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课件】
小学生5年级黄果树听瀑布篇一: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上 黄果树听瀑
小学生5年级黄果树听瀑布篇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课件_黄果树听瀑
小学生5年级黄果树听瀑布篇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黄果树听瀑》(选读课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黄果树听瀑》(选读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听”为线索,抓住地点和声音变化,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瀑布魅力与风采,感悟作者赏景情怀。
(2)复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模仿作者通过想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以“听”为线索,抓住地点和声音变化,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瀑布魅力与风采,感悟作者赏景情怀。
(2)复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模仿作者通过想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赏诗激趣,品题导入。
(1)谈话激趣
(2)赏诗话情
(课件出示)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抓住“望”,体会作者观察点的变化,从而引出“移步换景”。
(3)品题导入
师:诗人李白啊,用一个“望”字,向我们展现了“庐山瀑布的真面目”,那么现代的作家又是怎样描绘瀑布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课件出示课题)——黄果树听瀑
师:那么“黄果树瀑布”在哪儿呢?
(课件出示“地理知识贴”:黄果树瀑布简介)
黄果树瀑布风景区位于贵州省,以黄果树瀑布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为主体,素有“天下奇景”之称。黄果树瀑布,是我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飞流而下,势如翻江倒海。
二、理顺头绪,初知大意。
师:简简单单一段话,就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黄果树瀑布。那么课文如何通过一个“听”字来描绘出“黄果树瀑布”的呢?昨天同学们预习过了课文,文中有没有遇过特别难读或不会读的地方?现在会读了吗?
师:那么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着“听”字主要讲了些什么呢?
三、快读课文,定位中心。
(1)初识“瀑布”,定位中心
师:作者提纲挈领,文章开篇之处,就用了一句话,最精炼地概括了这条瀑布。找一找,把它划下来,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中心句)
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梳理主问题
师:同学们,结合着“听”字,我们也来读读这句话! 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师:是啊,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作者听到了怎样的瀑布声,让他感叹这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对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至6自然段,划出文中直接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想一想句中的什么地方让人感受到这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用笔圈出句中关键的字词,想一想从中读懂了什么?把它简单地记在书本边上。(学生读文)读完,划想,想完以后可以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四、精读课文,从“听”入手,品味“杰作”。
模块一: 句子一:(感受瀑布气势)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A1:自谈感受
师:句中什么地方让你感到这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A2:感受“瀑声”
师:读着读着,透过文字,你听到的是什么?这声音像什么?
师:听着“哗哗”的瀑声,作者就把这份想像表达了出来!(点红)谁来读!
(课件点红: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
师:此刻,天地之间除了水声,你还听得到其他什么吗?这是从哪儿读出来的?(课件出示: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师:你读懂了什么?(抓住“只”字)
师:是啊,这就是奔泻不止的瀑布。(板书:奔泻)
A3:定位“入口”
师:这样的水声,作者是在哪儿听到的呢?(入口初听瀑)这一听,就听懂了——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句子二:(感受瀑布魅力)
黄果树瀑布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下行,山径寂寥无人,“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B1:初谈感受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
B2:听觉冲击
师:“低音提琴”的声音会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低音提琴声)
师:要是千百架一起奏响,会是怎样?你来读!
师:是啊,听着轰响不止的瀑声(板书:轰响),作者有了这番的想象(手指句子),于是不由得说——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B3:寻根“石阶”
师:同学们,此时作者又在哪儿“听瀑”呢?(石阶再听瀑)
句子三:(感受瀑布风采)
瀑布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我们仿佛置身于圆形的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人若漂身于一片声浪,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恢宏。
C1:初谈感受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是啊,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作者仿佛还听出了什么?
C2:视觉震撼(视频直击瀑布,给学生震撼)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透过作者的万千想象,我们听出了怎样的瀑布声?(板书:诱人)
C3:感情朗读
师:作者不由得说——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C4:寻根“谷底或瀑边”
师:同学们,此时作者“听瀑”又在哪儿呢?(瀑边三听瀑)
模块二:
师:作者三听瀑布三变地点,这就叫——移步换景。
师:作者刚进景区,初听瀑布,第一组读——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师:作者来到群山环抱的谷地,寻迹石阶之上,再听瀑布,二、三组读——
黄果树瀑布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下行,山径寂寥无人,“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师:作者来至谷底,三听瀑布,感想万千,一起来——
瀑布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我们仿佛置身于圆形的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人若漂身于一片声浪,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恢宏。
师:就是这三听瀑布,听出了——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五、感悟“沉醉”,读写结合。
师: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作者会有怎样独特的感受的呢?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D1:感悟“沉醉”
师:此情此景之下,作者不禁流露出了此番心迹(课件出示)——此时此地此刻,我们也完全沉醉了,如痴,如迷。(抓住“醉、痴、迷”)——请几个学生读读
D2:隐而不发,读写结合
师:看来此刻,作者已——醉(板书)
师:此刻我们也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中,我们又会听到什么?想象到什么呢?拿起笔,学着文中作者描绘声音的样子,在书本空白的地方写上一写。
六、情感回归,再品“听瀑”。
师:这节课我们就从“听”的角度领略了黄果树瀑布的风采与魅力。文中还有从其他角度展现瀑布神韵的地方。愿同学们与美文相伴,再来一回——黄果树听瀑。 板书设计:
入口 奔泻
黄果树听瀑 石阶 轰响 醉
瀑边 恢宏
【说课】
《黄果树听瀑》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选读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记述了作者来到黄果树瀑布景区,亲身感受瀑布魅力与风采的一段游览经历。
课文原本的课题为《黄果树瀑布》,与现在的文章相比,少了“据当地人介绍——银雨洒金街”及“徐霞客诗句”两段文字。那么课文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变动,我猜测编者的意图在于,一方面突出作者欣赏瀑布的方式是“听觉——听”,另一方面是试图从多角度展现黄果树瀑布的魅力与风采。
基于这样的猜测,我又看了几篇课文,发现课文的层次和结构,越来越清晰地呈现了出来。文章主要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瀑布,从课文一开始,作者“车刚到景区,初听瀑布”,到作者“寻迹石阶之上,再听瀑布”,最后到作者“坐到潭边,三听瀑布”,文章的“听”字线索清晰,经纬分明。直至最后,作者由“听”到“醉”,文字有情有境,有意有韵,令人回味无穷。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认字识文能力,而本文又是一篇选读课文,所以本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引领学生感受美,激发学生追求美——自学”。
基于这样的思考,确定本课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
(1)以“听”为线索,抓住地点和声音的变化,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瀑布魅力与风采,感悟作者赏景情怀。
(2)复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模仿作者通过想像描写景物的方法。
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本课在教学环节上,采用了六步走的操作策略:
1、赏诗激趣,品题导入。
2、理头绪,初知大意。
3、快读课文,定位中心。
4、精读课文,从“听”入手,品味“大自然杰作”。
5、感悟“沉醉”,读写结合。
6、情感延伸,再品“听瀑”。
下面是教学过程中,自己认为的几个关键点,跟大家作个交流。
一、咬文嚼字,读文学句,展开教学。
开头以李白诗《望庐山瀑布》导入,通过对望字的品味,引出对课题中“听”字的初步感悟。而全篇教学的展开更以“听”字为基本立足点,以“大自然杰作”为基本感悟点,对“三听”瀑布过程进行深入细读。比如第一句抓住 “只”字展开多层次体悟,感受水声之大。第三句,紧扣“听”字,作者仿佛还听出了什么?让学生进行想象拓展和充分感悟,补充文本不足,拉动了情感,训练语言。
二、潜移默化,渗透学法、写法指导,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成长。
(1)第一句中“深抓这声音像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告诉学生作者也有想像,并把这份想像写了出来,继而通过多层次的读,感受这份想像美,声音美,作者的文字美,从而渗透写法指导:通过想像描绘事物。
(2)课前导入中,复习引入概念“移步换景”,并通过对三听瀑布的解读,感受观察点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学习感悟“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渗透着写法指导。
(3)培养“阅读审题能力”,“阅读概括能力”。
课题是文本的文眼所在,它最浓缩地反应了文本的精神内涵。然而我们的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课题,直接读文本。所以应当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品读课题。教学中从《望庐山瀑布》的望字出发,抓准课题中的“听”字,有节奏,抑扬顿挫地读,教学学生抓住重点,品读课题。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其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和形成,是相当要紧的。教学中从“听的地点”、“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三个角度教给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读占熬头”,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理解内容,那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教学中通过多个层次的读,有个体读,有引读,有男生读,女生读,更有整体读,以达到文本内容的感悟与理解,感受黄果树瀑布的魅力与风采。
四、读写结合,升华感悟。
写应是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特别是小学高段读写更应当有机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我设想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想像,学着课文描绘声音的样子,自己来写写你听到了什么?想像到了什么?以期达到读写的真实结合。
五、多角度围绕“听”字,感悟“大自然杰作”魅力。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给学生多个语言训练的冲击点,有眼到的“文字冲击”、“视频冲击——瀑布视频”,有耳到的“听觉冲击——低音提琴”,共同震撼人心,达到心到,再促成口到——多层次、多方式地读,最后到达心灵的回归——沉醉。
六、教一半,学一半,引领学生自学。
教学环节的最后一步中,我有这样一段引领语:“这节课我们就从“听”的角度领略了黄果树瀑布的风采与魅力。其实,文中还有从其他角度展现瀑布神韵的地方。愿同学们与美文相伴,再来一回——黄果树听瀑。”这样说,是设计思路中“激发学生追求美”的体现,试图由此引导学生再去自学美文。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意识,学生会不会,能不能真去再读读这篇美文,恐怕也得有我前面的教学是否吸引住学生来决定。
教学中的不足:
教学比较急,自我感觉教学一直在赶着走。
对于瀑布声音的概括,感觉太生硬,还有老师牵得太牢,可以更开放一些。
写的环节,原来试图是通过想象来写自己听到什么,想象到什么的,可能是因为自己说得不够清楚,或环节设计上尚有不足,今天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是在模仿课文最后一句话来写。所以这一点是比较遗憾的。
小学生5年级黄果树听瀑布篇四: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黄果树听瀑》课件
小学生5年级黄果树听瀑布篇五:黄果树听瀑公开课优秀课件
小学生5年级黄果树听瀑布篇六:五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
小学生5年级黄果树听瀑布篇七:黄果树瀑布课件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小学生5年级黄果树听瀑布篇八:五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
小学生5年级黄果树听瀑布篇九:苏教版五年级语文《黄果树瀑布》PPT课件
小学生5年级黄果树听瀑布篇十: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PPT课件新
上一篇:人教版 三年级 四边形复习
下一篇:《曹刿论战》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