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 少儿兴趣 |

【www.guakaob.com--少儿兴趣】

篇一 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养殖蚯蚓也赚钱,一亩投资5万可赚4万元

  蚯蚓在很多人眼里只能作为鱼饵、饲料等使用,事实上蚯蚓还有很多用途,如药材、清理污泥、工业、食品……现在在南方地区养殖蚯蚓赚钱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商机,感兴趣的投资者不妨看看下面的文章!

  养殖蚯蚓每亩5万元成本投入,可净赚钱4万元

  北京蚯蚓技术研究所介绍,以普通田地为例,一亩地大约需要80斤种蚯蚓,一斤种蚯蚓(约1000条)的采购价约300元,一亩蚯蚓一年大约吃掉20吨饲料,年费用约1万元,若算上田地租赁费、人工费用,每亩每年的成本支出约5万元。

  一亩地每年可以产蚯蚓8—12吨,市场最低收购价约6元/斤,若蚯蚓全部销售,每亩的年收入约9.6—14.4万元,扣除全部成本(除了上述支出,还包括包装费以及其他杂费),每亩最低净利润约4万元,最高接近9万元。

  另外,蚯蚓的粪便也能销售,其是不错的饲料,目前其收购价格约300元/吨,不过若是单亩饲养,其产量不高,年净利润约数千元。

  注:上述数字参考云贵地区养殖户的投入产出数据,其他地区数据略有变化。

  虽然养殖蚯蚓的初期投资要远远高于其他的农副产品的种植,但是其收益也比较高,而且市场需求价格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连续三年收购价格平均上涨了12%,而且基本上不受天气的影响,后期销售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蚯蚓养殖技术不算难学,

  并非所有蚯蚓是“黄金虫”

  目前国内蚯蚓的种类大约有160多种,但是很多蚯蚓并不适合人工养殖,以珠海当地为例,有一种名为广地龙的蚯蚓,其体积巨大,但是其天性活跃,根本没有办法人工饲养。时下适合人工饲养的蚯蚓大约有“太平二号”、“印度正蚓”、“ 赤子爱胜蚓”等几个品种,其中“太平二号”、“ 赤子爱胜蚓”两个品种是市场中普及度最高的品种。

  养殖技术并不是很难,主要是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一般适合人工养殖蚯蚓的温度是20℃—25℃,湿度是60%—80%。单从这个自然环境,人工养殖比较适合南方地区,但是北方地区并非不能饲养,只是需要在大棚里,但是每亩的成本要比南方地区大约多出3000多元——大棚的搭建成本。

  另外,标准生存环境下,蚯蚓生长2个月左右就能上市销售,若以自然田地养殖为例,每年3—9月是销售旺季,进入秋冬季之后,温度偏低,蚯蚓就不爱吃饲料,生长缓慢,销售进入淡季。

  多个产业有需求,需求逐年在增长

  据业内人士介绍,人工养殖的蚯蚓目前可在多个产业应用,像北京地区,已经开始兴建了20多个大型蚯蚓养殖场,为了处理城市垃圾;而像安徽、江苏等地,很多药业、食品企业都在大量收购蚯蚓,目前批发商出货价格约50元/斤(干蚯蚓),比2011年同期大约上涨了30%。虽然这与进入冬季,蚯蚓供给量偏少,导致出货价格偏高有关,但是也和整体市场需求量增大有关(创业网

  目前在城市垃圾处理、药品生产、食品深加工三个领域是人工养殖蚯蚓的最大销售渠道。因为蚯蚓体内有一种水解蛋白酶,它有抗凝血和溶栓的作用,叫蚓激酶,是不可多得的治疗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药品的原料之一。同时其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占干体重的50%—67%,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健康食品8种必须氨基酸的标准相比较,蚯蚓蛋白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此外蚯蚓体内还含有5%—8%的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40%以上。

篇二 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全过程技术细节介绍

蚯蚓养殖全过程技术细节介绍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养殖蚯蚓,为了获得高产,必须研究熟悉所养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所需的生态条件,了解其对蚯蚓的影响。

1、温度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2、湿度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

蚯蚓对不利的湿度条件也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它们有时通过运动,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以减少水份的消耗。

由于蚯蚓喜食细,烂,湿的饲料,•尤其是它要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来呼吸,因此对蚯蚓来说,保持一定的水份供应特别重要。•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

3、酸碱度(PH值)

蚯蚓对酸碱都很敏感,因为蚯蚓体表各部分散布着对酸、碱等有感受能力的化学感受器官,蚯蚓在强酸、强碱的环境里不能生存,但对弱酸、强碱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大平2号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在PH值7—7.5的范围产蚓茧最多。

4、盐度

有人做了蚯蚓对盐度忍耐的试验,分别把威廉环毛蚯蚓置于0.02%、0.1%、0.4%、0.8%、1.6%的食盐溶液中,置于0.01%、0.02%、0.04%、0.08%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蚯蚓死亡时间。食盐度为0.8%和1.6%的溶液中的蚯蚓死亡时间分别为145分钟和52分钟,其余食盐溶液中的蚯蚓24小时未死亡,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4种硫酸铜盐度溶液中的蚯蚓全部死亡,死亡时间分别为50分钟、76分钟、75分钟、57分钟。这说明硫酸铜溶液对蚯蚓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因此,在蚯蚓的养殖中,要注意盐度对蚯蚓的影响,尤其是防止某些农药、化肥等有害污染对蚯蚓的毒害。

5、通气

蚯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卵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蚯蚓不能在二氧化碳、甲烷、氟、硫化氢含量大的环境中栖息。如栖息场所的硫化氢,甲烷过量,蚯蚓会逃亡甚至大量死亡。如在北方有的地方为了保温,在蚯蚓养殖场、养殖室内烧火炉,由于管道漏烟气,致使蚯蚓大量死亡。这是因为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有害气体的缘故。在饲料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的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毒害蚯蚓。试验证明:当氨超过百万分之二十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硫化氢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蚯蚓就会发生神经疾病而死亡。甲烷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会造成蚯蚓血液外溢而死亡。因此,饲料喂前要充分发酵。发酵后的饲料最好经过翻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喂。

6、光照

蚯蚓尽管没有眼,但全身被有感觉细胞,以口前叶及首数节分布较多,腹面则全无.它对光十分敏感,能辩别强光与弱光。其感受范围从紫到绿,最敏感

的是蓝光。蚯蚓用通过蓝色滤色片的日光照射3小时后即死亡。用通过橙色滤色片的日光照射二,•三天后才死亡。蚯蚓怕直射光,强光下十分钟即死亡。

蓝光对蚯蚓有刺激,红光则没有,紫外光有害。所以养殖场地应避免太阳光直射,最好在室内饲养并点亮一盏红色日光灯。

7、密度

所谓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容积中的蚯蚓的数量。养殖密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的变化,从而对整体蚯蚓产量及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密度小,虽然个体生存竞争不激烈,每条蚯蚓增殖倍数大,但整体面积蚯蚓增殖倍数是小的,产量低、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若放养密度过大,由于食物、氧气等不足,代谢产物积累过多,造成环境污染,生存空间拥挤,导致蚯蚓之间生存竞争加剧,使蚯蚓增重慢,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高,幸存者逃逸等。因此,掌握最佳的养殖密度是创造最佳效益的一大关键。

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以箱式养殖放养密度最高,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若增大养殖密度,就会限制蚯蚓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产量就会降低。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8、食物

食物是影响蚯蚓的一个长期的、关键的生态因素。食物不足会使蚯蚓间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个体间对食物的竞争加剧,往往导致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一些蚯蚓逃逸等。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食物的数量上,而且体现在食物的质量上。例如以畜粪为食的蚯蚓,它们所生产蚓茧数,比以粗饲料(如野草)为食的同种蚯蚓要多十几倍到几百倍;以腐烂或者发过酵的,来自动物的有机物比植物性有机物的饲喂效果好;又如,喂含氮丰富的食物(如畜粪)比含氮少的食物(如桔杆)使蚯蚓生长繁殖更好些。

蚯蚓系杂性动物,家畜,工农副业,公共场所的许多有机废弃物均可作为它的饲料。它喜食蛋白质,糖分多的食物,特别喜食腐烂的东西;不喜食生的和含单宁,•酸质多的食物。食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

蚯蚓的繁殖率和蚓粪的成分,如赤子爱胜蚓,•以牛粪,马粪或泥炭为

食物的,与以垃圾,麦秸,堆肥等为食物的相比,•其产卵数后者为前者的1/10,差别很大。日本配制蚯蚓饲料是以碳素为依据(即饲料,有机物中碳和氮的比率),氮源主要是蛋白质(分解后成为氨基酸,尿素,氨);碳源主要是纤维素,淀粉,糖类,他们的经验是碳素率以20-30%为好。

第一节 饲料的调制及投喂

1、饲料的消化与利用

蚯蚓有发达的消化系统和强大的消化能力(这与蚯蚓消化管道中有大量帮助消化的微生物共生是分不开的),使蚯蚓吃下的饲料能充分得到消化和利用。为了达到增产和丰产的目的,饲料的调制是关键工作。因为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

同时也体现在质量上。无数事实已证明,不同的食物对蚯蚓产出蚓茧的数量和繁殖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用牛粪来饲喂蚯蚓比以粗饲料和稻草来喂养所产出的蚯蚓茧数量高出几倍到几十倍。说明以腐烂或经发酵后含氮丰富的动物有机粪料比含氮少的植物有机食料能更快促使蚯蚓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其效果是最佳的。

2、饲料的种类

蚯蚓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只要是无毒的、酸碱度不过高或过低、盐度也不过高,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饲料(但是,蚯蚓一般不吃生长着的植物有机体)。任何畜禽粪便、酿酒、制糖、食品、制纸和木材等加工的有机废料,如酒糟、蔗渣、锯末、麻皮、废纸桨、食用菌渣等;垃圾、生活有机废物(如蔬菜下脚、剩余饭菜、米汤、废血、鱼的内脏等),以及昆虫的幼虫、卵、动物的尸体、各种细菌、真菌都可以作蚯蚓的饲料。

蚯蚓不大吃太酸、碱、涩、苦、辣的饲料,在自然界里,蚯蚓主要选食枯枝落叶等含有丰富钙质和蛋白质的有机物。例如赤子爱胜蚓类的大平2号多选食发酵腐熟的畜粪、堆肥、蛋白质、糖源丰富的饲料,尤其是腐烂的瓜果、香蕉皮之类具有甜香味的食物,更易被其选食。

3、饲料发酵加工与发酵的条件

蚯蚓的饲料一般可以分为基础饲料和添加饲料两种:基础饲料是蚯蚓长期栖息和食取的基本饲料;添加饲料是作为蚯蚓的补充饲料。无论是基础或添加饲料,在堆制发酵前都必须进行加工,如将植物秆秸进行切碎以利发

【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酵,剔除饲料中的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无机废物和对蚯蚓有毒、有害的物质。

饲料发酵的方法比较多,但一般多采用堆沤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可大规模进行。但在堆沤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必须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因为分解饲料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是依靠好气性细菌来分解发酵,有良好的通气环境,氧气供应充足,可促使好气性细菌的生长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饲料的发酵速度。

第二,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在堆沤饲料时,应当保持湿润,因为通常微生物活动和繁殖是喜欢潮湿的环境。饲料发酵最适当的水分为60%~80%,即以手紧握饲料,指逢滴水为宜,或以木棍插入饲料堆内再拉出,看插入部分是湿润为好。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到饲料分解发酵的速度。当饲料堆里的水分含量达80%~95%时,就有利于厌氧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不利于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50%~75%时,适宜于真菌和好气性纤维菌的活动和繁殖,有利于饲料的分解木质素;当水分在10%时,各项细菌的分解作用就停止。可见各种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饲料发酵完成后,也需要补充适当的水分,以防止饲料因干燥而引起硝化(生成氨而挥发掉),但也不能补充水分过多,以防氮素流失。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所以一般保持饲料湿润即可(含水量在50%~60%)。

第三,在发酵饲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微生物的数量和营养。通常在饲料中,碳素和磷钾等均有,并以有足够的含量。对于微生物最缺少的是氮素。一般的做法是加入“EM”有效微生物菌种补充饲料中的微生物数量,同时加入适量的尿素以补充氮源。

第四,在饲料发酵的过程中还应当特别注意饲料堆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微生物分解饲料的效果。一般饲料堆的温度保持在20~65度左右为佳,所以冬季时应该考虑到饲料堆的大小和形状以及遮盖物。如果堆得太薄或太小,就难以保温,让饲料充分分解发酵腐熟。

4、饲料发酵的生化过程

饲料发酵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在适宜的条件下不同的微生物交错配合作用,将有机质逐渐分解。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前熟期(糖类分解期);当饲料堆的温度达到20~40度时,有机物中的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首先被细菌分解,随之细菌就大量繁殖生长,

篇三 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蚯蚓室内养殖技术

蚯蚓室内养殖技术

一、养殖地的选定

养殖的地点,对于蚯蚓养殖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室外的场所最适于养殖蚯蚓,在这种环境下,蚯蚓生活能力强,繁殖得快。室内一般适合小规模的养殖,或刚孵化出来的小蚯蚓的养殖,因为刚孵化出的幼蚓体型小,活动范围不大。如采用室外和室内结合的养殖,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理想的地点,最好是在树下,树阴是最凉快的,可以有效地减少蚯蚓爬出逃跑。

二、生长条件的控制

养殖床设在室外,当有过强的日照、热风、下雨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如果有自然树木的阴影是最好的,否则须加人工遮盖物。

在炎热的夏天,直射光每天照射不要超过2~3小时。这是因为:蚯蚓对光线敏感,当强光一照,它就不吃东西,钻入地面。所以用自然树木的阴影比用草帘子、烂布、麦秆、马粪纸之类的东西放在养殖床上面能更好地防护。

蚯蚓最合适的生长温度是15 ℃~27 ℃,在0 ℃以下及32 ℃以上时,活动就变得迟缓,蚯蚓就会停止吃食,交配的动作也变得缓慢,基本上不进行生殖过程。养殖床的温度一般在10 ℃以下27 ℃以上时,蚯蚓就难于孵化。蚯蚓生长环境中最适宜湿度为60%~70%。

三、饲料的供给

在供给蚯蚓动物的粪便、谷物、堆肥及其他腐烂的有机物以后,大多能很快生长成熟。选出的饲料,要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及其他成分,这些是蚯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蚯蚓较喜欢吃甜食。

1. 喂料次数。

蚯蚓吃完第一次给的饲料时,一定要尽快给第二次饲料(因为蚯蚓在缺乏饲料的情况下,易外逃)。蚯蚓在吃完饲料后,可以饲料表面的变化作为给蚯蚓添加饲料的时间和数量的依据。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饲料里加上木屑和稻草,随着蚯蚓吃食,就会把这些添加物推到表面上来。从被推到表面上来的木屑和稻草的量,就可以判断蚯蚓周围饲料量的多少。

2. 蚯蚓的生长促进剂。

为了提供多种类的饲料并调节营养平衡,最好及时补充生长促进剂,如血粉、鱼粉、动物的肉和骨头粉末、活性污泥、工业废料等。

蚯蚓没有牙齿,它可以把饲料和沙子一起吞进肚内,用沙子来咀嚼饲料,提高消化吸收的效果

五、注意事项

1. 蚯蚓的食量较大,应给以较充分的食物,否则蚯蚓四处觅食易爬出养殖床。

2. 蚯蚓的采收时间与它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密切关系。当蚯蚓达到性成熟、出现环带后,体重增加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且养殖蚯蚓的密度过大时,蚯蚓就会变得瘦弱,如果单纯为了得到蚓体,此时即为采收时期。

3. 每次学生实验完毕,要及时把蚯蚓放回养殖地(或放归自然环境中)。

4. 细菌有助于蚯蚓的消化,但饲料里含水量过高时,细菌繁殖过快,易产生酸性物质,不利于蚯蚓的生长。因此,饲料中水分不宜过大。

【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5. 夏天,垫料里如用鲜草容易产生热,对蚯蚓生长不利。所以,用鲜草时应过三天后再接入种蚓。

6. 当空气过于潮湿或刮强风时,蚯蚓可以感知下雨的前兆就会跑出来。如果怕蚯蚓爬出来,用电灯照明就可以防止。

蚯蚓的养殖技术

一、粪便分解剂养殖蚯蚓技术

蚯蚓养殖前景广阔

蚯蚓俗称地龙,是我国传统中药材,能治疗多种疾病。随着提取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有多种高科技产品问世,例如血脂康、蚓激酶、溶栓胶囊等。同时,蚯蚓也是水产名贵品种养殖最理想的饲料,也用于制造蛋白质饲料,市场前景广阔。蚯蚓对养殖条件要求很低,既可以在室内养殖,也可以在室外养殖,不但适合大规模养殖,也可以在木箱、塑料盒、池子中养殖。蚯蚓养殖的原料为各类有机质发酵料,例如畜禽粪便、树叶果皮、稻草等经发酵后即可投喂。大部分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繁殖能力都很强,例如我公司养殖的纯正日本大平二号,一年内的增殖率高达500~1000倍。

蚯蚓养殖技术简单,易学易操作,日常管理工作量少,病害少,安全可靠。室外养殖,平均亩产2000~4000斤,按市场全年平均价5元/斤计,平均亩产值在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而投入的种苗费、有机废料收集费及农富康菌液(发酵用)费用不足2000元,若自行收集有机废料,则成本更低。第二年以后无需引种,自行提纯复壮留种,效益更显著。室内养殖,平均每平方米可产蚯蚓10~20斤,亩产3300~6600斤,按市场全年平均价5元/斤计,亩产值1.65万元~3.3万元,扣除搭棚折旧费、种苗费、饲料费、农富康粪便分解剂、人工费后,亩纯利

1.2万元~2.8万元。蚯蚓养殖的副产品——蚯蚓粪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肥料,集生物肥、有机肥、氨基酸肥、腐植酸肥、菌肥、微肥于一身,甚称肥中之王。蚯蚓养殖技术简单,要求低,非常适合农户养殖,而且近5年来市场价格稳中有升,产品供不应求,是致富的好途径。 关于蚯蚓养殖,前景广阔信息关键字:蚯蚓养殖,前景广阔

蚯蚓养殖的用途多

用蚯蚓作为鱼的饵料其需氨基酸指数优于用其它动物制作的饵料。蚯蚓的脂肪含量也高于其它动物性饵料。下面介绍几种蚯蚓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应用的方法。

1、蚯蚓养对虾对虾的养殖通常用贻贝肉和冻白虾作饵料,成本很高。但经用蚯蚓饲喂试验证明,每尾对虾可饲喂蚯蚓5克。蚯蚓入水2秒钟左右即吐出黄浆及粘液,并在海水中蠕动和爬行,对虾步足捕蚓抱食,一般在1小时内全部吃完。1~3小时后即排出消化蚯蚓后的紫色虾粪。据观察,对虾消化正常,卵巢发育快,数天后相继产卵10.5万粒~50.7万粒,而同期饲喂贻贝肉的对虾的卵巢仅开始发育。

贻贝肉及冻白虾在海水中腐败快,常影响水质,造成对虾大量死亡,其存活率只有25%。由于蚯蚓在海水中至少能存活12~30分钟,蚓体分泌的保护液蚯蚓死后3小时也不腐败,因此不易污染水质,对虾的存活率提高达55%。

2、蛋鸡饲养在混合饲料中加入15%的蚯蚓,饲喂蛋鸡10天,产蛋量增加175克,平均每枚蛋增重1.7克,节约饲料1.4克。用蚯蚓饲喂蛋鸡时,掺入量不可盲目增加,过多既造成浪费,又影响蛋鸡食欲。

3、蚯蚓养鸭蚯蚓喂鸭可以生食,饲用量可占精料的60%~70%,即每只鸭每天饲用量为100~150克。产蛋率

可提高50%,每只蛋增重15克。蛋鸭长期饲喂蚯蚓,鸭体健壮,羽毛丰满光亮,产蛋期延长。用10%蚯蚓粉饲喂肉鸭45天,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只日增重平均可高10克。

4、蚯蚓养鱼有报道说,蚯蚓是人工养殖河鳗白仔期的理想饵料,其适口性好,饲料效

率高。直接用蚯蚓和蚓粪喂鱼,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又节约了精料,可以说一举两得。

5、肉鸡饲养方法一:20~30日龄的肉鸡,每天每只用蚯蚓21克(约30条);30日龄每只每天用蚯蚓28克(约40条),混在饲料中。40天后每只肉鸡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增重提高163克,增重率为15.9%。

方法二:在混合饲料中添加12%煮熟的蚯蚓饲喂肉鸡60天,其中每组60只肉鸡。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提高39.1%,而料肉比下降1.07(2.92∶1),肉鸡死亡率下降5%,比鱼粉组增重提高24.39%,料肉比下降0.35。

6、蚯蚓养龟鳖由于蚯蚓的来源广泛,饲养成本低廉,开展蚯蚓饲养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还可利用蚯蚓具有能富集微量元素的能力,开展对龟鳖等动物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7、母兔下了崽,蚯蚓巧催奶母兔产后缺奶,可挖新鲜蚯蚓5~10条,清水洗净,用开水烫死,切成长约3厘米左右小段后,拌入少量饲料喂给母兔,不久即可见母兔泌乳。若泌乳量不足,可再加喂一次,对泌乳能力强的母兔不宜用此法。

8、养蚯蚓喂猪效果好,蚯蚓容易饲养,繁殖快,蛋白质含量高,是很好的蛋白饲料。猪粪发酵后又是蚯蚓的好饲料,对蚯蚓的生长和发育有良好影响。饲养蚯蚓可以消除垃圾、减轻环境污染、改良土壤,是养殖专业户立体养殖的好模式。

新鲜牛粪养殖蚯蚓技术

农富康粪便分解剂的用法:

首先将牛粪堆成长2米、宽1米、高(厚度)35厘米的粪堆。每天用铁耙疏松最上面的牛粪 需疏松晒到五成干的牛粪的厚度5—8厘米左右,约晒到五成干时即可放入蚯蚓种。每堆粪可放入产卵种蚯蚓3万条,每隔10天收取一次蚓粪及蚓茧另开一堆进行孵化每隔10天取一次蚓茧另开孵化可保证每批蚯蚓大小规格一致。在养殖期间发现蚓粪干了要及时喷农富康粪便分解剂,并按农富康粪便分解剂与清水或洗米水或煮饭的米汤1:5的比例混合后喷洒。一般每隔3—5天喷一次。按以上方法养出的蚯蚓生长快,产出的蚓茧多而且大。注意禽畜粪一定要用农富康粪便分解剂发酵或晒干后拌成含水量60%左右才可用来养蚯蚓。(鸡粪也可以)

一般情况下1公斤农富康粪便分解剂可以发酵500斤~1000斤的料。将农富康粪便分解剂拌入粪便等原料中,控制水分在40%左右(手握可见指缝有水渗出,但不下滴),根据原料的水分适当掌握好水分,(纯粪便先凉晒后拌入菌液,或一层稻草一层粪便地堆积,在堆积的同时洒入菌液)进行发酵,注意温度,当温度升60~70℃进行翻堆,降温后再密封发酵,以免破坏有效物质,即将外周物料翻入中央。发酵两周后,有酒曲香味或出现白色、红色菌丝即可使用,用于养殖蚯蚓。其发酵料与常规料比,能增加的蚯蚓繁殖率和提高产量。

蚯蚓养殖有哪些技术要点?

1、饲养设备。建池:挖坑大小不限,注意防逃防积水即可;立体饲养:搭架、建槽,每层间隔40厘米即可;或用木箱、篓、盆、缸,室内堆料均可。

2、饲料准备。搞了“三性”饲料的组合搭配。“三性”饲料,即动物物饲料:猪牛粪等;植物性饲料:各种秸秆、树叶、杂草等;水果性饲料:西瓜皮、烂水果、桔子等。第一、三类饲料大体占70%。

3、温湿度条件。(1)最适温度10—30℃。在冬季稍加遮盖即可,不让蚯蚓冬眠,但不可暴

晒及雨淋。(2)蚯蚓对湿度要求不高,相对湿度为60—70%,一般按新鲜牛粪直接投入即可,如果堆放太久偏干,可稍喷些水,水分掌握在用手握料,手指间见水珠但不滴下为宜。酸碱度PH值6—8。

4、投放种苗。先在蚯蚓养殖池里(或木箱、室内地板上),平铺新鲜牛粪15—20cm,然后在其上铺种苗(每平方料投入3000—5000条为宜),品种以太平2号、北星2号为优。

5、日常管理。一般每20天观察一次,并加料一次,方法同上。每40天可成倍扩大饲养面积。一般每40天为一周期,一年可养9批。

6、采收方法。用铁丝网装钉一个筛子(用木片固定),然后将蚯蚓连土放在筛子上,放在太阳光下,蚯蚓怕光怕热,即往下钻,筛子底下放一盘子即可收集蚯蚓,然后投给蛙、鸡、鸭、猪等食用(鲜食)。

7、定时清出卵茧,提高孵化率。在气温15—28℃的季节里,每隔10—15天将卵茧从蚯蚓养殖床内清理出来,放到预先准备的蚯蚓床上进行孵化。蚓床必须通气良好,相对湿度控制在56—60%之间,在这种条件下,卵茧孵化15—20天便可出幼蚓,孵化率达95%以上。

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的蚯蚓每隔七、八天产卵一次,一只卵可孵出三、四条小蚯蚓,二至三个月成熟,四至六个月可繁殖十倍。

蚯蚓粪有机肥与普通有机肥的根本区别

1、普通有机肥因未完全发酵,存在施用后二次发酵而导致烧苗的问题,而且有异味,甚至异臭,而蚯蚓粪不存在这些问题。

2、普通有机肥未把各种养分全部转化成简单、易溶于水的简单物质,不易被植物摄取,而蚯蚓粪极易被植物吸收。

3、蚯蚓粪是坚固的团粒结物。保水性、排水性强,长期使用不会分散压密,这是普通有机肥无法办到的。

4、蚯蚓粪富合腐植酸和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而这些在普通有机肥中含量都很少。

5、蚯蚓粪中含拮抗微生物,可抑制土传病害,而有普通存机不存在有这种微生物。 关于蚯蚓粪有机肥与普通有机肥的根本区别信息关键字:蚯蚓粪的应用范围 。

蚯蚓养殖中病虫害的防治

蚯蚓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动物,常年钻在地下吃土,疾病很少,只有几种病,而且这几种病都是人为造成的,都是环境条件或饲料条件不当而造成的“条件病”。这些病只要调整一下环境条件就可以解决,几乎不用药物治疗,现介绍如下。

1、饲料中毒症

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体液,大面积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毒气。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适应了。

2、蛋白质中毒症

如发现蚯蚓的蚓体有局部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绝采食,有悚悚颤栗的恐惧之感,并明显出现消瘦。这是由于加料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引起蛋白质中毒。饲料成分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基料制作时粪料不可超标),因蛋白质饲料在分解时产生的氨气和恶臭气味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质中毒。发现蛋白质中毒症后,要迅速除去不当饲料,加喷清水,钩松料床或加缓冲带,以期解毒。

篇四 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怎样养殖蚯蚓)

猪粪养殖蚯蚓的方法

一、 蚯蚓的生活习性

1、 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

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 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北京地区10月25日扣棚,盖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这样蚯蚓生长到12月20日,以后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处于休眠,从2月气,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逐渐转入最佳温度,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这时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开,早晚及时盖好,并要及时浇水保湿,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浇一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 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 遮光。 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我们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 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我们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二、 养殖方法 1、养殖品种: 赤子爱胜蚓,从日本引入的"大平二号"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2、 养殖方式: 建场十年,我们一直坚持露天堆肥养殖,我认为,此法低成本,是大规模 生产蚯蚓产品的最佳方法,不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一切空闲地,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我们从几平方米开始饲养,一直到现在,二百多亩地扩繁都用此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三、 繁殖和生长 1、 产茧量: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 温度 湿度% 15 20 25 30 30 50 70 90 孵化率(%) 89.3 95.6 80 57 11.7 84.6 89 38 孵化期(天) 40 25 20 16 幼蚓生长(天) 90 68 55 40 成蚓(天) 120 90 70 55 3、 生长期: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 月内,

蚯蚓生长最快。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 另外,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

5、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产1公斤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我们多年经验是5方牛粪产一吨蚓粪,鲜蚓50公斤

四、饲养管理 1、 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 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2、 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 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

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3、 饵料: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杆、稻草。 五、 蚯蚓的采收 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采集

法。在养殖床发现蚯蚓,密度达到2-3万条/平方米,80%个 体达到0.3克以上,是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时,提取前24小时前浇足水,不可过干过湿,然后将养殖床上面10厘米饵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点,逐层扒开,将饵料扒净,最后,使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集目的。【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光盘和书籍:

《农业养殖正版VCD光盘——新法养殖蚯蚓》新法养殖蚯蚓教学光盘,是我国第一部新法蚯蚓养殖专用教学光盘。蚯蚓是饲养鱼类、家禽等不可多得的高蛋白饲料,是钓鱼的最好饵料,现代医药、食品加工等的最好原料,养殖蚯蚓经济效益好。主要内容如下一、养殖蚯蚓是“农业绿色革命; 二、国外养殖蚯蚓与开发利用; 三、我国养殖蚯蚓与开发利用; 四、蚯蚓养殖技术与方法; 五、饲料的调制与发酵;【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六、蚯蚓生长繁殖技术; 七、人工养殖蚯蚓饲料的来源; 八、蚯蚓的加工与利用。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蚯蚓的养殖技术》蚯蚓全身都是宝,蚯蚓不仅有松土、产粪、肥田的效果,还是养殖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蛋白质饲料来源,此外,蚯蚓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解热、镇痉、平喘、降压、利尿和通经络的功能。同时蚯蚓粪还是一种高效优质有机肥,富含多种氨基酸。另外,蚯蚓还具有改良土壤,净化环境,处理垃圾等功能。人工养殖蚯蚓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一个新兴的养

殖项目,具有越来越宽广的市场前景。本片就向您介绍:蚯蚓的生物学特征、蚯蚓对环境的要求及布局、场地的选择和布局、养殖方式与设施、引种、蚯蚓的基料和饲料、建池、蚯蚓的饲养管理、鲜活蚯蚓的采收和贮运。

《正版图书——蚯蚓养殖技术》蚯蚓是家禽养殖、淡水鱼养殖饲料的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本书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德牛研究员等编著。内容包括:概述,蚯蚓养殖的经济意义,蚯蚓的形态结构特征,蚯蚓的生物学因子,我国主要蚯蚓的种类和分布,蚯蚓的人工繁殖技术,蚯蚓养殖的日常管理,蚯蚓的天敌侵害、病害及其防治,蚯蚓的采集及处理,对发展我国蚯蚓养殖业的几点建议。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适合蚯蚓养殖专业户和从事畜牧、水产、饲料、食品、制药、环保工作者阅读。

目录

一、概述

二、蚯蚓养殖的经济意义

(一)传统药材,沿用至今

(二)畜禽、水产养殖的优质蛋白质饲料

(三)处理有机废物,消除环境污染

(四)优质肥料,改良土壤

篇五 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的养殖技巧

一、蚯蚓的生活习性及生态条件

蚯蚓(俗称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世界上蚯蚓的种类很多,约有2700百多种。我国的蚯蚓品种有160多种,•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要开展人工养殖蚯蚓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蚯蚓有哪些种类?哪些是属于野生种?哪些不适合人工养殖?哪些品种适合于人工养殖?把问题了解清楚了,我们就可以从中选择出最适合人工养殖的品种。

1.威廉环毛蚓

俗称青蚯蚓。巨蚓科,环毛属。个体较大,一般体长150--250毫米,宽8--12毫米。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鲜体重5.2克,体色为青黄色或灰青色。卵包呈梨状,每一卵包有一条幼蚓,极少数有两条,这种蚯蚓吞土量大,是一种土蚯蚓。喜欢生活在蔬菜地或饲料地里,喜欢吞食肥沃的土壤,野生习性较强,•江苏省海安县有这种蚯蚓适合于人工养殖。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选出"参环毛蚓"适于人工养殖(北京的环毛蚓,•个体较大,野生习性强,不适于人工养殖).

2.赤子爱胜蚓

俗称红蚯蚓。分类上属正蚓科,爱胜蚓属,属于粪蚯蚓。个体较小,一般体长90-150毫米,宽3-5毫米.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鲜体重0.50克。生殖带在X节.体色为紫红色,尾部浅黄色。卵包较小,呈椭圆形,两端延长,一端略短而尖,每个卵包内有3-4条幼蚓,少则2条,多则8条。•这种蚯蚓喜欢吞食各种牲畜粪,倾肥性强,在腐熟的肥料堆或纸浆污泥中可以发现,是属于粪蚯蚓,适合于人工养殖。(1)北京条纹蚓北京本地良种,属于粪蚯蚓。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从野生赤子爱胜蚓中,选育出来的。体长100-60毫米,体宽4-6毫米.鲜体重每条平均0.70克,最大的可达1.8克。条纹明显,生殖带在X节。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喜欢吞食纸浆污泥,牲畜粪,蘑菇渣等。要求饲料湿度在70%-80%.是北京本地良种,适于人工养殖。(2)北星2号 日本引进品种,属于粪蚯蚓。天津市科委1979年从日本北海道引进。体长90-140毫米,体宽3-5毫米,鲜体重平均每条0.5克左右。生殖带在XXV-XXXIII节,生育期70-90天,喜欢吞食牲畜粪,倾肥性强,适合于人工养殖。(3)重庆赤子爱胜蚓 是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选育出来的,适合于人工养殖。(4)眉山赤子爱胜蚓 是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选育出来的,适合于人工养殖。

3.参环毛蚓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选出的"参环毛蚓",适合于人工养殖,•是广东省的优势种。个体较大,体长120-240毫米,宽6-12毫米,鲜体重每条20克左右,青灰色,每平方米可收蚯蚓10-20千克.另外,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均有分布,也适于人工养殖。

4.背暗异唇蚓

北京市和德州市都有这个品种,体长90-260毫米,宽3-6毫米,•鲜体重量每条0.7-1.3克。环带为马鞍形,在XXVI-XXXVI节。体色为暗粟色或灰褐色,喜欢生活在含有机质丰富而湿润【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的土壤中,是一种适合于人工养殖的品种,但繁殖率较低.另外,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选出"异唇蚓"虽能繁殖,但繁殖率不如赤子爱胜蚓.

我场养殖的“大平二号”蚯蚓,“大平二号”是日本研究人员前田古彦利用美国的红蚯蚓和日本的花蚯蚓杂交而成。 此蚓一般体长50~70毫米,体腔直径3~6毫米,个体大的体长可达90~150毫米,成蚓体重0.45~1.12克。体上刚毛细而密,体色紫红,但随饲料、水份等条件改变体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这种蚯蚓除体腔厚,肉多,寿命长,能适应于高密度饲养外,还有繁殖率高,适应能力强,易于饲养等优点,非常适合人工养殖。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养殖蚯蚓,为了获得高产,必须研究熟悉所养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所需的生态条件,了解其对蚯蚓的影响。

1、温度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2、湿度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 蚯蚓对不利的湿度条件也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它们有时通过运动,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以减少水份的消耗。

由于蚯蚓喜食细,烂,湿的饲料,•尤其是它要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来呼吸,因此对蚯蚓来说,保持一定的水份供应特别重要。•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

3、酸碱度(PH值)

蚯蚓对酸碱都很敏感,因为蚯蚓体表各部分散布着对酸、碱等有感受能力的化学感受器官,蚯蚓在强酸、强碱的环境里不能生存,但对弱酸、强碱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大平2号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在PH值7—7.5的范围产蚓茧最多。

4、盐度

有人做了蚯蚓对盐度忍耐的试验,分别把威廉环毛蚯蚓臵于0.02%、0.1%、0.4%、0.8%、1.6%的食盐溶液中,臵于0.01%、0.02%、0.04%、0.08%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蚯蚓死亡时间。食盐度为0.8%和1.6%的溶液中的蚯蚓死亡时间分别为145分钟和52分钟,其余食盐溶液中的蚯蚓24小时未死亡,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4种硫酸铜盐度溶液中的蚯蚓全部死亡,死亡时间分别为50分钟、76分钟、75分钟、57分钟。这说明硫酸铜溶液对蚯蚓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因此,在蚯蚓的养殖中,要注意盐度对蚯蚓的影响,尤其是防止某些农药、化肥等有害污染对蚯蚓的毒害。

5、通气

蚯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卵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蚯蚓不能在二氧化碳、甲烷、氟、硫化氢含量大的环境中栖息。如栖息场所的硫化氢,甲烷过量,蚯蚓会逃亡甚至大量死亡。如在北方有的地方为了保温,在蚯蚓养殖场、养殖室内烧火炉,由于管道漏烟气,致使蚯蚓大量死亡。这是因为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有害气体的缘故。在饲料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的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毒害蚯蚓。试验证明:当氨超过百万分之二十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硫化氢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蚯蚓就会发生神经疾病而死亡。甲烷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会造成蚯蚓血液外溢而死亡。因此,饲料喂前要充分发酵。发酵后的饲料最好经过翻捣、放臵一段时间后再喂。

6、光照

蚯蚓尽管没有眼,但全身被有感觉细胞,以口前叶及首数节分布较多,腹面则全无.它对光十分敏感,能辩别强光与弱光。其感受范围从紫到绿,最敏感的是蓝光。蚯蚓用通过蓝色滤色片的日光照射3小时后即死亡。用通过橙色滤色片的日光照射二,•三天后才死亡。蚯蚓怕直射光,强光下十分钟即死亡。

蓝光对蚯蚓有刺激,红光则没有,紫外光有害。所以养殖场地应避免太阳光直射,最好在室内饲养并点亮一盏红色日光灯。

7、密度

所谓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容积中的蚯蚓的数量。养殖密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的变化,从而对整体蚯蚓产量及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密度小,虽然个体生存竞争不激烈,每条蚯蚓增殖倍数大,但整体面积蚯蚓增殖倍数是小的,产量低、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若放养密度过大,由于食物、氧气等不足,代谢产物积累过多,造成环境污染,生存空间拥挤,导致蚯蚓之间生存竞争加剧,使蚯蚓增重慢,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高,幸存者逃逸等。因此,掌握最佳的养殖密度是创造最佳效益的一大关键。

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以箱式养殖放养密度最高,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

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若增大养殖密度,就会限制蚯蚓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产量就会降低。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8、食物

食物是影响蚯蚓的一个长期的、关键的生态因素。食物不足会使蚯蚓间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个体间对食物的竞争加剧,往往导致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一些蚯蚓逃逸等。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食物的数量上,而且体现在食物的质量上。例如以畜粪为食的蚯蚓,它们所生产蚓茧数,比以粗饲料(如野草)为食的同种蚯蚓要多十几倍到几百倍;以腐烂或者发过酵的,来自动物的有机物比植物性有机物的饲喂效果好;又如,喂含氮丰富的食物(如畜粪)比含氮少的食物(如桔杆)使蚯蚓生长繁殖更好些。

蚯蚓系杂性动物,家畜,工农副业,公共场所的许多有机废弃物均可作为它的饲料。它喜食蛋白质,糖分多的食物,特别喜食腐烂的东西;不喜食生的和含单宁,•酸质多的食物。食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 蚯蚓的繁殖率和蚓粪的成分,如赤子爱胜蚓,•以牛粪,马粪或泥炭为食物的,与以垃圾,麦秸,堆肥等为食物的相比,•其产卵数后者为前者的1/10,差别很大。日本配制蚯蚓饲料是以碳素为依据(即饲料,有机物中碳和氮的比率),氮源主要是蛋白质(分解后成为氨基酸,尿素,氨);碳源主要是纤维素,淀粉,糖类,他们的经验是碳素率以20-30%为好。

二、饲料及基料的配制

第一节 饲料的调制及投喂

1、饲料的消化与利用

蚯蚓有发达的消化系统和强大的消化能力(这与蚯蚓消化管道中有大量帮助消化的微生物共生是分不开的),使蚯蚓吃下的饲料能充分得到消化和利用。为了达到增产和丰产的目的,饲料的调制是关键工作。因为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 同时也体现在质量上。无数事实已证明,不同的食物对蚯蚓产出蚓茧的数量和繁殖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用牛粪来饲喂蚯蚓比以粗饲料和稻草来喂养所产出的蚯蚓茧数量高出几倍到几十倍。说明以腐烂或经发酵后含氮丰富的动物有机粪料比含氮少的植物有机食料能更快促使蚯蚓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其效果是最佳的。

2、饲料的种类

蚯蚓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只要是无毒的、酸碱度不过高或过低、盐度也不过高,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饲料(但是,蚯蚓一般不吃生长着的植物有机体)。任何畜禽粪便、酿酒、制糖、食品、制纸和木材等加工的有机废料,如酒糟、蔗渣、锯末、麻皮、废纸桨、食用菌渣等;垃圾、生活有机废物(如蔬菜下脚、剩余饭菜、米汤、废血、鱼的内脏等),以及昆虫的幼虫、卵、动物的尸体、各种细菌、真菌都可以作蚯蚓的饲料。

蚯蚓不大吃太酸、碱、涩、苦、辣的饲料,在自然界里,蚯蚓主要选食枯枝落叶等含有丰富钙质和蛋白质的有机物。例如赤子爱胜蚓类的大平2号多选食发酵腐熟的畜粪、堆肥、蛋白质、糖源丰富的饲料,尤其是腐烂的瓜果、香蕉皮之类具有甜香味的食物,更易被其选食。

3、饲料发酵加工与发酵的条件

蚯蚓的饲料一般可以分为基础饲料和添加饲料两种:基础饲料是蚯蚓长期栖息和食取的基本饲料;添加饲料是作为蚯蚓的补充饲料。无论是基础或添加饲料,在堆制发酵前都必须进行加工,如将植物秆秸进行切碎以利发酵,剔除饲料中的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无机废物和对蚯蚓有毒、有害的物质。

饲料发酵的方法比较多,但一般多采用堆沤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可大规模进行。但在堆沤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必须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因为分解饲料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是依靠好气性细菌来分解发酵,有良好的通气环境,氧气供应充足,可促使好气性细菌的生长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饲料的发酵速度。

第二,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在堆沤饲料时,应当保持湿润,因为通常微生物活动和繁殖是喜欢潮湿的环境。饲料发酵最适当的水分为60%~80%,即以手紧握饲料,指逢滴水为宜,或以木棍插入饲料堆内再拉出,看插入部分是湿润为好。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到饲料分解发酵的速度。当饲料堆里的水分含量达80%~95%时,就有利于厌氧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不利于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50%~75%时,适宜于真菌和好气性纤维菌的活动和繁殖,有利于饲料的分解木质素;当水分在10%时,各项细菌的分解作用就停止。可见各种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饲料发酵完成后,也需要补充适当的水分,以防止饲料因干燥而引起硝化(生成氨而挥发掉),但也不能补充水分过多,以防氮素流失。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所以一般保持饲料湿润即可(含水量在50%~60%)。

第三,在发酵饲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微生物的数量和营养。通常在饲料中,碳素和磷钾等均有,并以有足够的含量。对于微生物最缺少的是氮素。一般的做法是加入“EM”有效微生物菌种补充饲料中的微生物数量,同时加入适量的尿素以补充氮源。

第四,在饲料发酵的过程中还应当特别注意饲料堆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微生物分解饲料的效果。一般饲料堆的温度保持在20~65度左右为佳,所以冬季时应该考虑到饲料堆的大小和形状以及遮盖物。如果堆得太薄或太小,就难以保温,让饲料充分分解发酵腐熟。

4、饲料发酵的生化过程

饲料发酵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在适宜的条件下不同的微生物交错配合作用,将有机质逐渐分解。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前熟期(糖类分解期);当饲料堆的温度达到20~40度时,有机物中的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首先被细菌分解,随之细菌就大量繁殖生长,料堆的温度也逐渐上升,达到60度时,低温细菌就会被高温细菌代替。此阶段被称为前熟期。

第二,纤维素分解期;当饲料堆内的温度上升到70度时,好气性细菌和放线菌大量繁殖活动,饲料内纤维素外围的一层木质素壳遭到细菌的破坏后,纤维素紧接着被分解为有机酸。这个时期系高湿低温发酵阶段,含水分大约70%之间,纤维素细菌开始分解纤维素,经过半个

篇六 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

/

蚯蚓养殖技术网

猪粪养殖蚯蚓技术 2014-05-07 14:52:17 来源:_蚯蚓养殖,蚯蚓养殖技术 浏览:5次

内容提要: 蚯蚓是一种多功能生物资源,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垃圾为食。利用蚯蚓资源化处理猪粪,既净化环境、改善土壤,又能作高蛋白饲料,同时又是一味传统中药。以蚯蚓为原料进行产业化综合开发利用,不仅经济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且社会效益显着。

蚯蚓

蚯蚓粪,富含多种氨基酸,保湿性能好,可开发高效有机

蚯蚓是一种多功能生物资源,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垃圾为食。利用蚯蚓资源化处理猪粪,既净化环境、改善土壤,又能作高蛋白饲料,同时又是一味传统中药。以蚯蚓为原料进行产业化综合开发利

用,不仅经济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且社会效益显着。

蚯蚓

蚯蚓粪,富含多种氨基酸,保湿性能好,可开发高效有机肥,既能肥沃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又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生长,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1蚯蚓的生物学特性

养殖技术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一生均在土壤中度过。以腐烂的有机质废物为食,喜食带有酸甜味的食物,目前人工养殖蚯蚓主要采用牛粪,也有的利用糖渣、猪粪、鸡粪、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等。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应选择那些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目前最优良的品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其他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等。

2场地的选择

【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要求,选择离猪场较近、地势平坦、温暖、潮湿、植物茂盛、天然食物丰富、僻静、没有污染、接近自然环境、水源方便、土壤柔软,富含腐植物、能灌能排、日光照射充足(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3引种

蚯蚓品种很多,但多数不适于人工养殖,我国常用的品种为“太平二号”。蚯蚓属低等动物,遗传变异性较大,加上人工养殖密度较大,几代同床养殖,很容易照成品质退化,出现生长缓慢,繁殖率下降等现象,所以养殖之初选择优良的蚯蚓十分重要。选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体态

选择体型健壮饱满活泼爱动,爬行迅速粗细均匀的蚯蚓,这样的蚯蚓体质好,抗病力强。

3.2色泽

种蚯蚓要色泽鲜亮,身体各部位基本一致,光泽柔润,体态丰满。

3.3对光照的敏感程度

蚯蚓对光照的敏感程度,直接反映蚯蚓对环境生态和生理活动的调节能力,敏感程度越强,说明对环境的感觉和调节能力越强,所以要选择对光照比较敏感的蚯蚓为种蚯蚓。这样选择的蚯蚓都有比较好的遗传性状,有利于保证下一代的质量。

4蚯蚓的基料和饲料

基料是蚯蚓栖息的物质材料,同时又是蚯蚓的食物来源,养殖成功与否,基料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以猪粪、稻草或瓜果混合为基料,基料要求密度小、压力小、含水高、保水性好、透气性强,以适应蚯蚓的生长需求。将新鲜猪粪60%,草料40%,加入一定量的EM菌发酵液和红糖拌匀,充分浇水,使其在55%~70%之间,堆积高为1m左右,让其松散不要压实,盖地膜密封厌氧发酵20天备用(每周翻堆一次、添加水分)。

5建立养殖床

蚯蚓养殖床

建立在地势平坦、土质松软、

没有大块的土块、能灌溉能排水的地方。首先将地面平整,将发酵好的基料均匀的铺在地上,铺设厚度为10cm左右,宽度为1.0m左右。铺好后将蚯蚓种均匀的洒在基料上,蚯蚓要洒均匀,一般每平方米可以投放0.25kg~0.40kg,夏季密度可以小些,冬季密度大些。铺好蚯蚓后,在蚯蚓上面再铺上一层基料,基料上面覆盖一层稻草,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铺好后在基料上浇上适量的水,一天后进行检查。如果出现蚯蚓逃跑,萎缩,死亡,肿胀,要查明原因,可能是基料没有发酵好,应从新发酵(最好在建立养殖床前用基料做预备试验)。养殖床之间要有1m左右的空隙,以便加料和管理。

6饲养管理

6.1温湿度和PH值

温湿度对蚯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生长温度为5℃~30℃,最适合温度为20℃。

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其生长,0℃以下会冻死蚯蚓,当温度超过32℃时,蚯蚓就会停止生长,40℃以上时蚯蚓出现死亡。蚯蚓的生长发育水分在6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839853.html

    上一篇:蚯蚓销售

    下一篇:人工养殖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