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导学案

| 课件 |

【www.guakaob.com--课件】

连山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导学案(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套

2011秋季学期八年级物理学案

第五章 电流与电路 《5.1电荷》导学案

一、

信息与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说出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说出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说出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所用推理方法 3通过做静电实验,培养探究兴趣 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1、如何才能带电?

2、自然界中分为_____和_____电荷

3、电荷之间有什么相互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带负电。

5、________叫元电荷,用符号________表示。一个元电荷所带的电量是________________ 6、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________。

7、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 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___。

8、手拿一根金属棒,用毛皮或丝绸摩擦,金属棒一定(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四、合作探究:(一)活动与实践:请同学们准备一些碎纸屑,然后用塑料尺摩擦自己的头发后去靠近碎纸屑,看能发现什么?

1、什么是摩擦起电?

2、如何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3、_________叫做电荷量,简称_________,单位_________,符号_________ 4、摩擦起电的实质:

思考: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转移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

(二)问题探究: 1、电荷间相互规律

用带电的玻璃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和橡胶棒,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再用带电的橡胶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橡胶棒和玻璃棒,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结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物体是否带电,实验室常用_________来检验(展示实物,组内相互介绍验电器构造)

2、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思考:验电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3、阅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并小组内讨论交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导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绝缘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导电和带电的区别:

五、课堂检测

1、把一个带电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一带电体的带电情况是 .

2、在干燥的空气里,用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头 发越梳越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说明理由

4、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那么A、B、C物体各带什么电?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塑料不易导电也不易带电 C.塑料易导电易带电 知识点整理:

B.金属易导电也易带电 D.金属易导电不易带电

四、合作探究: (一)活动与探究:

1、这里有电池、小灯泡、开关和导线,怎样让小灯泡发光呢?如果把小灯泡换成小电动机,

《5.2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一、信息与评价

使用时间: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目标:

1.识记电流的形成及方向的规定;认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的作用,能画电路元件符号;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3.在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重点: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画简单的电路图

难点:电流的形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1、_________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_____,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____流经____流向________ 2、在金属导体中,是靠_ _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那么负电荷移动的方向和电流方向____。 3、电路至少需由___、___、___、___几部分组成,他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w-w-w.x-k-b-1.c.-o-m

5、常见电学器件的符号,如:灯泡_______开关______导线_______电源________ 6、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是:必须有 ______ ,而且电路是_________ 7、下列元件中,既可以当电源,又可以当用电器的是 ( ) A.干电池 B.蓄电池 C.电动机

D.开关

你能让它转动吗?(小组讨论,用课桌上的实验器材验证一下。注意:不能用导线直接将电池两端连起来,连接时开关要断开)

2、小组内讨论:灯泡为什么能发光,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呢?怎样才能得到持续的电流? 3、电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吗? 4、阅读课本103页小资料,你学到了什么?

5、对照课本,画出下列元件的符号。(看谁画的又好又快!)

电池________开关________灯泡________电动机________电压表________电流表________电阻_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

6、活学活用:请画出P121图5.2-1能使灯泡发光的电路图(要求:尺规作图) 五、课堂检测

1、电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2、下列电路图与实物图一致的是( )

3、画电路图

4、图4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各开关都闭合后,灯泡L2被短路的是( )

5、实验室有三盏灯,闭合开关时三盏灯同时亮,断开开关时三盏灯同时熄灭,可见这三盏灯的连接。 ( )

A.串联

B.并联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如图5-5所示,开关闭合后,两盏灯同时发光的电路是 (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C.两盏灯并起来再和第三盏灯串联

6、雷雨时,避雷针的尖端能不断地向空中释放电子,关于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从尖端流向地面

D.由地面和空气带电多少决定的。

五、合作探究:

( )

A.从地面流向尖端 C.没有电流 梳理知识,反思教学X|k |b| 1 . c|o |m

(一)活动与实践: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连接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看有几种连接方

法?(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连接的准确方法又多)设计电路:(在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方向)

《5.3串联和并联》导学案

一、信息与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二、学习目标:

1.说出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读、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例举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2.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区别串、并联电路,从而培养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归纳出正确结果. X k b 1 . c o m 四、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总结:串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检测

1、电路中有两盏电灯,将开关闭合,两盏灯都发光,将开关断开,两盏灯都熄灭,则这两盏灯 A.一定串联 B.一定并联 C.可串联也可并联 D.无法判断

2、为了相互传呼方便,甲乙两个办公室各装了一只电铃,要使任何一方按电键都只能使对方的电铃发声,则在如图5-8所示的电路中正确的是

A.图甲

B.图乙

( )

C.图丙 D.图丁

3.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三盏灯,则这三盏灯的连接方式是( )

A.只能串联 B.只能并联 C.串联或并联都可以 D.串联或并联都不可能 4.试判断下列各种情况中小灯泡L1和L2的连接情况:

(l)流过 L1的电流全部流经 L2 ;(2)拿掉灯 L1,灯 L2仍发光 (2)开关同时控制 L1、L2 ;(4)开关 S断开时,灯 L1发光,L2不亮 5.如下左图,当开关闭合时会发生 现象,若要两灯串联,应去掉导线 ;若要两灯并联,应将导线 改接到 .

6.如下右图所示,当S1、S2都闭合时L1、L2、L3是 联;当S1、S2都断开时L1、L2、L3是 联,当S1闭合,S2断开时,L1、L2、L3是 .

2、图4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各开关都闭合后,灯泡L1与L2串联的是 ( )

2、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①电流是表示 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 代表,它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②其他常用的电流单位是 、 .③1mA= A; 1μA= A. ④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的电流:

7. 某同学连接了图所示的错误电路,请改正: 要使电路中两灯串联,只要拆除导线 (选填“a”、“b”、“c”或“d”);

3、认识电流表,并学会读数。

①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电流表的结构,并填空。表座上有 个接线柱,分别标有“____”,“____”和“____”。这证明此表有 个量程.不同的量程下,每一小格所电表的电流值各是多少呢?

要使电路中两灯并联,只要将导线 (选填“a”、“b”、“c”或“d”)的 接到 我们知道电流是有“正”“负”极的,那么电流表是否也有“正”“负”极之分呢?如果有,三个

梳理知识 教学反思

《5.4电流的强弱》导学案

一、信息

班级: ,姓名: 二、学习目标:

1.识记电流是有强弱的以及电流的单位。2.说出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会读数。 3. 通过灯泡的明亮程度,间接地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强弱。 4.在电流表的读数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电流表的使用 难点:如何进行“试触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1.电流是怎么形成的?

2.如何判断电流的方向? 3、测量电流的仪器是________,符号________;电流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________,常见的得电流单位还有________,5mA=________A=________uA。

4、电流表是用来测量电流的仪器,它应该______(填“串联”或“并联”)在电路中,它相当于一根细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很小,电流表接线应______________,电流表量程一般是_______、 四、合作探究:

1、动手后讨论:同一个小灯泡,先后接入一节干电池和两节干电池不同的电源下,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有何不同。

① 小灯泡为什么会亮? ②哪个电路中的小灯泡更亮一些?为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接线柱中的_____可能是正极,_______可能是负极。

思考:我们利用电流表怎样才能准确读出数据呢?

②学会读数:讨论:课本113页第3题,尝试进行读数。

请组内讨论并总结 “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看那组最完善最快完成。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确使用电流表:

小组讨论如何“正确连接电流表”?

规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则2:_________________规则3:________________ 应用:请将桌面上的器材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利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二)问题探究:

1、电流表要求串联在电路中,若它并联在电路中会造成什么后果?

2、电流表接线要求电流“ +进 –出”,若接线接反会产生什么后果?

3、小明在测量小灯泡电流的实验中,当他连接并检查好电路后,他不知接电流表那个量程,他该如何操作?

六、课堂检测

1、电流表应________在电路中,若它并联在电路中将会出现________(“开路”、“短路”、“断路”)

在使用电流表时,若被测电流大于电流表量程,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不知道待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采取________的办法选用电流表量程。

2、某实验小组的几个成员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小花把电流表串接在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5-12,请你帮助她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刚把电流表串接在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5-13,请你帮助他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真学习了电流表使用方法后,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5-14,这时电流表的读数是________mA.

2、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括哪些要素? 3、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时,电流表要与用电器 联。

4、如果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如何进行试触? 五、合作探究:

1、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①提出问题: ②做出猜想与假设: ③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梳理知识 反思教学

《5.5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导学案

一、信息与评价

④小组间交流,并总结结论: 2、探究并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①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②写出你们的猜想:

③画出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班级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学《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5分钟内完成预习导学。

2、本节内容需在实验室中进行,请带上本学案进实验室。

三、学习目标:

④小组间交流,总结结论

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3、讨论交流评估实验,本次实验中有那些不足?如何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2、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3、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六、课堂检测

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1、如图所示,小刚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将电流表分别接入两个

学习重难点

小灯泡串联电路的a、b、c三点,测得a、b、c三点的电流,其关系是

自主设计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

A、Ia=Ib=Ic B、Ic>Ib>Ia C、Ia.>Ib>Ic>0 D、Ic>Ib>Ia=0

思得出初步结论

2、如右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比较a、b、c、d四处电流的大小,

四、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其中不正确的是( )

1、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从 发出流经A、Ia=Id B、Ib> Id C、Ia.>Ib D、Id >Ic

最后回到 。

3、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两只电流表的示数分别由乙、丙两图读得,则灯L1中的电

连山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导学案(二)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课题:科学之旅 序号:01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 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 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 ,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 ,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 ,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

屑? ,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

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 ,这与吹

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鸟为什么不会触电死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 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 (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

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课后反思

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序号:02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

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171.2mm B、1.712dm C、0.172km D、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都可能

8、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2nm B、2mm C、2cm D、2dm

9、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面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

A、量出100页的厚度L B、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100 D、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请将上述操作按合理的步骤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物理实验时,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1: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2:可能跟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3:可能跟绳子的长度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小明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小明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

(3)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一个地点小球摆动一次的周期T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期T越大。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__________(填“调长”或“调短”)。

课后反思: T,目的是为了

课题:运动的描述 序号:03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什么是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选取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

运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观察教材图1.2-1,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1)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____现象。

4、讨论:既然运动具有普遍性,为什么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是运动的?

归纳:(2)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____,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一致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物体__________。【连山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导学案】

由上面的内容归纳:(3)如何选择参照物:___________ _。

三、课堂练习: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____________。

连山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导学案(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套

2011秋季学期八年级物理学案

第五章 电流与电路 《5.1电荷》导学案

一、

信息与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说出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说出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说出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所用推理方法 3通过做静电实验,培养探究兴趣 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1、如何才能带电?

2、自然界中分为_____和_____电荷

3、电荷之间有什么相互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带负电。

5、________叫元电荷,用符号________表示。一个元电荷所带的电量是________________ 6、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________。

7、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 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___。

8、手拿一根金属棒,用毛皮或丝绸摩擦,金属棒一定(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四、合作探究:(一)活动与实践:请同学们准备一些碎纸屑,然后用塑料尺摩擦自己的头发后去靠近碎纸屑,看能发现什么?

1、什么是摩擦起电?

2、如何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3、_________叫做电荷量,简称_________,单位_________,符号_________ 4、摩擦起电的实质:

思考: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转移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

(二)问题探究: 1、电荷间相互规律

用带电的玻璃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和橡胶棒,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再用带电的橡胶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橡胶棒和玻璃棒,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结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物体是否带电,实验室常用_________来检验(展示实物,组内相互介绍验电器构造)

2、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思考:验电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3、阅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并小组内讨论交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导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绝缘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导电和带电的区别:

五、课堂检测

1、把一个带电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一带电体的带电情况是 .

2、在干燥的空气里,用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头 发越梳越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说明理由

4、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那么A、B、C物体各带什么电?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塑料不易导电也不易带电 C.塑料易导电易带电 知识点整理:

B.金属易导电也易带电 D.金属易导电不易带电

四、合作探究: (一)活动与探究:

1、这里有电池、小灯泡、开关和导线,怎样让小灯泡发光呢?如果把小灯泡换成小电动机,

《5.2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一、信息与评价

使用时间: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目标:

1.识记电流的形成及方向的规定;认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的作用,能画电路元件符号;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3.在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重点: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画简单的电路图

难点:电流的形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1、_________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_____,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____流经____流向________ 2、在金属导体中,是靠_ _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那么负电荷移动的方向和电流方向____。 3、电路至少需由___、___、___、___几部分组成,他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w-w-w.x-k-b-1.c.-o-m

5、常见电学器件的符号,如:灯泡_______开关______导线_______电源________ 6、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是:必须有 ______ ,而且电路是_________ 7、下列元件中,既可以当电源,又可以当用电器的是 ( ) A.干电池 B.蓄电池 C.电动机

D.开关

你能让它转动吗?(小组讨论,用课桌上的实验器材验证一下。注意:不能用导线直接将电池两端连起来,连接时开关要断开)

2、小组内讨论:灯泡为什么能发光,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呢?怎样才能得到持续的电流? 3、电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吗? 4、阅读课本103页小资料,你学到了什么?

5、对照课本,画出下列元件的符号。(看谁画的又好又快!)

电池________开关________灯泡________电动机________电压表________电流表________电阻_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

6、活学活用:请画出P121图5.2-1能使灯泡发光的电路图(要求:尺规作图) 五、课堂检测

1、电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2、下列电路图与实物图一致的是( )

3、画电路图

4、图4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各开关都闭合后,灯泡L2被短路的是( )

5、实验室有三盏灯,闭合开关时三盏灯同时亮,断开开关时三盏灯同时熄灭,可见这三盏灯的连接。 ( )

A.串联

B.并联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如图5-5所示,开关闭合后,两盏灯同时发光的电路是 (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C.两盏灯并起来再和第三盏灯串联

6、雷雨时,避雷针的尖端能不断地向空中释放电子,关于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从尖端流向地面

D.由地面和空气带电多少决定的。

五、合作探究:

( )【连山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导学案】

A.从地面流向尖端 C.没有电流 梳理知识,反思教学X|k |b| 1 . c|o |m

(一)活动与实践: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连接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看有几种连接方

法?(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连接的准确方法又多)设计电路:(在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方向)

《5.3串联和并联》导学案

一、信息与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二、学习目标:

1.说出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读、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例举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2.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区别串、并联电路,从而培养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归纳出正确结果. X k b 1 . c o m 四、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总结:串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检测

1、电路中有两盏电灯,将开关闭合,两盏灯都发光,将开关断开,两盏灯都熄灭,则这两盏灯 A.一定串联 B.一定并联 C.可串联也可并联 D.无法判断

2、为了相互传呼方便,甲乙两个办公室各装了一只电铃,要使任何一方按电键都只能使对方的电铃发声,则在如图5-8所示的电路中正确的是

A.图甲

B.图乙

( )

C.图丙 D.图丁

3.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三盏灯,则这三盏灯的连接方式是( )

A.只能串联 B.只能并联 C.串联或并联都可以 D.串联或并联都不可能 4.试判断下列各种情况中小灯泡L1和L2的连接情况:

(l)流过 L1的电流全部流经 L2 ;(2)拿掉灯 L1,灯 L2仍发光 (2)开关同时控制 L1、L2 ;(4)开关 S断开时,灯 L1发光,L2不亮 5.如下左图,当开关闭合时会发生 现象,若要两灯串联,应去掉导线 ;若要两灯并联,应将导线 改接到 .

6.如下右图所示,当S1、S2都闭合时L1、L2、L3是 联;当S1、S2都断开时L1、L2、L3是 联,当S1闭合,S2断开时,L1、L2、L3是 .

2、图4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各开关都闭合后,灯泡L1与L2串联的是 ( )

2、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①电流是表示 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 代表,它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②其他常用的电流单位是 、 .③1mA= A; 1μA= A. ④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的电流:

7. 某同学连接了图所示的错误电路,请改正: 要使电路中两灯串联,只要拆除导线 (选填“a”、“b”、“c”或“d”);

3、认识电流表,并学会读数。

①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电流表的结构,并填空。表座上有 个接线柱,分别标有“____”,“____”和“____”。这证明此表有 个量程.不同的量程下,每一小格所电表的电流值各是多少呢?

要使电路中两灯并联,只要将导线 (选填“a”、“b”、“c”或“d”)的 接到 我们知道电流是有“正”“负”极的,那么电流表是否也有“正”“负”极之分呢?如果有,三个

梳理知识 教学反思

《5.4电流的强弱》导学案

一、信息

班级: ,姓名: 二、学习目标:

1.识记电流是有强弱的以及电流的单位。2.说出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会读数。 3. 通过灯泡的明亮程度,间接地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强弱。 4.在电流表的读数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电流表的使用 难点:如何进行“试触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1.电流是怎么形成的?

2.如何判断电流的方向? 3、测量电流的仪器是________,符号________;电流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________,常见的得电流单位还有________,5mA=________A=________uA。

4、电流表是用来测量电流的仪器,它应该______(填“串联”或“并联”)在电路中,它相当于一根细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很小,电流表接线应______________,电流表量程一般是_______、 四、合作探究:

1、动手后讨论:同一个小灯泡,先后接入一节干电池和两节干电池不同的电源下,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有何不同。

① 小灯泡为什么会亮? ②哪个电路中的小灯泡更亮一些?为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接线柱中的_____可能是正极,_______可能是负极。

思考:我们利用电流表怎样才能准确读出数据呢?

②学会读数:讨论:课本113页第3题,尝试进行读数。

请组内讨论并总结 “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看那组最完善最快完成。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确使用电流表:

小组讨论如何“正确连接电流表”?

规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则2:_________________规则3:________________ 应用:请将桌面上的器材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利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二)问题探究:

1、电流表要求串联在电路中,若它并联在电路中会造成什么后果?

2、电流表接线要求电流“ +进 –出”,若接线接反会产生什么后果?

3、小明在测量小灯泡电流的实验中,当他连接并检查好电路后,他不知接电流表那个量程,他该如何操作?

六、课堂检测

1、电流表应________在电路中,若它并联在电路中将会出现________(“开路”、“短路”、“断路”)

在使用电流表时,若被测电流大于电流表量程,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不知道待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采取________的办法选用电流表量程。

2、某实验小组的几个成员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小花把电流表串接在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5-12,请你帮助她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刚把电流表串接在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5-13,请你帮助他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真学习了电流表使用方法后,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5-14,这时电流表的读数是________mA.

2、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括哪些要素? 3、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时,电流表要与用电器 联。

4、如果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如何进行试触? 五、合作探究:

1、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①提出问题: ②做出猜想与假设: ③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梳理知识 反思教学

《5.5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导学案

一、信息与评价

④小组间交流,并总结结论: 2、探究并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①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②写出你们的猜想:

【连山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导学案】

③画出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班级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学《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5分钟内完成预习导学。

2、本节内容需在实验室中进行,请带上本学案进实验室。

三、学习目标:

④小组间交流,总结结论

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3、讨论交流评估实验,本次实验中有那些不足?如何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2、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3、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六、课堂检测

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1、如图所示,小刚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将电流表分别接入两个

学习重难点

小灯泡串联电路的a、b、c三点,测得a、b、c三点的电流,其关系是

自主设计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

A、Ia=Ib=Ic B、Ic>Ib>Ia C、Ia.>Ib>Ic>0 D、Ic>Ib>Ia=0

思得出初步结论

2、如右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比较a、b、c、d四处电流的大小,

四、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其中不正确的是( )

1、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从 发出流经A、Ia=Id B、Ib> Id C、Ia.>Ib D、Id >Ic

最后回到 。

3、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两只电流表的示数分别由乙、丙两图读得,则灯L1中的电

连山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导学案(四)
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全册)

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单位,以及各单位之间的换算

2.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会读刻度尺的读数。

3.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

4.知道什么是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了解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

一、 自主学习

1.你会使用尺和表吗?用尺子测一下你的身高、物理课本的长和宽、一张纸的厚度并记录。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默数一分钟,同老师卡表的一分钟做对比,你的感觉可靠吗?

估计一下你的一步是多长,并实际测量一下,看看你估计的准确吗?

二、 探究交流平台

探究活动一: 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阅读课本P10-11“长度的单位”

2.换算关系:1km= m,1m= mm, 1mm= μm, 1μm= nm 探究活动二:长度的测量 阅读课本P11-1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 、 、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有: 、 。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

2.(1)仔细观察刻度尺,它的零刻线在哪里?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

不可再把它的 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 作为测量的起点线.

(2)它的量程是多少? 。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如何放置?

①使刻度尺的 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

②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 (选填“平行”或“垂直”),即沿着被测长度;③对于较厚

的刻度尺,应使有刻度的一边 (选填“紧靠”或“远离”)被测物体.

(4)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长度? ①看: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 刻度线。

②读: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

③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 值、 值和 . 探究活动三:时间及其测量 阅读课本P13“时间测量”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其它单位还有

2.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探究活动四:误差和错误 阅读课本P14“误差”

1.定义: 和 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2.误差不能 ,但是可以 。

1

八年级 物理导学案

减小误差的方法: 、 、 。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是 造成的。

误差是由于 造成的

拓展延伸:阅读课本P15“科学世界”,了解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 。

2.为了方便国际间的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

简称 。

三、 典型例题导学 【例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35mm = m ;(2)1.5×10nm = cm = m = km

(3)4.76×10km = dm = μm = nm;

(4)6min = s = h 。

【例2】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结果中正确的是( )

A.16.3m B.0.1630m C.16.31mm D.16.313cm

【例3】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

它是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应记作_

四、 课堂练习 1.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55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2. 如图所示,用某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则此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

五、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跟大家

分享一下好吗?

六、 课后巩固练习 1.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

四次测得的数据分别是12.53m、12.54m、12.55m、12.57m,那么最接近物体真实长度的是

( )。

A.12.53m B.12.54m C.12.55m D.12.57m

2.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乒乓球的直径,下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

2

八年级 物理导学案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主备人:于晓欢 复核人:姚欣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明确运动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教学难点:根据运动状态的判断所选参照物。

一、 自主学习

1.观察课本16页甲、乙、丙图可知这些物体都在运动吗?想想看人们根据什么

说这些物体是运动吗?

2.思考:桌子上的书、树木、桥梁它们在运动吗?恒星是静止的吗?你能说出是

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二、 探究交流平台

探究活动一:机械运动

思考问题:假如我们正坐在教室里学习,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1)公路上飞驶的汽车是 的,汽车的位置相对你 变化。

(2)从你身旁走过的同学是 的,他的位置相对你 变化。

(3)我们面前的课桌是 的,它的位置相对你 变化。

(4)教室外的大树是

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 叫做机械运动。 探究活动二:参照物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

回答:

1.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2.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3.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归纳:1.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_________。

2.选择参照物的方法:(1)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2)参照物一旦被选定,

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_______的;(3)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探究活动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生活动:如图以司机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 的;以路边站着的人为参照物,

车上的乘客是 的.

可见,描述物体的是运

动还是静止,与所选择

的______有关。如果选

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

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

3

八年级 物理导学案

论也不一样。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连山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导学案】

三、 典型例题导学【例1】 如下图a所示,几个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当树旁的小女孩

转过身来时,每个人的位置如下图b

所示.比较图a、b,请找一找.

.你判

断的根据是

思路与技巧 以图中路灯、草丛为

标准,对比图a、b中发现1号、2号小孩与标准间的位置发生了 ,因此他们做

了 。

【例2】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m

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例3】小明同学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正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

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

四、 课堂练习1.在新建的大型商场内有自动扶梯,当你站在开动着的自动扶梯上上楼时,

说你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说你是静止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2.如图所示,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

以 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

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3.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

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

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飞机 B.地面 C.模拟气流 D.他本人

五、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六、课后巩固练习 认真观察图中现象,判断甲、乙两船运动情况(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4

八年级 物理导学案

第三节《运动的描述》

主备人:姚欣 复核人:姚欣 教研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规范计算过程,速度单位换算

一、自主学习 你能通过阅读课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

1.你是如何理解速度?怎样计算速度?

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它的特点是什么?

3.你会计算车的平均速度吗?怎样计算?

二、探究交流平台

探究活动一: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看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图:是通过:比较相同________内通过 的长短。

b图:是通过:比较通过相同 所用 的长短。

思考: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探究活动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阅读课本第19、20页)

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_,速度越大。

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_________。

3.单位:m/s,km/h,1m/s=___________km/h,1km/h=_________m/s。

4.阅读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的速度是 ,高速路上小轿车运行的速度是 。

探究活动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阅读教材21页,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讨论教材21页“想想议议”中的内容,照片甲中小车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___的,所以小车的运动速度是________的;照片乙中两车间的时间间隔也相同,但相邻两辆车之间的距离________,说明照片乙中小车的运动速度是__________的。 归纳:1.匀速直线运动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出图象:

2.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均速度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③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5

八年级 物理导学案

连山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导学案(五)
初二物理上导学案

目 录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第三节 声音的特征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五节 声的利用

第二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传播 第二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第四节 光的折射 第五节 光的色散 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计 第二节 融化和凝固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 电荷

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 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 第四节 电流的强弱

第五节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我们来预习

【学习目标解读】

1.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生活中的物理】

1.小明在欣赏乐器时看到笛子上有一排气孔,吹奏时还要贴上笛膜。他突然对笛子产生了疑问:笛子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气孔和笛膜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

2.在《赤壁》电影中,我们看到一个片段:诸葛亮伏在平静的地面上听了一会就断言曹军即将到来,一个时辰后曹军果然杀到。他真有这么神通广大吗?

【课前自主预习】

1. 一切发声体都在,我们通常将

2.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需要,真空中(能 ⁄ 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

以 的形式进行传播。

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相同 ⁄ 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中速度最大,在 中次之,在 中速度最小。15℃时,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 。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声发射回来的现象叫。

我们来学习

【核心要点梳理】

1. 2. 3. 4. 5.

【知识要点突破】

1. 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大家都期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打钟后,会发现虽然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

A.大钟的回声 B.虽然停止敲击大钟,但是大钟仍然在振动 C.人的听觉“延长”了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周围的空气在振动

解析:

2.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个管子,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那么第一下响声是从 传过来,第二下响声是从 传过来的,说明声音在 中比在 中传播得得快。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 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

2. 下面是某班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1)器材:一个能发声的音叉、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泡沫塑料)、一把长卷尺。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这是通过比较 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它叫做 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如: 、 、 和 等。

(4)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思维学法训练】

1. 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解析: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为51m的钢轨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响一下钢轨,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响声相隔0.14s的时间,问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速度有多大? 解析:

【自主学习反馈】

2.

我们来练习

【自主学习测评】

【基础三星演练】

1. 声音是由物体 和 能够传声;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月球表面

的 不能传声。

2. 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3. 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出2个):

(1)__

(2)_______________ 。

【提高四星演练】

1.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看到闪电3s 后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 。

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说话时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发生的 B.余音绕梁说明振动停止发声还在继续 C.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能直接交谈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3.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5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窗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

(图5)

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1)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能看见室外的鸟儿,而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2)两个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到室外树上的鸟,而只有在甲房间内才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请你分析一下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

【挑战五星演练】

1. 下列那类乐器发声原理与笛子发声原理一致( ) A.吉他 B.口琴 C.二胡 D. 小号

2. 晴朗无风的天气的体育课上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听到枪响后开始计时,读出秒表示数为10.59秒。则运动员的真实成绩为( ) A.10.30秒 B.10.59秒 C.10.88秒 D. 10.18秒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650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