们的孩子在量花边区角玩的一件事,园长让他捏住最后那段剪,他却没有象很多孩子那样照做,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把刚剪好的那段拿过来比画好再剪,说明幼儿在玩中不仅单纯玩了,还动脑了。他们的大班幼儿每天还要分组做气象图和时事热点,这种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样幼儿的眼界可以得到开阔,培养幼儿善于观察和关心身边的事的兴趣。参观的第2所幼儿园与第一所截然不同,因为第2所是以绘本为主要特色的,一进去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阅读的氛围很浓,墙上会有一些不同的图片呈现,让幼儿去说,让幼儿在阅读中学习知识。

第2、3天我们是听讲座和听展示课。让我感受到他们孩子语言发展的真是很好。展示课上老师对活动的设计、提问的设置还有课堂的把握都使我惊叹。比如应采云老师上的绘本《小威向前冲》,这是一堂有关生命起源的课,这是我们都不敢上的课,怕环节的设置和家长的质疑。可是应老师却把这次活动设计的很有趣,特别是背景音乐的添加,对整个活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本次活动上有位孩子说:宝宝是妈妈生出来的,要是我在课堂上遇到这种突发情况肯定方寸大乱,会想到要不要解释这个问题,可应老师却处理的很好,接过孩子的话后却不加以纠缠,这样不仅对孩子有所回应,而且问题也不会向深的方面追究,孩子更容易掌握本次活动的知识点。还有一个活动设计我也是特别佩服的,就是《熊叔叔的生日》,要我上这次活动我肯定会上成语言课,告诉幼儿在给予别人帮助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快乐。可老师却巧妙地设计出一次对空间认识的活动,非常巧妙,整个活动以游戏为主,充分体现出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幼儿为主体地位。总的来说展示课我最大的感受是老师对教材独特的剖析和挖掘,这种专业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精神是更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次的讲座也很精彩,使我感受到教师利用绘本对幼儿进行情感培养,而不是单纯的认知教育 。特别是梅子涵教授的演讲,他没有告诉我们绘本怎么上,却让我们明白如何挖掘故事中的信息。他一开始演讲就说要把绘本名称改为图画书,虽然话语很简单,让我感受到他很爱国,因为绘本是日本人的叫法。整个讲座让我感受到孩子的童年不能没有图画书的陪伴,图画书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昂贵的价格,但他美的画面带给孩子赏心悦目的享受。特别是当中情感的教育使孩子终身受益。谁都想培养一个有感情浪漫会珍惜的孩子,图画书把生活中没有的感情和爱赋予了孩子。

孩子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我们的责任重大,所以我们要不断鞭策自己学好知识,才能教给他们更多知识,对于每次的学习机会我们都要好好珍惜,好好把握。我们的进步就是孩子的进步,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一定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4篇:参观幼儿园环境心得体会

年6月6日我很荣幸参加了由甘肃省幼教学会组织的OMEP中国委员会第五届西部学前教育学术报告与幼儿园活动展示。在次期间,聆听了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荣誉副教授黄惠吟教授的《幼儿情绪健康与社会性发展》的学术报告和来自全省各地州市县的优质观摩课34节;同时也参观了省城的五所幼儿园。在每所幼儿园都有一支充满爱心、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她们团结、进取、敬业、乐业、精业。通过各园园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每个幼儿园都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幼儿健康教育摆在首位,注重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个性品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都得到有效提高。在短短四天的参观学习中,真是受益匪浅。

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通过此次的参观学习,使我对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感悟。21世纪将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的世纪,21世纪的幼儿园课程将以建构为核心,让幼儿成为我们环境的主人。

当我们怀着别样的心情踏进各所幼儿园时,能感受到大都市的生活气息,老师们充分利用了空间。屋顶上垂挂,用网状物、纱状物垂挂东西,垂挂的东西有海洋里的动物、垂柳树枝、花等,或用纸卷装饰好后,进行垂挂。在布置环境的同时,老师还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活动配合教育。如:老师把一幅墙布置成一幅行为习惯的棋盘,张贴图文并茂的棋盘内容,内容上挂好回形针或贴贴扣,并附有棋的玩法,巧妙的把平时我们做的游戏棋放大到墙上,不仅布置了环境,还附含了游戏,孩子可通过贴和挂玩行为习惯棋,掌握和培养行为规则。类似的还有:《动物找家》幼儿通过提示,帮小动物找家。《比大比小》一边是数字房子,一边是比多比少,根据数字房子上的数字,填上相应数字。另外,为了幼儿的发展需要,从孩子的成长出发,配有养殖园、种植园、长长的走廊、宽敞的大厅,孩子的创作室、图书室、人工草坪。。。。。。观看了他们的幼儿园环境,感受到一股浓郁的儿童化气息,从院内设施的摆设到孩子的班级布置,活动室里所有的摆设都那么适合孩子,从各个角度考虑,为孩子设置的环境非常全面,有锻炼孩子自立能力的值日生工作,有培养孩子爱心的动、植物角,植物角特别丰富,体现在种植方式、及不同材料制作的种植罐子。同样的种植豆子,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魔豆、魔豆从哪里钻出来,用粗管子作成毛毛虫状种植罐种植;我们爱喝水、我们不爱喝水,体现喜湿、喜干的植物;自制温室;不同种类的土壤种植同种种子的比较;不一样的叶子的展示;谁的植物长得高,每人种同一种植物进行比较……同时,附有观察记录本,供幼儿自由记录。在植物角里,渗透了科学区的游戏,如:自动浇水工,上方挂一罐水,吊一根棉绳垂到一盆花上,花盆里的花就永远不会干枯。还有发展孩子动手能力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和操作平台,有展示孩子风采的专栏,在和家长交流的平台上,我们还看到教师的成长记录、简介,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孩子的一个月保教费,伙食费的通知等等。

在兰大幼教中心幼儿园,我更能感受到幼儿园的历史,我就象游玩公园一样,在绿树丛中,掩映着教室,当在教室的窗外看到教师在带孩子学小鸟飞的时候,在门外看到宽敞的教室的时候,我们有的是感叹!

在听课过程中,每一位参赛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大胆,具有创新。有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综合活动、地方性课程等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74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