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课件】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槽(水)、小纸箱、量杯(水)、橡皮泥、
食盐、小钢球若干、“潜水艇”、剪刀。
2、学生准备:水槽(水)、托盘(两张实验记录单、三个材料袋、土豆、
盐、烧杯(含200毫升水)、小勺、搅拌棒、胶带纸)
材料袋一:6块橡皮泥
材料袋二:1块橡皮泥、5双方便筷、1个蛋糕碟 材料袋三:自制“潜水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手拿橡皮泥)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橡皮泥。
师:你们喜欢玩橡皮泥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它。老师把橡皮泥放进水里,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 生:我认为它会浮上来 生:我认为它会沉下去。
师:哪个同学猜得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ppt】
生:橡皮泥沉下去了。(板:沉)
师:那怎样才能使它浮起来(板:浮),你们觉得有哪些方法? (生猜测,相机板书)
师:你们的猜测能不能得到证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板贴 课题)。通过这节课你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实验探究:
(一)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改变形状
师:同学们想一想,不借助任何物体你能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吗?开动脑筋,
把你想到的好方法填到记录单上,可以写下来还可以画图。
(分组讨论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组长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做记录汇报。) 师:第一小组已经讨论结束,我们先请第一小组汇报。 生:我们第一小组都想到了做船型。 师:你们怎么会想到做成船形的?
生:平时看到轮船能航行在水面上,如果把橡皮泥捏成船形,橡皮泥可能会浮上来。 师:有理有据,待会试试。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第二小组想到把橡皮泥做成空心状,因为我玩乒乓球时它是空心的能浮起来。
生:我们小组还想到把橡皮泥做成盒子状。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行吗?请小组长拿出1号袋,分发橡皮泥。 (组长分发橡皮泥)
师:在做实验之前,橡皮泥宝宝有些话想对我们说呢。〔出示〕
师:听明白了吗?限时五分钟,时间一到,就立即坐好,那就开始吧! (学生动手实验)
师:哪一小组先来汇报自己的实验情况?(带上记录单)
生:我们把橡皮泥捏成了船形,实验结果橡皮泥浮上来了,把它捏成碗状,浮上来了;把它做成空盒状,也浮上来了;把它压成薄薄的一层,也成功了;把它做成水饺样的,也浮上来了。
师:你们的实验非常成功。再请一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生:我是第六小组汇报员,我们还把橡皮泥做成空心状也浮上来了,其他的和第一小组一样都成功了。
师:你们的实验也非常成功。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能使橡皮泥浮起来。在实验的过程中,橡皮泥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啦? 生:形状。
师:那么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是―――― 生:改变物体的形状(板书)
师:刚才老师发现每一小组都把橡皮泥捏成碗状,请第三、四组的组长把你们的碗状橡皮泥送到前面来。 (生递橡皮泥)
师:同样大小的一块橡皮泥捏成的碗状,有什么不同呢?(展示) 生:一个大一个小。 生:一个厚一个薄。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小弹珠,哪只承重能力大,猜一猜?
生:我觉得是厚一点的,就像有些同学胖胖的能搬重物一样。 生:我觉得是薄一点的,它里面的空间大装得就多了。 师:他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试一试。 师:(把水槽放投影下)老师把小弹珠先放到厚一点的碗状里,请男生大声地帮老师数一数,它能放多少个? (师生演示直到下沉为止)
师:当放到第**个,它沉下去了。 师:看看薄一点的能放多少呢? (女生也来数一数)
师: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捏成的碗状,又大又薄的承重**个,又小又厚的承重**个,同学们有什么新发现? 生:(思考)薄一点的,它在水里面的空间大就能承受得多。 生:水中占的空间越大了就能承重更多。
师:是的,我们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增大它的空间,橡皮泥就能由沉变浮了。【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ppt】
(二)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借助漂浮物
师:那么如果不改变它的形状,借助其他物体,能不能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生:我把它放在泡沫上,它就能浮起来。 生:我把它放在塑料盒里,它也能浮起来。 生:我把它放在吸管上,它也能浮起来。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小组长取出2号袋里的材料,看看都是哪些?
生:方便筷、蛋糕碟、橡皮泥、硬纸板【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ppt】
师:你们打算怎么使用这些材料使橡皮泥浮起来呢?小组里面先商量,组长填好实验记录单(2)。
(学生讨论,组长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们的使用方法?
生:我们打算用胶带把木筷并排捆一起做木筏。 生:我们打算直接把橡皮泥放在蛋糕碟上。 师:按照你们说的方法,动手操作吧! (学生实验)
师:谁来汇报实验结果?
生:我们直接把橡皮泥放在蛋糕碟上,它浮起来了;做的塑料排筏也使它浮上来了;我们用木筷就使橡皮泥浮起来了。 师: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怎么样? 生:浮。
师:为什么借助方便筷、蛋糕碟这类东西就能使橡皮泥浮起来呢? 生:因为这些物体轻。
生:他们本身就能漂在水面上
师:这些很轻、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叫做漂浮物,借助它们,可以使水中的
物体浮起来。(板书:借助漂浮物)
(三)探究潜水艇的秘密-------改变自身重量
师:大家刚才表现不错,我们轻松一下,猜一个谜语。〔出示〕谁愿意来读一下?让它沉它就沉,叫它浮它就浮,驶入大海就不见。 师:猜到是什么吗? 师:猜对了!(出示图片—潜水艇)它为什么有这个特殊本领呢?说说你们的猜想? 生:我觉得有遥控器,像我们玩的遥控飞机一样。
师:能根据生活中例子推测也是一种方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我知道它是通过进水放水来让自己沉浮的。
师:想得很好。为了更好地研究潜水艇的秘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潜水艇的简易模型(出示)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轮流玩一玩,仔细观察潜水艇下沉和上浮的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小组长取出3号材料袋中的潜水艇。 (组长取出潜水艇,学生分组玩“潜水艇”,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
师:在玩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潜水艇下沉和上浮的秘密吗?
生1:小艇充进空气时,变轻了,就上浮;充进水、变重了,就下沉。 生:我想的和他一样。
师:想得对不对呢,我们来听一听科学家是怎样解释的?[播放视频]
教师总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说的一样!要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还可以像潜水艇这样,利用什么方法呢?板书:改变自身的重量
(四)探究使马铃薯浮起来的秘密--------加盐
师:除了这三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吗?我们先来听一则故事:
故事:公元70年在耶路撒冷保卫战时,罗马军统帅要处死俘虏来的奴隶,他下令将这些带着镣铐的奴隶投入死海淹死,可是这些被扔进海里的奴隶像穿了救生衣一样一个个浮在水面,海水又把他们送到了岸边。一连几次,都没有把这些奴隶淹死,统帅以为有神灵保佑他们,就把他们赦免了。 师:真的是神灵在保佑吗?
师:盐的作用有这么大吗?请组长把需要用的材料从托盘里取出来。 (生取材料)
师: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做?
生:我们打算先放土豆,边加盐边搅拌。 师:就按你们说的,大家动手做一做吧!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了解每组的实验,随时指导。)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加了20勺盐,土豆终于浮起来了。 师:其他小组的实验情况怎么样?
生:我们加了18勺盐,土豆终于浮起来了。 师:其他小组你们的土豆浮上来了吗?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加盐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板书“加盐”)
三、拓展应用:
师: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了几种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我们你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吗?
[出示]渔民伯伯想让渔网在水中围成一堵墙,将鱼群围住。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请在座的小科学家们想办法使渔网在水中“立”起来?
师:有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课后请大家讨论讨论,集思广益,看谁想到的方法
最好。
师:请实验小组长和小组成员一起整理好桌面。
附: 实 验 记 录 单(一)
实 验 记 录 单(二)
板书设计:
浮 改变物体的形状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借助漂浮物 沉 改变自身重量 加盐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青州市王坟镇孙旺小学
于安永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来组织教学。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科学问题。在探究改变物体沉浮规律的环节,我做的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材料,要求学生针对已经沉到水里的材料或自己需要的材料,小组合作想办法使它们浮起来,并做好记录。
我设计的本课的实验有:1、往水中加盐,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水中加盐),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纸杯把鸡蛋放入纸杯让鸡蛋浮起来;(借物漂浮) 2、橡皮泥实验:a、将橡皮泥改成船型,能浮在水面上;(改变形状)b、小组合作探究,将橡皮泥包在乒乓球上,橡皮泥浮起来(增大空间)c、将空心球中的橡皮泥取出来,空心球浮上来(改变重量)3、铁丝浮沉实验,学生每人一块铁丝,预测铁丝沉下去,将插有细管的气球绑在铁丝上,放入水中,铁丝沉下去,往气球中吹气,铁丝随着气球浮到水面(借物漂浮)4、演示课件潜水艇浮沉演示(改变重量),在死海中人不借助任何物体躺在水里看书沉不下去的原理(水中盐多);煮汤圆,汤圆熟了,体积变大了漂了起来(增大空间)5、课后作业:浮沉实验的延伸思考题:渔民想让渔网在水中围成一堵墙,将鱼群包住。你想用什么办法能使渔网在水中立起来? 让学生利用本节课学到的浮沉原理为渔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节课中的实验,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大部分做成功了,并且能在我的提示下总结出漂浮的原理。在这节课我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喜欢做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一个接一个的进行着实验,并及时总结实验的结果,学生学到了应该学到的知识。
我在本课当中把我的理解和很多想法运用到教学当中去,但是毕竟能力有限,在教学实施的过程有些尝试还有待于今后改进。
上一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月亮湾讲课视频
下一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