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拔河的句子。

| 活动总结 |

【www.guakaob.com--活动总结】

关于拔河的句子。篇一
《拔河比赛活动作文》

关于拔河的句子。篇二
《关于举办员工拔河比赛的通知》

关于公司举办2011年员工拔河比赛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

为了丰富在职员工的多彩生活,公司特举办一次拔河比赛,提供展现集体风采的舞台,通过拔河比赛发扬团队精神, 促进在职员工之间的交流,增强凝聚力,以提高在职员工合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现将本次比赛具体事宜通知如下,请各部门积极组队参加。

一、 活动地点:公司室外场地(具体场地待定)

二、 报名及比赛时间

报名时间 2010年1月4至10日

比赛时间 2010年1月12日(暂定)

三、 参赛资格

公司全体员工,自愿报名

四、 比赛流程

1. 各参赛队伍清点人数,列队待命,由各队推选一人代表本队抽签

2. 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及相关事项

3. 按照抽签的顺序开始比赛

4. 宣布比赛结果

五、 组队

以部门及少数部门混合为单位组成参赛队伍。

六、 比赛方法及规则

1. 比赛实行淘汰制,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三局两胜定胜负,比赛双方由各自

抽签决定,如果比赛队伍呈单数,将直接晋级,进入决赛的队伍进行循环赛,决定出前三强。

2.比赛不限时间,一直到能判断胜负为止;比赛分淘汰赛、决赛。

3. 淘汰赛分二组,每组两队,抽签决定比赛队伍,三局两胜定胜负,第 一局必须事先抽签来决定场地,第二局场地交换,第三局抽签决定场 地,每组比赛胜队进入决赛。

4. 拔河道为水泥地上画5条直线,间隔为1米,居中的线为中线,最外 两边的线为河界,内两侧线为胜负线。

5. 每局胜负判定:当中心红线被拉到距中心线1米胜负线时,比赛结束。

6. 由各部门主管安排人员,并将参加人员带到比赛地点及维持秩序。

7. 要求每个部门都要有人员参加,尽量全体都参与。

七、 奖项设置

获胜队队员每人奖励价值30元奖品。

八、 注意事项

1. 比赛时由于双方都是用力拉,所以拔完一场后不可立即松绳,以免造成

对方队员受伤,各队负责人谨记,并转告给各队队员。

2. 各队需努力完成比赛,不可有弃权、缩水现象。

3. 比赛要做到文明比赛,遵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以上比赛报名程序:个人报名至本部门,由各部门统计好人数后,报至综合部。

江苏宝力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关于拔河的句子。篇三
《《拔河 看图写话》课件》

关于拔河的句子。篇四
《第二讲 写完整的句子(2)》

第二讲 写完整的句子(2)

班级 姓名

一、

小知识:

什么和谁:

什么一般是指事物,即我们所说的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东西;谁一般是指人。 怎么样和干什么:

怎么样一般是指事物存在的样子,如性质、形状、颜色、大小等;做什么也叫干什么,一般是指从事某种工作和活动。

1、谁(什么)//怎么样 例:爸爸//爱抽烟。 玫瑰花//香。 2、谁(什么)//做什么 明明//做作业。 大熊猫吃竹子。 二、

小练习:

(一)按要求写句子: 1、(谁)(怎么样)

2、(什么)(怎么样)

3、(谁和谁)(怎么样)

4、(什么和什么)(怎么样)

5、谁做什么

6、什么做什么

7、什么和什么做什么

(二)把句子补充完整:

1、汽车2、驯兽员和大熊猫在3、林林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我 (在什么地方)

2、 (什么时候)

3、 4、在海边,方方看见了 三、

加把劲:用(谁)(怎么样)的句式介绍熟悉的人的一个特点,如:“弟

弟很胖。” 、“奶奶爱唠叨。”……你能说出多少呢?

四、

多写写,作文不愁:

要求:1、从上面的句子里选出一句,作为作文题目,写出人的某一方面的特点,

注意用一、二个事例将这一特点写具体。

2、注意条理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

五、

佳作欣赏:

调皮的表弟

我有一个表弟,今年五岁,身体又矮又胖,眼睛又大又黑。他长得虎背熊腰,

真像一只可爱的熊猫,我给他起了个雅号——盼盼。

盼盼很顽皮。每次到我家来,不是爬上爬下,就是翻箱倒柜,还总觉得自己

有道理呢!

有一次,“盼盼”来到我家后,一头钻进妈妈的房间,他把妈妈的口红、指

甲油都搬了出来,对着镜子乱涂乱抹,然后拿支钢笔当话筒,爬到床上又唱又跳。他妈妈瞧见后,把他从床上拖下来,狠狠地抽了他两下屁股。“盼盼”委屈地哭着说:“干么打我!我是义演,支援灾区!”我妈妈也帮腔说:“‘盼盼’为灾区义演,你不表扬他,还打他。真不该!” 大家听了都笑了。

请认真读文章,说说哪些句子写出了表弟调皮的特点的。

关于拔河的句子。篇五
《龙应台:灾难和教育的拔河》

龙应台:灾难和教育的拔河

2007年2月《财经》

我最常被香港大学生问到的问题是:我们要怎样建立自己的文化素养? 重点是“自己的”,以有别于从前殖民地所灌输的。台湾大学生最常问的是:面对全球化,我们要怎么做好竞争的准备?中国大陆的学生,问的是,现实和理想差距这么大,我们何以抉择?综合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大哉问:21世纪的大学生,面对全球化的新秩序,应该有些什么“基本配备”? 70年代的大学生

我是20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那个时代的台湾大学生,懂得很少可是心志疏旷。假装深刻的人,譬如我,手里拿着书──故意让人看得见封面──可能是尼采的《查拉图司特拉如是说》,或者甚至是英文版的Beyond Good and Evil。尼采“上帝已死”的宣布我们会煞有介事地讨论,在潮湿闷热的夜晚,同侪之间会为这样的文字争辩:

山上的树

查:你为什么害怕呢?──人和树原本都是一样的。他愈是向往光明的高处挺升,他的根就欲会深入黑暗的地底──伸入“恶”中。

少年:我想我是改变得太快了,今日的我推翻昨日的我……当我登临高处时,才发觉自己的孤单,没有人同我说话,落寞之双使我冷得发颤。我究竟想在高处寻找些什么? 智者

精神乃是生命的自我挣扎,生命因自身的折磨而得大精进──这你明白吗?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可能放在床头,靠着一盏廉价的塑胶台灯。存在主义彷佛为我们青涩的迷茫找到一个气质相配的解释:

人除了必须是他自己之外,其余什么都不是;人孤独地被弃置在这个世界,处于无穷无尽的责任当中,没有任何奥援,人除了建立自己之外,没有别的目的。

我们试图去理解他的“虚无”和“孤独”,却并不真的明白,透过对“虚无”和“孤独”的阐述,萨特是多么积极、多么入世的一个行动者和反抗者。“存在先于本质”成为知识青年之间最流行的思想标语,挂在我们的嘴上,但是我们哪里真的知道他在“存在主义和人文主义”里说的究竟是什么。

15年之后,我在欧洲看着柏林围墙崩塌;从前奉命固守国土、射杀逃亡者的东德士兵受审,法官判他有罪时,给的理由是,“个人良知超越国法;每一个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突然想起当年看不懂的“存在主义与人文主义”── 这不就是萨特的意思吗?他不是说,“人是什么,端视人做了什么”。我们固然有绝对的自由,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无所依靠也无所逃避,必须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绝对的责任,特别是为他人的生命负责。所谓“虚无”

只是存有的必要条件,但生命的意义并不停止在虚无中。

不特别假装深刻的人,也逃不过胡适之和罗家伦这样的“五四”学者的影响。我不知道有多少当时的知识青年是拿那本薄薄的《新人生观》来作馈赠情人的生日礼物的。书写在仓皇狼狈的1940年初,却极为笃定地对70年代不知愁苦的青年耳提面命:

(在中国),思想不曾经过严格的纪律,因此已有的思想固不能发挥,新鲜的思想也无从产生。正确的思想是不容易获得的,必须经过长期的痛苦,严格的训练,然后才能为我所有。思想的训练,是教育上的重大问题。

漫天炮火、颠沛流离之时,罗家伦对大学生谈的竟然仍是“道德的勇气”和“知识的责任”,还有,“侠,出于伟大的同情”。大学生要有道德的勇气,然后能在昏暗板荡中辨别是非。大学生拥有知识,影响社会,所以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起特别的责任。“侠”,则是关心公共事务,有肩膀扛起“大我”的未来。大学生具有侠气的人格,才能促进政治改革,国家才有希望。

我也曾经多买了一本《新人生观》,万分郑重而且想必深情款款地送给当时的情人,书扉上的题字也依稀记得:

勿草草人生 应台1971

那人后来就草草不知去向。

不看尼采和萨特,不读《新人生观》的学生,也绝对逃不过“蒋总统嘉言录”的全面笼罩。你说他是“政治强人”?那个时代的“政治强人”却是个虔诚的王阳明心学的崇拜者。他让大学生背诵的是这种既难念又难记的句子:

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

跟萨特的哲学,看起来还真有点像。

70年代的大学生——当然不是全部,但每个时代有它的时代精神(Zeitgeist)──对现实世界懂得不多,但是他们对思想的境界有所向往,很容易赞成艾莲娜。罗斯福语带讽刺的说法:“大头脑讨论思想;中头脑讨论事件;小头脑讨论人。”①

不是教育,就是灾难

从罗家伦到70年代,中间是30年。从70年代到今天,中间又是30年。在距离罗家伦《新人生观》的60年后的今天,我们70年代的大学生能对今天大学生说什么呢?

60年间,有两个关键的变化。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主观念的推动,教育得以普及化、平民化,大学教育不再是菁英教育,大学生不再是“救亡图存”的众望所归。在“人人都能上大学”的结构里,大学生逐渐从顶天立地的国家栋梁转化为井然有序的螺丝钉── 在① Great minds discuss ideas; average minds discuss events; small minds discuss people.

民主开放的社会里,家国重任的屋顶依靠的不是几根宏梁巨柱,而把重量分摊给了无数的小钉细目。

小钉细目变得重要起来。

在这样的结构里,教育的目的──从小学到大学,便很清晰:君权时代你必须培养贵族和菁英来领导国家,民主社会的有效运转,却得依靠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公民,知道如何行使他的权利和义务。用教育来保障民主制度,最早也最精彩的文献大概就是公元前431年雅典国王Pericles的“阵亡将士国殇演讲”里所揭示的:

(和斯巴达比起来)我们的制度尊崇多数决,而非少数,这就是为何它被称为民主。在我们的法律前,人人平等,阶级和贫穷都不能凌驾于能力的表现,有能力必被拔擢。我们非但享有政治自由,更享有私人领域生活不受干扰的权利。我们极端宽容,却不流于混乱……我们培养品味但不失之奢华,我们学习知识但不流于无力……我们的公民勤于工作,但对于公共事务又极具判断仲裁之能力。其他国家把公民的意见当作欲去之为快的“麻烦”,我们却认为公民参与是智慧决策的必要前提。

观念之前进,态度之自信,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里闪闪发光,比21世纪任何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统演讲还要气魄从容。

也是基于对公民教育的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历史学家H.G.Wells在《历史大纲》(1920)里写了这一句话:

人类的历史愈来愈是一种灾难和教育之间的拔河竞走。②

这句话不断地被政治领袖引用,因为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育的重大功能:培养有知识、有思辨力、有担当的公民。唯有教育,可以避免因愚蠢和偏执而起的血腥灾难。

我们所存在的社会,是一个有歧异纷争的社会;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有战争威胁的时代。眼前的歧异纷争会走向和平还是战争,决定在我们──“人是什么,端视人做了什么”;“每一个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发现,30年后,竟然又绕回到青年时期读到的萨特。然而这并不奇怪。萨特打过仗,当过德军的俘虏,九死一生地逃亡,又积极地从事地下抗敌工作。他太清楚战争与和平在一线之间,一念之间。

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包(Eric Hobsbawm)在《极端的时代》里指出,20世纪直接死于错误的统治者或政府决策的,有一亿八千万人。如果政治领袖不知道“人类的历史是教育和灾难之间的拔河竞走”而怠惰教育,如果负责教育的人不知道培养有思辨力、有理想和担当的公民是教育的核心目的,如果我们的青年人不知道历史的后果其实就来自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这一代人,谁说不可能和罗家伦、萨特一样,又成为战争的一代呢? 全球,就是自己的小村 ② Human history becomes more and more a race between education and catastrophe.

罗家伦时代到今天的60年间,第二个关键而巨大的时代变异,是全球化。科技的发达不仅只改变了空间距离,更颠覆了60年前的国家主权观念:

一个希腊人可以自由地移居法国或欧盟任何一国,在那里永久居留,他可以就业置产,可以投票选举,甚至可以自己参选。跟他谈传统的“爱国”,从哪里谈起?他要效忠哪一国?

一个21世纪的孩子,很可能父母分属不同国籍,自己又出生在第三国,在第四国受教育,在第五国和第6国成家立业,妻子属于第七国,他的子女则拥有第八国和第九国的护照,最后他在第十国埋葬──请问,他要“爱”哪一个国家才叫“爱国”?

一个国家领袖,可以在政权倒塌之后,被国际法庭通缉,审判,他在位时的所有庄严不可侵犯的法律条文和道德规范被彻底推翻;民族国家,显然也不再那么绝对。

石油的价钱和货币的浮动可以影响全球经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可以让一个国家改变国策;一个地区的传染病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可以挑战国土疆界;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环境协定可以挑战国家主权,迫使个别政府妥协;一个国家的稻米政策可以影响几万里外另一个国家的国民生计;一个海域的污染可以威胁到万里外另一个海域;百万的商人在外国注册,向外国缴税;千万的移民在流动迁徙,更换国籍;成亿的人在网上接收讯息,拆穿了自己国家的谎言; 饥荒和疾病、战争和屠杀,以及饿死的孩子的无辜的眼睛,在罗家伦的时代,只有发生在自己的村子时才会得知或者目睹,今天全来到眼前,无处闪避;北极的冰山融解,全人类惶恐战栗。

全球,竟然就是自己的小村。

21世纪的震撼,就是全球化。在今天的时空,我们突然发现自己站立在全球村的土地上,如果今天仍旧跟公民只谈如何爱自己的国,就犹如在一株大树的顶端全力筑巢,浑然不知大树的中节冒烟起火,大树的底端树干正被一把天一般大的钢锯锯着。

为何CEO

怎么面对全球化的大浪来袭而不被淘汰,显然已经是很多人的焦虑来源了。针对这种焦虑,各形各色的因应全球化“指南”成为21世纪的显学,题目叫“迈向卓越”或“菁英必读”的书籍和杂志永远被摆在机场书店进门最显目的展示台上,告诉你如何往上爬,变成跨国企业的高级经理人CEO。

我讶异的是,为什么全球化的挑战是以这种面貌出现呢?

这里有两个明显问题:第一,何以你只看见强者却看不见弱者?跨国企业的发展固然促进全球经济和信息的快速流动,但是它同时蕴含着阴暗面——譬如全球经济游戏规则的不公平,譬如强势经济带给弱势经济的文化倾斜,譬如儿童劳工的人权和大企业对落后地区的剥削等等。为何“指南”只教你如何加入全球化的“强者”队伍,却不教你如何关注全球化的

弱者,为他们说话,为他们行动;为何不教你如何加入先觉者的行列,检验全球化的竞争规则,批判全球化的恶质发展?

问题之二是,何以你只看见“竞争”却不看见“合作”?我们都知道,在一条逐渐下沉的豪华轮船上去抢它电影院里最好的位子没有意义,那么在全球暖化、海面上升的地球村里,缺乏宏观与深忱思维的竞争又有什么意义?全球化真正的议题是人类如何透过合作来保障地球环境的永续可能,透过协商来解决超越国界的贫穷、疾病、战争、人权等等问题,怎么到了我们的书店里,全球化的教战“指南”却只剩下如何在全球化的新游戏规则里竞争得利,抢先挣钱?

全球公民意识

培养“全球公民意识”是一门新兴的学问,很多先进国已经注意到全球公民教育的重要。一个典型的澳洲全球公民教育网页,探讨的议题包括儿童权益、沙漠化、教育、和平促进、环境永续、脱离贫穷、艾滋病、水资源、人权等等。

点进“沙漠化”一栏,首先学的是关于“沙漠化”的常识:

1. 全球1/3的土地属于不可耕的沙漠地。每年有600万公顷可耕地因为沙漠化和土质恶化而成为不可耕的荒地。

2. 全球110个国家受到沙漠化影响。两亿五千万人直接或间接受害于沙漠化,其中大部分是贫穷地区的人民。

3. 27% 的中国国土已经沙漠化,并且每年有2460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沙漠。约4亿人口居住在这些不可耕地上,沙漠化带给中国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65亿美元。全球每年的经济损失大约420亿美元。(联合国资料)

如果学生挑选内蒙古作为研究课题,教学手册建议老师将学生分组,以6个不同角色和立场来进行研究和辩论:蒙古牧民,中国官员,国际环保组织,志愿者,旅游业者,观光客。牧民对沙漠的历史情感、传统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以及他的经济需求,与政府官员从国家治理出发的认知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国际环保组织所注重的环境层面,很可能和当地推动沙漠观光旅游的业者利益有直接冲突。观光客在享受越野车横扫沙漠的同时,又必须要有什么样的常识和价值观,才不会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无知“共犯”?要解决内蒙古沙漠化的急速扩大问题,这6个认知不同、立场矛盾的团体需要如何处理彼此的矛盾,才可能找到真正可执行的解决方案?

认识问题之后,是行动。网页接着告诉学生,在防治沙漠化方面澳洲政府已经有了什么具体作为,联合国以及各国政府又做了什么。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能做什么。 加拿大一个典型的教学网,议题之一是艾滋病的问题。第一步,是知识的建立。

知识,可以是数字和地名的背诵,也可以是复杂思辨的挑战。关于艾滋病的解说,内容竟

关于拔河的句子。篇六
《关于开展拔河比赛的通知》

关于开展拔河比赛的通知

为了活跃校园气氛,丰富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本着“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健康运动”的宗旨,决定举行“迎新年拔河比赛”,现将有关比赛要求、规则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高一、二年级各班。

二、比赛时间

2011年12月中、下旬(比赛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裁判组及比赛地点

裁判:白旭平 庞杰 杨培礼 秩序组:贾建所 各班主任 学生会干部 比赛地点:校电教楼前

四、比赛规则

1、每队15人(男8人,女7人),指挥1人。

2、每场比赛的指令为:“预备”、“鸣哨”比赛开始,再次“鸣哨”比赛结束。比赛胜负的裁定以位于参赛两队中间的红绳越过限制线为准。

3、每场比赛为三局两胜制,到时以红绳偏向限制线一方的为胜。

4、各年级组比赛均采取淘汰制,抽签对决,获胜队进入决赛。

五、比赛要求

1、所有参赛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赛场纪律,尊重裁判。若比赛中出现问题,只有班主任才有权同赛场负责人员交涉。各参赛队由班主任带队,提前5分钟到达比赛场地,裁判组进行检录,各班派专人互相检点参赛人数。

2、比赛过程中,同一场比赛,队员不可替换,不准穿钉鞋,如有违规作弃权处理。

3、比赛过程中,全体同学必须遵守纪律、服从指挥。

4、参赛队员参加比赛时方可进入比赛区。

5、拉拉队员站在统一安排的位置,不可随意走动,更不可进入比赛区。

6、班主任负责比赛过程中的安全。

六、奖励办法

高一年级取前三名 高二年级取前二名(给予班积分奖励,并颁发奖状)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原平市育才中学

政教处 学生会

2011-12-11

关于拔河的句子。篇七
《关于开展拔河比赛的通知》

关于开展拔河比赛的通知

各党支部:

为进一步加强全院职工之间的交流,增强职工的集体荣誉感,提高职工的身体素质,营造团结、奋进、健康的医院氛围,特举办此次拔河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

2014年9月28日下午14:30。

二、比赛地点

老住院部门口空地。

三、赛事组织机构设置

(一)设裁判长1人,裁判1人,负责裁判工作;

(二)设记录员1人,负责比赛成绩记录;

(三)设主持人1人,负责赛后主持颁奖仪式。

四、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800元;

二等奖1名,奖金500元;

三等奖1名,奖金300元;

团结奋进奖2名,奖金200元;

最佳组织奖1名,奖品收纳凳;

优秀奖2名,奖品指甲钳。

五、比赛规则

(一)各支部派出一支队伍参加比赛,共8支代表队;

各代表队组织男队员5人,女队员7人,共计12人;各代表队另设领队1人,监督员1人。

(二)比赛采用直接淘汰制,赛前由各代表队领队抽签决定对阵情况。

(三)比赛采用3局2胜制,第一局比赛开始前由双方领队猜硬币选择场地,之后相互交换场地进行第二、第三局比赛。

(四)拔河道为水泥地上画3条直线,间隔为200CM,拔河绳中间系一红布条,布条上挂一小重物垂直于中线。居中的线为中线,两边的线为河界。除裁判员、参赛队领队、工作人员、选手以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比赛场地。

(五)比赛开始前,各队12人以站立的姿势准备;本方监督员负责监督对方人数和对方人员参赛资格,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比赛。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均不能更换参赛队员,如有特殊情况,经裁判员商议后决定。

(六)当主裁判吹响哨子后,比赛方可开始后,两边的队员同时发力,将对方拉过赛场规定的河界线即赢得比赛。

(七)比赛中必须服从裁判判决,非参赛队员不能帮忙,如有违规,裁判有权判负。比赛过程中对裁判判定有异议时,只有领队有权提出抗议申请。

六、注意事项

(一)各参赛队必须提前十分钟到达比赛现场进行热身,

比赛开始10分钟参赛队未到达现场或参赛人数不够12人,则当作自动弃权处理。其对应的参赛队伍将会自动进入下一轮比赛。

(二)各参赛队伍比赛后不得离开比赛现场,待比赛结束后参加颁奖活动及合影。

(三)各队啦啦队必须服从裁判和工作人的员指挥,站在规定的赛道外,不可上场帮忙,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比赛资格。

(四)为保证比赛的安全,参赛队员一律不得穿钉鞋或赤脚参加比赛,裁判未判胜负前,手不能松开绳子。

七、组织部门

主办:党办

协办:团委、工会

关于拔河的句子。篇八
《给人物的动作写句子》

关于拔河的句子。篇九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指把人物的行为、动作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它包括描写人们的各种日常活动、劳动过程、体育比赛。好的作品往往借助于对人物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跃然纸上。

单 人

一、提示

动作描写要选取符合人物性格、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不仅要写他“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写他“怎样做”。要写好人物的

动作,必须观察仔细,描写细致,还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词汇,写出不同动作的特点以及表现动作的过程。

二、示例

例文1

贴 画

铃声响了,我们跟往常一样,伏在桌上等老师来上课。只见班主任朱老师握着一卷画,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行过礼后,老师把画面展开了,上面画着一位女少先队员,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图的右边端端正正地写着八个蓝色的大字:“认真听讲,遵守秩序”。老师拿着画走到教室南面的墙跟前,又转身打量了一下北面墙上的画,就动手贴起画来。她想把两幅画贴得同样高,可够不着。怎么办呢?同学小周看见了,立刻到讲台边端来一张板凳,递给老师垫在脚下。谢过小周后,老师一脚跨上板凳,从口袋里掏出了只图钉按住画的左角,将它揿牢,又从口袋里摸出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图钉揿在其余的三个角上。画贴好了,朱老师把板凳放回原处,拍了拍手上的灰,望着刚贴好的画微笑了,好象在说:“我们班上的同学一定能向这个女少先队员学习,认真听讲,遵守秩序。”

[简评]

作者运用“握”、“展开”、“走”、“转身”、“打量”、“跨”、“掏”、“按”、“揿”、“摸”、“拍”等一系列动词,把朱老师贴画的过程写得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出朱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成长寄予殷切期望的思想感情。

跳 高

运动场的西北角,跳高比赛进入了决赛阶段。横竿又往上升高了两公分,这个高度已经超过我们学校的最高记录了。

观众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位穿红色背心的“8”号运动员。只见他一会儿弯弯腰,一会儿压压腿。听到裁判员点他的名,他不紧不慢地走过去,在离沙坑十几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他注视着前面高高的横竿,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迈出坚定有力的步子,快步向前跑去。他愈跑愈快,快要接近跳高架的时候,突然左脚猛地一蹬,右腿同时用力向上一抬,身子腾空而起,像一只矫健的飞燕,轻捷地掠过了横竿。“好!”观众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简评]

读了这段描写,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8”号运动员跳高时的形象,这是因为作者把他的动作准确、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例文3

爸爸接电话

爸爸刚进家门,还没来得及换好拖鞋,电话就响了,爸爸连忙跑到屋里接电话。瞧!他那“狼狈相”——左脚穿着拖鞋,右脚穿着皮鞋,鞋带还是解开着的,妈妈刚拖干净的地面上,留下了一个个单脚印,妈妈气得没办法。有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本来边吃边说笑,挺高兴的,可那电话突然“铃铃”地响了起来。爸爸肯定是立刻放下饭碗,就去接电话,还经常是放下电话,又穿上衣服,急匆匆就往外走。妈妈心疼地唠叨:“就你忙,也不知忙个啥?你的胃还要不要?”

[简评]

从对“爸爸接电话”的动作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三、练习

(一)半框架作文训练

题目:《炒菜》

提示:写妈妈从点火到盛菜的整个炒菜的过程中的动作。

(二)无框架作文训练

1.《批改作业》

2.《一次漂亮的射门》

3.《跳绳》

群 体

一、提示

写群体的动作要注意仔细观察,细致描写,主次分明,选取符合人物性格、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

二、示例

例文1

拔 河

“加油!加油!”操场上的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哦!这是我们景山学校小学部在进行拔河比赛。

“嘟——”又是一声清脆的哨声,我们班和五(3)班的比赛开始了。我因为个子小,又是近视眼,没能上场,真遗憾!老师委派我担任“啦啦队”队长,这是为集体争光的事,我可卖力气啦。我领着同学们扯着嗓门儿拚命喊:“加油!加油!五(2)班加油呀!”拔河队员们好像听从我们的命令似的,齐心协力地拔呀拔,只见绳上的蓝布条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向我们移过来,移过来,终于,过了河界。操场上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我们胜利了。

交换了场地,第二局比赛开始了。五(3)班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那么一股干劲儿,一下子就把我们班拉了过去。

场上比分是1∶1,平局。关键时刻来到了,同学们一点儿也不灰心,个个精神抖擞,像小牛犊似的,拚全力拉着粗绳。打头的是大力士王正光,他那刚剃的脑袋上冒着“蒸汽”,黑乎乎的脸上淌着豆粒般大的汗珠,胳膊上也满是汗水,他咬紧牙,瞪着眼,两脚蹬着地,像用钉子钉在地上似的。再看那个大个子段军,胖胖的身子,脸涨得通红,使劲向后拽。由于我们班同学非常齐心,最后一局我们终于胜利了。

这时,场上一片欢腾。我们蹦呀,跳呀,躺在操场上的那根粗绳子,看着我们,也好象绽开了胖胖的笑脸。

[简评]

本文能抓住拔河比赛的特点进行描写。比如写自己班上的拔河队员“个个精神抖擞,像小牛犊似的,拚全力拉着粗绳”;写大力士王正光“咬紧牙,瞪着眼,两脚蹬着地,像用钉子钉在地上似的”;写大个子段军“胖胖的身子,脸涨得通红,使劲向后拽”。这些描写说明只有团结一致,咬紧牙关,用尽全身力气,拔河比赛才能取得胜利。而“只见绳上的蓝布条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向我们移过来,移过来。终于,过了河界”这一句,又生动地说明拔河的胜利来之不易。此外,“‘加油!加油!’操场上的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场上一片欢腾,我们蹦呀,跳呀,躺在操场上的那根粗绳子,看着我们,也好像绽开了胖胖的笑脸”等句子,也具体地描绘了观看比赛同学的紧张心情和胜利后的热烈气氛。

例文2

大扫除

“同学们,快来吧,大扫除开始了!”一个同学高兴地叫着,我拿着脸盆、板刷、抹布、小刀等工具,一蹦一跳地跑进教室。

我们小组的任务是把墙上和水泥柱上的旧标语擦干净。我先打来一盆清水,泼在墙上,再把一大张一大张的旧标语纸撕下来,可是,那些粘在水泥柱上的小标语纸怎么也撕不掉;我们用抹布擦也擦不掉,用板刷刷还是刷不掉。心想,这下可以很快刮下来了,可还是刮不掉。我再向水泥柱上泼水,再刮,啊,终于刮下来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我正干得起劲。困难又来了。有些标语太高,擦不到,我搬来一张凳子,站在凳子上擦,还是擦不到。我踮起脚,把手举得高高的,用尽力气擦,擦着了。但我的手举久了,可真累;而且一股股脏水还不时顺着手掌、手腕滴进我的袖筒里。真讨厌,我真不想干了。

这时,我看见马岩松同学站在两张拼起的凳子上,一只手扶住水泥柱子,一只手正在使劲地擦着。中队长林怡看见了,关心地对她说:“当心,别摔下来。”岩松却笑了笑说:“放心,掉不下来。”看着他俩的一举一动,我心想:自己也是个少先队员,比比岩松,就差多了,该向她学习,迎着困难上。我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把水泥柱上的标语纸擦干净。于是,我脱掉了一件衣服,卷起袖子,学着马岩松的样,使劲地擦,擦了一遍又一遍,擦了一块又一块。最后,终于把水泥柱擦得干干净净。

大扫除结束了,我们望着擦洗得干干净净的墙壁和水泥柱子,心里甜滋滋的。

[简评]

本文记叙了一次大扫除劳动。文章准确地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具体地描述了同学们的劳动热情。你看:开始劳动时,同学们高兴地叫着。劳动中,“我”为了擦干净墙上的

标语纸,先用水“泼”,然后再“撕”;撕不掉就用板刷“刷”;刷不掉再用小刀“刮”。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终于擦干净了。为了把擦墙的过程写清楚和连贯,文章中不仅使用各种关联词语,如“先”、“再”、“是”、“还是”、“突然”、“立刻”、“终于”等等,而且恰当地使用了几个过渡句,如“我正干得起劲,困难又来了”、“这时,我看见马岩松同学„„正在使劲地擦着”。

三、练习

(一)半框架作文训练

题目:《野炊》

提示:写野炊时同学们有的烧火、有的洗菜、有的准备餐具等动作。

(二)无框架作文训练

题目:

1.写升国旗时,三个升旗队员出旗的动作。

2.写一次堆雪人的过程(数人参加)。

3.写一场体育比赛的某个片断。

动作描写

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7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