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的认识演讲

| 演讲稿 |

【www.guakaob.com--演讲稿】

对大学的认识演讲篇一
《演讲对大学生的意义》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

课程名称:演讲与口才

任课教师:李宗铮

学生姓名:马露露

班 级:会计

学 号:

论文题目:论演讲能力对大学生的意义

内容摘要:

关 键 词:演讲201 ——201 第 学期 1202 2120120775 大学生 意义

一直以来我都对演讲有一种特殊的敬畏,不是因

为觉得演讲有多么高深莫测,也能不是因为觉得演讲者必然要有口吐莲花之道行,而是因为,我认为演讲者,演绎平生畅快,讲诉遍迹天下。不失为让心灵得以释放 并让听众为之所思的绝妙方式。

而放眼中国大学生,也遍地是能演能讲的一把好

手。我们不断听到学校礼堂传来的阵阵高呼,为演讲者的巧舌喝彩。但是,我们也不应忽视,在热闹的舞台下面,依旧有更多数的人们在沉默,不敢迈上前去振臂高呼,不敢释放禁锢已久的灵魂。我们应该看到,演讲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而这也是我在这里讨论的课题。

言归正传。首先,何谓演讲?演讲是由演讲者面

对一定数量的听众,以有声语言为手段,借助情态动作公开阐明自己的观点、抒发情感的一种口语表达艺术,是“讲”和“演”密切配合的一种口语表达的最高形式。演讲,是以讲为主演为辅的,既是听觉的,又是视觉的,兼有时间性和空间性艺术特点的综合的现实活动。这就是演讲的本质。

由此可见,演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极具丰富

的情感,演讲对理性的阐述总是伴随着情感激发进行的,以情感人是演讲不可缺少的情感作用。而正因为

如此,可以想象演讲者可以对对听众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和冲击,也能使演讲者从到多么大的鼓舞与振奋。下面,我们来较为详细的论述演讲能对我们大学生有怎样的意义。

第一,演讲让人明白很多知识与道理。这是一种以传达信息、阐明事理为主要功能的演讲。讲向听众传播它所包含的大量知识和最新的信息,是演讲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在于使人知道、明白。如美学家朱光潜的演讲《谈作文》,讲了作文前的准备、文章体裁、构思、选材等,使听众明白了作文的基本知识。它的特点是知识性强,语言准确。演讲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集中系统的语言表达,是展现一个人口才的最好形式,“是一个人面对群众的谈话”。它的特点也有声形合一,情景交融,感召力强,具有强大的鼓动性能让人们更深地被感染,被吸引,从而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人们听了演讲可以得到理性上的启迪,知识上的丰富,思想上的教育,情感上的愉悦。演讲作为也被用作教育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演讲必须有明确而集中的鲜明主题,这样才能起到宣传鼓动,或示范、自我教育的功能。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时常会遇到自己演讲或听他人演讲,我们要好好把握演讲这一意义,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丰富我们的世界

观,还能使我们在演讲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我自己就特别喜欢去听演

讲,目前已经在学校听了几十次演讲了。每一次我都会收获满满。有时候听的是高年级学姐学长们对大学生活的看法,经历和建议,这让我对大学生活,对未来有了更全面的规划和认识,少走了,也让对未来充满了斗志与激情。有时候听的就是名家之说,譬如朱军上次来我们学校,虽然演讲时间并不长,但他不普通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真的深深地令我感触。加上朱军独具个人特色的精彩演说,我更是对那次演讲难以忘怀。这是看书读报逛网页所比及不了的。

第二,演讲有促进演讲者成长的作用。只有那些有志者和不畏艰苦的人,才能攀登高峰,并摘下桂冠戴在自己的头上。虽然戴在自己的头上仅仅是一瞬间,但可以想象,就在这前前后后,演讲家是经过多少次演讲实践才能取得的。因为,演讲家者不是天生的,是演讲的实践所造成的。艰苦的、多方面努力是演讲者成为演讲家的必经之路。试想,如果我们愿为演讲事业付出辛劳汗水的话,又如何不成功,又如何不让我

们能有更坚定的信念去追逐人生更广阔的天地呢? 另外,演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也促进大学生不断的自我完善。学习演讲和演讲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

口语表达能力、综合素质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的分析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超人的想象能力、机智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记忆能力的过程,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技巧超群的人,如果不善言谈,词不达意也是无法充分发展自己全部聪明才智的。而演讲在人类口语中是最高级、最完善、最具有美学价值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除此之外,演讲需要综合知识,它既需要演讲学本身的理论和经验,又需要运用哲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和写作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如果,我们学习、了解、掌握了演讲艺术并付绪实践,那么就能使自己增长才干,开扩眼界,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加强修养,锻炼口才,培养气质,展示形象,扩大知名度,提高事业的成功率。

第三,是扬善祛邪的作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史。而这种斗争不管多么曲折和复杂,最后总是以真、善、美的胜利而告终的。而这种斗争的主要武器之一就有演讲。古今中外一切正义的演讲家,他们都是拿着演讲这个工具和武器,宣传真理、捍卫真理,向一切丑恶的势力,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从而唤醒民众,把社会一步

对大学的认识演讲篇二
《上大学的认识和态度》

认识和态度:

2011年我踏进了XX大学的校门,真正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在高中时,成天幻想着自己在大学里的样子,憧憬着自己在大学里的生活,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好像大学就是一个天堂,是我们追求的最佳殿堂。直至进了大学,到现在已经过了2年时间,对大学的认识和态度也渐渐发生了转变。

首先,我觉得大学是一个知识的乐园,我想哪怕以后进入社会,也无法再寻觅到像大学这样一个学术氛围浓厚、图书库存无数的地方,就这一点来说,上大学是每一个人最好的选择。上了大学,学校提供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机会让我们参与到大学活动中,比如讲座,每周都有各种类型的讲座可供我们去聆听,这些讲座有文有理,而且主讲人都是在某方面有着自己杰出成就的先生们,我们可以自愿选择喜欢的,也可以是学院组织统一听的。无论是什么方式,每一堂讲座在丰富我们的知识的同时,它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无与伦比的。通过这些讲座,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学术界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现在研究到的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倾听专家们独到的见解。诚实的说,经常感觉自己像一个井底之蛙一样,而通过讲座,自己感受到井外的光明的洗礼。不仅如此,通过旁听不同方面的讲座,就像虽然我们是学政治的,可是我们可以去听历史的、文学的等等的讲座,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另外就是大学生活,我自己是从来没有住过宿的,可是进了大学必须的也是强制的让自己远离父母,过起了宿舍生活,上大学就是这样,让我们学着独立的去成长,这也是我对于上大学最感激的一点,因为从小就是走读,自己对家的依赖相对于更强。但是进了大学,我开始学着独立。以前总是把很多事情交给父母,让他们帮着解决,现在我会首先自己想想解决办法,如果还是无解,我会向室友寻求帮助,其实很多事情在这一步的时候基本都能解决。我觉得父母毕竟离我们远了,而且如果告诉了他们也只是徒增他们的担心,所以我尽可能不向父母求助,我觉得就这一点来说很感激大学,让我渐渐褪去依赖的翅膀,正走在化蛹成蝶的路上。大学生活的另一方面就是各种活动,虽然我不是好动的人,可是托朋友们的福,我还是参加了不同的活动,像国际文化节、团日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执行能力,而且这段经历成为了记忆之中的璀璨明星。

现在很多人说,上大学还不如那些不上大学的人有出息,没错在个例身上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评价。可是总体来说,上大学比不上大学人生更精彩,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大学都提供给我们了一个最自由的地方,也是人生中唯一的时光。

谈到对大学四年的规划,我一直是这样规划的。

我觉得大一的时候要打牢基础,我们大一的课程相对较多,也正是如此,更应该利用各门课程,打牢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修读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并尽早做好资料准备。如果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可适当参加社团活动,担当一定的职务,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技巧,为毕业求职面试练好兵。

大二是承前启后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既要稳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并要把一些重要的高年级课程逐一浏览,以便向大三平稳过渡。这一年,手中应握有一两张有分量的英语和计算机认证书了,并适当选读其它专业的课程,使自己知识多元化。可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如下乡、义工活动,也可尝试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兼职,多体验不同层次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因为师范的特殊性(大三实习),要着重锻炼自己的教师教育方面的软硬件,为实习打好基础。

大三我们一半实习一半学习。在实习的时候,要学会吃苦,因为实习是真正让我们从学生向教师转变的一个最好的平台,我觉得除此之外很难有这样老师的专业辅导,有丰富的实习对象,有充足的实习时间。而在另一半学习的时间里,主动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并把大四的课程尽量挤入大三这一学期,以便大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求职。

大四:扬帆千里。目标既已锁定,该出手时就出手了。求职,编写好个人求职材料,进军招聘活动,多到求职网站和论坛转一转,你自然会享受到勤劳的果实。同时在为自己的前途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毕业论文这一关可马虎不得,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检验,要对自己负责,别“剪刀加浆糊”就糊弄过去,我相信大四就是我们每个人收获的季节。

对大学的认识演讲篇三
《我对大学理念的认识》

我对大学理念的认识

办公室 王志军

通过大学理念学习讨论活动,我对大学理念进行了学习和思考。什么是大学理念?我认为大学理念就是大学的精神,是引导学生的灵魂,是团结大家的制度,同时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它反过来还要评价这种制度。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是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而波伦亚大学设立时只有一个专业——法学,所以说,最早的大学是法学的大学,好的大学是以法学教育为代表的。大学的理念在这近千年的历史中也多次被讨论、重新理解。

最初的大学是以“培养人”为理念的,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一种学习的精神,耶鲁大学的门口两侧各有一组浮雕,描绘的是老师给学生上课的情景,一组是台上老师侃侃而谈,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另一组正好相反,老师酣然大睡,而学生却在台下争辩得不可开交。这就是最初的大学所追求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的体现。这种内纵式的发展决定了大学在当时的社会处于一种边缘性的地位。

到了19世纪,德国的洪堡大学提出了要“育人”与“科研”并重,它强调大学不但要成为人才的培养中心,还要成为科研中心。但当时的科学研究仅仅是“贵族之间的一种精神活动”。所以大学相对于社会仍然是封闭的。

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些大学如加州,斯坦福等指

出,大学要对社会开放,并对社会产生作用,大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并以“两弹”的发明和“硅谷”的崛起奠定了这一理念在当时的主体地位,大学成为社会的中心。

70年代后,新的大学理念提出,大学的成果是人类的文明发展的结果,它的成果理应为人类所共享,所以,大学应成为一个人类文化交流的中心,体现一种多元化的碰撞和冲激。从而建设人类最先进的文明。

这是近代大学理念的四次重构,而今天,我们认为,大学应该是以上四念并重,四位一体的。

按大学的学术研究地位来看,一流的是研究型大学,如哈佛,北大等,它有三个特征:一是研究生的数量要远远大于本科生;二是要出原创性的成果;三是教师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不对研究生授课,本科生提前进入教师的科研活动。

其次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与学术研究并重。

最后是教学型大学,我们大部分高校都属于此列,它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以“科研成果”为标准,而是以对教学“三基”的把握为准。

还有一种分法,按照国际学术榜的排名来分,以一个大学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被引用的次数为标准,北大、清华以期在10年20年内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部分高校要向具有世界影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其余的就是一般性大学。

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生源。有一流的大师。要出一流的成果。有一流的本科教学。有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条件。有一流的氛围。

最后是大学的学术形象和学术评价,这些应该由外部做出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国际上的大学来评价;在国内有影响的,周围的大学来评价,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学术形象和学术声誉。

大学与现代制度的一些关系。

一是大学与政府之间,大学自治也是大学发展的最终方向。二是大学与社会之间。大学要向社会开放,大学成员要为社会服务,要把大学的培养目标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同时,大学也要从社会上获取发展自身的资源。三是大学内部关系,就是 “教师本位”和“学生主体”。

巨型大学: 中国大学的理念

关于大学的理念并不存在完全的共识。牛津剑桥式绅士教育、洪堡式精英大学、拿破仑式技术与专业教育均以不同方式体现在现代大学的理念中,都需要今天在思考中国大学理念时仔细斟酌。

美国大学模式有两点至关重要:第一是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第二是"巨型大学"的理念。

多元化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于区分高等教育与大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只能由复合而多元化

的高等教育体系来满足。这一体系中既有大学,又有形形色色的社区学院、专业训练学院等。大学在高等教育中固然扮演核心角色,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元需求不可能完全由大学来满足。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一个社会中几乎所有高等教育机构都追求大学的称号,都试图授予博士学位,那肯定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况。巨型大学的理念与高等教育多元化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均强调多元的大学理念融合共存。

《论语》和《理想国》,两者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但其风格却似乎预定了中西文明的传统。《论语》是年纪越大越读得有滋味,对孔子的敬意越多。不过有一点,读《论语》你总要面对一个大权威。《论语》中,常常一方是圣人的训话,一方是受训者小心问老师应该如何如何。孔子比别人高的地方在于他知道的最多。

《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则全然不同。他有名的话是:“我一无所知,惟一比你们知道得多的是我知道我不知道。”他用他的问题,把那些自以为知道的人逼入绝境,面对自己无知的真实面目。

大学理念有几个是基本的:

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教育必須堅持以人为本,这是現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作为培养人才的大学教育更要突出人的发展,最广泛的调动认得积极因素,最有效地开发人的內在潜能,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滿足学生成

人成才的需求,面向每一個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崇尚学术的理念。学术是大学生命的根基。大学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主要是通过学术性教学与研究卫生培养高级人才,体现自身价值。所以,大学必須具有探究真理、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努力打造学术上的大师名师,注重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存量,使大学始终领跑在学术前沿。

服务社会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會还鼓励大学进行应用性学术研究,开展咨询服务等形式的直接服務。大学在直接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获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反馈信息,从而有的放矢的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級人才;同时也会充当社会良知的发动机,当好文化精神的守护神,以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引領社会前进。

自主创新的理念。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国家的核心競爭力,更是每所大学的核心競爭力。大学除了傳承文化,傳播知识外,还应发展知识,创造知识,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心”和“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以德为先的理念。中国的教育自古強调“德”的培养。新中国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針,就把“德”放在首位,几乎每所大学都強调以德育人,以德为先。這是中国大学一

对大学的认识演讲篇四
《演讲能力对大学生的意义浅析》

演讲能力对大学生的意义浅析

演讲学作为一门新晋学问,许多西方学者都认为,演讲学科能增进人们进取的机会,提高事业成功的几率,甚至认为演讲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修养。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演讲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着我们的发展前景。

演讲,作为一种以语言为工具进行宣传的社会活动,可谓源远流长。远在古代的希腊、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演讲就已经有了高度的发展,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实践活动。在古希腊,演讲的作用很大,无论是对国家事务的决定,或是对人的情感以及社会思想的影响都很强烈,因此,演讲被誉为“艺术之女王”。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演讲学也悄然兴起,一些高校开设了演讲课,特别是时节华语大专辩论会举行以来,更是在高校师生中掀起了演讲热。演讲已成为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必修课和必备修养。生活处处需要演讲,从生活演讲、政治演讲、竞选演讲到学术演讲、法庭演讲,人们通过演讲分享知识、展现才能。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都向我们展现了演讲对于人们的意义。著名作家茅盾,数学家陈景润在文学和数学领域都有卓越贡献,但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贡献。而鲁迅、闻一多先生不仅能写且也能说,能充分利用演讲这个迅速直接的传播工具来宣传理,揭露邪恶,从而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由此可见,一个人思想精深,学识渊博,但却茶壶煮饺子“道”不出来,未免遗憾。

此外,演讲对社会的意义同样重大,一方面,演讲可以祛邪扶正,形成正确的舆论,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史。而演讲历来是这种斗争的主要工具之一。古今中外一切正义的演讲家,都是拿着演讲这个武器,宣传真理,唤醒民众,推动社会进步。我国古代演讲盘庚为了迁都所作的演讲,将旧都比做被砍倒的树木,把新都比做刚生出的新芽,使民众深刻认识到了迁都的意义而欣然接受,实现了迁都的伟大壮举。1775年,美国演讲家帕特里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会议上发表了激励人心的抗英演讲,迅速地唤起了千百万人民坚定地投身斗争中。他的“不自由,毋宁死”的名言,至今仍教育着千万民众为自由而战。一次成功的演讲,除了启迪人心,传播真理,培养情感外,最终目的是唤起听众的行动和实践,使之投身于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社会活

动中。我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致力于民主革命40年间,始终以演讲为武器启迪和呼唤民众投身于民主革命。正如后来许多参加辛亥革命的老人回忆道,他们之所以参加辛亥革命,就是因为听了孙中山先生激动人心的演讲所致。可见,正确的演讲可以启迪人心,传播文化,宣传真理,祛邪扶正,把人类社会推向理想境界。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如若想为国家与社会做出贡献,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拥有演讲的能力则是必不可少的一点。无论我们希望未来成为一名政治家、企业家,还是一名优秀的员工,演讲都是推进我们向目标前进的巨大动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演讲,个人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演讲,可以说,演讲学科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此外,单从学习演讲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能从中收获颇多。因为,演讲家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实践造就的,是经过艰苦的多方面的努力才成功的。当我们看到演讲家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述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对他那悦耳的声音、和谐的语调及优美的态势语等等由衷地赞叹,这是讲台上的功夫。而比这更重要的是演讲家讲台下的功夫,那就是他必须具备站在时代前沿的精深的思想,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这需要努力的学习与钻研。同时,他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力、准确的判断力、敏捷的思维力、迅速的应变力和较强的记忆力,这一系列的能力可以说比演讲本身更加重要。演讲有不断的自我完善的作用。除此之外,演讲需要综合知识,它既需要演讲学本身的理论和经验,又需要运用哲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和写作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如果,我们学习、了解、掌握了演讲艺术并付绪实践,那么就能使自己增长才干,开扩眼界,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加强修养,锻炼口才,培养气质,展示形象,扩大知名度,提高事业的成功率。 通过演讲,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拓展知识面,从而实现全面发展,这不正是时代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吗?

再从演讲的内容上分析。演讲家在演讲时,总是用正确的道德情感来感染和影响听众,从而培养听众的情感,诸如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革命英雄主义情感等。古罗马统帅恺撒被以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为首的密谋者刺杀。布鲁图斯为了掩盖其不可告人的罪行,在当众演讲中颠倒是非,恶毒

地诋毁恺撒是暴君、独裁者,轻信的听众便一致叫喊“杀得好”!而恺撒生前的执政官安东尼在演讲中历陈恺撒的功绩,道明他是宽厚的君主。他友谊、真诚的情感影响了听众的情感,使之转变了原来的成见,并愤怒地烧了布鲁图斯的家。由此可见,演讲对培养、影响听众的情感的作用之大。无论我们是听演讲还是做演讲,我们的价值观和情感都会随着演讲的内容而有所改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演讲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意义,即对大学生思想的启迪、情感的激发,甚至是行为的导向作用。

除了以上的意义之外,演讲还有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现代社会是人们交往日益密切的社会,是信息广为交流和传播的文明社会。演讲者不仅在台上需要有悬河之口和文雅的举止,就是在台下,其一言一行也要起到表率作用。他们的言谈应是谦逊、高雅的,他们的举止应是得体、大方的。这样的言行举止,不仅有利于创造祥和的气氛,而且也有利于人们的交往。人们通过演讲活动来传播知识和信息,进而可以广泛地接触各阶层、各地区人士,扩大自己的交际面。演讲家经过长期训练和实践所得的本领,不仅在演讲台上可以表现他们的文雅举止和出众口才,而且在日常交际生活中,他们的丰富的学识、敏捷的应对、良好的修养都很容易冲破种种人际关系的障碍,比一般人更能迅速、有效地与人际交往和沟通。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我们不应该只是活在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究,而是应该广泛接触社会,培养自己交际能力、学习能力,多方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演讲能力的提高,进而发展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有深刻意义的。

从精神层面来说,演讲的学习过程也是培养我们刻苦精神的过程。多方面刻苦的学习与磨练造就了一个演讲家,可以说,是当他成为一个演讲家的时候,我们说:他成材了。而当他正在加倍努力学习与磨练尚未成“家”的时候他也在思想、学识、智能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只有那些有志者和不畏艰苦的人,才能攀登高峰,并摘下桂冠戴在自己的头上。虽然戴在自己的头上仅仅是一瞬间,但可以想象,就在这前前后后,演讲家是经过多少次演讲实践才能取得的。演讲家者不是天生的,是演讲的实践所造成的。艰苦的、多方面努力是演讲者成为演讲家的必经之路。 从艺术层面上来说,演讲也有着艺术美感的作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表达艺术的综合直观作用,不仅能有效地表达内容,也能给听众以美

感愉悦。演讲艺术的表演性,有“以美娱人”的美感作用。 这对我们大学生精神的培养、情操的培养都有着深刻意义。

总之,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技巧超群的人,如果不善言谈,词不达意也是无法充分发展自己全部聪明才智的。与此相反,一个也许能力还不够却有良好的演讲口才的人,往往能得到更多历练的机会。大学生能力的提高,才学的展现都离不开演讲,掌握演讲能力对大学生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刻苦训练我们的口才,提高演讲能力,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对大学的认识演讲篇五
《演讲能力对大学生的意义》

演讲能力对大学生的意义

摘要:演讲需要练习,练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进步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会相应题高。口才在如今的社会很重要的,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好口才,不能把自己所想很好的表达出来。也就应了那一句俗语:茶壶里下饺子,有口倒不出。这种情况对一个满腹才华的人来说很悲催的。

关键字:演讲 口才 重要性

演讲,现在到处都有,各式各样的演讲层出不穷。那何为演讲呢?如果百度一下,你会知道,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我的想法很简单,演讲便是将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在公众场合说出来,用得体的语言、恰当的手势来说服广大听众。

之前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会选《演讲与口才》这门课,毕竟传闻这课很难通过。但是谁都希望自己出口成章、妙语如珠;谁都希望自己在任何场合都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来赢得大家的赞同.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演讲口才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从小我就是一个内向的女孩,虽然长大后,话变多了,人也活泼了。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性格还是没有变多少。在很多人面前,会紧张,会结巴,尤其是正式的公众场合。比如在讲台上作即兴的自我介绍,也许一般人都会觉得这是相当简单的一件事,随便讲讲就几分钟过去了。但我却把它当做了一件大事,在台下要准备好久才敢上去,而且讲的还会相当不自然,就做不到那种谈笑风生的境界。大一刚进来,有很多面试,我不怕笔试或者什么,就怕自我介绍。再举个近一点的例子吧,去年的第二课堂有演讲这一项,事前我将稿子翻来覆去背了好几遍,可是一上台,我紧张得连稿子都忘记了,最后只能强装镇定地问评委可以重新开始吗。虽然第二次顺利背到了结尾,但我的声音颤抖着,忽高忽低,反正场面很糟糕。这个毛病,在与朋友交往、日后找工作时都是一个致命的缺点,所以希望可以通过这门课,改善一下在群众面前演讲的窘境。 我认为,对于演讲者个人来说,演讲具有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促进自己迅速成材。演讲家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演讲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这些都是后天实践造就的,是经过艰苦的多方面的努力才成功的。但在训练过程中,你也可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听就是读,是用耳朵来读。”从听中,可以训练听音和辨音、想象、联想、记忆、快速的概括、判断和推理等能力。而就“说”这一方面而言,通过演讲,可以训练发音吐字,训练语调、语气、语速、停顿,训练态势语言;另外还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克服“想说的不敢说,敢说的却又不能说,能说的却又不会说”的毛病。演讲教会了我们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态和手势,取得口头表达和表情动作完美和谐的统一,而不是像我一样傻傻地站在原地,没有动作不说,还一

脸的僵硬,说话的语调还不如平时来的正常。当我们看到演讲家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述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自然会被吸引住。同时,我们惊叹于他们的气场、自然的手势以及那轻松自若又引人入胜的语气,这是讲台上的功夫。而比这更重要的是演讲家讲台下的功夫,那就是他必须具备站在时代前沿的精深的思想,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这需要努力的学习与钻研.为了作好演讲,得有提前准备。从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以及本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中搜集信息和资料。通过阅读大量的健康有益的书籍,对修养学识有较大的教育价值,能起到陶冶情操、感化心灵、改善情感的教育作用。同时,他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力、准确的判断力、敏捷的思维力、迅速的应变力和较强的记忆力,这更需要刻苦的磨练。在演讲的准备过程中,都要做好充分准备,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组织好语言,理清思路。有了大量的语言储备,又怎么能建造不好语言能力的大厦呢?可以说,是多方面刻苦的学习与磨练造就了一个演讲家。当他成为一个演讲家的时候,我们说:他成材了。而当他正在加倍努力学习与磨练尚未成“家”的时候他也在思想、学识、智能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自然流露出别人没有的气质,还能顺便积累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说,演讲对促进人的成材有极大的作用。

第二,激励自己多做贡献。一个人思想精深,学识渊博,但却茶壶煮饺子“道”不出来,未免太遗憾了。先说说我自己,从小我是以理科见长的,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说的好听那是"见长",说实话就是“偏科”严重。这也导致了我当时的尴尬境地:因为理科成绩好,所以被老师要求去辅导其他同学。这时问题就出现了,我和他们讲题目的做法,他们听不懂,这怎么办呢?总不能把过程写下来,叫他们背过程吧。当时我还在心里估摸着他们也太笨了,这都听不懂。结果老师换了个同学去教他们,一个个都开窍了,嘴里还喊着“***讲题目真厉害。”顿时把我羞得无地自容。而一些大人物与我有相同的问题,虽然可能不会严重如我。著名作家茅盾,数学家陈景润在文学和数学领域都有卓越贡献,但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只能通过书面语来发表他们的作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贡献。而鲁迅、闻一多先生不仅能写且也能说,他们可以充分利用演讲这个迅速直接的传播工具来宣传真理,揭露邪恶,也就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柏拉图说过:“农民在庄稼生长不良时,总是是合法的使其恶劣的状况得到改善,使之真正有助于健康生长。而聪明优秀的演讲家与国家的关系,就如同农民与庄稼之间的关系一样。一切美好而绝非丑恶的东西,在这些聪慧优秀的演讲家眼里,才是合理而正义的。”古今中外一切正义的演讲,都要宣传真理,捍卫真理,并唤起民众同邪恶斗争,把社会推向前进。例如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演讲家帕特里克 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发表的鼓舞人心的抗英演讲,就曾唤起千百万人勇敢投入伟大的独立战争。一次成功的演讲,出来具有真理的启迪作用、情感的培养作用、知识的传播作用外,最终是要使听众付诸行动,投身于

变革现实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如大家熟知的李燕杰同志的《塑造美的心灵》、曲啸同志的《心底无私天地宽》等的演讲,对于广大青年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工作和学习,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第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细节是最重要的一点。第一印象就像发射火箭一样重要,你永远不可能给别人第二次第一印象。所以要特别注意细节,比如杜绝头屑、保持口气的清新、袖口一定要清洁、皮鞋的光亮度等等。专业化就是注重细节。其次,要注意的是适应性。一定要知道什么场合该穿什么衣服,该说什么话。一般来说,有效信息的传递,55%是通过肢体语言,38%通过语调、语速,7%来源于内容。好的肢体语言是开放的,整体的要求是协调、自然、大气。整个下盘要稳,腰和肩不要经常晃来晃去。尤其要随时注意心灵的窗户--眼睛,交流眼神、面部的表情,微笑是人际交往的第一通行证。在你与他人交流时,或并肩,或在台上,眼神接触不可少,还要适当的传递一些内容来增强双方的联系。比如在你面试时,你的紧张与不安以及一些心中的“小算盘”都会通过你的演讲直接反应给面试者,所以要有意识地控制,并加以运用。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声音就是心与心相连的桥梁。正如格莱斯顿所说:"90%的人不能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对嗓音的训练。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在上任首相以后,一改她之前尖锐的嗓音,转而变得低沉,为的就是符合她的身份,使嗓音能更好地为她多用。

第四,融洽自己的人际关系。演讲家经过长期训练和实践所得的本领,不仅在演讲台上可以表现他们的文雅举止和出众口才,而且在日常交际生活中,他们的丰富的学识、敏捷的应对、良好的修养都很容易冲破种种人际关系的障碍,比一般人更能迅速、有效地与人际交往和沟通。他们由于知识面广,不局限,几乎与每个人都有共同话题,就每个话题还能聊上那么几句,碰着自己感兴趣的说不定还能滔滔不绝的讲个大半天,而且使听得人听得津津有味,完全不会因为听得时间长而感到无聊。有这种人在,冷场就永远不会出现,他们会自发地带领着其他人找到话题。这种人一般在什么场合都吃得开,调动地起气氛,还会讲话,把别人哄得服服帖帖的,到哪里都会受欢迎。同时,演讲家通过演讲活动可以广泛地接触各阶层、各地区人士,扩大自己的交际面。交际扩大了,见识也会逐渐变广,两者彼此扶持,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其实说大道理谁都会,只是一到上场的时候就全被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口才与演讲》开始上课时,老师刚开始就让我们自由演讲,看着那些话题,在我心中涌现出的话一句接着一句,但是就在我想要举手上台演讲的前几分钟,我就发现心开始“砰砰砰”的乱跳,然后脑子里一片混乱,之前想好的点早就忘了。这样我怎么还会有上台的勇气,所以一次又一次蹉跎了机会。不过这也算是一种没胆量的教训吧,不得不说其实上台演讲还能增长我们的胆量,毕竟刚出校门大学生都太单纯,

多找机会练练胆还是有必要的。

在校内的演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走出校门的准备,让你在面对陌生人时做出得体的回应;也是往后生活的基层建筑,让你能在复杂的社会里如鱼得水得生存下去;更是人生的导向标,让你在挫折面前不彷徨,在之前积累的知识海洋中寻找方向。

参考文献:[1]欧阳友权,《口才学》(第三版),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93

对大学的认识演讲篇六
《对大学的期待与认识(曾少鸣)》

对大学的期待和认识

学院:政法学院

班级:

姓名:曾少鸣

学号: 20110431班 2011043160

对大学的期待与认识

大学,被称作象牙塔,我一直都想知道可是到现在也不知道把大学称作象牙塔以及象牙塔的寓意,却单纯而固执的在很多次写文章是用过象牙塔这个词。大学,对于许多准备参加高考的学子而言是梦想,是希望,包括曾经的我。为了这个梦想,有些人的过程把他描述成头破血流一点都不为过。

对于大学的期待,全中国所有的高中老师和学生都一样的说法:“等考上了大学,你们(我们)就自由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管你(我)”。这些都是曾经的,现在的和未来的高中生们的期待与向往。

“做人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必须经历了才能真正明白”,上大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到了大学,所有大学生有有了一个共同的感受:“我们都被骗了,被老师,被自己”。有这样两句话很逗人但又很实在:“在高中羡慕大学的考试考60分就行,到了大学羡慕高中的考试不考60分也行。”“在高中谈恋爱总喜欢躲在黑暗的角落,唯恐别人看见。到了大学谈恋爱总喜欢找惹人的地方,唯恐别人看不见。”我觉得很在理,正是中国教育的真实写照,但或许是我眼光狭隘,也许那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

对于我的大学,我能进入这里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毕竟自己曾经没有努力,命运永远是公平的。我从来不会去抱怨我的学校这不好,那不好的。我知道,只有努力才是最实际的,抱怨那么多,都

只是跟自己过不去。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去拼家庭,拼爹,拼背景,我只能拼自己,从大一开始我就努力找各种平台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学习上我也不会甘心落后。现在的自己,我觉得我已经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改变,只有进步了,无论多少都是收获,都是成长,都是希望。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这是至理名言。

我的大学,如我的期待,没有那么多的感触,努力就够了。 有这样一首诗很能激励我的大学梦早日实现: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走过荒漠,穿过草原,

看得见天际的一抹蓝。

有人说,那是条没有尽头的路,你停下来吧!

漫漫的长路,身后又走过的坚强,

微笑作为回答,脚步依然踏在路上。

我知道,畏惧使他们胆怯,过往让他们束缚,

而我从来无所畏惧!

最美的风景只为某些人准备,

花终究会开,我终究会来。

听见远方的呼唤,风吹散心头的杂念,

对,我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勇敢。

对大学的认识演讲篇七
《大学生道德演讲稿》

大学生道德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当大地迎来冬季时,重抬道德的话题,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毕竟,道德在我们生活中与我们紧紧相随,每时每刻都不曾分离,道德与人类同生,与社会同生。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道德?道德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我认为,道德就是爱国爱民团结互助:道德也是勤奋节俭努力上进;道德更是遵纪守法,洁身自好;道德还是文明礼貌自尊自强。

在公共生活中,文明礼貌、说话和气、待人热情、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等道德行为和伦理规范,会令人满意并受到赞扬。但有少数大学生连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一是表现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某些缺陷。比如,在校内反映在:教室垃圾视而不见、墙上脚印无故出现、桌上涂写、图书撕页、购饭插队、水电浪费等缺乏文明的倾向;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乘车无序、待人无礼、随心所欲、自私自利等社会公德的缺失行为。也有的大学生明哲保身,面对他人不文明的行为往往不闻不问、熟视无睹、甚至见怪不怪。二是表现在法纪规范方面的意识不够。譬如大学生刘海洋公园硫酸泼熊事件,曾一度引起社会轰动和高校反思。三是在道德信仰上,一些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信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人生信条,为谋求金钱和私利不择手段,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甚至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四是心理耐受力、意志力、抗挫折能力较低,不能正视人生矛盾,无力排除人生困境。自杀和伤人事件并不罕见,缺乏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学术界对道德内涵的认识是纷繁多样的。有的试图从历史发生学意义上对道德概念加以解释,认为道德是主观的、在每个人心里内在地发生的,只能为他自己通过反省觉察的道德心理现象;客观的、可为他人从外部观察到的,个体或群体的道德行为现象以及作为一种精神的客观凝结物的,以诫律、警句、格言、或理论、学说等形式表现出来的道德知识现象。有的认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有的学者则把道德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养成环保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众所周知,道德素质与道德品质是同一概念,是无形的。存在于每个人思想意识的东西,是通过一个人的外在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内心状态或心理特征。从词源来看,亦是如此,“德”字从心。但是,一个人一所表现的、偶尔的、不稳定的内心状态和心理特征还不是道德素质。“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了一两次好事便说他道德素质高,也不能因为他做了一两次坏事便说他道德素质低”。所以,我认为,道德素质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工作及其它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是一种心理活动。心理学调查表明,道德素质通常是情、知和意。道德素质的“知”,即道德认识;道德素质的“情”,即道德感情;道德素质的“意”,即道德意志。所以,蔡元培说:“人之成德也,必先有识别善恶之力,是智之作用也。既识别之矣,而无所好恶于其间,则必无实行之期,是情之作用又不可少也。既识别其为善而笃好之矣,而或犹豫畏缩,不敢决行,则德又无自而成,则意之作用又大有造于德者也。故:智、情、意三者,无一而可偏废也”。那么,构成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三种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道德认识就其基本构成来说,包括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对于道德实体的规律的认识,比如自己的行为是否自私,自己的行为根源是什么;第二部分是大学生对于社会重视个体道德素质培养的目的的认识,如社会培养大学生道德究竟是为了完善他们的人格,还是为了保障社会稳定存在和持续发展;第三部分是大学生对于道德价值的认识,比如究竟应该无私利他,还是为己利他抑或是单纯利己;第四部分是大学生对于内在的道德素质的认识,

比如自己和他人如何做才能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不难看出,道德的自我认识是道德的核心问题。

道德感情是人们根据某种道德观念或道德准则,对某种行为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高级感情,这种道德感情是后天培养而成的。作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一个成分的道德感情,即自己对于社会和他人的道德感情。

道德意志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坚定性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既是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也是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道德意志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一个人对某一道德体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了它的高尚性,产生了热爱感情并决心用它支配自己的行为时,便产生了道德意志。道德意志产生后,它会约束行为人理性的辨别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预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的标准。所以,道德意志是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坚持到底的关键。

一位哲人说过:“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最崇高的目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道德是国家民族兴旺的基础,一个国家应该有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孔繁森,李素丽更是道德的表率。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众展示了忘我为民的风貌,如一缕春风,暖人心。

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美好的明天,生活在鲜花盛开的大地渴望不是等待,幸福美满的生活必须创造和拥有以人与人的道德标准为标志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加强法制建设,遵守市民公约,请相信,蓝天、白云、阳光、雨露、幸福。和平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谢谢!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38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