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站换证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 |

【www.guakaob.com--工作总结】

  我站对照社区服务站考核标准完善职能。实现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并以服务社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强化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建立有效的全成本核算体系,切实降低服务成本、医疗成本,减少各种开支,减轻社区居民的经济负担。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卫生站换证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卫生站换证工作总结(1)

  一、强化内功、完善管理

  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为目标,以考核记录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状况为内容,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态度、优化医疗环境为重点,强化教育,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严肃纪律,树立行业新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逐步完善服务功能

  (一)面向社区群众做好门诊诊疗、咨询、教育工作。

  我站以社区居民为中心,医务人员对来站的病人主动热情、亲切关怀,不仅仅为病人解除痛患,还要做好解释工作,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预防疾病的发生。全年门诊接诊2710人次、输液注射550人次、咨询2450、免费测血压3340人次、化验检查148人次、门诊换药30人。

  (二)按要求做好辖区特殊人群和慢病管理工作

  今年、我社区在原有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为每家每户建立电子档案,对每个慢病患者和特殊人群进行精确管理。全年管理健康档案3354户,8136人、上电子档案7938人。其中,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1070人,管理孕妇5人、慢病管理高血压709人、糖尿病247人、冠心病130人、脑卒中46人、肿瘤19人、精神病6人、慢支10人。

  (三)切实做好社区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预防工作

  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和突发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全年我社区管理0-7岁儿童377人,建儿童健康155人,为246名儿童健康体检,为辖区儿童和辖区内两所学校及两所幼儿园儿童接种疫苗5120人次。

  总之,我们在2014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员结构比例不合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等。

  卫生站换证工作总结(2)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医改工作深入推进

  1.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一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我区4家乡镇卫生院、47村卫生室和3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已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按国家、省、市规定全面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价销售,建立了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改变了一直来以药养医的运行体制。基药的采购全部实行网上采购,从而进一步规范药品采购渠道;二是引导基层医务人员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基本药物知识培训,将其作为基层医务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基层医护人员积极性。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有效避免了医生看病与不看病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推诿病人等问题的发生;四是继续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今年区财政安排200万元为4个镇卫生院各配备1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1部体检一体机,为农村农民提供免费健康检查,12万元农民受益。为38家基层医疗机构配置108台计算机,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进程;五是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区共有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乡镇卫生院、2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六是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工作。去年我区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257.69万元和在严格制止发生新债的基础上,今年安排了52万元解决龙桥镇卫生院职工宿舍楼拖欠工程款的债务。

  2.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全民基本医保从扩大范围向提升质量转变。一是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2013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项医保的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2014年已完成新农合基金征缴工作,应参合农民118907人,实际参合农民116654人,参合率达98.11%;二是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2013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达367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60元、各级财政补助元307元,政府投入比去年增加了39元;三是新农合实施60岁以上的农民全部减免个人缴交参合费用。全区共有1.53万60岁以上老人,所减免91.8万元的费用,纳入2014年区财政预算给予解决;四是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实行“住院+门诊”统筹模式,扩大参保受益面,确保城乡居民病有所医。今年1-10月份年全区参合农民294067人次享受新农合基金补偿,补偿金额达3083.67万元;五是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住院费用网上即时决算;六是积极稳妥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在医保补偿后,个人负担费用超过大病保险补偿标准的部分,再由民政部门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偿,截止至11月份大病医疗救助951人次,救助金额266.2万元,有效解决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七是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推行按单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避免“大处方”、“大检查”现象,有效地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切实维护参合人员利益。

  3.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一是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实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我区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以居民健康建档工作为切入点,稳步推进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截止至10月份,我区已建立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共427344份,以61.4万人计,建档完成率69.6%、老年人健康规范管理人数达32247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人数达32235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人数达8596人、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人数达1074人、0-6岁儿童健康管理人数47643人、孕产妇健康管理人数3507人。同时做好农村妇女“两癌”筛检、免费补服叶酸和推进农村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二是创新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使用制度。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大幅度提高,我区乡镇卫生院现有卫生技术人员和人员编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考虑乡镇卫生院人员短缺和人才难引进的实际情况,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通过公开招聘、考察录用和招录医学院大学毕业生三种途径择优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村医疗卫生队伍。今年计划招录38人,其中具有执业资质医护人员18人、医学院校毕业生16人做为储备人才用、120车专职司机4人;三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为进一步实现公共卫生和计生资源共享,提高公共卫生计生运行效率,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区政府决定把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区妇幼保健所和区计生服务站进行资源整合,在原区卫生防疫站内建设区公共卫生计生综合服务中心,并将该项目列入2013年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一项重要内容,目前该项目已落实资金2100万元(含中央预算内资金508万元),由于控规调整推进缓慢,影响项目的进度;四是探索联合办医模式。在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新坡镇卫生院成功与市第四人民医院举办联合住院部,住院医师由第四人民医院委派,医药费用按乡镇卫生院收费标准,有效地减轻就医农民医药费用的负担。合作项目得到了省卫生厅韩厅长的充分肯定。

  (二)疾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

  1.有加强卫生监测,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积极开展登革热、手足口病、霍乱、O157:H7大肠杆菌、高致病性禽流感、立克次体病、狂犬病等各类重点传染病的监测防控工作。上半年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共计21种5665例,死亡1例。无甲类传染病病报告,其中乙类13种1827例,丙类8种3835例。同时,积极做好生活饮用水及公共场所监测。上半年未有传染病暴发流行,较好的完成了农村重点传染病的防控任务。

  2.规范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免疫服务质量。全区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继续保持在高水平状态,新生儿建卡、建证率达100%;卡介苗、乙肝、脊灰、百白破、麻类、乙脑、甲肝的接种率分别为100%、99.99%、100%、99.99%、100%、99.99%、100%。积极开展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进行“查漏补种月”活动,疫苗补种率均达省市指标要求。

  3.不断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在区疾控中心设立艾滋病防治科,专职人员负责,并设立咨询热线电话66982753,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各类高危人群进行行为干预20663人次。发放艾滋病宣传资料45167份、安全套35978个。加强流调与随访,做好“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工作。

  4.积极抓好健康教育工作。以防治知识为重点,利用4.26全国疟疾日、5.15碘缺乏日,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点,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共悬挂横幅18条,彩色挂图40张,发放宣传资料20多万张,宣传折页8000多张,无偿发放碘盐500多包。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了防治知识,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1.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2013年,对公共场所共发放《卫生许可证》305户,其中旅店业80户、理发美容店184户、足浴18户、酒吧6户、影剧院2户、游艺厅3户、歌舞厅3户、体育场馆3家、候车室1家、商店1家。开展公共场所(住宿业和美容美发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及公共场所卫生“阳光监督”公示制度,公示该店的卫生状况,让消费者选择卫生条件好的单位消费。量化评级:住宿业A级8家、B级25家、C级50家,量化评分率达100%。;美容美发业A级10家、B级32家、C级80家,量化评分率达100%。

  2.开展医疗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加大打击“两非”及非法行医力度,强化医疗机构监管,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共监督检查社区服务站33家,乡镇卫生院4家,个体诊所190家,下达监督整改意见书235份,医疗机构不良行为积分12家,查处违法医疗广告46条(幅),取缔无证行医45户,行政处罚46户,罚款18万元,没收非法所得9450元及药品器械6箱。

  3.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了对辖区内学校(幼儿园)及周边生活饮用水卫生的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学生寄宿所17家,责令整改5家。出动监督车辆13辆次,出动监督员39人次,

  (四)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提升

  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开展“降消项目”,启动母婴安康、出生缺陷防治、“两癌”筛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等项目,切实保障了母婴安全。2013年早孕建册1342人,按照规范要求在孕期接受5次及以上产前随访服务1913人,产后访视3289人,新生儿访视3297人,0-6岁儿童管理人数50186人;认真做好农村孕产妇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工作,2013年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及讲解叶酸知识等,宣传孕前及早孕妇女补充小剂量叶酸的好处及领取叶酸的程序。同时加大培训和督导力度,组织保健所和各卫生院相关人员参加省专项培训,并对卫生院相关人员和卫生室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做好表格和药品登记、发放和管理等工作。2013年,我区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新增服用人数815人;加强对托幼机构的管理与指导,确保入园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把儿童体检及进行幼儿园督导检查相结合,督促其全面落实卫生保健、食品卫生、安全防范等各项工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落实。2013年完成幼儿园“卫生保健合格证”年审、换证59家,幼师体检1553人,对142家幼儿园进行督导,督导意见1500余条。

  卫生站换证工作总结(3)

  一、城乡卫生一体化加快步伐

  (一)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今年1月全省卫生改革与发展会现场会上,学忠书记、中伟省长等领导对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市人事局、市编办及时落实解决市、县、乡三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人员的编制,为此项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全市除金牛区、高新区外(金牛区、高新区的农民全部进入城镇社保)的18个区(市)县所有乡镇全部启动新农全工作。全市应参加新农合农民人数562.11万人。实际参合人数为505.45万人,参合率为89.43%。其中,锦江区农民参合率达100%,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温江区、新都区、都江堰市、郫县、新津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崇州市、大邑县、蒲江县等13个区(市)县农民参合率达90%以上,彭州市、邛崃市等2个市参合率达87%以上。2014年1―10月,全市参合农民中享受报销医药费用的共有127.97万人次,报销医药费用4748.78万元。(金堂县等6个县(市)214.5万参合人员于7月1日开始结算报销)。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评为首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

  根据去年沉淀资金较多的情况,为了提高乡级和区(市)县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在深入调研、科学测算的基础上,采取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等措施,受到了群众欢迎。成华、温江、双流、金堂还建立了门诊慢性病大额门诊费补偿制度;青羊、都江堰、温江、新都、青白江、彭州建立了特助补偿金,加大对患重病的高费用段病人的补偿力度;都江堰、成华、温江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使合作医疗与医疗贫困救助制度有机结合,更好地解决弱势群体看病就医问题。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改革。一是拟定《成都市农村卫生规划》、《成都市优化调整乡镇卫生资源的指导意见(送审稿)》、《成都市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送审稿)》等文件。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新都、青白江作为农村卫生改革试点区后,我局先后召开7次专题会,对两区改革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新都、青白江按照方案,对地名卫生院开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彭州市的农村卫生改革方案正在进一步论证和完善之中。同时,对全市非建制乡(镇)卫生院改制作出安排部署,各区(市)县因地制宜制定改革方案,今年全面推进了非建制乡(镇)卫生院的产权制度改革。三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首先加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制定了《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今年底,除个别的项目因为工程招标等原因竣工时间会跨年度结束外,其余建设项目全面竣工。其次,加强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 “为民办实事”工作目标,制定了《成都市村卫生站建设标准》,今年全面完成30个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

  (三)加强城市卫生对农村卫生支援。深入推进农村卫生对口支援“七个一工程”,在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成都市关于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对口帮扶方案》,市、县级医院定期下乡、村开展巡回医疗。目前,市级14个医疗卫生单位与14个重点建设镇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工作关系。

  (四)建立少儿住院互助金,实现城乡一体的少儿住院互助共济。为重点解决广大中小学生、婴幼儿医疗保障,2014年9月,我市正式启动少儿住院互助金工作,成为全国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建立少儿住院互助金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政府主导、部门牵头,开展少儿住院互助金的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5.59万人参加少儿住院互助金,参加率为76.05%,现已结算报销5705人次,报销金额为185.7万。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53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