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杜牧意思

| 课件 |

【www.guakaob.com--课件】

山行 杜牧意思篇一
《山行 杜牧 PPT课件》

山行 杜牧意思篇二
《山行 杜牧 课件下载》

山行 杜牧意思篇三
《杜牧-山行课件制作》

山行 杜牧意思篇四
《杜牧-山行课件制作》

山行 杜牧意思篇五
《杜牧的山行》

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杜牧究竟是于何处有感而发

澧州枫林揭示千古迷团

杜牧的《山行》诗与我的家乡枫林

郑 传 岩

《绝句之旅》通心灵

一次随手地展卷,《中华诗词》中“枫树”二字跳入我的明眸,这是当代诗坛名家、著名学者李元洛先生的大作《一双璧玉、两颗珍珠——绝句之旅》,读来如品山珍,如啜清露。文中叙道:我居住在历史名城长沙,傍城而过的湘江西岸,岳麓山居高临下地远眺全城。从儿时至老大,从春朝到秋日,这座山我不知去登临过多少回了。特别是枫叶流丹的深秋时节,满山的枫树绿过了春,青过了夏之后,在秋霜的鼓动和秋风的鼓舞之下,忽然几声呐喊,纷纷举起了火把,将岳麓山烧成了一座火焰山……烧红了整个深秋,也烧红了游人的望眼……在山中留恋,在青枫峡里留连,逸兴豪情不禁陡涨于胸臆,我不禁高声朗吟起一千多年前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岳麓山中,青枫峡里,有名闻遐尔的“爱晓亭”,亭之四周,均为枫林,春日翠碧,夏日浓绿,秋日殷红。山亭之名就是取自杜牧《山行》的诗意。杜牧25岁时曾游涔阳(今湖南澧县),他的堂兄杜悰在这里任刺史,有“一话涔阳旧使君,郡人回首望青云。政声长与江声在,自到津楼日夜闻。”(《登澧州驿楼寄京兆韦尹》)为证,但却没有写《山行》诗的时间的具体记载。爱晚亭原名“红叶亭”,为生活于乾隆、嘉庆年间的岳麓山书院山长罗典所建,后来湖广总督毕沅改其名为“爱晚亭”。杜牧先后游宦于江西之南昌、安徽之宣州与池州以及江苏扬州等地,也曾四次于秋高气爽之时路经金陵,《山行》一诗总该是写于江南而不是北国吧?我私心甚至希望他写的就是岳麓山的秋日风光。不过,权威的说一不二的答案,只能由杜牧自己作出了。

反复捧读过大作之后,我久久沉思,一位热爱他故乡的权威诗人李元洛先生是否是灵通了澧县人的心事,以此篇杰作来有意暗暗启示于我:不要辜负桑梓之恩,应该把养育自己的故土——枫林美秋的原声原形从玄远而模糊的历史中必恭必敬地请出来,亮亮堂堂地还给这个社会。

家乡枫林缘千古

枫林,家乡的枫林,在芬芳的美名谱上,一辈又一辈的贤人名士,以你为骄傲;在优秀的文化库中,一件又一件地风采奇迹,为你而神奇。可是,俏丽的你,现实的英姿又在哪里呢?如今,为什么偏偏光有枫而无林相伴哩?我这六十余年过去,枫林只是频繁的在梦里有过相遇,在诗里有过传情。曾几何时,古老的枫林,从枫林一、二、三、四里到枫林乡、枫林保、枫林村、枫林学校,一路过来,孕育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在咿咿唔唔吟诵杜牧《山行》诗的时候,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小眼睛,总是深情的望着老师发问:诗中的枫林是否是家乡的枫林?诗中的枫林又是否是这个学校的枫林?面对学生、面对心中的疑问,我曾想:那绝妙的锦秀之景,到底是童话的美丽传说,还是上帝作弄于人呢?是地域名词谐音的假借,还是真正有过美妙的过去呢?

我邀朋结伴,良久地站在一棵古老的枫树底下,谒诚地请求它对隐匿的“家史”悄悄地作个诉述。它仿佛懂得了我们的来意,刹那间,传来一阵丝弦般的音响之后,便毫不迟疑地舞动着身披的青襟,缓缓地送来它族门的长调。从悠扬的旋律中我们听得出,它是一介幸存者,族祖就在这洞庭湖畔。千余年前,它们族门兴旺,前山后岭方圆三十余里都是它们的族寨,后来只因为……真有其事吗?忽地让我也想起来了,《澧州志》上有过记载:澧州有枫香纯林,乌桕黄枫等落叶乔木, 250年以上的古树13株,其中枫树6株、枫杨1株;双龙乡枫祥村那涔阳古道旁有1株400年以上的古枫树,树高15米,胸径202厘米,冠幅16米,荫地面积近1亩。经中国林科院有关专家鉴定,胸径超过2米的枫树,唯有澧县1株,堪称全国“枫树之王”。不久,令人惊讶的信息出现了,在方石坪乡,一株由县林业局挂牌保护,经专家鉴定已达600年历史的枫香古木,胸径3米以上,树腹已成空洞,但树叶依然葱茏繁茂。

我似乎回到了远古的家乡,那是枫木蓊蔚的王国,春季流绿,秋季染红,真正是美颜天赐啊!千多年前,出生于澧州的晚唐著名诗人李群玉吟咏过:“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这是他少年就读于澧州治所西郊伏牛山时的诗章《乌夜号》里的名句,是他广角度,大手笔地把家乡枫林美景凸显了出来。后来,他的又一首《登涔阳楼》的乡情之音:“万户砧声水国秋,凉风吹起故乡愁。行人望远偏伤思,白浪青枫满北楼”托了大野枫林之景,寄了浓浓的爱乡之情。青枫、青枫林,家乡的枫林缀玉联珠地在他的笔下情景交融,构成了絢丽的艺术之美。

今天,澧洲只见稀朗的枫树而不见大遍枫林的现状,并不等于唐朝时也是如此。在《直隶澧州志》的“澧州全舆图”中,记着:“澧州旧编户三十八里。康熙三十五年,奉文新编一里,共三十九里”,当中有枫林一里、枫林二里、枫林三里、枫林四里之里名,其分布就在涔阳古道一带山区。至于“里”,乃古时居民聚居的地方。隋朝二十五家为里,置里正;唐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每里置里正一人。杜甫《兵车行》中有诗句“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旧时,里是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 “以县统乡,以乡统里。”可见,枫林一、二、三、四里均是唐朝或者早于唐朝就传承下来的里名。然

而,漫长的岁月,时有治乱,物有兴废。那秀岭青岗的枫木茂林,大可因为旧时的贫穷与落后带来了她的厄运——状似梓泽丘墟而胜景不常,枫林在历史上也有过薄命,使得好大气的一幅“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秋图景悄然从家乡的土地上暗淡了下来。

杜牧澧洲抒《山行》

杜牧,字牧之(宰相杜佑之孙)陕西西安市人,成长于诗礼簪缨的世家之族,文才武略集于一身。刚过弱冠之年,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阿房宫赋》,他的佳作,尤以七绝受人推崇,其中《山行》诗脍炙人口,别具异彩。但他在科考入仕的途上,还是留有周折的一幕。

唐朝,读书人的主要出路是参加科举考试,而当时的科考对高门大族子弟和寒士都敞开了大门,取士的争夺日趋激烈。牧之生于膏粱,行止不无“浮华轻薄”,难免常常 “不拘细行”,这便成了他进士及第的最大障碍;加之礼部组织考试的地点,有时长安,有时洛阳,有时两地并试。杜牧虽文才极好,但必须有诗文之外的功夫——以求“知己”和用诗文“干谒”。“知己”是应进士举的读书人,将自己的作品送给朝官中有声望的人去看,希望他们给自己宣扬名誉,甚至推荐给主考官,这就是所谓的通榜,也谓之“知己”;“干谒”就是想法求见达官贵人要求帮忙。正是为寻找“知己”,拜求“干谒”,杜牧便有了寻亲南游之举。

《新唐书》载:曾任过宰相的杜佑生三子:师损、式方、从郁。师损生诠、愉、羔;式方生恽、惠、悰、恂、舀;从郁生牧、页。可见杜牧称杜悰为堂兄。杜悰于元和九年(814)尚岐阳公主(宪宗嫡女),大和初由殿中胡马都尉旋出澧州剌史。杜牧要南下投靠如此令誉之堂兄嫂,协助说情,自然于情理之中。王西平《杜牧评传》记载:大和元年(827)秋,杜牧前来澧洲客游。此间,其堂兄嫂除了陪他叙说家常和议论科举中的引卷、举荐、拜师等相关功夫之外,还专门为堂弟请来了澧州的乡土诗人李群玉、李宣古等作陪,广泛地接触社会,经常到治所四周的农家了解地方风情与民生疾苦,一同寄兴于山水,互相唱和……这一段时间,杜牧深深地感到李群玉的人品好,富有才气,便竭力劝其赴举。写下了《送李群玉赴举》的诗章:

故人别来面如雪,一榻拂云秋水中。

玉白花红三百首,五陵谁唱与春风。

在澧州客游的日子里,杜牧还留下了《登澧洲驿楼寄京 兆韦尹》之绝句:

一话涔阳旧使君,郡人回首望青云。

政声长与江声在,自到津楼日夜闻。

杜牧的这些佳作已经告诉了我们,年甫弱冠的杜牧是为科考,不远跋涉千里来到南方荒远的澧州。他在《窦烈女传》中记叙过此事:“大和元年,予客游澧州,路出荆州……”,那么,他出荆州入澧务必是由湖北公安南坪驿站,经涔阳古道,达澧州治所。据《澧州

志》载:“发咸阳,出蓝关,经郧襄至澧土,由此往南经武陵,沅辰牂牁夜郎也,此乃必由之路。”道之所畅,用之所广,既是商运的纽带,又是邮递的通道。南来北往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文人墨客络绎不绝。自秦汉以来是骚人笔下常歌常咏的行旅胜地,该大道北接南坪驿站,过孙黄驿入澧州北郊的顺林驿站,再绕山顺岭穿过涔河桥,至兰江驿站,再向西南可畅通云贵。当初,杜牧堂嫂(岐阳公主)的出京入澧方行于这条古道。《樊川文集》卷八《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载:“尚书出为澧洲剌史,主后尚书行。”杜牧乃官宦后代,出荆州后必是堂堂皇皇的地登上奔赴澧州的官道,潇潇洒洒而来。叭嗒叭嗒的马蹄声,嘎吱嘎吱的车轴声,一曲长旅之乐奏响澧州北域。杜牧此次出行,正当深秋时分,夕阳之下,胭脂般底色的画面,从天幕上挂了下来。“吁”的一声,马车停在山峪谷口,随之车上跳下来那位年轻书生——杜牧。他激情荡漾地享受着大自然特别赐予的南国大礼:经霜的枫叶火了,爆炸似地燃烧着;林峰间的雾气白了,慢悠悠地飘浮着;石砾小径如同沉睡的巨蟒,静卧山腰;几点农家小舍蒙胧地镶嵌于山项。对此奇伟绝特之景,文才极佳,“诗内”功夫绝好的杜牧,此刻摇头晃脑,往返留连,敢说不是在为之逸兴湍飞吗?谁又能说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的美秋佳作——《山行》诗,不就是在这澧州的涔阳古道上,我的家乡枫林山麓而欣然出生的呢?只是因为那小杜好异于人而有意将写诗的地点潜隐在诗句之中,让阅览者以分享含咀之乐罢了。

杜牧南游,名作问世,总算是天赐机缘。而就进士及弟,并制策登科才是一个谋合中的必然。他得益于堂兄附马爷和堂嫂岐阳公主的显赫地位,所以争为其“知已”者不下二十人,其中吴武陵尤为出力。当主考官礼部侍郎崔郾由长安赴洛阳时,吴持《阿房宫赋》呈给崔,崔接过一读,也很惊奇欣赏。吴说:“请你在这次主考进士时取他为状元。”崔还在迟疑。吴说:“如果不行,请还我这篇赋”。崔立即应声道:“敬依所教”。于是转向在坐的诸位朝官说:“方才吴太学博士推荐了一位第五名进士。”有人问:“谁?”崔说:“杜牧”。就这样,杜牧果然就中了第五名。得意之际,他写下了《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一绝。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成功地客旅澧洲,教他如愿以偿,不仅是个人顺利地得以雁塔题名,两枝仙桂一时芳。更是为澧州的人文历史著写了辉煌的一页。我为之高声疾呼:家乡的枫林是杜牧笔下的枫林——一颗湖湘的明珠。(4200)

山行 杜牧意思篇六
《山行杜牧》

山行 杜牧意思篇七
《山行--杜牧》

山行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描写了诗人“山行”的旅途风光。“远上”二字表现出诗人不畏路遥勇于攀登和追求的努力。“寒”字点明“山行”的时令已是深秋,呈现秋风萧瑟、万木凋谢的景象。“斜”字描绘出前路山势之险峻、山路之陡峭。诗人描绘了一幅山岚经秋,林木萧条,一道蜿蜒曲折的石径不断向上伸延的动态画面。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诗人远眺之所见。“白云生处”极言山巅之高。“有人家”让人突见崇山峻岭中飘出人间烟火令人惊喜不已,使寂静幽深的景色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停车坐爱枫林晚”绘出了诗人流连山景、停车歇息的情境。正是这一个“停”字,诗人舍“行”而“停”,显出山景之美,诗人“爱”景之情深。“枫林”正是诗人瞩目之处,赋予了“霜叶”的品性。一个“晚”字,韵味无穷。它透露出秋山红叶的最佳之景在迟不在早,又展示了一幅秋山夕照图,夕阳、晚霞、红叶,红成了一片,交相辉映“寒山”与红艳共色,色彩绚烂无比;怪不得诗人流连忘返,不愿离去,以致耽搁行程,及至夕阳西下,才猛悟到自己“停车”太久。

结句:“霜叶红于二月花”,重笔浓墨地刻画了秋山红叶,不仅点出了诗人“停车”的具体原因。也抒发了诗人对秋山红叶的热恋之情。诗人以“霜叶”同江南的二月花相比,一个“红”字准确地绘出了枫叶经秋时如丹似醉的娇艳,给“寒山”笼罩出一片热情的火焰,一扫历代咏秋诗中充斥的悲秋伤逝、萧瑟冷落之习气,别具一格。

在这首诗中,杜牧善于以情驭景,他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山行 杜牧意思篇八
《山行教案》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课题:山行

二:教材分析:《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杜牧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秋天的景色描绘的绚丽动人,既写出了枫叶的色彩,又赞美了枫叶不畏严寒、傲慢独立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爱恋之情。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

3、引领学生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蕴。在情景交融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五、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课文朗读,相关图片

八.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

九.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让学生说说眼中的秋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

2、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

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

师:(课件出示山行图)是啊,就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坐在车上。山道两旁古木参天,黄叶翻飞。林间不时传来啾啾的鸟语,唧唧的虫鸣。山中的美景激起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便有了这首《山行》

3、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4、全班朗读古诗

师:大家根据后面的汉字拼音表,给不会读的字注上拼音,然后大家一起朗读这首古诗。

诗中说:“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众生有异议)这个字我们平时读“xie”,但我们知道,古诗讲究韵律,诗句中末尾一个字韵脚相同,读起来就琅琅上口。所以这里可按古音念xiá。

(二)品读古诗,感悟

1、初悟古诗:

师: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静的山林,一处处秋天的美景纷纷呈现在眼前,那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2、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师:那么诗人停车前看到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句。 生:齐声朗读一二句

师:这样的景色美吗?

生:美。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略

(围绕从“石径斜”三个字体会出小路弯弯曲曲的,用石头砌成的小路很美。)

师:从石径可以看出这条是一条用石头砌成的小路,那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这条小路是怎样的呢?

生:(弯弯曲曲的)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呢?

生:从“斜”字可以看出了

师:对了,这个“斜”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意思。

师:那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哪儿去呀?

生:(山上)

师:诗中还有什么让你感觉到非常美?

生:(围绕从“寒山”感受到美)

师:为什么呢?

生:略(因为“寒山”是深秋时节的山,山上红一块,黄一块,绿一块,感觉比较美等)

师:还有什么让你感觉到美的吗?

生:(从“白云深处有人家”感觉到很美)

师:“白云深处”的云是怎样的?

生:(很白很白的;朦朦胧胧的;像轻纱一样,很薄很薄。)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那袅袅的白云似轻纱,似薄雾,若有若无,瞬息万变。而且在这白云深处还有什么呀?

生:(隐隐约约的人家。)

师: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指名读一二句) 师:好,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生:略(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师:(鼓励同学)

3、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

师:面对这片枫林他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三四句,并回答问题。 生:(这些枫叶比二月里鲜艳的花还要红。)

师:出示图片。大家瞧,从这些图片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这些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

生:是

师:那你能说说在你的印象中二月花是怎样的吗?(请学生回答)

生:(围绕是非常艳丽、千姿百态,千娇百媚,婀娜多姿回答)

师:大家能不能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呢?

生:(二月花是婀娜多姿的;二月花是多姿多彩的;二月花是姹紫嫣红的;二月花是万紫千红的;二月花是争奇斗艳的。)

师:是啊,听着你们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二月花在眼前竞相绽放,真是美不胜收啊!怪不得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的诗人赞美过它。你还记得有哪些诗句是赞美二月花的吗?

生:略

师:根据情况而定(一时记不起来了,是吗?没关系,老师找到了几句,咱们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二月花的确是娇美、艳丽动人,可诗人眼前的枫林好似沾着露珠的红玛瑙,又仿佛山坡上飞过的一团团流火,还宛如天边绚丽夺目的朝霞,使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啊,从一个“红于”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诗人对枫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大家在读的时候应该把这种喜爱的情感读出来。

师:诗人是多么喜爱这片枫林啊,我们还能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诗人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并思考。)

师:有了想法,可以轻轻地和同桌说一说。(生自由交流。)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从“停车”这个词中回答)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他特意把车停下来,来欣赏这片枫树林。)

师:嗯,对了,诗人是因为喜爱这片枫林,所以把车停下来了。“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略)坐:因为

师:这里的“坐”是因为的意思,正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所以诗人才──停下车了静静欣赏。诗中又说到“枫林晚”,对这个“晚”字你有什么不同的理解?说说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用课件出示爱晚亭图片,边讲解:老师也搜集到了关于“晚”字的另一种解释。话说湖南长沙又个名胜叫岳麓山,山上有个亭子,有一年秋天,毛泽东主席到那里游玩,只见山前山后,山上山下,枫林就像火烧一样让人陶醉。毛主席看到这种景象,想起杜牧的这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给这座亭子取名为“爱晚亭”。从这个意义上讲,“晚”字可以理解为深秋的意思。不过在古诗词鉴赏中,关于这个晚字的解释,至今学者专家还存在着分歧,还有人认为是时间长的意思呢!同学们在课外可以继续调查研究,做一个小小的研究者。

师:好,大家能不能结合字的意思来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吗?大家想一下,等会我请同学来说一下。

生:略

师:(根据情况而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全班朗读整首诗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啊,我感觉到诗人已经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请你再想一想面对着这样美丽的枫林,诗人会站在什么地方欣赏呢?

生:略

师:视情况引导 (诗人站得比较高:因为在山上,诗人可以把枫林看得更清楚;诗人站在枫林里,站在枫树下,会有枫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像一只只美丽的红蝴蝶,感觉很美。)

师:也许诗人仔细的端祥过每一片枫叶,也许他也远远的欣赏过这漫山的枫林,但无论走近,还是走远,无论在高处还是在树下,这枫林都让诗人深深的陶醉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首诗,读出诗人陶醉的感觉。

生:齐读。

4、体会精神:

师:读着《山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寒山石径很美,可诗人不曾停留,白云人家很美,可诗人不曾留恋,二月春花更美,可诗人独爱霜叶,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霜叶像晚霞,非常美丽。)

师:可我们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霜叶的爱,不仅仅是一种喜爱,更可以说是一种偏爱,一份挚爱。难道这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艳丽吗?

生:不是

师:那又是什么呢?

生:(因为枫叶比二月花还要红,所以诗人喜欢它。)

师:你想想,二月花有春风的吹拂,春雨的滋润,春晖的照耀,霜叶它有这些吗?它所有的只是萧萧的秋风,瑟瑟的秋雨和那如雪般寒冷的秋霜呀。从这儿你又能体会到点什么呢?

生:从霜叶的精神上回答(生命力顽强等)

师:现在大家再齐读这首诗,并背诵这首诗

(三)课后作业:背诵这首诗

(四)扩展知识:白居易《和杜录事题红叶》,想想在白居易这首诗中的红叶又是怎样的?

《和杜录事题红叶》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十.板书设计

山行

首联:寒山 石径斜

景色优美

颔联:白云深处 人家

颈联:停车 坐

喜爱枫叶

尾联:二月花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3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