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新课程改革中的尝试

| 工作总结 |

【www.guakaob.com--工作总结】

我校新课程改革中的尝试篇一
《新课改的经验总结》

新课改经验总结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部分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地碰撞与摩擦。为及时让教师转变观念,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校多次对教师进行通识性培训,并指导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辅导与解读》,增强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能力。

经过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在变化。

回顾过去,要搞好课程改革,必须注重以下各个环节。

一、以校为本,实施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

1、进行通识性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2、分组参与式培训,解读《纲要》和《标准》;

3、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

二、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按课改的要求,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

四、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猎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见解也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五、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改进与激励;淡化对结果的评价,关注对过程的碰见。对学生的评价呈多元性、主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总之,如果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以上几个环节,课程改革就能取得成效。

关于课改的几点体会与困惑

经过一年的课程改革实践,有所感悟,也有所困惑。

一、几点体会

1、教师培训是关键。教师的才能和智慧决定着课改的质量和深度;

2、教育理念是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改的方向和性质;

3、方法改革是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

4、评价改革是动力。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二、问题与困惑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

2、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是学生中两极分化严重。

3、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以上便是我校在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的几点体会和困惑,希望大家为此出谋划策,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我校新课程改革中的尝试篇二
《我校的课改之路》

我校的课改之路

——迎春中学课改以来具体做法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2010年秋季,我校作为全县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学校之一率先进入普通初中新课程实验。回首一年多走过的课改实验之路,既有山重水复之迷茫,又有柳暗花明之惊喜。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初步走出了具有我校特点的课改之路,现将我们的尝试和做法进行梳理如下:

一、统一认识,转变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首要的任务是学习课改理论,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校派员参加了一系列省、市、县统一组织的培训,进行新课程解读、新课程教学评价等。通过培训,老师们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基本树立了新的课程理念,初步具备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力图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有效教学的同时,狠抓学生的有效学习,在关注基本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掌握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二、措施得力,确保实验实施

为了在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寻找到强有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我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建立了校长室、教务处、学科教研组的三级管理体系。在课改小组的领导下,我们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形成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充实理论的管理机制。为了探讨新课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们积极组织和参加了区域联合体的八次教学研究活动,出课教师认真,互动交流热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使老师们深入领会,全面把握新课程教学理论,我们在校内进行了多次业务讲座,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预习提示、反馈达标”的教学模式,发放给各教研组每人一份杜郎口中学课堂操作方法,多次组织教师观看杜郎口中学课堂实录,经验介绍光盘等,看后各教研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们不但在校内积极开展实验活动,还多次派员到青冈五中、连丰中学等校取经,把他们的新理念、新教法带回来,应用于我校的课堂教学。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任课教师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此,我校告诫老师们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或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新课改的特点,发放给家长一封信,以“关注课改”调查问卷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馈沟通,保证了新课改工作得到家长强有力的支持。我们利用板报宣传新课改,设置课改专栏,为老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搭建了平台。我们还在教师办公室外墙高挂条幅,“深入落实绥化教改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等方法,大造声势,营造课改氛围。

三、群策群力,改革教学模式

1、强化集备,提高教师整体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教材是课程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载体。搞好新课改的实施,关键是要研究好如何用好新教材。为减少教师在实施新课改中的盲目性,学校充分发扬并加强了我校在教学管理中的良好传统——集体备课制度。规定每个星期二下午第七、八节课为基础年级学科“新课程集备日”,中层以上领导深入教研组,与老师们一起学习和研究新课改。

数学组还在赵厚元老师的带动下,创造的实施了“三段式”,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和“集体评议”的备课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们也在全校进行了推广。集备活动的开展,使老师们相互借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奠定了基础。

2、我校确定8名课改实验教师,为使实验教师尽快创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初要求他们实行课堂开放,学校班子成员和其他教师可以随时进入听课并发现问题。现在我校所有任课教师均开放课堂,欢迎听课并指导。

3、2010年下半年,学校每周组织实验教师召开一次课改研讨会,交流各自课堂的得失,提出课改中的困惑和问题,大家共同商量解决。

4、2011年上半年,为了使每位教师尽快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课改的新路子,我校组织各教研组上新课改研讨课,每大科先出两人,小科先出一人,课后大家畅所欲言,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5、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让效率高起来”,我们

于2011年6月份在各班设置了学习小组,一个班有七八个组,每组一个科代表,那么一个班就有七八个数学科代表,七八个英语科代表等等,就有七八个这个学科的爱好者,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习阵容。每组至少一块白板,为学生的互动和展示提供了条件。这样安排,更科学合理,更富有鼓励和启发性。

6、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把教师的教学反思作为优秀教师团队的主要工作来落实。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的实践者和教学的研究者。我们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等进行反思。我们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周记,根据教学情况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每学期写一篇教学经验或论文,由学校装入课改专栏,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7、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我校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在半年多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学校又借鉴了绥棱上集镇中学、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名校成功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特点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以下六个环节进行的:

(1)明确目标:开始上课时教师由复习提问入手,温故归知识,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通过导学提纲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为了完成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之间也可以互相商量,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学生对自学提纲中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解答方法,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留给小组合作解决。

(3)合作交流: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对于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自学不能解决问题,通过小组集体研究解决问题,学校每班设置了学习小组,六七个人一组,有正副组长,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按学习成绩为每个学生编好座位号、编号,这样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成绩差的同学负责解决简单问题,成绩好的学生解决较难问题,对于差生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可以请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通过实践证明,成绩好的学生不会因为帮助别人而耽误时间,而且能使自己掌握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因加深和提升,通过兵练兵,兵强兵,兵教兵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使教师过重的辅导负担解脱出来,用于教育教学研究,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在某个小组,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出现,参与学生研究讨论。

(4)成果展示: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本过程既是对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又是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对感悟进行的提炼和提升。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讲解做

我校新课程改革中的尝试篇三
《随着我校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

随着我校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逐步修订和“三以一化”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近两年来,我校以课堂为主阵地,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相继实施“课堂质量年”和“课堂质量效益年”工程。学校从2008年9月年起推行教学开放日制度,率先提出将课改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拉回到课堂中,要求全校教师着眼于课堂、着力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每月一次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同伴互助氛围,有效地提升了整体教学水平。

上一学期,学校又创造性的以各教学系部为主体,轮流举行为期一周的教学开放周活动。每个系部、教研室通过充分研讨,确定好研究课、示范课和新教师汇报课,同时接受全校师生对其教学工作各方面为期一周的检验。为引导教师及系部进一步重视“五课”教研,能做有效的“五课”教研,学校还给每个教研室发放了《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备课的变革》、《上课的变革》、《听课的变革》、《评课的变革》),要求在教研活动时间内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并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一学期的教学开放周尝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系部、教研室都高度重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环节,组织力量集体备课、集体研课、集体复课。教学开放周的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切实提高了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也帮助各教研室形成了较强的团队意识,充分发挥了教研室在教学管理及校本教研上应有的作用。 本学年,学校继续实施“课堂质量效益年工程”,明确提出聚焦课堂,深化系部教学开放周活动,重点加强课前研课和课后评课环节。通过任课教师说课、组内试上、集体研讨确保示范课的质量,以多种形式的研究课不断探索、拓展思路、促进教改,通过有组织的集体评课、撰写评课案例来激发教学智慧、积累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发现教育教学需要探讨的新问题。

聚焦课堂,立足质量,通过在各系部、各教研室深入推进“五课”教研,将会有效的推动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学科研部 文/沈瑾)

聚焦课堂,立足质量抓课改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围绕新课改建章立制,积极进行探索,在学习——尝试——反思——提升中扎实推进高一新课程的各项工作,学校以“实施课程改革来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科研,狠抓教育管理,力争在更高的实践层面实现新突破。现将这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聚焦课堂,转变课堂中教与学的方式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开展课改工作,采用多种方式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改革,追求“五个和谐”。一是追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重视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二是追求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发展的和谐,重视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三是追求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和谐,重视学习中的认知过程,思维过程,通过对过程的体验发展学生的能力;四是追求共性与个性发展的和谐,强调和鼓励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五是追求教师适度的控制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和谐,强调学生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动学习,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召开年级备课组长会议、年级教师会议,引导教师讨论,鼓励教师大胆实践,确立了实施新的高中课程方案的核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依靠这些具体工作,引导教师集中精力研究教材,探寻适合课改要求的学科教学方式。目前我校围绕新课改,围绕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教学案与自学辅导相结合”来实施新课程教学。下面介绍一下我校“教学案与自学辅导相结合”教改实验的一般过程。

(一)教学案编写的要求、内容

1、第一部分,教师要告诉学生本节课自学的内容,即自学提纲,也就是学习目标。这一部分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己去解决。

2、第二部分,要配有巩固本节课基本知识 (如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方程式等) 的例题和练习题。

3、第三部分,要配有需要经过思考才能解决的例题和练习题,主要目的还是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为主。

4、第四部分,要配备巩固本节知识的课堂练习题,一般3—5个题目,以选择填空题为主,最多一个大题。

(二)自学辅导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上一般按学生自学、小组交流、班内交流、学生讲解、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等环节进行。

2、各个环节没有固定的顺序,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学习的程度以及班上学生的表现灵活掌握,视具体情况而定。

3、为让学生适应教学案的第一部分,高一入学后的前三周,各科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学。要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教师要领读,指导学生怎样去解读概念,如何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怎样将概念深化,怎样找重点和关键点,要教会学生粗读、细读、精读。第三周后由学生按照“教学案”上的自学提纲在课下自学,思考其中的问题,学生在自学时,可在课本上做眉批。课上学生根据教师拟定的提纲回答或讨论问题。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难进行讲解和深化。讲解要注意突出重点,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新、旧知识的联系等。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教学案上第二部分的例题和练习题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找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并在课堂上进行巡视指导。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重点讲解思路和方法。

5、教学案上第三部分的例题需要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解决,在学生阅读完问题以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主要是进行点拨指导,具体解题过程还是要由学生完成。这一阶段是对知识深化的过程,是训练思想方法、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做出示范。

6、教学案上第四部分的练习题可根据课堂学习的情况灵活处理。如果课上有时间的话,就在课上练习,否则,就由学生课下去完成。

我们认为,新课程的课堂就是,既能激发学生更多的有效思维活动,又能让学生享受酣畅淋漓的思维快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始终是要以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身份参与课堂的全过程。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教师一定不要代替,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要留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

我校新课程改革中的尝试篇四
《我们学校的课改》

我校新课程改革中的尝试篇五
《安岭镇中心校·新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探课改之路 悟课改真谛

——淮阳县安岭镇中心校课改实验阶段总结

淮阳县安岭镇中心校

自全县启动课改实验始,我们从“不知怎么教”到“摸着石头过河”到“最后基本熟悉了一些适合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一年半的课改实验正在逐渐且实在地改变着我校的教育教学。现将我校的课改实验工作进行阶段性回顾。

一、建立机构,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课改氛围。

1、加强领导,确保课改到位。

为了确保课改工作顺利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课改伊始,我们就立即成立了以课改为主题的三个小组:以崔凤金校长为组长课改实验领导小组、以许国兴副校长为组长的实验指导小组、以靳才领副校长为组长的学科课题研究小组,分别制定了课改实验方案、实施计划、实验保障措施和例会制度,从而使全体教师明确了实验工作任务职责,确保了实验工作顺利启动。

2、注重培训,转变教学观念。

“没有理念的更新,就没有求新求变的动力”。为了对全体教师深刻的“洗脑”,我们坚持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

依次选

派多名青年教师参加省级课改研讨会、市级新教材培训、县级观摩培训等,并将最新的理念带回学校,开展多渠道的校本讲座、研讨、培训,做到人人参与,全员培训。既有观看专家的专题报告光盘,又有结合本校实际的思考与体会;既有大组的集中学习,又有学科组的研讨交流。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全体教师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对《课标》及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都能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

3、大力宣传,营造课改氛围。

为了广泛宣传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给课改实验班的学生家长发了一封公开信,并召开学生家长会、座谈会,开辟学校课改专栏,邀请家长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让家长了解课改实验,取得家长、社会的理解支持,同时认真听取和咨询家长的有关意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使学校、社会、家长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形成了合力。

二、完善制度,深化教研活动,激发课改实验的生机与活力。 课程改革实验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反馈、分析、总结和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现代教育理念的正确指导,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最终离不开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借鉴外地先进中心校的经验,完善了制度,加大教育科研的力度,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载体,稳步推进教育科研的深化,从而激发课程改革实验的生机与活力。

1、制定方案,把握方向,扎实推进。

在深刻领会课改精神的总体要求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深

入调查研究,集体酝酿。制定了我校青年教师培养规划、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校本教研制度等,具体制定

出每学期工作计划和每周工作计划,使各学科的课改实验落实到位,从而保证课改工作在我校的健康开展。

2、确立课题,构建网络,创新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全体教师带着新思想走上讲台,同学们带着好奇与探究走进课堂,各学科组围绕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纷纷确立研究课题,制定学科计划,创新本学科课堂教学,构建教研网络,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3、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能充分挖掘安岭镇课程资源,我们成立了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提出总体设想,并通过专题研讨,集全体教师的群体智慧,确立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体系:即“家乡风情”、“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及“学科与生活”四条主线。经教师们的不断尝试和探索,目前已开发出“游太昊陵、弦歌台、画卦台、平粮台”等十多篇参考资料,并期待充实与完善。相信在全体教师投身课改的积极热情下,围绕这四条主线,一定能办出我校特色。

4、尝试综合实践活动,拓展教学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的突破。我校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力求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制订了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框架,拓展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学生自主选择的专题,“奥运伴我行”、“我爱家乡”;有生活实践的尝试,“为社会规范用字作贡献”、“调查家乡名人薛朴若”;有实践调查研究,“对同学们一周的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等等。同时,还充分利用学校广播室的作用,在课间开设“微型课程”:有诗苑杂谈、音乐漫步、快乐英语、时事新闻、校园亮点等。学校还结合各科实际教学活动,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学生活动,如校运会、科技作品展、“故事大王”演讲赛、“创新作文”大赛等,为学生搭建广泛的舞台展示自我,为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使校园成为他们成长的花园、乐园。

三、改革评价方式,构建课改评价体系,强调全员全程参与。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课改将变成“一纸空文”。为了全面推进课改工作,我们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制定了我校教师量化考评方案,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形成制度,构建体系,促进发展。

1、制定了教师量化考评方案。

我校按照县教体局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注重对教师参与课改过程的管理,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点滴进步,加大教学过程在年度考评中的含金量。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处理好显性与隐性、定量与定性、结果与过程的关系。评价不是简单地判断谁优秀、谁合格,而是和教师

一起分析工作中的成就与不足,提出改进计划,使评价真正起到改进与激励的作用。

2、制定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直接关系这次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我校在课改下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立足关注学生为主要内容,包括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真正实现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的转变。

3、形成了一套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变过去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为既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边过去只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为更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设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了解自己,注重体验,以激励为主,关注学生成功体验。

四、先进课改人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虽然课程改革在只实验短短的一年半时间,但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喜人的变化:新的理念逐步在实践中得到体现,课堂成为民主、宽松的场所,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激情得到尊重,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上,不刻意追求拟定的内容和统一标准;教学中注意学科渗透,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经过努力后去尝试取得优秀成绩,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支配,更加关注更感兴趣的多种实践活动。教师的科研能力、教研能力、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我校教师执教的课改

我校新课程改革中的尝试篇六
《在课改中成长 在探索中前行》

在探索中前行 在课改中成长

太康县毛庄镇一中 安红然

自2010年秋季以来,在县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以毛庄镇中心校“十六字”教学法为课堂模式的课改浪潮已在我校掀起,课改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校始终贯彻教育新理念,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全体教师积极转变观念,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的行列中。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广大教师求真务实,潜心研究,形成了人人谈课改,班班建小组,个个来评价的课改氛围。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收获,借此机会,把我校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成立组织、完善制度、提高认识

1、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强化课改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业务主任、课改优秀教师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各分校下设课堂教学改革组、集体备课组、课改督导组,课改评价组,对课改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2、完善了课改方案、制度、评价措施的落实。学校研究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集体备课制度、学习小组评比制度、课改考核评价制度等,并在实施过程中得以充实和完善。特别是每周周一、周三下午第三节的教研活动,纳入了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之中。

3、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投身课改。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使教师能正确理解掌握新课程理念,能自觉践行新课程理念,积极投身新课改中。

二、敢于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1、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过去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不管你能否接受,一味地传授科学知识,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真实的感受,鼓励学生交流彼此的不同的见解,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合作,在研讨中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所有这些最终带来的最大变化将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敢于打破常规,构建科学高效的学习小组。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有限的,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以强带弱,共同提高。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所以优秀学习小组建设在课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 、正确处理课改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参与课改的教师常常面临如何处理课改与教学质量这样一个问题:既要实施课改,又担心教学成绩下降。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

1、课改与提高教学成绩并不矛盾。课改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成绩。由于传统教学只强调提高学生教学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结果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元”。因而传统教学最终被素质教育所取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并不否认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性,但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教育的整体效果,强调提高教学成绩

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2、教师应该努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现实中常见的课是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交流不够。教师严肃呆板的教学风格无形中拉开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阻碍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同时感到激励、鼓舞,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自然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价,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提高教学质量,较为科学的方法是进行教学质量跟踪。 学生在检测之后,无论成绩如何,一般都不会对试卷作过于深入的分析。教师应该养成作试卷分析的习惯,并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成绩跟踪。对检测中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对退步的学生要对其进行个别谈话,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通过跟踪评价,教师可以科学地掌握学生动态学习的效果,为教师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进行差异化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当然,在课改理念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 、大力开展教研,引领教师成长

我校把教师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培训,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模式。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我们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手段的现代

化,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今年开学以来,我校24个班的电子白板已经投入使用,学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培训班,现在我校90%的教师都学会了熟练使用电子白板。使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2、注重教师成长。学校每周周一、周三下午第三节是教研活动时间, 组织全体教师听骨干教师的公开课,然后教师分组评课,通过听评课,学习了别人的优点,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位教师写出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并把每位教师的心得体会装订成册,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供了平台,利于我校教师的成长,对促进我校教学教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五、课改后的变化

课改实施以来,阶段性成果在我校已经有所显现,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市级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我校有六位教师被评为“周口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学校被评为“周口市首批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方式变了

教师由过去传统的单一讲授变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身份变了,教师不再是导演兼演员,而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以往的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愉

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积极性得到极大地提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掘,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师生关系变了

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居高临下,具有权威性,而是建立起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处处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师生之间不再是过去的“主动教与被动学”,而成为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关系。

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将影响新课程的推进和发展。

1、课堂改革不能流于形式,应重视课堂内涵。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艺术性,例如 “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变相化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并没有真正使学生去主导课堂。

2、面对实际,科学评价。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只会影响学生的深度思考,导致过度夸奖让学生骄傲、习以为常,反而起了负作用。对教师而言,教学艺术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课堂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3、注重课堂体验。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积极,热热闹闹,却称之为“高效课堂”,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

我校新课程改革中的尝试篇七
《新课程改革成果》

八街小学新课程改革成果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确保实验效果,我们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逐步完善我校课程的整体结构,努力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校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素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课改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管理,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

课程改革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为此,我校花大力气建立健全课程改革运行机制,做到管理科学,制度合理,方法多样。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教导处专门负责课改工作。

2、建立课改激励机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州、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能基本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为了使培训工作为新课程改革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校还把课改成果作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评优晋级时作为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课改热情,学校课改氛围日益浓厚。

二、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

求。

1、我们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除积极参加县教育局的新课改培训外,我校自己还通过集中培训、教研类培训、自培自训、远程教育培训等多种渠道的培训,让教师写读书笔记、写学习心得、写反思,有效的提高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课程形态、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再度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2、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我校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

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新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

三、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保证机制。

我们认真分析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如何在教学管理体现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1、改变以往管理细则化的倾向,实施宏观管理。在探索阶段,我们把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进行了调整,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各项内容分步过关,循序渐进,给教师创设宽松的实践空间,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热情,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

2、教学管理模式由行政型向研究型转变。教学管理人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监控。同时,及时协助教师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优化,实现行政管理人员向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协调者、研究者方向发展。

四、开辟教研阵地,注重课堂实效。

为充分发挥教研组活动的“研”字功能,自课改以来,我校语、数教研组在活动形式上做了一些调整。①分课型上观摩课。定人、定课型,在语文学科上分识字课、阅读课、讲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等。在数学上分计算课、应用题课、几何图形课、概念课等不同类型的课进行上课、说课、评课,开展研讨活动,逐步总结出了一套各类课型的教与学的方法。我们充分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大家在一起就“课堂中教学中如何把握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合作学习”、“如何关注

学困生” 、“如何进行课后反思”等问题进行研讨。并及时的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每次教研活动时,组织青年教师说课,骨干教师点评,让每位教师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②实行集体备课。我校教研组实行同年级集体备课制,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集集体之智慧,按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集备中都应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独到见解,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发展教师个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探讨中敢为先,争创先。在加强同学科教师交流的同时,特别倡导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文、理相通,相互借鉴。每周定期进行集体备课。每周教研做到“三定”、“五统一”即定时、定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及思考题、作业和答案。为把握好新教材,教师备课更加注重探讨新教材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研究出合适的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老师们共同合作、探讨、交流,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每次课后,针对课堂反馈的实际情况,老师再一起研究、反思,相互交流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力争使教案更符合学生学习实际,达到最好效果。每年语文、数学学科集体备课累计40余次,通过课前集体说教材、临课集体议教法、课后各自谈反思等方式共同研讨教材,共同探讨教法,收益颇深。

为注重课堂实效,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

五、重视课题研究,加大课改力度。

1、重视数学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几年来我校温建英等多位位老师上不同类型的研讨课多节,经验交流会两次,开展阶段性实验成果汇报活动四次。取得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成果:

(1)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对新授课教学模 式进行了探索,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3)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了学生个性。

(4)落实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拓展应用,深化探究活动,实现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为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和解决课题实验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的困惑。共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3次,课题实验经验交流会2次。课堂设计充分展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对教师的有效指导及学生的充分自主学习进行了大胆地探索,给课题组的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素材,取得良好的效果。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这一课题也取得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1)学生学会了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地学习,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

(2)集体备课、集体交流,使教师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发展,相互提高,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3)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行为的转变。

(4)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业务能力都有所提高。

2、重视语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开展“多读多练,读写结合”的课题实验,根据各学段学生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子课题。低段为:灵活识字,快乐学习;中段为:朗读感悟,阅读积累,培养语文素养,发展综合能力;高段为:自主积累,感悟快乐。经过两年的研究,低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总结了一套十分有效的识字方法。即:采用不同方式,启发学生课内外识字。如采取编故事、说儿歌、寻找字宝宝、加一加、减一减、辨认商店招牌、读广告、读童话等十分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体会识字快乐。中高段教师以注重培养学生朗读、积累、写作能力为重点,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摘录好词好句,规定一定数量的阅读内容,写日记

背古诗等,通过以上活动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做了大量的尝

试工作: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其次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理科教学中,我们重视培养学生收集收集图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科学探究方法。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探究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提倡报告形式的创新。在文科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参与性,只有学生投入的参与课堂,才能真正的上好课。所以老师们把精力一致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老师们采用激情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第三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第五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初步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全面发展。

(1)、评价方式过程化

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不够全面 ,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为了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过程指挥棒的功能,我校把对学生的评价分为学业类评价和非学业类评价。学业类评价主要依据学科特点分成若干小项进行分项测评,例如:语文科目分为写字、阅读能力、积累、表达能力、作业五个方面;数学科目分为:口算、笔算、操作能力、应用能力、作业五个方面进行,非学业类评价在学生品行及自身素质方面,我们结合体、音、美、自然、思品等学科特点,及日常行为观察、动手操作、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46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