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理有关的成语

| 活动总结 |

【www.guakaob.com--活动总结】

与心理有关的成语篇一
《与人体有关的成语集锦》

与人体有关的成语集锦

人□□□

人山人海 人才辈出 人才济济 人财两空 人定胜天 人多手杂 人非木石 人浮于事 间地狱 人杰地灵 人尽其才 人困马乏 人老珠黄 人面兽心 人命关天 人莫予毒 人弃我取 人强马壮 人情冷暖 人情世故 人穷志短 人去楼空 人人自危 人神共愤 声鼎沸 人寿年丰 人死留名 人亡物在 人微言轻 人心不古 人心惶惶 人心所向 心向背 人言啧啧 人言可畏 人仰马翻 人以群分 人云亦云 人之常情 人手一册 多嘴杂

□□□人

暗箭伤人 悲天悯人 不可告人 睹物思人 咄咄逼人 拱手让人 含血喷人 后发制人 继无人 假手于人 嫁祸于人 借刀杀人 谋事在人 判若两人 旁若无人 平易近人 怒于人 强作解人 舍己救人 盛气凌人 视同路人 推己及人 文如其人 息事宁人 里马人 先发制人 先声夺人 人鸟依人 形势逼人 血口喷人 一鸣惊人 以理服人 貌取人 庸医杀人 怨天尤人 造化弄人 仗势欺人 治病救人 志士仁人 目中无人

身□□□:身败名裂 身不由己 身经百战 身临其境 身后萧条 身怀六甲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

身心交病

□身□□:粉身碎骨 洁身自好 杀身成仁 挺身而出 一身是胆 以身殉职 浑身是胆 立身处世

卖身投靠 设身处地 束身自好 摇身一变 葬身鱼腹安身立命 赤身裸体

□□身□:大显身手 言传身教 仅以身免

□□□身:奋不顾身 引火烧身 孑然一身 明哲保身 惹火烧身 著作等身 体

体□□□:体无完肤 体态轻盈 体贴入微

□体□□:遍体鳞伤 量体裁衣 五体投地 赤体上阵 身体力行

□□体□:心宽体胖

□□□体:魂不附体 衣不蔽体 赤身裸体

首□□□:首当其冲 首屈一指 首鼠两端 首尾相应

□首□□:昂首阔步 俯首帖耳 俯首听命 马首是瞻 囚首垢面 畏首畏尾 □□□首:不堪回首 群龙无首 痛心疾首 罪魁祸首

额□□□:额手称庆 额手相庆

□□□额:焦头烂额

头□□□:头头是道 头角峥嵘 头破血流 头晕目眩 头重脚轻 头昏脑涨

□头□□:头头是道 白头偕老 抱头痛哭 抱头鼠窜 千头万绪 垂头丧气 回头是岸 交头接耳 迎头赶上 肥头胖耳 三头六臂 当头棒喝 评头品足 獐头鼠目 晕头转向 源头活水 焦头烂额 空头支票 蝇头微利 披头散发 迎头痛击 埋头苦干 心头撞鹿 品头论足 牛头马面 改头换面 抛头露面 蓬头垢面 出头露面 藏头露尾 彻头彻尾 有头有尾 虎头蛇尾 呆头呆脑 鬼头鬼脑 探头探脑 没头没脑 油头滑脑

□□头□:出人头地 茫无头绪 崭露头角

□□□头:独占鳌头 狗血喷头 冷水浇头 生死关头 顽石点头 绣花枕头 露尾藏头 粗服乱头 浪子回头

脑□□□:脑羞成怒 脑满肠肥

□脑□□:肝脑涂地

□□脑□:肠肥脑满 绞尽脑汁 头昏脑涨 置之脑后

□□□脑:呆头呆脑 鬼头鬼脑 没头没脑 探头探脑 摇头晃脑 油头滑脑 虎头虎脑

脸□□□:脸软心慈

□□□脸:愁眉苦脸 嬉皮笑脸 劈头盖脸

面□□□:面不改色 面红耳赤 面黄肌瘦 面面俱到 面面相觑 面目可憎 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

面如土色 面授机宜 面无人色 面有菜色 面是心非

□面□□:八面玲珑 八面威风 反面无情 两面三刀 满面春风 面面俱到 面面相觑 人面兽心

青面獠牙 四面楚歌 四面受敌 铁面无私 唾面自干 一面之词 一面之交 南面百城白面书生

□□面□:本来面目 耳提面命 心恶面善

□□□面:别开生面 出头露面 独当一面 改头换面 抛头露面 蓬头垢面 千人一面 囚首垢面 洗心革面 春风满面 牛头马面 笑容满面

发□□□:发愤图强 发号施令 发聋振聩 发人深省 发扬光大

□发□□:百发百中 大发雷霆 奋发有为 鹤发童颜 后发制人 结发夫妻 怒发冲冠 先发制人一发千钧 朝发夕至 擢发难数 被发缨冠 被发文身 鹤发鸡皮 白发苍髯 白发皤然

□□发□:借题发挥 令人发指 振聋发聩

□□□发:精神焕发 披头散发 容光焕发 千钧一发 引而不发 一触即发 意气风发

眉□□□:眉高眼低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眉来眼去 眉目如画 眉清目秀 眉目传情 眉目不清

□眉□□:愁眉不展 愁眉苦脸 慈眉善目 横眉怒目 挤眉弄眼 燃眉之急 须眉毕现 扬眉吐气 愁眉锁眼 白眉赤眼

□□眉□:火烧眉毛 迫在眉睫 看人眉睫

□□□眉:巾帼须眉 举案齐眉

眼□□□:眼高手低 眼花缭乱 眼高一切 眼明心亮 眼明手快

□眼□□:过眼烟云 冷眼旁观 另眼相看 睡眼惺松 望眼欲穿 有眼无珠 三眼一板

□□眼□:见钱眼开 眉高眼低 眉开眼笑 眉来眼去 手急眼快 心明眼亮

□□□眼:别具只眼 独具只眼 挤眉弄眼 一板三眼 愁眉锁眼 白眉赤眼 一板一眼

目□□□:目不交睫 目不识丁 目不暇接 目不转睛 目瞪口呆 目光炯炯目光如豆 目光如炬

目空一切 目目迷五色 目无法纪 目无全牛 目无余子 目眦尽裂

□目□□:闭目塞听 瞠目结舌 触目惊心 触目皆是 耳目一新 刮目相看 过目不忘 过目成涌 目无亲 眉目如画 面目可憎 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明目张胆 怒目而视 找目而待 鼠目寸光 万目睽睽 一目了然 一目十行 有目共睹有目共赏 鱼目混杂 众目睽睽 众目昭彰

□□目□:耳聪目明 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刚举目张 眉清目秀

□□□目:本来面目 疮痍满目 慈眉善目 金刚怒目 历历在目 琳琅满目 死不瞑目 掩人耳目 头鼠目 遮人耳目

耳□□□:耳聪目明 耳根清净 耳目一新 耳濡目染 耳熟能详 耳提面命耳闻目睹

□耳□□:充耳不闻 洗耳恭听 掩耳盗铃 震耳欲聋 抓耳挠腮

□□耳□:酒酣耳热 面红耳赤 掩人耳目 遮人耳目

□□□耳:不堪入耳 肥头胖耳 俯首帖耳 交头接耳 言犹在耳 忠言逆耳

□□鼻□:仰人鼻息

□□□鼻:嗤之以鼻

口□□□:口碑载道 口蜜腹剑 口若悬河 口是心非口说无凭 口诛笔伐

□口□□:百口莫辩出口成章 虎口余生 缄口结舌 交口称誉 苦口婆心 钳口不言 守口如瓶 脱口而出 心口如一 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 血口喷人哑口无言 异口同声 有口皆碑 口难分 有口难言 有口无心 张口结舌 众口纷纭众口铄金 众口一词

□□口□: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目瞪口呆 心服口服 心直口快

□□□口:脍炙人口 良药苦口 三缄其口 血盆大口 羊入虎口养家活口 嘴

□嘴□□:尖嘴猴腮 贫嘴薄舌 七嘴八舌 油嘴滑舌 拙嘴笨腮

□□嘴□:人多嘴杂

牙□□□:牙牙学语

□牙□□:牙牙学语 伶牙俐齿 犬牙交错 象牙之塔 咬牙切齿 张牙舞爪 □□牙□:拾人牙慧

□□□牙:佶屈聱牙 青面獠牙

齿

齿□□□:齿白唇红

□齿□□:唇齿相依 马齿徒增 没齿不忘

□□齿□:唇亡齿寒 令人齿冷

□□□齿:何足挂齿 伶牙俐齿 咬牙切齿 朱唇皓齿 不足挂齿

唇□□□:唇齿相依 唇枪舌剑 唇亡齿寒 唇焦舌敝

□唇□□:反唇相稽 摇唇鼓舌 朱唇皓齿

□□唇□:齿白唇红 舌敝唇焦

舌□□□:舌敝唇焦

□舌□□:赤舌烧城

□□舌□:唇枪舌剑 唇焦舌敝

□□□舌:瞠目结舌 缄口结舌 贫嘴薄舌 七嘴八舌 三寸之舌 摇唇鼓舌 鹦鹉学舌 油嘴滑舌 口结舌

手□□□:手不释卷 手急眼快 手忙脚乱 手无寸铁 手舞足蹈 手足之情 手足无措

□手□□:炙手可热 着手成春 白手起家 垂手可得 措手不及额手称庆 拱手让人 拱手相让

假手于人 妙手丹青 一手遮天 妙手回春 拿手好戏 蹑手蹑脚 拍手称快 七手八脚

胼手胝足 束手待毙 束手就擒 游手好闲 束手无策 顺手牵羊 缩手缩脚 唾手可得

握手言欢 信手拈来 袖手旁观 一手包办 指手画脚

□□手□:不择手段 情同手足 人多手杂 心狠手辣 眼高手低

□□□手:爱不释手 大打出手大显身手 得心应手 高抬贵手 鹿死谁手 棋逢对手 如左右手上下其手 斫轮老手

掌□□□:掌上明珠

□掌□□:孤掌难鸣

□□□掌:了如指掌 摩拳擦掌易如反掌

指□□□:指挥若定 指鹿为马 指日可待 指桑骂槐 指手画脚

□指□□:屈指可数 颐指气使

与心理有关的成语篇二
《关于三国的成语和歇后语》

关于三国的成语和歇后语:

下列成语和歇后语均出自于“三国”时期,

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谚语、歇后语:

1、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过五关,斩六将;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6、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7、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8、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9、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10、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11、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12、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

13、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败走华容道—————兵荒马乱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关羽开凤眼—————要杀人

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曹操败走华容道—————果然不出所料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刘备编草鞋—————内行

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张飞讨债—————声势凶 曹操遇蒋干—————倒霉透了 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阿斗的江山—————白送 曹操转胎—————疑心重 张飞战关羽—————忘了旧情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 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关羽刮骨疗毒—————无痛苦之色 黄忠叫阵—————不服老 张飞睡觉—————不闭眼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成语和歇后语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曹操败走华容道—————兵荒马乱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关羽开凤眼—————要杀人

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曹操败走华容道—————果然不出所料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刘备编草鞋—————内行

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张飞讨债—————声势凶 曹操遇蒋干—————倒霉透了 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阿斗的江山—————白送 曹操转胎—————疑心重 张飞战关羽—————忘了旧情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 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关羽刮骨疗毒—————无痛苦之色 黄忠叫阵—————不服老 张飞睡觉—————不闭眼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羽走麦城—————末日来临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刘备三顾茅庐—————好难请

与心理有关的成语篇三
《浅析成语中的心理学》

浅析成语中的心理学

作者:杨怀文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1期

摘要:成语是汉民族的一块瑰宝,它形式上虽短小精悍,却浓缩着许多领域的知识精华。基于此,主要研究与成语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包括成语的认知心理分析(潜性心理分析)、对成语本身折射出的一些心理状态、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学原理进行显性心理分析和成语误用心理分析,旨在以成语为特殊的“心理学教材”来获取一些心理学知识。 关键词:成语;心理学;浅析

中图分类号:H0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1-0122-04 引言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作为历史的缩影和生活的高度概括,成语包罗万象,备受各领域研究者青睐。有些研究者从内部结构角度,着重研究成语内部构件和构件之间的组合关系;有些研究者则把成语看成一个独立的认知单位,作为一个集合体研究其来源与运用、价值等;还有些研究者重点研究成语所包含的信息元素,研究范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1)单字传递的文字信息,由常用字组成的成语约占成语总数的90%。作为文字宝库,我们能从中了解大量文字信息。如“不名一钱”的“名”是“占有”的意思;“不刊之论”的“刊”是“更改、消除”的意思。(2)构成成分的语义信息。可以了解古汉语词汇,如“连绵词”是古汉语中很重要的词汇现象,“首鼠两端”的“首鼠”就是连绵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意义“踌躇”,不可以拆开解释。(3)背景传递的文化信息,蕴涵的古文化知识。成语这一语言材料,深深植根于古代文化土壤中,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每个时期都有文化的精华以成语的形式沉淀下来。如“三足鼎立”指三方分立,势力均衡的局面。“鼎”是我国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圆形,三足两耳。(4)很多成语都包含理、工科知识,有大量的科学因素值得发掘。如“扬汤止沸”、“随波逐流”包含物理知识;“百炼成钢”、“点石成金”包含化学知识;而“飞蛾扑火”则说明“生物的应激”性。(5)蕴涵的思想、哲理等信息,凝缩着从古至今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体验、判断和理解。如“过犹不及”、“否极泰来”、“水滴石穿”等都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6)蕴含教育信息,是可开发的教育资源。成语摆脱了具体生活原型,从社会经验中抽象出一些教育元素,概括性极强。如“未雨绸缪”,教育人们做事前要有所准备。“改过迁善”、“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都有其“传道、授业、解惑”的功用。所以,以往研究者们都根据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成语进行研究,各执一端,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 而本文要侧重研究的是成语所蕴涵的“心理信息”。我们知道,成语是人创造和使用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成语作为语言符号,以固定形式流传下来,也必然凝缩了从古至今人们的心理信息和人活动的心理轨迹。

一、成语的认知心理分析(潜性心理分析)

成语相沿习用已久,人们对其“约定俗成”自有一番道理:成语节奏鲜明、平仄多变,音乐性较强,便于人们记忆和口耳相传[3]。除此以外,作为四字格,它还有其他认知方面的优点:

(一)结构定型化:成语符合成年人短时记忆容量,达到了最佳记忆标准(1)

人脑处理或记忆信息是以组块为单位的,组块无论大小均作为一个单位被处理和记忆。人脑信息处理区的容量一般为五个组块,超过五个,会给信息处理带来困难。四字格正好是一个字一个组块,加上结构关系一个组块,刚好是五个组块。更重要的是,人脑在长时记忆区记忆,是把四字格作为一个组块来记忆,使用时,也是把四字格作为一个组块来使用,这样既节省了记忆区和处理区的容量空间,又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了语言效率。成语大多是四字格,在认知上有很大优势。

(二)作为独立的认知单位,成语有意义整体性[4]

作为独立的认知单位,成语是已经组装好了的结构,使用者能自如运用它。而且每使用一次就固化一次其结构,而固化程度较高的语言单位自动化程度也较高,决定了部分成分的出现可以激活整个成语。人们听到成语的前两个字,大体可以预见整个成语;有三个字出现,后两个字被激活的可能性就是100%了。所以,大多成语中只要出现几个先锋项,就可以激活头脑中相应的固化成语,进而补足其缺损的语义成分。如防微杜渐、文过饰非、含辛茹苦、偃旗息鼓等成语,根据其中较熟悉的字可以激活居于相同奇、偶位置上较陌生的另一字,进而补全整个成语。

(三)结构对称性

有人统计,具有对称性的成语在汉语成语中的比例高达40%。从形式上看,这种对称可以分为全对称结构(成语前后两部分整体对称)和半对称结构(一部分对称);从意义角度分析,分为对举式结构(前后意义相近相关的)、对比式结构(前后意义相反的)、对偶式结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句并列在一起,语义相关或相近)。那么对称性成语前后两部分可以看作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格式塔”结构单元,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

凡是对称的事物均易于记忆,具有一定的认知优势。认知心理学实验[5]表明:“语义结构对称的成语的短时获得量和短时保持量均高于非对称成语;进行„初步估计汉语成语的信息量‟的汉字猜测实验、猜测语义结构对称的成语时,猜对第三、四位上的汉字更容易,说明这种成语前行汉字对后续汉字的制约作用。”格式塔心理学也解释说,在一种符号系统中,后续的符号对先前的符号的依赖性越强,在记忆中越容易组织成同一块,或者记忆的单位。相同的词性和语法结构更易于辨识和记忆,因为这种规律本身限制了选择的可能性。符号负载的新信息少,加工比较容易,速度也较快,准确率较高。而且这种组织越完善,越有规律性,信息冗余

度就越大,需要记忆的新信息量就越小,对记忆的促进作用越大。信息论的解释,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后出现的符号要受到语词中字与字之间语法和语义联系的制约,而非完全随机的排列,这样极大地减少了其所负载的信息量,同时增加了信息冗余度。如“鬼使神差”、“改弦更张”、“耳濡目染”这一类成语前后两部分连结强度较大,前面的字对后出现的字的预测作用很大,不确定性很低,有利于人们的认知。

心理学还做过其他类似的实验[6],最后得出结论,成语的识别具有“结构对称效应”。

(四)认知理据:意义双层性

人的认识过程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隐喻就是用具体、个别的例子来比喻抽象的、一般的情况。一见到成语时,人们的头脑就会根据成语的字面意义形成一种意象,这些意象要略就是该成语比喻义的基础。“意象学说”证明了一个这样的事实[7],成语比喻义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是认知体系,即大脑中“比喻联想”作用的结果。心理语言学研究也表明要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并在话语中正确使用它,就有必要了解其来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比喻关系。

二、成语的显性心理分析

有些成语本身会折射出一些心理状态、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学原理,我们来进行部分举例。

(一)关于心理状态的成语。心平气和、暴跳如雷、心花怒放、悲痛欲绝、惊魂未定、胆战心惊、心乱如麻、垂头丧气、闷闷不乐、怒不可遏等。

(二)反映心理学思想的成语。天人论(天理昭彰、顺天应人),神行论(心宽体胖、形神俱灭),习性论(性相近、习相远,习与性成),知情论(无知无畏、急中生智),知行论

[8](知易行难、行成于思)。

(三)反映心理学范畴的成语。感知(春寒料峭、触目惊心),记忆(刻骨铭心、博闻强识),思维(深入浅出、见微知著),想象(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注意(心不在焉、聚精会神),情感(忠心耿耿、心有余悸),意志(破釜沉舟、废寝忘食),错觉(恍如隔世、一日三秋),个性心理(我行我素、坚韧不拔、宁死不屈、苟且偷生)。

(四)反映心理学效应的成语。暗示效应(草木皆兵、指鹿为马、杯弓蛇影),从众效应(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禁果效应(得寸进尺、矫枉过正),马太效应(锦上添花,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权威效应(狐假虎威、金口玉言、一字千金),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安慰剂效应(掩耳盗铃、此地无银三百两),刻板效应(无商不奸、刻舟求剑、因循成误),首因效应(一见钟情、一见如故),投射效应(以己度人、物以类聚),旁观者效应(袖手旁观、无动于衷、视而不见),心理摆效应(喜怒无常、阴晴难测、大喜过望、乐极生悲)。

三、成语误用心理分析

(一)成语误用的认知心理分析

我们先来引入“表象”的概念:表象是富有特色的信息表征方式,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从信息加工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对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特征是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表象在一些信息识记中起中介作用,作为一种精细的加工,有利于学习和记忆。前文提到表象对成语记忆有影响,不但有利于成语知觉的加工,还有利于成语概念的加工:人们根据成语在脑中形成图画形式的表象[9],如果有意地激活表象系统中所储存的表象信息,使过去储存的感知觉形象再现或在一定意义条件下对记忆表象进行重新组合、融合生成新的表象。此时,表象即具有知觉加工的性质;同时,因为成语的表象反映了概念性的隐喻,所以表象的加工又可以看作是对成语意义的加工,即具有概念加工的性质。

但问题是表象系统中储存的表象信息,即过去储存的感知觉形象,在进行再认判断时,大脑容易产生“虚报,漏报”的错误记忆。而视觉想象在错误记忆中有很大作用,在学习阶段出现过,视觉刺激一样的两种记忆,极有可能在再认时发生分离[10]。所以表象在成语的知觉加工中易出现错误。如“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因为“登堂”给人提供的视觉想象是“进入”的意象。另外,前文还提到,成语的表象反映了概念性的隐喻,所以表象的加工又可以看作是对成语意义的加工。但问题是,人们见到有些成语时,不明成语的语源义,头脑就会根据成语的字面意义形成一种意象,有时这些意象会造成成语意义的歪解,造成“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如“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模仿、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易被误认为凶狠的样子,望文生义。又如“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人们往往“断章取义”在脑海里出现“责备”的意象,把“责备”看作动词,最后造成误解。

“斯特鲁普效应”也能解释这一现象。此效应指字义对字体颜色的干扰:用蓝颜色的笔写“红”字,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字义的干扰。以此推测出,念字和说出字体颜色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由此引出“相对加工速度理论”,即人脑对刺激的两个维度的加工是平行的,但加工速度不同。当两种刺激信息一致时,可以促进加工速度,反之干扰。在成语中,如“目无全牛”易被误作缺乏整体观念,而真实意义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被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遇到这一类成语时,刺激的两个维度——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相差较大。而个体在认知周围世界时,总是试图少做认知努力来加工较多的信息。人们倾向于把事情归入已经熟悉的大类型,采取快速且省力的方式,形成概念。所以“望文生义”,简化了人们的认知过程,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干扰性较强的此类成语,人们趋向于误用。

(二)成语误用的社会心理分析

在传承过程中变得面目全非、传播过程中被全面翻新的成语比比皆是。此中心理缘由是什么呢?我们把它归纳为内、外因两点。内因在这里不做研究,我们主要研究成语误用的外部心理原因。

1传承过程中。(1)人们自发地,约定俗成地改造。语言中不符合其语法结构规则但符合语言习惯的例子有很多,但并不会影响交际。如“给个理由先!”但是违反语言习惯,就丧失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可见约定俗成有多么重要。所以说,人的心理习惯可以控制语言习惯,语言习惯可以控制语言的外部交际功能,语言的外部功能控制语言的内部结构(语言的固有形式),从而使语言趋于形式化,公式化。有些成语意义最初受语境的制约性很强,但在流传中,很多成语的语源义和后来词义之间出现断层,成语的动态义与语用的静态规约义不相符合

[11]。人们很难从字面上把握其内部理据,所以容易凭主观直觉理解成语,然而由于改造后更贴近现实语言或更符合人们现有的常识而普遍被大家理解和接受,不会影响交际的进行。如“曾几何时”以前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后来常被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就被人们普遍接受了。“差强人意”的“差”指“稍微,比较的”,“强”指“振奋”,此成语原来指“能振奋人”的意思,现在形容某人某事大体能使人满意。就这样,人们通过日常积淀的知识、经验和语言规范所营造的心理定势,对有些不合乎语言规则的话语进行再创造,形成新义。而随着使用频率不断提高,语源义渐渐被人们遗忘了,新义逐渐被人们采纳。(2)人们的认识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观念变化可带来旧词消亡、新词产生、词义的变化[12]。一部分成语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其附属的感情色彩义发生了变化,如“闭门造车”原意指只要按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的车子也能合用,略带褒义色彩。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态度也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对“闭门”产生了怀疑。而现在,这个词指只凭主观办事,不讲客观实际,明显带有贬义色彩。

2传播过程中。(1)求新求异的语用心理,包括“广告成语”和“网络成语”的使用。一是广告成语。成语由于其简洁精辟的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备受人们青睐,使用频率高。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各种广告媒体和商家为了让受众轻易记住产品名称和信息,就把企业或产品的信息加入到成语中,利用汉字的谐音改变现有成语,并使之在招牌、标语、橱窗等媒介上频繁地出现。另外,在广告中也狂轰滥炸地播放一些“伪成语”。如“无屑(懈)可击,默默无蚊(闻),牙(哑)口无言,天长地酒(久),百衣(依)百顺,随心所浴(欲),骑(其)乐无穷,步步为赢(营),有口皆杯(碑),首屈一纸(指),别无锁(所)求”。有人认为其独创性既符合产品的形象特征,又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不会影响什么。还有人认为这是浮躁的文化心态的表现[13]。在现代,快餐文化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简单而机械地模仿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不顾社会公德,只重经济利益,不考虑社会利益的表现。不但会误导孩子们的认知,对咿呀学语的小孩,会造成学习上的干扰和影响。而且对传统成语的牵强附会,生拉硬拽,更会破坏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但我们认为,对于成年人,固化成语不以固定结构出现,如“对常规用法的偏离使用”,仍能激活人们头脑中相应正确的成语,广告利用人们这一认知特性,故意偏离固定模式,并不会造成人们使用上的混乱。因为正确成语早已在人们头脑中先入为主了,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二是网络成语。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网络的逐渐普及,人类交际媒体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自由的环境:在网上,语言传播速度更快,甚至可以瞬间传播。一些网络成语如“兆山羡鬼”、“黔驴三撑”、“谁死鹿手”便应运而生了。如“范跑郭跳”是这样产生的:2008年6月7日,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

与心理有关的成语篇四
《成语中的心理学》

与心理有关的成语篇五
《中国成语与心理健康----丛中》

中国成语与心理健康----丛中

一、前言

文化对于人,如同海水对于鱼。人一出生就降生在文化的海洋中,每天吞吐着文化的海水,受文化的滋养,逐渐成长;同时适应着文化海洋的环境,遨游在文化海洋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成语,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固定用语。中国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它反映了中国人共同的心理感受,表达了千百年来在不同个体身上重复出现的共同理念。

前人载树,后人乘凉。前人挖井,后人吃水。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代代相传的中国成语,滋润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反映了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民族个性,也影响着中国人的和心理健康状态。中国成语因此也就成为了研究影响中国人心理健康的文化因素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中国成语与社交焦虑

1、人性与自然。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中国人“男耕女织”、“饮食男女”。男女平等,分工合作,把饮食和性爱当作是一种自然现象,生存条件虽然较差,但是,人性较少受到心理或文化的压抑。

2、尊卑与耻感。封建时代,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不平等。“三纲五常”、“男尊女卑”,耻感(面子)文化相伴而生。“耻居人下”、“不耻下问”、“羞以牛后”等成语,都表达了因为地位低下而让人感到羞耻。由此可见,中国人的羞耻感,总是跟地位尊卑联系在一起。“厚颜无耻”、“恬不知耻”、“知耻尽乎勇”(孔子)、“无羞耻之心,非人也”(孟子),中国人特别爱“面子”。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的含义是“他人眼中的自我”,即,做事情要顾及面子,其实是顾及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其本质是自尊心,是人际关系、行为规范。“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引自《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

3、社交焦虑与文化。在社交焦虑中,焦虑者普遍具有自卑感、弱小感,其共同点是总想表现得出色优秀,总怕暴露自己的短处,总是想掩盖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是,社交焦虑者个体之间仍然具有一些差异。比如,有的人比较怕同伴,担心同伴会不喜欢自己(口欲期,母婴关系),有的人则比较怕见到权威,怕受到权威的批评和指责(肛欲期),还有少数人会特别怕见异性,怕在异性面前流露性的眼神、表情和欲望(俄底浦斯期对性的压抑)。这些都与中国耻感文化有关。

三、情感表达与躯体化症状

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对于情感的言语表达经常采取压抑的方式。“宠辱不惊”、“喜怒不形于色”、“金口玉言”等成语,要求中国人在生活中,感情不能有什么喜怒变化,表情不要直接显示心情,更不要轻易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要说的话,就会是“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所以,中国人表达感情时,经常是“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等委婉地表达。受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中国人经常会认为脏器主管着各种情绪,比如,心主神明,认为情志会伤害内脏,如“悲伤肺”、

“怒伤肝”等,所以,在不能有效运用语言直接表达情感的情况下,中国人会用脏器的名称来表达感情,如“这事儿让我很头痛”、“撕心裂肺”、“愁肠寸断”、“怒发冲冠”等,在临床焦虑抑郁病人中,其主诉以躯体主诉更多见,甚至更多的是表现为“躯体化症状”,而不是直接陈述其焦虑抑郁情绪。

四、中国成语中的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

“郎才女貌”是中国人推崇的婚姻搭配。

男人如山,女人似水。曹雪芹: 《红楼梦》贾宝玉“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见了女人就觉得清爽,见了男人就觉得浊臭 ”。

中国文化中的性别角色,由于受到男权文化的影响,女人在成语中经常受到贬低,比如“水性杨花”,是说女人的性格太容易变幻,让男人难以琢磨。口语中也经常把女人说成是“狐狸精”、“祸水”、“美女蛇”等,表达了男人对女人难以把握时的恐惧。女人的性欲受到社会文化的压制,女性怕脏洗涤的强迫行为多与其对性的压抑有关。而对男人的要求则是“正人君子”、“谦谦君子”、“男儿有泪不轻弹”等。这些都造成了对男人的文化角色要求,给男人造成了很大的角色压力,使中国男人更关注自己的能力,包括性能力,他们把自己想象成顶天立地的靠山,让女人来依靠,这也构成了男性的自卑(阉割焦虑),担心自己无法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男人会认为手淫有害、惧怕性交有害身体,压抑自己的性冲动、性欲望,担心自己的性能力不够强大,导致性交时紧张恐惧,出现早泄、勃起功能障碍等病症,这又经常被中医解释为“肾虚”,在饮食中,则通过食用动物的阴茎等各种补品来壮阳,此所谓“肾虚的中国男人”!

五、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也正在剧烈地变迁。开放的中国,正在以其宽大的胸怀接纳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中国文化正在与世界文化接轨融合,形成中国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中国是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愿将来能够与国际同道有更多的学术交流和与合作。

与心理有关的成语篇六
《女性成语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探析》

女性成语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探析

□孙文娟(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4)

【摘要】成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语言精华,它以典雅、含蓄、生动、凝练而独放异彩,是汉语语汇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女性成语作为成语独特的一支,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风情。本文通过对汉语女性成语的分析和探讨,揭示了蕴含在不同女性成语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关键词】女性成语;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心理具有社会性,而表达人们心理工具的语言也具有社会性。语言是为交际存在的,交际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的。因此,语言是一种为交际过程所制约并带有心理烙印的一种符号体系,一个民族的词汇和文法本身,就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同一般的语汇相比,成语的稳固性、凝炼性等特征能更好地传承文化,与文化的关系表现地更为突出、明显。

成语被称为“活化石”,是一种浓缩的民族文化,呈现当时社会的人物百态,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女性成语从字面意义理解就是与女性有关的成语,其内涵也是相当丰富,可以是描写女性的成语,也可以是与女性故事相关的,也可以在词中涉及到女性。古人对女性的描写,从整体到局部,从音容到笑貌,从性情到品行等,都有一些成语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描绘,比较全面的表现了女性文化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人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积淀下来的关于女性的一些文化心理。

一、“含蓄内敛”的语言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喜曲不喜直”,在女性成语年龄类中的表现最为突出。描写女子年龄类的成语多使用借代手法,不是直接用数字说出年龄,而是用他物代替。

在女性成语中,“金钗之年”表示女子十二岁。豆蔻年华表示女子十三四岁。“豆蔻年华”一语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及笄之年”表示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古代未成年的小女孩是垂发的,到了十五岁左右,就要将头发盘起,用簪子插起来,即“加笄”,举行“加笄礼”,表示成年。《重修玉篇》载:“筓,古奚切。婦人之筓,則今之簪也。女子許嫁而筓。”“碧玉年华”表示女子十六岁。女子16岁称为碧玉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二八年纪,破瓜之年。(瓜: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

女性成语中表示尚未出嫁的成语有:云英未嫁(用唐代钟陵著名歌女云英泛指未嫁的成年女子。)其它的有黄花闺女、小姑独处、待字闺中等。

“摽梅之年”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罗敷有夫”表示已有丈夫的女性(古代著名的美女罗敷指代)。“半老徐娘”指有风韵的女性到或已过中年的。(《南史》:“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南朝梁元帝的后妃徐昭佩。”)“风韵犹存”指四十岁开外的女性风采姿色不逊于年轻之时。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清・王韬《淞隐漫录》:“其母虽属徐娘,丰韵犹饶,老蚌固宜出此明珠。”)除此之外还有:风情犹在,余韵犹存。“人老珠黄”指年老色衰的女性,像珍珠年代久了变黄就不值钱一样被轻视。(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娘子正在青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呢。”)“琵

琶别抱”旧时指妇女改嫁。(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此外,还用委婉的表达方式表现妓女行当和女子的悲惨命运。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低下,在女性中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群地位更不堪,那就是以卖笑,出卖肉体为生的妓女,她们的命运更为悲惨,地位极其低下,被称为“浪蕊浮花”、“闲花野草”、“倡条冶叶”、“路柳墙花”;她们住的地方叫做“秦楼楚馆”、“花街柳市”、“莺巢燕垒”;她们每天“浓妆艳抹”、“倚门卖俏”,对男子“目挑眉语”,希望男子“眠花宿柳”。现代社会也有妓女这类群体,但她们的职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没有受到歧视,被称为“性工作者”。描写女性悲惨命运的成语也不是直接说出真实内容,也是采用借代和象征修辞手法,如“白华之怨”、“香消玉殒”、“蕙损兰摧”、“红颜薄命”、“断香零玉”、“临去秋波”。

二、“自然信仰”的心理崇拜

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被视为无能的群体,但关于女性具有神圣能力的远古神话始终或明或暗影响着人们的信仰心理。如女娲补天、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成语。

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地也。”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欢庆补天成功,同时在山下建立女娲庙,世代供奉,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人们的这种纪念和礼拜,实质已不仅是对女娲这个具体女神的直接崇拜,而是将所有女性的神力抽象为一种意识层面上的神格,对之加以信仰和礼拜。

七夕节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织女本是天界一位美丽聪慧、擅长织作的女神,但她不顾神人之别,毅然下嫁牛郎,与牛郎在人间过上了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生活。织女由此而成为人们心目中敢于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女性典型。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反映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对爱情自由的渴望,也反映了男耕女织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中秋节嫦娥奔月的故事可谓关于月亮的最动人传说。《淮南子・外八篇》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妲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妲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嫦娥被民间传颂为一位美丽、善良的月神,在百姓心目中具有神圣而崇高的地

位,青年男女向月神祈求美满姻缘,老人向月神祈求合家团圆,祈求福禄和平安,表现了古人崇善尚美的心理。

这些女性神或神格化的女性,大都作为理想典型而被赋予真善美的意义。因此,一定程度上来看,对这些女神的信仰是在人们内心追求真善美的审美意识需要和驱动下,衍生的一种意念和行为产物。

三、“审美追求”的心理表现

与女性体态、容貌相关的语汇是女性成语中数量最多的,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决定的。传统观念对女性美的要求最基本的就是女性应当体态柔美、步履轻盈、容貌秀丽,表现出性格、气质、感情上的温柔特质。如:花容月貌、如花似玉、国色天香、出水芙蓉等以花草、珠玉等比喻容貌之美;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燕妒莺惭、艳若桃李、兰姿蕙质则用花草动物等来衬托;嫣然一笑、妩媚一笑、回眸一笑等表现美人的笑声;带雨梨花、楚楚动人、楚楚可怜表现美人哀怨的神态;莺声燕语、珠圆玉润等表现美人甜美的歌喉;花飞蝶舞、婀娜多姿、亭亭玉立、莲花步步、舞态生风等以花、蝶、柳等比喻走路时的姿态。娇声娇气、矜持作态、千娇百媚等比较含蓄地体现了女子的大方、优雅的神态。眉目如画、蛾眉皓齿、螓首蛾眉等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来描写女子眉眼、牙齿的漂亮。

在中国古代社会,服饰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这些服饰成语兼有历史和文物的双重价值,其源头大多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也有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表现服饰的成语有:翠袖红裙、珠围翠绕、衣香鬓影、珠光宝气、凤冠霞披、雍容华贵、香车宝马、香闺绣阁、荆钗布裙、红装素裹、金钗十二等。“凤冠霞帔”、“珠围翠绕”是帝王妃嫔和贵族妇女的打扮,普通的劳动妇女就只能是“荆钗布裙”。汉民族的古代服饰样式、着装观念、服饰礼仪都能在成语中得到反映。如“广袖高髻”反映了汉时长安城里妇女流行梳高髻和宽大的衣袖的风气;而“风鬟雾鬓”中的雾鬓即“蝉鬓”,指面颊两旁近耳朵的头发薄如蝉翼,这说明先秦时期,妇女就已经具有梳妆技巧,并对美有一定的追求和欣赏艺术。而“蛾眉螓首”、“杨柳宫眉”、“愁眉啼妆”、“朱唇皓齿”、“美女簪花”等成语给我们展示了古代女性多样的方式妆容、美丽的姿态和对美的追求。

用“玉”象征女性的美貌,在《诗经・国风》中就有记载:“白纯束,有女如玉”等。人们沿用以玉为美的传统,创造出一大批女性成语,体现人们的审美标准。如:内在之美,冰清玉润;外在之美,仙姿玉色;身材之美,亭亭玉立;肌肤之美,冰肌玉骨。美女娇嫩柔弱,是玉软花柔、软玉娇香、温香软玉、温香艳玉;美女的声音,是珠圆玉润;女子的贞洁之美,是冰清玉洁,守身如玉;出生名门的女子是金枝玉叶,琼枝玉叶;女子的不幸身亡是香消玉减、玉殒香消、玉碎珠沉、玉葬得埋、珠沉玉没。

中国人自古对花就有特殊的偏好,如用桃花比喻少女的艳红美色,用花王牡丹来比喻艳丽的少女和华贵的妇人,用菊花来比喻女性心灵的高洁,用荷花来比喻天生丽质的美女,用玫瑰的绯红多刺来比喻女性的艳丽和泼辣的性格。从搜集的资料中统计单是用花描写女性的成语就有二十多个,如“出水芙蓉”、“花容月貌”、“艳若桃李”、“梨花带雨”、“莲花步步”、“柳腰莲步”、“莲花之面”、“闭月羞花”、“桃妖新雪”、“人面桃花”等。女性成语中多以花、月、玉、杏、莲、桃、兰、梨、柳等美好之物比喻女性的青春美貌和纯洁的心灵。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人们对女性美的欣赏,对这些美好之物价值的认可,以及人们对二者审美价值的认同与首肯。这些美好之物作为一种丰富的文化载体,不仅体现了人们外在的行为规范和一些典章制度,还进一步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模式。生活中的女性始终都处于一种被欣赏的地位,而且因此形成一种固定的审美观。这些女性凭借自己的美貌,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并不会有多少人格尊严或地位上的改变。所以她们以自己

的美丽容颜得到宠爱,只能是暂时的,最终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香消玉殒、青春不再,只能空悲叹,伤怀。

四、“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儒家的经典比如易学、诗学以及历代女教书包括从汉代的《女诫》到清代的《女四书》、二十四史中的《列女传》、《后妃传》等,无不贯穿着‘男尊女卑’的女性观。这种女性观从夏商就开始至周代则日益完善。”封建社会以来,“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乃中国古代女性悲剧文化发端之根源,在这些宗法人伦观的影响下,女子为夫守节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下成为社会施加于女性的职责。女性成语中重男轻女的成语有男盗女娼、男耕女织、男尊女卑、男婚女嫁、善男信女、痴男怨女、夫唱妇随、夫贵妻荣、夫尊妻贵、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等,保持着浓厚的封建色彩,女子在社会上都从属于男子,反映了封建时代男权社会的特征。

表现女性德才之美的成语有秀外慧中、冰雪聪明、蕙心兰质、巾帼英雄、女中丈夫、大家闺秀等,体现了女子内外兼修、漂亮、聪慧。但是中国古代女性颇受社会歧视,甚至把女性视作社会祸害,更多的成语表现了她们凄惨的命运,如:绿惨红愁、秋风纨扇、白华之怨、红颜薄命、香消玉碎、蕙陨兰摧、断香零玉、倡条冶叶、路柳墙花、野花闲草、浪蕊浮花、秦楼楚馆、花街柳市、枇杷门巷、莺巢燕垒、目挑眉语、倚门卖俏、眠花宿柳、红颜薄命、香消玉殒、薄命佳人、打入冷宫、花月之身、柳巷花街等等便是如此。即便是称颂女子貌美的成语“倾城倾国”,也是来源于此。女子美貌了,就会祸害国家,使国家灭亡,商之妲己,越之西施,三国时之貂婵,唐之杨玉环,明末清初之陈圆圆,都是美人,却都被视为亡国之人。

原始社会虽然有男女隔离,但是没有尊卑意识。在先秦的社会中,男女关系上也是相当自由和开放的。尽管有“男女有别”的情况存在,但并没有导致男贵女贱意识的风行。封建社会以后,封建儒学和礼学家们开始分出阳与阴的上下、高低、主从、尊卑关系,然后以“夫妻等于阴阳”的方程式,最后树立了“男尊女卑”的结论。这样一来,男女不平等就成了一种天经地义,永远如此的“至理名言”了。从此女性的命运就好像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社会上种种歧视女性、残害妇女的恶俗也就开始发生了。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以男女关系为主外推成的一整套夫妇、父子、臣君、上下之间的尊卑关系,正是以男尊女卑为起点的。这种遗毒在中国数千年的心理结构,在妇女解放运动的发起后,很多封建礼俗已经被遗弃了。但是,要肃清“男尊女卑”的封建流毒还需要长期而又顽强的斗争。

“语言是文化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好比镜子或影集,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犹如管道或轨道,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而、某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女性成语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也是极为复杂的,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政治、历史、社会风尚、民间信仰、社会生活等各个方而的文化特点。女性成语反映了女性温柔、含蓄、细腻的心理情感特征,反映了依附于男权、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生活状态;同时也体现了历代女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只有将女性成语同其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内涵结合起来,去探寻,去研究,去发现,去感受,才能更好地运用成语表达、交流思想。

【参考文献】

[1]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M].商务印书馆,1980:270.

[2]周文柏.中国礼仪大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593.[3]冯盈之.成语与汉民族服饰文化[J].宁波大学学报,2007(06):39.[4]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61.[5]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

与心理有关的成语篇七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成语大全》

欣喜若狂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回心转意

灰心丧气 喜从天降 心旷神怡 怒气冲天

怒气冲冲 怒气攻心 怨声载道 杞人忧天

举棋不定 忐忑不安 心急如焚 七上八下

六神无主 心神不定 眉飞色舞 挤眉弄眼

眉开眼笑 心甘情愿 心花怒放 心有余悸

心照不宣 心悦诚服 垂头丧气 勃然大怒

噤若寒蝉 胆战心惊 魂飞魄散 心如刀绞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心猿意马 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喜出望外 喜气洋洋 喜上眉梢

喜笑颜开 喜形于色 笑逐言开 神采飞扬

神采焕发 怒不可遏 怒发冲冠 怒火中烧

怒气冲天 愤愤不平 燃眉之急 暴跳如雷

横眉怒目 勃然大怒 大发雷霆 愁肠百结

愁眉不展 愁眉苦脸 垂头丧气 椎心泣血

悲不自胜 悲痛欲绝 心如刀绞 泪如雨下

潸然泪下 胆小如鼠 胆战心惊 心胆俱裂

心慌意乱 心惊肉跳 心乱如麻 心有余悸

诚惶诚恐 战战兢兢 惊恐万状 心神不安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神不安 慷慨激昂

悲喜交加 念念不忘 依依不舍 刻骨铭心

心花怒放 乐不思蜀,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横眉冷对 憨态可掬 面红耳赤

喜上眉梢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勃然大怒 开怀大笑

哄堂大笑 捧腹大笑 前仰后合 大发雷霆

火冒三丈 怒火中烧 怒气冲天 心如刀绞

泪如雨下 胆战心惊 魂飞魄散 惊心动魄

迫不及待 心急如焚 燃眉之急 垂头丧气

气宇轩昂 欣喜若狂 左顾右盼 神采奕奕

精神抖擞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满面红光

精神焕发 大喜过望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暴跳如雷 心有余悸 惊魂未定 心安理得

心如刀割 心如死灰 心驰神往 心旷神怡

心乱如麻 心胆俱裂 心神不定 心神恍惚

心悦诚服 心惊肉跳 心花怒放 心慌意乱

心烦意乱 心惊胆战 心猿意马 心潮澎湃

乐不可支 乐以忘忧 百感交集 感慨万端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悲痛欲绝 忧心如焚

忧心忡忡 闷闷不乐 欣喜若狂 怏怏不乐

胆战心惊 柔肠寸断 悔恨交加 惊喜交集

喜不自胜 喜出望外 愤愤不平 悲喜交集

提心吊胆 悲不自胜 悲愤填膺 痛不欲生

痛心疾首 痛快淋漓 痛哭流涕 七上八下

忐忑不安 胆颤心惊 惊魂未定 惊恐万状

惊慌失措 心有余悸 心惊肉跳 不寒而栗

魂不附体 失魂落魄 七上八下 怒不可遏

怒火中烧 急不可耐 迫不及待 垂头丧气

怒发冲冠 心花怒放 失望透顶 慷慨激昂

悲喜交加 念念不忘 依依不舍 刻骨铭心

心花怒放 乐不思蜀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横眉冷对 憨态可掬 面红耳赤

喜上眉梢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勃然大怒 开怀大笑

哄堂大笑 捧腹大笑 前仰后合 大发雷霆

火冒三丈 怒火中烧 怒气冲天 心如刀绞

泪如雨下 胆战心惊 魂飞魄散 惊心动魄

迫不及待 心急如焚 燃眉之急 垂头丧气

气宇轩昂 欣喜若狂 左顾右盼 神采奕奕

精神抖擞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满面红光

精神焕发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心猿意马 高兴: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喜出望外、喜气洋洋、喜上眉梢、喜笑颜开、喜形于色、笑逐言开、神采飞扬、神采焕发。

愤怒: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怒火中烧、怒气冲天、愤愤不平、燃眉之急、暴跳如雷、横眉怒目、勃然大怒、大发雷霆。

伤心:愁肠百结、愁眉不展、愁眉苦脸、垂头丧气、椎心泣血、悲不自胜、悲痛欲绝、心如刀绞、泪如雨下、潸然泪下。

害怕:胆小如鼠、胆战心惊、心胆俱裂、心慌意乱、心惊肉跳、心乱如麻、心有余悸、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惊恐万状。

心神不安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神不安

慷慨激昂,悲喜交加,念念不忘,依依不舍,刻骨铭心,心花怒放,乐不思蜀,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横眉冷对 憨态可掬 面红耳赤 喜上眉梢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勃然大怒 开怀大笑 哄堂大笑 捧腹大笑 前仰后合 大发雷霆 火冒三丈 怒火中烧 怒气冲天 心如刀绞 泪如雨下 胆战心惊 魂飞魄散 惊心动魄 迫不及待 心急如焚 燃眉之急 垂头丧气 气宇轩昂 欣喜若狂 左顾右盼 神采奕奕 精神抖擞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满面红光 精神焕发

与心理有关的成语篇八
《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

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心猿意马 高兴: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喜出望外、喜气洋洋、喜上眉梢、喜笑颜开、喜形于色、笑逐言开、神采飞扬、神采焕发。

愤怒: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怒火中烧、怒气冲天、愤愤不平、燃眉之急、暴跳如雷、横眉怒目、勃然大怒、大发雷霆。

伤心:愁肠百结、愁眉不展、愁眉苦脸、垂头丧气、椎心泣血、悲不自胜、悲痛欲绝、心如刀绞、泪如雨下、潸然泪下。

害怕:胆小如鼠、胆战心惊、心胆俱裂、心慌意乱、心惊肉跳、心乱如麻、心有余悸、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惊恐万状。 心神不安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神不安

慷慨激昂,悲喜交加,念念不忘,依依不舍,刻骨铭心,心花怒放,乐不思蜀,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横眉冷对 憨态可掬 面红耳赤 喜上眉梢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勃然大怒 开怀大笑 哄堂大笑 捧腹大笑 前仰后合 大发雷霆 火冒三丈 怒火中烧 怒气冲天 心如刀绞 泪如雨下 胆战心惊 魂飞魄散 惊心动魄 迫不及待 心急如焚 燃眉之急 垂头丧气 气宇轩昂 欣喜若狂 左顾右盼 神采奕奕 精神抖擞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满面红光 精神焕发

与心理有关的成语篇九
《趣味成语大全》

成语归类大全(留着,孩子有用的)

一、描写人的品质: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大义凛然 临危不俱 光明磊落 不屈不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二、描写人的智慧: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

三、描写人物仪态、风貌: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四、描写人物神情、情绪: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

五、描写人的口才: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六、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

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七、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扶老携幼 手舞足蹈 促膝谈心 前俯后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后继 张牙舞爪

八、描写人间情谊: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赤诚相待 肝胆相照 生死相依

九、说明知事晓理方面: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开卷有益 十、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十一、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 无懈可击 锐不可当 雷厉风行 震耳欲聋 惊心动魄 铺天盖地 势如破竹 气贯长虹 万马奔腾 如履平地 十二、形容四季特点: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

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十三、形容繁荣兴盛景象:济济一堂 热火朝天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川流不息 十四、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玉砌 别有洞天 十五、描写山水美景: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腾空 烟波浩渺 十六、描写花草树木: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参天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柳绿 绿树成荫 十七、描写日月风云: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富丽堂皇 锦上添花 水天一色 高山流水 郁郁葱葱 万紫千红 银装素裹 金碧粉妆波光白练古树桃红皓月

千里 晨光熹微

云雾迷蒙 风清月朗 春风化雨 暴风骤雨 风驰电掣 十八、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百依百顺 背井离乡 蜜语 十九、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后继 图新 二十、 业业 荡荡 夜夜 摸摸 长吁短叹

道听途说 丢盔弃甲 眼疾手快

东倒西歪 南辕北辙 左推右挡

承前启后 舍近求远 优胜劣汰 AABB式:

鬼鬼祟祟 熙熙攘攘 沸沸扬扬

林林总总 支支吾吾 影影绰绰

密密麻麻 疏疏朗朗 浑浑噩噩

风风雨雨 风风火火 轰轰烈烈

调兵遣将 前赴后继 扬长避短 战战兢兢 吞吞吐吐 朝朝暮暮 堂堂正正 甜言前俯弃旧兢兢浩浩日日偷偷

朦朦胧胧 隐隐约约 迷迷糊糊 心心念念 挨挨挤挤

勤勤恳恳 踉踉跄跄 原原本本 形形色色 口口声声 二十一、AABC式:

有味 不绝 私语 有礼 以求 有余 二十二、十二生肖成语: 似虎 木鸡 芸芸众生 咄咄逼人 津津乐道

奄奄一息 念念不忘 姗姗来迟

面面相觑 面面俱到 息息相关

喋喋不休 循循善诱 亭亭玉立

铮铮铁骨 飘飘欲仙 孜孜不倦

莘莘学子 跃跃欲试 楚楚可怜

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守株待兔

狗急跳墙 叶公好龙 人仰马翻

头头是道 空空如也 振振有辞 郁郁寡欢 夸夸其谈 井井有条 杀鸡吓猴 画蛇添足 津津源源窃窃彬彬孜孜绰绰如狼呆若

与心理有关的成语篇十
《成语运用解析》

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例说

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近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来看,对成语运用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要求选出成语运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如何解答好此类试题,除了平时要勤翻词典、掌握常用成语含义外,还需要掌握解答此题目的一些技巧。

[方法指引]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例1.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解析:成语“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散布的范围很广,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则说明很稀少。这样二者的意思刚好相反,相互矛盾,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2.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训练,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解析:成语“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它本来比喻破坏很严重或弊病很多,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词义过重,夸张失度。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例3.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解析:成语“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是个贬义词,而本句主要意思是赞扬同学的出从口才,显然该成语不符合该句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例4.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解析:成语“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其适用对象是“人”,这里用来描述汽车,显然是不恰当的。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例5.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解析:成语“行云流水”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受拘束,而句中由于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然与语意不符,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六、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

例6.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解析:成语“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却把它跟其语素位置不同、语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七、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

例7.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解析:成语“振聋发聩”的意思是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而该句在使用中,只断取了“振聋”的意思,却抛弃了“唤醒糊涂的人”之义,从而导致误用。

八、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例如: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解析:成语“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面的“笑了起来”意思雷同,所以纯属多余。 总之,我们在解答成语使用试题时,一定要认真审视句意,根据句意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同时,在日常读书和写作中,要注意正确使用成语,碰到拿不准的,就得勤查词典,这虽是笨功夫,但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

范例展示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长期以来人们将一些事件、典故和道理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形成的。近年来中考语文对成语的考查分量逐年增加,其中大多以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的形式出现。现将一些在中考中常出现又比较容易误解的成语摘出以便正确判断。

1.栩栩如生

例: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栩栩:生动的样子。这个成语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说野生动物栩栩如生显然不合适。

2.济济一堂

例:泰州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不可能只聚集在一处,可换用“络绎不绝”。

3.无可非议

例:美国总统布什和到访的英国首相布莱尔5月25日在华盛顿公开承认,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犯有无可非议的错误。

无可非议是说没什么可以指责的。既然在伊拉克问题犯有错误,这当然应该受到指责。例句用无可非议显然是错误的。

4.可歌可泣

例:大学生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事迹令人感动,他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真是可歌可泣。

可歌可泣,一般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这个成语感情色彩相当浓烈,洪战辉的事迹还达不到可歌可泣的程度,可用“可喜可贺”替换。

5.巧夺天工

例: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形容技艺高超,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桂林山水黄山松都是自然的杰作,并不是人工的东西,用“巧夺天工”夸赞天然景致是不合适的。

6.销声匿迹

例: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06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一般用来形容人。例句说的是春节晚会,用销声匿迹形容显然是不当的。

7.忘乎所以

例: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忘乎所以,常常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色彩。例句赞扬的是人的读书精神,用这个成语显然与整句话的语境不符。

8.美轮美奂

例:博物馆里保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一般用来形容“房屋的高大华丽”,这里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鸟虫鱼”和“人物形象”,显然是陈述对象的误用。

9.振聋发聩

例: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振聋发聩,这个成语原意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但现在侧重于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例句指的是欢呼声很大,可用“震耳欲聋”替换。

10.行云流水

例: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的水一样。例句说的是桂林山水,是自然景物,显然不能用这个成语。

11.刮目相看

例:一个初一的学生,竟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这个成语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例句说的是初一学生有一手漂亮字,并没说对他以前的看法,可用“另眼相看”替换。

12.惟妙惟肖

例: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一般形容艺术技巧好,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例中讲的是剧中人物,可用“活灵活现”替换。

成语误用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对成语理解不准确,要准确地运用成语,必须靠平时日积月累。

[跟踪训练]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

B.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难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D.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据报道,山东的几个老乡确实修过机器,也到过大亚湾核电站,但为首的那位老兄不是农民,而是地地道道的有几十年工龄的工人,修的也不是什么洋人修不了的机器,而是人家根本不屑一顾的破烂玩意儿,所谓“震”住洋专家一说纯属无稽之谈。

B.让国旗、军旗和区旗邀游太空这一举措的始作佣者,是两位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

C.这几天,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和前政府官员还接连发表谈话或给克林顿总统写信,认为轰炸顶不了事,要干就干个痛快,派出地面部队,推翻萨达姆,另立新政府。这就更与联合国的有关决议本末倒置。

D.作为全市读书竞赛活动的倡导者,中共邢台市委副书记王三堂曾对一次社会调查疾恶如仇:相当一部分家庭买书。藏书数量较少,读书、用书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业余时间打麻将、泡酒馆引发了不少不愉快的事情。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一定会重整旗鼓的。

B.房租、邮费、电话费等,每个月都要近千元,若再开展活动,开支是左右为难了。

C.我相信他说的话是真实的,为什么要怀疑别人、杞人忧天呢?

D.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B.因为临时有事,我未能去黄浦码头为他们送行,第一次也是恨一的一次对朋友失约,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C.“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必然会产生的瓜熟蒂落。

D.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多段落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B.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识之土提醒人们要警惕新纳粹势力起死回生。

C.要在学术上推波助澜,并不是抛弃国学,国学的精粹不但不能丢,有些还应深入研究。

D.扮演蔺相如、伍子胥等人物的都是9至11岁的小演员,他们栩栩如生的演出展现了我国京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兴旺景象。

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在用人上的眼光与胆量。

B上海一个钢厂厂长,伪装清廉好些日子,直到被捕那天还在座谈会上夸夸其谈他反腐倡廉的经验体会呢!

C.石狮人爱读书绝非有钱人的附庸风雅,而是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的一种需要。

D.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如坐春风,自由自在地发表她的观点。

8、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他们打得你死我活,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

B.人民组织起来和杀人放火、惨绝人寰的日寇英勇斗争。

C.他妈妈一进来,我们全寝室的人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D.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9、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足球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B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评头论足。

C.宋老师针对班上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因材施教,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D.“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及时地向全党敲响了警钟。

10、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一座座新建的楼房,一排排电视天线,短短三年,故乡已经面目全非了。

B.我军识破敌人的神机妙算,提前赶到了沪定桥,把他们消灭在河对岸。

C.看来,作者是怀着激动的心清,写下这行云流水般的篇章的。

D.保育院的孩子,一个个都是肥头大耳,面红耳赤,身体棒着哩!

1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眼前的老人,古铜色的脸上布满皱纹,一看就使人感到这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B.据调查,目前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已经蔚然成风。

C.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变化更加飞黄腾达,可以作为艺术反映的题材更加丰富 多彩。

D.在新居,我把你赠送的电子台历摆在了天天面面相觑的写字台上。

1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于是我们开始看武侠小说,有时候上课也禁不住翻两页,长此以往,我们的成绩都开始退步。

B.金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

C.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D.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司空见惯,养成了一种麻木不仁的恶习。

1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领导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位宾客都要相敬如宾,实行微笑服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8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