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课件】
篇一:《大班语言古诗:古朗月行》
大班语言活动:古朗月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2、感受中秋之夜月儿的美丽、神奇。
3、感受古诗的韵律,会用简单的动作配合古诗的朗诵。
活动准备:
1.古诗课件、音乐。
2、幼儿了解有关月宫的神话。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吸引幼儿兴趣。
中秋节刚过,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你看到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吗?
二、呈现活动主题
1、教师出示月亮,不提示幼儿这是月亮,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说说它像什么。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幼儿发挥想象,说说像什么。)
2、出示图片李白,简单介绍作者。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古代的客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大家都叫他“诗仙”。
3、学习古诗。
出示图片李白看月亮。
师:李白小时候,有一天在晚上抬头忽然看到天上有一个又圆又亮的东西,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不认识月亮。他觉得很像白玉做的盘子,于是就叫月亮“白玉盘”。
后来他才知道这原来是月亮,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叫“古朗月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教师朗诵古诗、配上音乐)
师:李白真是有趣,他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又把月亮想象成什么了呢?
李白又把月亮当成瑶台镜,小朋友们猜猜瑶台镜是什么东西?
师:这个瑶台是神话故事里的王母娘娘住的地方,瑶台镜就是王母娘娘用的镜子哦。 出示瑶台和镜子古朗月行诗词。
师:为什么李白会把月亮当成瑶台镜呢?月亮和瑶台镜有什么一样的吗?
师:诗中说瑶台镜怎么了?
可再次朗诵古诗,引导幼儿自己说“出飞在青云端”。(重点理解前四句)
三、完整理解古诗含义,配乐朗诵古诗。
1、理解前四句的古诗含义
师:李白小时候想象力丰富,不认识月亮,就呼作白玉盘”,
但是又不确定“又疑瑶台镜”,
却又好奇瑶台镜怎么就“飞入青云端”。(幼儿跟读古诗)
学习理解后四句古诗含义
教师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月亮上都有些什么呀?(幼儿讲述、幼儿基本上都知道嫦娥奔月) 教师小结:哦,有嫦娥、有桂树、有玉兔,原来你们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①、出示嫦娥坐月宫里的图片
师:你们看到什么?
幼儿简述。
②、引导幼儿更加细致的观察画面
教师小结:
你们看像不像仙人把双脚垂下来坐在月宫里呢?那桂树长得多茂盛呀。咦?白兔手里好像拿了什么东西?(幼儿讲述)月宫里有这么多好玩的事,你们想不想去月宫里玩一玩呢?让我们完整的听一次古诗。
③、完整倾听古诗
④、教师边解释古诗含义,幼儿尝试着念古诗。
3、朗诵古诗。
师:幼儿分组练习。
感受古诗的韵律
师:你觉得这首古诗怎么念最好听?(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念古诗的形式,比如速度、动作、节拍等,教师适当的引导,与幼儿一起互动)
通过音乐,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古诗的乐趣
师:这首好听的古诗,我们还可以用歌曲来唱一唱呢。(播放音乐,鼓励幼儿唱一唱,感受念唱古诗的乐趣)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月亮吗?那你们喜欢李白观看月亮的这首诗
吗?它叫什么呀?(古朗月行)原来在月亮上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你们回家以后可以把李白看月亮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把这首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附: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篇二:《小学古诗25首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节选)①
唐 李 白
xiǎo shí bù shí yuâ
小 时 不 识 月, 〇〇/〇〇/〇古朗月行诗词。
hū zuî bái yù pán②
呼 作 白 玉 盘。 〇〇/〇/〇〇
yîu yí yáo tái jīng
又 疑 瑶 台 镜, 〇〇/〇〇/〇
fēi zài qīng yún duān ③
飞 在 青 云 端。 〇〇/〇〇/〇
xiān rãn chuí liǎng zú
仙 人 垂 两 足, 〇〇/〇//〇〇 ......
guì shù hã tuán tuán ④
桂 树 何 团 团。 〇〇/〇//〇〇 ......
bái tù dǎo yào chãng ⑤
白 兔 捣 药 成, 〇〇/〇〇〇
wân yán yǔ shui cān ⑥
问 言 与 谁 餐? 〇〇/〇〇/〇
疑难注解:①古朗月行:“朗月行”是乐府《杂曲歌辞》里原有的题目,李白在这里借用古典的题目,所以称为“古朗月行”。②呼作:叫做。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这里用来比喻月亮又圆又大。
③疑:怀疑。瑶台:古代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④桂树:传说月亮里面有桂树。何:多么。团团:圆圆的形状。⑤白兔捣药: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亮里面有白兔在桂树下捣药。⑥问言:就是问,言是助词,没有意义。与谁餐:给谁吃。 古诗今读: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诗文欣赏:《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里只节选了前八句。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诗人先写自己儿童时期对月亮的认识,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然后,诗人运用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具体写月亮中的仙人、桂树、玉兔,构成神奇瑰丽的意
境,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最后的问句,恰切地表达了儿童幼稚、好奇的心理。诗文比喻生动,想象丰富,不但表现了月亮的神奇、可爱,而且抒发了诗人对光明的喜爱和向往,表现了作者天真烂漫的个性。 名句书写:
迁移阅读:《水调歌头》 宋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古朗月行诗词。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三:《译诗----古朗月行》
译诗
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
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
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注释
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古朗月行诗词。
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瑶台:
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说明
这也是一首乐府诗。鲍照有《朗月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此诗开始描写月亮的形状,然后用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后面叹息月蚀
后朗月不再可欣赏。这可能有所讽喻,有所指,但现在已不清楚到底是比喻什么事情了。
赏析
《古朗月行》原诗共16句,这里是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这四句诗描写了儿童眼中的月亮,充满了浪漫而神奇的遐想。古往今来,月亮一直牵动人们的心。关于月亮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的确令儿童心驰神往。每个人都有童年,儿童富于幻想,对月亮更充满好奇心。这四句诗就是李白幼小时对月亮的观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形体入手进行描摹的。月亮(指明月)是圆的,白玉盘也是圆的,有相似点,故可以打比方。月亮除了是圆的之外,还能发光(非科学意义上的),于是又有了“又疑瑶台镜,飞上青云端”两句。这两句是从月亮发光角度写的。月光皎洁,旖旎可人,而镜子能反光,两者也有相似点,所以怀疑月亮又像瑶台上的镜子飞上了青云的顶端,这又是一处比喻。而“瑶台”又是西王母所居之处,本身还具有神话色彩,更增添了迷人的效果。这四句诗是用儿童思维写成的,诙谐幽默而又充满天真稚趣;又以“白玉盘”、“瑶台镜”为喻,语言生动活泼。这四句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儿歌,它可以开启儿童的心智。
篇四:《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白居易<池上二绝>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唐·杜牧<清明>
3、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唐·韦庄<与小女>
4、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唐·白居易<观游鱼>
5、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度鬼门关,已拚儿童作楚蛮。——黄庭坚<采桑子>
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7、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宋·苏轼<花影>
8、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9、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元·刘因<山家>
10、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明·徐文长<风鸢图十首>
11、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唐·郑谷<淮上渔者>
1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13、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宋·杨万里<舟过安仁>
14、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5、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16、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
17、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唐·刘禹锡<踏歌词>
18、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1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20、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2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22、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唐·李商隐<忆匡一师>
23、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词>
24、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5、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唐·吕岩<牧童>
26、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27、幼童轻岁月,谓言可久长,一朝见零悴,叹息向秋霜。迍邅已穷极,疢疴复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见白日光。庶及盛年时,暂遂情所望。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促促岁月尽,穷年空怨伤。——伍缉之<劳歌二首>之一
28、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29、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唐·贾岛<宿郑州>)(节选)
30、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王禹偁<寒食>
3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2、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33、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明·毛铉<幼女词>
34、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唐·杜甫<江村>
35、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唐·王维<田园乐>
36、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3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38、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清·轩治翁
39、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40、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唐·崔道融<牧竖>
篇五:《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1、<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3、<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5、<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6、<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7、<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采桑子>
宋·黄庭坚
马湖来舞钗初赐,笳鼓声繁。
贤将开关。威竦西山八诏蛮。
南溪地逐名贤重,深锁群山。
燕喜公闲。一斛明珠两小鬟。
10、<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2、<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3、<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4、<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5、<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6、<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上一篇:小燕子的快乐诗歌
下一篇:古诗《惠崇春江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