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鸡免同笼教学反思

| 课件 |

【www.guakaob.com--课件】

人教版鸡免同笼教学反思【一】:人教版“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清远连州市星子镇中心小学 陈建伟

2012-11-28

“鸡兔同笼”在以前是属于奥赛典型题,如今编入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中。对学生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假设法解答,学生理解起来很难,我在本节课开始先利用口答,让学生先了解头与脚的联系及关系。学生步入这一环节之后。先由简单的数据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自己动手从26脚和8个头小组讨论出解决方法。教师整理学生的解题方法并归类、点评。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对学生各种解题方法进行细致的讲解。然后通过生活中各种实际题目的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反思整节课,我感觉基本实现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到前面去讲解,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更使同学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拓了思维,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了假设的数学思想不仅可以解答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还能解答我们身边的问题,这种思维的方法以及数学思想逐步的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们真正的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真正的融入与生活。

3、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所增强。

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1、我感觉多媒体课件虽然帮助学生非常直观的理解了“假设法”的这种思维过程,让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但我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只是停留在直观、表象这一层面,只有少数同学将这一思考过程内化成成为了自己的一种解决这类知识的模型。

2、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导致本节课我并没有完成我预设的内容。本节课重在方法的渗透,学生必须经历多种方法解决该类问题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绝对不能走过场的,必须实实在在的开展探讨活动,这样学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不断调整解题

人教版鸡免同笼教学反思【二】:人教版“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肖振南

“鸡兔同笼”新教材已编入新课程教材第八册中。

先说说我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1、导入部分:先出示图片,通过谈话了解鸡兔同笼的基本特点,然后给学生类似于几只青蛙几条腿的诗歌形式让学生朗朗上口,紧接着问,鸡兔共5只,腿有多少条?这个地方老师没有留思考时间,也是老师的目的所在,能让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个题目的解具有多样性,同时给后面的逐一列表法做好铺垫.接着老师告诉学生笼子里有2只鸡,3只兔,腿有多少条?学生能马上顺理成章说出得数,并总结求腿的条数的方法.老师接着把问题反过来,就形成了鸡兔同笼的模型,同时交代鸡兔同笼的历史背景.

2、整个课堂始终以一个例题贯穿,解决例题主要讲解了三种类型列表法和假设法列算式,我比较注重三种列表法的利弊,优化过程,以及衔接语的使用. 列表格讲解完之后给了一个选择合适的列表法练习,有的学生能够两部到位,其实他在使用跳跃法的过程中已经使用了我们假设法中的第三步. 学生已经知道有目的性进行跳跃了。

3、在讲解假设法的时候时间比较仓促,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非常直观的理解了“假设法”的这种思维过程,让复杂问题简单化。

4.部分老师认为鸡兔同笼用方程法简便,但是现在新教材把它挪到四年级下册,也就是编者特意放在方程之前,他认为用方程解失去了鸡兔同笼本身的趣味性.

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1、我感觉在教学设计上时间的安排可能不够合理,(不知道是不够合理还是本身内容多.)导致练习部分仓促,更没有多余的时间让鸡兔同笼问题走向生活.作为鸡兔同笼问题本身是毫无价值的,生活中也不可能鸡兔同笼,但是它的数学思想还是具有可借鉴性的.所以这部分只能在练习课上补充.

2、新课标指出学习数学必须自我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但整个课堂我拽得比较紧,可能没有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说实话,我也不敢让学生合作交流,一方面怕学生不会交流而冷场,另一方面怕交流没有成效.

人教版鸡免同笼教学反思【三】:鸡免同笼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就有记载。同时,这个问题传到日本变成了“龟鹤问题”等等,有许多类似的问题需要我们用这种方法解决。所以我很重视这节课,课前我认真备课,课后认真作了反思如下: 反思一:《鸡兔同笼》中“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我在用“假设法”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去试:先画20个圆圈表示20个头,再在每个动物下面画两条腿,20只动物只用了40条腿,还多出14条腿,把剩下的14条腿要给其中的几只动物添上呢?(7只动物分别添2条腿)。这7只就是兔子,另外的13只就是鸡。这时候有学生问能把动物都看成是4条腿的吗?在师生们的共同操作下再把腿依次减少,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既完成了教材的重点目标,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很容易接受。 在做数学题时,把对应的图作出来,更容易理解,并且解题思路更清晰。“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利 1

人教版鸡免同笼教学反思【四】:鸡免同笼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就有记载。同时,这个问题传到日本变成了“龟鹤问题”等等,有许多类似的问题需要我们用这种方法解决。所以我很重视这节课,课前我认真备课,课后认真作了反思如下: 反思一:《鸡兔同笼》中“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我在用“假设法”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去试:先画20个圆圈表示20个头,再在每个动物下面画两条腿,20只动物只用了40条腿,还多出14条腿,把剩下的14条腿要给其中的几只动物添上呢?(7只动物分别添2条腿)。这7只就是兔子,另外的13只就是鸡。这时候有学生问能把动物都看成是4条腿的吗?在师生们的共同操作下再把腿依次减少,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既完成了教材的重点目标,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很容易接受。 在做数学题时,把对应的图作出来,更容易理解,并且解题思路更清晰。“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利 1

人教版鸡免同笼教学反思【五】:鸡兔同笼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西关小学 刘香莉

这节课上完后,自我感觉不够理想,有些设计不够好,更有一些细节未加重视,还有就是教师的基本功太弱。但在设计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在课始,我开门见山的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鸡兔同笼”问题;然后以一个数据比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法,探讨假设法和方程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并加以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解题方法,从而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二、由于“鸡兔同笼”问题在小学五年级时出现过,也有小部分学生可能在数奥书上见过,会做。大部分学生不是很会做,因此在备课时我充分考虑到这个情况,所以在教学本课的重难点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第一部分假设全是鸡时以老师引导进学生行分析,加以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然后学习假设全是兔时,以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和理解自己独立完成并说明对每步理解,再加以课件演示。通过这两步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应该基本能利用假设法来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学方程法,主要教给学生找等量关系式,列方程从而让大部分学生能用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估计教学时间有些问题。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的方法。这主要是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时间上的考虑,本来这节课讲的方法就很多,特别是假设法学生理解就有困难,再将“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消化不了,以其都没弄清楚,还不如分成两节课来讲,别外就是时间问题,如果把“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练习的时间就少了,没办法有效的进行课堂巩固。因此,这节课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

四、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应该是在用假设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上,在这部分的设计上,我看了很多资料和课例。都说得较为简单,并有不同的说法。在假设全部都是鸡这里,用26-16=10条腿,这里应该说是“多10条腿”还是“少10条腿”呢,教材上只是简单的说“这样就多出了10只脚”,通过我和我们年级组其他教师的讨论,并看了很多教案和课例,我觉得以假设后的腿与实际比学生较容易理解,当说到这个问题时可以直接说“比实际少了10条腿,为什么少呢?是把兔当成鸡算了,”这里是把兔假设成了鸡,肯定应该是少算10条腿。如果说成“多10条腿,为什么多呢?”就不好给学生解释了。这样也便于同前面的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2条腿联系起来。

本节课欠缺的地方:

一、在列表观察腿数变化时,在全是兔或全是鸡时,腿与实际相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似乎不能很好的说出。反思了下,也是我设计时的一个弊端,没有给学生一个阶梯,跳跃太大,导致后面学生对为什么除以2一知半解

人教版鸡免同笼教学反思【六】: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摘 要:“鸡兔同笼”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

内容,此内容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道数学趣题。由于生活中有

很多的数学实际问题与“鸡兔同笼”的数量关系相类似,而这些问

题都可以通过“鸡兔同笼”的解题思路得到有效地解决,因此,此题

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先

辈们的聪明才智,而且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其中蕴含的丰

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能力。

关键词:鸡兔同笼 有效方法 重要手段 综合思考 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2)06(c)-0086-02

“鸡兔同笼”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此

内容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大约1500多

年前的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

笼”问题,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数学历史源远流长,体现了所学数学

内容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解决“鸡免同笼”问题激发学生解

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逻辑推理能力。由于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实际问题与“鸡兔同笼”

的数量关系相类似,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鸡兔同笼”的解题思

路得到有效地解决,因此,此题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并且在传统教

材中,这类问题都是以提高题出现的,面对的是少部分学有余力的

人教版鸡免同笼教学反思【七】:《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鸡免同笼》教学反思

秋口小学 六年级二班 何开旺

《鸡兔同笼》这一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的内容,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鸡免同笼》问题的一般模式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材用了列表法、假设法及方程三种方法进行解答,此外还通过课外阅读的形式展示了古人的“抬脚法”。在钻研教参、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处理,不以教材上的“鸡免同笼”作为第一次尝试题,而把它改为第二次尝试题。课堂教学中,我以猜钱游戏导入,在学生猜钱的过程中(最多是多少、最少是多少、没22角时)列出表格得出了1角和5角的枚数,这是一种最原始的也是可行的方法,但是当题中数字较大时,如果用列表法来得到答案,虽然是可以的,可所花的时间很长,并且比较烦琐,这是列表法的局限性。这样就自然而然引出用假设法来解答此题,并把此法作为解“鸡免同笼”的一般方法,要让学生切实掌握。所以用假设法解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能使学生理解这一方法,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清楚表达思考的过程作为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大多学生只会依样画瓢,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课前预设时,我考虑到本内容是一种数学思想,跟以前所学内容没有联系,如果学生缺乏表达能力是不能充分理解的。课堂上,我自己尽量少说或不说,而充分让学生来说,为了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尽量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自己的想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鸡免同笼”一般模式,在第一次尝试之后,接着第二次尝试(以书上的例题)半放手让学生试做,并指名学生板演,然后就学生的板演有针对性地讲评,同时让学生理解脚为什么会多,为什么会少,这里的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在学生的叙述中

人教版鸡免同笼教学反思【八】:鸡兔同笼j教学反思(朱)

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月亮湾小学 朱久春

一、课前对教材和学情的思考:

课前,我找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研究了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这一课。教材这样编排的:情境导入、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在阅读资料中又介绍了古人“金鸡独立”法。之前的北师大版本中列出了“画图、列表”两种策略,后来又将画图法去掉。通过对比教材和北师大版本的变化,我认为:人教版侧重解决策略多样性上,重点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北师大版本侧重点是“四基”中“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我们班学生家长好多是货柜车司机,家长没太多时间顾及孩子的教育。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上,明显缺乏指导、资料不足。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很多,可能我班学生很少能想到、领悟和感受到。

基于教材和学情,这节课我打算用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法来上这节课。

二、教学过程中的三点反思:

1、先学后导、个体自学、课前自主生疑。

课前我设计了一个预习单:通过预习课本、上网查资料、请教家长等途径,你对“鸡兔同笼”问题了解多少?从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入手,导入新课。

2、小组合作、同伴助学、老师导学、课中互动解疑。

我化繁为简把这道古代趣题数目调整到适合研究的范围,为防止

人教版鸡免同笼教学反思【九】: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平鸡兔同笼》第2课时精品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 鸡兔同笼(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做一做”、教材第106-107页练习二十四第4~6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假设法和方程的方法去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重点难点】

运用假设法和方程的方法去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复习:我们上节课学习了“鸡兔同笼”问题,大家回忆一下这种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回顾交流。

解决方法: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和列方程。

2.导入

假如鸡和兔不是同关在一个笼子里,而是同关在一个养殖场里,鸡和兔共有1000只,它们共有2700条腿。问这个养殖场里的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或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就太麻烦了。看来我们还有必要继续研究新的解题方法。 板书: 鸡兔同笼(2)

【新课讲授】

一、假设法:

1.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例1。

出示例1情景和表格。

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就是有8只鸡和0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

人教版鸡免同笼教学反思【十】: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与反思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与反思

永泰县城南小学卢鸿祯

设计理念:

“鸡兔同笼”作为一种经典名题,在国标新教材中,不少版本都有编排。比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中用它来让学生学会表格列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将之作为一道练习题来巩固“假设和替换”的策略;而人教版更是浓墨重彩,在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用6个页码详细介绍了“鸡兔同笼”问题的出处、多种解法及实际应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名师在不同年级用不同的方法来生动地演绎它。但我想尽管“鸡兔同笼”各年级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且有着不同的目标指向,但对于六年级而言,是否可以用来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认识数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模型”意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感受到一些数学问题所具有的“模型”的力量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对这节“鸡兔同笼”数学活动课作了如下尝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12~117页。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用假设法和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用假设法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具准备:

1、设计导学提纲:

自学课本第112~115页并思考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例1的“鸡兔同笼”问题。

(2)、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请举例说明。

(3)、试着完成课本第115页“做一做”第1题。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课件制作。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课前板书:鸡兔同笼)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4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