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课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学过两则成语故事分别是《伯牙绝弦 》和《 》。篇一:6.成语故事二则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学过两则成语故事分别是《伯牙绝弦 》和《 》。篇二:成语故事二则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学过两则成语故事分别是《伯牙绝弦 》和《 》。篇三:2015年秋湘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6课《成语故事二则》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学过两则成语故事分别是《伯牙绝弦 》和《 》。篇四: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二则》课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学过两则成语故事分别是《伯牙绝弦 》和《 》。篇五:三年级语文下册 成语故事二则课件 湘教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学过两则成语故事分别是《伯牙绝弦 》和《 》。篇六:2015年秋湘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6课《成语故事二则:邯郸学步》ppt课件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学过两则成语故事分别是《伯牙绝弦 》和《 》。篇七: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二则》课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学过两则成语故事分别是《伯牙绝弦 》和《 》。篇八:四年级语文下册 6.成语故事二则教案 湘教版
6.成语故事二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生字。
2. 正确读写“勾践、扣押、赦免、卧薪尝胆”等词语。 3. 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故事中受到教育。 重点:
感受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语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成语故事。
2. 教师导言:我们来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板书课题:卧薪尝胆)
二、领悟题意
1. “卧薪尝胆”是个成语,大家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2. 围绕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帮助梳理。 (1)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2)越王是怎样卧薪尝胆的?
(3)越王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三、学生自由读文,感知内容 1.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认读生字、生词。
(1)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2)抄写词语。
3.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小组交流。
四、品读感悟
1. 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 把自己印象较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 全班交流自己的自学成课。
(1)起因:越国战败,越王色践被俘三年,受尽屈辱。 (2)经过:在柴草上睡觉,每天尝苦胆。
(3)结果:一举打败吴国。
4. 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将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5. 小组推荐一名讲得好的学生在全班复述课文。
五、拓展延伸
6.成语故事二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5个生字。
2. 正确读写“进攻、擂鼓、一鼓作气”等词语。 3. 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故事中受到教育。
重点:
感受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语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指名讲一讲《卧薪尝胆》这个故事。
2.导入新故事——《一鼓作气》。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感知故事内容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 指名朗读,指导“将士”中的“将”读“jiàng”。 3. 讨论:(1)谁一鼓作气?
(2)在怎样的情况下一鼓作气?为什么? (3)一鼓作气的结果怎样? 投影显示: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齐军第一次擂鼓,士气( )。 ②齐军第二次擂鼓,士气( )。 ③齐军第三次擂鼓,士气( )。 4. 指名学生读课文第5自然段,再试填投影内容。 5. 鲁军是在齐军第几次擂鼓时出兵迎战的?为什么?
(齐军在第三次擂鼓时士气低落,这时鲁军出兵迎战,鲁军第一次擂鼓,自然是士气正旺,所以打败了齐军)
6. 投影出示曹刿最后对鲁庄公说的一段话,学生齐读。 7.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感悟故事寓言,拓展延伸
1.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一鼓作气”这个成语的意思。
2. 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学过两则成语故事分别是《伯牙绝弦 》和《 》。篇九:2015年秋湘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6课《成语故事二则:邯郸学步》ppt课件2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中学过两则成语故事分别是《伯牙绝弦 》和《 》。篇十: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二则》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