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作诗新年祝福

| 祝福语 |

【www.guakaob.com--祝福语】

名字作诗新年祝福篇一
《新年祝福诗歌》

元旦贺诗

七律-贺岁

连心缀韵作诗文,

恭贺新春福乐频。

年货备齐贴门对,

檀香摆毕供财神。

饺子包好才除夕,

鞭炮点燃又早晨。

电话手机鸣响际,

争相拜访问安勤。

七律-拜年

遥相拱手拜新年,

祝愿全家俱合欢。

邻里祥和皆乐善,

亲朋吉利尽平安。

钱随鞭炮响漫地,

笑逐烟花爆满天。

美酒佳肴饱尝足,

开看电视喜连番。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爆竹一声辞旧岁

春风送暖入屠苏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名字作诗新年祝福篇二
《新年祝福。诗朗诵》

新年祝福 A1:小树,又增加了一个年轮;

A2:大地,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B齐:四季的轮回,辉映出老师的辛勤与汗水;

C齐:成长的身影,彰显着同学的智慧与矫健。

齐:过去的一年啊,即使是狂风暴雨,即使是酷暑严寒,老师,您每天都踏着黎明走进校园,用充满灵性的笔,搭起华美的楼梯,引导我们走向知识的圣殿。

A齐:作为一名学生,我也深爱着我的校园,我学习中的每一个汉字,每一个算式和单词。

齐:你听这朗朗的书声,你看这刚劲的字体;一只只鼓满风帆的小船,就是这样积蓄着力量,准备远航……

A1:白驹(jū)过隙又一年,

A2:步步都是这样激动人心;

B1:文明之风吹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B2: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在我们的成绩单上,写上“优”和满分。 C1: 我们的班级更凝聚了,

齐:师生努力结硕果。

C2: 我们的校园更美丽了,

1

齐:辛勤劳动谱新篇。

齐:新的一年新希望,催动桃李满园春。

A齐:请问小树,当春风又一次吹拂大地,你的根会不会扎得更深? B齐:请问大地,当阳光又一次温暖普照,报春花会不会开得更艳?小蜜蜂会不会更加辛勤?

C齐:还要问一问,亲爱的同学们,当跨进新年的大门,你又怎样大步前进?

齐:当大地迎来又一个新春,当小树又增加一个年轮,同学们一定会像矫健的雄鹰,向着更高的天空奋进。

A1: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A2:新年的礼花就要绽放。

齐:在这美好的时刻,让我们的心愿变成蝴蝶,变成五彩缤纷的蝴蝶,飞翔,飞翔,飞翔……

A1:美好的时光伴我们歌舞,

A2:欢乐的节日放飞理想。

B1:我们的歌声赞美祖国,

B2:我们的舞姿憧憬(chōng jǐng)希望。

C1:若能摘下星辰,我选择最明亮的。

C2:若能采来红叶,我选择最鲜艳的。

齐:我们做孩子,就要做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我们做学生,就要做人人赞叹的好学生。

2

A1:短暂的欢乐即将落幕,

A2:求学之路辛苦漫长。

B1: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B2:不播撒汗水,怎能收获希望!

C1:请老师们放心,我们会好好学习。

C2:请家长们放心,我们会天天向上。

齐:是花儿你就尽情绽(zhàn)放,是小树你就更加茁壮。

A齐:我成长、我快乐,谁先进,就向谁学习。

B齐:我成长、我快乐,谁落后,就帮助谁。

C齐:做学校里的好学生,做家庭里的好孩子,做社会上的好少年。 齐:我们时刻准备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A1:少年智则国智,

A2:少年强则国强。

B1: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B2: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C1: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C2: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齐:美哉(zāi)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齐:祝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愉快、学习进步,快乐成长!祝老师们工作顺利,事业有成,青春永驻!祝爷爷奶奶称心如意,心境祥和,身体健康!祝爸爸妈妈生活美满,财源广进,幸福安康。

3

名字作诗新年祝福篇三
《姓名 王飞 作诗大全》

何处天香何处风, 鹏程锦绣大展鸿鹏。 王者山河天下尊王, 飞鸟过墙鸳鸯于飞。

王情怎可当牛毛, 飞燕相逐如竹马。 有意有志更有情, 爱在天涯无人比。

王庭花园春意深 飞来孤雁扰幽尘 我寄相思绪念引 爱恋君颜痴更真 你笑悠然我泪纷

王风浩荡春风伴, 飞天翔宇彩云还。 张望祥云辰空秀, 研华明月共百年。 百般恩爱承天意, 年长月久现新颜。 好景从此常相伴, 合和有余日子甜。 永求鸳鸯戏碧水, 结情花丛蝶飞旋。 同看日月朝起落, 心手相携五百年

何幸能得卿与同? 鹏游千里欲相从。 王侯富贵难为羡, 飞凤翔鸾爱永浓。

名字作诗新年祝福篇四
《新春祝福诗歌朗诵》

新春祝福

2009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随着新春脚步的迈近,我用我诚挚的心,为你们 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事们 祝福————

1

迎春花开放

在火红的太阳底下

你听,那是百鸟的啁鸣

它们惊喜地叩响了

春天的第一道门扉

2

白云衔来温暖的思念

久违的问候

又为我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

那些沉甸甸的欢笑

像父亲母亲的双手写满劳动和收获

3

一杯烈酒

盛满酽酽的乡愁

在迎风的早晨把我醉倒

漂泊的游子

不由得加紧了回家的脚步

4

清透的风,正从远处吹来

那里有少女的香味

带着野百合的私语

在一瞬间绽放

5

请安静

怎么还有人在说话

你们是不是在议论我们的国家

你们是不是在说 冰灾 \洪水\汶川\还有血腥的拉萨

让我们哭诉 让我们悲哀 让我们无力招架

红肿的眼睛过去了

明晰的岁月也留下了奥运\神七那感动万人绚丽世界的色彩

6

我看见乡亲们,在新年的日子里

谈论着往事的收成

细数三百六十五个日子和节气

7

说到春天

大家的眼里又开出了火焰

那个时候,玉米成串地挂在屋檐下

黄澄澄的喜气

飘满家园,让人看了心里

感觉兴奋而踏实

8

于是莫名地想起

多年前下着雪的某一天

亲人们合在家门照的一张全家福 碰落了第一滴露水

氤氲开来,它是七彩的

9

北方的冰雪消融

南方的树木吐绿

嘀嘀的汽车声里

一路开来,那是春天的婚礼 生命中注定抵达的幸福

10

你要在哪里醒来

倾听圣洁的歌唱

眼前美好的一切

顺手就能摸到的东西

像诗歌和水一样一见钟情 然后在春天里甜蜜地孕育

11

可我还是会想起村庄

坐在一片田野上的村庄 向着河流的方向飞翔

莫非是那不停吹来的微风 引得我张望

12

初长成的小妹

她正站在家园的路口迎接 以一朵迎春花的姿势

为你献上这首祝福的诗

每年都有热泪盈腮

每年都有真爱

也有太多的话题让我们畅所欲言而今

每颗心都跳动共同的节拍 等着

新春钟声 伟大的未来 浓墨重彩

名字作诗新年祝福篇五
《作诗的普遍知识》

作诗的普遍知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 京口--镇江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 临安、钱塘--杭州 姑苏、吴郡--苏州 淮上、江都、维扬--扬州 会稽--绍兴 长安--西安 奉天--沈阳 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地 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官 名

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襁褓:婴儿。

孩提:2~3岁的儿童。

总角: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13岁女子。

及笄:15岁女子。指已出嫁,未出嫁20为笄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花甲、平头甲子:60岁。 耆:60岁。

古稀:70岁。

耋:70~80岁。

耄:80~90岁。

期颐:100岁。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3.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古代年龄称谓

孩提:幼儿时期。

童龄:换牙时期(七八岁)。

弱冠:二十岁左右。

而立:三十。

不惑四十岁。

知(天)命: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文化典籍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岁时历法

1.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如:辛未三月。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皇帝即位要设立年号) 如崇祯十四年。

3.纪月常用序数(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 阴历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

名字作诗新年祝福篇六
《元旦诗话》

元旦诗话

〔宋〕 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表达了已过60岁的诗人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一年的风貌。

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戴星”,即顶着星宿,比喻晚归或早出。

“觞”,即酒杯,可作饮酒解。“屠苏”,是元日专饮的多味药酒,古人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消灾。饮此酒有个规矩,老少不能同时共饮,而是从年幼者依次而来。因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虽然每人都要增寿,但实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半年乐,而诗人“无禄尚忧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当然,在古代歌咏“元日”的诗篇中,最著名的当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为后人传诵不衰。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诗人在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油然而生。

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写出人们贺岁、迎春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一代伟人毛泽东,1930年1月写了一首《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欣赏这首词,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觉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期来日乐土安家。诗中所说的“胜利茶”,是当时重庆商店里出售的纸包茶,意在预祝抗日胜利。以新鲜事物为掌故入诗,可见董老对旧体诗的革新意识。

1、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一: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赏析二: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赏析三

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习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2、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

1.除夜:即旧历除夕。

2.凄然:凄凉,悲伤。

3.霜鬓:两鬓白如霜。

[释意]

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头上已是是稀疏的白发,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守岁(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而无法入睡。(剪烛——蜡烛点的时间长了之后,烛心会变长还会分岔,不剪的话无法看清东西,古代有一种专门用于剪烛的剪子,前面比较的长,不容易烧到手的)蜡烛一点一点的燃烧,这里指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作者也慢慢的喝着酒,仿佛有人在催他喝干这夜酒,这里作者的感情有点消极。将身上的钱分给家里的小辈,让他们去买春钱(春钱,据《闲居录》中记载:"至大改元,妇女首饰皆以金银作作小钱戴之,谓之春钱。"它是古时民间习俗中使用的仿钱形饰物。)——这里我觉得是给的压岁钱。听爆竹声声好像自己的童心仍在,看到更换桃符的人有老有少。四周 鼓角(多在古诗中只战鼓和号角!这里只的是春节时人们敲锣打鼓吧)声不断,梅花也争相开放,待到五更时分人们欢笑着相互拜年!

名字作诗新年祝福篇七
《名 字》

名 字

名字,反映时代,透视人性,寄托愿景,彰显学问。 人的法定姓名一般只有一个,是社会交往中代表个人的符号,用来区分他人。犹如科学界给发现的新东西命名一样。 过去取名最讲究避讳、宗族辈分。体现传统文化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精华。林黛玉作诗遇“敏”字,代用“每”来避外婆的名字。同姓辈分多以“五行”排序,取有“五行”偏旁的五个字,五代一个轮回,也有以一句五字格言排序的。男孩取名第一个字不用考虑,同姓的报上名字,就知道该称呼兄弟、叔伯或什么公。女子多以花草、玉石命名。平头百姓不识多少花香、金玉,便以日常熟悉的花草,如“梅、兰、竹、菊、莲、杏、桃、梨”等,加上四季、八节、花、香取名。也有的或因迷信,或为图“贱气”、易养育,给儿子取动物名:小狗、小牛、狗弟;或将亲生的借取别人生的、捡来的:“买吾”,“七着”。

解放后,旧时代的取名风俗被颠覆。“中、华、国、庆、东、方、红、卫、兵、军、央、新、建、伟、春、光、辉、文、武、胜、利、和、平、永、远、坚、强、英、勇、良、民、秀、美、素、雅”等字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选,任意两个字排组而成的名字多之又多。虽无深刻含义,文化底蕴,却朗朗上口,易写易记,具有时代气息。

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代。思想解放了,自我意识、个人主义也迅速膨胀上升了。取名的风格也悄然变化。取名开始体现自我,讲究情趣,寄托愿望,追求理想。“超、越、赛、圣、宇、元、翔、斌、能、强、博、浩、灵、敏、智、慧、芬、芳、艳、丽、怡、宁、欣、悦、颖、倩、婷”等词汇被热选。

物质文明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日新月异的物质生活的时候,来不及思索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来不及思索事物内部存在的互相的因果关系。被是乎突如其来的优越生活撞昏了头,心智迷茫,心境浮躁,心理失衡,道德失范,信仰缺失,价值错乱。美德遭唾弃,恶习受追捧。索性还没有丢失家族观念,还认定孩子是自己最宝贵的私有财产。取名讲究得不可思议。要讲“五行”、“八字”,要合生肖,要对笔画数,要兼父母两姓,尤其是独生子女,……爷爷给出几个、奶奶给出几个,外公给出几个、外婆给出几个,父母挖空心思想出几个,千万次选择,莫衷一是,心力交瘁。孩子在天天长大,父母却自恨不能给予正式命名。还是叫宝宝、妞妞,或咪咪、都都、贝贝、豆豆等类宠物的名字。全国同一时辰降生的婴儿不计其数,他们的五行、八字相同,难道他们的人生命运都相同?望子成龙心切,竟忘却了人类早已问鼎太空。孩子不听话问责于名字,学习成绩不佳怪罪于名字,却不问自己担当不起为人父母的责任,教子无方。孩子几易其名,弄得不知道自己姓啥名谁;更有人工作生活不顺,也嫁祸于名字,不惜重金求大师再取名字。

于是乎有了取名馆,有了取名网站。瞎子、斗大字未识几箩筐的人能以咬文嚼字营生,在大学几近普及的现如今,岂非国际级玩笑!

古人有:“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之说。《水浒传》人物姓名的虎虎生威、英气逼人,《三国演义》人物姓名的温文尔雅、名与字意义相辅相承,《红楼梦》人名的博学多才、深奥考究,令人钦羡不已,佩服之至。且不说求好名字不易,何谓好名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名网给出几百个所谓有讲究的汉字,供你选择,也难让你认定一个是好名字。——压根儿就不知道熟好熟不好!名字就是名字而已,与人生命运没有因果联系。取名为“龙”,未必成真龙;敬仰圣贤,更难成圣贤;羡慕伟人名人而取其名,未必不贻笑大方。求美丽英俊,却难改先天基因,名不副实,往往会自惭形秽。

名字是用来让人叫的,也是用来记录签署的。取名首先要用“响字”,其次要用常用字,易写,再求其义。叫起来响亮,声韵要含a、o、e、i、u这些元音,至少有一个字为开口呼韵;声调上要平仄得当。一个姓“易”的人,取名“懿”,能在十米之外呼应吗?就是站在床前恐怕不推也叫不醒。人在社会生活中常需报上自己的姓名,让人叫出你的姓名,取字太难,对方若识字不多,举笔为艰,认不着叫不出也尴尬难当。意义是最被注重的。首先,姓名或姓名的谐音不可有背良序公俗。其次,词义应能搭

配,姓名、名字的本字或谐音字搭配应组成一个或几个中意的词义,或凝聚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或寄寓理想抱负、情趣爱好和目标追求。能取自典籍,意义又超凡脱俗,可算好名字。

名字是父母给的,历史是自己写的。名字仅仅是一个人的称呼而已,如果名字真能决定命运,人人刻意求取好名,岂学校没有优差生,职位没有高低,社会没有贫富阶层?

名字作诗新年祝福篇八
《李秉泽春节》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3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