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总比困难多范文

| 合同范文 |

【www.guakaob.com--合同范文】

办法总比困难多范文篇一:办法总比困难多

只要信念不滑坡 办法总比困难多

飘安集团鸟瞰图

飘安集团成立于1989年,经过二十二年的发展,现在

已发展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集团主导产品脱脂纱布、脱脂棉、一次性无纺制品、医疗器械设备、生物材料制品、医用高分子制品、民用卫生材料制品共7大板块74个品种1340多个规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48%以上,且已出口到欧美等国家。飘安集团先后多次被授予省、市“先进企业”、“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全国大型企业”,是河南省百户重点扶持企业,公司产品连年获得“省优质产品”、“河南省重点保护产品”、“河南省免检产品”等荣誉称号。“飘安”品牌于2003年被省工商局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品牌价值经北京名牌评估事务所评估价值达31.08亿元。目前,公司是国内同行业唯一获得“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国家产品质量免检”、“中国驰名商标”“母婴健康慈善企业”和“国中十大关爱女性企业(机构)”荣誉的企业。

在飘安二十二年的发展历程中,荣誉见证了其成长,在

无数的荣誉面前,也曾经遭遇到很多困难,可贵的是飘安敢于在

1

困难面前亮剑,从不向困难低头,一路劈荆斩棘,所向披靡,正向飘安董事局主席王继勇经常说的:只要信念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在让我们简要看一下飘安是如何践行此言的。

1989年春夏交汇时节,中国农村改革的潮流刚刚涌起,

中国共产党的富民政策激发了一批有志农村青年的斗志。军人出身的王继勇同志 ,毅然辞去乡政府的铁饭碗工作回到村里,组织几个父老乡亲,开始办厂创业。万事开头难,办厂谈何容易!当时是白手起家,什么都要创建,而且又缺少启动资金和技术,王继勇先后到周口、郑州、焦作及山东曹县等厂家考察,都吃了闭门羹,别说技术,连车间都不让进。生性有一股倔劲的他认准了的事情决不轻易放弃。最后,他干脆在一厂家附近的一家简陋店铺住下,每天往厂里跑三次,踢烂了门槛,磨破了嘴皮,由于天气变化,加之多日劳累,他发起了高烧,当他踉踉跄跄最后一次来到厂长办公室时,一下子晕倒了。他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厂长,感动了在场的人,厂长当即决定派技术员帮他建厂。

为了省钱,他带领自家弟兄自己打坯烧砖并用石棉瓦建

起了简易厂房(至今在飘安集团的大门口还留有几座当初自制的砖建起的最早的厂房,它向人们昭示着王继勇创业的艰辛,又无时不刻不在告诫着职工:企业发展起来不容易,每个人都要珍惜今天所拥有的)。没有设备,王继勇骑着自行车一趟趟往邻县的一个旧钢材市场跑,发现有用的配件就驮回来,心灵手巧的他利用这些旧钢材自己组装了一套设备。厂里的第一辆车——一台手扶拖拉机拖车也是王继勇自己组装的,王继勇常同村里当小学教师的妻子开车上县城拉原料,一路上这台四周没栏、底下只有几根牚的“拖拉机”总会引来无数双“关注”的眼睛,人们边走边看,可妻子心里很自豪,她说:“不管好看不好看,这是王继勇做的,我为他骄傲!”夫妻俩正是靠着这种乐观的心态相扶相携度过了这段创业时的艰难时光。那时王继勇经常用这样一段顺口溜安慰自己和妻子:“身在粪堆头顶瓢,老天不住下鹅毛,我在这里享清福,不知穷人怎么熬。”他说你看人家叫花子大雪天在粪堆里取暖还这么乐观,咱不比那强多了。正是依靠了这种不惧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才具备了无往不胜的素质。

黄天不负有心人,公司最初的6台老式破旧织布机终于

2

唱起了欢歌:织出了上好的坯布;缺少技术,在“土锅”、“土池”里进行了几百次的执着试验,终于使第一批合格的“洁康牌”(后注册成“飘安”)医用脱脂纱布于1989年秋问世了。第一代飘安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开始了“树百年飘安,建世界卫生耗材基地”的历史篇章。

1990年是飘安集团(当时名称为长垣县医用卫生材料

厂)求生存、谋发展的一年。 那时的生产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应对发展,但当时流动资金的筹措相当困难,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一个机遇使飘安的发展“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时辽宁省抚顺市一家老纺织厂的一些更新换代设备(织布机、锅炉等)准备低价处理,经双方洽谈后,这家老纺织厂的合作条件是只要飘安能为他们采购到一部分紧缺的原料——棉花,这些设备可以在不付款的前提下陆续送到飘安,当时棉花是中原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遍地都是。就这样,飘安解决了生存问题,也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洁康”牌产品很快形成10个系列100多个品种,从此,飘安点燃了永不熄灭的希望火种。

“只要信念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当时飘

安老总王继勇先生1991年元旦总结大会上向当时全体“飘安人”提出的口号。尽管付出很多,但企业的发展时刻与困难相伴,1991年其实是飘安企业困难重重的一年:由于原材料和农产品的涨价,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加,出现艰苦度日的局面。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当时勇敢智慧的“飘安人”,在王总的带领下,团结一心、直面困难,内挖潜力强管理,外拓市场增效益。付出总有回报。也正是在“只要信念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感召下,通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不但闯过了难关,年底还实现利税200多万元。王总把当时的这种勇斗困难的“精神”总结为“奉献、向上、刻苦、奋斗”。

老天总会捉弄人,企业自身困难好解决,但遇到宏观的

因素制约会真正考验一个带头人、一个企业的能力。受国家宏观

3

因素影响,1992年国内一些医用耗材产品生产厂家相继出现了不景气的局面,有的厂家不得不转产或被吞并。当年秋天,由于车间个别人员不负责任疏忽大意,造成一批产品不合格,发往沈阳后经使用单位检验出现高压后发糟,当时的王继勇总经理果断决策,下令在当地当众销毁这批价值40多万元的医用脱脂纱布产品,彰显战胜一切困难的魄力。也正是这把火烧出了飘安的名气,也烧醒了飘安人——认识到了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真正内涵。痛定思痛,要确保产品质量,必先改进工艺,为此,王总毅然做出上一条年产2500万米脱脂纱布的现代化生产流水线的英明决策。就在这一年夏天,飘安职工技术培训学校成立了,为集团公司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古往今来,能够成为百年企业必定

是质量第一的企业。全面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有时真正会考验带头人的眼光和能力。1995年飘安在外购棉纱中发现了30%的坯布有荧光,如使用这会导致生产的产品出现大批不合格的局面,但不使用又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为控制好产生质量问题的源头,飘安决定自己建万锭纺纱厂。消息传开,很多业内人士都劝王总千万不要冒这个险,认为投资太大,且与医疗卫材行业根本不相干,其结果会使企业陷入困局。王继勇却力排众议:“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是怎样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问题。这是生存的根本。”1995年冬万锭医用纺纱生产线——医纱公司基建工程破土动工,与万锭纺纱生产线相配套的全自动高速整经、浆纱设备开始安装调试,同时飘安集团医疗机械公司第一批产品也顺利发往广州。此时的飘安集团才真正地跃上了当地医用耗材行业的领头雁的位置,一举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龙头老大。卫生部孙隆椿副部长得知飘安集团的迅猛发展势头很是高兴,为飘安集团题词“发展卫生材料事业,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月有阴晴圆缺,企有不测风云。2003年对飘安集团来说

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经历了非典的洗礼。在非典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大发国难财,假冒“飘安”品牌,将不合格的产品在市 4

场上大肆兜售,给飘安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如北京酒仙桥医院事件,就是因为我公司的业务员见利忘义,假冒“飘安”品牌,使不合格的防护服销往该医院。国家领导人在该医院检查工作时穿了假冒飘安牌“防护服”(当时飘安并不生产该产品)袖子裂缝,被时任副总理的吴仪同志签发文件下令严查飘安集团,在特殊时期给飘安集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失。药监系统对此事展开全方位调查,先撤销生产许可证,未调查清楚之前不得生产,并对生产车间进行了封条处理。调查结果是在长垣县62家印制包装的厂家中,就有58家有印制“飘安”假包装的行为,飘安集团就是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尽管如此,飘安集团仍以大局为重,在当时买1200元的纱布,一转手就卖到5000元这样数字的诱惑下,飘安集团站稳立场,提出“绝不发国难财”的口号,并向重灾区捐款捐物(防护服、防护口罩等)达80多万元,得到了广大客户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事实澄清后,使“飘安”牌产品在国家药监局系统及广大用户中留下了“品牌优,质量硬”的好印象。在随后召开的第50届全国医疗器械博览会、广交会及德国杜塞尔多夫展会,国内外定单络绎不绝。经过非典的洗礼后,新闻媒体也纷给对飘安集团给予评价,通过“品牌的故事”、“飞扬飘安”等新闻节目,使飘安迅速成为产品覆盖全国46%市场率的知名企业。这真是:“坏”事古难全,例外是飘安。全因站的正,何惧一困难?

困难总是与机遇并存,困难有多大,压力有多大,机遇

就有多大,战胜困难就会取得更大的发展。2009年飘安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公司有市场、有设备、有人员,却受困于银行信贷回流,造成公司流动资金严重短缺,飘安如牛入井里——有劲使不出,以致使飘安经历了历史上最困难的一年。军人出身的飘安董事局主席王继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提出了 “坚定信心,苦练内功,浴血坚持,以社会责任对待09年工作”的号召,从而使飘安一步步战胜困难,稳步向前。4月份起,在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个统一”原则下,集团管理层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对大部分车间施行了定向管理,极大的调动了管理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的热情。非但没有在困难面前倒下,反而取得不俗的业绩和为

5

办法总比困难多范文篇二:2015年江苏徐州中考作文题目范文+点评

2015年江苏徐州中考作文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范文+点评

以“办法总比困难多”为题,让考生写一篇命题作文,不低于600字,文体不限

办法总比困难多范文一:

每个人都是会经历或大或小的一些困难,但是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现在骑独轮车已经会几个小花样了:单脚摇车、过桩、倒骑等,可是这些成果是用许多的汗水换来的,而且还经历了许多的困难。

首先,我必须扶着双杆才可以上车,而且还必须得小心翼翼的,双手用力抓紧铁杆,一不留神儿,就会摔个“狗吃屎”。我只能重新上车,“咚”,不料又摔了一跤。经历了记不清多少次的摔跤,慢慢的,我终于坐得稳了,开始练习摇车了,摇啊摇,我左脚在下,右脚在上,手扶双杆,一会摇摆到前,一会摇摆着到了后面。突然,我的左脚“脱轨”了,“啊!”我尖叫一声,摔了下去,我拍拍裤子上的尘土,继续摇车。可是,这“摔跤”还是老来烦我,摇几下车,就会摔一跤,有没有办法不摔跤呢?

何老师告诉我:“如果你感觉快要摔跤了,不要管车,自己下来就是了,这样,人就不会摔疼。”我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但担心车子摔坏,我快要摔跤时,就跳下来,同时也用右手抓住车。

以后,我摔跤的次数越来越少,技术也越来越好。

其实,困难也容易对付,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解决困难的决心。

办法总比困难多范文二:

当我看到熟悉的白色巴士和妈妈焦急的面庞时,我如释重负,加快脚步向妈妈跑过去,但心里还在琢磨着:如果我没有及时赶到,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一切还要从巴黎的迪斯尼乐园说起。

去年暑假,妈妈和我随团游览欧洲经典线路-法意瑞,最后一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巴黎迪斯尼。这一天我玩得实在是尽兴啊,美国西部的小镇风光,大峡谷的激流勇进,加勒比海盗的真人表演让我如醉如痴。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可是妈妈购物的兴致丝毫没有减弱。“你先回车上去吧,我一会去找你。”妈妈话音未落,又钻进了纪念品商店。我有点无奈,好在这里距离门口并不远了。

出了大门,耳边的喧闹音乐声渐渐低了。环顾四周,一条笔直的甬道远的看不见尽头。我心里犯了嘀咕,怎么这么陌生呢?好像不是我早上进来的那个门口啊?我心里暗自叫苦,可时间不等人啊,我看着快落下的太阳,突然意识到我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本能告诉我:应该找人帮忙。但这谈何容易?法国人英语并不标准,而我自己的英语水平也是……怎么办?一连串的问号浮现在我脑海中。“冷静!”我竟然不由自主地说出了这两个字,自己也被吓了一跳。我低头看了看表,现在距离集合时间还有二十分钟,最坏的情况是我没到,他们就会知道出现了“失踪人口”,会想办法找我。但在这之前,我不能放弃,我要自己尝试找到解决办法。

我开始有意识地寻找“PARK”的标识。走了约莫五分钟的样子,一块蓝色的指示牌上白色的箭头指向了左侧。我丝毫不敢怠慢,不知不觉地跑了起来。身边的建筑物越来越少,场地也越来越空旷。不远处,一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带领着一批游客向前方行进。当我快步追赶上去的时候,我听到他在大声地重复:“Inthefrontisaparkinglot。Followme。”我喜出望外,大步流星地跟随在他的身边。

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许多长方体整齐地排列着,是大客车!我用双手扶着膝盖,大口地喘着粗气,还没来得及高兴,我又绝望地发现了另外一个重大问题:这么多大巴,到底哪一辆是我们的车?

天色渐晚,集合的时间已经到了,我告诉自己不要急躁,不要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我开始有顺序地穿梭在一排排的大巴车之间,同时也观察着周围有没有同团的游客。正当我四下寻找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久违的语言——有人在说中文!那种惊喜真的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体验到的,我终于安全了。这时,耳边传来了妈妈的声音。

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大大小小的困难,是勇敢面对,还是胆怯退缩?是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还是被动等待他人帮助?面对困难,只要我们自身足够强大,困难就会低头。这次巴黎迪斯尼之旅不仅让我收获了旅游的快乐,也收获了面对困难应该如何应对的经验。

办法总比困难多范文篇三:办法总比困难多

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们生活中有办法也有困难,我就遇到了一个困难,——我们班负责的厕所被垃圾堵住了。

我们班的同学可不是遇见困难就会逃跑的,我们可不想当“逃兵”,我们首先向隔壁的女厕所借了个火钳,我拿着火钳来到男厕所,我小心翼翼地拿着火钳来到堵塞的那个厕坑,我把火钳放进坑里,一夹,夹出了一块布,然后我拿着水管来把周围的脏东西冲掉,然后再进去夹,我夹的时候发现,我的手差不多快和水在同一水平线了,我马上把火钳拿了起来,我想:火钳都快被淹没了,再夹,那火钳就会掉下去了。我想着想着,眼睛看到了扫把上,我想:扫把的棍子比火钳长呀,正好可以放进坑里,并不会被淹没。于是我把扫把拿了下来,使尽力气把棍子拿下来,可是,我不管怎么弄,扫把上面的棍子都弄不下来,这时,我想起了女学生厕所有废弃的扫把,那里正好有我需要的棍子。我拿着棍子来到厕坑边,把棍子放进坑里捅了捅,水终于缓缓的下去了,看见缓缓下去的水,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了。

我通过这件事知道了只要愿意动脑筋,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

办法总比困难多范文篇四:习近平在非演讲:人生乐在相知心 办法总比困难多

习近平在非演讲:人生乐在相知心 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

2013年03月26日09:20 来源:人民日报

尊敬的基奎特总统,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哈巴里!哈巴里!今天,能够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同各位朋友见面,感到十分高兴和亲切。

这是我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之后首次访问非洲,也是我第六次踏上非洲大陆。一踏上坦桑尼亚这片美丽的土地,我就感受到了坦桑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热情奔放的友情,坦桑尼亚政府和人民举行了特殊的隆重欢迎仪式。这不仅是对我和中国代表团的重视,更体现了中坦两国和两国人民深厚的传统友谊。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在座各位朋友,向兄弟的坦桑尼亚人民和非洲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我还要感谢基奎特总统和坦桑尼亚政府为我这次访问所作的精心安排和热情接待!

坦桑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坦桑尼亚人民有着光荣传统,为非洲人民赢得争取民族独立、反对种族隔离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在基奎特总统领导下,坦桑尼亚政局保持稳定,建设事业蒸蒸日上,在非洲和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为你们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衷心祝愿兄弟的坦桑尼亚人民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来到非洲,总有两个突出印象。一是常来常新,每次非洲之行都能深切感受到这片大陆的新发展新变化,让人欢欣鼓舞。二是热情似火,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友好情谊,就像非洲的阳光那样温暖热烈,让人难以忘怀。

非洲有句谚语:“河有源泉水才深。”中非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开启了中非关系新纪元。从那时起,中非人民在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在发展振兴的道路上,相互支持、真诚合作,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兄弟情谊。

今天,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关系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双方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构建起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各领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果。2012年,中非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中非人员往来超过150万人次。截至去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50亿美元。今年是中国向非洲派出医疗队50周年,50年来累计派出1.8万人次的医疗人员,诊治了2.5亿人次的非洲患者。 非洲人民也给了中国人民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达累斯萨拉姆传递过程中,坦桑尼亚人民像欢庆自己的节日一样,载歌载舞迎接奥运圣火,喜庆的画面深深定格在中国人民的脑海中。

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非洲国家纷纷伸出援手,有的国家自己也不富裕、人口不到200万,向地震灾区慷慨捐出200万欧元,相当于人均1欧元,这份情谊让中国人民备感温暖。

我们双方不断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有力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友谊和合作,已经成为中非关系的标志,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及其产生的丰富成果,为我们继续推进中非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中非关系不是一天就发展起来的,更不是什么人赐予的,而是我们双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饮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将永远铭记为中非关系发展披荆斩棘、呕心沥血的人们,不断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都把对方的发展视为自己的机遇,都在积极通过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中非关系的本质特征是真诚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我们双方谈得来,觉得相互平等;我们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你们,你们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我们。中国为非洲发展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更感谢非洲国家和非洲人民长期以来给予中国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我们在事关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从来都是立场鲜明、毫不含糊地支持对方。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中非关系要保持旺盛生命力,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非关系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双方都能登高望远,找到中非合作新的契合点和增长点,推动中非关系实现新的跨越。这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是我们不断提高中非合作水平的重要法宝

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中非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作为“希望的大陆”、“发展的热土”,今天的非洲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非洲雄狮正在加速奔跑,而中国也继续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中非合作基础更加坚实、合作意愿更加强烈、合作机制更加完善,推进中非合作是双方人民共同心愿,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这里,我可以明确告诉各位朋友,新形势下,中非关系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双方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中方发展对非关系的力度不会削弱、只会加强。

第一,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真朋友最可贵。中非传统友谊弥足珍贵,值得倍加珍惜。我们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这一点绝不会因为中国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而发生变化。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将继续同非方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继续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坚定支持非洲国家的正义立场,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非洲自主解决本地区问题的努力,为促进非洲和平与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方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非洲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同非洲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交流,从各自的古老文明和发展实践中汲取智慧,促进中非共同发展繁荣。 家和万事兴。全非洲是一个命运与共的大家庭。今年是非洲统一组织成立50周年,对追求联合自强的非洲各国人民具有里程碑意义。中方真诚祝愿并坚定支持非洲在联合自强的道路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推动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不断跨上新的台阶。

中方希望中非关系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希望其他国家同非洲关系发展得越来越好。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任何国家发展同非洲关系,都应该尊重非洲的尊严和自主性。

第二,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倡导者,更是积极实践者。中国致力于把自身发展同非洲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非洲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发展机遇同非洲发展机遇紧密融合起来,真诚希望非洲国家发展得更快一些,非洲人民日子过得更好一些。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向非洲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加大了对非援助和合作力度。只要是中方作出的承诺,就一定会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中国将继续扩大同非洲的投融资合作,落实好3年内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的承诺,实施好“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同非洲国家在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中方将积极实施“非洲人才计划”,未来3年将为非洲国家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提供1.8万个奖学金留学生名额,加强对非洲技术转让和经验共享。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将继续为非洲发展提供应有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帮助。

第三,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人生乐在相知心。”中非如何知心?我以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深入对话和实际行动获得心与心的共鸣。

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发展应该更多面向人民。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发展,中非人民越走越近。一些非洲朋友活跃在中国文艺舞台上,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

我听说了一个故事,有一对中国年轻人,他们从小就通过电视节目认识了非洲,对非洲充满了向往。后来他们结婚了,把蜜月旅行目的地选在了坦桑尼亚。在婚后的第一个情人节,他们背上行囊来到了坦桑尼亚,领略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塞伦盖蒂草原的壮美。回国后,他们把在坦桑尼亚的所见所闻发布在博客上,得到了数万次的点击和数百条回复。他们说,我们真的爱上了非洲,我们的心从此再也离不开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个故事说明,中非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只要不断加强人民之间的交流,中非人民友谊就一定能根深叶茂。

我们要更加重视中非人文交流,增进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厚植中非友好事业的社会基础。中非关系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非有志青年共同接续奋斗。双方应该积极推动青年交流,使中非友好事业后继有人,永葆青春和活力。

第四,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中国和非洲都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相互认知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中方坦诚面对中非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加以妥善解决。

我相信,机遇总比挑战大,办法总比困难多。中方已经并将继续同非洲国家一道,采取切实措施,妥善解决中非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使非洲国家从合作中更多受益。同时,我们也真诚希望非洲国家为中国企业和公民在非洲开展合作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 女士们、先生们!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经济总量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作为有着13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其中的艰辛和曲折是可想而知的。

现在,中国基本国情仍然是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大,但除以13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第九十位左右。根据联合国标准,中国还有1.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让13亿多人民都过上富裕的日子,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必将不断提高。但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非洲,世界和非洲的繁荣稳定也需要中国。中非虽然远隔重洋,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联结我们的不仅是深厚的传统友谊、密切的利益纽带,还有我们各自的梦想。

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阿桑特尼萨那!

注:

哈巴里,Habari,斯瓦希里语,意为“大家好”。

阿桑特尼萨那,Asantenisana,斯瓦希里语,意为“谢谢大家”。

(习近平)

办法总比困难多范文篇五:传奇村官吴栋材:办法总比困难多

传奇村官吴栋材: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3年04月11日 21:45:20 来源: CCTV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江苏张家港,有一个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三、缴税金额和利润排名全国第一的“百亿村”--永联村,是什么让这个长江边上穷得叮当响的小渔村有了今天的的传奇蜕变呢?用村里人的话说,他们有个“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当家人,他就是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

这组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乡村民居,有个拔了高的名字--“永联小镇”。永联村3200户、10000多村民就居住在这里。但论起小区的设施配套和智能化程度来,跟大城市的一些小区比也毫不逊色。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乡亲们念念不忘的就是他们的领路人和主心骨吴栋材。

1978年,吴栋材刚被派到永联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永联建村才七年,脚下的土地是长江围垦而成的贫瘠的沙泥地,700

多名村民生活非常困难。在以

粮为纲的年代,吴栋材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带着大伙开塘养鱼。

吴栋材带领全村劳动力在冰天雪地中起早贪黑50个日夜,靠手挖肩扛挖出了90亩鱼塘。

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只是一个起点,如何才能让永联人一步步富裕起来呢?见多识广的吴栋材找来村子里的能工巧匠,因陋就简,陆续办起了七八个小工厂,到1983年底,永联村集体已经积累资金20多万元。家底厚了,吴栋材又有了办钢厂的打算。

当时,钢铁是国家的大工业,农民办钢厂,听起来像天方夜谭。资金的缺口让吴栋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通过多方融资,吴栋材终于度过了资金的难关,而这也成为永联村经济腾飞的重要转折。现在,永钢集团总资产35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380亿元,成为永联村集体经济的顶梁柱。(文/央视网)

中央媒体集中采访全国“最美基层干部 ”吴栋材

作者:黄军志/文 黄智强/摄

2013-4-11

4月7日开始,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0余家中央、省及苏州市级媒体组成的采访团齐聚永联村,集中采访“最美基层干部”吴栋材的先进事迹。

当天下午,吴栋材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在永联村民议事厅举行,会议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杨力群主持,张家港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芳,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静娟,村党委书记、集团公司董事长吴栋材及媒体采访团记者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村党委副书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惠芳以及5名村干部和村民以具体生动的事例,畅谈了吴栋材同志的先进事迹。35年来,吴栋材同志始终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把造福一方百姓作为毕生追求。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把我村从长江边的一个贫困小村发展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行政村前三甲、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典范。他虽年近耄耋,却依旧心系百姓,为促进集团公司的转型升级、村企的和谐发展而奔波劳碌。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投资15亿元建设了永联小镇,全村96%的村民实现城镇化集中居住、96%的土地实现了集中流转、96%的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业、96%的农民享受到比城里人更加优越的福利保障,基本实现了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和收入方式多元化。

4月8日,20余家媒体对吴栋材同志进行了个人专访,还先后参观了永联村议事厅、永联小镇广场、永联戏楼、爱心互助街及永联现代粮食基地等,并就有关问题对居民进行深入采访。

据悉,在4月11日和12日,新华社将连续两天播发反映吴栋材同志先进事迹的通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还将在“新闻联播”的“最美基层干部”栏目中连续两天播出吴栋材同志的事迹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中央级报刊将在重要版面连续两天刊发吴栋材同志的事迹报道,并配发评论。

江苏省和苏州市的主流新闻媒体一起参加采访,并将和中央媒体同步报道。

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

2013-04-08

来源:人民网

吴栋材,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江苏永钢集团董事长,30多年来扎根永联村,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将昔日的荒滩穷村发展成为苏州市首富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村级党组织两次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只要敢闯敢拼,就没有挖不掉的穷根”

1970年,永联在贫脊的长江外滩围垦建村。那时,“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社员靠救济”、“茅草房,腌莱汤,一年四季破衣裳”,是村民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

1978年,沐浴着党的改革开放春风,吴栋材来到永联担任第五届党支部书记。他这人有着军人说干就干、迎难而上的精神气质。他的到来,点燃了永联脱贫致富的希望。

当时,永联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地面低于海平面,一下雨就涝,村民们对未来的发展丧失了信心,村里工作难以开展。面对士气低落的村民,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召开村民大会,鼓励大家:“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只要敢闯敢拼,就没有挖不掉的穷根。”

为了打响脱贫致富的头一炮,在当年寒冬,吴栋材身先士卒,带领全村社员起早贪黑,将低洼地挖成鱼塘养鱼,连续干了60多天,挖出了80多亩鱼塘。当年,就收获了1万多公斤鱼,创造了2万多元利润。

有了稳定的农业收入后,吴栋材又采用滚雪球的办法,开始在“工业”上动起了脑筋。他找木匠、请漆匠,办起了家具厂。之后,又创办了水泥预制板、水磨石、浴缸、玉石加工等8个作坊式小厂。到1983年底,全村有近20万元的经济积累,逐步改变了永联贫穷落后的面貌。

1984年,初尝工业甜头的吴栋材,又打起了新主意——创办轧钢厂。此言一出,立遭众议和反对。但此时吴栋材已铁了心。他顶住压力,果断关停了收益较好的8家小企业,筹措30万元资金,创办了永联轧钢厂。

由于自身经济基础差,条件不足,轧钢厂创办之初就不被看好——办生产许可证,冶金部门主管批复:无米之炊,不予批办;流动资金不足想贷款,银行负责人说:除非你轧黄金,才有钱赚;派人去其它钢厂学技术,也被拒于门外„„ 面对重重困难,吴栋材毫不气馁,带领村民迎难而上。通过自我探索和创新,轧钢厂仅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就建成投产。1985年,全村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万元大关,永联一举成为了沙洲县经济强村。1993年底,以永联轧钢厂为核心组建了“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了全国冶金行业重要的建设钢材生产基地。 然而,在2002年时,靠国外进口钢坯作为轧钢原料的永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几乎逼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坯料紧张、价格上涨,面临两难的抉择;上炼钢,因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可能“找死”;不上炼钢,将因原料“无米下锅”而“等死”。

在这个紧要关头,吴栋材以其睿智的眼光和超凡的气魄,自筹资金10多亿元,上马百万吨炼钢项目。从奠基到出钢,仅用了341天,就在平地上崛起了一座钢城,创造了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个奇迹。

而后,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吴栋材的手中不断催生。他在曾被论断“不适建码头”的长江乐余段找到了深水岸线,投资9.5亿元,建起了拥有两个3.5万吨、两个5万吨级泊位的国际通用散货码头,年吞吐量达1500万吨;2009年,面对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在钢铁行业一片亏损的情况下,他科学决策、沉着应对,不仅没使企业出现亏损,反而创造了建厂历史以来的最好效益„„

如今,在吴栋材的带领下,村办企业永钢集团不仅成为了拥有员工13200人、总资产超160亿元、炼钢轧钢能力分别达500万吨的全国500强企业;也使永联村以销售收入262.5亿元、入库税金11.5亿元、税后净利润12.8亿元的综合实力,坐上了2009年度全国村级经济总量第三、全国村级实缴税金第一的“交椅”。

“循环经济让永联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办法总比困难多范文篇六:方法总比问题多—好书推荐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读《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感

遇到问题时,平庸的人不是主动去找方法解决问题,而是千方百计找借口回避问题;而优秀的人则是把问题当成机遇,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问题中发掘成功的契机,想方设法让问题止于自己,因为方法总比问题多。《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本书,浅显易懂,立意深刻、例证充分,书中大量的鲜明事例都让我铭感不忘、掩卷反思。 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中,总会面临许多的问题、麻烦。扪心自问,遇到这些困难时,我们尽力了吗?我们会常常为自己犯下的过失寻找各种借口,工作上没沟通好,会埋怨对方不够配合,领导下达的任务没完成,会说我尽力了但没想到事情受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法完成。当养成一种习惯,出了问题会刻意找借口来回避没完成任务的原因,久而久之,我们的态度会懈怠,企业会变得没有生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不能及时解决,从小的方面制约了自己的发展,大的方面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为企业是靠大家的力量来推动的。书中有句话“先别说难,先问自己有没有竭尽全力,有没有跌倒了,掸掸灰就爬起来的勇气”。借口是成功路上的高山险阻,方法则是成功路上的高速通道。问题出现时,只要我们“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战胜了一个困难,这种经历会成为你的财富,就变成你成功的资本。

有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小故事:有四个营销员接受任务,到庙里

找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归,庙里的和尚都没有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也没卖掉。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了十多把梳子,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不仅止痒,头不痒也要梳,可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念经念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第三个营销员回来,销了百十把梳子。他说,我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讲,您看这些香客多虔诚呀,在那里烧香磕头,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香灰也落在头上,您在每个庙堂前面放几把梳子,他们磕完头,烧完香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这样一来就销掉了百十把梳子。第四个营销员回来,销掉了几千把梳子。他说,我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接受人家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买梳子送给他们是最便宜的礼品。您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积善梳,说可以保佑对方,这样可以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保证庙里香火更旺。这一下就推销掉好几千把梳子。由这个故事便可以看出,面对甚至在一开始听起来就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困难,只要沉下心好好想办法,总是能找到出路的。因为,办法总比问题多,而自我限制是人生成功的最大障碍,阻止你前进的真正对手就是自己。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不会办事的人。一个会办事的人,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轻松自如地驾驭人生局面,凡事逢凶化吉,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

读书使人明智,《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中,以生花之笔,一针见血地指出: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困难的时候,与其绞尽脑汁找理由,不如千方百计想办法。

书中许多的实例人物通过他们努力和智慧,把需要解决的困难变成成功的铺路石。在我们所经历的人生中,亦都会面临着诸多问题,做任何事情不找借口,只找完成的方法,让问题止步于自己,这是最完美的生活、工作态度。只要找到了方法,你会发现,值得抱怨的事情并不多,人们正是在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中成长并成功的。在生活、工作中保持这样的心态,你就会是受大家欢迎、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办法总比困难多范文篇七:读《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感

读《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感最近读了一本名为《方法总比问题多》的励志经典书,来自一个叫憨氏的有趣名字的作者,获益不少,给了很多灵感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思考很多问题。比如“哪一种员工在领导的心中最有份量呢”“在职场中,哪一种员工最能脱颖而出呢”回答无一例外:就是积极找方法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员工。凡事找方法的员工;一定是单位里最有积极向上性的员工!凡事找借口的员工,一定是单位里最不受欢迎的员工。因为,只有积极找方法,才能最好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脑海中忽然又涌现出了曾经看到过的一则小故事:有四个营销员接受任务,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归,庙里的和尚都没有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也没卖掉。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了十多把梳子,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不仅止痒,头不痒也要梳,可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念经念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第三个营销员回来,销了百十把梳子。他说,我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讲,您看这些香客多虔诚呀,在那里烧香磕头,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香灰也落在头上,您在每个庙堂前面放几把梳子,他们磕完头,烧完香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这样一来就销掉了百十把梳子。第四个营销员回来,销掉了几千把梳子。他说,我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接受人家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买梳子送给他们是最便宜的礼品。您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积善梳,说可以保佑对方,这样可以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保证庙里香火更旺。这一下就推销掉好几千把梳子。由这个故事可以看出,面对困难,超越自我,主动解决,是惟一的出路。有道是:办法总比问题多,而自我限制是人生成功的最大障碍,阻止你前进的真正对手就是自己。聪明的员工,敢于面对问题,超越自我,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主动解决”的韧劲,全力以赴攻克难关。就像老鹰一样在高空盘旋注视四面八方,高瞻远瞩,而不会像鸭子一样只能在水面上整天除了嘎嘎叫抱怨以外什么都不做。大数情况下,“问题”是大多数人躲避责任、回避努力的第一借口。但是,一个一流的工作人员,应该是奉行这样的理念:不找借口找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是一个充满自信的理念,也是一个更具建设性创造性的理念。该书不仅强化了工作人员不找借口的重要性,更帮助大家面对问题时如何去找方法、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并把问题变为机会。它一步步教人们怎样克服

对于问题的恐惧,在遇到问题时怎样运用一些思维技巧,比如找准“标靶”、类型思考、巧妙移问题等,不仅从心理上藐视问题,以方法克敌制胜,而且还能最终将问题和挑战变为机遇。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否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找理由为失败辩解。这一点,对他在职场中能否成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这一点也是一流人才的核心的素质。任何单位任何岗位的员工,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中创造连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奇迹。我们应该信奉"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找理由为自己的失败辩解只会加倍失败,只有去找方法才会有成功。那么我们为何不选择找方法呢看完这本书,我总结了实现方法比问题多的一些解决途径,或许还不是很成熟,但是至少可以做到一步一步稳健的改进自己原来工作方法的不足之处:(一)善于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要经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一个程序。作为一个好的员工,首先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连问题都找不到,就谈不上解决问题了。然后是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问题不能正确地分析,也就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根本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正确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并进行了正确分析,才能根据工作实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将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二)解决问题学会精益求精。对一个问题来讲,解决的方法有时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待一个新问题不要急于去解决,应该通过不同的思路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书中列举了很多思考的方法,其中成功的例子也很多。分析问题的侧面不同,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最终根据工作实际,确定用一种最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力求达到理想的效果。(三)当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也不能完全固步自封,从中国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情况看,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这就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对待一个问题,在进行正确分析的情况下,以创新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有利于社会或者单位的发展,那么解决问题的效果也许就会更好。对我自身来说,首先要做的,以热爱单位,把单位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业更加用心去做。心态放好,可以很好促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了原动力工作起来可便有了激

情。其次,要主动学习,勤练内功,不断多方吸收“营养”,实现“强身壮体”,弥补以前的“营养不良综合征”,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更要珍惜时间,积极工作,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积累不少工作经验和精神财富。掩卷反思,颇有感悟:一个人如果不想虚度此生,希望能够取得成绩,就需要不断超越自我,积极主动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我想,以后要努力思考出更高效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位,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对本人的希望!

办法总比困难多范文篇八:范文

别给陌生人开门图片:

范文:

有一天, 小明的爸爸妈妈出去办事。让小明一个人呆在家里写作业。

突然,他听到屋外传来“嘭嘭嘭的敲门声,就把凳子搬到门边,站在凳子上踮起脚尖从猫眼里往外看,他看到门外站着一个陌生的叔叔,就问:“你找谁?”叔叔说:“我是你爸的朋友,我来给他送一份文件。”小明说:“我爸他不在,你下次再来吧!”叔叔又说:“这份文件很急,你开开门,让我把这份文件放到你们家桌上。”

小明说:“那请你把名字告诉我,我去问问我爸。”

“好吧,我叫张三。”那个叔叔说.

小明马上回到房间里给爸爸打了个电话,可爸爸说他的朋友中没有一个叫张三。小明想这个人肯定在说谎,哼,他骗我,

我也骗骗他吧。

小明就对叔叔说:“我爸爸说要亲自签收这份文件,请您先回吧”

叔叔听了这话,悻悻地离开了!

范文:

一天,王明和李红在考语文。王明有一道题不会做,他抓耳挠腮,不知该怎么办。

于是,他就把头伸过去,看李红的考卷。李红不让他看,就告诉他:“考试的时候不能看人家的。”

后来,李红冒着雨到王明家里,帮助王明补课,王明很感动。 雨伞该给谁图片:

范文:

一天,青蛙、乌龟、鸭子和大公鸡准备到好朋友小山羊的家里去做客。忽然,天上一片乌云飘了过来,马上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小动物们只能冒雨走着。

小动物们经过小花猫的家时,小花猫正好看见它们冒雨走过,连忙进屋拿了一把雨伞。可是,这把雨伞该给谁呢?小花猫心里想:青蛙、乌龟、鸭子一定不怕雨,因为它们生活在水里。所以这把雨伞应该给大公鸡。于是,小花猫赶紧把雨伞给了大公鸡,大公鸡很感动。

就这样,小动物们顺利地到达了小山羊的家。

钓鱼图片:

钓鱼范文:

在夏日炎炎的一天,小明兴高采烈地来到清澈见底的小河边钓鱼。

小河里的鱼儿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边绿草如茵,两边的花儿争奇斗艳。小明身后垂柳鸣蝉在微风中摇摆,他在静静地等着鱼儿上钩。

忽然,小明觉得鱼竿动了,他赶紧一拉,小鱼上钩了!小明真是喜出望外,高兴极了!

秋游图片:

范文:

一天,妈妈、爸爸、奶奶和小明一起兴高采烈地到郊外去秋游。

郊外,空气清新,阳光明媚,小河清澈见底。一座座高大的青山连绵起伏,菊花争奇斗艳,桂花发出阵阵芳香。

奶奶坐在绒毯上,喝着饮料,吃着水果,欣赏着迷人的风景。小明和爸爸在小河边耐心地捉鱼。妈妈正在采着发出阵阵芳香的花朵。

啊!他们真是幸福的一家子!

勤劳的小兔图片:

办法总比困难多范文篇九: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

越是苦难,越要迎难而上

我们党历来就有“艰苦朴素,迎难而上”的优良作风,这也正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推翻三座大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并最终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宝。

作为沐浴着祖国改革开放春风而成长起来的优秀民营企业来说,东方路桥正是在这种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的感召下,才能完成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用一个又一个优质的工程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回想当年东杨公路的建设,困难重重,不确定因素那么多,但是正是有了像丁新民总裁这样的东方路桥的功臣元老,才能够顶住外界的重重阻力,克服万难,排除一切挡在眼前的艰难险阻,才能最终筑成这条在东方路桥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道路,而也就是在这条道路的修筑过程中,才最终凝结成了“敢想敢干,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

可以说,在东方路桥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太多的考验和锻炼,也正是在这样披荆斩棘的旅途中,才逐渐锻造出了一支真正的“铁军”,他们敢于创造,敢于尝试别人没有尝试过的任务,他们言必信行必果,他们说出的话掷地有声,他们的承诺钟乳泰山,他们不怕万难,他们敢于迎难而上,他们有智慧,他们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三大战役的顺利竣工,标志着东方路桥的施工水平的熟练,

标志着这一个个队伍的不断成长,更标志着东方路桥人敢想敢干的不屈精神。

现在我们承建的东胜至阿康中心物流园区高速公路可以说到了关键的时期,能否顺利完工,能否为共和国华诞献礼,都取决于最后的这两个月的时间。动员的话语还在耳边萦绕,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已经拿出了自己最饱满的热情,我们不怕困难,困难是座山,我们就效仿愚公,搬掉眼前的这座大山,我们相信,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翻不过的山,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我们定能圆满的完成施工任务,为东方路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办法总比困难多范文篇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辩词

1.发现问题,否则何谈解决问题

如果未能发现最迫切的环境问题,错误的研究和工作方向会导致本已稀缺的环境保护资源低效甚至无效利用,反而耽误了环境保护的进程

2.有一句话叫“办法总比困难多” 当没有困难时也就没有办法了所以一定要有“问题”才可以“解决问题”即“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赞同12| 评论

3.在谈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到底哪一个更重要之前,先看看打猎这个故事吧。如果把解决问题比喻成打猎时扣动扳机击中猎物的那一刻,那么试想,枪法的练习,寻找猎物的经验以及接近猎物的方法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是不是比扣动扳机的那一刻更重要呢?认真体味打猎的故事,就可以充分理解“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内涵。

4.如果问题未被提出,就不可能使相关人员给予足够关注,这将直接导致对于问题的认识很粗浅。如果人们对问题没有更深入、更本质的认识的时候,就进入到所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成效。如果不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分开,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谁提出问题,谁就必须予以解决,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里解决。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谁都不敢提出问题,从而使解决问题根本无从谈起。

5.中国的教育强调“传道、授业、解惑”,采取的方式是由大人为孩子“发现问题”,然后交给孩子去解决。由于这些所谓的“问题”都是已知世界的问题,所以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只是孩子解答已知世界问题的

能力。老师给的“问题”再高深,再玄妙,都比不上学生自由地“启疑”。只有那些让老师措手不及、狼狈不堪、顾此失彼、疲于应对的问题,才有可能超出已知世界的范围触及未知的领域。

6.如果孩子每天只知解答老师的现成的问题,那不等于磨灭了孩子自由“启疑”的天性,使他们丧失了探索、求知的本能吗?如果孩子不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学习,那和机械模仿、简单重复劳动有何区别?孩子一旦养成了这种不思考、不提问、不“启疑”的学习习惯,那就将长期处于受制于人、被人牵着鼻子走的境地,甚至会永无翻身之日。

7.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具有实质意义,因为解决问题不过是数学或实验的技巧罢了。”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颖的角度思考旧的问题,那才是需要想象力的,只有解答好了这些问题,才能算是科学进步。

8.美国的高科技发达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对孩子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没有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应试教育培养的是“考生”,是把有问题的“考生”教得没有问题了;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学生”,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以产生新的问题为“会学”的开始。

9.善于发现问题是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只有发现问题和认真分析了问题的所在之后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一个优秀的员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努力发现工作当中的问题——如果一个员工连问题都发现不了,又何谈解决问题呢?事实证明,只有发现了问题之后才有可能正确地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更大的发展。

10.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讲都非常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能够找到更为简单有效的方法。而且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能够正确地找出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人们只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细致地分析现实状况,

去努力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可见,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11. 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许多企业的管理层都认为,发现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一次,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有一台巨型发电机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公司内部的很多资深技术员看了很久都没能排除故障。他们只好邀请了德国最著名的技术专家来解决这一难题。这位专家来到福特公司后,整整两个昼夜都坐在机器的旁边观察,并且仔细地检查机器的各种零部件,有时还会听听机器某个部位的声音。最终他只在机器的最上面画了一条白线,然后告诉修理工人,把机器顶上的盖子打开,画线地方的线圈应该要绕20圈,而现在仅仅绕了19圈。于是,人们照办了,机器又重新运转了起来。虽然机器的问题很简单,但是这位德国专家却索要1万美元的报酬。当时大部分技术人员都认为这个价格太昂贵了,因为这个机器并没有出多大的毛病,而且问题非常简单,处理起来也很容易。 可是福特的老总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正是这位德国专家发现了问题,所以才有可能排除机器故障,公司也才能正常工作,不然很多事情都会被搁置起来,损失会更大。 当福特的老总把德国专家送走后,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开除负责这个机器的两名技术员中的一名,因为是他的粗心大意——仅仅少绕了一圈线,而使得公司损失了1万美金和半个月的宝贵时间。当时这个技术员非常不服气,并且找到福特的老总辩解道:“机器的线圈并不是由我亲自完成的,还有一个技术员。他也参加了机器的安装工作,你为什么不辞退他,而仅仅辞退了我。”福特的老总笑呵呵地回答道:“正是他第一个发现了机器的故障,而你,却没有!”可见,一个不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思维将是迟钝的,工作起来也不会灵活处事。而在问题面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人也不会得到企业的重用和青睐。

12. 1、发现问题是掌握设计一般过程的突破口

发现问题是明确问题的前提,是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中首要阶段。

2、发现问题是理解设计本质的基础

设计的本质创新,表现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3、发现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提出问题促动人们的好奇心,激发探索的兴趣,进而产生技术发明创造,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切入点。

4、发现问题能形成学生迁移能力

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我们从事任何活动的起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对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一种我们在日常生活有广泛运用,可以形成能力迁移。

5、发现问题可以加深对技术目的性的体会

技术产生于人们的需求和愿望,人们的需求和愿望是设计发展的动力,而从技术设计的领域来说,就是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对技术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6、发现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

设计过程就是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技术理性思维,最后解决问题,再次回归现实。

7、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生活态度

要想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就需要有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也就是要学生用心融入生活,带着发现的目光去积极关注社会和生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6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