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复杂的眼光看什么都复杂

| 课件 |

【www.guakaob.com--课件】

用复杂的眼光看什么都复杂篇一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课件》

用复杂的眼光看什么都复杂篇二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用复杂的眼光看什么都复杂篇三
《用哲学的眼光看我的专业》

用哲学的眼光看我的专业——测绘与地理信息

1351236 魏春晓

哲学没有固定的定义,也没有固定的内容。哲学更像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考并且在此基础上再次思考的过程。我们通过拆分整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逐步获得一个最大可能接近真相的图景。测绘与地理信息听起来工科特性显著,但在我看来,这个专业也有着其内在的哲学属性,越是了解我的专业,越是能感受到其独特的哲学魅力,这种魅力同时也推动了我对测绘与地理信息的理解。

我们对我们所生活的两个世界——外在的世界和内在的世界了解少之又少,我们的生活只是整个生活的一部分,正是这种对未知事物的“令人敬畏的无知感”,促使着我们去观察、思考、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总体而言可以归入两个方面,理解世界,理解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处的位置。为了去理解世界,我们尝试着去观察世界。在测绘领域内,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途径去观察世界,例如用全站仪经纬仪去量测,用雷达去定位,用航摄飞机去获得航片,用卫星获得卫星图像等。诚然,利用这些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的世界,只是整个世界中微小的一些碎片。但是这些碎片,通过加工和整合形成的那一小部分的世界,加深了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我们对未知的畏惧感。通过这些方法和途径,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我们要把这些信息全部接受吗?显然不可行,那样太愚蠢了。首先,我们无法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其次,海量的信息会让我们倍感负担。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内心深处怀疑的本能促使我们去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我的专业中,由于各种观测因素的不可控性,难免会在观测结果中混入粗差。我们规定某个指标或某个范围,当某个观测值超出界限时,我们将其定义为粗差,也就是错误的信息。我们用稳健估计剔除粗差,从剩下的观测值提取一般性的结论来拟合事物的发展运动规律,并求取参数的最佳估值。而参数的真值,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得到。世间上的事物,并不是都像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那么确定无虞。这种随机性让我们无法确信我们拥有的就是事实。我们只能通过各种方法去拟合推估、逼近真实。

在逼近事实过程中,测量人提出了“权”的概念,即某事物的重要程度。美国哲学家拉尔夫佩里提出过一个看法:要知道任何真正的物体是什么,我们必须认识它。达成这个目的有两个难点:我们怎样才能确定哪些事实是真实的?我们怎样才能确定哪些事实是重要的?而测绘与地理信息专业对这两个问题都提出了一定程度的解答。

其次,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测绘人也有其有效的处理方式。我们对地理信息划分层次、类别,建立索引查询空间属性信息,利用“金字塔”模型得到我们需要的数据,根据样本的形态来估计母体(整体)的形态等,这些方法让我们将杂乱的信息整合成一个复杂但是脉络清晰的系统,也就是地理信息系统。

人类寻求对世界的认识,并不仅仅单纯为了满足知识上的需求,更多地是想理解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除了获取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处理之外,测绘人还在寻求关于“在

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研究地球的形状和重力场,建立各种各样的坐标系,利用卫星定位导航,让用户实时了解到他的位置。这里说的位置,不仅仅指XY坐标,当一个人知道他在哪,他的视角就不再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而是以一种“全景”的观点去看待事物,看待自身,看待他相对于整个大环境的位置。在确定位置时,时效性被放在至关重要的部分。恩格斯曾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任何脱离时间的空间位置将会失去它的意义。因此测绘人致力于时间与空间的密切结合。我们研究时间序列构建动态模型,挖掘蕴含在时间域中的信息。我们不断更新LBS(基于用户位置服务)数据库,确保用户位置的时效性。

测绘与地理信息的哲学性,无法一一详述。它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深奥的哲学。从哲学的角度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测绘地理信息这个新兴的专业。在哲学的高度看测绘地理信息,也有助于其更完善、更合理。

用复杂的眼光看什么都复杂篇四
《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几点思考

溧阳市后周小学 葛丽艳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学习领域的内容,课程的学习要发展学生六个核心的素

质,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

是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新课程培养这一人的基本素养是多么重要。

那么,什么是数感?《新解读》中指出:“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

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

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我

想通俗一点说,就是指对数的感觉、感受、感情,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以及数的运

算有敏锐的感受力。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刻画客观事物,善于捕捉事物中蕴含

的数学特征。它可以帮助学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效的策略。

数感在数学学习中的有什么作用呢?

1、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数感让现实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人们遇到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

会将它与数学联系起来,并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即会“数学地”思

考。这既是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数学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可

持续发展。

2.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有了良好的数感,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能够更加敏感,并迅速与已有的知识

体系建立联系。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知识的内化,主动地进行

有意义的建构。进而有利于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要解决的问题中去。

3.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遇到与数学有联系的问题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并用数学

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数感是完成这类任务的重要条件。

不难想象,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那是多么可喜的一件事情,是多

么重要的一种数学素养啊!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体验数感——教学需要引入生活

在数学中数的意义和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运算等等都是抽象的,这与小学

生思维发展特征存在了某种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边充满各种各样的数。

学生生活在充斥着数的环境中,就经常要和数打交道。其实,学生中就经常出现

这样的话语。如:“今天作业真少,我10分钟就做好了。”,“姚明可真高啊,有

2米多吧!”,“一套房子要100多万哪,我家没有这么多的钱。”„„象这样有意

识地把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就体现了数感。走到一个房间,就会对房间的面

积产生敏感等等,正是数感的体现。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在教学认识数时,开展了“天天和数交朋友”辨论会,有的学生慷慨陈辞:“早

晨要看手表几点起床;打电话要看电话号码;进教室要看几楼几班„„我们每天

不和数打交道就不行”。

再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

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学号、生日、身高、体重、鞋号;自己家所

在的街道号码、住宅的门牌号、汽车和摩托车牌的号码、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居

住区的邮政编码;自己喜欢的某本故事书有多少页、1页大约有多少字,到菜市场买菜,各种菜的价格;到商场购物要看商品的标价付钱,这些标价、购物的钱款都是有具体意义的数。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数的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数感——教学需要定量研究

如果说把生活引入让学生凭经验直接感受数的大小、数的状态,这种数感肯定是初级的形象直觉体验,是学生原始认知的表现,那么要使学生知识内化发生质的变化,建立较高水平的数感就必须让学生对数的作定量研究。这种研究要建立在学生生活丰富的生活背景上,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学去刻画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状态,并从中进一步认识定量刻画事物的方法,从而建构一种比较稳定的,有一定数学思考价值的数感。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都有组织过“区间套”的游戏活动。如:老师在多媒体屏幕上显示钢笔、笔记本、书包等,让学生猜测他们的价格。学生甲:“钢笔价值5元”,学生乙:“低了”。 学生甲:“10元”, 学生乙:“高了”。 学生甲:“ 8元”, 学生乙:“高了”。 学生甲:“ 7元”, 学生乙:“低了”。 学生甲:“ 7元5角”, 学生乙:“对了”„„这样的游戏既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用新信息对数的结果做出积极判断,又可以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从而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例如有位教师教学估算的一则片断:要求学生用一定的办法估计出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是多少?一堆黄豆有多少粒?1208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从你家到学校大约要走多少步?980步大约有多长?70岁的老大爷已经活了多少天?等等这些估算的结果不是一看就明白的,它需要把握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找出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对数进行运算,从而对事物有一个数量上的概念 。当一个学生对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和70岁的老大爷已经活了多少天结合起来看的时候,不禁感叹一声,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就几万字,而70岁的老大爷才活了2万多天。我们真的要好好学习,珍惜每一天。可见这样的定量研究对学生建立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强化数感——教学需要让学生操作与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和培养数感”。心理学家也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形式的探索机会,通过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强化数感,用实践操作打破从概念到概念、推理到推理的抽象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感的体验。

1、动手操作,为解决问题而选择恰当的算法

如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操作活动:

(1)称一称:学生动手称苹果(1千克)、盐(500克,2袋)、洗衣粉(250,4袋)。

(2)数一数:学生数,千克盐有几袋?1千克洗衣粉有几袋?1千克苹果有几个?

(3)掂一掂:学生用手掂自己称的1千克的物品,再在组内交换物品掂,边掂边闭上眼睛体会1千克有多重。

(4)找一找: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三个外形一样而重量各异的盒子,要求学生不能用秤称,保能用手掂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

通过以下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触摸”了数学知识,体验到“1千克”的实际重量,获得了亲自感受,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借对苹果等重量的感受来体会1千克究竟有多重,从而利用这种直接经验去测量其他物品的重量,培养了学生的,为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在现实情境中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丰富学生之间对数感深化理解。 例如,在实际测量中,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测量长方形花坛的长和宽,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出了花坛的长和宽。在课堂交流的时候,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有的学生直接用卷尺量;有的学生先测出一块砖的长度,再数长和宽各包含多少块砖,用每块砖的长度乘砖的块数得到长和宽的长度;有的学生先测出1米长的绳子,再1米1米的量;还有的学生使用步测的方法。在交流中,大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进行交流,同时体会别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从不同角度感知一定的长度,发展了距离感,也增进了数感。

四、升华数感——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例如,在一节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创设情境,如:春天来了,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呢?“春游。”学生齐声回答。在组织春游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或者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想出了很多问题,有租车问题;有购票问题;有计算耗油量的问题;有根据路程与速度估算时间的问题;有设计路线的问题。学生从多角度考虑,设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的合理性做出了解释。学生们解决问题时,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细致周到地考虑到了每个方面。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构成建立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强化数感。

数感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良好的数感需要长期的培养与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建立良好的数感,对今后遇到的各种问题能进行“数学地”思考,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丁锦华《数学课程标准与发展学生“数感”》《小学数学教育》2002

用复杂的眼光看什么都复杂篇五
《哲学与生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用复杂的眼光看什么都复杂篇六
《14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用复杂的眼光看什么都复杂篇七
《用艺术眼光看世界》

用艺术眼光看世界

用艺术眼光看世界行不行?这类似于问用科学方法研究美学行不行吧?我认为这无法单用谈话答复,必须同时有实践。脱离实践,可以是学术研究,但对思想不会有多少实际效益。 艺术家好像是反对科学的分析和哲学的抽象的,例如泰戈尔。他认为科学是以抽象的割裂破坏了天然的美和人为的艺术。然而艺术不全靠天才,是要学习的。可以不学而能和无师自通的也许只有散文、小说、新诗。说艺术反对科学,反对抽象,反对分析,那恐怕是有点误会。艺或艺术是讲整体的,和宗教一样,但又是可以分析的。创作和鉴赏都有过程,可以分析。科学要求分析。分析是为了理解整体。宗教如佛教,最讲整体,也最爱分析。 20世纪的科学理论越来越像哲学,哲学也愈来愈趋向科学。鉴赏艺术看整体,讲解和理解艺术靠分析。不分析就一句话也说不出。宗教信仰、科学研究、哲学思考、宇宙、世界、人、事都可以这样看,是整体,又可分。若用艺术眼光看世界,会不会看成这样?艺术必带感情。看世界能不能不带感情?从这一点说,艺术是不是与宗教同科?艺术品并不都是光彩的,也有阴暗的,有高尚的,也有低下的。有光就有暗。先是怎么看,看成什么样,以后才会有是美,是丑,是善,是恶,等等价值判断。那时就有价值标准了。看的过程可以是自觉的,而多半是不自觉的,是可以用语言说的,如同感情,如同信仰。艺术眼光当然只是一种眼光,不能排斥其他眼光而独霸。美育或艺术修养可以有宗教功能。艺、艺术,能使人入迷。,但美育代替不了宗教。可以有人脱离艺术,艺盲,很少有人完全没有一点宗教感情。信什么,不讲道理,这本身带有艺术性。入迷,不过自己决不以为是迷,反而以为是清醒,觉悟,悟了道。艺术也是一种道。 简单说我的想法,那就是:用科学眼光看世界。世界是有规律运行的结构,可以由人分析,可以由人认识,理解,不过很难穷尽,也许根本做不到。用宗教眼光看世界,世界是由主宰支配的,依照主宰的意志而运行的(佛教在理论上无主宰,在实践中仍有主宰)。科学和宗教这两种对世界的看法有很大差别,但不是对立的,而是并行的。宗教徒可以研究科学(如唐朝一行和尚)。科学家可以是宗教徒(如哥白尼神甫)。用艺术眼光看世界,世界是变动的复杂的艺术品。创作者不知是谁,但不是主宰。世界没有主宰,不过有规律,可以分析,但创作有步骤而无规律,鉴赏不依靠规律和分析。可以认识,但不能有完全确定的认识。因此,艺术类似宗教,可以入迷,甚至必须入迷,但又接近科学,可以不受主宰支配。 古今中外的普通人,大多数人,对世界的看法是接近宗教的。较少的人是接近艺术的。更少的人接近科学。最少的人接近哲学。科学很

难像技术那样普及。技术接近艺术。哲学是普及往往是宗教。<BR>

用复杂的眼光看什么都复杂篇八
《用庄子的眼光看名利职场》

用庄子的眼光看名利职场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二十一世纪评估各个国家人民生活的好与不好,已经不是过去简简单单GDP,还要看GNH,就是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指数。

也就是说,评估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富强,不能单纯看经济上的增长速度,更要看每个老百姓内心的真实感受——生活是不是安定,过的快不快乐,他们是否认同于他们现在的生活。 有几个数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国家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调查,当时我们国民幸福指数只有64%左右。

一九九一年再次参加调查,这个幸福指数提升了,到了73%左右,这得益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和很多改革措施的实施。

等到了一九九六年再次参加调查时,发现这个指数下跌到68%。

这是一个很令人困惑的事情,按我们常规的思维,物质条件好了,生活富足了,大家应该更开心才是,怎么幸福指数却降了呢?其实啊,这个数据的下降正好说明,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有可能存在极为复杂的心灵困惑。 那我就想知道处在物质需求日益增长的年代的我们到底受哪些困扰。

其实我认为我们有太多东西无法超越了,人这一生,要想过上无拘无束的日子,达到庄子逍遥游的境界,首先要勘破的,就是名利。

先说一个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江边的金山寺,当时的方丈叫法磐。 就问他:你说这长江中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要过多少条船啊?

法磐说:只有两条船。

乾隆皇帝又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

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来来往往就这两条船。

就像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一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除了利,就是名了,多少人南来北往,一生追求的就这两个字。

那么庄子是怎样看名利的呢?整部《庄子》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这7篇内篇可以肯定是庄子自己写的,外篇15篇认为是庄子的弟子写的,杂篇11篇被认为是深得庄子真传的这么一伙人写的。在名利场中,古人是怎么做的呢?

在逍遥游里面讲了这么个故事“尧让天下于许由”。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尧被中国古人认为是圣人之首,是天下明君贤主的代称。许由呢?是一个高人隐士,也有人说许由是尧的老师。

庄子这样说的: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熄;于其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于其泽也,不亦劳乎?当太阳出来的时候,我们还要打着小火把出去照路吗?这显然是多余的,当天降甘霖的时候,我们还要一桶水一桶水提过去浇吗?这显然做的是无用功。

尧很诚恳,说: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为,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

你看,这辞让的可不是小官位啊,要把天下交给许由,那按咱们的想法,好纠结。

可许由怎么做的呢?他只是淡淡的回答:算了吧,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要去代替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这名啊,是实的宾客,我就为这宾客而来吗?

许由接着又说了这么个比喻: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他说这小鸟在这么大一片森林里面筑巢,它真正用得到的,不过是一根小树枝,偃鼠在河里喝水,装满了它的小肚子,它也就走了。

可见名在许由这还真不能算是一回事儿。

这次天下没让成,在《让王》里面又讲了这么回事: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

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让我来做天子,那还是可以的。不过,我正 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病症,正打算治一治,没有空闲时间来治理天下。这什么意思啊,我有病,不能给你去治理天下我身体要紧,你啊找别人去吧。

也许有人会说,他们都是圣人啊,我一平头老百姓做起来多难啊,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谁一出生就是圣人啊。这种道理也不见得有多难做到。大家心里自己做一个统计,自己这辈子不论给你东北麦田还是东北粮仓,我们这一生真正吃到肚子里的东西能吃多少呢,不管你是住的300平米的豪宅还是几千平米的别墅,我们实际用得上的空间其实和别人一样。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就好像一匹白马从门缝里跑过去,那样的倏忽一瞬一样,人这一生也就三万多天,活四万多天你出去吓人啊。

那这么短的流光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要怎样过活呢?庄子面对这个问题给我们提供一个态度,那就是——达生。

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是 什么意思呢?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这一生,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要用此生的光阴去追求了。

那有人就问了我认为没有价值我还去追求吗?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为声明所累,有的时候我们趋同于社会的价值,人这一生,为了心中无以为的事情,我们就为了一口气,去追求得还少吗?

有时候,一个孩子。他会为了他一个并不喜欢的专业,但这个专业可能在清华,所以说我宁可服从调剂在清华读一个我并不喜欢的专业,家长说我儿子是清华的,孩子说我别着清华的校徽。但他心中会有一种隐痛,他真正喜欢的专业可能在他填第二志愿的那个学校,但此生他错过了。

也有些时候,一个男孩子会为了满足于他人的一种眼光娶一个白富美,一个女孩子同样为了他人的眼光嫁一个高富帅。仅仅是为了众人的眼光和心里的虚荣。

所以说要真正做到“达生之情”能够不去追去生命中“无以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所谓无奈何就是那些无可奈何,命运达不到的目标,放下我们心中那点较劲的东西,不跟有限的时光计较一种真正达不到的目的。

在艾尔基尔这个地区,山里的猴子经常会跑到农田里面祸害庄稼,其实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多储存点粮食,好过冬。那他们那里呢就有一种独特的捕猴子的方法,就是放一个空瓶子里面装一把大米,这方法的绝妙之处在于猴子的爪子横着放进去,没事,很宽敞。但是当它们攥紧拳头,就被困住了,出不来了。因此呢那里的农夫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一大群猴子手中抓着把大米跟那个瓶子较着劲。这只是一幅群猴图呢?还是一幅世相图呢!

试想一下,猴子松开手,他的手就能出来,可是没有一只猴子愿意这么做。我们今天又有多少人像那些猴子一样为了心中无以为,为了此生达不到的目标在较着劲呢?

名利二字,又有多少人看得破啊!我的体育老师张莉(太极)上次课堂上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到省里做评委看到那些个老评委就跟看仙人似得,他们不去追求别的什么东西了,欲望也少,我们教学生大多是年轻的时候教武术,叫散打,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不想再动那些个刀枪剑棍,对于世上那些个名利也看淡好多,可能你们现在还会去追求奖学金什么的,但真正想明白了也觉得没什么。

那我们听这种话是不是跟听仙人讲故事似的呢?不是的,这种人在现实中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但有的时候我们会不为人理解,因而改变了自己的坚持。

我曾经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他的朋友跟他打赌,说:你今天在你屋里面挂一个空鸟笼子,挂上一些天之后,你非养鸟不可。他说:不可能,养鸟是我的一个兴趣问题,是我的一

个生活爱好。

他朋友说:那我们打个赌吧,你挂个鸟笼子试试。

他就真在屋里挂了一个鸟笼子,从他挂上去的那天起,到他们家来的客人不经意都要看一下他们家那空鸟笼子,然后就问:哟,你们家鸟死了?还是飞了?你原先养的什么鸟啊?要不我再给你送一只新的啊。那人就忙跟人解释:没有没有,我原先就没有养鸟。后面又有人来了:哟,空鸟笼子还挂在这,你特伤心吧,你那鸟死了多长时间了,唉你是不是不会啊,我给你买本养鸟的书,就给他搁那了。再过些天就有人捧着小鸟来了,大家看空一笼子挺可惜的,你家是不是养猫了,猫把鸟给吃了吧,还是你们家喂食喂得不当鸟撑着了,你看,我不光送了鸟,还有鸟食,我告诉你怎么养鸟。后来就因为这个空鸟笼子,大家就不是随意谈这个事了,来的实在不堪其扰,没过一星期,他说:算了,我就养一只鸟吧省的别人总问我怎么回事。所以这个空鸟笼子真的就养上了鸟。

这像是一个寓言吗?其实它多像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原先都在想坚持一种生活方式,我决不妥协。

有些人在单位里头说,我单位在十层,我就坚持锻炼身体,我就不坐电梯,你在爬楼梯的时候别人跟你打招呼很奇怪。哟,你怎么那么请高啊,你是不是怕有烟味儿啊,你是不是不愿等电梯啊,你今天上班迟到了吧,你为什么一定要爬楼梯啊。当很多很多人在说的时候,你终于忍不住去坐电梯了。其实这就跟空鸟笼子里面养上鸟是一个道理,我们为什么会改变呢?是因为我们内不化的力量太弱了。

当我们真正肯定一个道理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实行它。坚持内心的主张,正如庄子所说:外化而内不化。意思是生命一定要有所坚持,生活可以随遇而安。

用复杂的眼光看什么都复杂篇九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_经典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62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