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观后感

| 策划 |

【www.guakaob.com--策划】

策划观后感篇一
《国学中心方案观后感》

国学中心12个方案观后感

国学中心第一轮投标尘埃落定,观看全部12个方案后感想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浏览12方案,以清华大屋顶方案最为明显!近年来一再被建筑界批判的大屋顶手法在这里重现。有人说流行是一种轮回,是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我基本同意这种说法,原因有二,其一,前人所做设计亦是苦思冥想,在此基础上发展站得住脚。其二,现代人所想到的恐怕在这五千年间均能找到原型。我想说,方法无好坏,大屋顶没有错,更何况这种方法也是对中国传统文脉的一种探索,如何用好才是关键。也正基于以上所说我首先将清华院方案选出。

第二,国学仍存争议,理解各有不同,但中国情节每个中国人都有,在我看来,从匠人营国到唐长安城在到今日北京,中国文化一直是一种方正大气的格局,有别于其他亚州国家的拘谨坐派。在这一点上我相信有绝大多数人能够达成共识。也正是基于这一点,12个方案中有9个作品选择了完整或近乎完整的正方体外部造型,我认为无论是设计者或评委亦或普通大众,都会觉得这种方正饱满的形态能与厚重的中国文化相称。基于以上所说我淘汰层叠扭曲的3号方案和豁牙露齿的6号方案。

第三,剩下的9个方正外形的方案中初看来,2号、9号、10号(法铁)方案似乎沦于《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堂作业之流,将对比与微差,层叠与重复,等手法运用的极标准,却不能耳目一新!故我将之排除。另外7号方案过于艳俗不做评论,4号方案没能打开不做评论,而11号方案虽然外形完整,但朦胧表皮之中空间碎小层叠,反多了一分造作,故我也将它排除。

第四,在看完东南的百柱成林方案后,我觉得这是毫无疑问的入围方案,原因有二,其一,建筑体型为所有方案中最为恢弘,这正契合了当下中国政府对这类文化建筑的需求,说白了就是中正厚重,官气十足的的建筑更受青睐,这点从世博会中国馆设计中就能得到很好的证明;其二,包装充分,解说不知何人所写,与建筑极为契合并文化底蕴深厚,通篇听完令人叹服。

另外,5号部院的方案也很有创意,殿堂空间巧妙融入其中,但我觉得似乎多了一些水乡气息。

综上说述,国学中心方案评标让我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对项目的理解要准确,否则很可能一次出局!这是基本配置。其次,展示与方案同重,展示方式往往成为战胜对手的终极神刹!

策划观后感篇二
《策划书读后感》

策划书读后感

智慧大师们经常说“向成功的人学习,复制他们的成功,你就会成功”,因此,我们要多向学长学姐们优秀的策划方案学习。但,学习并不是盲目的,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使用,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将他们宝贵的经验转化为自己成长的养分。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写出漂亮的策划书来。

在看完了这个策划书后,我了解到了策划书的撰写的基本格式,策划书的重要性,并为日后如何写好一个策划书做好了一些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下面我就说说我看完策划书之后,所了解到的东西。

首先,作为一篇大学活动策划书,需要有一个封面,封面上包括活动的名称、主承办单位及时间,最好能有标志性的图案,如校徽、院徽什么的。并且要有一份目录以达到明了、醒目的效果。

其次,策划书的内容要丰富而又不失条理,应该包括活动的主题、名称、对象、时间、背景、目的、意义以及基本流程图示、具体流程及安排、应急预案、人员安排、经费预算等几大部分,另外,如有附件(注意事项、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可以附于策划书后面,作为附录部分。

古人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觉得策划书的作用亦可与粮草相媲美。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一份考虑周到而又不乏创意的策划。策划书中涵盖了活动的流程、时间场地的安排、各个部分的负责人员及他们的联系方式和应急预案等,是活动的总指挥。由此可见写好策划是多么的重要。

策划无处不在!有活动的地方就有策划!策划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唯一不变是我们既定的结果!但策划本身并不是一纸文字,她贯穿于我们活动的整

个流程之中,不论是哪个环节,都需要我们去精心策划,从而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实现活动的成功举办。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总而言之,策划不是与生具来的,是靠后天的不懈努力与积累产生的。我们只有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勤于思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地积累经验,汲取教训,最终才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策划”!

策划观后感篇三
《观后感刘若兰》

观后感

2013年7月4日,我观看了《东方中国梦》励志电影,被电影主人公故事所感动,也受到感染。

每一个中国人都做着自己的个人梦、行业梦、社会梦、国家梦。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指引着人们奋发努力的方向。而《东方中国梦》主人公王建国的梦想是通过基因科学让人类“不饿、不病、不傻、不老、不死”,这昭示出了科学家心中的中国梦。正是这样的伟大梦想,构成了三代科学家的共同情怀,涂抹出他们独特的生命底色,也赋予了影片深刻的思想价值。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最深厚、最纯真、最高尚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感情。

影片中每个青年学子的梦境都是一个个„有我之境‟,比如„我要通过对水稻基因的研究让世界粮食增产10%‟、„我要攻克唐氏综合症,让每个新生宝宝都健康‟、„我要为攻克所有的疾病义务提供基因测序‟等等。但最终,这种„有我‟的梦想升华为让全人类„不饿、不病、不傻、不老、不死‟的„无我之境‟,从而将整部电影推至了„大我‟的高境界。这种„大我‟情怀,较之„咀嚼身边的小悲欢,并将这小悲欢当大世界‟的„小我‟,甚至于有我无他的„自我‟者,其境界之高下轩轾立见。”

在中国梦的实现中,„人‟是关键要素。实现中国梦,需要齐心协力,紧密团结,而在此过程中,每个人又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更多梦想成真的机会。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东方中国梦》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梦想,实现这个梦想有赖于我们的共同努力。人才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人才的培养有多种方式,在培养自己人才的同时,我们还要吸引外部人才,与我们共同创造中国梦。在当今社会只有开放交流,才能加快我们前进的步伐。

影片给我启迪,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工作在卫生保健工作岗位上的医务人员,要以他们为榜样,钻研业务,用掌握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而且要有爱国精神,民族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实现自己的梦想,体现每个人的价值,为社会奉献我的全部。

策划观后感篇四
《变形计观后感策划书》

变形计之观后感策划书

汽车电子系高电子1102支部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变形计之观后感策划书

主 题:青春无悔之美丽变身

活动时间:2012年05月31日

活动地点:第二教学楼305教室

一、活动目的

在观看过有湖南卫视播出《美丽加减法》和《少年何愁》两期变形计节目后,结合自身对此的观想。从而告诫我们生活本无路,是靠我们一步步摸索出来的,这次活动的目的是让我们知道农村孩子苦苦求学渴望走出大山的愿望。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城市孩子那种叛逆与自身处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下而不懂得珍惜。从而通过变形来完成美丽蜕变。

二、活动主题

青春无悔之美丽变身

三、活动时间:

2012年 05月31日 19点10分

活动地点:

第二教学楼305教室

四、活动内容

通过观看变形计后对此有什么观想(观后感)。

在观看了变形计之后,你是否有些感悟是否对产生了一些想法和改变自己。对自己的定位有了一个重新的开始。从某意义上来说,是对心灵的一次冲洗,对人生的旅途有着良好的规划和期盼。

1、介绍莅临本次活动的嘉宾

2、介绍活动开幕

3、活动主要内容(班上同学畅谈对变形计的观后感)

4、班长作总结

六、活动会场的布置:

1、嘉宾位子布置

2、教室设计

(1)鲜花装扮讲台

(2)门窗布置

(3)窗台布置

(4)黑板报布置

(5)教室卫生安排

3、安排嘉宾就坐及学生位置

4、结束与退场

七、经费预算

1、鲜花四束

2、气球一包

3、汽水一瓶

4、一次性杯子

5、其他

经费预算合计:30元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再一次将具有活力朝气的电子1102班展现给大家。继上一次精英培训之后,又一次心灵的洗涤,真心可以通过这样来凝聚一个班级,我相信这次活动一定可以成功闭幕。

高电子1102班班委会

高电子1102班团支部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策划观后感篇五
《《选择》观后感》

选择读后感

最近,我们院支部利用几个下午的时间,组织收看了党的路线教育题材片《选择》,全片共分6集,分别为《民族希望》、《艰难探索》、《为了人民》、《伟大工程》、《人民民主》、《引领复兴》。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透彻地分析论证,热情讴歌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看后非常感动,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该片以历史和人民在艰难探索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为主线,运用大量未曾公开的史料细节和珍贵镜头,史论结合,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了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的必然性。

影片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热情讴歌了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建立的丰功伟绩,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巨大的成就。人民之所以信任和拥护我们党,历史之所以选择我们党,最根本的在于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于我们党在关系中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重大关头,始终能够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依靠并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我们党长期执政,既是人民的意愿,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我知到了以前我们的困难生活,在新民-主义革命期间,我们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一扫百年屈辱,六十多年来取得无数骄人成绩,近年来更是以从未有过的盛装迎接世界。如果没有中

国共产党,中国将无法走出近百年的屈辱,中国人民将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节目中探寻了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首要任务,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难的探索,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伟大革命,建立新中国。

现在,改革开放已轰轰烈烈进行几十年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人人都奔小康,朝着美好的方向奋进。随着科技的发展,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革命者,如做为赤子的钱学森带着报效祖国的心愿回到了中国;吴登云则怀着颗救死扶伤的心来到了帕米尔高原;杨利伟承载着13亿人民的飞天梦想驶向月球……正是如此才创造出了如今和-谐美好的社会。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政治进步、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局面,让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大家被片中介绍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勇于追求真理不畏艰险的革命事迹深深地打动。这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学习党的历史和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是我们了解党,认识党的必由之路,更多的是我们党员的思想和认识的转变。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定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从党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迪,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无条件的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工作上,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要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看齐,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创造佳绩,要展现当代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党、回报社会。

策划观后感篇六
《设计的设计观后感》

设计的设计DESIGNING DESIGN 原研哉贰零壹壹中国展 THE EXHIBITION OF KENYA HARA IN CHINA 2011

观后感

FEEDBACK

创作部 李志鹏

2011.7

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前往首都的列车,也是我最激动最认真的一次旅途。

还记得,那天是一个凉爽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对设计充满着无限热爱的我们一行五个人,就这样前往首都去观摩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的贰零壹壹中国设计展。这次组织设计人员参观设计展的动机和想法很直接,就是想要开阔我们公司创意设计工作人员的眼界,提升设计鉴赏眼光,了解国际设计流行趋势,提高自我创意设计能力。

乘车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心中的

那种期盼却反复波动着心弦。一下火

车,便感受到京城袭来的那股皇城的

气息,四下打量了北京南火车站的导

视系统与VI系统,立刻感受到济南

与北京的差距有多大,北京南似乎让

我觉得更像一个国际机场而不是火

车站。

文明乘公交,兴奋路过天安门广

场,来到期盼已久的原研哉设计展现

场——前门23号。这里是一个既有

文化气息又彰显着高贵的会馆,原研哉在这里花了三年的时间筹备,就是为了可以让更多的中国的设计人可以感受他对设计的理解和态度。

一踏入前门23号的大门,就被围墙上用特殊工艺张贴的“设计的设计·原研哉贰零壹壹中国展”的字样所深深吸引。简单、凝重、大气。

这就是原研哉设计展!纯净新颖的空间、柔和高雅

的灯光、精致新奇的作品⋯⋯太多的元素带给了我震撼,

原研哉把平面、装饰、展示等等多个领域的设计思路与

做法都融入进了这个伟大的设计展中。观摩整个展览后,

收获很大,感受颇多,眼界也更开阔。

新材料。这是我对这次设计展中,印象比较深刻的

一次直观感受。从整体上来看这次设计展的布展、装饰、

作品陈列,整幅墙面、边边角角都运用了很多新型材料,甚至有些都不曾见过叫不出名的新材料。首先是墙面上镂空转印的文字,在这之前我还从未听说或见过这样的技术,他非常干净利索精细的将或大或小的文字直接以镂空的形式转印到墙壁上,不带有意思白底或咋边。或许您会认为这些都是布展施工团队的细心和技术,和原研哉有什么关系。但我想说的是这些新技术的衍生,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这个伟大设计师的灵感与想法,在他的那种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下,才出现了这样细致入微、让人感动的新技术。还有是这块纳米布做成的展

示台,他利用水珠、网点、斜坡实现了一种只有让人现身其中才

能真切感到的一种震撼,这个展示台充满了奇幻色彩,让人流连

忘返不舍离开,其背后支持的高新科学技术,也正是在原研哉先

生鼓励并推动下而成功研发出来的。其他还有拟真毛发、果皮牛

奶、碳元素合金座椅、多维立方体后背投影仪等等很多很多的作

品都是运用非常新奇的材料而设计制作的。以此看来想要成为一

名伟大的设计师不仅仅停留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更多的也应该

勇于尝试新领域的启发和灵感。

新领域。看到无印良品系列作品,看到薫枝火柴,看到柔软

的百用标签贴,看到小猪鼻子造型的插排,看到猩猩面孔的口罩,

看到在桌下缓慢行走的机器人,看到时而微笑时而抿嘴的柔软汽车,看到用通心粉做成的各种造型,这些新奇的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作品,真的让人有些目不暇接。新领域——这是我看到这些作品的想到的一个词,原来做平面设计可以不只做纸上的设计,原来还有那么多领域都可以由我们来设计,让我顿时感受到作为一名设计师是多么的幸运,作为一名设计师背负了多么沉重但神圣的使命,这应该就是原研哉先生花费三年时间在中国筹备这样一个免费设计展的初衷之一吧,就是想让中国的设计人也能够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吧。

谈谈观赏了原研哉平面设计作品后的感受吧!简单、直接、有意境,这看过原研哉先生平面作品后想到的几个关键词。没有花哨的陪衬,没有绚丽的色彩对比,没有复杂的图形拼凑,有的只是干净利落的版式创意与文字排列,让人很轻易的就能判断出,这绝非等闲之辈的作品,一定是出自于名家大师。不过,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作品看上去是简单、直接,但细细的捉摸,会发现是很用心做的设计,从摄影到文字编排,从整体风格到微小细节,几乎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挑剔,也许这就是这些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所在,认真、用心的设计果然非同小可。

看过设计展后,心中对今后的工作,又有了新的憧憬。今后的工作要像原研哉一样的用尽心思,今后的设计要像原研哉一样的充满新意与心意,今后的生活要像原研哉一样的保持一个认真对待的态度。原本以为,看这样的展览会带来自己设计上新的灵感和创意,现在看来这远远不只是这次设计展所带来的收获,在我看来收获的更多的是对设计的认识,更多的是对设计的理解,更多的是对设计的向往,更多的是对设计的新的态度。

感谢原研哉先生这样用心的准备,感谢李总和郑总对我们设计团队的支持与帮助,今后的工作我们会更加努力,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好创意,也为自己积攒更多的好作品,在设计这条无尽的路上收集更多的光明。

创作部 李志鹏

贰零壹壹 柒月

策划观后感篇七
《红色影片观后感征文活动策划》

《寻找红色踪迹》 ——红色影片观后感征文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共青团平顶山学院委员会

承办单位:平顶山学院学生会 协办单位:平顶山学院各院系网络部

一、 活动前言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这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

二、 活动目的

为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号召当代大学生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这一民族精神,特举办《寻找红色踪迹》——红色影片观后感征文活动。

三、 活动对象

平顶山学院各院系全体在校学生。

四、 活动时间

征集时间:2015年5月12日——2015年5月18日 评选时间:5月18日——5月20日 颁奖时间:5月20日

五、 活动内容

1. 征文要求

(1) 征文内容:影评,感想

(2) 纸质档(打印)和电子档各一份(于5月18日网络部例

会上交参赛稿件。)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传递真实情感。 2. 评分要求

感情真切,评价中肯。 3. 奖项设置

一等奖:两名 奖状 二等奖:三名 奖状 三等奖:五名 奖状 优秀奖:十名 奖状

六、 活动流程

1.前期宣传:由各院系宣传部做出展板、信息部推送微信进行宣传。

2.参赛通知:通知各院系网络部,各院系网络部再通知各班学习委员征文比赛的相关事宜,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

3.选送方式:各个院系内部自行比赛,最后推举出两部部优秀作品(文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各十部)并将纸质档和电子档上交校网络部。

平顶山学院学生会网络部

2015年5月4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14717.html

    上一篇:衣服营销策划图片

    下一篇:活动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