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财政配置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篇一:2016年财政配置
2016年度财政工作报告

2016年度财政工作报告

五是加强对我区准金融机构的监管。截止20xx年10月底,我区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余额70541.17万元,在保户数525户;3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累计发放额54246万元,贷款累计发放户数1320户。各公司业务运行情况正常,风险机制健全,未发生代偿、损失情况,促进了我区中小企业发展。

一是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推进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推进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扎实推进财政信息公开。推行领导带班督查工作制度和领导批交办事项办理工作规范,及时办理区委、区政府领导批交办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0件,满意率达100%。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加大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力度,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专题调研、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学习《廉政准则》,深入开展岗位风险教育,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健全完善我局内部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确保财政干部、资金"双安全"。

篇二:2016年财政配置
预算和财政管理2016年上半年第一次活动

 请以“绩效预算(performance-based budgeting)”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的中英

文文献。要求:1、必须要有中文和英文的文献,缺乏任何一类,本次学习活动不合格;

2、两类文献的数量分别在5篇以上,否则本次学习活动不合格。

绩效预算的实施思路和难点分析

摘要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新一轮绩效预算改革,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我国在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正致力于服务型政府和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绩效预算改革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绩效预算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新的实施思路。我国推行绩效预算改革,不但要面临OECD国家改革中曾经碰到过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所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绩效预算;政府;财政;实施思路;难点分析

Abstract

Rise in the early 1990s, the new round of performance budgeting reforms in the western develope

d countries have made great success. Established in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s dedicated to serving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financial system construction, perfor

mance budget reform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 Performance budget reform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needs a new implementation ide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formance budgeting reforms, not only should face reform of OECD countries have ever met problem, but also solve the special con

ditions because our country is produced.

Key words:Performance budgeting;The government;financial;

Implementation ideas;Difficulties analysis

前言

预算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对政府所掌握的公共资源进行分配的过程,也是影响政府最为有力的工具。随着政府管理理论及预算观念的发展变化,预算制度改革一直是世界各国讨论较多的焦点性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将预算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能够有效提高政府行政绩效的绩效预算(Performance-Based Budgeting) 上来。从发达国家推行绩效预算改革的实践来看,绩效预算对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改进政府部门绩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近年来,我国正致力于服务型政府和公共财政的建设,在预算制度方面推行了以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以及规范预算编制程序为主的改革。这些年来,我国的预算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然而这些改革并没有真正解决公共财政资金配置低效率的现状。为改进政府绩效,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我们应借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东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绩效预算改革的成功经验,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为在我国最终建立绩效预算体系夯实基础。

一、对绩效预算的基本认识

绩效预算理念萌芽于1907年纽约市政研究局提供的“改进管理

【2016年财政配置】

控制计划”的报告中,该报告强调“通过对已批准项目的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绩效预算理念最早用于实践则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和美国农业部采纳了绩效预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门运作效率。到了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重组政府”运动方兴未艾,借此契机,第一届胡佛委员会在1949年的报告中,完整地定义了绩效预算,从而定下了绩效预算改革的基调,此后,政府预算的“绩效、效率”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遗憾的是,绩效预算推行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政府行政绩效大幅提高的情形并未出现。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绩效预算销声匿迹,代之而起的是计划——项目——预算(PPBS)、零基预算((ZBB)等。然而,随后的这些预算改革也都没有取得成功。【2016年财政配置】

20世纪90年代,在继承以往预算改革的一些有价值成分并进行新的探索的基础上,以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的 OECD国家纷纷推行了以绩效为基础的“新绩效预算”。其核心是主张政府预算必须与政府的中长期战略计划相结合, 强

调以政府职能的整体目标为导向,用绩效目标作为约束手段,以绩效责任换管理自由,在强调高层机构对支出总量进行控制的同时, 将自由使用预算资金的权力赋予了中、低层管理者,在预算制度中实现了政策(目标和结果)与管理(产出和激励)的有机融合。从OECD成员国近十多年推行新绩效预算的实践来看,新绩效预算在有效地促进政府改革, 以及有效地制止财政资金浪费、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等方面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绩效预算改革虽然历经反复,甚至遭遇过失败,但实践证明,绩效预算所倡导的“效率、绩效”理念符合预算制度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世界范围内的预算改革都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推行绩效预算的必要性

首先,推行绩效预算是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不同的财政制度模式下,预算决策与管理制度模式是不同的。预算制度的目标模式应取决于财政制度的目标模式。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我国将按照“统一规划,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因此,完善我国预算制度就是要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对应的绩效预算制度。公共财政是国家和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和模式。在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只能干市场不能干而又需要干的事,只能站在市场活动之外去为所有的市场活动提供服务,表现为一种“公共”活动。正是这种公共性决定了公共财政要“拿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合众人之意”。因此,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体制和编制科学、有效的财政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实现的关键所在。应该说,绩效预算是政府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追求资源最优配置的高效工具。绩效问题是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核心,且贯穿于整个公共财政分配的过程中。

其次,推行绩效预算是我国政府改革的强大推动力。一般认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则是衡量政府公共服务是否满足公共需求的重要手段和尺度。也就是说,政府对公民负有公共责任,政府的支出必须获得人民的同意并按正当程序支出,公共资源必须有效率地利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要落实这些公共责任,就必须对政府的作为进行绩效评价,以准确了解政府是否承担起了公共责任。绩效预算不仅是预算方法的一种创新,更是政府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绩效预算将政府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强调的是“结果导向”,是责任和效率,增强了预算资源分配与政府部门绩效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对于政府部门,公众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成本的关注,有助于促进政府决策程序规范化和民主化;绩效目标的确立,绩效考评的执行及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有助于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绩效预算赋予了部门更大的预算执行权,有助于促使政府部门按照成本效能原则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性。可以预见,绩效预算改革必将成为我国深化政府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强大推动力。 最后,推行绩效预算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预算提出的总要求。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相应地,政府的预算制度改革也必须转变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牢固树立起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效率和绩效意

识。绩效预算恰恰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按照企业化经营模式,把政府作为一个提供公共品的经济部门,建立起“公共品——公共品成本——预算”的模式,通过对公共品成本的核算,进行预算编制。这就彻底改变了传统预算只考虑政府公共资源存量的做法,从而使预算编制紧紧围绕公共品的成本,体现了预算的约束机制。绩效预算的主旨是用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把公众看成顾客,要求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另外,从历史上看,新旧两次绩效预算改革都是作为更大范围的“政府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而受到重视的。旧绩效预算改革是20世纪40,50年代美国“重组政府(reorganization )”运动的主要举措,而新绩效改革则是20世纪80年代末“政府再造(reinvention)”运动或“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改革的“排头兵”

国于2003年提出了预算编制要遵循绩效性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是完善我国财政理财思想,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里程碑标志。绩效预算是一种追求政府行政效率的预算。绩效预算要求政府的每一项支出,都必须满足绩、效、预算三个要素的要求。“绩”是指财政支出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是指用具体指标评估完成目标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预算”是指财政为这一支出目标提供的拨款额。绩效预算体现了以效率为中心的公共理财思想。【2016年财政配置】

三、绩效预算是不断完善和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需要

推行绩效预算是遵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实现预算分配的效率性

和公平性,硬化财政预算约束,提高工作绩效的一种有效的预算分配方法。在当前经济改革和体制转换过程中,推行绩效预算是十分必要的。

3.1绩效预算是完善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举措。

我国从2000年开始执行的部门预算改革,尽管现行的部门预算方法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部门预算与绩效脱节的矛盾,进一步加强了财政宏观调控。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①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为了能争取到经费,站在本位的立场上,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有的甚至夸大其词,不顾实际的财政能力,而很少考虑到整个政府的可用财力情况和经费的使用效益;②地方政府财政供养能力仍十分有限,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必须对已申报的项目进行合理选择与排序。但目前不同项目之间缺乏可比性,项目的选择与安排易产生随意性,在实际项目排序过程中,真正考虑效率的项目不多,“批条子、拍脑袋”定项目的现象比较普遍;③预算支出中的追踪问效不到位,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汇总和编制的预算,在绩效评价方面的实践较少,对预算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基本没有到位。在这一形势下,绩效预算作为一种改革尝试,既打破了常规性分配框,又引用了零基预算的内容,运用零基预算和绩效评价来确定支出预算,根据工作绩效来执行预算。因此,实行绩效预算是完善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举措。【2016年财政配置】

3.2绩效预算可以有效强化预算约束力。

目前,许多部门年度预算的约束力严重弱化,缺少权威性和严

肃性,支出随意现象比较严重。究其原因,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追踪问效手段缺乏。绩效预算的核心,就是建立起一套能够反映政府公共活动绩效的评估体系。在绩效预算制度下,一个单位的预算是根据其所要完成的职能。需要通过一系列客观指标来计算的,而不是由各单位自己说了算。这样既能理顺预算分配关系,又可以规范单位的各项活动行为,使预算从编制到执行,都有一种较强的机制来约束和维持,从而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3.3绩效预算可以充分调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

常规预算是按经验标准进行分配,随着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

各部门业务量也随之不断变化,为完成工作任务只好通过预算调整来解决经费的供需矛盾,而资金使用效果的好坏与其单位考评没有直接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部门工作的积极性。绩效预算可以通过将部门经费与工作绩效挂钩来鼓励各部门节省不合理的开支,调动各部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现行的预算编制过程实质上是各部门在预算经

费指标上的博弈过程,绩效预算可以把预算的执行权还个各部门,在确定各部门的业绩指标和预算指标后,部门可以在保证完成业绩指标的前提下,自行选择实现业绩指标的办法,从而极大地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

四、对绩效预算实施的几点思路

4.1确定量化指标和定性范围,为绩效预算奠定基础。 绩效预算与传统预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关注的不是预算的执

行过程,而是执行的结果,不是政府的钱够不够花,怎么花,而是政府在这些地方花了钱,老百姓最终得到了什么?因此绩效的衡量是实行绩效预算的基础,而量化指标是绩效衡量的核心。为了建立一套合适的绩效指标,首先,要搜集各单位的有关部门基础信息,包括工作性质、机构职能、财务收支情况,特别是要结合各单位的五年发展规划,以及年度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将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细化为年度绩效计划指标,使各单位的具体工作与政府的总体发展规划联系起来。其次,合理选择单位经费预算与工作绩效挂钩的指标,指标的制定宜采取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办法,从项目预算着手,制定出分项目的绩效指标,并与其预算相对应,对于暂时无法制定具体绩效指标的预算部分,再与经费预算放在一起,与部门的总体绩效目标挂钩。由于各单位的工作性质、任务各不相同,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寻找出一套既普遍适用又具有考核价值的指标。

4.2 正确编制部门预算,合理安排各项财政支出计划。 正确编制部门经费年度预算,是预算管理的重要步骤。过去由

【2016年财政配置】

于预算不考虑绩效,常常是哪里工作问题比较严重,就增加预算拨款。从本质上讲,这不是在鼓励成功,而是在奖励失败,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是存在着诸如开垦耕地财政拨给一笔投入,退耕还林财政又拨给一笔财政支出的这种现象。实行绩效预算就是要克服这种效率低下的财政管理机制,将各部门的预算与其工作绩效挂起钩来,合理安排各项财政支出计划。同时,由于绩效预算实现了预算拨款与绩效挂钩,这就使那些实际上无所事事的机构和人员暴露出来,为合理削减财政支出和机构的精简提供了依据。这使得各项财政支出计划可以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

在预算编制时,首先根据各单位年度绩效计划指标来确定支出预算的标准和基数;其次将绩效考核指标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能进行量化考核的与预算单位正常经费挂钩(如:预算外收入执收单位的执收情况等),并确定各考核项目在硬指标中所占的比例。完成任务的,全额按预算拨付经费;超额完成任务的,除全额按预算拨付经费外,还应按比例奖励单位经费;完不成任务的,同幅度扣减其经费。一部分不能进行量化考核但能定性考核的指标(如效能考评等)可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其更多地完成,即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可在单位经费预算外给予奖励。

4.3监督预算执行,考核绩效执行情况,掌握绩效预算管理方法。 对于绩效预算单位要建立经常性检查落实制度。绩效考评,不

仅要邀请专家进行审议,也要让民众参加评议。所有与绩效相关的项目,一律按量化指标或定性内容予以严格的监督执行。对于定性内容在技术上要按照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进行。比如:用于民众评议的调查问卷设计要保持中性,最好请中立的舆论调查机构进行调查,减少评议过程中的误导,提高评议的准确性。通过对大量项目评价和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依靠技术手段建立起项目专家评价系统,并将系统应用到今后项目筛选和绩效考核中。通过对绩效预算管理规律性的逐步认识,掌握其操作方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4、用绩效审计推动绩效预算的实施。

目前财政部门虽然还没有实行绩效预算,但不少地方的审计部门已经开始尝试绩效审计,不仅进行资金合规性审计,同时也对支出是否取得应有的效益进行审计,通过绩效审计可以看出该项支出是否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与同类支出相比效率如何。绩效审计不仅可以为政府

和人大的财政预算和决算审批提供依据,而且也为绩效预算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推动绩效预算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让绩效审计先行一步,以绩效审计推动绩效预算的实施。

五、实施绩效预算的难点分析

根据目前国外绩效预算制度的实践分析和有关研究的成果,绩

效预算在实际操作上仍面临着许多难点问题。

5.1现行的会计制度不符合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无法提供具有信度和效度的资料库来支持绩效评估。我国预算会计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方法,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会计确认的时点不同。收付实现制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现金支付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同时也不能将资本性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这使得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情况无法被客观、及时地反映出来;另外这种方法也忽略了财政支出的机会成本,不能科学地反映政府的行政成本。而权责发生制可以更准确、全面地反映一定时期内提供产品和服务所耗费的总资源成本。收付实现制的这些缺点使得作为绩效预算管理核心的绩效评估指标无法获得客观的基础数据,从而影响了绩效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5.2绩效评估中的绩效目标确定和绩效衡量仍无法消除财政与 预算单位之间的“搏弈”现象。由于政府部门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影响着众多利益相关者,使 得政府部门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为平衡各利益阶层要求的财政付出是巨大,这与绩效评估的约束强制力产生了巨大的冲突。与此同时,以绩效为基础的预算主张跳脱以往重视工作量、产出与效率,改为更重视结果的衡量和奖惩,然而许多项目不容易找出一个可为各方接受的测量方法来衡量项目的目标或结果是否完成。例如下岗培训项目是通过改善下岗工人工作技能来减低失业率,但影响失业率变动的因素非常多,即使是采用经培训后的就业率来衡量下岗培训项目绩效,也无法反映这些参训人员通过培训获得的技能是否足以降低其再次失业的风险,这样致使许多项目的绩效测量仍旧着重于工作量或活动的产出,这势必促使各预算单位加大同财政部门在绩效目标确定和绩效衡量方法上的“搏弈”力度。 5.3 绩效衡量与预算结合中存在着制度与技术限制的瓶颈问 题。 由于财务资料与绩效资料关联的复杂性,使得绩效衡量依赖于财务资料的正确性和连续性,而社会转型期中政策频繁改变的特点导

致衡量缺乏时间的一致性。同时,由于政府的工作不像市场上的各种活动那样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政府活动的范围往往是那些市场失灵的领域,财政投资也是那些社会需要,但短期很难见到经济效益的项目,这使得投入与产出或结果的不确定性很高,无法象企业采用成本效益法来简单建立一个确切的因果关系,另外绩效衡量对资料需求和信息处理要求非常高,但现行的会计和审计制度尚无法配合。制度的不完善和技术的不成熟成为绩效预算的瓶颈。

六、我国推行绩效预算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OECD国家几十年的预算改革的历史充分说明,绩效预算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预算改革划时代的阶段。我国推行绩效预算改革,不但要面临OECD国家改革中曾经碰到过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由于我国特殊国情所产生的问题。 6.1建立预算绩效评估体系是推行绩效预算的难点。 构建一个有效可行的绩效指标体系是实施绩效预算的重要条件。实施绩效预算需要对政府的支出做出绩效评价,但是,政府的工作不像市场上的活动那样有着直接的经济效益,政府活动的范围往往是那些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的投资也往往是那些社会需要、但短期内很难见到经济效益的项目。政府行为的特殊性决定了传统的和单一的成本、效率、产出等指标难以确切反映出复杂的公共支出绩效状况及综合价值。取而代之,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具有多重的价值标准、多向的维度以及多元的评估主体的绩效指标体系来对政府支出绩效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一般说来,良好的绩效指标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标准,即所谓的CREAM标准:(1)清晰性(clear):绩效指标必须是精确的而不是含糊的,但不一定要量化;(2)相关性(relevant):绩效指标

篇三:2016年财政配置
2016年财政局工作方案6篇

篇四:2016年财政配置
2016财政局工作方案集锦3篇

篇五:2016年财政配置
2016预算国库工作小结及工作计划

篇六:2016年财政配置
2016财政国库管理改革调研报告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36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