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课件】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3、了解我国的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难点: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学法指导】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
2、掌握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3、明确我国因降水的不同而产生的地理环境差异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难点: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法指导】
阅读并熟悉教材32,35页,完成自主检测,并将知识重点勾画出来。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1课时)
【课型】新 授 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主要是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影响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知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说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影响范围的大小。
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示意图,熟悉雨带移动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旱涝灾害的影响。
3、利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
4、利用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四地降水资料,分析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冬夏季风示意图、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示意图、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四地降水资料图等。
1
2
【当堂达标】
1.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夏季风主要是:( )
A.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 B.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3
C.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D.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 2.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主要是由于:(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风异常或夏季风不稳定 C.大陆性气候显著 D.地形复杂多样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 A.偏北风 B.偏西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4.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5.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用箭头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夏季风的风向。 (3)据图判断:塔里木盆地属于( )区, 华北平原属于( )区;据此分析,两地中降水量 较多的是(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包括季风的特点、季风的影响、季风区的划分、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重挖掘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4
气候的基本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标及解读】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冬季风和夏季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识记季风区域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了解冬、夏季风:源地、性质及影响。
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熟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3. 研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运用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降水资料图,对比分析四座城市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读图思考、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地图册 多媒体【2015年秋八年级地理上册商务星球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导学案】
【教学过程】
1
2
3
4
5
气候基本特征(第3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气候类型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认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重点) 2、比较不同城市间的气候特点,归纳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初步学会评价我国的气候特征。(难点) 4、了解我国气候大陆性较强的特点。
◎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2
3
4
5【2015年秋八年级地理上册商务星球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导学案】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一、基础知识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
2.我国季风气候是受【2015年秋八年级地理上册商务星球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导学案】
3.我国冬季风形成于一带,向南吹向洋,风向为
4.通常,南方雨季开始,结束,结束,雨季
5.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从
6.影响我国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等。
7.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季节多,
8.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是:①气温自南向北逐渐;②南北气温差别;③1月0℃等温线大致沿 一线分布。
9.我国夏季除。
10.我国各温度带对应的农作物耕作制度是: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热带——二、提高练习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四地位置由南向北的顺
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2.四地的降水量均来自于
夏季风,其风向主要为
(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右图中两省比较,气温相差不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冬季北京温度比广州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影响 C.海陆位置 D.人为影响
5.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主要反映了我国气候的哪一特征( )
A.夏季普遍高温 B.季风气候显著 C.冬季南北温差大 D.雨热同期
6.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位于( )
A.漠河 B.青藏高原 C.吐鲁番 D.火烧寮
7. 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读右图,回答9~10题
8.图示季风,下列省区很难影响到的省区是( )
A.新疆 B.云南 C.湖北 D.吉林
9.受图示季风的影响,我国出现的气候现象是( )
A.南北温差加剧 B.北方沙尘暴现象严重
C.寒潮 D.南方雨季开始的时间比北方早
10.下列地区主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温带季风气候
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1.下列地区的农作物是一年一熟的是( )
A.东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
12.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水文
13.下列关于我国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B.南沙群岛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C.漠河是我国冬季、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D.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15.有人说:“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多。”这种说法是指( )
A.降水的季节分配 B.降水的年际变化 C.降水的季节变化 D.降水的周期性
16.下列地区中,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最晚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东部地区 D.华北地区
17.下列地区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A.黑龙江和内蒙古最北部 B.新疆北部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 D.海南岛
18.我国旱涝灾害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每年冬季风强弱不同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变化大
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D.北方冷空气势力大
19.四川居民爱吃辣椒,主要是因为( )
A.当地盛产辣椒,从而形成吃辣椒的习惯 B.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吃辣椒可以驱寒抗风湿
C.四川为湿润地区,有利于辣椒生长 D.四川多山地,吃辣椒有利于健身
20.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21.哈尔滨的学生寒假长,而武汉的学生暑假时间长的原因是( )
A.尊重当地的气候特点 B.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
C.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 D.使用的教材授课时间长短不同
22.去年寒假,小李同学乘火车从哈尔滨到广州游玩,他发现两座城市的气温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23.下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B.大兴安岭两侧 C.台湾山脉东侧 D.塔里木盆地
2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中的“春风”是指( )
A.冬季风 B.夏季风 C.偏北风 D.偏东风
25.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 )
A.秦岭—淮河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C.长江干流 D.黄河干流
上一篇:步入化学殿堂测试题
下一篇:苏教版必修1数学全套课件